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高龄和日间舒张压高及反杓型是高血压患者心电图碎裂QRS波的独立影响因素 被引量:4
1
作者 王燕英 陈海荣 +1 位作者 李名兰 潘碧云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22年第2期129-132,共4页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碎裂QRS波(fQRS)产生的危险因素及其与非杓型和反杓型血压模式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海口市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338例连续新诊断尚未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且无左心室肥厚并接受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 目的:分析高血压患者碎裂QRS波(fQRS)产生的危险因素及其与非杓型和反杓型血压模式的关系。方法:选择2019年3月至2019年12月海口市人民医院全科医学科338例连续新诊断尚未治疗的高血压患者,且无左心室肥厚并接受24 h动态血压监测。根据动态血压监测结果,患者被分为杓型、非杓型和反杓型。比较各组心电图fQRS发生率。结果:90例(26.6%)患者在心电图上有fQRS。与无fQRS患者相比,fQRS患者年龄较大(P=0.005),日间、夜间、24 h平均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显著升高(P均<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发现:日间DBP、夜间SBP、年龄、非杓型、反杓型是高血压患者fQRS波的影响因素。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日间DBP(P<0.001,95%CI:0.901~0.955);年龄(P<0.001,95%CI:0.814~0.941);、反杓型(P=0.018,95%CI:1.132~3.684)是高血压患者fQRS波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高龄、日间舒张压高及反杓型高血压患者心电图可能较易出现fQRS波,虽然此类患者无明显左心室肥大,但可提示心肌纤维负荷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压监测 纤维化 反杓型 碎裂QRS波
下载PDF
成年ICU患者反勺型血压变异对医院病死率的影响 被引量:3
2
作者 李佳媚 赵玉杰 +6 位作者 张小玲 高雅 张静静 李若寒 王利 王小闯 王岗 《中国急救医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06-210,共5页
目的探讨成年重症监护室(ICU)患者非勺型及反勺型血压变异对医院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单次收住ICU且ICU住院时长>24h的勺型、非勺型及反勺型血压变异成年患者。并提取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首次序贯器官衰... 目的探讨成年重症监护室(ICU)患者非勺型及反勺型血压变异对医院病死率的影响。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纳入单次收住ICU且ICU住院时长>24h的勺型、非勺型及反勺型血压变异成年患者。并提取患者的年龄、性别、种族、首次序贯器官衰竭评分(SOFA评分)、首次简化急性生理评分(SAPS-Ⅰ评分)、服用血管活性药物、镇静药情况以及患病情况等。将患者是否于医院死亡及血压变异类型分别作为因变量和自变量纳入Logistic回归模型,并在不同SOFA评分患者中进行亚组分析。结果本研究共纳入患者8306例,其中勺型血压变异患者1285例(15.5%),非勺型血压变异患者3608例(43.4%),反勺型血压变异患者3413例(41.1%),医院病死率在三组分别为13.0%、12.1%及15.8%。反勺型血压变异患者的医院病死率是勺型血压患者的1.258倍(95%CI1.015~1.558)。在4874例SOFA评分≤8的患者中,反勺型血压变异患者的医院病死率是勺型血压变异患者的1.691倍(95%CI1.218~2.347)。结论反勺型血压变异可能是ICU患者医院死亡的危险因素之一,在病情相对较轻的患者中危险度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重症监护室(ICU) 血压变异 勺型 医院病死率
下载PDF
反杓型高血压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4
3
作者 娄满 英俊岐 田春辉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6年第12期1065-1067,共3页
随着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1],人们发现了血压的昼夜节律(blood pressure circadian rhythm,BPCR)变化,进而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主要为收缩压)将血压昼夜节... 随着动态血压监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技术的发展及其在临床上的广泛应用[1],人们发现了血压的昼夜节律(blood pressure circadian rhythm,BPCR)变化,进而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主要为收缩压)将血压昼夜节律分为杓型(dipper,夜间血压下降10%~20%)、非杓型(nondipper,夜间血压下降<10%)、反杓型(reverse dipper,夜间血压不下降反而较日间血压升高)和超杓型(extreme dipper,夜间血压下降>20%)[2,3].欧洲收缩压试验(systolic hypertension-Europe)对患者血压的昼夜节律与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进行了研究[4],结果表明,夜间与日间收缩压比值越高,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性越大,反杓型高血压对于靶器官的损害可能更为严重.在此,对反杓型高血压作一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杓型高血压 昼夜节律 靶器官损害 时间治疗学
下载PDF
老年中重度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患者动态血压特征分析
4
作者 张炜 刘晋星 +7 位作者 顾莹珍 李伊凡 韩笑蓉 李佐治 王娟 闫森 吕纳强 党爱民 《中国分子心脏病学杂志》 CAS 2023年第4期5496-5501,共6页
目的 探讨老年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动态血压特点。方法 本研究连续纳入完成睡眠呼吸监测及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65岁及以上患者,经1:1倾向性评分,最终纳入中重度OSAS患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15事件/小时)72... 目的 探讨老年中重度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动态血压特点。方法 本研究连续纳入完成睡眠呼吸监测及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的65岁及以上患者,经1:1倾向性评分,最终纳入中重度OSAS患者(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15事件/小时)72例(中重度OSAS组)及同期≥65岁无OSAS或轻度OSAS患者72例(对照组),比较两组间血压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反杓型血压及收缩压晨峰升高的相关因素。结果 两组全天、白天、夜间血压水平及其血压变异性均无统计学差异(P> 0.05)。中重度OSAS组反杓型血压比例、收缩压晨峰值及收缩压晨峰升高的患者比例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反杓型血压与中重度OSAS及性别相关(P <0.05)。收缩压晨峰升高的患者比例与中重度OSAS相关(P <0.05)。结论 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是影响老年OSAS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及收缩压晨峰的指标,中重度OSAS患者反杓型血压及收缩压晨峰升高的患者比例增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 睡眠呼吸暂停 动态血压监测 反杓型血压 血压晨峰
原文传递
门诊患者血压昼夜节律变化及相关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4
5
作者 黄剑峰 盛长生 +5 位作者 黄绮芳 程艾邦 郭芊卉 张冬燕 王继光 李燕 《诊断学理论与实践》 2019年第3期313-318,共6页
目的:基于动态血压监测电子报告系统,分析门诊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上海瑞金医院高血压研究所动态血压监测门诊,通过烁云动态血压电子报告系统监测的5 545份合格数据,其中男性2 ... 目的:基于动态血压监测电子报告系统,分析门诊患者的血压昼夜节律变化情况及其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7年2月至2018年2月上海瑞金医院高血压研究所动态血压监测门诊,通过烁云动态血压电子报告系统监测的5 545份合格数据,其中男性2 524例,女性3 021例,平均年龄为(53.0±14.3)岁,计算其夜间收缩压的下降率,并将昼夜节律分为反杓型、非杓型、杓型和超杓型。结果:①所有研究对象中,血压昼夜节律呈杓型者最多(2 323例,41.9%),其次为非杓型(2 318例,41.8%),反杓型(532例,9.6%)和超杓型(372例,6.7%)较少。②不同昼夜节律分型中,反杓型人群的平均年龄最大[(60.2±13.3)岁],杓型人群的平均年龄最小[(50.9±14.1)岁]。反杓型人群的夜间平均血压、动态动脉硬化指数(ambulatory arterial stiffness index,AASI)、合并疾病比例[糖尿病(14.1%)、脑卒中(14.3%)、心肌梗死(1.7%)]以及高血压患病率均高于其他亚型(P<0.05);杓型人群的高血压患病率(76.3%)低于其他亚型(P<0.05);超杓型人群的白天平均血压要高于其他亚型(P<0.05),而夜间平均血压、AASI要低于其他亚型(P<0.05);各亚型组间的体质量指数、降压药服用比例、高脂血症比例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女性、年龄、糖尿病、高血压是血压昼夜节律异常的危险因素,而使用降压药的患者及吸烟者表现为杓型节律较多。结论:高血压门诊患者中,约一半表现为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女性、年龄增长、糖尿病、高血压是异常昼夜节律的危险因素,而降压治疗及吸烟者更可能表现为正常杓型血压节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压 反杓型 非杓型 杓型 超杓型 血压昼夜节律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中心动脉压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变化的相互关系 被引量:8
6
作者 刘学森 徐新娟 +1 位作者 珠勒皮亚.司马义 陈玉岚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4-49,共6页
目的对比不同昼夜节律分型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之间中心动脉压(CAP)各项指标的差异,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CAP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变化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9-09-2011-02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 目的对比不同昼夜节律分型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之间中心动脉压(CAP)各项指标的差异,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CAP与血压昼夜节律异常变化的关系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09-09-2011-02就诊于新疆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汉族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90例,其中男性96例、女性94例,年龄(59.7±12.8)岁,检测其血压昼夜节律,计算夜间血压下降率,并将其分为反杓型组(夜间血压下降率<0,n=59),非杓型组(夜间血压下降率≥0且<10%,n=73),杓型组(夜间血压下降率≥10%且<20%,n=58);检测CAP和反射波增益指数(AI),踝臂脉搏波传导速度(baPWV)和踝臂指数之间的差异及其相互关系。结果反杓型组nSBP、nDBP、nMAP均高于非杓型、杓型组;反杓型组及非杓型组dDBP、dMAP均低于杓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中心动脉脉压每增加10mmHg,反杓型组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加1.13倍(OR1.13,95%CI1.04~1.27,P<0.05);75次心率中心动脉压增强指数校正指数(AIx75)每增加10,反杓型组高血压的危险性增加到1.26倍(OR1.26,95%CI1.00~1.39,P<0.05);baPWV与反杓型组高血压的发生密切相关(P<0.05)。结论中心动脉脉压与夜间血压下降率相关,与反杓型高血压的发生存在一定的联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态血压 反杓型血压 非杓型血压 中心动脉压 反射波增益指数 脉搏波传导速度
原文传递
隐匿性高血压人群血压昼夜节律特点及与十二时辰关系的横断面研究
7
作者 王灵丽 刘鸣 +5 位作者 王明春 赵舒梅 龚晓燕 傅梦玉 袁霄 刘兰英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4期1469-1477,共9页
目的 探讨隐匿性高血压人群血压昼夜节律特点及其与十二时辰的关系,为隐匿性高血压的早期发现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2022年1—12月于江苏省中医院动态血压室行24 h动态血压检查的受试者,根据其门诊血压测量值、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 目的 探讨隐匿性高血压人群血压昼夜节律特点及其与十二时辰的关系,为隐匿性高血压的早期发现与干预提供依据。方法 纳入2022年1—12月于江苏省中医院动态血压室行24 h动态血压检查的受试者,根据其门诊血压测量值、24 h动态血压监测及随访调查结果,选择理想血压、隐匿性高血压人群及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分别作为理想血压组、隐匿性高血压组、原发性高血压组,每组50例。收集各组受试者一般资料、诊室血压及24 h动态血压监测数据。比较各组受试者一般情况及血压昼夜节律[包括24 h平均收缩压(24h SBP)、白昼平均收缩压(d SBP)、夜间平均收缩压(n SBP)、24 h平均舒张压(24h DBP)、白昼平均舒张压(d DBP)、夜间平均舒张压(n DBP)],计算夜间血压下降率,根据夜间血压下降率判定昼夜节律分型。比较各组受试者血压变异性[包括24 h收缩压标准差(24h SBP-SD)、白昼收缩压标准差(d SBP-SD)、夜间收缩压标准差(n SBP-SD)、24 h舒张压标准差(24h DBP-SD)、白昼舒张压标准差(d DBP-SD)、夜间舒张压标准差(n DBP-SD)],并计算24 h收缩压变异系数(24h SBP-CV)、白昼收缩压变异系数(d SBP-CV)、夜间收缩压变异系数(n SBP-CV)、24 h舒张压变异系数(24h DBP-CV)、白昼舒张压变异系数(d DBP-CV)、夜间舒张压变异系数(n DBP-CV)。根据24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计算并比较各组受试者十二时辰平均收缩压及舒张压。同时将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分为1、2、3级进一步分层比较。结果 隐匿性高血压组年龄显著高于原发性高血压组和理想血压组(P<0.01)。隐匿性高血压组、原发性高血压组患者体重指数(BMI)、吸烟及饮酒比例均高于理想血压组(P<0.05或P<0.01)。理想血压组杓型血压者49例(98.0%),非杓型血压者1例(2.0%);隐匿性高血压组杓型血压者2例(4.0%)、非杓型血压29例(58.0%)、反杓型血压19例(38.0%);原发性高血压组杓型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隐匿性高血压 昼夜节律 非杓型血压 反杓型血压 原发性高血压 十二时辰 血压变异性
原文传递
老年直立性低血压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2
8
作者 张艳 王张锋 姚涛 《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 2022年第8期59-64,共6页
目的探讨老年直立性低血压(OH)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从开滦体检数据库中整群抽取2010—2011年在开滦总医院、林西医院和赵各庄医院参加健康体检的年龄≥60岁的人群共12257例,按照25%的比例随机抽取3064例,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对... 目的探讨老年直立性低血压(OH)检出率及其影响因素。方法从开滦体检数据库中整群抽取2010—2011年在开滦总医院、林西医院和赵各庄医院参加健康体检的年龄≥60岁的人群共12257例,按照25%的比例随机抽取3064例,2012年5月至2014年12月对符合纳入与排除标准的2464例受试者行资料收集、24 h动态血压监测、卧位和直立位血压测量。根据是否发生OH将其分为OH组和非OH组,比较两组临床资料及24 h动态血压监测结果,不同年龄段〔分为60~64岁(726例)、65~69岁(325例)、70~74岁(337例)、≥75岁(204例)〕受试者OH检出率,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老年OH影响因素。结果2464例受试者中,24 h动态血压监测、卧位和直立位血压测量数据合格者1738例,其中体位性高血压146例,最后1592例纳入统计分析。1592例受试者中,OH检出率为24.1%(384/1592),男性OH检出率为24.0%(255/1061),女性OH检出率为24.3%(129/531);单纯收缩期OH 175例(11.0%),单纯舒张期OH 122例(7.7%),双期OH 87例(5.5%)。OH组年龄、有糖尿病史者所占比例、卧位收缩压、卧位舒张压高于非OH组,体育锻炼者所占比例低于非OH组(P<0.05)。≥75岁受试者OH检出率高于60~64岁受试者,70~74、≥75岁受试者单纯收缩期OH检出率高于60~64岁受试者,≥75岁受试者单纯收缩期OH检出率高于65~69岁受试者(P<0.05)。OH组24 h平均收缩压、日间平均收缩压、夜间平均收缩压高于非OH组(P<0.05);两组血压昼夜节律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体育锻炼、卧位收缩压、卧位舒张压、血压昼夜节律是老年OH的影响因素(P<0.05)。结论老年OH检出率为24.1%,其中单纯收缩期OH、单纯舒张期OH、双期OH的检出率分别为11.0%、7.7%、5.5%;高龄、缺乏体育锻炼、卧位收缩压≥140mm Hg、卧位舒张压≥90 mm Hg、反杓型血压是老年OH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血压 直立性低血压 老年人 杓型血压 非杓型血压 反杓型血压 昼夜节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