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青海省大通县退耕还林生态功能综合评价 被引量:10
1
作者 李世荣 李文忠 +2 位作者 李福源 赵万启 周心澄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65-68,84,共5页
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黄河上游退耕还林还草综合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以青海大通县为例,对天然云杉林、退耕林地、天然荒草地、天然灌丛等植被类型进行综合生态效益评价,与农田生态系统进行对比... 根据生态经济学原理,采用层次分析法(AHP),建立了黄河上游退耕还林还草综合生态效益评价指标体系和数学模型。以青海大通县为例,对天然云杉林、退耕林地、天然荒草地、天然灌丛等植被类型进行综合生态效益评价,与农田生态系统进行对比研究。评价结果表明:天然云杉林、退耕林地、天然灌丛等类型的生态效益指数均大于农田生态系统,其综合生态效益指数排列顺序为,天然云杉林>退耕林地>天然灌丛>农地>天然荒草地。这一研究结果可为黄河上游退耕还林生态工程建设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生态效益 评价指标
下载PDF
对重庆市荣昌县退耕还林后续工作的思考 被引量:1
2
作者 胡正君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4期4-6,共3页
介绍了重庆市荣昌县退耕还林工作的实施情况,分析了退耕还林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荣昌县退耕还林工作总体规划和荣昌县的自然环境及退耕还林条件,提出了加强荣昌县退耕还林后续管理工作的五点建议,通过以封促管、以收促管和发展后续产业... 介绍了重庆市荣昌县退耕还林工作的实施情况,分析了退耕还林存在的主要问题,结合荣昌县退耕还林工作总体规划和荣昌县的自然环境及退耕还林条件,提出了加强荣昌县退耕还林后续管理工作的五点建议,通过以封促管、以收促管和发展后续产业等方式,实现退耕还林的可持续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耕还林 后续管理 荣昌县
下载PDF
黄土高原区和新疆干旱荒漠区退耕还林区域模式研究 被引量:6
3
作者 李世东 刘霞 《防护林科技》 2004年第4期3-7,共5页
根据黄土高原和新疆干旱荒漠区退耕还林工程区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 ,在以县级单位为单元进行系统区划 ,建立了 4个大区 - 12个区 - 39个亚区 - 116个小区 4级区划体系的基础上 ,按照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紧密结合、可持续发展的... 根据黄土高原和新疆干旱荒漠区退耕还林工程区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 ,在以县级单位为单元进行系统区划 ,建立了 4个大区 - 12个区 - 39个亚区 - 116个小区 4级区划体系的基础上 ,按照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紧密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 ,根据大量试验地观测结果和长期生产实践的科学分析 ,并参考大量前人研究成果 ,分别研究了各区的退耕还林模式 ,经过系统集成、创新提炼 ,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退耕还林区域模式体系。共计 6个亚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高原区 新疆干旱荒漠区 退耕还林模式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东北山地沙地区和京津周围沙地平原区退耕还林区域模式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李世东 刘霞 《防护林科技》 2004年第2期1-6,12,共7页
根据东北山地沙地区和京津周围沙地平原区退耕还林工程区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在对退耕还林工程25个省(区、市)1897个县(市、区、旗),以县级单位为单元进行系统区划,建立了4个大区-12个区-39个亚区-116个小区4级区划体系的基础上,按... 根据东北山地沙地区和京津周围沙地平原区退耕还林工程区的自然、经济和社会条件,在对退耕还林工程25个省(区、市)1897个县(市、区、旗),以县级单位为单元进行系统区划,建立了4个大区-12个区-39个亚区-116个小区4级区划体系的基础上,按照退耕还林生态经济社会效益紧密结合、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原则,根据大量试验地观测结果和长期生产实践的科学分析,并参考大量前人研究成果,分别研究了各区的退耕还林模式,经过系统集成、创新提炼,形成了较为完整的退耕还林区域模式体系。共计9个亚区31个小区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山地沙地区 沙地平原区 天津 北京 退耕还林 生态 经济 社会效益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