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30篇文章
< 1 2 1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小菌落突变株的表型鉴定及其遗传基础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熊甘爽 Alkasir Rashad +5 位作者 仲亮 律娜 戴建君 李晶 汤芳 朱宝利 《畜牧与兽医》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64-72,共9页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导致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其在抗菌药物的作用下可形成小菌落突变株(small colony variants,SCVs)。为了探讨牛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表型转变过程中的遗传基础,对临床分离的奶牛乳房炎金黄... 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是导致奶牛乳房炎的主要病原菌,其在抗菌药物的作用下可形成小菌落突变株(small colony variants,SCVs)。为了探讨牛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表型转变过程中的遗传基础,对临床分离的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野生型及其SCV、人工诱导的SCV、临床SCV的表型回复株进行了相关特性及基因组序列的分析。结果发现:金黄色葡萄球菌的SCV和野生型差异显著,野生型菌株在庆大霉素及磺胺甲噁唑/甲氧苄啶(SXT)的诱导下绝大多数产生甲萘醌缺陷型SCV,仅有1株经SXT诱导产生的SCV为胸腺嘧啶核苷(胸苷)缺陷型。菌株基因与表型之间存在明显关联,与野生型基因组相比,临床SCV均显示喹啉/醌代谢相关基因menA的碱基缺失,可能导致蛋白表达提前终止。庆大霉素诱导的SCV在基因menB处出现碱基位点突变;SXT诱导的SCV在代谢相关基因MW1485和aroA处分别出现基因片段的缺失和插入。回复株可能通过在代谢相关基因menA二次突变来恢复功能。本研究首次利用全基因组测序技术分析牛源性金黄色葡萄球菌SCV表型改变的遗传基础,有助于对奶牛乳房炎金黄色葡萄球菌SCV产生更深入的理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黄色葡萄球菌 小菌落突变株 表型回复 甲萘醌缺陷 突变 奶牛乳房炎
原文传递
Joint effects of heavy metal binary mixtures on seed germination,root and shoot growth,bacterial bioluminescence,and gene mutation
2
作者 In Chul Kong 《Journal of Environmental Sciences》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5期889-894,共6页
This investigation was to assess the joint effects of metal binary mixtures on seed germination,root and shoot growth,bacterial bioluminescence,and gene mutation based on the one toxic unit(1 TU)approach.Different s... This investigation was to assess the joint effects of metal binary mixtures on seed germination,root and shoot growth,bacterial bioluminescence,and gene mutation based on the one toxic unit(1 TU)approach.Different sensitivities and orders of toxicity of metal mixtures were observed among the bioassays.In general,mostly additive or antagonistic effects were observed,while almost no synergistic effects by the binary metal mixtures in all bioassays.Therefore,the combined effects of heavy metals in the different bioassays were difficult to generalize since they were dependent on both chemical type and the organism used in each bioassay.However, these results indicate that a battery of bioassays with mixture chemicals as opposed to just a single assay with single metal is a better strategy for the bioassessment of environmental polluta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binary mixture BIOLUMINESCENCE heavy metal revertant mutation seed germination TOXICITY
原文传递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5'非翻译区中一顺式结构因子对病毒感染必要性的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高飞 陆嘉琦 +1 位作者 袁世山 童光志 《中国动物传染病学报》 CAS 2012年第1期1-9,共9页
人们广泛认为动脉炎病毒的基因组5'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在病毒基因组RNA复制、亚基因组mRNA转录和蛋白翻译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其结构与功能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不为人知。现基于2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弱毒(Porc... 人们广泛认为动脉炎病毒的基因组5'非翻译区(untranslated region,UTR)在病毒基因组RNA复制、亚基因组mRNA转录和蛋白翻译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然而其结构与功能仍然在很大程度上不为人知。现基于2型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弱毒(Porcine reproductive and respiratory syndrome virus,PRRSV)感染性克隆pAPRRS的基础,构建了一系列5'UTR的5'末端缺失突变体,利用RNA和DNA转染,分析了拯救病毒的遗传学与病毒学特征,发现拯救病毒的5'末端突变位点被一些不知来源的AU-rich外源序列所修复。基于T7启动子与CMV启动子转录起始位点的不同,我们人为引入一段GC-rich的序列以研究病毒的自我修复是否为模板依赖性,结果发现病毒的外源序列修复机制是非模板依赖的。通过二级结构预测分析发现,在PRRSV5'UTR中的第一个茎环结构是病毒感染性必不可少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翻译区 茎环结构 回复突变体 RNA/DNA导策
下载PDF
西瓜倍性回复突变研究 被引量:1
4
作者 谭素英 刘文革 +4 位作者 阎志红 赵胜杰 何楠 马双武 王吉明 《园艺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632-634,共3页
2001年和2002年在四倍体西瓜品种790010、日み66、91E7和770007中各发现1份类似二倍体西瓜的种子,对这4份突变体进行了形态学和细胞学的观察和鉴定。结果表明:突变体的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特征与对照四倍体有明显差异。显微特... 2001年和2002年在四倍体西瓜品种790010、日み66、91E7和770007中各发现1份类似二倍体西瓜的种子,对这4份突变体进行了形态学和细胞学的观察和鉴定。结果表明:突变体的茎、叶、花、果实和种子的形态特征与对照四倍体有明显差异。显微特征也有差异,其花粉粒直径和保卫细胞均较小,叶绿体数也减少,体细胞具22条染色体,是对照四倍体的一半,具典型的二倍体西瓜特征,同时还具原品种特征,因此确定4份突变体均由四倍体西瓜回复突变而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瓜 倍性 回复突变
下载PDF
珍汕97A和HN5s育性恢复突变的观察
5
作者 张再君 梁承邺 戴绍均 《湖北农学院学报》 2001年第2期97-100,共4页
通过 60Co γ辐照与NaN3复合处理及外加成熟胚培养 ,对得到的珍汕 97A和HN5s育性恢复突变体突变率进行了比较 ,且对育性恢复突变体自交后代不育株的花粉败育类型、光敏不育株的不育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育系经过诱变处理可以发生 ... 通过 60Co γ辐照与NaN3复合处理及外加成熟胚培养 ,对得到的珍汕 97A和HN5s育性恢复突变体突变率进行了比较 ,且对育性恢复突变体自交后代不育株的花粉败育类型、光敏不育株的不育特征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不育系经过诱变处理可以发生 :1 .不育株向可育株的转变 ;2 .不育株的败育类型由典败向无花粉型、圆败及染败的转变 ;3.光敏不育株可转变为温敏不育株。由此提出光敏核不育系育性漂移主要是不育基因发生育性恢复突变 ,又在自交、杂交过程中累积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光敏核不育 细胞质雄性不育 珍汕97A HN5s 育性恢复突变性 突变率 育性漂移
下载PDF
Construction and Genetic Analysis of Murine Hepatitis Virus Strain A59 Nsp16 Temperature Sensitive Mutant and the Revertant Virus
6
作者 Guo-hui Chang Bao-jun Luo +5 位作者 Pin Lu Lei Lin Xiao-yan Wu Jing Li Yi Hu Qing-yu Zhu 《Virolog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2011年第1期19-29,共11页
Coronaviruses (CoVs) are generally associated with respiratory and enteric infections and have long been recognized as important pathogens of livestock and companion animals. Mouse hepatitis virus (MHV) is a widely st... Coronaviruses (CoVs) are generally associated with respiratory and enteric infections and have long been recognized as important pathogens of livestock and companion animals. Mouse hepatitis virus (MHV) is a widely studied model system for Coronavirus replication and pathogenesis. In this study,we created a MHV-A59 temperature sensitive (ts) mutant Wu"-ts18(cd) using the recombinant vaccinia reverse genetics system. Virus replication assay in 17C1-1 cells showed the plaque phenotype and replication characterization of constructed Wu"-ts18(cd) were indistinguishable from the reported ts mutant Wu"-ts18. Then we cultured the ts mutant Wu"-ts18(cd) at non-permissive temperature 39.5°C,which "forced" the ts recombinant virus to use second-site mutation to revert from a ts to a non-ts phenotype. Sequence analysis showed most of the revertants had the same single amino acid mutation at Nsp16 position 43. The single amino acid mutation at Nsp16 position 76 or position 130 could also revert the ts mutant Wu"-ts18 (cd) to non-ts phenotype,an additional independent mutation in Nsp13 position 115 played an important role on plaque size. The results provided us with genetic information on the functional determinants of Nsp16. This allowed us to build up a more reasonable model of CoVs replication-transcription complex. 展开更多
关键词 Genetic analysis MHV-A59 Temperature-sensitive mutant revertant Nonstructural proteins (Nsp)
下载PDF
一个CMS水稻育性回复突变体的RAPD分析 被引量:9
7
作者 管泽强 沈毓渭 +1 位作者 蒋琳 汪训明 《Acta Genetica Sinica》 SCIE CAS CSCD 1997年第6期501-506,共6页
以籼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Ⅱ-32A、保持系Ⅱ-32B、恢复力由单基因控制的育性回复突变体(G3和E15),以及两个恢复系(明恢63和IR24)的基因组DNA为材料,用RAPD方法比较分析了各材料间的差别和亲缘关系。发现... 以籼稻细胞质雄性不育系Ⅱ-32A、保持系Ⅱ-32B、恢复力由单基因控制的育性回复突变体(G3和E15),以及两个恢复系(明恢63和IR24)的基因组DNA为材料,用RAPD方法比较分析了各材料间的差别和亲缘关系。发现可育回复突变体和不育系间有一定的差异,但远远小于两个恢复系和不育系间的差异,甚至小于保持系和不育系间的差异,从而在DNA水平上为育性回复突变体的真实性提供了有力的证据,排除了机械混杂或惭复系串粉的可能性。实验也说明辐射可引起基因组内广泛的变异,但大部分遗传的变异并不影响生物的性状和生活力。另外发现突变体中出现的多态片段有二部分也存在于其他品种中,说明辐射引起的突变在整个水稻种群中并不一定是全新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稻 育性回复突变体 RAPD 细胞质雄性不育
下载PDF
小麦赤霉菌绿色荧光蛋白标记突变体的侵染研究 被引量:9
8
作者 张旭 Theo van de Lee +2 位作者 陆维忠 喻大昭 马鸿翔 《中国农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0期3077-3082,共6页
【目的】赤霉病是危害大麦、小麦生产的世界性病害,研究病原菌的致病过程对于病害的控制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禾谷镰刀菌回复突变体以单花滴注方法进行人工接种研究不同突变体的致病力差异及其在小麦... 【目的】赤霉病是危害大麦、小麦生产的世界性病害,研究病原菌的致病过程对于病害的控制有重要意义。【方法】本研究利用绿色荧光蛋白(GFP)标记的禾谷镰刀菌回复突变体以单花滴注方法进行人工接种研究不同突变体的致病力差异及其在小麦穗部的侵染过程。【结果】269株回复突变体的致病力存在明显分化。接种6d后,致病力明显降低的突变体,只有接种小穗发病,致病力明显增强的突变体,病症可扩展至5个小穗。GFP荧光信号检测表明,弱致病突变体在接种后仅在接种小穗内生长、延伸,并终止于小穗基部的致密组织处。而强致病力突变体在接种小穗内生长2d后,即能够通过小穗基部的致密组织到达小麦穗轴,并沿着穗轴内部微管束组织和皮层组织向上和下延伸,侵入邻近小穗。【结论】病原菌在接种小穗中生长后,沿着柱头、子房或内、外稃内表面,经过靠近穗轴的致密组织,侵入邻近小穗,感染整个麦穗,直至到达茎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霉病 回复突变体 绿色荧光蛋白 侵染过程
下载PDF
阿维菌素B_(1a)组分高产菌株的选育 被引量:8
9
作者 王海彬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295-297,共3页
以阿维链霉菌 (Streptomyces avermitillis R- 12 71)为出发菌株 ,进行 6 0 Co诱变处理后 ,筛出缬氨酸缺陷型回复突变株。其中 R- V- 2 2高产突变株的 B1 a组分摇瓶发酵单位可达到 16 0 0 μg/ml,比出发菌株提高 33%。
关键词 阿维菌素B1a ^60CO 缬氨酸缺陷型回复突变株 菌株选育 抗生素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下载PDF
‘冬枣’、枝条扭曲及恢复变异的SSR鉴定和枝叶特征
10
作者 冯含莉 罗智 +2 位作者 刘平 刘孟军 王玖瑞 《西北林学院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4-60,共7页
‘冬枣’、枝条扭曲突变及其恢复突变是一套来源清晰的枣枝条扭曲变异材料。采用SSR标记鉴定,并通过形态与解剖结构观察揭示枝条扭曲变异的枝叶特征。37对SSR引物从‘冬枣’、枝条扭曲突变及其恢复直枝突变的基因组DNA扩增出52种带型,... ‘冬枣’、枝条扭曲突变及其恢复突变是一套来源清晰的枣枝条扭曲变异材料。采用SSR标记鉴定,并通过形态与解剖结构观察揭示枝条扭曲变异的枝叶特征。37对SSR引物从‘冬枣’、枝条扭曲突变及其恢复直枝突变的基因组DNA扩增出52种带型,但未发现3种材料之间的差异。枝条扭曲突变及其恢复直枝突变的叶横径、叶周长、叶面积、长针刺、短针刺长度均显著小于‘冬枣’。恢复直枝突变的叶片厚度、上表皮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栅栏组织厚度/海绵组织厚度、叶片组织结构紧实度均显著高于‘冬枣’和枝条扭曲突变。‘冬枣’叶片主叶脉厚度及枣吊导管面积、导管直径、导管壁厚度均显著大于枝条扭曲突变及其恢复直枝突变。‘冬枣’、枝条扭曲突变及其恢复直枝突变的遗传背景一致,枝叶性状差异突出,可用于枝条扭曲生长机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冬枣 枝条扭曲突变 枝条扭曲恢复突变 枝叶特征
下载PDF
1株田间自然重组PRRSV类NADC30毒株的分离鉴定及序列分析 被引量:3
11
作者 崔丹丹 彭志锋 +3 位作者 王傲杰 王新港 周峰 王川庆 《中国兽医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071-1076,共6页
为了解田间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流行及变异情况,本研究将PRRSV阳性样品接种到Marc-145细胞并传代后成功分离到1株PRRSV,将其命名为HENZMD-9,并对其全基因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HENZMD-9为1株类美国NADC30毒... 为了解田间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PRRsv)的流行及变异情况,本研究将PRRSV阳性样品接种到Marc-145细胞并传代后成功分离到1株PRRSV,将其命名为HENZMD-9,并对其全基因序列进行测定和分析。结果显示,HENZMD-9为1株类美国NADC30毒株,并与国内高致病性PRRSV(HP—PRRRSV)毒株的2个片段发生重组,这2个片段分别来自HP—PRRSV JXA1株的细胞传代致弱株JXA1-P80及JXA1P45,分别位于基因组5’端及开放式阅读框lab区域,表明HENZMD-9很有可能与JXA1-R疫苗回复株发生了重组,提示不同类型毒株在田间的共存会加剧PRRSV的演变,从而增加临床防控难度。因此,持续监测PRRSV田间流行及变异动态对PRRSV的防控具有一定的,临床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 分离鉴定 序列分析 重组分析 类NADC30株 JXA1-R疫苗回复突变株
原文传递
用TnV分离粘细菌发育回复突变株 被引量:2
12
作者 毛晓华 汪道涌 李新荣 《微生物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41-243,共3页
fruA∷TcΩ5 is a development deficient strain of M.Xamthus.Transposon TnV was used to randomly mutagenize various sites of fruA ∷TcΩ5 chromosome.Fruiting body formation was restored in one TnV insertion mutant,desig... fruA∷TcΩ5 is a development deficient strain of M.Xamthus.Transposon TnV was used to randomly mutagenize various sites of fruA ∷TcΩ5 chromosome.Fruiting body formation was restored in one TnV insertion mutant,designated XM1206.The TnV\|inserted DNA fragment from XM1206 chromosome was cloned,which may be served as a probe to isolate the corresponding allele from wild\|type strai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粘细菌 发育 回复突变 转座子 TnV
下载PDF
荧光定量PCR方法在脊髓灰质炎病毒突变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13
作者 王潇潇 刘宇 +4 位作者 温智恒 杨永娟 李懿 张中洋 李秀玲 《中国生物制品学杂志》 CAS CSCD 2014年第12期1579-1587,1594,共10页
目的建立检测脊髓灰质炎病毒突变比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并进行验证及初步应用。方法分别建立检测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突变株和非突变株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并进行特异性、重复性和灵敏度验证。通过Ct值计算样品的突变比例(rever... 目的建立检测脊髓灰质炎病毒突变比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并进行验证及初步应用。方法分别建立检测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突变株和非突变株的荧光定量PCR方法,并进行特异性、重复性和灵敏度验证。通过Ct值计算样品的突变比例(revertant proportion,RP),并进行准确性和重复性验证。采用建立的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脊髓灰质炎病毒减毒株的突变比例。结果建立的检测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病毒突变株和非突变株的荧光定量PCR方法能够特异性扩增相应基因片段;重复性试验Ct值的变异系数(CV)为0.085%-5.564%;灵敏度为1×10^-7-1×10^-6ng,Ⅰ、Ⅱ、Ⅲ型非突变荧光定量PCR可分别检测到含量约0.084 3、0.029 2和0.266 7 CCID50的病毒。荧光定量PCR测定RP的方法经验证发现,Ⅰ、Ⅱ、Ⅲ型混合质粒对照的RP检测值与理论值的差异较小,分别为0.040 9±0.037 4、0.008 8±0.034 3和-0.029 6±0.026 8。Ⅰ、Ⅱ、Ⅲ型脊髓灰质炎减毒株的RP分别为0.001 0、0.002 0和0.001 7。结论荧光定量PCR分析脊髓灰质炎病毒突变比例的方法,特异性、重复性及准确性均较好,并具有较高的灵敏度,可用于实验室内部对脊髓灰质炎病毒的突变比例测定,并可能成为脊髓灰质炎病毒体内或体外神经毒力评价的替代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脊髓灰质炎病毒 疫苗 荧光定量PCR 突变比例
原文传递
滇寻1号A中可育株的RAPD分析
14
作者 龙雯虹 许明辉 张树华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2期140-141,145,共3页
首次用RAPD技术分析了滇寻1号A与其大田中自然产生的可育株的差异。在所用的33个随机引物中,引物OPA-13在不育系和可育株间可扩增出差异性片段,不育系与可育株的DNA在个别位点上存在差异。初步认为此差异与育性相关,不育系中的可育株是... 首次用RAPD技术分析了滇寻1号A与其大田中自然产生的可育株的差异。在所用的33个随机引物中,引物OPA-13在不育系和可育株间可扩增出差异性片段,不育系与可育株的DNA在个别位点上存在差异。初步认为此差异与育性相关,不育系中的可育株是由基因回复突变引起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育株 RAPD分析 水稻 不育系 育性回复突变体 滇寻1号A
下载PDF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病人中出现“返祖纤维”的免疫荧光和分子生物学研究
15
作者 于文 吴华成 +4 位作者 樊绮诗 陈生弟 黄陶 黄婷 沈帆霞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02年第4期242-244,共3页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为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smusculardystrophy,DMD)病人的免疫荧光检测中出现“返祖纤维”现象的可能机制。方法:对病人的肌肉组织行免疫荧光检查抗肌营养不良蛋白(dystrophin)抗体,并同时对病人DMD基因中的2... 目的:探讨临床诊断为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Duchenne’smusculardystrophy,DMD)病人的免疫荧光检测中出现“返祖纤维”现象的可能机制。方法:对病人的肌肉组织行免疫荧光检查抗肌营养不良蛋白(dystrophin)抗体,并同时对病人DMD基因中的25个外显子进行检测。结果:21例病人中有5例出现“返祖纤维”现象,即在免疫荧光检测中有单个或一小簇肌纤维呈阳性反应,其余呈阴性表现。多重PCR检测该5例病人,其中3例有外显子缺失。结论:“返祖纤维”现象提示:病人的个别肌纤维可能存在完整的抗肌营养不良蛋白基因表达,其发病机制可能有别于传统意义上的DMD发病机制。“返祖纤维”现象可用来评估病人的预后,并为临床治疗提供一些新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免疫荧光 返祖纤维 肌营养不良蛋白 分子生物学 DUCHENNE型肌营养不良症
下载PDF
治疗用武汉抗CD3单克隆抗体(WuT_3)的致突变性研究
16
作者 邬义安 陈善华 +3 位作者 王志友 古松海 史良如 徐以平 《微生物学免疫学进展》 1998年第3期6-9,共4页
观察了武汉抗CD3单克隆抗体(简称WuT3)对组氨酸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TA97、TA98、TA100及TA102菌株的回复突变作用。结果显示在5~5000μg/皿的剂量范围内,WuT3所致的诱发回复突变菌落数与自发... 观察了武汉抗CD3单克隆抗体(简称WuT3)对组氨酸缺陷型鼠伤寒沙门氏菌TA97、TA98、TA100及TA102菌株的回复突变作用。结果显示在5~5000μg/皿的剂量范围内,WuT3所致的诱发回复突变菌落数与自发回复突变菌落数之比MR(Rt/Rc),无论加大鼠肝匀浆,辅酶Ⅱ及葡萄糖6-磷酸(S-9混合液)或不加S-9混合液,均不超过2。同时观察了WuT3对小鼠骨髓细胞微核率及对人外周血淋巴细胞染色体畸变率的影响,结果显示小白鼠ivWuT3,每日一次,连续2日,在25~100mg·kg-1范围内,WuT3各剂量组的微核细胞率与溶剂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环磷酰胺(CP)阳性组与溶剂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WuT3在25~250μg/瓶的剂量范围内,各剂量组的染色体畸变细胞率与溶剂对照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CP组与溶剂对照组相比有极显著性差异(P<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致突变性 抗CD3 单克隆抗体 微核率 WuT3
下载PDF
错位与复归——当代中国教育政策价值分析 被引量:49
17
作者 孙绵涛 邓纯考 《教育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10期17-20,共4页
当代教育政策形成和执行中较为普遍的一个偏离是用二分式思维来看待教育政策,使教育政策价值整体被机械割裂,造成教育政策价值错位。教育政策价值的复归应是其完整性的复归,关键是达到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应然价值和实然价值,间接价值... 当代教育政策形成和执行中较为普遍的一个偏离是用二分式思维来看待教育政策,使教育政策价值整体被机械割裂,造成教育政策价值错位。教育政策价值的复归应是其完整性的复归,关键是达到显性价值和隐性价值,应然价值和实然价值,间接价值和直接价值三者的统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教育政策 价值分析 显性价值 应然价值 间接价值
下载PDF
政治词语 词语政治——一个赛义德后殖民主义个案研究 被引量:26
18
作者 朱刚 《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4期65-71,共7页
西方批评理论是对西方社会现实的直接反应 ,关注的是不同文化交汇时弱势群体和强势权威的意识形态冲突。本文就中西媒体在香港“回归”问题上所进行的意识形态交锋 ,用赛义德后殖民主义理论分析了“revert”一词中隐含的殖民主义意义“... 西方批评理论是对西方社会现实的直接反应 ,关注的是不同文化交汇时弱势群体和强势权威的意识形态冲突。本文就中西媒体在香港“回归”问题上所进行的意识形态交锋 ,用赛义德后殖民主义理论分析了“revert”一词中隐含的殖民主义意义“痕迹” ,揭示出这个词里包含的东方主义者对东方人的殖民心态。通过这个赛义德后殖民主义个案研究 ,本文指出 ,在经济一体化、资本全球化的今天 ,不同文化间的冲撞有时将会十分激烈 ,在文化上消除西方殖民主义的影响、确保我们的文化身份不被曲解 ,将是一个漫长的过程 ,因此我们的文学批评理论应当和文化交流中的社会现实紧密地联系在一起 ,使理论研究担负起更大的历史责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后殖民主义 东方主义 revert 批评理论
原文传递
镍基高温合金生产用原材料有害杂质的控制 被引量:21
19
作者 姜周华 张新法 +1 位作者 刘福斌 龚伟 《钢铁》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0,共10页
航空发动机推重比不断增大、涡轮进口温度不断提高,对优质镍基高温合金热端零部件的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金材料的质量取决于化学组成和铸态组织结构,这就要求高温合金生产必须首先严格控制合金成分和降低有害元素的质量分数。... 航空发动机推重比不断增大、涡轮进口温度不断提高,对优质镍基高温合金热端零部件的综合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合金材料的质量取决于化学组成和铸态组织结构,这就要求高温合金生产必须首先严格控制合金成分和降低有害元素的质量分数。实际生产中,残留在镍基高温合金中的有害杂质铅、锡、砷、锑、铋、硒以及氧、氮、硫等采用一般精炼技术很难去除,合金材料的洁净度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原材料的洁净度。随着中国高温合金生产企业设备和工艺水平的提高,原材料的有害杂质质量分数已成为限制优质高温合金稳定生产的瓶颈。基于对原材料中有害元素来源的分析,提出从矿源选择、原料金属提取和精炼、废旧合金的净化利用及炉料入炉前的处理等途径对原材料质量进行综合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镍基高温合金 金属原材料 返回料 提纯净化
原文传递
Microstructures and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third generation automobile steels fabricated by ART-annealing 被引量:14
20
作者 CAO WenQuan WANG Chang +4 位作者 WANG CunYu SHI Jie WANG MaoQiu DONG Han WENG YuQing 《Science China(Technological Sciences)》 SCIE EI CAS 2012年第7期1814-1822,共9页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dependence on the microstructure was reviewed and analyzed,and the ultrafine grained duplex microstructure of BCC matrix and large fractioned austenite was given as one of the optimum structu... The mechanical properties dependence on the microstructure was reviewed and analyzed,and the ultrafine grained duplex microstructure of BCC matrix and large fractioned austenite was given as one of the optimum structures to develop the third generation steel with high strength and high ductility.The medium-Mn steels with different carbon contents processed by austenite reverted transformation(ART-annealing) were studied thoroughly to fabricate the ultrafine duplex steels with large fractioned austenite.The lamellar typed ultrafine structure,the granular typed ultrafine duplex structure and the corresponding mechanical properties of the medium-Mn steels processed by ART-annealing were demonstrated in this paper.It was revealed that the duplex structure with large fraction of austenite and ultrafine grain structure is capable of producing steels with excellent combination of strength and ductility,i.e.,Rm A about 30-50 GPa%,which is about two times of that of the conventional automobile steels and close to that of the TWIP steels.It was concluded that the ART-annealing of the medium-Mn steels would be at least one of the promising ways to fabricate the third generation automobile steels in the near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utomobile steel high strength and high ductility austenite reverted transformation(ART) m-Mn steel ultrafine grain size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1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