期刊文献+
共找到233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计算流体力学与刚体动力学耦合的高速旋转弹丸弹道计算方法 被引量:6
1
作者 钟阳 王良明 吴映锋 《兵工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1085-1095,共11页
为了模拟高速旋转弹丸真实飞行弹道,基于弹轴运动附加于控制体表面、自转运动附加于壁面边界的思想,采用三维有限体积法,改进型简单低耗散迎风矢通量分裂格式、双时间步和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等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建立具有任... 为了模拟高速旋转弹丸真实飞行弹道,基于弹轴运动附加于控制体表面、自转运动附加于壁面边界的思想,采用三维有限体积法,改进型简单低耗散迎风矢通量分裂格式、双时间步和Spalart-Allmaras湍流模型等计算流体力学(CFD)方法,建立具有任意拉格朗日-欧拉形式的流动模型。结合高速旋转弹丸刚体运力学(RBD)弹道方程组,推导出弹丸运动和控制体表面运动耦合的数学模型,提出一种CFD与RBD弹道耦合计算方法,实现了4阶龙格-库塔法中流动方程和弹道方程联立计算。研究结果表明:气动耦合方法和时间步长对弹道耦合计算结果影响较大;所提紧耦合方法在时间步长0.5 ms下M549旋成体弹丸仿真弹道结果与采用气动模型法计算结果基本吻合;旋转稳定二维弹道修正弹仿真弹道具有抬头力矩使弹丸低头的特性,该特性与文献[29]的研究结果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速旋转弹丸 计算流体力学 刚体动力学 弹道 耦合计算
下载PDF
刚体动力学的拟变分原理及其应用 被引量:6
2
作者 梁立孚 郭庆勇 《力学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300-305,共6页
为了适应航天事业发展的需要,极有必要开展多柔体系统的理论分析.作为应用非保守系统的拟变分原理进行多柔体动力学的理论分析的组成部分,研究了刚体动力学的拟变分原理及其应用:建立了刚体动力学的拟变分原理,推导出刚体动力学的拟变... 为了适应航天事业发展的需要,极有必要开展多柔体系统的理论分析.作为应用非保守系统的拟变分原理进行多柔体动力学的理论分析的组成部分,研究了刚体动力学的拟变分原理及其应用:建立了刚体动力学的拟变分原理,推导出刚体动力学的拟变分原理的拟驻值条件;建立了刚体动力学的广义拟变分原理,说明了应用广义拟变分原理求得问题的解析解和数值解的途径;最后,借助算例说明了应用变分方法来研究刚体动力学问题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体动力学 拟变分原理 非保守系统 控制约束 非完整约束
下载PDF
旋转弹气动力建模与飞行轨迹仿真 被引量:6
3
作者 王刚 邢宇 朱亚楠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03-112,共10页
运用一种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的时域气动力建模方法,以计算流体力学与刚体动力学(CFD/RBD)耦合仿真的输出结果为样本,对旋转弹的非定常气动力进行建模。利用建立的气动力模型与刚体动力学方程求解模块耦合,实现了旋转弹轨迹的快速仿真... 运用一种自回归滑动平均(ARMA)的时域气动力建模方法,以计算流体力学与刚体动力学(CFD/RBD)耦合仿真的输出结果为样本,对旋转弹的非定常气动力进行建模。利用建立的气动力模型与刚体动力学方程求解模块耦合,实现了旋转弹轨迹的快速仿真,并讨论了不同的建模方式对仿真精度的影响。算例结果表明:采用气动力模型与刚体动力学方程耦合仿真技术可以在不同初始发射条件下进行旋转弹飞行姿态与运动轨迹预测,且与CFD/RBD仿真结果吻合较好,证明ARMA气动力建模方法可以在保证旋转弹轨迹预测精度的同时大幅缩短仿真时间,节省计算资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自回归滑动平均 气动力建模 刚体动力学 非定常气动力 轨迹仿真
原文传递
刚体动力学方程的一个辛积分方法 被引量:3
4
作者 路英杰 任革学 《应用数学和力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期47-52,共6页
针对四元数和对应广义动量表示的刚体定点动力学方程,利用一种位移格式的微分—代数方程积分方案,实现了非独立广义动量表示的拉格朗日方程的辛积分算法.数值实验显示该算法具有精度高和保持系统守恒量的特点.更为重要的是,广义动量表... 针对四元数和对应广义动量表示的刚体定点动力学方程,利用一种位移格式的微分—代数方程积分方案,实现了非独立广义动量表示的拉格朗日方程的辛积分算法.数值实验显示该算法具有精度高和保持系统守恒量的特点.更为重要的是,广义动量表示的拉格朗日方程较之传统形式的拉格朗日方程在辛积分中表现出独特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体动力学 四元数 广义动量 辛积分
下载PDF
基于相对坐标系的受电弓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及其验证 被引量:5
5
作者 王江文 梅桂明 +1 位作者 李瑞平 张卫华 《机车电传动》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53-57,共5页
采用相对坐标系,应用R/W方程建立受电弓框架的多刚体模型,推导出其运动微分方程和约束方程。基于拉格朗日乘子法和约束违约稳定原则,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法求解此运动微分方程。对受电弓静态(受重力作用)与动态(受简单正弦激扰)进行数值仿... 采用相对坐标系,应用R/W方程建立受电弓框架的多刚体模型,推导出其运动微分方程和约束方程。基于拉格朗日乘子法和约束违约稳定原则,采用四阶龙格库塔法求解此运动微分方程。对受电弓静态(受重力作用)与动态(受简单正弦激扰)进行数值仿真,获得转角(矩)结果,与多体动力学软件Recurdyn比较相差甚微,最大误差1.14%,验证了此模型的正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受电弓 相对坐标系 微分方程 多刚体 动力学模型
下载PDF
任意正交坐标系下的速度矩阵法 被引量:4
6
作者 魏孝达 崔青春 张瑞莎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北大核心 2005年第4期4-9,共6页
给出了任意正交坐标系下的速度矩阵法推导和动力学方程普遍表达式,将速度矩阵表示的动力学方程组转化为计算机可运算的格式,实现了在未写出方程表达式的情况下可直接求数值解的目标。
关键词 应用力学 刚体动力学 速度矩阵法 系数矩阵子程序
下载PDF
Investigation of power-type variational principles in liquid-filled system 被引量:1
7
作者 Haiyan SONG Lifu LIANG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CSCD 2015年第12期1651-1662,共12页
Starting from the basic equations of hydrodynamics, the maximum power- type variational principle of the hydrodynamics of viscous fluids was established by Weizang CHIEN in 1984. Through long-term research, it is clar... Starting from the basic equations of hydrodynamics, the maximum power- type variational principle of the hydrodynamics of viscous fluids was established by Weizang CHIEN in 1984. Through long-term research, it is clarified that the maximum power-type variational principle coincides with the Jourdian principle, which is one of the common principles for analytical mechanics. In the paper, the power-type variational principle is extended to rigid-body dynamics, elasto-dynamics, and rigid-elastic:liquid coupling dynamics. The governing equations of the rigid-elastic-liquid coupling dynamics in the liquid-filled system are obtained by deriving the stationary value conditions. The results show that, with the power-type variational principles studied directly in the state space, some transformations in the time domain space may be omitted in the establishing process, and the rigid-elastic-liqUid coupling dynamics can be easily numerically modeled. Moreover, the analysis of the coupling dynamics in the liquid-filled system in this paper agrees well with the numerical analyses of the coupling dynamics in the liquid-filled system offered in the literatur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DROdynamics rigid-body dynamics elasto-dynamics coupling dynamics power-type variational principle
下载PDF
Enabling the transfer matrix method to model serial-parallel compliant mechanisms including curved flexure beams
8
作者 Mingxiang Ling Lei Yuan +1 位作者 Tingjun Zeng Xianmin Zhang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Mechanical System Dynamics》 EI 2024年第1期48-62,共15页
Compliant mechanisms with curved flexure hinges/beams have potential advantages of small spaces,low stress levels,and flexible design parameters,which have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in precision engineering,met... Compliant mechanisms with curved flexure hinges/beams have potential advantages of small spaces,low stress levels,and flexible design parameters,which have attracted considerable attention in precision engineering,metamaterials,robotics,and so forth.However,serial-parallel configurations with curved flexure hinges/beams often lead to a complicated parametric design.Here,the transfer matrix method is enabled for analysis of both the kinetostatics and dynamics of general serial-parallel compliant mechanisms without deriving laborious formulas or combining other modeling methods.Consequently,serial-parallel compliant mechanisms with curved flexure hinges/beams can be modeled in a straightforward manner based on a single transfer matrix of Timoshenko straight beams using a step-by-step procedure.Theoretical and numerical validations on two customized XY nanopositioners comprised of straight and corrugated flexure units confirm the concise modeling process and high prediction accuracy of the presented approach.In conclusion,the present study provides an enhanced transfer matrix modeling approach to streamline the kinetostatic and dynamic analyses of general serial-parallel compliant mechanisms and beam structures,including curved flexure hinges and irregular-shaped rigid bod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ompliant mechanisms curved flexure beams transfer matrix method nanopositioner rigid-body dynamics
原文传递
舰载机及其尾钩的动力学建模与分析
9
作者 丁智深 欧阳斌 刘勇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5期131-140,共10页
为了研究舰载机尾钩的动力学特性对阻拦结果的影响,建立了舰载机的平面运动刚体动力学模型和考虑尾钩纵向缓冲作用的尾钩空间运动刚体动力学模型。使用拉格朗日第一类方程建立了舰载机及其尾钩之间的转动副模型,进而构建了舰载机及其尾... 为了研究舰载机尾钩的动力学特性对阻拦结果的影响,建立了舰载机的平面运动刚体动力学模型和考虑尾钩纵向缓冲作用的尾钩空间运动刚体动力学模型。使用拉格朗日第一类方程建立了舰载机及其尾钩之间的转动副模型,进而构建了舰载机及其尾钩组成的系统动力学模型,将该模型与阻拦装置的系统模型联合组成了完整的阻拦动态仿真模型。开展了飞机的阻拦试验,并将试验结果与仿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验证了舰载机及其尾钩动力学模型的有效性和准确性,揭示了尾钩特性对舰载机阻拦过载的重要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舰载机 尾钩 阻拦 过载 刚体动力学
下载PDF
海洋液压冲击打桩锤机-液系统联合仿真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孙远韬 骆礼福 +2 位作者 秦仙蓉 张氢 赵坤 《中国工程机械学报》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29-334,共6页
以近海施工的液压冲击打桩锤为研究对象,基于刚体动力学、牛顿碰撞理论以及液压-气动理论,建立某型海洋打桩锤机械冲击系统和液压系统模型,并通过AMESim和ADAMS软件,建立了打桩锤的虚拟样机,完成了液压冲击打桩锤机-液系统的多次沉桩过... 以近海施工的液压冲击打桩锤为研究对象,基于刚体动力学、牛顿碰撞理论以及液压-气动理论,建立某型海洋打桩锤机械冲击系统和液压系统模型,并通过AMESim和ADAMS软件,建立了打桩锤的虚拟样机,完成了液压冲击打桩锤机-液系统的多次沉桩过程的仿真分析.沉桩仿真结果与现场沉桩记录充分接近,验证了所建立模型仿真分析的合理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压冲击打桩锤 机-液系统联合仿真 刚体动力学 牛顿碰撞理论 机械冲击系统
下载PDF
施罗曼飞剪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4
11
作者 丁文红 何光逵 《武汉钢铁学院学报》 1993年第4期384-390,共7页
本文利用复数向量和的方法,在IBM286上对施罗曼飞剪进行了运动学及刚体动力学分析,提出了根据剪切力的大小选择适当的剪切速度来降低支反力的观点。
关键词 飞剪 刚体动力学 支反力
下载PDF
挖掘机载机整机挖掘力刚体动力学分析 被引量:3
12
作者 祖英利 黄瑞 于洪洋 《上海第二工业大学学报》 2011年第4期307-312,共6页
以轮式WZ30-25型液压挖掘装载机为实例,基于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在三组反铲机构液压缸的运动作用下,研究了挖掘装载机整机系统在铲斗斗齿切向产生的挖掘力响应。在斗杆液压缸挖掘和铲斗液压缸挖掘两种工况下,进行了挖掘力响应分析。... 以轮式WZ30-25型液压挖掘装载机为实例,基于多刚体系统动力学理论,在三组反铲机构液压缸的运动作用下,研究了挖掘装载机整机系统在铲斗斗齿切向产生的挖掘力响应。在斗杆液压缸挖掘和铲斗液压缸挖掘两种工况下,进行了挖掘力响应分析。在各工况下,影响挖掘力的重要参数有很多,包括液压系统的压力、液压缸的尺寸、各液压缸间的相互作用力、整机稳定性和地面附着性能。将推导这些因素和最大挖掘力之间的函数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力学 刚体动力学 挖掘装载机 挖掘力
下载PDF
某高射速多管炮刚体动力学建模仿真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明华 薛静 +2 位作者 韩小平 闫明明 米中贺 《四川兵工学报》 CAS 2011年第12期24-28,共5页
利用三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建立了某高射速多管炮的三维实体模型,通过接口程序将实体模型导入ADAMS中,建立了某高射速多管炮的刚体动力学模型。该模型由身管自动机组件自动机、炮架、弹鼓、供弹接口系统组成。在此基础上实施动力学仿... 利用三维建模软件SolidWorks建立了某高射速多管炮的三维实体模型,通过接口程序将实体模型导入ADAMS中,建立了某高射速多管炮的刚体动力学模型。该模型由身管自动机组件自动机、炮架、弹鼓、供弹接口系统组成。在此基础上实施动力学仿真计算,对仿真结果和实验结果进行了对比,给出了高射速武器射击过程炮口振动曲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射速武器 刚体动力学 ADAMS 建模仿真
下载PDF
刚体动力学初值问题的拟变分原理及其应用 被引量:3
14
作者 梁立孚 周平 刘宗民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0期1091-1096,1116,共7页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刚体动力学提出新的要求.应用变积方法,建立了刚体动力学初值问题的拟变分原理.推导出刚体动力学初值问题的拟变分原理的拟驻值条件.建立了刚体动力学初值问题的广义拟变分原理,说明了应用广义拟变分原理求得问题...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对刚体动力学提出新的要求.应用变积方法,建立了刚体动力学初值问题的拟变分原理.推导出刚体动力学初值问题的拟变分原理的拟驻值条件.建立了刚体动力学初值问题的广义拟变分原理,说明了应用广义拟变分原理求得问题的解析解和数值解的途径.借助算例说明了应用变分方法来研究刚体动力学初值问题的优越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刚体动力学 拟变分原理 控制约束 初值问题
下载PDF
基于多刚体动力学模型的人体行走虚拟仿真 被引量:2
15
作者 秦瑞瑞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CAS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225-228,共4页
针对人体行走的特点,采用多刚体动力学模型。首先把人体骨架简化为16个刚体;然后通过刚体变分运动方程,构造系统的广义坐标矢量、质量矩阵及广义力矢量;接着对正向动力学分析、逆向动力学分析与静平衡分析,求出外力约束条件结果;最后建... 针对人体行走的特点,采用多刚体动力学模型。首先把人体骨架简化为16个刚体;然后通过刚体变分运动方程,构造系统的广义坐标矢量、质量矩阵及广义力矢量;接着对正向动力学分析、逆向动力学分析与静平衡分析,求出外力约束条件结果;最后建立虚拟人体运动控制模型。实验仿真给出步行肌肉力矩、连续帧以及单步行结果,其中踝关节前侧肌肉收缩,可产生较大的后蹬力,上行状态步速降低,躯干角度变化明显,单帧连接点转动的角度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多刚体 动力学模型 人体 行走
下载PDF
A SYMPLECTIC ALGORITHM FOR DYNAMICS OF RIGID BODY 被引量:1
16
作者 路英杰 任革学 《Applied Mathematics and Mechanics(English Edition)》 SCIE EI 2006年第1期51-57,共7页
For the dynamics of a rigid body with a fixed point based on the quatern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generalized momenta, a displacement-based symplectic integration scheme for differential-algebraic equations is propose... For the dynamics of a rigid body with a fixed point based on the quaternion and the corresponding generalized momenta, a displacement-based symplectic integration scheme for differential-algebraic equations is proposed and applied to the Lagrange's equations based on dependent generalized momenta. Numerical experiments show that the algorithm possesses such characters as high precision and preserving system invariants. More importantly, the generalized momenta based Lagrange's equations show unique advantages over the traditional Lagrange's equations in symplectic integrat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igid-body dynamics QUATERNION generalized momenta symplectic integration
下载PDF
Development and Proof-of-Concept Study of a Novel Intraoperative Surgical Planning Tool for Robotic Arm-Assiste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17
作者 Daniel Farley Gladius Lewis 《World Journal of Engineering and Technology》 2020年第3期505-522,共18页
<strong>Background:</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Intraoperative surgical planning tools (ISPTs) used in curren... <strong>Background:</strong><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Intraoperative surgical planning tools (ISPTs) used in current-generation robotic arm-assiste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RTKA) systems (such as Navio</span><sup><span style="font-size:12px;font-family:Verdana;"><span lang="ZH-CN" style="font-size:12pt;font-family:宋体;">&reg;</span></span></sup><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and MAKO</span><sup><span style="font-size:12px;font-family:Verdana;"><span lang="ZH-CN" style="font-size:12pt;font-family:宋体;">&reg;</span></span></sup><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involve employment of postoperative passive joint balancing. This results in improper ligament tension, which may negatively impact joint stability, which, in turn, may adversely affect patient function after TKA. </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Methods:</span></b><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A simulation-enhanced ISPT (SEISPT) that provides insights relating to postoperative active joint mechanics was developed. This involved four steps: 1) validation of a multi-body musculoskeletal model;2) optimization of the validated model;3) use of the validated and optimized model to derive knee performance equations (KPEs), which are equations that relate implant component characteristics to implant component biomechanical responses;and 4) optimization of the KPEs with respect to these responses. In a proof-of-concept study, KPEs that involved two</span></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com</span><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 </span><span style="font-family:;" "=""><span style="font-family:Verdana;">ponent biomechanical responses that have been shown to strongly correlate with poor proprioception (a common patient complaint post-TKA) were used to calculate optimal positions and orientations of the femoral and tibial components in the TKA design implanted in one subject (as reported in a publicly-available dataset). </span><b><span st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obotic Arm-Assisted Total Knee Arthroplasty Multi-body Musculoskeletal Simulation Model Knee Biomechanics rigid-body dynamics
下载PDF
机器人力平衡方程式及卸荷装置优化设计 被引量:2
18
作者 吉晓民 齐维浩 《机器人》 EI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1期24-32,共9页
本文推导了机器人的动态静力平衡方程,提出了计算机器人驱动力及运动副反力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物理意义明确,通用性强,计算效率高。针对重力对驱动力的影响,文中提出了卸荷装置的优化模型并进行了实例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卸荷装置... 本文推导了机器人的动态静力平衡方程,提出了计算机器人驱动力及运动副反力的一种方法。这种方法物理意义明确,通用性强,计算效率高。针对重力对驱动力的影响,文中提出了卸荷装置的优化模型并进行了实例计算。计算结果表明采用卸荷装置于并优化其参数,可明显减小驱动力的幅值及其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器人 刚体动力学 卸荷装置 优化设计
下载PDF
冗余驱动精密定位并联机器人动力学优化 被引量:2
19
作者 梁栋 李世友 +2 位作者 畅博彦 张赵建 刘军 《机械设计与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79-87,共9页
设计了一种冗余驱动精密定位并联机器人。首先,构建一种十字交叉布置的4-PRR余驱动平面并联机器人初始构型;借助Kane方程建立系统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前馈动力学方法,并借助Adams软件进行仿真校验。仿真结果表明:在给定... 设计了一种冗余驱动精密定位并联机器人。首先,构建一种十字交叉布置的4-PRR余驱动平面并联机器人初始构型;借助Kane方程建立系统多刚体动力学模型。在此基础上,采用前馈动力学方法,并借助Adams软件进行仿真校验。仿真结果表明:在给定轨迹下,X方向上的最大跟踪误差为0.0045m,Y方向上的最大跟踪误差为0.009m,最大均方根误差为0.0101m,验证了刚体动力学建模的正确性和精确度。在刚体动力学基础上,综合考虑机构加、减速运动过程和任务工作空间内的动态特性,定义两类动力学性能指标,构建出综合了尺寸和多种运动性能约束的动力学优化模型;通过单调性分析揭示尺度参数对性能指标的影响规律,进而借助模式搜索(PS)算法,获得设计变量的一组最优值,据此建造工程虚拟样机。优化实例表明:在任务工作空间内,当雅克比矩阵的全域最大奇异值的上界为1.7和全域最小奇异值的下界为0.17时,机构具有较好的动态性能,同时亦可综合保证机构的速度、精度、刚度和承载力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密定位 运动学 刚体动力学优化设计
原文传递
论航天器动力学中的一个理论问题 被引量:1
20
作者 梁立孚 《中国科学:物理学、力学、天文学》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94-101,共8页
目前解决多柔体动力学问题主要是依赖于数值的、定量的分析方法,几乎没有人进行解析的分析讨论,这对于深刻把握系统的非线性力学实质、预测系统的全局动力学现象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极有必要开展多柔体系统的理论分析.作为多柔体动力学... 目前解决多柔体动力学问题主要是依赖于数值的、定量的分析方法,几乎没有人进行解析的分析讨论,这对于深刻把握系统的非线性力学实质、预测系统的全局动力学现象是十分不利的,因此,极有必要开展多柔体系统的理论分析.作为多柔体动力学理论分析的组成部分,该文研究航天器动力学中的一个理论问题,探讨了"为了进行具体分析,经常把矢量(矢量是一阶张量)方程投影到合适的动坐标系上"的法则的合理性.该文的理论分析的结果,不仅表明进行多柔体系统理论分析的必要性,而且为多柔体系统的合理建模提供了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柔体 刚体 动力学 建模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