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施硅量对粳稻品种武育粳3号产量和品质的影响 被引量:52
1
作者 张国良 戴其根 +5 位作者 王建武 张洪程 霍中洋 凌励 王显 张军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99-303,共5页
以迟熟中粳稻武育粳3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硅肥水平对粳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田基施硅肥0-450 kg/hm2范围内,随着施硅量的增加,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先增后降,精米率、回复值有增加的趋势,整精米率显著增加,RVA... 以迟熟中粳稻武育粳3号为材料,研究了不同硅肥水平对粳稻产量和稻米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大田基施硅肥0-450 kg/hm2范围内,随着施硅量的增加,穗数、每穗粒数、千粒重、产量先增后降,精米率、回复值有增加的趋势,整精米率显著增加,RVA谱曲线降低,直链淀粉含量、峰值黏度、热浆黏度、冷胶黏度、到达峰值黏度时间呈下降的趋势,消减值则先下降然后上升。施硅对出糙率、透明度无明显影响。适量施硅可以降低垩白米率、垩白大小和垩白度,改善稻米的外观品质。施硅能提高稻米胶稠度、崩解值,有提高稻米蛋白质含量的趋势。综合产量和品质性状,以施硅肥225 kg/hm2的处理较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稻谷产量 品质性状 淀粉黏滞性(RVA谱)
下载PDF
稻米蒸煮品质性状与分子标记关联研究 被引量:15
2
作者 高维维 陈思平 +4 位作者 王丽平 陈立凯 郭涛 王慧 陈志强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599-611,共13页
【目的】调查分析代表性水稻种质重要的品质性状和淀粉RVA谱变异,筛选与性状显著关联的分子标记,为稻米品质改良提供依据。【方法】以48份国内外水稻多样性种质为材料,进行稻米品质性状变异调查分析;利用快速淀粉粘滞测定仪(rapid visco... 【目的】调查分析代表性水稻种质重要的品质性状和淀粉RVA谱变异,筛选与性状显著关联的分子标记,为稻米品质改良提供依据。【方法】以48份国内外水稻多样性种质为材料,进行稻米品质性状变异调查分析;利用快速淀粉粘滞测定仪(rapid visco analyzer)鉴定材料淀粉RVA谱。利用已报道的稻米淀粉合成相关基因等位标记及稻米籽粒相关QTL连锁分子标记对种质材料进行基因分型。利用GLM模型进行分子标记与品质性状的关联检测,并对显著关联标记进行逐步回归分析;评估等位基因及其组合对目标性状的表型影响效应,同时鉴别对应优异等位基因型及载体品种。【结果】供试材料在直链淀粉含量(AC)、胶稠度(GC)和碱消值(ASV)等表现出广泛的表型变异和多样性,变异系数为26.5%—36.3%。RVA谱检测表明崩解值、消减值和回复值等在材料间具有明显差异,能较好地反映不同种质的淀粉糊化特性。相关分析表明,AC与冷胶黏度、消减值和回复值呈显著正相关,与最高黏度和崩解值呈显著负相关;GC同时与消减值和回复值呈显著负相关。利用154个多态性标记共检测到491个等位变异,基因多样性平均为0.447,多态信息含量(PIC)平均为0.390。性状-标记关联检测共获得22个与稻米品质性状显著关联的位点,单个关联标记位点解释的表型变异(R^2)范围为14.11%—75.62%。GBSSI是影响AC和GC的主效基因,分子标记Wx-G/T对AC和GC的表型变异解释率分别为61.44%和41.87%。SSIIa是影响ASV的主效基因,alk-GC/TT和SSIIa-F对ASV的表型变异解释率分别为75.62%和74.46%。利用显著关联标记构建AC、GC和ASV的回归模型方程,决定系数分别为85.30%、40.62%和80.38%。【结论】水稻淀粉RVA谱与AC、GC和ASV密切相关,利用RVA谱可更全面地评价稻米品质性状。利用稻米品质表型-分子标记关联,共鉴定出22个与品质性状显著关联的位点,其中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米品质 性状-标记关联 等位变异
下载PDF
杂交水稻米质与产量性状的典范相关分析 被引量:13
3
作者 曾宪平 李勤修 吕建群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2006年第6期991-995,共5页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杂交水稻区试优质米组1999-2005年307份(次)品种的全套米质分析资料和产量等农艺性状进行典范相关分析认为,大部分米质性状与农艺性状之间的直接相关关系并不密切,但仍有10.2%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以上的水平。在... 本文通过对四川省杂交水稻区试优质米组1999-2005年307份(次)品种的全套米质分析资料和产量等农艺性状进行典范相关分析认为,大部分米质性状与农艺性状之间的直接相关关系并不密切,但仍有10.2%的相关系数达到显著以上的水平。在米质和产量这两组性状间的关联性中,由粒长、长宽比、糙米率与千粒重、每穗实粒教、产量、有效穗起了主要作用。以直链淀粉含量为核心的蒸煮品质和食口性,以及以垩白为代表的外观品质与产量和其构成因素是没有矛盾的,二者之间没有必然的联系。因而,通过遗传改良和相应的栽培技术是可以使二者有机结合,达到高产和优质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米质性状 产量性状 典范相关
下载PDF
江苏省水稻品质性状遗传和重要基因克隆研究进展 被引量:9
4
作者 张昌泉 冯琳皓 +1 位作者 顾铭洪 刘巧泉 《遗传》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5期425-441,共17页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粮作物,江苏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种植区。经过40多年的发展,江苏水稻产量和品质性状研究都取得了重要进展。稻米品质性状组成复杂,涉及生产、加工、销售和消费多方面。本文对... 水稻(Oryza sativa L.)是保障我国粮食安全和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主粮作物,江苏是我国重要的水稻种植区。经过40多年的发展,江苏水稻产量和品质性状研究都取得了重要进展。稻米品质性状组成复杂,涉及生产、加工、销售和消费多方面。本文对江苏省水稻几个主要品质性状的遗传研究历程进行了概括,重点对水稻外观品质、蒸煮食味品质和营养品质的遗传调控研究进行了总结。文章介绍了稻米品质性状的经典遗传规律和分子遗传特点,综述了各个品质性状遗传调控相关的重要功能基因。相关研究成果凸显了江苏水稻品质遗传改良基础研究在国内外的重要地位。特别指出,随着水稻功能基因组学的发展和品质性状遗传调控网络的明晰,未来针对特定或复合品质性状的分子设计育种是江苏水稻品质遗传改良研究中要重点推进的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品质性状 遗传规律 外观品质 蒸煮食味品质 营养品质
下载PDF
不同栽培环境条件对优质杂交稻培杂双七稻米品质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5
5
作者 柳武革 刘振荣 +4 位作者 李曙光 廖亦龙 黄德娟 彭惠普 王丰 《杂交水稻》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56-58,62,共4页
通过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进行不同插植密度和施肥条件的大田种植试验 ,对培杂双七稻米品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华南稻区早晚季种植、珠江三角洲地区和丘陵地区种植以及不同插植密度和混施硅肥、沸石均对部分品质性状产生显著... 通过在不同地区、不同季节进行不同插植密度和施肥条件的大田种植试验 ,对培杂双七稻米品质的变化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 :华南稻区早晚季种植、珠江三角洲地区和丘陵地区种植以及不同插植密度和混施硅肥、沸石均对部分品质性状产生显著的影响 ,但是所有这些环境条件中没有一种能明显改善该组合的全部品质性状或稻米的综合品质。因此 ,杂交稻的综合品质改良 ,只有通过不育系和恢复系的遗传改良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优质杂交水稻 培杂双七 稻米品质 栽培环境
下载PDF
广东常规稻主栽品种品质性状多样性演变分析 被引量:7
6
作者 唐志明 杨俊 +2 位作者 王晓燕 蔡克锋 李晓方 《中国水稻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669-676,共8页
为了解优质育种对品质性状多样性的影响,选取50份不同时期水稻品种来分析其品质性状多样性,并通过对品质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来了解不同时期品种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1980年以前少数品质性状趋向优质,1980至1994年期... 为了解优质育种对品质性状多样性的影响,选取50份不同时期水稻品种来分析其品质性状多样性,并通过对品质性状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PCA)来了解不同时期品种间的遗传关系。结果表明,1980年以前少数品质性状趋向优质,1980至1994年期间大部分性状趋向优质,而1994至2008年全部性状都趋向优质。品质性状多样性一直处于下降状态,1994至2008年下降最剧烈。此外,随着时间推移,现代品种与地方品种的遗传差异在扩大。因此,在追求优质的同时,应注重保持水稻品种品质性状多样性和地方稻种资源的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品种 品质性状 多样性 遗传距离
下载PDF
水稻外观品质性状和千粒重的QTLs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于波 NASSIROU Tondi-yacouba +1 位作者 高冠军 张庆路 《湖北农业科学》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4187-4193,共7页
通过以明恢63和优质泰国香米KDML105两个籼稻品种为亲本杂交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inbred line,RIL)群体,构建包含134个简单重复序列标记(SSR)的遗传连锁图谱。2009、2010年对水稻(Oryza sativa L.)的粒长、粒宽、粒形、粒厚、腹白... 通过以明恢63和优质泰国香米KDML105两个籼稻品种为亲本杂交的重组自交系(Recombinantinbred line,RIL)群体,构建包含134个简单重复序列标记(SSR)的遗传连锁图谱。2009、2010年对水稻(Oryza sativa L.)的粒长、粒宽、粒形、粒厚、腹白率、心白率和千粒重进行数量性状位点(QTL)定位。2009年检测到16个QTLs,其中粒长、粒宽、粒形、粒厚、腹白率、心白率和千粒重分别检测到2、2、1、1、1、1和8个QTLs,单个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的4.43%~13.06%。2010年检测到19个QTLs,其中粒长、粒宽、粒形、粒厚、腹白率、心白率和千粒重分别检测到2、3、3、2、3、3和3个QTLs,单个QTL可解释表型变异的6.04%~24.31%。千粒重qTGW-3和qTGW-6-2在2009、2010年两年中均被重复检测到,qTGW-3在两年中分别可解释表型变异的13.06%和7.12%,qTGW-6-2在两年中分别可解释表型变异的7.66%和14.5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Oryza SATIVA L ) 外观品质性状 千粒重 QTL
下载PDF
杂交粳稻米质性状的遗传效应 被引量:5
8
作者 倪林娟 全立勇 +2 位作者 袁勤 张四珍 吴玉兰 《上海农业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13-17,共5页
以寒丰A等3个粳型不育系和湘晴等3个粳型恢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禾谷类作物种子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对粳型杂交稻米质性状进行了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主要受种子直接效应的控制.遗传效应预测表明选用湘... 以寒丰A等3个粳型不育系和湘晴等3个粳型恢复系进行不完全双列杂交,采用禾谷类作物种子数量性状遗传模型,对粳型杂交稻米质性状进行了遗传效应分析.结果表明,精米率和整精米率主要受种子直接效应的控制.遗传效应预测表明选用湘晴为恢复系可以极显著降低直链淀粉含量,降低胶稠度,显著降低精米率和整精米率;选用T1027可以显著增加直链淀粉含量,增加胶稠度,降低糙米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杂交水稻 粳稻 品质性状 遗传效应
下载PDF
云南高原粳稻品质特性分析 被引量:5
9
作者 赵国珍 蒋聪 +5 位作者 邹茜 世荣 袁平荣 苏振喜 朱振华 戴陆园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916-920,927,共6页
采用表型主成分及聚类分析法,对76个云南高原粳稻的11个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直链淀粉含量的平均值达食用稻品种品质1级标准,糙米率、透明度、碱消值和胶稠度达2级标准,精米率达3级标准,其余品质性状的平均值均在3级以下。品... 采用表型主成分及聚类分析法,对76个云南高原粳稻的11个品质性状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直链淀粉含量的平均值达食用稻品种品质1级标准,糙米率、透明度、碱消值和胶稠度达2级标准,精米率达3级标准,其余品质性状的平均值均在3级以下。品种间变异最小的品质性状是糙米率和碱消值,变异最大的是垩白度,其次是垩白粒率。(2)稻米品质性状间存在复杂的相关关系。(3)在选出的6个影响云南稻米品质的主因子中,精米率、垩白粒率和垩白度因子对稻米品质的累积贡献率为49.6%。(4)76个云南粳稻聚为4类,其中第1类包括52个品种,表明遗传距离近,遗传基础狭窄。在今后的云南粳稻品质育种中,应降低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提高精米率和整精米率,同时拓宽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高原粳稻 稻米品质性状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下载PDF
异地栽培对云南粳稻育成品种品质性状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赵国珍 袁平荣 +5 位作者 杨世准 苏振喜 朱振华 蒋聪 邹茜 戴陆园 《生态环境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1460-1466,共7页
以15个云南粳稻育成品种(Oryza sativaL.)为试验材料,研究异地栽培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南粳稻在温度相对较高的韩国水原种植,其粒长、粒宽、垩白粒率、精米白度、味度值、最高黏度值、崩解值极显著增加,长宽比、糙米率、... 以15个云南粳稻育成品种(Oryza sativaL.)为试验材料,研究异地栽培对稻米品质性状的影响。结果表明:云南粳稻在温度相对较高的韩国水原种植,其粒长、粒宽、垩白粒率、精米白度、味度值、最高黏度值、崩解值极显著增加,长宽比、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碱消值、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消减值和到达最高黏度时间极显著降低,而最低黏度值、最终黏度值和起浆温度不因栽培环境改变而发生明显变化。品质性状对栽培环境的反应不仅与具体的品质性状有关,也与品种密切相关。对环境反应最敏感的品质性状是垩白粒率,环境反应指数变幅为100.3%~2077.8%,平均值为318.9%,变异系数为204.7%。其次依次是崩解值、消减值和精米白度,环境反应指数分别为202.8%、47.5%和123.1%,对环境反应最迟钝的品质性状是起浆温度和粒长,环境反应指数分别为100.2%和97.3%,其余性状对环境反应较敏感。最低黏度和最终黏度值对环境反应在品种间存在较大差异,有的品种在韩国水原种植这两项特征值增加,有的品种则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粳稻育成品种 栽培环境 品质性状
下载PDF
影响稻米品质性状的相关基因研究进展 被引量:3
11
作者 张涛 王子瑞 +3 位作者 毛鑫晨 唐家琪 张超 于恒秀 《安徽农业科学》 CAS 2023年第19期17-22,共6页
水稻与人们的生活和国民经济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保持水稻高产的同时对稻米品质进行改良已经成为育种家们的主要目标。稻米品质主要包括碾磨品质(milling quality,MQ)、外观品质(appearance quality,AQ)、蒸煮与食味品... 水稻与人们的生活和国民经济息息相关。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在保持水稻高产的同时对稻米品质进行改良已经成为育种家们的主要目标。稻米品质主要包括碾磨品质(milling quality,MQ)、外观品质(appearance quality,AQ)、蒸煮与食味品质(eeating and cooking quality,ECQ)以及营养品质(nutritional quality,NQ)4类指标。在相关研究进展基础上,概述了稻米品质性状的构成,综述相关基因的定位和克隆及其在稻米品质改良中的利用,以期为进一步改良稻米品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稻米品质 基因 品质改良
下载PDF
Comparison of Grain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Between F_1 Hybrids and Their Parents in Indica Hybrid Rice 被引量:2
12
作者 LIAO Fu-ming, ZHOU Kun-lu, YANG He-hua, Xu Qiu-sheng (China National Hybrid Rice Research and Developmental Center, Changsha 410125, China) 《Rice science》 SCIE 2003年第1期16-22,共7页
Sixteen widespread elite indica parents including seven CMS lines and nine restorer lines, and their 63 F_1 hybrids were chosen to compare the eleven traits of grain quality. Overal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requency ... Sixteen widespread elite indica parents including seven CMS lines and nine restorer lines, and their 63 F_1 hybrids were chosen to compare the eleven traits of grain quality. Overall results showed that the frequency of negative over-dominance, dominance and partial dominance was much higher than that of positive ones and heterosis, indicating that the values of F_1 hybrids were generally lower than the means of their parents in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There existed apparent disparity in grain quality performance among F_1 hybrids varied with the traits. The characteristics of chalky area percentage, chalky grain percentage, gel consistency and head rice recovery had a great variation in all kinds of tested heterosis indices including the mid-parent heterosis index, over high-value parent heterosis index and over low-value parent heterosis index, which suggested that special attention should be paid to the selection of F_1 hybrids in these traits in breeding. The mean values of F_1 hybrids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ir higher parents in all the traits but close to or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ose of their mid-parent values except for kernel length and amylose content; and 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those of their lower parents except for brown rice recovery, milled rice recovery and gel consistenc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brid rice indiea rice grain quality traits relative heterosis heterosis index
下载PDF
云南粳稻品质性状稳定性分析 被引量:2
13
作者 赵国珍 蒋聪 +4 位作者 邹茜 朱振华 苏振喜 袁平荣 戴陆园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777-1783,共7页
利用AMMI模型对种植在4个试点的11个粳稻品种的稻米品质进行稳定性分析,以品质性状的表型值及其相应的稳定性参数(Di)为指标,对供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品质性状在不同品种和环境间的差异以及品种×环境互作效应均达... 利用AMMI模型对种植在4个试点的11个粳稻品种的稻米品质进行稳定性分析,以品质性状的表型值及其相应的稳定性参数(Di)为指标,对供试品种进行聚类分析和评价。结果表明,品质性状在不同品种和环境间的差异以及品种×环境互作效应均达极显著水平;品质性状的稳定性随品种和环境不同而变化较大,品质性状的稳定性顺序为粒宽>粒长>碱消值>直链淀粉含量>蛋白质含量>糙米率>精米率>整精米率>垩白粒率,其稳定性参数分别为0.13,0.14,0.31,0.37,0.43,0.48,0.79,0.84和2.33。综合考虑稻米的品质性状及其稳定性,云粳4号、云粳优10号、云粳12号和云粳15号稻米品质好且稳定性较高,可作育种亲本,以改良稻米品质及其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粳稻 品质性状 AMMI模型 稳定性
下载PDF
不同粒型中籼杂交稻组合稻米品质及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10
14
作者 况浩池 罗俊涛 +6 位作者 曾正明 杨扬 陈光珍 何兴材 付均 蒋钰东 郑军 《中国稻米》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15-20,共6页
通过米粒粒型分类,对2013-2014年通过四川省审定的36个中籼杂交水稻组合的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品质性状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36个组合中只有2个组合的稻米品质指标全部达国颁优质稻谷标准3级以上,这2个组合的米粒长... 通过米粒粒型分类,对2013-2014年通过四川省审定的36个中籼杂交水稻组合的主要品质性状进行了分析,并研究了品质性状指标间的相关关系。结果表明,36个组合中只有2个组合的稻米品质指标全部达国颁优质稻谷标准3级以上,这2个组合的米粒长宽比都在2.9以上;在单个品质性状指标中,这些组合优质达标率(达到国颁优质稻谷标准3级以上)最高的是糙米率,其次是胶稠度,第三是整精米率,达标率较低的是垩白粒率和垩白度。长米粒型组合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优质达标率均为16.67%,中米粒型组合分别为0和14.29%,短米粒型组合分别为10.00%和0。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是中籼杂交稻组合稻米品质提升的主要障碍因子。品质性状相关分析结果: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与米粒长宽比呈极显著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在长米粒型组合中,垩白粒率、垩白度与直链淀粉含量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在中米粒型组合中,垩白粒率、垩白度与米粒长宽比显著或极显著负相关,与直链淀粉含量极显著正相关;在短米粒型组合中,垩白粒率和垩白度与其他主要品质性状相关性均不显著。建议在遗传改良中籼杂交稻垩白粒率和垩白度时可以从粒型着手,选择米粒粒型偏长、容重大、无裂纹、近圆柱形的材料和组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籼杂交稻 粒型 品质性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