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9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探析革命老区实现乡村振兴的红色道路——以赣南为例 被引量:4
1
作者 严九发 《山东农业工程学院学报》 2020年第11期5-11,共7页
“一苏大”召开后,党和苏维埃政府基于乡村落后的国情,推行了全面振兴乡村的建设,形成了振兴乡村的红色道路。以变革土地制度、建立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为前提,把农民群众组织起来,发展集体经济,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工农群众利益... “一苏大”召开后,党和苏维埃政府基于乡村落后的国情,推行了全面振兴乡村的建设,形成了振兴乡村的红色道路。以变革土地制度、建立干部密切联系群众的制度为前提,把农民群众组织起来,发展集体经济,重视基础设施建设和保护工农群众利益的法制建设,举办提升农民群众技能的短期和不定期培训班,推进苏区乡村的全面振兴。当前,老区实施乡村振兴战略应当发挥红色文化资源优势,充分吸收老区精准扶贫和中央苏区时期依靠红色道路振兴乡村的经验,以老区红色文化资源为引领,锻造老区乡村振兴的精神高地;创新老区乡村振兴的体制机制,建立面向群众和吸纳群众参与的制度;发展合作社和集体经济,推进赣南革命老区产业向深发展;开展培训,提升群众参与乡村振兴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区 赣南革命老区 乡村振兴 红色道路
下载PDF
广东早期工人运动中的音乐
2
作者 王恒 《音乐艺术(上海音乐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02-113,共12页
20世纪20年代的广东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摇篮,见证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与大革命的蓬勃发展。中国共产党早期在广东积极开展工人运动,并创造性地运用音乐作为宣传教育的重要手段,由此,从20年代初开始,不同版本的《国际歌》在广东得以... 20世纪20年代的广东是新民主主义革命的摇篮,见证了第一次国共合作的建立与大革命的蓬勃发展。中国共产党早期在广东积极开展工人运动,并创造性地运用音乐作为宣传教育的重要手段,由此,从20年代初开始,不同版本的《国际歌》在广东得以传播。第一次国共合作之前,紫金地区的工人夜校便已开始利用音乐进行宣传教育;大革命时期,革命党人对粤剧剧社进行改造,并高度重视粤剧、粤讴等广东民间音乐在宣传教育中的作用。在某种程度上强化了对工人、儿童宣传人才的培养,同时通过拓宽宣传渠道,提升了宣传力度,特别是日刊《工人之路》及时通过众多高质量的歌曲呼应革命形势宣传,极大地推动了广东工人运动的发展。中国共产党早期在广东工人运动中所运用的音乐丰富、全面,其音乐活动极具组织化特点,成为推动革命的重要力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广东早期工人运动 革命音乐 《工人之路》
下载PDF
张太雷与北洋大学 被引量:2
3
作者 张振兴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6期567-570,共4页
张太雷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1916年1月至1920年6月在北洋大学求学期间,他系统地学习了西方法学课程,接触到大量西方的政治文化,并积极投身爱国学生运动。追求真理的政治信仰促成了他的人生观和理想发生了巨大转变,最... 张太雷是中国共产党创建时期的重要领导人之一。1916年1月至1920年6月在北洋大学求学期间,他系统地学习了西方法学课程,接触到大量西方的政治文化,并积极投身爱国学生运动。追求真理的政治信仰促成了他的人生观和理想发生了巨大转变,最终坚定地选择了红色信仰,走上了革命道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太雷 北洋大学 爱国学生 革命道路
下载PDF
毛泽东对开辟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道路在理论与实践两方面的历史性贡献 被引量:2
4
作者 顾兴斌 胡松 《新余高专学报》 2005年第4期54-57,共4页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多年流血牺牲、历尽千难万险探索出来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一条革命道路。这条道路的开辟与道路理论的形成有着一个逐渐认识和提高的过程,其中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都做出了历史性贡... 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是中国共产党人经过多年流血牺牲、历尽千难万险探索出来的,符合中国国情的一条革命道路。这条道路的开辟与道路理论的形成有着一个逐渐认识和提高的过程,其中毛泽东在理论与实践两个方面都做出了历史性贡献。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这一理论的诞生,是毛泽东思想形成的标志,是马列主义普遍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的光辉典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农村包围城市 革命道路 理论与实践 贡献
下载PDF
早期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与马克思主义革命道路中国化 被引量:2
5
作者 周立志 周锦涛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140-143,共4页
在早期探索马克思主义革命道路中国化的过程中,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注重联系中国国情,既坚持走十月革命开辟的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同时又在中国革命的领导者、革命主力军以及武装斗争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中... 在早期探索马克思主义革命道路中国化的过程中,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群体坚持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注重联系中国国情,既坚持走十月革命开辟的武装夺取政权的道路,同时又在中国革命的领导者、革命主力军以及武装斗争等重大理论和实际问题的中国化过程中作了深入的思考和探索,为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理论的形成并取得革命胜利提供了丰富的思想源泉与实践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湘籍无产阶级革命家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中国特色革命道路
下载PDF
独立自主探索中国式革命道路的开端——大革命失败之际的毛泽东 被引量:2
6
作者 蒋建农 《苏区研究》 2018年第1期31-48,共18页
学术界普遍认为,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中国式革命道路是从井冈山时期开始开辟的。事实上,井冈山的斗争并不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如果没有大革命失败之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和实践,就没有... 学术界普遍认为,以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夺取全国胜利的中国式革命道路是从井冈山时期开始开辟的。事实上,井冈山的斗争并不是无源之水和无本之木。如果没有大革命失败之际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对中国革命道路的探索和实践,就没有井冈山革命道路的开辟。毛泽东在大革命失败的风云变幻关头,高举中共独立领导中国革命的旗帜,把他在考察湖南农民运动时提出的发展农民武装、建设乡村自治政权和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主张,与大革命失败后的新形势、新任务相结合,升华和演变为有理论、有方向、有政策、有措施的行动,开启了中国革命由失败走向复兴的探索之路,并奠定了以"武装斗争、土地革命、根据地建设(以政权建设为核心)三位一体的工农武装割据理论"的雏形,成为井冈山斗争的前奏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独立自主 革命道路 开端
下载PDF
两性间跨文化交流的障碍与可能性——以好莱坞电影《革命之路》为例 被引量:2
7
作者 周平 《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82-86,共5页
近年来的西方学术研究已经将男性和女性的交流视为跨文化交流/传播的一个重要方面。结合好莱坞电影《革命之路》的制片背景和文本内涵,从交流意愿、交流初衷、交流方式等三个层面看两性间开展跨文化交流的障碍和可能性可以看出,由性别... 近年来的西方学术研究已经将男性和女性的交流视为跨文化交流/传播的一个重要方面。结合好莱坞电影《革命之路》的制片背景和文本内涵,从交流意愿、交流初衷、交流方式等三个层面看两性间开展跨文化交流的障碍和可能性可以看出,由性别差异和交际障碍导致的交流失败背后的真正根源是权力关系的转移和争夺。两性关系要走向自由、平等、和谐,一方面需要在交流中注重交往原则、交流策略,认同文化多元,尊重群体多样,同时也要从法律、政策、管理等制度层面消解群体间的权力支配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跨文化交流 革命之路 障碍 性别
下载PDF
论青年毛泽东的性格特征与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探索 被引量:2
8
作者 孙文博 王久高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2期160-164,共5页
文章从性格心理学和历史学的角度集中概括了青年毛泽东的性格特征,论述了青年毛泽东的性格特征与中国革命道路理论的探索之间的关系,并揭示出青年毛泽东性格中蕴含的毛泽东思想活的灵魂的重要因子。
关键词 毛泽东 性格特征 革命道路 理论探索 活的灵魂
下载PDF
青年毛泽东的初心与道路探索 被引量:2
9
作者 徐玉凤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40-47,共8页
毛泽东在青年时代目睹人民群众苦难生活和国家民族积贫积弱的现状,便确立了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振兴、为世界谋改造的初心。这个初心确立之后,毛泽东积极探索,经历了从君主立宪到社会主义、从呼声革命到武装斗争、从致力于工人运动... 毛泽东在青年时代目睹人民群众苦难生活和国家民族积贫积弱的现状,便确立了为人民谋幸福、为国家谋振兴、为世界谋改造的初心。这个初心确立之后,毛泽东积极探索,经历了从君主立宪到社会主义、从呼声革命到武装斗争、从致力于工人运动到建立农村革命根据地的探索过程。在这个探索过程之中,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找到了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中国革命正确道路。毛泽东之所以能探索出这条正确道路,与他酷爱读书、重视调研、初心不改这些特质有直接关系。在青年毛泽东的探索过程中,初心使命是促使其不断探索的内在动力,而正确道路的探索,又为践行初心使命提供了方法和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初心 使命 革命道路
下载PDF
Between Tao and Instruments:Railways,China,and the World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Modern Thought(1875-1936)
10
作者 JI Bin BU Yansong YE Shu 《Cultural and Religious Studies》 2023年第11期555-563,共9页
In the evolution of modern railway thought,it includes not only the discussion of railway planning,sovereignty,debt,and construction,but also the discussion of spiritual guiding ideology such as“Tao,body and utility... In the evolution of modern railway thought,it includes not only the discussion of railway planning,sovereignty,debt,and construction,but also the discussion of spiritual guiding ideology such as“Tao,body and utility”and“material and spirit”.From the perspective of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road and equipment,the development of modern railway thought in China has experienced three stages.During the Westernization Movement,Li Hongzhang and other people expounded the benefits brought by railway construction from the angle of“utility”,and believed that there was still a unity of“Tao and style”.After the Sino-Japanese Naval Battle,with the emergence of the theory of railway sovereignty and the theory of dividing China,Kang Youwei and others questioned the thought of Westernization school.The unified Tao body was divided into two parts:China and the West.After the May Fourth Movement,railway,as a product of western material civilization,was compared with Eastern spiritual civilization by Liang Shuming,Li Dazhao,and others.The conflict between material and spirit made the Western“Tao style”evolve into the Europe-American way of pursuing“scientific spirit”and the Soviet-Russian way of exploring the ideas of revolution and transformation.The railway has thus become an important carrier of the“scientific spirit”and socialis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the history of railways in China INSTRUMENTS Westernization group reformers revolutionary party Euro-American road Soviet-Russian road TAO
下载PDF
革命战争时期根据地的道路建设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郜耿豪 《贵州文史丛刊》 2015年第2期30-37,共8页
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道路建设经历了一个规模由小到大、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较为稳定,道路保障工作主要集中于传统道路的修筑和河道的疏浚。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道路建设主要集... 革命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根据地道路建设经历了一个规模由小到大、内容由简单到复杂的过程。土地革命战争时期,中央苏区较为稳定,道路保障工作主要集中于传统道路的修筑和河道的疏浚。抗日战争时期,陕甘宁边区的道路建设主要集中于大车路和汽车路的修筑。解放战争时期,各个解放区在修筑传统道路的同时,开始进行大规模的铁路、公路等现代化道路建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战争时期 根据地 道路建设
下载PDF
伟大的历史起点——纪念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创建等三大历史事件90周年 被引量:1
12
作者 石仲泉 《苏区研究》 2017年第5期5-20,共16页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奋起抗争,领导了如火如荼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创建,最有影响的是八一南昌起义、湘赣边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这三大历史事件,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和... 大革命失败后,中国共产党奋起抗争,领导了如火如荼的武装斗争、土地革命和根据地创建,最有影响的是八一南昌起义、湘赣边秋收起义和井冈山革命根据地的创建。这三大历史事件,开创了中国共产党独立领导中国革命、探索中国特色革命道路和毛泽东成为中国革命领袖的伟大历史起点。探讨这三大历史事件的内涵和特质,对于理解党的历史和弘扬革命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革命 中国特色 革命道路 历史起点 毛泽东
下载PDF
革命话语与“延安道路”研究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宏斌 《马克思主义理论学科研究》 CSSCI 2019年第5期100-109,共10页
革命的本意是"解放"或"改造主客观世界",是"顺天应人"意义上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真理追求和价值诉求的统一。新时代的革命话语,既是对20世纪90年代"去革命化"错误社会思潮的纠正,又是中国... 革命的本意是"解放"或"改造主客观世界",是"顺天应人"意义上的合规律性与合目的性、真理追求和价值诉求的统一。新时代的革命话语,既是对20世纪90年代"去革命化"错误社会思潮的纠正,又是中国共产党从领导人民为夺取全国政权而奋斗的党转变为领导人民掌握全国政权并长期执政的党的过程中的内在逻辑和现实指向。回应新时代革命话语的最好态度是深入研究和阐释延安十三年的革命道路:"延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以自我革命推进伟大社会革命的道路,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过程中走出的彻底革命者的道路,其生活表现和实践表达是乐观自信、爱国奋斗的坚定革命者的人生态度;其形成的内在机理是社会总动员和群众组织化的中国共产党人革命性的政治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 革命话语 延安道路
原文传递
李四光与辛亥革命
14
作者 韦磊 《贵州文史丛刊》 2012年第2期41-44,共4页
在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国家出路的大背景下,李四光作为一位新式知识分子,在时代的号召下亦曾投入到革命洪流之中,参与辛亥革命。这充分体现了时代与个人的互动关系。在时代的号召下,他接触革命党人,接触革命思想,实现思想转变,走上革... 在近代中国仁人志士探索国家出路的大背景下,李四光作为一位新式知识分子,在时代的号召下亦曾投入到革命洪流之中,参与辛亥革命。这充分体现了时代与个人的互动关系。在时代的号召下,他接触革命党人,接触革命思想,实现思想转变,走上革命救国道路,而革命党人的思想也对李四光的一生产生了深远影响:在辛亥革命后,面对辛亥革命的失败,他积极参与实业建设,力图实业救国,走上了科学救国之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李四光 辛亥革命 革命救国 实业救国 科学救国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对新民主主义革命道路的艰辛探索和经验启示
15
作者 戴安林 《中国浦东干部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81-90,共10页
中国共产党历经艰难曲折,创造性地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其经验启示:第一、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 中国共产党历经艰难曲折,创造性地找到了一条具有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并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伟大胜利。其经验启示:第一、必须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的具体实践相结合,实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第二、必须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建立广泛的革命统一战线。第三、必须牢牢把握统一战线的领导权,并制定正确的方针政策和策略。第四、必须注重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始终保持无产阶级政党的先进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新民主主义 革命道路
下载PDF
粟裕走上革命道路的原因分析
16
作者 刘圣陶 姚远 《湖南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9年第1期55-58,共4页
粟裕走上革命道路,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社会的混乱局势的影响。粟裕的远大抱负与黑暗社会的矛盾冲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向往,以及他从小生活的会同的地域特色文化的环境影响也是重要因素。通过对粟裕走上革命道路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 粟裕走上革命道路,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当时社会的混乱局势的影响。粟裕的远大抱负与黑暗社会的矛盾冲突,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向往,以及他从小生活的会同的地域特色文化的环境影响也是重要因素。通过对粟裕走上革命道路原因的分析,我们可以发现他丰富的心路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粟裕 革命道路 原因
下载PDF
苏区实践探索对延安时期理论构建的奠基性意义
17
作者 许华卿 《中国井冈山干部学院学报》 2015年第5期68-76,共9页
苏区的实践探索是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构建的重要实践基础,这其中既有失败的教训,也有成功的经验,不管教训还是经验都成为延安时期理论构建的宝贵财富。苏区成功的经验说到底主要是三个层面:道路层面、制度层面和认识层面,也... 苏区的实践探索是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理论构建的重要实践基础,这其中既有失败的教训,也有成功的经验,不管教训还是经验都成为延安时期理论构建的宝贵财富。苏区成功的经验说到底主要是三个层面:道路层面、制度层面和认识层面,也就是革命道路探索、苏维埃政权形式的尝试和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其中,苏维埃制度的探索,随着抗日战争爆发民族矛盾激化失去现实意义而成为一种思想资源,以富农政策调整为核心的对中国国情的认识则成为承接苏区和延安时期的一个重要连接点。对以上三个问题的科学认识,成为延安时期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认识起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道路 苏维埃政权形式 富农政策 理论构建
下载PDF
湖北共产党人寻找中国革命道路的起点
18
作者 张秋实 《郧阳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2002年第6期104-108,共5页
湖北秋收暴动是湖北共产党人寻找中国革命道路的起点,因为秋暴过程隐含着他们把注意力由大城市转向广大乡村城镇的内在趋势;秋暴分泌出了有利于湖北共产党人找寻中国革命道路的新因素;秋暴使湖北省委明确提出了"农民割据"的思... 湖北秋收暴动是湖北共产党人寻找中国革命道路的起点,因为秋暴过程隐含着他们把注意力由大城市转向广大乡村城镇的内在趋势;秋暴分泌出了有利于湖北共产党人找寻中国革命道路的新因素;秋暴使湖北省委明确提出了"农民割据"的思想.这一切都是湖北共产党人在新的时期对中国革命道路进行的有益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北共产党人 寻找 革命道路 起点
下载PDF
性别叙事的风格具现——论影片《革命之路》中场面调度元素的叙述功能
19
作者 姜吉林 《山东女子学院学报》 2013年第6期56-60,共5页
获得2008年好莱坞金球奖的影片《革命之路》是一部有着独特形式和风格的剧情片。影片表面上叙述的是家庭婚姻悲剧,但实际上表达的却是深蕴着女主人公生命与生存抗争意识和告白的性别叙事悲剧,直面的是美国1950年代的父权社会现实。影片... 获得2008年好莱坞金球奖的影片《革命之路》是一部有着独特形式和风格的剧情片。影片表面上叙述的是家庭婚姻悲剧,但实际上表达的却是深蕴着女主人公生命与生存抗争意识和告白的性别叙事悲剧,直面的是美国1950年代的父权社会现实。影片的时装、表演、镜头等诸多场面调度元素完美的配合,有力地表达了性别叙事的主题,促成了电影叙事的形式系统与风格要素的完美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革命之路》 性别叙事 场面调度 形式与风格
下载PDF
工农武装革命和命运共同体的形成
20
作者 顾友谷 《农业考古》 2018年第1期94-100,共7页
中国共产党在深入领导农民运动的过程中,克服右倾投降主义和左倾盲动主义的错误,正确地分析中国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敌我双方力量,把握中国国情才最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通过无产阶级的领导从而超越了旧式的农民运动.在武装斗争... 中国共产党在深入领导农民运动的过程中,克服右倾投降主义和左倾盲动主义的错误,正确地分析中国革命的客观形势和敌我双方力量,把握中国国情才最终走出一条中国特色的革命道路。通过无产阶级的领导从而超越了旧式的农民运动.在武装斗争中,只有克服片面的军事暴动,联合工农力量建立根据地才能取得革命成功。工农联盟为基础的命运共同体,是中国共产党抓住中国革命的核心——农民问题,领导农民运动形成共同体内部的良好互动的结果。同时凝聚工农武装力量组建人民的军队,为工农命运共同体的发展提供了武装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农民运动 革命道路 命运共同体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