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西野生银星竹鼠体内寄生马尔尼菲青霉菌微卫星多态性研究 被引量:6
1
作者 罗宏 梁伶 +4 位作者 刘栋华 刘晓军 曹存巍 吴易 韦高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68-70,共3页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野生银星竹鼠携带马尔尼菲青霉菌(PM)基因多态性。方法用微卫星标记多态性分析法对40株从广西不同地区野生银星竹鼠体内寄生马尔尼菲青霉菌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40只野生银星竹鼠自然携带PM阳性率100%。微卫星标记... 目的了解广西地区野生银星竹鼠携带马尔尼菲青霉菌(PM)基因多态性。方法用微卫星标记多态性分析法对40株从广西不同地区野生银星竹鼠体内寄生马尔尼菲青霉菌进行基因多态性分析。结果40只野生银星竹鼠自然携带PM阳性率100%。微卫星标记多态性分析法以高区分度(0.992)把40株PM分为22个不同的等位基因型。微卫星引物Ⅰ,Ⅱ,Ⅲ分别检测到13,9和6个等位基因。广西银星竹鼠体内寄生马尔尼菲青霉菌基因型共分为5类;最常见的是3类,共15株(37.5%)。桂中地区以1类为主,10株中占7株(70%);桂北地区以2类为主,9株中占7株(77.8%);桂南地区以3类为主,5株中占4株(80%);而桂西地区9株全部属于3类;4类和5类仅出现在桂东地区,7株中分别为6株和1株(分别占85.7%和14.3%)。结论广西银星竹鼠自然携带之马尔尼菲青霉菌的基因多态性可能存在地域上的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尔尼菲青霉菌 微卫星 基因多态性 广西地区 竹鼠
下载PDF
银星竹鼠巨噬细胞对马尔尼菲青霉分生孢子的吞噬作用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张勇 胡永轩 +4 位作者 李希清 杨亚波 张军民 鲁莎 席丽艳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51-55,共5页
目的分离银星竹鼠巨噬细胞并鉴定,观察不同组织部位来源巨噬细胞对马尔尼菲青霉分生孢子的吞噬作用并测定其吞噬能力,为进一步探讨竹鼠与马尔尼菲青霉及马尔尼菲青霉病的相互关系奠定基础。方法使用不同方法分别从银星竹鼠肺泡、腹腔、... 目的分离银星竹鼠巨噬细胞并鉴定,观察不同组织部位来源巨噬细胞对马尔尼菲青霉分生孢子的吞噬作用并测定其吞噬能力,为进一步探讨竹鼠与马尔尼菲青霉及马尔尼菲青霉病的相互关系奠定基础。方法使用不同方法分别从银星竹鼠肺泡、腹腔、脾脏中分离获得巨噬细胞。采用瑞氏-吉姆萨染色、透射电镜观察细胞形态结构;透射电镜观察不同组织来源巨噬细胞对马尔尼菲青霉分生孢子的吞噬作用及吞噬前后细胞内外结构的变化情况;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不同组织来源巨噬细胞对马尔尼菲青霉分生孢子的吞噬率。结果成功分离获得不同组织来源的竹鼠原代巨噬细胞,通过光镜、电镜观察证实所分离细胞均具有巨噬细胞的形态结构特征;所分离巨噬细胞在吞噬马尔尼菲青霉分生孢子后,细胞表面伪足增多增粗、吞噬空泡增多,线粒体、内质网、溶酶体等细胞器未见明显的数量及结构的改变,被巨噬细胞吞噬的马尔尼菲青霉分生孢子也未见明显结构变化;流式细胞技术检测肺泡、腹腔、脾脏巨噬细胞对马尔尼菲青霉分生孢子的吞噬率分别为75.09%±6.92%、83.36%±0.87%、78.84%±3.73%,统计学分析三者间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成功分离获得不同组织来源的竹鼠巨噬细胞,不同组织来源巨噬细胞对马尔尼菲青霉分生孢子具有吞噬作用,且均有较高吞噬率;透射电镜下未见竹鼠巨噬细胞对马尔尼菲青霉分生孢子明显的杀伤表现,可能两者间存在一种共生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星竹鼠 巨噬细胞 马尔尼菲青霉 分生孢子 吞噬
下载PDF
马尔尼菲青霉产色与gasC基因表达关系究研 被引量:1
3
作者 庄晓晟 梁伶 +5 位作者 曹存巍 刘栋华 严煜林 黄绍标 刘燕芬 韦高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41-343,348,共4页
目的初步探讨马尔尼菲青霉(Penicillium marneffei,Pm)竹鼠寄生株和人感染株的产色与gasC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15株广西野生银星竹鼠寄生株和15株人感染株的Pm在SDA液基25℃震荡培养72h后检测OD值,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测出两种菌株gasC基... 目的初步探讨马尔尼菲青霉(Penicillium marneffei,Pm)竹鼠寄生株和人感染株的产色与gasC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15株广西野生银星竹鼠寄生株和15株人感染株的Pm在SDA液基25℃震荡培养72h后检测OD值,并通过荧光定量PCR测出两种菌株gasC基因的表达量并进行比较。结果两种来源的Pm在25℃时产色OD值分别为0.842±0.777和0.681±0.721,无差异(P>0.05)。荧光定量PCR测出15株竹鼠寄生株和15株人感染株gasC基因的表达量分别为126.41±122.74和136.170±139.85,SPSS统计分析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菌株的产色与gasC基因的表达量成直线正相关关系(r=0.882,P<0.05)。结论两种来源的Pm菌株在25℃时产色能力无差异;菌株产色与gasC基因的表达成正相关;gasC基因可能与菌株致病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星竹鼠 马尔尼菲青霉 gasC基因
下载PDF
云贵高原银星竹鼠的遗传多样性与遗传结构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丁雪梅 颜岳辉 +2 位作者 刘潮 王海波 唐利洲 《四川动物》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657-662,共6页
作为一类营地下生活的啮齿动物,银星竹鼠Rhizomys pruinosus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已成为我国南方地区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的重点发展物种。以核内重组蛋白激活基因1(RAG1)的基因片段为分子标记,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本研究对来... 作为一类营地下生活的啮齿动物,银星竹鼠Rhizomys pruinosus具有较高的食用价值和药用价值,已成为我国南方地区特种经济动物养殖业的重点发展物种。以核内重组蛋白激活基因1(RAG1)的基因片段为分子标记,采用分子生物学方法,本研究对来自12个采样点的173个银星竹鼠个体进行群体遗传分析,探讨该物种群体遗传多样性和遗传结构。序列多态性分析结果显示,银星竹鼠RAG1基因部分序列848 bp,共检测出多态性位点18个,其中单突变位点3个,简约信息位点15个。遗传多样性分析表明,173份样本共统计出RAG1基因单倍型11个,单倍型多样性为0.712±0.025,核苷酸多样性为0.002 64±0.003 71,显著低于其他啮齿动物。最大似然法、邻接法和贝叶斯法构建的系统发育树显示,银星竹鼠群体分化为3个分支,其谱系地理格局出现明显分化。同时,分子变异分析结果证实,银星竹鼠种群间的遗传变异极显著高于种群内的,说明该物种存在显著的遗传结构和遗传分化水平。上述研究结果综合表明,银星竹鼠群体的遗传多样性水平较低,遗传分化结构较为显著,这可能与该物种的地下生活方式、扩散能力弱、山脉河流阻隔作用、地质气候事件等因素有关。本研究结果将为云贵高原地区物种多样性、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科学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银星竹鼠 重组激活蛋白基因1 遗传多样性 遗传结构 云贵高原
下载PDF
云南德宏银星竹鼠人工驯养技术初步研究 被引量:1
5
作者 陈永军 尹红星 +2 位作者 许智萍 张丽波 王明亮 《热带农业科技》 2014年第1期32-35,共4页
报道云南德宏地区商业驯养银星竹鼠技术的初步研究,分析银星竹鼠驯养中的制约因素,提出相关建议。
关键词 银星竹鼠 驯养技术 德宏
下载PDF
银星竹鼠皮加工工艺的研究 被引量:3
6
作者 田龙宾 《中国皮革》 CAS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31-32,共2页
探讨了用戊二醛—铝—锆结合鞣的方法鞣制银星竹鼠皮的工艺 ,提出了适合于生产应用的工艺路线和技术要点 ,试验表明按本工艺生产的银星竹鼠毛皮 ,皮板柔软、丰满、延伸性好 ;毛被松散、灵活、有光泽 ,成革收缩温度在 80℃以上。
关键词 银星竹鼠皮 鞣制 加脂 生产工艺 毛皮
下载PDF
银星竹鼠皮醛-铝-锆结合鞣工艺试验 被引量:1
7
作者 田龙宾 李培庆 +2 位作者 赵坤 陈永耀 刘保国 《四川皮革》 2000年第6期13-14,共2页
本文将近来驯化饲养的毛皮动物银星竹鼠(Rhizomys Pruinosus)皮通过醛-铝-锆结合鞣的方法,加工成皮板色白,毛被美观灵活的高档裘皮的实验,进行工艺和技术要点的总结。
关键词 银星竹鼠皮 鞣制 回潮 工艺试验 制革工艺
下载PDF
花白竹鼠(Rhizomy spruinosus)种群年龄研究 被引量:1
8
作者 李健雄 徐龙辉 《生态科学》 CSCD 1996年第1期43-47,共5页
本文对布于广东省北部山区的花白竹鼠标本的体重、体长、尾长、颅全长、颅基长、口盖长、上齿隙长、颧宽、脑颅宽、上颊齿列长、鼻骨长和眼眶长等12项生长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和主分量分析,结果表明:颅全长、口盖长和颅基长等是花白... 本文对布于广东省北部山区的花白竹鼠标本的体重、体长、尾长、颅全长、颅基长、口盖长、上齿隙长、颧宽、脑颅宽、上颊齿列长、鼻骨长和眼眶长等12项生长指标进行了相关分析和主分量分析,结果表明:颅全长、口盖长和颅基长等是花白竹鼠最具有代表性的年龄指标,以它们作为花白竹鼠的年龄鉴定指标最为合适。根据颅全长的次数分布以及结合繁殖情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竹鼠 花白竹鼠 年龄鉴定 种群生态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