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5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云南部分地区牛羊体表寄生蜱的形态及分子鉴定 被引量:3
1
作者 陈俊蓉 徐翠蓉 +3 位作者 谢昕言 邹丰才 贺君君 杨建发 《畜牧与兽医》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6-60,共5页
为了解云南部分地区牛羊体表寄生蜱的种类,对云南6个地区采集的445只蜱的形态进行观察,并采用PCR技术对虫体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xⅠ)基因序列进行扩增,于NCBI-BLAST在线比对有效序列,利用MEGA 6.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 为了解云南部分地区牛羊体表寄生蜱的种类,对云南6个地区采集的445只蜱的形态进行观察,并采用PCR技术对虫体的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coxⅠ)基因序列进行扩增,于NCBI-BLAST在线比对有效序列,利用MEGA 6.0软件构建系统进化树。结果显示:经形态学特征初步鉴定,采集的蜱属为扇头蜱属(Rhipicephalus)。coxⅠ基因序列比对分析显示,研究中所获分离株与微小扇头蜱(Rhipicephalus microplus)同源性达100%,系统进化分析显示分离株与微小扇头蜱处于同一分支。本研究可为云南牛羊体表寄生蜱的种类鉴定和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色素C氧化酶亚基Ⅰ 微小扇头蜱 云南 种属鉴定
下载PDF
气候变化对我国微小扇头蜱分布区的影响 被引量:7
2
作者 姚晓燕 田娜 +3 位作者 马奔 张仪 寸得娇 李兰花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267-273,共7页
目的分析影响我国微小扇头蜱地理分布的环境因子及微小扇头蜱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分析气候变化对我国微小扇头蜱分布的影响。方法检索我国微小扇头蜱地理分布相关的国内外公开发表文献,提取地理位置信息。结合环境因子,应用Arc GIS 10.... 目的分析影响我国微小扇头蜱地理分布的环境因子及微小扇头蜱在我国的潜在适生区,分析气候变化对我国微小扇头蜱分布的影响。方法检索我国微小扇头蜱地理分布相关的国内外公开发表文献,提取地理位置信息。结合环境因子,应用Arc GIS 10.7软件和最大熵模型,对微小扇头蜱在我国的适生区分布和影响其分布的主导环境因子进行预测。结果影响我国微小扇头蜱地理分布的主要气候因子中,贡献率> 10%的因子主要包括年平均降水量(38.2%)、最冷季度平均温度(28.4%)和最干月降水量(14.2%)。微小扇头蜱主要分布于我国南方地区,高、中、低适生区面积分别占我国国土面积的8.6%、13.1%和10.5%。最大熵模型预测结果表明,在2070年RCP 4.5气候条件下,全国微小扇头蜱适生区面积将增加39.98万km^(2),新增适生区主要位于甘肃省、宁夏回族自治区、青海省、河北省、陕西省、辽宁省、内蒙古自治区、山东省、四川省、西藏自治区等局部地区。质心转移结果表明,从当前到2070年,全国微小扇头蜱适生区整体向北方扩增。结论气候变化影响我国微小扇头蜱分布区,年平均降水量可能是影响其分布的关键因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扇头蜱 最大熵模型 适生区 气候变化
原文传递
长角血蜱和微小扇头蜱的形态与分子生物学鉴定 被引量:7
3
作者 覃新程 田俊华 +6 位作者 王剑波 卢昕 孙强正 金东 周敦金 徐建国 张永振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608-612,共5页
目的建立鉴定长角血蜱和微小扇头蜱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方法采集自湖北和河南省布尼亚新病毒疫区家养动物体表寄生的蜱及草丛、灌木中的蜱;先以形态学鉴定,后用PCR方法扩增得到蜱的12SrDNA,测序后进行同源性和系统进... 目的建立鉴定长角血蜱和微小扇头蜱的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相结合的方法。方法采集自湖北和河南省布尼亚新病毒疫区家养动物体表寄生的蜱及草丛、灌木中的蜱;先以形态学鉴定,后用PCR方法扩增得到蜱的12SrDNA,测序后进行同源性和系统进化分析。结果形态学方法鉴定采集到两种蜱:长角血蜱(Haemaphysalis longicornis)和微小扇头蜱(Rhipicephalus microplus)。蜱的12SrDNA经克隆、测序,用PAUP4.0软件构建系统发生树,湖北、河南省两种蜱的12SrDNA序列分别与长角血蜱和微小扇头蜱聚类,与形态学鉴定结果一致。结论在传统形态学分类的基础上结合分子生物学鉴定方法能更准确地鉴定蜱的种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角血蜱 微小扇头蜱 鉴定
原文传递
Effects of Purified Indian Cattle Tick Rhipicephalus microplus Saliva Toxins on Various Enzymes in Blood Serum, Liver and Muscles of Albino Mice
4
作者 Nidhi Yadav Ravi Kant Upadhyay 《Advances in Enzyme Research》 2023年第2期82-112,共31页
In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in vivo effects of purified ticks’ saliva toxin were evaluated on the level of certain important cellular metabolic enzymes i.e. acid phosphatase (ACP), alkaline phosphatase (ALP), gluta... In the present investigation, in vivo effects of purified ticks’ saliva toxin were evaluated on the level of certain important cellular metabolic enzymes i.e. acid phosphatase (ACP), alkaline phosphatase (ALP), glutamate pyruvate transaminase, glutamate oxaloacetate transaminase and lactic dehydrogenase. For this purpose, sub-lethal doses, 40% and 80% of 24 h LD50 purified saliva toxins of Rhipicephalus microplus (Canestrini, 1888) were injected subcutaneously in the albino mice. In treated mice saliva toxins targeted membrane-bound enzymes i.e. serum acid phosphatase and alkaline phosphatase, its level was increased from 118.30% to 163.63% at the 6th hr in comparison to the control. Besides this, the levels of serum glutamate pyruvate transaminase (GPT) and glutamate oxaloacetate transaminase (GOT) and lactic dehydrogenase (LDH) also increased up to 161.11% (at 6th hr), 148.27 (at 8th hr) and 125.45% (at 6th hr) respectively in comparison to control. An increase in the level of LDH showed insufficient oxygen supply, massive disintegration of cells and leakage of the enzyme into the circulation. It clearly indicated the toxic effects of saliva toxins on the membrane of blood cells, hepatocytes and myocardial muscle cell functions in albino mice. On the other hand activity of acetyl cholinesterase was reduced by 65.51% at the 6th hr of the saliva toxin injection in comparison to the control. This inhibition of acetyl cholinesterase activity caused the accumulation of acetylcholine molecules at the synaptic junctions and led to prolonged activation of acetylcholine receptors. It caused permanent stimulation of nerves and muscle cells that may result in muscular paralysis and finally death of the anima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hipicephalus microplus SERUM Liver and Rectus Abdominis GASTROCNEMIUS Muscle Atria and Ventricle Acid Phosphatase (ACP) Alkaline Phosphatase (ALP) Glutamate Pyruvate Transaminase (GPT) and Glutamate Oxaloacetate Transaminase (GOT) Lactic Dehydrogenase (LDH) and Acetylcholinesterase (AchE)
下载PDF
微小扇头蜱microRNA文库建立及miR-275靶蛋白Vg-2的生物信息学分析
5
作者 李中波 罗世民 +3 位作者 杨甜 侯强红 舒鸣 黄翠琴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678-687,共10页
【目的】建立饱血状态雌性微小扇头蜱的microRNA文库,鉴定所含microRNA的种类,分析miR-275靶蛋白Vg-2的二、三级结构,检测其信号肽、跨膜结构域、磷酸化及糖基化位点,预测其优势抗原表位。【方法】以雌性、饱血状态的微小扇头蜱为研究对... 【目的】建立饱血状态雌性微小扇头蜱的microRNA文库,鉴定所含microRNA的种类,分析miR-275靶蛋白Vg-2的二、三级结构,检测其信号肽、跨膜结构域、磷酸化及糖基化位点,预测其优势抗原表位。【方法】以雌性、饱血状态的微小扇头蜱为研究对象,通过高通量测序技术建立其microRNA文库,利用软件miRDP及检索miRBase数据库,鉴定饱血状态雌性微小扇头蜱所含的microRNA种类;运用在线软件EXPASY、PRABI与SWISS-MODEL等分析Vg-2蛋白质理化性质,推断其二、三级结构;运用在线软件SignalP 5.0、TMHMM、NetPhos 3.1及NETCGlyc 1.0检测该蛋白的信号肽、跨膜结构域、磷酸化与糖基化位点;利用在线软件ABCpred Prediction、Scratch、IEDB和NetCTL预测Vg-2蛋白的B、T细胞优势抗原表位。【结果】获得成熟的microRNA 383个,其中67个为已被鉴定和注释的microRNA,316个为新发现的microRNA;微小扇头蜱的Vg-2基因序列全长5040 bp,共编码1679个氨基酸;Vg-2蛋白为亲水性酸蛋白,分子大小为189.89 kDa,理论等电点(pI)为6.08,其二级结构以无规则卷曲为主要结构成分,而其三级结构却以β-折叠为主要结构成分;Vg-2蛋白存在268个磷酸位点,20个糖基化位点,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拥有58个B细胞优势抗原表位和8个T细胞优势抗原表位。【结论】在饱血状态雌性微小扇头蜱体内含有383个microRNA,受miR-275调控的Vg-2蛋白为结构不稳定的亲水性酸蛋白,具有良好的抗原性与免疫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扇头蜱 microRNA文库 miR-275 Vg-2蛋白 生物信息学 抗原表位
下载PDF
安徽省部分地区硬蜱蜱种鉴定及蜱携带无形体检测
6
作者 赵雪 Lerato Khakhane +8 位作者 陆皖晴 吴鑫云 宋芳菲 新宇 张莹莹 邢晨 徐可瀚 何茂章 柳燕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302-307,共6页
目的了解安徽省部分地区硬蜱蜱种种类、蜱种分布及蜱虫携带无形体情况,为蜱传无形体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3年4月至8月,在安徽省金寨县、含山县、旌德县、巢湖市等地通过布旗法和从动物身上采集硬蜱共计630只。用体式显微镜进行... 目的了解安徽省部分地区硬蜱蜱种种类、蜱种分布及蜱虫携带无形体情况,为蜱传无形体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于2023年4月至8月,在安徽省金寨县、含山县、旌德县、巢湖市等地通过布旗法和从动物身上采集硬蜱共计630只。用体式显微镜进行形态学鉴定,设计蜱特异性引物进行蜱种分子生物学鉴定。设计无形体16S rRNA特异性引物用巢式PCR检测单只蜱虫无形体携带情况。利用MEGA11.0构建系统发育树并分析。结果安徽省金寨县微小扇头蜱占18.8%(18/96)、长角血蜱占81.2%(78/96),含山县、巢湖市均为长角血蜱,旌德县均为微小扇头蜱。长角血蜱携带无形体阳性率为30.9%(102/330),包括牛无形体1.8%(6/330)、嗜吞噬细胞无形体21.8%(72/330)和一种uncultured无形体7.3%(24/330),微小扇头蜱携带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3.6%(18/132)。牛无形体和未培养无形体在游离蜱检测出,在24.4%的寄生蜱和15.8%的游离蜱检测出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结论安徽省调查县的蜱种包括长角血蜱和微小扇头蜱,长角血蜱和微小扇头蜱及其游离蜱和寄生蜱均携带无形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蜱种鉴定 长角血蜱 微小扇头蜱 无形体 安徽省
下载PDF
贵州省部分地区微小扇头蜱微生物群落多样性及抗生素抗性基因的宏基因组分析
7
作者 管毓威 罗小龙 +4 位作者 周敬祝 郑德阳 邓小生 胡勇 梁文琴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2024年第4期394-400,439,共8页
目的了解贵州省微小扇头蜱体内微生物群落和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携带情况。方法2022—2023年4、5月使用动物体表检蜱法采集贵州省道真、紫云和修文县以及盘州市牛体表微小扇头蜱,将收集到的蜱标本按地区分组,每个地区随机选取15只雌... 目的了解贵州省微小扇头蜱体内微生物群落和抗生素抗性基因(ARGs)的携带情况。方法2022—2023年4、5月使用动物体表检蜱法采集贵州省道真、紫云和修文县以及盘州市牛体表微小扇头蜱,将收集到的蜱标本按地区分组,每个地区随机选取15只雌蜱,分为3管进行宏基因组测序。测序结果经数据质控、拼接组装等操作后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非冗余蛋白库和抗性基因数据库(SARG)比对,获得各样本物种和ARGs注释信息。然后通过R 3.6.3软件和GraPhlAn 1.1.3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包括物种组成、ARGs组成和组间相似性分析等。结果共采集到550只吸血微小扇头蜱,其中雌蜱404只,雄蜱85只,若蜱61只。微小扇头蜱的优势菌门为变形菌门,平均相对丰度为60.01%,其次为厚壁菌门(36.76%);优势菌属为克雷伯菌属(38.58%),其次为葡萄球菌属(22.00%);优势菌种为肺炎克雷伯菌(38.58%),其次为金黄色葡萄球菌(21.90%),此外还检出了嗜吞噬细胞无形体、福尼尔立克次体、康氏立克次体、日本立克次体、伽氏疏螺旋体和贝氏柯克斯体等蜱携病原体,分别占3.08%、3.04%、0.76%、0.70%、0.01%和0.01%。组间相似性分析结果显示,组间差异大于组内差异(R=0.586,P=0.002)。ARGs注释发现与β-内酰胺类(54.22%)、氨基糖苷类(20.18%)、氯霉素类(13.61%)和多药类(11.99%)抗生素抗性相关的3316个基因,各地区ARGs种类和丰度不同。结论贵州省微小扇头蜱体内微生物菌群组成丰富,体内病原体种类较多,同时携带大量ARGs,应加强蜱微生物群及其抗性基因的研究,指导合理用药和预防蜱传疾病的发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扇头蜱 微生物群落多样性 宏基因组 抗生素抗性基因
原文传递
微小扇头蜱Enolase基因序列特征及其编码蛋白结构与抗原表位预测 被引量:2
8
作者 白玲 李中波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2期163-170,共8页
目的 分析微小扇头蜱Enolase基因序列特征,并预测其所编码Enolase蛋白二、三级结构及抗原表位。方法 2022年6月25日在湖南省怀化市芷江县某黄牛养殖场采集62只雌性饱血微小扇头蜱,提取其DNA,PCR扩增其Enolase基因,PCR扩增产物克隆、测... 目的 分析微小扇头蜱Enolase基因序列特征,并预测其所编码Enolase蛋白二、三级结构及抗原表位。方法 2022年6月25日在湖南省怀化市芷江县某黄牛养殖场采集62只雌性饱血微小扇头蜱,提取其DNA,PCR扩增其Enolase基因,PCR扩增产物克隆、测序并表达。采用软件Clustal X分析Enolase基因序列特征,并将基因序列翻译成氨基酸序列。采用PRABI软件推导出Enolase蛋白二、三级结构,并对其理化性质进行分析;采用ABCpred Prediction、Scratch、IEDB和NetCTL软件预测Enolase蛋白B、T细胞抗原表位。结果 微小扇头蜱Enolase基因序列全长1 323 bp,碱基A、T、G、C含量分别为24.5%、22.5%、27.0%、26.0%,A+T含量为47.0%、G+C含量为53.0%。该基因共编码434个氨基酸;Enolase蛋白分子量大小为47.12 k Da,其二级结构含186个(42.86%)α-螺旋、32个(7.37%)β-转角、144个(33.18%)无规卷曲、72个(16.59%)扩展链。Enolase蛋白存在于细胞质中的概率最大(76.7%),其次是线粒体(39.1%)和细胞核(21.7%),该蛋白无信号肽和跨膜结构域。Enolase蛋白预计有14个B细胞优势抗原表位和8个T细胞优势抗原表位。结论 微小扇头蜱Enolase基因序列呈GC偏好;其所编码的Enolase蛋白为酸性亲水性蛋白,以α-螺旋和无规卷曲为主要结构,且具有B、T细胞优势抗原表位,是微小扇头蜱疫苗研发的一种理想靶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扇头蜱 Enolase基因 Enolase蛋白 蛋白结构 抗原表位
原文传递
湖北省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地区蜱种群与疾病流行的关系 被引量:6
9
作者 谭梁飞 熊进峰 +4 位作者 刘力 张令要 徐军强 官旭华 占发先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2013年第2期115-119,共5页
2008年以来湖北省监测发现较多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主要发病地区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和桐柏山地区。本研究旨在了解湖北省麻城市、英山县、随州市、咸宁市和兴山县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地区蜱种群构成的地区分布... 2008年以来湖北省监测发现较多的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主要发病地区位于湖北省东北部大别山和桐柏山地区。本研究旨在了解湖北省麻城市、英山县、随州市、咸宁市和兴山县等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发病地区蜱种群构成的地区分布,以及随州市蜱季节密度消长情况,为疾病的防控提供科学依据。采集发病地区的各种蜱,并对这些蜱进行分类鉴定,结果表明,2011年湖北随县长角血蜱的季节消长呈单峰型,五月达到最高为112.5只/旗子/d,时,随后逐渐下降;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实验室检测阳性病例同样呈单峰型,在六月达到最高峰(23例)。蜱的季节密度消长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病例紧密相关,推测长角血蜱是主要传播媒介节肢动物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疾病 种群 长角血蜱 微小扇头蜱
下载PDF
海南中北部地区牛体表蜱种鉴定及蜱携带无形体属病原体情况调查研究
10
作者 邓宛心 李鲲 +5 位作者 黄艺 彭箬岩 王高玉 贾毅博 牛毅 尹飞飞 《海南医学院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9期649-657,共9页
目的:研究海南牛体表蜱虫的种类及蜱携带无形体属病原体的情况。方法:本研究选取海南中北部9个县市为样本采集点,从牛体表采集蜱虫样本。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蜱种鉴定,并以16S rRNA、groEL和gltA为靶基因,利用PCR方法检... 目的:研究海南牛体表蜱虫的种类及蜱携带无形体属病原体的情况。方法:本研究选取海南中北部9个县市为样本采集点,从牛体表采集蜱虫样本。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分子生物学技术进行蜱种鉴定,并以16S rRNA、groEL和gltA为靶基因,利用PCR方法检测蜱虫携带无形体属病原体情况。并进一步采用系统发育分析方法,揭示海南牛体表蜱虫携带的无形体属病原体种间关系。结果:本研究共采集335只蜱虫,包括血红扇头蜱(Rhipicephalus sanguineus)44只、微小扇头蜱(Rhipicephalus microplus)291只。PCR检测结果表明,该地区蜱中存在候选博莱无形体(Candidatus Anaplasma boleense)、边缘无形体(Anaplasma marginale),阳性率分别为0.60%(2/335),0.90%(3/335)。系统发育分析结果表明,本实验获得的无形体与已知的无形体同源性较高。结论:海南中北部地区牛体表的优势蜱种为微小扇头蜱,并且蜱虫携带无形体属病原体,本研究为该地区无形体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了重要的数据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扇头蜱 无形体属病原体 分子鉴定
下载PDF
2023年贵州省六盘水市部分地区蜱传立克次体调查
11
作者 李丹尼 李娅 +4 位作者 于永慧 欧阳譞 熊小路 金山 焦俊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54-158,共5页
目的 了解贵州省六盘水市部分地区蜱携带立克次体感染率,为当地蜱传立克次体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3年4—6月在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大山镇高兴村捕捉牛、羊体表寄生蜱,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蜱种进行鉴定。采用巢式... 目的 了解贵州省六盘水市部分地区蜱携带立克次体感染率,为当地蜱传立克次体病防控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 2023年4—6月在贵州省六盘水市盘州市大山镇高兴村捕捉牛、羊体表寄生蜱,采用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蜱种进行鉴定。采用巢式PCR法检测蜱携带的立克次体,包括斑点热群立克次体、柯克斯体属、无形体属、埃立克体属和东方体属,扩增的阳性片段测序后与Gen Bank已知序列进行同源性比对。结果 共采集200只蜱,经鉴定均为微小扇头蜱。巢式PCR联合测序鉴定出蜱携带敬信立克次体暂定种(40.50%)、贝氏柯克斯体(1.50%)和柯克斯体共生菌(27.00%),未检测出无形体、埃立克体及东方体。结论 贵州省六盘水市部分地区微小扇头蜱携带敬信立克次体暂定种、贝氏柯克斯体和柯克斯体共生菌;当地有关部门需加强家畜和人群蜱传立克次体感染监测,减少蜱传立克次体病危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扇头蜱 立克次体 敬信立克次体暂定种 贝氏柯克斯体 柯克斯体共生菌 六盘水市
原文传递
山东、贵州、江西微小扇头蜱携带无形体检测及进化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王潇 李烨 +3 位作者 房越 热吾孜阿古丽·努尔兰 成佩芸 张冰 《医学动物防制》 2023年第1期39-41,45,共4页
目的探究山东、贵州、江西微小扇头蜱携带感染各种无形体类病原体情况,鉴定无形体物种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方法从山东、贵州、江西采集微小扇头蜱,混样后提取DNA,用无形体特异性的引物进行检测。基于获得的无形体16S基因序列用PhyML构... 目的探究山东、贵州、江西微小扇头蜱携带感染各种无形体类病原体情况,鉴定无形体物种并进行系统进化分析。方法从山东、贵州、江西采集微小扇头蜱,混样后提取DNA,用无形体特异性的引物进行检测。基于获得的无形体16S基因序列用PhyML构建进化树。结果从山东省的蜱中检出8份阳性,测序结果显示均为边缘无形体,与已知种同源性100.00%;贵州省的蜱中检出23份阳性,测序结果显示均为博乐无形体,与已知种同源性99.76%~100.00%。结论山东和贵州地区分别存在边缘无形体和博乐无形体的流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扇头蜱 边缘无形体 博乐无形体 系统进化分析 贵州 山东
原文传递
湖南省怀化地区微小扇头蜱溴氰菊酯抗药性及与钠离子通道结构域Ⅲ基因突变位点的关联研究
13
作者 李中波 杨甜 +2 位作者 舒鸣 胡辉 黄翠琴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7-24,共8页
目的检测湖南省怀化地区微小扇头蜱对溴氰菊酯的抗药性及蜱虫钠离子通道基因碱基突变位点,并探究两者间的关联。方法2022年6—9月,从湖南省怀化地区黄牛养殖场采集微小扇头蜱,采用成虫浸渍法检测所采集的蜱虫对溴氰菊酯的抗药性。采用PC... 目的检测湖南省怀化地区微小扇头蜱对溴氰菊酯的抗药性及蜱虫钠离子通道基因碱基突变位点,并探究两者间的关联。方法2022年6—9月,从湖南省怀化地区黄牛养殖场采集微小扇头蜱,采用成虫浸渍法检测所采集的蜱虫对溴氰菊酯的抗药性。采用PCR技术扩增抗药及非抗药微小扇头蜱钠离子通道结构域Ⅲ基因,经测序、比对,检测序列中的碱基突变位点。翻译微小扇头蜱钠离子通结构域Ⅲ基因,检测其氨基酸序列信号肽、跨膜结构域、磷酸化与糖基化位点,推导抗药及非抗药微小扇头蜱钠离子通道结构域Ⅲ蛋白三级结构,并对其差异进行比对分析。结合抗药性检测、序列与蛋白三级结构比对结果,分析碱基突变位点与抗药性间的关联。结果所采集微小扇头蜱对溴氰菊酯的半数致死浓度(LC_(50))为121.39 mg/L、95%致死浓度为(LC_(95))为952.61 mg/L;其对溴氰菊酯的抗性系数(RF)为9.24,抗药程度(RL)为Ⅱ级抗药。所获得的微小扇头蜱钠离子通道结构域Ⅲ基因序列长度为1010 bp,在抗药性微小扇头蜱钠离子通道结构域Ⅲ基因序列中检测出2个相邻碱基突变位点。抗药及非抗药微小扇头蜱钠离子通道结构域Ⅲ蛋白虽均无信号肽,但存在6个跨膜结构域、42个磷酸化与8个糖基化位点,且在其三级结构中存在明显的结构差异。结论湖南省怀化地区微小扇头蜱对溴氰菊酯表现出Ⅱ级抗药,且在抗药蜱株钠离子通道结构域Ⅲ基因序列中检出2个与其抗药性产生存在一定关联的突变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扇头蜱 溴氰菊酯 钠离子通道结构域Ⅲ基因 成虫浸渍法 突变位点 抗药性
原文传递
贵州省少数民族自治州微小扇头蜱的宏基因组分析 被引量:1
14
作者 向昱龙 周敬祝 +2 位作者 张燕 胡勇 梁文琴 《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19-325,共7页
目的调查贵州省少数民族自治州的优势寄生蜱种微小扇头蜱的微生物菌群,为蜱传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9-2020年4和7月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18个采样点捕捉牛、羊体表的微小扇... 目的调查贵州省少数民族自治州的优势寄生蜱种微小扇头蜱的微生物菌群,为蜱传疾病防控提供科学依据。方法2019-2020年4和7月在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和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的18个采样点捕捉牛、羊体表的微小扇头蜱。将捕获的微小扇头蜱按地区、生长阶段和性别分组,每组3个平行样,进行宏基因组测序。测序结果经质控、拼接组装等操作后与美国国立生物技术信息中心(NCBI)非冗余蛋白库进行同源性比对,获得物种分类注释信息。然后通过R(v.3.6.3)和GraPhlAn(v.1.1.3)软件进行可视化分析,包括物种组成分析、非度量多维尺度(NMDS)分析和组间相似性分析(ANOSIM)。结果微小扇头蜱的优势菌门为厚壁菌门(60.70%),其次为变形菌门(33.76%)和放线菌门(4.53%)。优势菌种为金黄色葡萄球菌(38.29%),其次是肺炎克雷伯菌(7.79%)和肺炎链球菌(5.26%)。检出多种蜱传病原体,包括斑点热群立克次体的多种基因型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1.38%)。Rickettsia fournieri(2.91%)是中国首次从蜱中检出的新发立克次体,日本立克次体(1.76%)和R.monacensis(0.04%)是中国常见的蜱传立克次体基因型。R.fournieri和日本立克次体主要由雄蜱携带。NMDS分析表明,不同生长阶段、不同性别微小扇头蜱的微生物菌群组成不同。ANOSIM分析结果显示分组合理,组间差异大于组内差异(R=0.147,P=0.014)。结论贵州省少数民族自治州的微小扇头蜱微生物菌群组成丰富,携带的病原体可能会导致斑点热和人粒细胞无形体病,应加强相关媒介监测和病原体检测,采取相关防控措施,降低蜱传疾病发病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扇头蜱 宏基因组分析 细菌 斑点热群立克次体 嗜吞噬细胞无形体 贵州省
原文传递
一种牛源扇头蜱及其携带梨形虫种类鉴定 被引量:3
15
作者 尹传松 缑静敏 +7 位作者 栾宇轩 马丽 王婉泽 要慧中 杜嘉玥 陈韬凝 刘光远 林青 《动物医学进展》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134-138,共5页
为了鉴定从汉中市牛体表采集到的蜱种类及其携带病原梨形虫(Piroplasma)的种类,在形态学初步观察的基础上,用PCR技术基于线粒体16S rDNA对蜱种类进行了分子鉴定,并基于梨形虫18S rRNA基因分别检测蜱体内携带巴贝斯虫属(Babesia)、泰勒虫... 为了鉴定从汉中市牛体表采集到的蜱种类及其携带病原梨形虫(Piroplasma)的种类,在形态学初步观察的基础上,用PCR技术基于线粒体16S rDNA对蜱种类进行了分子鉴定,并基于梨形虫18S rRNA基因分别检测蜱体内携带巴贝斯虫属(Babesia)、泰勒虫属(Theileria)等病原情况。结果显示,所采集到的67只蜱全为微小扇头蜱(Rhipicephalus microplus),其中检出携带梨形虫的蜱有35只,阳性率为52.2%。其携带的梨形虫主要有牛巴贝斯虫(B.bovis)、双芽巴贝斯虫(B.bigemina)和东方泰勒虫(T.orientails)等3种,阳性率分别为1.5%、3.0%和47.7%。结果表明,汉中市牛体表寄生的硬蜱优势种为微小扇头蜱,该类蜱携带牛巴贝斯虫、双芽巴贝斯虫、东方泰勒虫等梨形虫,提示当地应该注意蜱媒梨形虫病的防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扇头蜱 梨形虫 巴贝斯虫 泰勒虫
下载PDF
微小扇头蜱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15蛋白生物信息学分析及原核表达
16
作者 徐月霞 樊洁丽 +3 位作者 梁德娟 陈华清 赵建国 管庆丰 《中国热带医学》 2023年第12期1276-1282,共7页
目的了解微小扇头蜱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15(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 15,RmS-15)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并进行分子克隆和原核表达。方法对RmS-15进行扩增测序,构建系统进化树了解进化关系;采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其理化性质、信号肽、二级... 目的了解微小扇头蜱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15(serine protease inhibitor 15,RmS-15)蛋白的生物学特性,并进行分子克隆和原核表达。方法对RmS-15进行扩增测序,构建系统进化树了解进化关系;采用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其理化性质、信号肽、二级和三级结构;利用DNA star和ABCpred工具来预测RmS-15蛋白潜在的B淋巴细胞抗原表位;通过SYF-PEITHI和IEDB预测潜在T淋巴细胞抗原表位;采用大肠杆菌原核表达系统获取微小扇头蜱RmS-15重组蛋白并进行纯化。结果成功扩增出1212 bp的RmS-15基因,可编码403个氨基酸;系统发育树结果显示,RmS-15蛋白在不同蜱虫氨基酸序列中具有较高的保守性,与镰形扇头蜱和血红扇头蜱的亲缘关系最近;理化性质分析结果显示,RmS-15蛋白在N末端中存在20个氨基酸的信号肽,相对分子量大小和理论等电点分别为44000和6.68,平均亲水性为0.001,属于亲水性稳定蛋白;抗原性分析结果表明,RmS-15蛋白B细胞抗原表位优势片段为分别为102~112 aa、147~152 aa和207~215 aa,T细胞抗原表位优势片段为分别为3~11 aa、6~14 aa、27~33 aa和34~37 aa。蛋白表达结果显示,RmS-15蛋白在0.8 mmol/L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β-D-thiogalactoside,IPTG),16℃条件下诱导24 h后发现在上清液中有较高的表达量,并且纯化出蛋白分子量为44000、条带单一目的蛋白。结论成功建立微小扇头蜱RmS-15蛋白的原核表达和纯化方法,生物信息学分析提示其有较强的抗原性,具备发展为蜱虫候选疫苗的潜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扇头蜱 丝氨酸蛋白酶抑制剂15 生物信息学分析 原核表达 疫苗
原文传递
贵州微小扇头蜱的鉴定、产卵和孵化观察
17
作者 吴胜春 孟娇 +9 位作者 唐继霞 林祉君 陈秋 余福勋 吴家红 杨光红 江佳富 孙毅 曹务春 詹琳 《草食家畜》 2023年第6期28-35,共8页
【目的】了解贵州微小扇头蜱的产卵和孵化情况,为微小扇头蜱及蜱媒病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从贵州省部分地区采集的黄牛体表寄生蜱样本中随机抽取微小扇头蜱饱血母(雌)蜱共104只,置于15 mL的无菌离心管中,在室温条件下观察母蜱... 【目的】了解贵州微小扇头蜱的产卵和孵化情况,为微小扇头蜱及蜱媒病的研究提供基础资料。【方法】从贵州省部分地区采集的黄牛体表寄生蜱样本中随机抽取微小扇头蜱饱血母(雌)蜱共104只,置于15 mL的无菌离心管中,在室温条件下观察母蜱产卵和卵孵化的时间及其形态学变化,对产卵后母蜱和蜱卵进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经鉴定所采集的样本均为微小扇头蜱,母蜱的产卵率为74.04%(77/104)。母蜱产卵后,身体逐渐皱缩干瘪,体积变小,蜱色由黑色变为褐黄色。所产的卵呈现黄褐色,有光泽,粘连成团。蜱所产的77组卵中,有11组幼蜱已孵出。幼蜱体似卵样大小,体色淡黄,3对足。【结论】脱离野外环境,微小扇头蜱仍然能够产卵、孵化,说明微小扇头蜱繁殖生存能力顽强。提示人们进入野外要做好自身防护,饲养家畜的农户做好灭蜱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扇头蜱 产卵 卵孵化 分子生物学鉴定 贵州
下载PDF
中国七省(区)牛蜱的种类鉴定及其携带无形体的分子检测
18
作者 潘海钰 张雪玲 +5 位作者 麻林坤 马平平 李容 吴雅丽 邓园萍 刘国华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23-729,共7页
为了确定牛体表寄生硬蜱的种类及其携带无形体的状况,从河南、湖南、海南、四川、贵州、广东和广西采集牛体表寄生硬蜱572只,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硬蜱进行种类鉴定;同时用PCR方法检测硬蜱体中无形体感染情况。经形态学和分子... 为了确定牛体表寄生硬蜱的种类及其携带无形体的状况,从河南、湖南、海南、四川、贵州、广东和广西采集牛体表寄生硬蜱572只,通过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方法对硬蜱进行种类鉴定;同时用PCR方法检测硬蜱体中无形体感染情况。经形态学和分子生物学鉴定,结果 572只牛硬蜱均为微小扇头蜱,且存在A、B、C等3个分支。基于无形体的16S rRNA基因序列分析的结果表明,微小扇头蜱携带无形体,其阳性率为38.8%(222/572),其中边缘无形体、山羊无形体、扁平无形体和嗜吞噬细胞无形体分别为23.6%(135/572)、7.3%(15/572)、5.3%(42/572)、2.6%(30/572),仅在湖南的牛蜱中发现存在无形体混合感染情况。微小扇头蜱C分支的发现尚属首次,且以边缘无形体感染率最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牛蜱 微小扇头蜱 物种鉴定 无形体 中国7省(区)
下载PDF
不同饱血状态微小牛蜱中肠和唾液菌群结构的分析 被引量:3
19
作者 段德勇 程天印 《畜牧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30-537,共8页
旨在探明微小牛蜱随吸血时间的延长,中肠和唾液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差异,以及优势菌属在中肠和唾液中增殖和迁移的特点。在无菌条件下采集半饱血、饱血微小牛蜱唾液和中肠内容物;提取细菌总DNA,PCR扩增其16SrDNA V3-V4区,Illumina MiSeq双... 旨在探明微小牛蜱随吸血时间的延长,中肠和唾液微生物菌群结构的差异,以及优势菌属在中肠和唾液中增殖和迁移的特点。在无菌条件下采集半饱血、饱血微小牛蜱唾液和中肠内容物;提取细菌总DNA,PCR扩增其16SrDNA V3-V4区,Illumina MiSeq双端测序;对序列进行拼接和过滤、OTUs聚类、物种注释及多样性分析。结果显示,共得到134 317条序列,聚类后获得1 304个OTUs,半饱血雌成蜱唾液(SP)、饱血雌成蜱唾液(SF)、半饱血雌成蜱中肠内容物(MP)、饱血雌成蜱中肠内容物(MF)分别获得336、332、269、289个OTUs,其中152个OTUs为4个样本共有;4个样品在门水平上,以变形菌门和厚壁菌门为优势菌门,变形菌门在中肠中的含量大于唾液,而厚壁菌门反之;在属水平上,4个样本以柯克斯体属、不动杆菌属、甲基杆菌属、短波单胞菌属、立克次体属、埃希菌属为优势菌属,其中柯克斯体属、不动杆菌属在4个样本中含量均较大,柯克斯体属在半饱血状态下,含量高于饱血状态;不动杆菌属在唾液中的含量高于中肠。结果表明,微小牛蜱中肠和唾液中有复杂的微生物菌群结构;细菌在不同组织中的分布不同,其含量随吸血时间的延长而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小牛蜱 不同饱血状态 唾液 中肠 菌群结构
下载PDF
DNA条形码技术在口岸媒介生物种类鉴定中的应用 被引量:3
20
作者 张勤 刘亚风 +3 位作者 王晓梦 张芳 王凯 高洁 《寄生虫与医学昆虫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238-243,共6页
应用以CO Ⅰ为目的基因的DNA条形码技术对河南口岸本底和截获的形态残缺媒介生物样本进行鉴定.对样本CO Ⅰ基因片段进行扩增、测序、DNA条形码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截获的未知蜱类DNA条形码与微小扇头蜱Rhipicephalus microplus ... 应用以CO Ⅰ为目的基因的DNA条形码技术对河南口岸本底和截获的形态残缺媒介生物样本进行鉴定.对样本CO Ⅰ基因片段进行扩增、测序、DNA条形码比对和系统发育分析,结果显示截获的未知蜱类DNA条形码与微小扇头蜱Rhipicephalus microplus DNA条形码序列同源性高达99.7%,与微小扇头蜱聚在同一分支;截获的形态残缺的蚊种DNA条形码与致倦库蚊Culex quinquefasciatus DNA条形码的序列同源性高达100%,与致倦库蚊聚在同一分支;本底调查中1号蝇类样本与紫绿蝇Lucilia porphyrina DNA条形码序列同源性为99.69%,与紫绿蝇聚在同一分支;2号蝇样本与铜腹重毫蝇Dichaetomyia bibax同源性为100%,而与其他蝇种同源性低于94%.DNA条形码技术与形态学联合鉴定在国境口岸医学媒介生物鉴定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NA条形码 微小牛蜱 致倦库蚊 紫绿蝇 铜腹重毫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