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托出式胰后入路脾门淋巴结清扫在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0
1
作者 刘世呈 吴淼 +2 位作者 刘见 杨晓波 熊莉 《局解手术学杂志》 2018年第4期270-275,共6页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胰后入路脾托出式脾门淋巴结清扫术在近端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并初步分析其解剖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7年1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经腹腔镜胰后入路脾托出式脾门淋巴结清扫术在近端胃癌根治术中应用的可行性、安全性,并初步分析其解剖特点。方法采用回顾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4年6月至2017年1月宜宾市第二人民医院收治的84例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44例为观察组,采用经腹腔镜托出式胰后入路法;40例为对照组,采用经腹腔镜左侧入路法。所有手术均由同一团队完成。观察并比较2组患者手术情况、术后情况、随访情况。结果 84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根治性全胃切除术(D2根治术),成功保留脾,完成第10组淋巴结清扫,未中转开腹。观察组与对照组术中出血量分别为(107.9±52.9)m L和(153.1±72.2)m L,手术时间分别为(228.8±27.7)min和(244.7±31.3)min,第10组淋巴结清扫数量分别为(5.0±2.2)枚和(2.9±1.3)枚。2组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第10组淋巴结清扫数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分别为(1.6±0.4)d和(1.5±0.4)d,术后肛门排气时间分别为(2.9±0.8)d和(2.6±0.5)d,术后住院时间分别为(7.5±1.4)d和(7.0±1.3)d。观察组术后发生并发症4例,对照组术后发生并发症5例,均经非手术治疗痊愈。2组术后首次下床时间、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84例患者中共82例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6~36个月,中位随访时间为15.5个月,随访中2组分别有1例因癌性腹水死亡。结论经腹腔镜胰后入路脾托出式脾门淋巴结清扫术可行性较高,与常规腹腔镜左侧入路相比,能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增加第10组淋巴结清扫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癌 淋巴结清扫 胰后入路 托出式
下载PDF
胰后入路拖出清扫与原位清扫脾门淋巴结在D2全胃根治术中的对比分析 被引量:3
2
作者 彭孟寅 刘见 +2 位作者 刘世呈 杨晓波 吴淼 《腹腔镜外科杂志》 2019年第11期824-828,共5页
目的:评估腹腔镜D2全胃根治术中胰后入路拖出清扫脾门淋巴结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49例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分为拖出组(n=24)与原位组(n=25),拖出组借助胰腺下缘肠系膜上血管处融合筋膜进入胰后间... 目的:评估腹腔镜D2全胃根治术中胰后入路拖出清扫脾门淋巴结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回顾分析2016年1月至2018年1月收治的49例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分为拖出组(n=24)与原位组(n=25),拖出组借助胰腺下缘肠系膜上血管处融合筋膜进入胰后间隙,并在此间隙向上、向左拓展,彻底游离胰腺体尾部、脾脏、网膜囊;通过上腹部取标本小切口拖出胰腺远端、脾脏进行脾血管周围淋巴结清扫。对比分析两组短期结局指标。结果:胰腺下缘与肠系膜上血管交界处作为辨别胰后间隙的解剖标志具有可行性。拖出组手术时间[(190.6±49.7)min vs.(248.0±71.0)min,P=0.002]更短;脾门淋巴结清扫数量[(3.8±2.6)vs.(2.0±1.3),P=0.007]更多,两组总体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791)。两组共清扫1425枚淋巴结,其中阳性377枚,39例(79.6%)存在淋巴结转移。结论:胰后入路拖出式清扫脾门淋巴结治疗进展期近端胃癌安全、可行,利于血管后方淋巴结的清扫。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肿瘤 腹腔镜检查 脾门淋巴结 胰后入路 拖出
下载PDF
全胃切除术中经胰后入路清扫脾门淋巴结的安全性及可行性分析 被引量:2
3
作者 蒲国士 张永娟 柏茂树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3期281-284,共4页
目的探究全胃切除术中经胰后入路清扫脾门淋巴结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腹腔镜下全胃切除且行脾门区淋巴结清扫保脾术的63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左侧入路组患者33例,胰后入路组患者30例。采用... 目的探究全胃切除术中经胰后入路清扫脾门淋巴结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8年12月于腹腔镜下全胃切除且行脾门区淋巴结清扫保脾术的63例胃癌患者临床资料,将其分为左侧入路组患者33例,胰后入路组患者30例。采用统计软件SPSS 24.0进行数据分析,围术期指标、生活质量评分等计量资料采用(±s)表示,组间独立样本t检验;术后并发症等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所有患者均成功完成手术,无中转切脾或中转开腹。胰后入路组在手术时间优于左侧入路组(P<0.05),而左侧入路组在术中出血量少于胰后入路组(P<0.05)。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脾门淋巴结清扫数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左侧入路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8.2%,胰后入路组为20%(P>0.05);两组患者术后6个月生活质量评分中的各项评分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全胃切除经胰后入路清扫脾门淋巴结在术者对解剖结构良好的把握及规范操作下安全可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切除术 胰后入路 淋巴结 安全 可行性研究
原文传递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左侧入路法与托出式胰后入路法治疗进展期近端胃癌的疗效
4
作者 袁鹏飞 汪建光 +1 位作者 董陆佳 周远航 《实用癌症杂志》 2024年第11期1815-1818,共4页
目的研究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左侧入路法与托出式胰后入路法在治疗进展期近端胃癌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左侧入路组(n=46)与托出式胰后入路组(n=6... 目的研究腹腔镜胃癌根治术中左侧入路法与托出式胰后入路法在治疗进展期近端胃癌中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06例行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的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手术入路方式,将其分为左侧入路组(n=46)与托出式胰后入路组(n=60),比较2组围术期相关指标,随访1年,绘制生存曲线,比较2组术后生存情况。结果托出式胰后入路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左侧入路组,术中出血量少于左侧入路组,淋巴结清扫个数多于左侧入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2组切口长度、引流管拔除时间、营养管时间、术后肛门首次排气时间、开始流质饮食时间、术后首次下床活动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托出胰后入路组与左侧入路组患者术后1年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腹腔镜下左侧入路相比,托出式胰后入路手术操作更为简单,能有效缩短手术时间,控制术中出血量,但2种术式对进展期近端胃癌患者近期疗效及远期生存情况的影响相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腔镜胃癌根治术 左侧入路 托出式胰后入路 进展期近端胃癌 淋巴结清扫 生存率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