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222篇文章
< 1 2 2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我国类风湿关节炎疾病负担和生存质量研究的系统评价 被引量:306
1
作者 曾小峰 朱松林 +1 位作者 谭爱春 谢小平 《中国循证医学杂志》 CSCD 2013年第3期300-307,共8页
目的运用系统评价的方法了解我国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疾病负担和生存质量。方法系统检索CNKI、CBM、VIP、WanFang Data、MEDLINE/PubMed、EMbase和Science Citation Index数据库,搜集有关我国RA疾病负担和生存质量... 目的运用系统评价的方法了解我国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疾病负担和生存质量。方法系统检索CNKI、CBM、VIP、WanFang Data、MEDLINE/PubMed、EMbase和Science Citation Index数据库,搜集有关我国RA疾病负担和生存质量的观察性研究,检索时限为1990.1.1~2010.7.31。按照纳入与排除标准选择文献、提取资料并评价纳入研究的方法学质量后,采用广义倒方差模型对RA患病率进行合并,使用RevMan 5.0软件对SF-36生活质量评分的8个维度进行Meta分析,用加权均数差(WMD)作为其效应指标,采用敏感性分析评价研究质量对结果的影响。结果共纳入20篇文献,总整体质量为中等。结果显示:RA发病率为14.7/10万;人均伤残调整寿命年(DALY)为4.92年;不计算DALY,人均年经济负担为1 250.45元,计算DALY,为15 717.91元;患者人均门诊用药费用为8 018±17 238元;加权合并的患病率为0.42%[95%CI(0.39%,0.45%)],女性患病率高于男性(P<0.05),未见长期趋势和南北方差异(P>0.05);SF-36生活质量评分8个维度WMD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敏感性分析显示加权合并结果稳定可靠。结论我国RA的流行病学负担和经济负担都较重,应当引起政府和社会的关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疾病负担 患病率 生存质量 系统评价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475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医临床证候分析 被引量:140
2
作者 姜泉 蒋红 +1 位作者 曹炜 焦娟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253-255,共3页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医临床证候分布特点。方法对475例RA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与年龄、病程、主要实验室指标、X线分期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各证型在病程、病情活动情况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年龄、主要实验室指标、放...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中医临床证候分布特点。方法对475例RA患者的中医证候分布情况与年龄、病程、主要实验室指标、X线分期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各证型在病程、病情活动情况方面差异有显著性意义;在年龄、主要实验室指标、放射学改变方面亦存在差异,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475例患者中,湿热痹阻型最多,占41.7%;其次为湿热痹阻合并瘀血阻络型,占10.9%。结论湿热痹阻型病程短,病情重,且多见于疾病活动期,并易与瘀血相合致病,故临床RA活动期多见湿热痹阻合并瘀血阻络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中医证候 痹病 症状 治疗
下载PDF
白芍总甙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药理研究 被引量:81
3
作者 王志坚 陈敏珠 +1 位作者 孙桂华 徐叔云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2期117-122,共6页
对2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进行了白芍总甙(TGP)的开放性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大剂量TGP(1.2~1.8g·d-1)服用8wk,对RA患者有明显疗效.不仅改善临床症状与体征以及降低血球沉降率与类风湿因子... 对29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进行了白芍总甙(TGP)的开放性临床试验.结果表明,大剂量TGP(1.2~1.8g·d-1)服用8wk,对RA患者有明显疗效.不仅改善临床症状与体征以及降低血球沉降率与类风湿因子滴度,而且对RA患者的异常免疫功能,如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产生IL-1水平;外周血淋巴细胞的致分裂素反应与产生IL-2水平以及IL-2受体密度;抑制性T细胞的数目等均有机能依赖性恢复作用。与氨甲喋呤(MTX)的比较试验表明.TGP的抗关节炎作用起效较MTX早.但疗效较温和,对RA患者异常免疫功能的影响也不完全相同,且TGP的耐受性远较小剂量MTX为优。本试验还表明.IL-1可作为监护TGP疗效和调整剂量的一种灵敏而简便的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芍 类风湿性 关节炎 免疫调节
下载PDF
防己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105
4
作者 王蓉 马腾茂 +1 位作者 刘飞 高慧琴 《中国中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4期634-639,共6页
防己,又名粉防己、汉防己,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之一,味苦、辛,性寒,具有祛风湿、止痹痛、利水消肿等功效,中医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证、水肿、小便不利、脚气肿痛、湿疮肿毒等。防己的主要成分为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包括粉防己碱、防己... 防己,又名粉防己、汉防己,是我国传统常用中药之一,味苦、辛,性寒,具有祛风湿、止痹痛、利水消肿等功效,中医主要用于治疗风湿痹证、水肿、小便不利、脚气肿痛、湿疮肿毒等。防己的主要成分为双苄基异喹啉类生物碱,包括粉防己碱、防己诺林碱等,现代药理学研究发现防己及其主要成分在抗炎、抗病原微生物、抗肿瘤、抗高血压、抗心律失常、抗心肌缺血、抗纤维化、抗矽肺、抑制瘢痕等方面均具有广泛的药理活性,应用前景广阔。临床上常将防己与其他中药组方配伍应用,主要用于治疗类风湿关节炎、心血管疾病、肿瘤、高血压、肝腹水等疾病,取得较好疗效;常用的代表方剂有防己茯苓汤、防己黄芪汤、己椒苈黄丸、宣痹汤、复方汉防己颗粒等。该文对防己的药理作用及临床应用进行了综述,为中药防己的进一步开发利用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防己 药理作用 临床应用 类风湿关节炎 心血管疾病 肿瘤
原文传递
类风湿关节炎治疗药物的研发进展及趋势 被引量:104
5
作者 胡晓敏 宗英 +3 位作者 余珊珊 袁伯俊 陆国才 王庆利 《中国新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36-43,共8页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发生在滑膜关节及其他器官系统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也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RA发病机制不清,与遗传因素、细菌和病毒因素、T细胞及B细胞亚群的聚集、大量促炎性细胞因子活化等相关。目前常用... 类风湿关节炎(RA)是一种发生在滑膜关节及其他器官系统的慢性、全身性、炎症性疾病,也是一种慢性进行性自身免疫性疾病。RA发病机制不清,与遗传因素、细菌和病毒因素、T细胞及B细胞亚群的聚集、大量促炎性细胞因子活化等相关。目前常用的RA治疗药物有改善病情的抗风湿药(DMARDs)、非甾体类抗炎药(NSAIDs)、糖皮质激素、生物制剂以及靶向小分子药物等。本文简要综述RA的发病机制以及RA治疗药物的研发进展和趋势,以期为RA治疗及相关的新药研发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自身免疫 细胞因子 抗体药物 JAK抑制剂 IL-6抑制剂
原文传递
类风湿性关节炎从脾论治探讨 被引量:83
6
作者 刘健 韩明向 《安徽中医学院学报》 CAS 2004年第1期1-4,共4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 (RA)的中医学病机为脾胃虚弱、湿浊内生 ;气血不足 ,营卫失调 ;痰瘀互结 ,脉络阻滞。中医证候呈现脾虚湿盛、虚实夹杂的特征。中医治法为健脾益胃 ,调补后天 ;扶助正气 ,益气养血 ;急则治标 ,祛痰化湿。RA从脾论治取得... 类风湿性关节炎 (RA)的中医学病机为脾胃虚弱、湿浊内生 ;气血不足 ,营卫失调 ;痰瘀互结 ,脉络阻滞。中医证候呈现脾虚湿盛、虚实夹杂的特征。中医治法为健脾益胃 ,调补后天 ;扶助正气 ,益气养血 ;急则治标 ,祛痰化湿。RA从脾论治取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其机制为免疫抗炎 ,维持免疫功能平衡 ;调节细胞因子 ,降低血管通透性 ;恢复滑膜、胸腺有序的细胞凋亡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从脾论治 中医药疗法 临床依据 胃黏膜保护
下载PDF
中药联合抗风湿药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92
7
作者 马进 陈岷 +2 位作者 李获 陈璐 卢喆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92-196,共5页
目的:探讨痛风定胶囊、益肾蠲痹丸联合来氟米特片、甲氨蝶呤片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抗炎机制。方法:将63例RA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片(MTX),口服,10 mg/次,1次/周;来氟... 目的:探讨痛风定胶囊、益肾蠲痹丸联合来氟米特片、甲氨蝶呤片治疗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RA)的临床疗效及抗炎机制。方法:将63例RA患者随机按数字法分为对照组30例和观察组33例。对照组采用甲氨蝶呤片(MTX),口服,10 mg/次,1次/周;来氟米特片(LEF),口服,20 mg/次,1次/d;塞来昔布胶囊,口服,0.2 g/次,1次/d。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痛风定胶囊,口服,4粒/次,3次/d;益肾蠲痹丸,口服,12 g/次,3次/d。疼痛减轻后停服塞来昔布胶囊,痛风定胶囊改为2粒/次,益肾蠲痹丸改为8 g/次。两组疗程均为24周。记录晨僵时间、压痛指数、肿胀指数、双手握力、20 m步行时间及健康评价问卷评分(HAQ);检测治疗前后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及类风湿因子(RF);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血清黏附分子(ICAM-1)及白细胞介素1(IL-1)水平。结果:观察组依据美国风湿病学会制定的70%关节(ACR70)有效率为48.48%,优于对照组的16.67%(P<0.01);第12周观察组晨僵时间、休息痛、压痛指数、肿胀指数的改善均优于对照组(P<0.01);第24周观察组晨僵时间、休息痛、压痛指数、肿胀指数进一步改善,并优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在第12,24周28个关节数的疾病活动度(DAS28)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DAS28评分下降幅度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4周观察组ESR,CRP,RF水平优于对照组(P<0.01);治疗后24周观察组TNF-α,ICAM-1及IL-1水平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痛风定胶囊、益肾蠲痹丸与改善病情药联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活动期能快速减轻活动期临床症状,控制炎症反应,临床疗效优于单纯的西医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痛风定胶囊 益肾蠲痹丸 甲氨蝶呤片 塞来昔布胶囊
原文传递
青藤碱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免疫作用和机制 被引量:77
8
作者 刘继红 李卫东 +1 位作者 滕慧玲 林志彬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2期127-131,共5页
目的 研究青藤碱(sinomenine,SIN)对动物免疫功能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对人滑膜细胞增殖影响。方法MTT法测定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滑膜细胞增殖反应。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脾T淋巴细胞亚型。流式细胞仪和DNALadder测定脾淋巴细胞凋亡。结果... 目的 研究青藤碱(sinomenine,SIN)对动物免疫功能和细胞凋亡的影响及对人滑膜细胞增殖影响。方法MTT法测定脾淋巴细胞增殖反应及滑膜细胞增殖反应。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脾T淋巴细胞亚型。流式细胞仪和DNALadder测定脾淋巴细胞凋亡。结果 SIN在体给药抑制LPS及PMA诱导的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SIN离体给药可抑制ConA,LPS和anti CD3mAb诱导小鼠脾淋巴细胞增殖;SIN可使AA大鼠升高的CD4+ /CD8+比值降低。SIN体外使小鼠脾淋巴细胞早期凋亡百分比显著增加。SIN对人类风湿关节炎滑膜细胞增殖也有抑制作用。结论SIN对小鼠和类风湿关节炎大鼠脾淋巴细胞免疫功能具有抑制作用,诱导细胞凋亡可能是SIN免疫抑制作用的机理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藤碱 滑膜细胞 类风湿性关节 细胞凋亡 免疫药理作用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药物进展 被引量:90
9
作者 刘雪涛 李庆 《现代生物医学进展》 CAS 2015年第6期1171-1173,1014,共4页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关节肿痛、畸形以及不同程度的残疾,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对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依据发展的时间及原理,共分为五代:第一代是非甾体类抗炎... 类风湿性关节炎是常见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可引起关节肿痛、畸形以及不同程度的残疾,影响了患者的生活质量。随着对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出现了越来越多的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药物,依据发展的时间及原理,共分为五代:第一代是非甾体类抗炎药物;第二代是糖皮质激素;第三代是改变病情药(慢作用抗风湿药);第四代是以α肿瘤坏死因子(TNF-α)抑制剂为主的早期生物制剂;第五代为直接针对T细胞发生作用的新型生物制剂。其中第四代和第五代的生物制剂是近年来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新型药物,与传统药物相比体现了明显的优势,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本文对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进行简要阐述,重点对类风湿性关节炎治疗药物的新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发病机制 治疗药物
原文传递
王永炎院士从“络”辨治痹病学术思想举隅 被引量:68
10
作者 李梢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期43-45,共3页
以类风湿性关节炎为例 ,总结王永炎院士从“络”辨治痹病的学术思想。提出痹病 (RA)是“新病入络”的代表病证 ;络脉的病理生理功能是“新病入络”的先决条件 ;“久病入络”是RA的病理转归 ;从RA的症状特点、病理生理特点提出痹病 (RA)... 以类风湿性关节炎为例 ,总结王永炎院士从“络”辨治痹病的学术思想。提出痹病 (RA)是“新病入络”的代表病证 ;络脉的病理生理功能是“新病入络”的先决条件 ;“久病入络”是RA的病理转归 ;从RA的症状特点、病理生理特点提出痹病 (RA)的病变渠道、治疗重点在于“病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痹病 类风湿性关节炎 络脉 辨证论治 中医药疗法 治疗 临床经验
原文传递
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77
11
作者 饶莉 沈春瑾 +1 位作者 石哲群 杨静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546-548,共3页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探讨痹祺胶囊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情况。方法:于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收集近两年14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对照组使用甲氨蝶吟,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 目的:研究中西医结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临床效果,探讨痹祺胶囊在类风湿性关节炎中的应用情况。方法:于河北省唐山市工人医院收集近两年144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每组72例,对照组使用甲氨蝶吟,研究组则在对照组的基础上联合采用痹祺胶囊进行治疗,分析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差异,并观察患者的治疗前后关节疼痛程度、压痛关节数等指标进行记录,观察患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等情况。结果:治疗后两组关节疼痛等情况均明显好转(P<0.05),且研究组优于对照组(P<0.05),两组患者不良反应均为胃肠道不适,不影响治疗。结论:中西医结合类风湿性关节炎可以提高临床疗效,且不良反应影响较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西医结合 类风湿性关节炎 痹祺胶囊 临床研究
原文传递
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疗效研究 被引量:75
12
作者 毕丹艳 李芹 +4 位作者 张虹 郑红梅 王静 毕丹青 彭江云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880-882,共3页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每次口服甲氨蝶呤10 mg,每周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雷公藤多苷20 mg,每天3次,2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2... 目的观察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的临床疗效。方法 80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每组40例。对照组每次口服甲氨蝶呤10 mg,每周1次,试验组在对照组基础上口服雷公藤多苷20 mg,每天3次,2组均连续治疗12周,比较2组患者的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后,试验组晨僵时间、关节疼痛数、关节压痛数、疼痛评分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试验组治疗后红细胞沉降率(ESR)、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雷公藤多苷联合甲氨蝶呤在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多苷 甲氨蝶呤 类风湿关节炎 药代动力学
原文传递
类风湿关节炎的诊断和治疗进展 被引量:75
13
作者 侯勇 赵岩 《实用医院临床杂志》 2011年第2期8-10,共3页
本文综述了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进展,重点强调201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提出的RA分类标准及2010年EULAR和国际指导委员会发表的RA治疗指南和原则。解释了推出新诊断标准的环境,及其临床意义。R... 本文综述了类风湿关节炎(RA)诊断和治疗方面的进展,重点强调2010年美国风湿病学会(ACR)和欧洲抗风湿病联盟(EULAR)提出的RA分类标准及2010年EULAR和国际指导委员会发表的RA治疗指南和原则。解释了推出新诊断标准的环境,及其临床意义。RA治疗总原则是进行目标治疗,应进行达标治疗及相应的随诊治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诊断 治疗
下载PDF
火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白介素-1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影响 被引量:74
14
作者 韩润霞 杨晶 +1 位作者 张天生 张卫东 《针刺研究》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14-118,共5页
目的:观察火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白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火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甲氨蝶呤(MTX)组、火针组。于大鼠右后足跖底部皮... 目的:观察火针对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白介素-1(IL-1)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的影响,探讨火针治疗类风湿性关节炎的作用机制。方法:将40只雌性Wistar大鼠随机分为正常组、模型组、甲氨蝶呤(MTX)组、火针组。于大鼠右后足跖底部皮内注射0.1mL完全弗氏佐剂建立类风湿性关节炎模型。火针点刺"夹脊穴""足三里"和"阿是穴",共治疗8次。容积法测量大鼠右后足肿胀度;双抗体夹心ABC-ELISA法检测大鼠血清IL-1和TNF-α含量;光镜观察大鼠膝关节滑膜组织的病理变化。结果:模型组大鼠足部肿胀度、血清IL-1和TNF-α的含量较正常组显著升高(P<0.01);MTX组造模后33d足部肿胀度较模型组降低(P<0.01),火针组造模后19、26、33d足部肿胀度较模型组降低(P<0.01),治疗后MTX组和火针组大鼠血清IL-1和TNF-α的含量较模型组均明显降低(P<0.05,P<0.01),火针组与MTX组相比大鼠足部肿胀度、血清IL-1和TNF-α的含量明显降低(P<0.05,P<0.01)。与正常组比较,模型组大鼠滑膜组织有明显的病理改变,各治疗组均能改善膝关节滑膜组织的炎性病变,且火针对滑膜病变的改善优于MTX。结论:火针可降低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血清IL-1和TNF-α的含量,减轻关节局部肿胀度,改善滑膜病变,有效控制类风湿性关节炎的病情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火针 药物 IL-1 TNF-Α
原文传递
160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中医证候分布特点的多中心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71
15
作者 王建 巩勋 +25 位作者 唐晓颇 刘宏潇 刘健 何东仪 张俊莉 李振彬 黄清春 王新昌 吴庆军 方勇飞 汪悦 陈适 蒋红 高明利 刘维 刘英 李泽光 赵钟文 王成武 刘维超 王海东 娄玉钤 孟庆良 阮崇杰 谢雁鸣 姜泉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963-967,共5页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采集全国18家研究中心160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病史及中西医诊断信息,设计类风湿关节炎病证规律调查表,将所有信息录入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数据库。将患者辨证分为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 目的分析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分布特点。方法采集全国18家研究中心1602例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病史及中西医诊断信息,设计类风湿关节炎病证规律调查表,将所有信息录入类风湿关节炎中医临床数据库。将患者辨证分为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痰瘀痹阻证、气血两虚证、肝肾不足证。分析患者中医证候分布及组合特点。结果共收集符合标准的调查表1602份。因部分调查表证候诊断缺如,1418例证候填写完整的RA患者中,单一证候1232例占86.88%,其中湿热痹阻证比例最高共计622例,占43.86%,其他依次为寒湿痹阻证、肝肾不足证、痰瘀痹阻证、风湿痹阻证、气血不足证。RA患者不同证候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除西南地区外,其他各地区RA患者均以湿热痹阻证为主要证候,湿热痹阻证在华北地区的证候分布中所占比例最高为57.08%(137例/240例),西南地区最低为25.48%(66例/259例),西南地区以寒湿痹阻证为主要证候占32.82%(85例/259例)。各地区证候分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痰瘀痹阻证、肝肾不足证病程与风湿痹阻证、寒湿痹阻证、湿热痹阻证、气血两虚证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湿热痹阻证是类风湿关节炎患者的主要证候类型,其地域分布广,病程较痰瘀痹阻证、肝肾不足证患者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证候分布 湿热痹阻证 横断面调查
原文传递
炎症因子TNF-α、IL-6、IL-17与类风湿关节炎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 被引量:68
16
作者 陈英 张文玲 +2 位作者 黄涛 苏屿 吴佳力 《免疫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268-272,共5页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与类风湿关节炎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治疗的268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T... 目的探讨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与类风湿关节炎并发动脉粥样硬化的关系。方法收集我院治疗的268例活动期类风湿性关节炎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的患者,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血清中TNF-α、IL-6、IL-17的水平,采集临床资料,同时完善颈部血管彩超及冠状动脉CTA,评估动脉粥样硬化程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性别、RA病程等一般资料方面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患者在年龄、吸烟史、胆固醇、甘油三酯水平等一般资料方面同样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观察组TNF-α、IL-6、IL-17的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通过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TNF-α、IL-17、IL-6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并发动脉粥样硬化均有相关性,P值均小于0.05。结论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6(IL-6)、白细胞介素17(IL-17)在类风湿关节炎早发动脉粥样硬化患者中均高表达,可能共同参与了此类患者中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病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肿瘤坏死因子-Α 白细胞介素6 白细胞介素17 类风湿性关节炎 动脉粥样硬化
下载PDF
类风湿性关节炎的发病机制研究进展综述 被引量:65
17
作者 韩宇飞 高明利 刘东武 《中国卫生标准管理》 2021年第1期162-165,共4页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发展,我国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率呈现为逐年上升趋势。据研究统计,类风湿性关节炎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0.34%~0.36%,女性占比高于男性,其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发性关节炎症为主的疾病,会导致患者的肢体严重变形。...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不断发展,我国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率呈现为逐年上升趋势。据研究统计,类风湿性关节炎在我国的发病率约为0.34%~0.36%,女性占比高于男性,其是一种以对称性、多发性关节炎症为主的疾病,会导致患者的肢体严重变形。为了有效治疗疾病,明确患者的发病机制十分重要。但是,该病发病机制复杂,目前临床上还未就其发病机制有明确的研究及统一的认识,不过多数医学研究者认为,该病属于自身免疫学疾病,其发病与遗传、感染、免疫因素等有关。本文结合医学界文献就免疫细胞、自身抗原、细胞因子、肠道菌群与类风湿性关节炎发病机制的关系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性关节炎 发病机制 免疫细胞 自身抗原 细胞因子 肠道菌群
下载PDF
类风湿关节炎中医证候分类临床文献研究 被引量:65
18
作者 侯雷 马武开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79-283,共5页
目的通过文献检索方式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方法检索2000年1月—2011年12月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贵州省数字图书馆和读秀学术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类风湿... 目的通过文献检索方式探讨类风湿关节炎的中医证候分布特征。方法检索2000年1月—2011年12月中国知网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贵州省数字图书馆和读秀学术中文期刊全文数据库中有关中医辨证分型治疗类风湿关节炎的临床研究文献。结果共33篇文献纳入研究,病例数合计4 233例。证型出现频次最高的是湿热阻络型20次(60.61%),其次是肝肾两虚型18次(54.55%)、痰瘀互结型17次(51.52%)、风寒湿痹型15次(45.45%)、寒湿阻络型14次(42.42%)、风湿热痹型及气血亏虚型10次(30.30%)、寒热错杂型9次(27.27%)。按病例数排列,湿热阻络型768例(18.14%)、风湿热痹型666例(15.73%)、风寒湿痹型584例(13.80%)、寒湿阻络型517例(12.21%)、寒热错杂型415例(9.80%)、痰瘀互结型364例(8.60%)、肝肾两虚型235例(5.55%)、久痹正虚型223例(5.27%),其余证候病例数皆未超过5%。结论类风湿关节炎的证候分布特点以湿热阻络型为主,其次风寒湿痹型、风湿热痹型、寒湿阻络型、痰瘀互结型及肝肾两虚型为临床上最常见的辨证分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中医辨证分型 文献评价
原文传递
实验性关节炎动物模型建立及病理机制研究进展 被引量:62
19
作者 宋珊珊 张玲玲 魏伟 《中国药理学通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2期1648-1653,共6页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系统性的免疫性炎症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胶原性关节炎大鼠、小鼠模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多聚糖蛋白诱导的关节炎小鼠模型,链球菌细胞壁诱导的关节炎大鼠、小鼠模型... 类风湿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是一种慢性系统性的免疫性炎症疾病,病因和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清楚。胶原性关节炎大鼠、小鼠模型,佐剂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多聚糖蛋白诱导的关节炎小鼠模型,链球菌细胞壁诱导的关节炎大鼠、小鼠模型和转基因小鼠模型与人RA发病机制和病理变化等有着相似特点,是研究RA、筛选抗炎免疫药物较理想的实验性病理模型。探讨RA动物模型的发病机制及其与临床的关系,对进一步了解RA病理、生理、免疫等特点及寻找安全有效的治疗RA的药物十分重要。该文将对几种常用的实验性关节炎模型的建立、造模特点、发病机制、与RA的异同等方面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类风湿关节炎 实验性关节炎 胶原性关节炎 佐剂性关节炎 造模特点 病理机制
下载PDF
雷公藤制剂副作用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54
20
作者 周嘉陵 朱琦 +1 位作者 杨晓凌 张芳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观察雷公藤制剂的副作用。方法:应用雷公藤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271例,并观察其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雷公藤叶提取物雷诺酯片比雷公藤根提取物雷公藤片对生殖系统影响小。雷公藤根蕊提取物雷公藤多甙片在治疗... 目的:观察雷公藤制剂的副作用。方法:应用雷公藤制剂治疗类风湿关节炎(RA)患者271例,并观察其副作用发生情况。结果:雷公藤叶提取物雷诺酯片比雷公藤根提取物雷公藤片对生殖系统影响小。雷公藤根蕊提取物雷公藤多甙片在治疗RA中,每日60mg大剂量比每日30mg小剂量副作用发生率高(P<001)。<50岁女性患者主要副作用以月经失调为主;>50岁患者要注意对肾脏的影响。在长期应用中,雷公藤多甙片的副作用主要发生在前10年。雷公藤多甙片应用在湿热瘀阻型RA比肝肾阴虚型RA副作用发生率低(P<005)。结论:雷诺酯片适用于青年女性患者。雷公藤多甙片小剂量适应维持治疗,而以治疗湿热瘀阻型患者为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雷公藤制剂 类风湿性关节炎 药物副作用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2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