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浅析大革命时期毛泽东的农民观 被引量:2
1
作者 刘敏 《贵州民族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0年第5期33-35,共3页
大革命时期的毛泽东在农民问题上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的农民观。他提出的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的观点,较为系统、明确地指出了农民革命的对象、动力和任务。同时,他这一时期的观点还不完全成熟,一定程度... 大革命时期的毛泽东在农民问题上进行了大量的实践活动,并在此基础上形成了他的农民观。他提出的农民问题是国民革命的中心问题的观点,较为系统、明确地指出了农民革命的对象、动力和任务。同时,他这一时期的观点还不完全成熟,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农民运动中"左"的倾向和农民运动组织松散的缺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毛泽东 大革命 农民观
下载PDF
公民伦理与革命伦理的“道德商谈”——从小说《官司》到电影《集结号》 被引量:1
2
作者 支宇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92-97,共6页
与传统现实主义革命悲剧不同,中国当代作家杨金远的短篇小说《官司》(2002)与当代导演冯小刚执导的红色大片《集结号》(2007)深刻揭示了后革命时代公民伦理与革命伦理之间的道德商谈。电影《集结号》对小说《官司》的改编采用了保留、... 与传统现实主义革命悲剧不同,中国当代作家杨金远的短篇小说《官司》(2002)与当代导演冯小刚执导的红色大片《集结号》(2007)深刻揭示了后革命时代公民伦理与革命伦理之间的道德商谈。电影《集结号》对小说《官司》的改编采用了保留、增添、改变和删除等手法。电影文本与小说文本的不同主要体现在号声真相的探询、残酷战争的展现以及象征仪式的出场三个方面。通过改编,电影《集结号》有力地强化了公民伦理与革命伦理在真诚性和生命观两个层面的剧烈冲突,以及二者通过修复共识而又相互依存的悲剧性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革命时代 哈贝马斯 道德商谈 《官司》 《集结号》
下载PDF
从第一至第七届中央委员构成透视革命斗争时期中共中央的制度化
3
作者 张光 梁梓然 《复旦政治学评论》 2023年第1期95-116,共22页
中共中央组织的制度化是中国共产党制度化的核心。本文借用波尔比斯对美国国会组织边界的经验研究范式,将第一至第七届中共中央委员信息数据化,以研究革命斗争时期中共中央的制度化。以1935年的遵义会议为界,中共中央从幼年期转向制度... 中共中央组织的制度化是中国共产党制度化的核心。本文借用波尔比斯对美国国会组织边界的经验研究范式,将第一至第七届中共中央委员信息数据化,以研究革命斗争时期中共中央的制度化。以1935年的遵义会议为界,中共中央从幼年期转向制度化的成熟期。遵义会议前,中央委员进入退出频繁,中共中央组织边界尚不够清晰和稳定。遵义会议之后,第六届中共中央委员会长期稳定,直至被高度制度化的第七届中央委员会所接替。本文详细讨论了这一转变的过程、原因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央委员会 制度化 组织 革命斗争时期
原文传递
被限制的现实主义
4
作者 黄珊 《成都纺织高等专科学校学报》 CAS 2012年第4期80-84,共5页
随着中国文学的深入发展,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变化,使大家都清楚地看到了长期称霸中国文论具有不可取代的核心地位的现实主义其实从一进入中国就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限制。《现实主义的限制——革命时代的中国小说》对中国革命时代的现实主... 随着中国文学的深入发展,人们审美意识的不断变化,使大家都清楚地看到了长期称霸中国文论具有不可取代的核心地位的现实主义其实从一进入中国就不可避免地受到了限制。《现实主义的限制——革命时代的中国小说》对中国革命时代的现实主义创作做了独到而深入的阐释,但其中存在的一些的问题值得重新审视和再追问。现实主义作为一个历史范畴,在中国语境下对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交汇、重叠、扬弃和演变后重组系统,因其中国式的客观关系构成了一定时期现实主义的特定形态。本文由此通过史论结合和文本分析解读出了现实主义被历史和境遇所限制的脉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现实主义 限制 中国小说 革命时代
下载PDF
麦克拉伦批判教育学的革命想象
5
作者 周险峰 杨启国 《教育研究与实验》 CSSCI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22-30,共9页
西方学者认为,在“后革命时代”,阶级与革命概念发生改变,社会呈现出革命主体的无名化,大众革命意识与革命热情已然消散。麦克拉伦在“回归马克思”的理论感召下,借用阶级与革命概念建构其革命性批判教育学,试图寻找资本主义社会的可替... 西方学者认为,在“后革命时代”,阶级与革命概念发生改变,社会呈现出革命主体的无名化,大众革命意识与革命热情已然消散。麦克拉伦在“回归马克思”的理论感召下,借用阶级与革命概念建构其革命性批判教育学,试图寻找资本主义社会的可替代方案。这种批判教育学并非敦促人们再次革命,而是一种意识观念的变革,其对资本主义的批判和触动是有限的。因此,革命性批判教育学无力实现对后革命时代的改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革命时代 革命性批判教育学 麦克拉伦 教育学想象
原文传递
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历史定位--兼论社会革命时代东方现代化道路 被引量:2
6
作者 许建康 《政治经济学研究》 CSSCI 2023年第1期41-51,共11页
基于唯物史观的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彻底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已充分暴露的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占有的基本矛盾,人类未来新社会发展将经历三个历史阶段--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过渡期、共产主义社会第一... 基于唯物史观的马克思科学社会主义理论,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为彻底解决资本主义社会已充分暴露的社会化生产与资本主义占有的基本矛盾,人类未来新社会发展将经历三个历史阶段--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过渡期、共产主义社会第一阶段和共产主义社会高级阶段。无产阶级专政历史过渡期的社会不是新生儿,而是仍处在“长久阵痛”分娩的临盆时期。发端于农业社会的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不是一个独立的社会形态,而是对马克思第二大社会形式的积极扬弃。大系统复杂矛盾运动的规律是毛泽东对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最重要发展。需要深入探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简单商品流通与资本流通的错综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革命时代 无产阶级专政 大系统复杂矛盾运动 资本流通
原文传递
后革命时代的改组派与左派学者、革命青年的离合——以1928—1929年的大陆大学为考察对象 被引量:2
7
作者 张晶 严海建 《江苏第二师范学院学报》 2017年第10期61-66,共6页
清党分共以后,国民党逐步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蜕变,而以汪精卫为旗帜、以陈公博为主角的改组派主张继续革命,因而赢得了党内及社会上相当一部分充满革命理想的青年的拥护。1928年陈公博在上海创办的大陆大学吸引了众多左派学者和革命青年,... 清党分共以后,国民党逐步由革命党向执政党蜕变,而以汪精卫为旗帜、以陈公博为主角的改组派主张继续革命,因而赢得了党内及社会上相当一部分充满革命理想的青年的拥护。1928年陈公博在上海创办的大陆大学吸引了众多左派学者和革命青年,成为改组派的大本营之一。随着国民党内派系斗争局势的演变,改组派以路线之争为名追逐权力的倾向日益鲜明,从而造成其与左派学者和革命青年的分离。最终大陆大学在政治压力下被迫停办,象征着改组派与左派学者、革命青年的短暂结合就此结束。后革命时代,国民党内的路线之争背后掩盖的是权力之争,而改组派对于革命话语的运用不过系政客权力斗争的工具而已,由此决定了改组派与左派学者、革命青年结合不可能长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革命时代 改组派 左派学者 革命青年 大陆大学
下载PDF
历史连续性中的“青春党建”:后革命时代走出青年政治冷漠困境的探索 被引量:1
8
作者 杨晓伟 《当代青年研究》 CSSCI 2014年第1期42-48,共7页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经典党建实践,与后革命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青春党建",形成了一种历史的多维张力。这种张力既是党建传统的延续,也是新传统的开创,是历史连续性与历史阶段性的统一。作为这种"... 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形成的经典党建实践,与后革命时代社会主义市场经济背景下的"青春党建",形成了一种历史的多维张力。这种张力既是党建传统的延续,也是新传统的开创,是历史连续性与历史阶段性的统一。作为这种"敢为人先"探索的主体,浙江嘉兴的"青春党建"工程根据后革命时代去政治化、去神圣化、世俗化的实际,在对党外和党内青年群体的培养重点、活动方式、活动载体、活动内容方面作了一系列创新实践。在理论上深入探讨这一实践,对于保持党的青春活力,保持党的先进性,扩大党的社会基础和增强党的阶级基础和彰显其存在的不足以求在后续实践中改进,都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连续性 后革命时代 青春党建 政治冷漠
下载PDF
新谍战剧:“后革命”时代的影像奇观 被引量:1
9
作者 李城 《新疆艺术学院学报》 2015年第2期83-86,共4页
新世纪中国谍战剧融合了革命化历史审美、传奇化影像审美与日常化生活审美等多重审美话语形态,呈现出意涵丰富、形式开放的多元话语交织的文化审美生态。将新谍战剧置于"后革命"的时代氛围下考察,剖析文本的审美呈现及价值内... 新世纪中国谍战剧融合了革命化历史审美、传奇化影像审美与日常化生活审美等多重审美话语形态,呈现出意涵丰富、形式开放的多元话语交织的文化审美生态。将新谍战剧置于"后革命"的时代氛围下考察,剖析文本的审美呈现及价值内涵,指出新谍战剧作为"后革命"时代革命书写方式的一种,承载着民族历史记忆中的传奇故事,展现了革命英雄的创世寓言,是当代中国人现代意识的一种集体心理回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谍战剧 “后革命”时代 意义编码 影像奇观
下载PDF
“远行的叛徒”——论王蒙的后革命诗学观
10
作者 胡军 《湖南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6期67-71,共5页
王蒙是一位很有争议的文学家,其言行、思想动向以及文化界、思想界对此反应生成了醒目的"王蒙现象"。表面来看,王蒙的生活经历和多重身份是生成"王蒙现象"的重要因素,然而,就王蒙文艺思想的形成,及最主要的精神特... 王蒙是一位很有争议的文学家,其言行、思想动向以及文化界、思想界对此反应生成了醒目的"王蒙现象"。表面来看,王蒙的生活经历和多重身份是生成"王蒙现象"的重要因素,然而,就王蒙文艺思想的形成,及最主要的精神特征和思维方式而言,具有明显的后革命性特点——理性、宽容、多元等等。他的文艺思想,是学术界勘察和研判"文革"后文学走向的一个立足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革命时代 王蒙 后革命诗学
下载PDF
“后革命”时代的社会主义想象——韩少功的创作思想与实践
11
作者 俞清瑶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139-148,共10页
改革开放以来,知识界在短暂的“蜜月期”后迅速进入“众声喧哗”的“后革命”时代。转型期的语境变革带来了重审新启蒙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契机。当个人化写作的极端演绎导致情感冷漠、思想贫瘠现象日渐突出时,文学对集体道德、公平正义等... 改革开放以来,知识界在短暂的“蜜月期”后迅速进入“众声喧哗”的“后革命”时代。转型期的语境变革带来了重审新启蒙和社会主义革命的契机。当个人化写作的极端演绎导致情感冷漠、思想贫瘠现象日渐突出时,文学对集体道德、公平正义等社会主义价值理念的重新召唤在某种程度上呈现出否定之否定的意义。韩少功通过回望社会主义革命传统反观当下现实,建构了开放、“及物”的参照系;通过对革命时代及市场经济时代的整体性书写,试图剥离情绪化和对立化,重新发掘人民性、集体性和公平正义等社会主义道德价值。他的社会主义想象及文学实践,在“后革命”时代的社会主义想象中表现出一种鲜明的异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韩少功 “后革命”时代 人民性 集体性 公平正义 社会主义想象
下载PDF
寻母、浪漫与后革命时代的叙述——从《一把刀,千个字》论王安忆
12
作者 王植 《海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48-54,共7页
王安忆新作《一把刀,千个字》围绕一个淮扬菜厨师陈诚的人生经历,一方面展现出较为宽广的历史时间与空间,另一方面则体现出其小说独特的叙述形式是如何建构的秘密。在前者,小说以陈诚幼年失母这一创伤事件为核心,穿梭来往于不同的历史... 王安忆新作《一把刀,千个字》围绕一个淮扬菜厨师陈诚的人生经历,一方面展现出较为宽广的历史时间与空间,另一方面则体现出其小说独特的叙述形式是如何建构的秘密。在前者,小说以陈诚幼年失母这一创伤事件为核心,穿梭来往于不同的历史时代和家国环境,从而编织出陈诚从小到大独特的人生选择与心路历程,也使得他对于母亲的“寻找”与想象具有相当复杂的内涵;而这一内涵能得到适宜的展现,则与小说注重“众生话语”式的叙述形式密切相关。与前者相较,后者蕴含着更加值得重视的历史思考,也体现着社会主义记忆之于王安忆的某种深刻影响,即如何在后革命时代重新“寻母”、重新思考父法、建构合宜的叙述形式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把刀 千个字》 王安忆 叙述形式 浪漫 后革命时代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