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1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寻找丢失的人格——从罗马、德国、拉丁法族国家、前苏联、俄罗斯到中国 被引量:65
1
作者 徐国栋 《法律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71-79,共9页
 人格即法律主体资格。在罗马法中,人格———身份具有公私法混杂的特征;在近代欧洲大陆国家开始的法典化过程中,拉丁法族国家民法中的人格一词,依然包含公法因素,而德国法则创造权利能力概念取代人格,试图将人格私法化,但这样做却丢...  人格即法律主体资格。在罗马法中,人格———身份具有公私法混杂的特征;在近代欧洲大陆国家开始的法典化过程中,拉丁法族国家民法中的人格一词,依然包含公法因素,而德国法则创造权利能力概念取代人格,试图将人格私法化,但这样做却丢失了人格;前苏联民法中,人格则具有主体性要素之法律保护意义上的人格权,知识产权中的人格权,法人的人格权三种含义;新制定的俄罗斯民法典则回归到传统的主体资格意义上的人格概念。在我国民法典制定时,应恢复传统意义上的人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格 人格权 主体资格 民事主体 民法 身份权 罗马法 德国 私法化 中国
下载PDF
从“人可非人”到“非人可人”:民事主体制度与理念的历史变迁——对法律“人”的一种解析 被引量:52
2
作者 李拥军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45-52,共8页
从“自然人的完满”、“团体的人化”、“自然人生命的延展”、“类存在的扩充”等方面论证了民事主体制度和理念正经历了一个从“人可非人”到“非人可人”的发展历程 ,并指出了此过程背后的原因。
关键词 民事主体制度 自然人 社会文明 法律 理念 历史变迁 团体 延展 解析 扩充
原文传递
动物福利与动物权利之法学辨析 被引量:29
3
作者 常纪文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7年第7期6-8,共3页
本文在主客二元法律结构和由该结构所维护的法律秩序之下,从法理学和伦理学的角度,对动物权利和动物福利在法学上的应用可行性进行了论证。结论是法学上应采用"动物福利"而非"动物权利"。最后本文对法学上的"... 本文在主客二元法律结构和由该结构所维护的法律秩序之下,从法理学和伦理学的角度,对动物权利和动物福利在法学上的应用可行性进行了论证。结论是法学上应采用"动物福利"而非"动物权利"。最后本文对法学上的"动物福利"与动物保护学、动物伦理学上的"动物权利"之间的学科转化问题进行了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物福利 动物权利 主体 客体 伦理学
下载PDF
人工智能法律主体论:现在与未来 被引量:29
4
作者 范进学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3-17,共15页
人工智能法律主体问题是所有道德、法律问题的实质与关键。目前国内外学界关于人工智能法律主体论之是与非的争论,看似是两种截然不同观点与立场之争,实则是关于人的本体论之争。讨论人工智能法律主体资格问题,必须跳出人类中心主义的... 人工智能法律主体问题是所有道德、法律问题的实质与关键。目前国内外学界关于人工智能法律主体论之是与非的争论,看似是两种截然不同观点与立场之争,实则是关于人的本体论之争。讨论人工智能法律主体资格问题,必须跳出人类中心主义的圈子。人类必须认真对待未来世界人工智能的法律主体拟制问题,摆脱纯粹功利主义与工具主义对待人工智能体的方式与思维,以“非唯人类中心”的哲学价值观认真对待那些非“人”的实体,通过法律拟制而赋予一定范围的法律主体资格,最终做到人类与人工智能和谐共舞。因此,无论是弱人工智能或强人工智能,都具有某种程度或方面的法律主体资格,只有明确其法律主体资格,才能寻求其相关权利、义务和责任等问题的解决方案,从而为现在乃至未来人工智能体的发展提供解决之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智能 法律主体 权利 权利主体 责任主体
下载PDF
论中国农民成员权 被引量:29
5
作者 童列春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46-54,共9页
中国农民成员权是指由中国法律制度确认的,有农民身份者在村社集体关系中享有主体地位和利益份额的法律资格。中国农民成员权是特定范围农民的群体性权利,可使集体权益回归农民,维护村社组织本旨,实现土地保障功能。在私法中,以成员资... 中国农民成员权是指由中国法律制度确认的,有农民身份者在村社集体关系中享有主体地位和利益份额的法律资格。中国农民成员权是特定范围农民的群体性权利,可使集体权益回归农民,维护村社组织本旨,实现土地保障功能。在私法中,以成员资格为基础安排主体制度,以集体利益为基础安排客体制度,通过成员权衍生权利体系展现权利内容。同时,按照法定程式行使成员权,并依据多种意志共治实现成员权变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民 成员权 权利 村社集体关系 主体地位 村民自治 身份权
原文传递
民法典人格权编几个重要理论问题评析 被引量:28
6
作者 刘凯湘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883-915,共33页
《民法典》将人格权独立成编,使得其逻辑体系更为周延与严谨,使得大陆法系的《民法典》增添了新的体系结构类型,是我国《民法典》对世界范围内民法法典化进程的重大贡献。独立成编的体系顺应了尊重与保障人权的历史趋势,为具体的民事活... 《民法典》将人格权独立成编,使得其逻辑体系更为周延与严谨,使得大陆法系的《民法典》增添了新的体系结构类型,是我国《民法典》对世界范围内民法法典化进程的重大贡献。独立成编的体系顺应了尊重与保障人权的历史趋势,为具体的民事活动提供了更为周全的行为规则,为法院审理人格权纠纷案件提供了更为详细的裁判规则。人格权具有宪法权利与民事权利的双重属性,但更主要地是一种民事权利。人格权必须由《民法典》进行规范才能成为真正的法定权利。人格权与主体资格是不同的概念。侵权责任法不能替代人格权法,侵权法无法对人格权的内容、效力、行使、保护等作出详细的规定。人格权是自然人专享的权利,法人不应当享有人格权,但在《民法典》已经明确作出法人人格权规定的情况下,司法实务中应当理解法人人格权的立法主旨在于保护营利法人的商业利益与财产权益。荣誉权的客体不属于人格利益的范畴,进而荣誉权不可能是人格权,将来修订《民法典》时应当将其删除。《民法典》人格权编仍存在不足与待完善之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法典 人格权 私权 主体资格 法典体系
原文传递
新时期体育中高考改革取向的审思 被引量:27
7
作者 熊文 《体育学刊》 CAS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2期13-20,共8页
体育作为中高考必考科目及中考主科化的改革取向存在诸多理论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为将体育考试(项目)与体育、健康等直接或过多关联,以及忽略体育中高考与受教育权、人才培养-社会价值体系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1)体育考试(项目)与体... 体育作为中高考必考科目及中考主科化的改革取向存在诸多理论问题和不足,主要体现为将体育考试(项目)与体育、健康等直接或过多关联,以及忽略体育中高考与受教育权、人才培养-社会价值体系之间的关系。研究认为:(1)体育考试(项目)与体育某种意义相分离,并可能导致学校体育的异化。这主要缘于学校体育相关人文、素养等体育本质和属性并非体育考试所能体现,体育考试的个体-体能化、量化等取向将对学校体育实质造成消解和异化。(2)体育考试(项目)与健康很大程度相分离,并可能悖离健康机理。(3)体育作为中高考必考科目及中考主科化将对受教育权和教育公平构成挑战。其核心问题为学生的受教育权不能因为某些非基本运动能力的不足而受到影响。(4)体育作为中高考必考科目及中考主科化将对学校人才培养体系和社会价值体系形成冲击。以上问题很大程度具有结构性、基本性,难以从操作层面予以解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校体育 体育中高考 体质健康 受教育权 教育公平 运动能力 主科
下载PDF
公法意义上的知情权解读 被引量:18
8
作者 王平正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50-52,62,共4页
知情权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但由于译介和立场的缘故,对知情权概念的理解也是众说纷纭。认为知情权首先应当是公法意义上的知情权,其权利主体的范围不仅包括公民,也包括法人、社会团体等;除行政机关外,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享有一定... 知情权越来越受到学界的关注,但由于译介和立场的缘故,对知情权概念的理解也是众说纷纭。认为知情权首先应当是公法意义上的知情权,其权利主体的范围不仅包括公民,也包括法人、社会团体等;除行政机关外,立法机关、司法机关以及享有一定公权力的国有企业单位也是知情权义务主体不可缺少的部分;知情权是一项独立的接近国家的权利,但尚不能称为基本权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知情权 权利主体 义务主体 基本权利
下载PDF
传统知识及传统文化表达的法律保护问题 被引量:12
9
作者 管育鹰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25-29,共5页
保护传统知识及传统文化表达的目的既有文化传承及文化独立性的考虑,也有经济利益上的考虑。法律保护不应仅限于国家公法的干预,应依私法原理设计更完善的保护体系。传统知识及传统文化表达作为某个地区或人群的共同智力成果具有财产性... 保护传统知识及传统文化表达的目的既有文化传承及文化独立性的考虑,也有经济利益上的考虑。法律保护不应仅限于国家公法的干预,应依私法原理设计更完善的保护体系。传统知识及传统文化表达作为某个地区或人群的共同智力成果具有财产性,但因其客体和主体不像其它知识产权那样容易界定,因此有人对将其纳入财产权范畴表示怀疑。本文试图探讨在界定这种特殊智力成果的客体和主体时所涉及的要素,指出建立特殊权利保护权利人利益的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传统知识 智力成果 法律保护 特殊权利保护 公法 私法 权利人 界定 经济利益 独立性
下载PDF
自然体权利:权利的发展抑或终结? 被引量:20
10
作者 徐祥民 巩固 《法制与社会发展》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4期80-88,共9页
权利的成立是有条件的。人文主义和主体自由是权利的两大核心要素。自然体权利论对权利之人文精神和主体自由的反动与剥离,带来的不是权利的发展,而是因消解权利要素所带来的权利的终结。要警惕自然体权利论带给传统权利理论的混乱与颠... 权利的成立是有条件的。人文主义和主体自由是权利的两大核心要素。自然体权利论对权利之人文精神和主体自由的反动与剥离,带来的不是权利的发展,而是因消解权利要素所带来的权利的终结。要警惕自然体权利论带给传统权利理论的混乱与颠覆。在权利话语泛滥的时代背景下,权利概念的使用尤须慎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 自然体权利 要素 人文主义 主体自由
原文传递
论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制度——兼谈对我国《海商法》第252~254条的修改 被引量:5
11
作者 张贤伟 《中国海商法年刊》 2001年第1期307-320,共14页
文中结合实体法和程序法有关海上保险代位求偿权的具体规定 ,力求将二者融会贯通 ,指出实践中出现或可能出现的问题 ,明确立法存在的缺陷并提出修改意见 。
关键词 中国 《海商法》 海上保险 代位求偿权制度 诉讼主体 赔偿范围 权益转让书
下载PDF
旅游权的法理释义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刘红婴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11-14,共4页
旅游权是人权的一部分,它与相关的亲缘权利构成一个相辅相生的概念群落。旅游权主体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对等的义务。实施旅游权,要遵循法律的普适原则,要体现法律在程序上的各种保障,要形成基本的行为规范。主张旅游权,是通过... 旅游权是人权的一部分,它与相关的亲缘权利构成一个相辅相生的概念群落。旅游权主体在享有权利的同时,也必须承担对等的义务。实施旅游权,要遵循法律的普适原则,要体现法律在程序上的各种保障,要形成基本的行为规范。主张旅游权,是通过个人权利的实现而阐发人类旅游行为的大意义,达到互相尊重、和谐发展的终极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权 权利主体 旅游者义务 行为规范
下载PDF
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私权性及其体现——以《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缺陷为视角 被引量:14
13
作者 高轩 伍玉娣 《河北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52-155,共4页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自2011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标志着中国已形成统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但由于一直坚守文化生态环境的工具价值这一理念,使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忽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私权性,缺失... 《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自2011年6月1日起正式实施。这标志着中国已形成统一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但由于一直坚守文化生态环境的工具价值这一理念,使得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制度忽略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私权性,缺失原生境人及相关权利人的保护制度。本文根据非物质文化遗产私权性的源流分析,揭示非物质文化遗产私权性的本质属性及其具体体现,进而提出完善《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的具体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私权 主体 完善
下载PDF
试论权利的逻辑构成 被引量:7
14
作者 叶立周 《河北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90-93,共4页
在我国法学界,对权利的逻辑构成的研究是随着权利研究和权利实践的逐步深入应运而生的。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的认识。在对国内学界在此问题上的各种观点进行归纳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权利是由主体、利益、行为和正当性四要件... 在我国法学界,对权利的逻辑构成的研究是随着权利研究和权利实践的逐步深入应运而生的。在已有研究的基础上阐述自己的认识。在对国内学界在此问题上的各种观点进行归纳和简要分析的基础上,认为权利是由主体、利益、行为和正当性四要件构成的,并对这一分析框架的相关内容做出了说明。希望对我国的权利研究有所助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权利 主体 构成条件 利益 行为
下载PDF
智能机器人权利存在的由因及对策 被引量:10
15
作者 陈全真 《贵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3期144-151,共8页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已经让机器人权利变得可能,德国民法上权利能力与人格一致的理论,为赋予智能机器人具有与其准人格相适应的部分权利能力铺平了道路,而德国民法关于人格和权利能力的理论深受西方哲学的影响,所以追本溯源以哲学理论为... 人工智能技术的发展已经让机器人权利变得可能,德国民法上权利能力与人格一致的理论,为赋予智能机器人具有与其准人格相适应的部分权利能力铺平了道路,而德国民法关于人格和权利能力的理论深受西方哲学的影响,所以追本溯源以哲学理论为支撑,以人类的权利发展进程和社会交互性为补充,明确智能机器人的限制权利主体地位,进一步为人机交互过程中产生的社会风险提供更多的解决方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智能机器人 准人格 权利能力 权利主体 对策
下载PDF
体育赛事节目的广播组织权保护研究 被引量:7
16
作者 黄宗琪 林秀芹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02-110,共9页
近年来,各大互联网公司斥巨资抢夺的体育赛事节目播出资源饱受盗播之苦。体育赛事节目相关纠纷频发,法院对体育赛事节目的权利属性和保护路径看法不一,导致判决结果各异。对此,从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运用案例分析法和文献... 近年来,各大互联网公司斥巨资抢夺的体育赛事节目播出资源饱受盗播之苦。体育赛事节目相关纠纷频发,法院对体育赛事节目的权利属性和保护路径看法不一,导致判决结果各异。对此,从促进体育产业健康发展的角度出发,运用案例分析法和文献分析法,研究我国体育赛事节目的保护现状及其存在的问题,提出通过完善广播组织权来保护体育赛事节目。我国新《著作权法》为广播组织扩张了转播权并新增信息网络传播权,但未解决广播组织权利主体和权利客体等相关问题。应当将广播组织权的主体范围扩大至新型的网络传播主体,确定广播组织权的客体为载有节目的信号,基于利益平衡原则对权利进行一定的限制,如赋予公众免费观看重大体育赛事活动的合理机会并给予未获独家转播授权的媒体一定的新闻报道的自由。明晰体育赛事节目的法律性质及其权利归属和权利内容,将有助于妥善处理体育赛事节目产业链上各相关主体的利益,在权利的专有和公有之间划分合理的界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赛事节目 广播组织权 权利主体 权利客体 权利内容 权利的限制
原文传递
权利视野中的学生评教 被引量:8
17
作者 苏林琴 《黑龙江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4期47-49,共3页
学生评教是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和教师本身的一种评价,也是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体现。对学生评教权及权利属性的忽视,造成象征性、应景式的评价结果。它不应仅是高校的一种管理手... 学生评教是高校教学质量保障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既是学生对教师教学效果和教师本身的一种评价,也是学生作为主体参与学校教学活动的重要体现。对学生评教权及权利属性的忽视,造成象征性、应景式的评价结果。它不应仅是高校的一种管理手段,更是学生的一项权利。学生评教权是学生参与权的重要内容,来自法律授权以及高校与学生法律关系的转化。学生评教作为一次权利实践的过程,除了保障和提高教育教学质量以外,还包含权利和责任的时代意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生评教 权利 主体 权利意识 责任意识
下载PDF
论环境权的主体——对主流学说的检视和修正 被引量:8
18
作者 杨朝霞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6期56-68,共13页
环境权是一项以享用良好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新型权利,其权利主体主要为当代的自然人。不过,为防范当代人合谋滥用环境资源而造成代际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应赋予后代人有限的主体资格。单位不是环境权的主体,尽管某些单位的生产、经营... 环境权是一项以享用良好环境为核心内容的新型权利,其权利主体主要为当代的自然人。不过,为防范当代人合谋滥用环境资源而造成代际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也应赋予后代人有限的主体资格。单位不是环境权的主体,尽管某些单位的生产、经营活动确实需要以良好的环境作为外在条件,但单位本身并无享用良好环境的内在需求;再者,良好的环境条件也可以通过生产经营权、自然资源权等其他制度工具来保护和实现,没有必要画蛇添足赋予其环境权。国家不是环境权的主体,而是宪法上基本环境权的义务主体,但在国际法层面,国家不仅享有对本国环境资源的主权,还可以成为该国公民环境权的受托主体,通过国家主权和环境权信托两种方式来维护本国公民的环境权益。人类可以但没有必要成为环境权主体。自然体不能也没有必要赋予环境权主体资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环境权 权利主体 公民 后代人 国家
原文传递
法学视野下的“临终关怀权” 被引量:7
19
作者 李文康 《医学与社会》 2011年第1期65-67,共3页
临终关怀在提升临终病患生命质量、维护其尊严方面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本文从法学视野对临终关怀权进行探索性研究,主要针对权利主体、义务主体、权利内容与义务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临终关怀权的权利主体目前应限定于不可挽救的、... 临终关怀在提升临终病患生命质量、维护其尊严方面得到越来越多的认可。本文从法学视野对临终关怀权进行探索性研究,主要针对权利主体、义务主体、权利内容与义务内容等方面进行分析,提出临终关怀权的权利主体目前应限定于不可挽救的、临终遭受较大痛苦的病患,义务主体应确定为国家政府、亲属、特定医疗机构等,权利内容包括自由权、请求权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临终关怀 临终关怀权 权利主体 义务主体
下载PDF
论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主体知识产权立法保护——以黔东南地区非物质文化遗产为例 被引量:6
20
作者 甘明 刘光梓 《图书馆建设》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8期13-16,共4页
传承人与群体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主体知识产权的二元主体。结合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状况,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主体知识产权立法保护制度应明确权利主体的成果确认权、原创维护权、改编权、演绎权、无期限保护权、经济利... 传承人与群体构成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主体知识产权的二元主体。结合黔东南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实际状况,构建非物质文化遗产权利主体知识产权立法保护制度应明确权利主体的成果确认权、原创维护权、改编权、演绎权、无期限保护权、经济利益的追偿及分享权,同时,保障非营利目的的传播使用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知识产权 权利主体 黔东南地区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