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甲氨蝶呤片联合艾拉莫德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37
1
作者 王隆辉 刘圣星 +1 位作者 陈荣 付昆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31-234,共4页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片联合艾拉莫德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3例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试验组47例。对照组予以甲氨蝶呤每次15 mg,每周1次,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艾拉莫德每次25 mg,bid,口... 目的观察甲氨蝶呤片联合艾拉莫德片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93例RA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46例和试验组47例。对照组予以甲氨蝶呤每次15 mg,每周1次,口服;试验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予以艾拉莫德每次25 mg,bid,口服。2组患者均治疗24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类风湿因子(RF)和红细胞沉降率(ESR)水平和疾病活动性评分28(DAS28),以及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有效率分别为89. 36%(42例/47例)和73. 91%(34例/46例),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 05)。治疗后,试验组和对照组的RF分别为(36. 55±5. 15)和(58. 22±8. 19) U·mL^(-1),ESR分别为(27. 74±3. 81)和(34. 25±4. 63)mm·h^(-1),DAS28评分分别为(2. 62±0. 36)和(3. 77±0. 50)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 05)。试验组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腹泻、头晕头痛和恶心呕吐,对照组出现的药物不良反应主要有腹泻和头晕头痛。试验组和对照组的总药物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12. 77%和8. 7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 05)。结论甲氨蝶呤片联合艾拉莫德片治疗RA的临床疗效确切,其能显著缓解患者的临床症状,下调RF和ESR水平,且不增加药物不良反应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氨蝶呤片 艾拉莫德片 类风湿关节炎 安全性评价
原文传递
皖北地区类风湿关节炎与HLA-DR4基因亚型的关联性研究 被引量:12
2
作者 段京明 李志军 +1 位作者 王瑞明 李季青 《实用全科医学》 2008年第5期469-470,共2页
目的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中的HLA-DR4基因亚型与皖北地区汉族人群类风湿关节炎(rheum atoid ar-thritis,RA)的发病及临床表现的关联性。方法采用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皖北地区汉族人群102例RA患者及40例健康人HLA-DR4基... 目的研究人类白细胞抗原基因中的HLA-DR4基因亚型与皖北地区汉族人群类风湿关节炎(rheum atoid ar-thritis,RA)的发病及临床表现的关联性。方法采用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技术,检测皖北地区汉族人群102例RA患者及40例健康人HLA-DR4基因亚型,分析其与RA发病及临床表现的关联性。结果①对HLA-DRβ1基因亚型研究结果发现仅仅HLA-DRβ1*0405基因与RA有显著关联,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表明HLA-DRβ1*0405基因是皖北地区汉族人群RA易感基因的主要亚型。②HLA-DRβ1*0405阳性组晨僵时间明显比阴性组长(P<0.05),RF滴度阳性组明显比阴性组高,肺部病变阳性组比阴性组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皖北地区RA易感性与HLA-DRβ1*0405基因相关。HLA-DRβ1*0405基因与晨僵时间、RF有关,HLA-DRβ1*0405阳性患者更容易发生肺间质纤维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关节炎 类风湿 人类白细胞抗原 特异性引物聚合酶链反应
下载PDF
独活寄生汤调节淋巴系统防治类风湿关节炎 被引量:3
3
作者 郑为超 王岚 +2 位作者 方叶 尤佳锋 梁倩倩 《安徽理工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22年第2期95-101,共7页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DHJST)对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小鼠淋巴系统及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只3月龄TNF-α转基因(TNF-Tg)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TNF-Tg)和DHJST组(5只/组);5只野生型同窝小鼠作为正常对照。DHJST组采用独活寄... 目的探讨独活寄生汤(DHJST)对类风湿关节炎模型小鼠淋巴系统及免疫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10只3月龄TNF-α转基因(TNF-Tg)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TNF-Tg)和DHJST组(5只/组);5只野生型同窝小鼠作为正常对照。DHJST组采用独活寄生汤灌胃,模型组和正常对照组(Control)采用相同体积的生理盐水灌胃,1次/d,连续给药12周后取材。采用阿尔新蓝-苏木精(ABOG)染色观察骨量及滑膜炎症情况;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促炎M1型巨噬细胞、淋巴管新生以及分布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DHJST组小鼠软骨侵蚀、骨侵蚀以及滑膜炎症情况明显改善(P<0.05),促炎M1型巨噬细胞数量减少(P<0.01),毛细淋巴管生成增加(P<0.01),集合淋巴管分布广(P<0.01)。结论DHJST可通过调控淋巴系统,改善小鼠关节炎症情况,进而减缓类风湿关节炎进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独活寄生汤 类风湿关节炎 TNF-Tg转基因鼠 巨噬细胞 淋巴管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患者血肌酐和血尿酸减少的发生率及临床意义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吴伟红 石欣 《中医临床研究》 2020年第27期59-61,共3页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肌酐和血尿酸减少的发生率及其与年龄、性别、病情活动性的关系、治疗应对措施。方法:将咸宁麻塘风湿病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门诊和住院治疗的R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肝... 目的:观察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患者血肌酐和血尿酸减少的发生率及其与年龄、性别、病情活动性的关系、治疗应对措施。方法:将咸宁麻塘风湿病医院2016年1月-2018年12月在门诊和住院治疗的RA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对其肝功能、肾功能、血分析、类风湿因子(Rheumatoid Factor,RF)、红细胞沉降率(Erythrocyte Sedimentation Rate,ESR)、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进行检索、分析、对比,并对血肌酐和(或)血尿酸减少患者的治疗药物和疗效进行分析。结果:在2 218例次血液检查中,筛选出628名RA患者(同一个人多次复查,只按一个人计算),女性451例,男性177例,平均年龄(38±11)岁,血肌酐减少60例,占9.55%(60/628),血尿酸减少41例,占6.53%(41/628),两者同时减少55例,占8.76%(55/628),三者合计156例。在这156例患者中,白蛋白减少58例,占37.18%(58/156),血红蛋白降低65例,占41.67%(65/156)。血肌酐和(或)血尿酸减少患者RF平均水平为(58.27±13.42)IU/m L,ESR平均值为(46.17±12.44)mm/h,CRP平均值为(35.64±9.87)mg/L。在血肌酐、血尿酸不减少的患者中,RF平均值为(108.72±20.33)IU/m L,ESR平均值为(78.23±15.56)mm/h,CRP平均值为(75.74±14.38)mg/L。血肌酐和(或)血尿酸减少患者采用中药补中益气汤联合四物汤治疗3个月后,血肌酐和血尿酸均得到升高,91.25%的患者恢复到正常参考值范围。血红蛋白和白蛋白均得以上升。结论:在RA患者中,血肌酐和(或)血尿酸减少具有一定临床意义。血肌酐和(或)血尿酸减少者,易发生贫血和白蛋白减少,RF、ESR、CRP水平明显低于血肌酐、血尿酸不减少的RA患者,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0.01),提示前者炎症水平可能低于后者。同时,用补中益气汤联合四物汤治疗后,血肌酐和血尿酸均上升,但未超出正常范围。提示补中益气汤联合四物汤对血肌酐和血尿酸有提升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血肌酐 血尿酸 类风湿关节炎
下载PDF
壮瑶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1
5
作者 刘莉 覃倩 +1 位作者 许莉 李彤 《中国民族民间医药》 2019年第8期72-74,共3页
壮、瑶医药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地域优势突出,以其独特的医药理论和疗法流传至今,临床观察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壮、瑶医优势病种之一,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文章就近年来壮瑶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常用疗法进... 壮、瑶医药历史悠久、特色鲜明、地域优势突出,以其独特的医药理论和疗法流传至今,临床观察发现,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壮、瑶医优势病种之一,疗效确切且副作用小,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文章就近年来壮瑶医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常用疗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壮医药 瑶医药 类风湿性关节炎
下载PDF
通痹1号方对实验性类风湿关节炎大鼠血清IL-18与VEGF水平的影响 被引量:2
6
作者 郑宝林 李婷 +2 位作者 刘奔流 郭奇虹 陈君立 《海南医学》 CAS 2018年第3期297-299,共3页
目的研究通痹1号方对实验性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血清白介素(IL)-18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50只清洁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正常组10只、实验组10只、对照组10只与模型组20只。模型组、对照组和实验组使... 目的研究通痹1号方对实验性类风湿关节炎(RA)大鼠血清白介素(IL)-18与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水平的影响。方法选取50只清洁级Wistar大鼠,按随机数表法分为正常组10只、实验组10只、对照组10只与模型组20只。模型组、对照组和实验组使用牛Ⅱ型胶原-完全弗氏佐剂法建立Wistar大鼠RA动物模型。实验组予通痹1号方灌胃,对照组予雷公藤多苷灌胃;模型组与正常组均予等体积蒸馏水灌胃。酶联免疫法检测模型组(n=10)不同时间点(建模后1 d、7 d与14 d)血清IL-18的含量;酶联免疫法检测各组大鼠药物干预前后血清IL-18与VEGF的含量。使用关节炎指数与病理评分法评价各组大鼠药物干预后病理改变情况。结果药物干预前,模型组RA大鼠血清IL-18建模后1 d、7 d、14 d分别为(24.68±3.67)pg/m L、(47.31±4.27)pg/m L、(70.91±6.13)pg/m L,呈浓度-时间正相关性(y=23.11x+1.40,R>0.99)。药物干预后,实验组和对照组大鼠血清VEGF[(86.47±5.04)pg/m L vs(101.56±7.36)pg/m L]与IL-18[(34.83±2.72)pg/m L vs(42.72±4.22)pg/m L]水平比较,实验组明显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此外,实验组药物干预后大鼠关节炎指数明显低于对照组[(5.50±0.85)分vs(6.60±0.84)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且实验组大鼠病理学评分亦明显低于对照组[(1.30±0.48)分vs(1.50±0.5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通痹1号方能够抑制RA大鼠炎症进展与膝关节病变,其作用与减少RA大鼠IL-18的分泌和VEGF的过度表达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类风湿关节炎 通痹1号 白介素-18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