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掌叶大黄不同炮制品指纹图谱与其止血作用的灰关联度分析 被引量:46
1
作者 朱诗塔 雷鹏 +1 位作者 李新中 李友兰 《中南药学》 CAS 2009年第1期55-58,共4页
目的确定掌叶大黄不同炮制品指纹图谱特征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对其止血作用贡献大小顺序,为建立"指纹图谱与药效关联"的中药质量控制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用HPLC法研究掌叶大黄不同炮制品水提取物指纹图谱;用小鼠... 目的确定掌叶大黄不同炮制品指纹图谱特征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对其止血作用贡献大小顺序,为建立"指纹图谱与药效关联"的中药质量控制模式提供理论依据和数据支持。方法用HPLC法研究掌叶大黄不同炮制品水提取物指纹图谱;用小鼠剪尾尖法研究其止血作用;用灰关联度分析方法研究其谱效关系。结果掌叶大黄不同炮制品的止血作用是其所有化学成分共同作用的结果,各特征峰所代表的各化学成分(以特征峰编号作为该特征峰所代表的化学成分名称)对其止血作用贡献的大小顺序为:4>1>8>2>31>29>18>39>17>15。结论掌叶大黄不同炮制品指纹图谱与其止血作用之间有一定的对应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叶大黄 指纹图谱 止血作用 灰关联度 谱效关系
下载PDF
不同产地加工方法对掌叶大黄药材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32
2
作者 李芸 苗小楼 +3 位作者 吴平安 李越峰 刘峰林 魏舒畅 《中药材》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8期1196-1199,共4页
目的:优选掌叶大黄药材的最佳产地加工方法。方法:将大黄趁鲜切片加工,以晒干法、阴干法、微波法、不同温度烘干等不同方式干燥,其加工品的折干率、蒽醌衍生物含量及横切面质地和色泽变化与传统加工方法比较。结果:趁鲜切制对掌叶大黄... 目的:优选掌叶大黄药材的最佳产地加工方法。方法:将大黄趁鲜切片加工,以晒干法、阴干法、微波法、不同温度烘干等不同方式干燥,其加工品的折干率、蒽醌衍生物含量及横切面质地和色泽变化与传统加工方法比较。结果:趁鲜切制对掌叶大黄药材折干率影响不大,但能明显降低蒽醌类成分含量,药材横切面色泽褐变明显;不同干燥方式以熏干法的蒽醌类成分含量、横切面色泽质量最好,阴干和微波法其次,80℃烘干最差。结论:掌叶大黄产地加工不宜趁鲜切片加工,干燥方式以传统的熏干法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叶大黄 产地加工 干燥方式 趁鲜切制
下载PDF
HPLC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掌叶大黄中10个蒽醌类化合物 被引量:24
3
作者 冯素香 王哲 +3 位作者 郝蕊 张蕾 李先贺 李蒙蒙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783-788,共6页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掌叶大黄中10个蒽醌类成分(芦荟大黄素-8-O-葡萄糖苷、大黄酸-8-O-β-D-葡萄糖苷、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8-O-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和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 目的:建立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不同产地掌叶大黄中10个蒽醌类成分(芦荟大黄素-8-O-葡萄糖苷、大黄酸-8-O-β-D-葡萄糖苷、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8-O-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和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方法:采用C_(18)色谱柱(250 mm×4.6 mm,5μm),甲醇-0.1%磷酸水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1),检测波长254 nm,柱温25℃。结果:10个成分在测定范围内线性关系较好(r>0.999),芦荟大黄素-8-O-葡萄糖苷、大黄酸-8-O-β-D-葡萄糖苷、大黄酚-8-O-β-D-葡萄糖苷、大黄素-8-O-葡萄糖苷、大黄素甲醚-8-O-β-D-葡萄糖苷和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平均回收率(n=6)分别为99.0%、99.2%、99.0%、99.2%、99.0%、99.2%、98.8%、99.4%、98.7%、99.6%;不同产地大黄药材中上述10个蒽醌类成分含量差异明显,含量范围分别为0.044%~0.130%、0.348%~1.686%、0.028%~0.183%、0.164%~0.352%、0~0.116%、0.095%~0.161%、0.294%~0.411%、0.157%~0.265%、0.275%~0.321%、0.064%~0.150%。结论:本文建立的方法样品处理简便,分析灵敏,能为大黄药材的质量评价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叶大黄 蒽醌 芦荟大黄素葡萄糖苷 大黄酸葡萄糖苷 大黄酚葡萄糖苷 大黄素葡萄糖苷 大黄素甲醚葡萄糖苷 芦荟大黄素 大黄酸 大黄素 大黄酚 大黄素甲醚 中药多组分含量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法
原文传递
大黄不同品种不同产地加工品的蒽醌含量比较 被引量:21
4
作者 李芸 苗小楼 +4 位作者 吴平安 米哲仁 魏舒畅 李越峰 刘峰林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2期2257-2261,共5页
目的:比较大黄不同品种、不同产地加工品蛋吉、苏吉和水根的蒽醌含量。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大黄不同种类不同产地加工品中蒽醌的含量。色谱柱:Hypersil ODS-2 C18(4.6 mm×250 mm,5μm);Kromasil ODS保护柱(4.6 mm×10mm,5μ... 目的:比较大黄不同品种、不同产地加工品蛋吉、苏吉和水根的蒽醌含量。方法:采用RP-HPLC法测定大黄不同种类不同产地加工品中蒽醌的含量。色谱柱:Hypersil ODS-2 C18(4.6 mm×250 mm,5μm);Kromasil ODS保护柱(4.6 mm×10mm,5μm);流动相:甲醇-0.1%磷酸(85∶15);流速:0.8 mL.min-1;检测波长:435 nm;柱温:25℃。结果:大黄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产地加工品,其蒽醌含量存在很大差异。无论是蛋吉、苏吉和水根,以四川药用大黄蒽醌含量为最高,甘肃礼县掌叶大黄次之,再次为青海和四川若尔盖唐古特大黄,甘肃渭源和陇西掌叶大黄为差;对同一品种、不同规格的产地加工品的蒽醌含量,蛋吉≥苏吉>水根。结论:大黄不同品种、不同规格的产地加工品,其蒽醌含量存在很大差异。不同品种大黄其蒽醌含量:药用大黄>掌叶大黄>唐古特大黄;不同规格加工品:蛋吉≥苏吉>水根。主根明显优于支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叶大黄 唐古特大黄 药用大黄 蛋吉 苏吉 水根 蒽醌含量 不同加工比较 高效液相色谱
原文传递
利用转录组测序挖掘掌叶大黄蒽醌类生物合成相关基因 被引量:22
5
作者 李欢 张娜 +6 位作者 李依民 黑小斌 李元敏 邓翀 颜永刚 刘蒙蒙 张岗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08-1917,共10页
蒽醌为中药大黄的主要活性成分,也是大黄质量控制的指标成分。为研究大黄蒽醌类生物合成通路,用Illumina HiSeq^(TM) 2000 150PE对掌叶大黄幼苗转录组文库进行高通量测序,得到11.04G数据,736 309 74条高质量reads (SRA数据库注册号SRP16... 蒽醌为中药大黄的主要活性成分,也是大黄质量控制的指标成分。为研究大黄蒽醌类生物合成通路,用Illumina HiSeq^(TM) 2000 150PE对掌叶大黄幼苗转录组文库进行高通量测序,得到11.04G数据,736 309 74条高质量reads (SRA数据库注册号SRP160030)。Trinity do novo组装产生93 646个unigenes,平均长度1 108 nt。功能注释表明所有unigenes在NR、NT、Swiss-port、PFAM、KOG等数据库得到注释,可归为GO分类的生物过程、细胞组分和分子功能3大类57分支, KEGG分析发现1 107条unigenes参与19个次生代谢标准通路。172条unigenes编码蒽醌类生物合成相关的MVA、MEP、莽草酸及聚酮途径28个关键酶。125条CYP450基因可能参与次生代谢物的修饰,73条与糖基转移酶相关。RT-PCR和测序成功验证7个蒽醌及黄酮类候选全长unigenes。MISA还发现18885个SSRs。该研究首次获得掌叶大黄幼苗转录组基因表达特征及蒽醌类生物合成通路基因,为后续基因功能鉴定、次生代谢途径解析及蒽醌类生物合成与调控分子机制研究提供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叶大黄 转录组 蒽醌 基因 代谢通路
原文传递
不同产地大黄中微量元素含量的主成分分析及聚类分析 被引量:22
6
作者 戴晓燕 盛振华 +1 位作者 郝云云 吴巧凤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5期1445-1448,共4页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大黄微量元素含量、特征性元素以及分布特征。方法:采用ICP-OES法测定5个不同产地大黄及贵州土大黄中各微量元素的含量,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测定结果进行特征分析。结果:经主成分分析得3个主成分,其累计... 目的:研究不同产地大黄微量元素含量、特征性元素以及分布特征。方法:采用ICP-OES法测定5个不同产地大黄及贵州土大黄中各微量元素的含量,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和聚类分析法对测定结果进行特征分析。结果:经主成分分析得3个主成分,其累计方差贡献率达91.61%。第1主成分的方差贡献率为48.75%,故确定其所对应的Fe、B和As为大黄所含特征元素。聚类分析方法将5个大黄样品基本按地域性聚为2组;将6个样品聚为3组。结论:Fe、B和As是大黄特征性元素,不同产地大黄的微量元素含量存在差异且呈一定地域分布性。本试验可为大黄的资源开发、质量控制以及深入研究提供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微量元素 主成分分析 聚类分析
原文传递
RP-HPLC法同时测定茵陈蒿汤中14个成分 被引量:21
7
作者 王韵 赵亮 +1 位作者 柴逸峰 朱臻宇 《药物分析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393-401,共9页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中滨蒿内酯、儿茶素、绿原酸、东莨菪内酯、金丝桃苷、秦皮乙素、京尼平苷、槲皮素、京尼平、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方法:采用Eclipse... 目的:建立反相高效液相色谱法同时测定茵陈蒿汤(茵陈、栀子、大黄)中滨蒿内酯、儿茶素、绿原酸、东莨菪内酯、金丝桃苷、秦皮乙素、京尼平苷、槲皮素、京尼平、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的含量。方法:采用Eclipse Plus C_(18)(250 mm×4.6 mm,5μm)色谱柱,以乙腈(A)-0.1%磷酸水溶液(B)为流动相,梯度洗脱,流速1.0mL·min^(-1),柱温30℃,检测波长210 nm(儿茶素、绿原酸、秦皮乙素、京尼平、东莨菪内酯、滨蒿内酯、槲皮素)、238 nm(京尼平苷、金丝桃苷)、254 nm(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进样量25μL。结果:14个成分可实现完全分离,在一定的线性范围内呈良好的线性关系(r>0.999 8)、精密度(RSD≤2.0%)、稳定性(RSD≤1.9%)和重复性(RSD≤1.8%)良好,平均回收率(n=6)在94.4%~98.0%范围内,RSD在0.86%~2.8%范围内。3批茵陈蒿汤中滨蒿内酯、儿茶素、绿原酸、东莨菪内酯、金丝桃苷、秦皮乙素、京尼平苷、槲皮素、京尼平、大黄酸、芦荟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大黄素甲醚14个成分的含量测定结果分别为0.136~0.168、0.080~0.104、0.403~0.470、0.008~0.009、0.061~0.068、0.020~0.027、0.269~0.306、0.036~0.048、0.005~0.006、0.122~0.164、0.037~0.044、0.030~0.037、0.011~0.014、0.007~0.010 mg·g^(-1)。结论:该方法经方法学验证,可用于茵陈蒿汤中14个化学成分的含量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茵陈蒿汤 茵陈 大黄 栀子 香豆素类成分 有机酸类成分 黄酮类成分 黄酮苷类成分 环烯醚萜苷类成分 蒽醌类成分 中成药多组分测定 高效液相色谱
原文传递
不同基原大黄指纹图谱、多成分定量结合多元统计分析的质量评价研究 被引量:18
8
作者 孙冬梅 罗思妮 +4 位作者 魏梅 朱德全 何广铭 罗文安 杨锐培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83-90,共8页
目的建立3种基原大黄(掌叶大黄、药用大黄、唐古特大黄)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UPLC法同时测定51批大黄指纹图谱及14个化学成分含量,并通过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 目的建立3种基原大黄(掌叶大黄、药用大黄、唐古特大黄)指纹图谱和多成分含量测定方法。方法采用UPLC法同时测定51批大黄指纹图谱及14个化学成分含量,并通过指纹图谱相似度分析、聚类分析、主成分分析(PCA)和偏最小二乘法判别分析(PLS-DA)对不同基原大黄药材进行全面质量评价。结果建立了3种基原大黄的指纹图谱,确定了18个共有峰,并指认了14个化学成分;相似度评价结果显示,3种基原大黄相似度存在一定差异,但部分药用大黄与掌叶大黄相似度较高,聚类分析与相似度评价结果一致。通过PCA提取了4个主成分,累积方差贡献率达85.823%;PLS-DA可用于大黄的基原识别,并筛选出6个差异性成分。结论建立的方法简便、可靠,为不同基原大黄药材的质量控制和鉴别提供可靠的分析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叶大黄 药用大黄 唐古特大黄 多成分定量 指纹图谱
下载PDF
掌叶大黄毛状根培养及培养物中蒽醌类成分分析 被引量:12
9
作者 常振战 果德安 +2 位作者 沈昕 王沙生 郑俊华 《药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1期869-872,共4页
大黄是我国特产的世界著名的传统中药,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苦寒,有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征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作者已于近期报道了天山大黄发... 大黄是我国特产的世界著名的传统中药,历代本草均有记载,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味苦寒,有毒。主下瘀血、血闭、寒热,破征瘕积聚、留饮宿食,荡涤肠胃,推陈致新,通利水谷,调中化食,安和五脏”。作者已于近期报道了天山大黄发根的诱导方法[1]掌叶大黄Rheu...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叶大黄 毛状根 培养 蒽醌 成分分析
下载PDF
不同产地野生与栽培掌叶大黄中蒽醌类成分含量的比较 被引量:17
10
作者 李磊 孙平 冯成强 《时珍国医国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251-2253,共3页
目的比较野生与栽培掌叶大黄中蒽醌类成分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野生与栽培掌叶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利用聚类分析对测定结果进行分类,通过相关分析研究海拔对掌叶大黄蒽醌类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野生掌叶... 目的比较野生与栽培掌叶大黄中蒽醌类成分含量的差异。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产地野生与栽培掌叶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利用聚类分析对测定结果进行分类,通过相关分析研究海拔对掌叶大黄蒽醌类成分含量的影响。结果野生掌叶大黄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29%~0.67%,0.47%~1.33%,0.25%~0.87%,0.55%~1.00%,0.06%~0.48%;栽培掌叶大黄中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范围分别为0%~0.07%,0%~0.06%,0%~0.15%,0%~0.34%,0%~0.08%。聚类分析将野生掌叶大黄与栽培掌叶大黄明显地划为两类。相关分析结果表明,海拔高度对掌叶大黄蒽醌类成分含量有显著影响。结论野生掌叶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含量普遍高于栽培掌叶大黄。掌叶大黄中蒽醌类成分含量随海拔升高而升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叶大黄 栽培品和野生品 蒽醌 高效液相色谱法
下载PDF
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大黄游离蒽醌的研究 被引量:14
11
作者 未作君 林立 倪晋仁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197-202,共6页
研究了带夹带剂的超临界流体萃取大黄中的五种有效蒽醌类物质(大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和大黄素甲醚)的工艺,考察了萃取条件(温度和压力)、CO2流量、萃取时间、夹带剂种类等对大黄游离蒽醌萃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对萃取... 研究了带夹带剂的超临界流体萃取大黄中的五种有效蒽醌类物质(大黄酚、大黄素、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和大黄素甲醚)的工艺,考察了萃取条件(温度和压力)、CO2流量、萃取时间、夹带剂种类等对大黄游离蒽醌萃取率的影响。通过正交实验对萃取釜条件(萃取压力、温度和夹带剂用量)进行了优化;采用液相色谱对萃取产物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分离釜的温度和压力、CO2流量等对萃取效率影响较小;最佳工艺条件为:静萃取时间为60min、动萃取时间为30min、以乙醇作夹带剂、乙醇用量300mL·(100g大黄)-1、萃取温度45°C、萃取压力45MPa。在此条件下大黄游离蒽醌的萃取量达1.15%。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流体萃取 大黄 游离蒽醌 夹带剂
下载PDF
掌叶大黄不同组织器官中主要资源性化学成分的分析评价 被引量:14
12
作者 刘杰 刘培 +4 位作者 郭盛 钱大玮 严辉 韩智杰 段金廒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67-572,共6页
目的对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的不同组织器官(主根、根头、支根、根皮、叶柄和叶片)的主要资源性成分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UV)法、粗纤维检测(Weende)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 目的对蓼科植物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的不同组织器官(主根、根头、支根、根皮、叶柄和叶片)的主要资源性成分进行分析评价。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HPLC)法、紫外可见分光光度(UV)法、粗纤维检测(Weende)法、电感耦合等离子体原子发射光谱(ICP-AES)法对掌叶大黄不同组织器官中的蒽醌类、可溶性多糖类、总纤维素和无机元素进行测定。结果掌叶大黄主根、根头、支根、根皮中分别含芦荟大黄素3.22~4.33、1.33~2.32、3.21~3.68、3.22~3.76 mg/g,大黄酸0.77~1.36、2.46~2.52、1.16~1.46、1.02~1.21 mg/g,大黄素0.27~0.39、0.28~0.34、0.30~0.42、0.31~0.67 mg/g,大黄酚2.85~3.70、2.78~3.01、4.02~4.81、4.05~4.72 mg/g,大黄素甲醚1.88~2.44、1.82~2.01、2.48~3.02、3.61~4.46mg/g。而叶中含芦荟大黄素0.56~1.07 mg/g,大黄酸0.45~0.69 mg/g,大黄素1.41~1.91 mg/g。主根、叶柄、叶片中可溶性多糖质量分数分别为9.76%~10.42%、5.76%~7.63%和3.50%~5.72%。叶柄和叶片中纤维素质量分数分别为15.54%和10.20%。掌叶大黄叶片中Ca量最高,达88.53 mg/g,K、Mg、Al、Fe依次为32.42、12.93、1.22、1.17 mg/g;叶柄中Ca、K量分别为80.60、28.73 mg/g,高于主根21.08、14.09 mg/g;叶柄中Na量为2.66 mg/g,高于主根0.26 mg/g和叶片0.57 mg/g。结论蒽醌类成分在根中的种类和量总体高于叶柄和叶片,符合传统入药部位的认识。叶片中大黄素量大致为根中的5倍,叶柄、叶片中还含有一定量的纤维素和可溶性多糖类成分,元素种类丰富,可进一步深入开发利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叶大黄 大黄非药用部位 分析评价 芦荟大黄素 大黄酸 大黄素 大黄酚 大黄素甲醚
原文传递
均匀设计优化超临界CO_2流体萃取大黄蒽醌的研究 被引量:12
13
作者 陈卫林 郭玫 +5 位作者 赵磊 余晓晖 杨荣 张梦云 张玉兰 王颖 《中医药导报》 2007年第2期72-74,共3页
目的:通过均匀设计试验确定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SFE-CO2)掌叶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药材粒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夹带剂用量为考察因素,进行SFE-CO2萃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条件下芦荟大... 目的:通过均匀设计试验确定超临界二氧化碳流体萃取(SFE-CO2)掌叶大黄中蒽醌类成分的最佳提取工艺条件。方法:以药材粒度、萃取压力、萃取温度、萃取时间和夹带剂用量为考察因素,进行SFE-CO2萃取;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不同条件下芦荟大黄素、大黄酸、大黄素、大黄酚、大黄素甲醚的含量。结果:优选出总蒽醌的最佳萃取工艺条件是萃取压力为38 MPa,萃取温度为70℃,萃取时间为60 m in;夹带剂用量为300 m l。结论:最佳提取工艺可有效萃取掌叶大黄中蒽醌类成分;本含量测定方法可靠、简单易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CO2流体 SFE 掌叶大黄 均匀设计 大黄蒽醌
下载PDF
掌叶大黄提取物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6
14
作者 万生芳 文润花 《现代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2007年第12期1606-1607,1719,共3页
目的观察掌叶大黄乙醇提取物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一次性注射小剂量(30 mg/kg体质量)链脲佐菌素并饲以高热量饲料的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模型,观察掌叶大黄醇提物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体... 目的观察掌叶大黄乙醇提取物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的影响。方法采用腹腔一次性注射小剂量(30 mg/kg体质量)链脲佐菌素并饲以高热量饲料的方法,制备2型糖尿病大鼠胰岛素抵抗模型,观察掌叶大黄醇提物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体质量、空腹血糖(FBG)、空腹胰岛素(FINS)、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CHO)、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的影响。结果掌叶大黄醇提物能降低FBG、FINS、CHO、TG、LDH-C及胰岛素抵抗指数(IR),显著提高HDL-C及胰岛素敏感性指数(ISI)(P<0.05)。结论掌叶大黄醇提物对实验性2型糖尿病大鼠有降低体质量、血糖、胰岛素含量以及调节脂代谢紊乱,改善胰岛素抵抗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醇提取物 胰岛素抵抗 血糖 胰岛素含量 血脂
下载PDF
掌叶大黄鞣质类化学成分研究 被引量:13
15
作者 邓瑞雪 黄玉阳 +4 位作者 张玉秀 陆世鹏 孟文娟 张雨 刘普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4期908-911,共4页
目的研究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根中鞣质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对鞣质类成分进行分离,根据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掌叶大黄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鞣... 目的研究掌叶大黄Rheum palmatum根中鞣质类化学成分。方法采用硅胶柱色谱、中压柱色谱及半制备高效液相色谱等多种色谱分离方法对鞣质类成分进行分离,根据波谱数据分析鉴定化合物结构。结果从掌叶大黄的70%乙醇提取物中分离得到4个鞣质类化合物,分别鉴定为3-O-桂皮酰基-1-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苷(1)、2-O-桂皮酰基-1-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苷(2)、2-O-桂皮酰基-1,6-O-二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苷(3)、6-O-桂皮酰基-1-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苷(4)。结论化合物1为新化合物,命名为掌叶大黄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叶大黄 鞣质类化合物 掌叶大黄苷 2-O-桂皮酰基-1-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苷 6-O-桂皮酰基-1-O-没食子酰基-β-D-葡萄糖苷
原文传递
稀土元素镧对掌叶大黄毛状根和非转化根生长及蒽醌产量的影响 被引量:11
16
作者 杨世海 刘晓峰 果德安 《中草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0期1171-1174,共4页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的稀土元素镧(La2+)对3种大黄根生物量和蒽醌次生代谢产物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稀土元素La3+对两种掌叶大黄单克隆毛状根DH5c、DH7a和液体培养非转化根NOR生物量和蒽醌化合物合成的影响。结果 La3... 目的 研究不同浓度的稀土元素镧(La2+)对3种大黄根生物量和蒽醌次生代谢产物产量的影响。方法采用统计学分析方法,研究稀土元素La3+对两种掌叶大黄单克隆毛状根DH5c、DH7a和液体培养非转化根NOR生物量和蒽醌化合物合成的影响。结果 La3+浓度对大黄根生物量积累有显著影响,培养基中La3+为10 mg/L时,对大黄根生长表现出明显的抑制作用;La3+浓度对3种大黄根的蒽醌产量有极显著影响,当培养基中La3+1.0mg/L时,蒽醌产量最高;经稀土离子处理的3种大黄根中芦荟大黄素和大黄酸显著高于大黄素、大黄酚和大黄素甲醚。结论 培养基中添加适宜浓度的稀土离子La3+对掌叶大黄单克隆毛状根的生物量积累和蒽醌类化合物的合成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叶大黄 毛状根 稀土元素 葸醌类化合物
下载PDF
超临界CO_2萃取大黄总蒽醌工艺研究 被引量:10
17
作者 未作君 林立 倪晋仁 《化学工程》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8期63-66,共4页
对大黄游离蒽醌的超临界萃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优萃取工艺条件为:静萃取时间60 m in,动萃取时间30 m in,夹带剂乙醇相对大黄用量3 mL/g,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45 MPa。然后分别采用无机酸和生物酶对大黄结合蒽醌进行水解,以提取总... 对大黄游离蒽醌的超临界萃取工艺进行了优化,确定最优萃取工艺条件为:静萃取时间60 m in,动萃取时间30 m in,夹带剂乙醇相对大黄用量3 mL/g,萃取温度45℃,萃取压力45 MPa。然后分别采用无机酸和生物酶对大黄结合蒽醌进行水解,以提取总蒽醌。结果表明:当盐酸浓度为5 mol/L,淀粉酶质量浓度为2 g/L,纤维素酶质量浓度为1 g/L时,大黄结合蒽醌的糖苷键达到最优水解,此时总蒽醌质量分数分别为2.46%、2.33%和2.2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临界萃取 大黄 结合蒽醌 酶水解 酸水解
下载PDF
大黄对妊娠早期小鼠子宫内膜影响的形态学观察 被引量:10
18
作者 饶晓黎 常青 廖永强 《解剖学研究》 CAS 2000年第1期30-31,共2页
目的 观察生大黄对孕鼠早期妊娠子宫内膜微细结构的影响。方法 妊娠ICR小鼠 80例 ,共分 4组 ,其中 3组分别经灌胃注入大、中和小剂量 (分别为 0 15克、0 0 5克和 0 0 15克 )的生大黄制剂 ,连续 4天 ;1组为对照组 ,灌等量蒸馏水4天... 目的 观察生大黄对孕鼠早期妊娠子宫内膜微细结构的影响。方法 妊娠ICR小鼠 80例 ,共分 4组 ,其中 3组分别经灌胃注入大、中和小剂量 (分别为 0 15克、0 0 5克和 0 0 15克 )的生大黄制剂 ,连续 4天 ;1组为对照组 ,灌等量蒸馏水4天。动物处死石蜡包埋子宫切片HE染色。光镜下观察受孕后 5至 7天孕鼠的流产情况以及子宫内膜组织的微细结构的变化。结果 随剂量增大 ,生大黄组的孕鼠流产率明显升高 ,对子宫内膜的微细结构影响增大 ,小剂量生大黄对子宫内膜微细结构的影响不明显。结论 生大黄的下泻作用常常造成妊娠个体的流产 ,而对子宫内膜微细结构的损害可能是导致胚胎夭折的原因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妊娠 小鼠 子宫内膜 中药 药理
下载PDF
掌叶大黄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 被引量:9
19
作者 黄剑 刘卫国 +1 位作者 范巧佳 邓良基 《资源开发与市场》 CAS 2004年第4期271-272,共2页
对掌叶大黄叶中的药用成分做了定性分析,运用凯氏定氮法和液相色谱仪对粗蛋白和氨基酸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掌叶大黄叶中含有多种药用成分,含有除色氨酸以外的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粗蛋白含量在叶及叶柄中分别为干重的0 5712%... 对掌叶大黄叶中的药用成分做了定性分析,运用凯氏定氮法和液相色谱仪对粗蛋白和氨基酸的含量进行了测定。实验结果表明:掌叶大黄叶中含有多种药用成分,含有除色氨酸以外的7种人体必需氨基酸,粗蛋白含量在叶及叶柄中分别为干重的0 5712%和1 896%。在此基础上,对掌叶大黄叶资源的开发与利用进行了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掌叶大黄 凯氏定氮法 液相色谱仪 氨基酸 宿根草本植物 药用植物
下载PDF
大黄游离蒽醌及其衍生物对脂质体系抗氧化作用的研究 被引量:7
20
作者 张海晖 段玉清 裘爱泳 《食品科技》 CAS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55-57,67,共4页
研究中药大黄中游离蒽醌及其衍生物对脂质体系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游离蒽醌及其衍生物对猪油和豆油体系的脂质过氧化均有抑制作用;当游离蒽醌及其衍生物浓度为80μg/mL时,对脂肪氧合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达到显著性水平(p<0.0... 研究中药大黄中游离蒽醌及其衍生物对脂质体系的抗氧化作用。结果表明,游离蒽醌及其衍生物对猪油和豆油体系的脂质过氧化均有抑制作用;当游离蒽醌及其衍生物浓度为80μg/mL时,对脂肪氧合酶具有较强的抑制作用,且达到显著性水平(p<0.05或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黄 游离蒽醌 抗氧化 抑制作用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