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2篇文章
< 1 2 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进的形态学与Otsu相结合的视网膜血管分割 被引量:21
1
作者 汪维华 张景中 吴文渊 《计算机应用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7期2228-2231,共4页
针对视网膜图像采集过程中由于疾病引起的图像光照反射过强问题,提出了一种修正的形态学与Otsu相结合的无监督视网膜血管分割算法。首先运用形态学中的高低帽变换增强血管与背景的对比度;然后提出了一种修正方法,消除部分由视网膜疾病... 针对视网膜图像采集过程中由于疾病引起的图像光照反射过强问题,提出了一种修正的形态学与Otsu相结合的无监督视网膜血管分割算法。首先运用形态学中的高低帽变换增强血管与背景的对比度;然后提出了一种修正方法,消除部分由视网膜疾病引起的光照问题;最后使用Otsu阈值方法分割血管。算法在DRIVE和STARE视网膜图像数据库中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DRIVE数据库中的分割精度为0.9382,STARE数据库中的分割精度为0.9460,算法的执行时间为1.6s。算法能够精确地分割出视网膜血管,与传统的无监督视网膜血管分割算法相比,算法的分割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血管 大津法 形态学 图像分割 图像增强
下载PDF
小檗皮水浸膏对db/db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病变的影响(Ⅰ) 被引量:16
2
作者 叶凡 岳丽珺 +2 位作者 范刚 孟宪丽 赖先荣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82-86,共5页
目的:观察小檗皮浸膏对基因突变自然发病型db/db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病变的影响。方法:选用18周龄db/db糖尿病小鼠,db/m型同性同窝瘦型小鼠为对照。采用随机方法将db/db小鼠分为:db/db组,小檗皮高、中、低剂量(1.50,0.75,0.38 g·kg^(-... 目的:观察小檗皮浸膏对基因突变自然发病型db/db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病变的影响。方法:选用18周龄db/db糖尿病小鼠,db/m型同性同窝瘦型小鼠为对照。采用随机方法将db/db小鼠分为:db/db组,小檗皮高、中、低剂量(1.50,0.75,0.38 g·kg^(-1))组,羟苯磺酸钙(0.23 g·kg^(-1))组,盐酸小檗碱(0.135 g·kg^(-1))组。相关药物连续ig 2个月,观察一般体征状态,每2周称体重1次,测空腹血糖水平1次,并于ig 2个月末处死小鼠。苏木素和伊红(HE)染色观察视网膜常规病理改变,消化铺片观察微血管变化,计算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周细胞比值(E/P)。结果:与db/m组比较,db/db组体重显著增加(P<0.01),血糖水平显著升高(P<0.01),视网膜血管E/P明显升高(P<0.05),视网膜毛细血管充血扩张,视网膜损伤明显。与db/db组比较,羟苯磺酸钙组、小檗碱组、小檗皮各剂量组体重无显著变化;小檗碱组、小檗皮低剂量组血糖水平显著降低(P<0.01),小檗皮高、中剂量组血糖水平明显降低(P<0.05),羟苯磺酸钙组血糖水平无显著变化;小檗皮高剂量组视网膜血管E/P显著降低(P<0.05),其他给药组E/P无显著变化;小檗皮各剂量组视网膜损伤减轻。结论:小檗皮对db/db糖尿病小鼠视网膜病变具有明显的防治作用,具有降低自发性糖尿病小鼠高血糖水平作用,改善视网膜微血管损害并阻止新生血管生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檗皮浸膏 基因突变自然发病型db/db糖尿病小鼠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空腹血糖水平 视网膜形态学
原文传递
Multimodal imaging in acute retinal ischemia: spectral domain OCT, OCT-angiography and fundus autofluorescence 被引量:5
3
作者 Nikolaus Feucht Daniel Zapp +3 位作者 Lukas Reznicek Chris P.Lohmann Mathias Maier Christian S.Mayer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8年第9期1521-1527,共7页
AIM: To describe retinal findings of various imaging modalities in acute retinal ischemia. METHOD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A), 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 OCTangiography(OCT-A) and ... AIM: To describe retinal findings of various imaging modalities in acute retinal ischemia. METHOD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A), spectral domain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SD-OCT), OCTangiography(OCT-A) and fundus autofluorescence(FAF) images of 13 patients(mean age 64y, range 28-86y) with acute retinal ischemia were evaluated. Six suffered from branch arterial occlusion, 2 had a central retinal artery occlusion, 2 had a combined arteriovenous occlusions, 1 patient had a retrobulbar arterial compression by an orbital haemangioma and 2 patients showed an ocular ischemic syndrome.RESULTS: All patients showed increased reflectivity and thickening of the ischemic retinal tissue. In 10 out of 13 patients SD-OCT revealed an additional highly reflective band located within or above the outer plexiform layer. Morph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were a decreasing intensity with distance from the fovea, partially segmental occurrence and manifestation limited in time. OCT-A showed a loss of flow signal in the superficial and deep capillary plexus at the affected areas. Reduced flow signal was detected underneath the regions with retinal edema. FAF showed areas of altered signal intensity at the posterior pole. The regions of decreased FAF signal corresponded to peri-venous regions. CONCLUSION: Multimodal imaging modalities in retinal ischemia yield characteristic findings and valuable diagnostic information. Conventional OCT identifies hyperreflectivity and thickening and a mid-retinal hyperreflective band is frequently observed. OCT-A examination reveals demarcation of the ischemic retinal area on the vascular level. FAF shows decreased fluorescence signal in areas of retinal edema often corresponding to peri-venous region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angiography acute retinal ischemia retinal morphology retinal blood flow multimodal retinal imaging
下载PDF
基于定向局部对比度的眼底图像视盘检测方法 被引量:9
4
作者 郑绍华 陈健 +1 位作者 潘林 余轮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89-296,共8页
视盘作为眼底图像的一个重要特征,其自动检测方法在眼底病变图像分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提出一种基于定向局部对比度滤波的方法,有效地提取眼底图像中的局部亮度区域;结合视盘区域的局部血管特征,选择定位出正确的视盘感兴趣区域;采用... 视盘作为眼底图像的一个重要特征,其自动检测方法在眼底病变图像分析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提出一种基于定向局部对比度滤波的方法,有效地提取眼底图像中的局部亮度区域;结合视盘区域的局部血管特征,选择定位出正确的视盘感兴趣区域;采用数学形态学方法和区域主动轮廓模型,可较准确地检测出视盘轮廓。对开放的STARE数据库上的81幅眼底图像进行测试,其中含31幅正常和50幅病变图像(含严重病理图像),用该方法正确检测出视盘73幅,准确率约为90.1%。结果表明,该方法有效地克服大块亮斑病灶对视盘检测的影响,且仅需提取粗血管,计算较为简单,说明了算法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盘检测 眼底图像 定向局部对比度 数学形态学 区域主动轮廓模型
下载PDF
Biomechanical analysis of optic nerve injury treated by compound light granules and 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 被引量:6
5
作者 Yuying Jiang Haitao Xu +2 位作者 Jingxiang Liu Peng Li Yazhen Wu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36期2889-2900,共12页
In this study, rabbit models of optic nerve injury were reproduced by the clamp method. After modeling, rabbit models were given one injection of 50 ng recombinant human 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 into the vitreous b... In this study, rabbit models of optic nerve injury were reproduced by the clamp method. After modeling, rabbit models were given one injection of 50 ng recombinant human 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 into the vitreous body and/or intragastric injection of 4 g/kg compound light granules containing Radix Angelicae Sinensis and Raidix Paeoniae Alba at 4 days after modeling, once per day for 30 consecutive days. After administration, the animals were sacrificed and the intraorbital optic nerve was harvested. Hematoxylin-eosin staining revealed that the injured optic nerve was thinner and optic nerve fibers were irregular. After treatment with recombinant human 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 the arrangement of optic nerve fibers was disordered but they were not markedly thinner. After treatment with compound light granules, the arrangement of optic nerve fibers was slightly disordered and their structure was intact. After combined treatment with recombinant human 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 and compound light granules, the arrangement of optic nerve fibers was slightly disordered and the degree of injury was less than after either treatment alone. Results of tensile mechanical testing of the optic nerve showed that the tensile elastic limit strain, elastic limit stress, maximum stress and maximum strain of the injured optic nerve were significantly lower than the normal optic nerve. After treatment with recombinant human 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 and/or compound light granules, the tensile elastic limit strain, elastic limit stress, maximum stress and maximum strain of the injured optic nerve were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especially after the combined treatment. These experimental findings indicate that compound light granules and 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 can alleviate optic nerve injury at the histological and biochemical levels, and the combined treatment is more effective than either treatment al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optic nerve injury ciliary neurotrophic factor compound light granules mechanical characteristics tissue morphology retinal ganglial cells stress strain BIOMECHANICS traditional Chinese medicine neural regeneration
下载PDF
葛花总黄酮对糖尿病小鼠视网膜形态学改变及VEGF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6
作者 杨芳 白晨 +3 位作者 余锦强 李凌 谭可 李岱 《临床眼科杂志》 2016年第5期455-458,共4页
目的探讨葛花总黄酮(TFF)对糖尿病小鼠视网膜形态学改变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葛花总黄酮小剂量组(TFFⅠ)、中剂量组(TFFⅡ)和大剂量组(TFFⅢ)。糖尿病模... 目的探讨葛花总黄酮(TFF)对糖尿病小鼠视网膜形态学改变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 40只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对照组、糖尿病模型组、葛花总黄酮小剂量组(TFFⅠ)、中剂量组(TFFⅡ)和大剂量组(TFFⅢ)。糖尿病模型组和药物干预组小鼠腹腔注射链脲霉素(STZ)建立I型糖尿病模型。STZ诱导后第5周开始给药,第15周处死小鼠取眼球,采用苏木素-伊红(HE)染色观察小鼠视网膜组织的形态学改变;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视网膜VEGF的表达。结果葛花总黄酮小、中剂量组视网膜厚度稍变薄,毛细血管基底膜增厚不明显,神经节细胞稍减少,神经纤维层可见少量空泡样变性,内核层与外核层细胞排列基本整齐;葛花总黄酮大剂量组各层细胞排列整齐,视网膜厚度基本正常,神经节细胞稍减少,神经纤维层未见空泡样变性,内、外核层细胞排列整齐。给予葛花总黄酮治疗组VEGF免疫阳性产物表达较模型组减弱。葛花总黄酮小、中、大剂量组VEGF免疫组化阳性产物平均光密度值(分别为:35.53±3.12、25.42±3.60、16.43±4.89)与糖尿病模型组(55.54±8.87)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VEGF在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葛花总黄酮可改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小鼠视网膜的病理形态,并可通过下调VEGF的表达,发挥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保护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葛花总黄酮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形态 血管内皮生长因子
下载PDF
黄斑区视网膜形态与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视觉功能改变的相关性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王梅艳 李之忠 +1 位作者 徐凤 张季谨 《河北医学》 CAS 2014年第3期430-432,共3页
目的:探讨黄斑区视网膜形态与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视觉功能改变的相关性,为预防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的视觉功能改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5月天津市大港油田总医院收治的189例糖尿病黄斑水肿有视觉功能改变的患者作为... 目的:探讨黄斑区视网膜形态与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视觉功能改变的相关性,为预防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的视觉功能改变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2年7月至2013年5月天津市大港油田总医院收治的189例糖尿病黄斑水肿有视觉功能改变的患者作为实验组,观测其黄斑区视网膜形态;并选取200例非糖尿病黄斑水肿有视觉功能改变的正常患者作为对照组,并对两组患者的眼睛进行对照检验。结果:实验组患者黄斑区A1-A9区视网膜厚度分别为398±56μm、389±65μm、383±49μm、390±85μm、392±59μm、299±48μm、301±47μm、291±64μm、283±53μm;对照组分别为158±12μm、242±15μm、231±16μm、245±14μm、246±14μm、210±16μm、199±10μm、201±9μm、229±14μm。结论:黄斑区视网膜形态是影响糖尿病黄斑水肿患者视觉功能的一个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形态 糖尿病 黄斑水肿 视觉功能
下载PDF
基于自适应多尺度模板匹配的视盘检测方法 被引量:5
8
作者 周唯 《信息与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154-162,共9页
针对视盘检测易受光照和弱对比度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视盘检测方法用于有效地定位和分割视盘.首先,采用预处理技术校正不均匀的光照和提高弱的对比度.然后,利用交替序列滤波和区域极大值技术提取一系列的视盘关键点.再次,利用... 针对视盘检测易受光照和弱对比度影响的问题,提出了一种全新的视盘检测方法用于有效地定位和分割视盘.首先,采用预处理技术校正不均匀的光照和提高弱的对比度.然后,利用交替序列滤波和区域极大值技术提取一系列的视盘关键点.再次,利用提出的自适应多尺度模板匹配方法,计算每一个视盘关键点的相关系数,并将最大相关系数值所对应的关键点视为视盘中心.最后,基于获得的视盘中心,提取包含该中心位置的感兴趣区域,并在此基础上,利用Canny边缘检测算子和霍夫变换技术,实现视盘边缘的有效估计.该算法在DRIVE、DIRATEDB0、DIRATEDB1和ROC四个公共数据库上进行了测试,实验结果表明,提出算法的性能明显地优于现有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图像 视盘 多尺度滤波 数学形态学
原文传递
中药部位复方DGH对STZ诱发的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形态学影响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
9
作者 黄贵芝 段俊国 +1 位作者 杨灵萍 宋剑涛 《中国中医眼科杂志》 2008年第4期204-206,F0002,共4页
目的观察中药部位复方DGH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的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损害的形态学影响,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机制。方法采用STZ诱发的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递法明组和DGH低、中、高剂量组,另设有正... 目的观察中药部位复方DGH对链脲佐菌素(STZ)诱发的糖尿病大鼠早期视网膜损害的形态学影响,探讨中医药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的病理机制。方法采用STZ诱发的糖尿病大鼠模型,分为5组:空白对照组、递法明组和DGH低、中、高剂量组,另设有正常对照组。连续灌胃3个月处死大鼠,其中每只大鼠左眼做视网膜组织切片、右眼视网膜消化铺片。结果DGH各组血糖水平有不同程度的下降。空白对照组毛细血管基底膜边界模糊不清,可见毛细血管壁断裂、多处局灶性多形核白细胞阻塞管腔,偶见闭锁的毛细血管等;DGH高、中、低剂量组、递法明组对基底膜内皮细胞增殖,基底膜增厚等有不同程度的改善,其中以高剂量组显著。DGH低剂量组、递法明组大鼠视网膜毛细血管周细胞明显凋亡,可见毛细血管局部扩张、膨隆,微血管瘤形成及渗透性改变,DGH高、中剂量组毛细血管周细胞数目减少,但毛细血管管腔基本正常,血管走向平直。结论DGH能抑制视网膜周细胞丧失及基底膜增厚,对DM大鼠视网膜微血管形态学损害有一定的保护作用,并在一定程度上能调控STZ诱发的糖尿病大鼠的血糖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药部位复方DGH 链脲佐菌素 糖尿病性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形态学
下载PDF
猫视网膜脱离后光感受器细胞形态学改变 被引量:3
10
作者 刘铁城 侯宁 +3 位作者 马志中 刘百臣 胡运韬 张鲲 《解放军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6期528-529,共2页
为观察猫视网膜脱离后光感受器细胞形态学变化 ,2 8只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利用微穿刺技术将 0 2 5 %Healon注入到视网膜下腔造成视网膜脱离。脱离后 0 5~90天的视网膜加工成组织切片 ,用于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显示 ,视网膜脱离 2... 为观察猫视网膜脱离后光感受器细胞形态学变化 ,2 8只猫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 ,利用微穿刺技术将 0 2 5 %Healon注入到视网膜下腔造成视网膜脱离。脱离后 0 5~90天的视网膜加工成组织切片 ,用于光镜和电镜观察。结果显示 ,视网膜脱离 2 4h,光感受器外节出现膨胀和破裂 ,内节和细胞体损害轻微。脱离后 3~ 1 4天 ,大多数内节出现空泡、线粒体肿胀和嵴的断裂。细胞胞体出现内质网膨胀、线粒体退化以及多囊小体形成。脱离后 1~3个月 ,外核层细胞体之间出现大量空泡或腔隙。某些光感受器胞体出现细胞浆膜破裂 ,胞浆物质和小细胞器丢失。这种改变在视网膜高脱离区比浅脱离区更明显 ,并随脱离时间的延长呈渐进性加重。研究表明 ,视网膜脱离能诱发光感受器细胞发生退行性改变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脱离 光感受器细胞 形态学
下载PDF
北京市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视网膜血管分形维度的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3
11
作者 魏串串 王爽 +3 位作者 彭晓燕 刘雪 徐亮 王亚星 《眼科》 CAS CSCD 2018年第5期372-376,共5页
目的定量描述北京市40岁及以上人群视网膜血管分形维度及其年龄、性别分布。设计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 "北京眼病研究"基线人群。方法采用定量测量软件(SIVA3.0)对3901例受检者随机一眼的彩色眼底照片中的视网膜血管分形维度... 目的定量描述北京市40岁及以上人群视网膜血管分形维度及其年龄、性别分布。设计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 "北京眼病研究"基线人群。方法采用定量测量软件(SIVA3.0)对3901例受检者随机一眼的彩色眼底照片中的视网膜血管分形维度指标进行测量。测量分区:距视盘边缘0.5~1 PD之间的环形区域为B区,距视盘边缘0.5~2 PD之间的环形区域为C区。主要指标视网膜血管分形维度(RVDf)、视网膜动脉分形维度(RVDfa)、视网膜静脉分形维度(RVDfv)。结果本研究中3901例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的RVDf、RVDfa和RVDfv分别为1.37±0.04、1.15±0.05和1.16±0.05。不同年龄组间的RVDf、RVDfa、RVDfv有明显差异,随年龄增长逐渐变小(P均<0.001)。不同性别间的RVDf无明显差异(P=0.83),但RVDfa和RVDfv则差异明显。男性的RVDfv比女性大(P<0.001),RVDfa则小于女性(P=0.03)。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RVDf与高血压(r=-0.001, P=0.047)相关,RVDfa与BMI(r=-0.001, P<0.0001)相关,RVDfv与BMI(r=0.0008, P=0.001)和饮酒(r=0.0025, P=0.028)相关。结论北京市40岁以上人群中,视网膜血管分形维度随年龄增长逐渐下降,年龄越大,其视网膜血管的分形维度越小,血管密度越稀疏,血管的分支模式越简单。此外,男性的静脉分形维度比女性大,动脉分形维度则比女性稍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血管 形态学 分形维度
原文传递
北京市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视网膜血管直径的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3
12
作者 王爽 魏串串 +2 位作者 刘雪 徐亮 王亚星 《眼科》 CAS CSCD 2018年第4期246-253,共8页
目的定量描述北京市40岁及以上人群视网膜血管直径及其年龄、性别分布。设计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北京眼病研究"基线人群。方法采用定量测量软件(Singapore I Vessel Assessment,SIVA3.2)对3901例受检者随机一眼的彩色眼底... 目的定量描述北京市40岁及以上人群视网膜血管直径及其年龄、性别分布。设计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北京眼病研究"基线人群。方法采用定量测量软件(Singapore I Vessel Assessment,SIVA3.2)对3901例受检者随机一眼的彩色眼底照片中距视盘边缘0.5~1 PD之间的环形区域(B区)以及距视盘边缘0.5~2 PD之间环形区域(C区)的视网膜血管直径进行测量。主要指标视网膜中央动脉当量(CRAE)、视网膜中央静脉当量(CRVE)、视网膜动静脉直径比(AVR)、视网膜动脉平均直径(MWa)、视网膜静脉平均直径(MWv)、视网膜动脉直径的标准偏差(STDWa)和视网膜静脉直径的标准偏差(STDWv)、视网膜动脉长度直径比(LDRa)和视网膜静脉长度直径比(LDRv)。结果 3901例4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B区平均CRAE、CRVE和AVR分别为(165.45±12.80)μm、(238.66±18.68)μm和0.70±0.06;C区平均CRAE、CRVE和AVR分别为(165.53±11.98)μm、(241.54±17.83)μm和0.69±0.05。不同年龄组间的CRAE和CRVE有明显差异,随年龄增长逐渐变小(P均<0.05),但各年龄组的AVR并无明显差异(P均>0.05)。男性的CRAE均比女性窄(P均<0.05),C区CRVE明显较宽(P=0.002),AVR均较小(P均=0.000)。C区MWa及STDWa分别为(89.83±6.55)μm和5.04±0.61,B区MWa及STDWa分别为(89.72±6.82)μm和4.93±0.61;C区MWv及STDWv分别为(102.31±8.23)μm和4.90±0.54,B区MWv及STDWv分别为(101.24±8.20)μm和4.89±0.58。各年龄组间MWa、MWv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但各年龄组间STDWa和STDWv则差异明显(P均<0.05)。男性的MWa,以及C区的STDWa、STDWv均比女性窄(P均<0.05)。40岁以上中老年人的LDRa和LDRv分别为13.246±7.510和11.798±7.071,不同年龄、性别组间LDRa和LDRv均无明显差异(P均>0.05)。结论北京市40岁以上人群中,视网膜血管动静脉比约为0.69(接近于2:3),随年龄增长视网膜中央动静脉均逐渐变细,视网膜动静脉直径比、平均动静脉直径以及动静脉长度直径比均较稳定,但个体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血管 形态学 血管直径
原文传递
树鼩形觉剥夺性近视模型的建立及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杨冬梅 朱勤 +5 位作者 李娜 郭立云 张晓帆 张洁莹 胡敏 代解杰 《实验动物与比较医学》 CAS 2017年第3期171-178,共8页
目的建立树鼩性成熟期及成年早期形觉剥夺性近视(FDM)模型,探讨年龄在近视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以视网膜形态变化为主的局部视网膜机制与近视的关系。方法 4月龄和5月龄树鼩各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遮盖组。遮盖组右眼遮盖作为实验眼... 目的建立树鼩性成熟期及成年早期形觉剥夺性近视(FDM)模型,探讨年龄在近视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及以视网膜形态变化为主的局部视网膜机制与近视的关系。方法 4月龄和5月龄树鼩各3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遮盖组。遮盖组右眼遮盖作为实验眼,左眼开放作为自身对照眼。用自制半透明眼罩建立形觉剥夺近视模型,然后撤出干预因素,分别于遮盖3周、6周测量各组屈光度及眼轴长度;于遮盖6周观察视网膜厚度及视网膜各层细胞数目变化情况。结果 4月龄和5月龄树鼩遮盖右眼3周后,遮盖眼远视度数均有所降低,但与自身对照眼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遮盖6周后:两组的屈光度和眼轴与对照眼比较均有明显差异(P<0.05);在遮盖期间,形觉剥夺眼眼轴不断增长,近视度数也逐渐增加,二者有很好的直线负相关关系;并且4月龄组所诱导出的近视程度高于5月龄组(P<0.05)。形觉剥夺可引起各层视网膜普遍变薄,有核细胞层、感光细胞层、内核层、神经节细胞层中胞核数减少,排列稀疏紊乱。结论形觉剥夺可以诱导性成熟期及成年早期树鼩的近视形成及视网膜形态发生变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鼩 形觉剥夺性近视(FDM) 视网膜形态学
下载PDF
40岁以上中老年人视网膜血管弯曲度的横断面调查—北京眼病研究 被引量:2
14
作者 魏串串 刘雪 +2 位作者 王爽 彭晓燕 徐亮 《眼科》 CAS 2021年第2期97-101,共5页
目的描述4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视网膜血管的弯曲度及其人群分布特征。设计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北京眼病研究基线人群。方法采用定量测量软件(SIVA3.0)对3901例受检者随机一眼的彩色眼底照片中的视网膜血管弯曲度指标进行测量。按年龄分为... 目的描述4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视网膜血管的弯曲度及其人群分布特征。设计横断面研究。研究对象北京眼病研究基线人群。方法采用定量测量软件(SIVA3.0)对3901例受检者随机一眼的彩色眼底照片中的视网膜血管弯曲度指标进行测量。按年龄分为40~44岁、45~49岁、50~54岁、55~59岁、60~64岁及65岁以上组。测量分区:距视盘边缘0.5~1 PD之间的环形区域为B区,距视盘边缘0.5~2 PD之间环形的区域为C区。测量指标包括视网膜动脉简单弯曲度(sTORTa)、视网膜动脉曲率弯曲度(cTORTa);视网膜静脉简单弯曲度(sTORTv)、视网膜静脉曲率弯曲度(cTORTv)。多因素分析血管弯曲度与年龄、性别、BMI及问卷调查中高血压、糖尿病、冠心病、脑卒中、吸烟和饮酒等因素的关系。主要指标sTORTa、cTORTa、sTORTv、cTORTv。结果3901例受试者的sTORTa和cTORTa分别为1.087±0.021和0.0000291±0.0000071;sTORTv和cTORTv分别为1.098±0.019和0.0000356±0.0000079。不同年龄组间的TORTa有明显统计学差异,随年龄增长动脉弯曲度逐渐下降(P均=0.000)。男性的cTORTa比女性稍小(P=0.034)。不同年龄组间的sTORTv无明显差异(P=0.169),cTORTv则随年龄增长稍有增加(P=0.022)。不同性别间TORTv无统计学差异(P均>0.05)。多因素分析结果表明,sTORTa与年龄(r=-0.001,P=0.013)相关,cTORTa与年龄(r=-4.21E-8,P<0.0001)、BMI(r=-5.64E-8,P<0.0001)和高血压(r=-8.16E-8,P<0.0001)相关;sTORTv与BMI(r=0.001,P=0.008)相关,cTORTv与年龄(r=4.36E-8,P<0.0001)、BMI(r=1.16E-7,P<0.0001)、高血压(r=1.36E-9,P<0.0001)和高血脂(r=-8.85E-8,P<0.0001)相关。结论40岁以上的人随年龄增长视网膜动脉逐渐变直,而视网膜静脉弯曲度则稍有增大。男性的视网膜动脉弯曲度较女性稍小。视网膜动脉走行较直与年龄较大、血压和BMI较高相关;视网膜静脉走行弯曲与BMI和血压较高及血脂水平较低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血管 形态学 血管弯曲度
原文传递
模拟强日光照射导致兔眼视网膜光损伤的实验研究(英文) 被引量:1
15
作者 高原 彭秀军 +3 位作者 崔蓓 曹利群 秦力维 张霞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3年第3期429-433,共5页
目的:探讨短时间模拟强日光照射对兔视网膜组织结构的影响及光损伤的致伤机制。方法:健康新西兰白兔25只随机分为5组,30000lux模拟日光照射兔眼15min和30min。照射后不同时间取视网膜进行光镜、透射电镜观察并对视网膜感光细胞凋亡率进... 目的:探讨短时间模拟强日光照射对兔视网膜组织结构的影响及光损伤的致伤机制。方法:健康新西兰白兔25只随机分为5组,30000lux模拟日光照射兔眼15min和30min。照射后不同时间取视网膜进行光镜、透射电镜观察并对视网膜感光细胞凋亡率进行检测。结果:15min光照组2d时观察;光感受器细胞外节盘膜结构紊乱,板层结构离散,内节线粒体肿胀,部分嵴断裂;外颗粒层细胞胞浆有空泡样改变;感光细胞凋亡率为3.26%±0.98%。30min光照组2d时观察,外节盘膜结构紊乱,板层结构重度离散,内节线粒体肿胀,嵴断裂;外颗粒层细胞胞浆有空泡样改变;感光细胞凋亡率为3.63%±1.25%。30min光照组7d时观察,外节盘膜组织结构紊乱,板层结构消失,空泡化,内节线粒体肿胀,嵴断裂;外颗粒层细胞胞浆肿胀,大量空泡样改变,排列紊乱,部分胞膜破坏;感光细胞凋亡率为19.63%±1.32%。30min光照组14d时观察,外节盘膜组织结构恢复较规则,板层结构较致密,内节线粒体肿胀,嵴断裂;外颗粒层细胞胞浆肿胀减轻,排列较整齐;感光细胞凋亡率为18.98%±1.13%。结论:30000lux模拟强日光照射15min可导致兔视网膜急性光损伤,模拟强日光照射可导致视网膜感光细胞发生退行性变性,感光细胞凋亡是损伤发生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损伤 视网膜 感光细胞 形态学 凋亡
下载PDF
眼底视网膜血管检测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志顺 《现代计算机》 2015年第23期10-13,共4页
针对眼底视网膜提取过程存在光照不均、噪声干扰等问题,采用包括光照均衡、图像增强、图像分割、二值化处理、最大类间方差法提取血管图像等预处理操作,解决图像光照不均、对象物呈球状分布、视网膜血管的分割难以达到理想分割效果等困... 针对眼底视网膜提取过程存在光照不均、噪声干扰等问题,采用包括光照均衡、图像增强、图像分割、二值化处理、最大类间方差法提取血管图像等预处理操作,解决图像光照不均、对象物呈球状分布、视网膜血管的分割难以达到理想分割效果等困难,提取包括深层次血管在内的完整眼底视网膜图像,达到较好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视网膜 血管 GABOR滤波器 形态学 最大类间方差法
下载PDF
北京市40岁以上中老年人群视网膜血管直径的五年变化 被引量:1
17
作者 王爽 魏串串 +3 位作者 刘雪 徐亮 李建军 王亚星 《眼科》 CAS CSCD 2018年第6期438-442,共5页
目的观察北京市4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视网膜血管直径的5年变化及其相关因素。设计队列研究。研究对象"北京眼病研究"5年随访人群中随机选取506人。方法采用定量测量软件(Singapore I Vessel Assessment,SIVA3.2)对506例受检者... 目的观察北京市40岁及以上中老年人视网膜血管直径的5年变化及其相关因素。设计队列研究。研究对象"北京眼病研究"5年随访人群中随机选取506人。方法采用定量测量软件(Singapore I Vessel Assessment,SIVA3.2)对506例受检者随机一眼的彩色眼底照片中的视网膜血管直径进行测量。测量分区:距视盘边缘0.5~1 PD之间的环形区域为B区,距视盘边缘0.5~2 PD之间环形区域为C区。比较受检者基线与5年随访时各指标的变化情况,并分析其变化的相关因素。主要指标B区和C区的视网膜中央动脉当量(CRAE)、视网膜中央静脉当量(CRVE)、视网膜动静脉直径比(AVR)、视网膜动脉平均直径(MWa)、视网膜静脉平均直径(MWv)、视网膜动脉直径的标准偏差(STDWa)和视网膜静脉直径的标准偏差(STDWv)、视网膜动脉长度直径比(length–diameter ratio arteriole,LDRa)和视网膜静脉长度直径比(length–diameter ratio venule,LDRv)。结果 506例受检者中348例(68.9%)基线和5年随访时均获得了可评价的眼底照片。与基线时相比,5年后的B区CRAE、CRVE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C区CRAE、CRVE均明显增大(P均=0.001);5年后的B区和C区AVR均无明显变化(P均>0.05)。5年后的视网膜B区和C区MWa、MWv均明显减小(P均=0.000);B区STDWa、STDWv明显增大(P均<0.05);C区STDWa、STDWv无明显变化(P均>0.05)。5年后的视网膜LDRa、LDRv均明显增加(P均=0.000)。多因素分析表明,MWa的变化与年龄相关(r=0.105,P=0.041);CRVE(r=5.733,P=0.029)、MWv(r=3.210,P=0.020)的变化与吸烟相关;STDWv的变化与高血脂相关(r=-0.204,P=0.023);LDRv的变化与冠心病相关(r=5.088,P=0.044)。结论 40岁以上中老年人5年后视网膜动静脉均逐渐变细,动静脉比值相对稳定。视网膜血管直径的变化与吸烟、高血脂、冠心病等全身因素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血管 形态学 血管直径
原文传递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对视网膜血管形态学评估的研究进展
18
作者 胡晨曦 唐楚皓 +6 位作者 韩亮 段虹宇 杨婷婷 刘一昀 马佰凯 赵琳 齐虹 《中华眼科医学杂志(电子版)》 2022年第1期47-51,共5页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一种新型无创的眼底血管检查技术,无需使用造影剂即可快速、清晰且直观地显示视网膜的各层血管状态。近10余年来,OCTA已被广泛应用于评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动脉阻塞、年龄相关...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CTA)是一种新型无创的眼底血管检查技术,无需使用造影剂即可快速、清晰且直观地显示视网膜的各层血管状态。近10余年来,OCTA已被广泛应用于评估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视网膜静脉阻塞、视网膜动脉阻塞、年龄相关性黄斑变性及炎症性视网膜血管疾病。本文中笔者就OCTA评估视网膜血管形态学的方法及其在临床应用中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 视网膜血管 形态学
原文传递
一种基于相位相关法及数学形态学方法的眼底血管图像自动拼接方法 被引量:12
19
作者 许雷 张恒义 +3 位作者 虞亚军 郑筱祥 俞锋 姜节凯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86-290,共5页
眼底图像的快速自动拼接是眼底血管图像定量分析的必要前提。首先运用数学形态学的‘开’运算从原始图像中分离出灰度分布高度不均的背景图像。经图像增强,采用相位相关法求出图像间的平移量。结果表明:本文方法具有错配率低、速度快。
关键词 眼底血管图像 数学形态学 相位相关法 图像拼接
下载PDF
基于数学形态学的快速糖尿病视网膜病变自动检测方法 被引量:11
20
作者 高玮玮 沈建新 王玉亮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60-764,共5页
基于眼底视网膜图像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网)自动检测不仅可使得实施大规模糖网筛查成为可能,也可为糖网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及人眼视觉科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为此,提出了基于数学形态学的糖网病灶自动检测算法:首先利用数学形态学... 基于眼底视网膜图像的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糖网)自动检测不仅可使得实施大规模糖网筛查成为可能,也可为糖网早期诊断、及时治疗以及人眼视觉科学研究提供重要依据。为此,提出了基于数学形态学的糖网病灶自动检测算法:首先利用数学形态学结合阈值分割快速提取出视盘,在此基础上得到病灶候选区域;然后利用形态学重建等获取精确的病灶轮廓,从而实现病灶的准确检测。实验结果表明,该算法能够快速,有效地检测出眼底视网膜图像中的糖网病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眼底视网膜图像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 数学形态学 光谱特征 自动检测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