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二次检索

题名
关键词
文摘
作者
第一作者
机构
刊名
分类号
参考文献
作者简介
基金资助
栏目信息

年份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方樟柳碱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眼全视网膜光凝后视网膜功能损伤的修复作用 被引量:40
1
作者 张茉莉 田蓓 魏文斌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155-158,共4页
背景 全视网膜光凝(PRP)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疗效确切,但可引起血-视网膜屏障破坏,引起黄斑水肿、视功能损害及视野缺损等并发症的发生.应用血管动力促进药物可缓解视网膜的缺血和缺氧状态,从而缓解DR患者PRP后造成的视网膜功... 背景 全视网膜光凝(PRP)治疗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R)疗效确切,但可引起血-视网膜屏障破坏,引起黄斑水肿、视功能损害及视野缺损等并发症的发生.应用血管动力促进药物可缓解视网膜的缺血和缺氧状态,从而缓解DR患者PRP后造成的视网膜功能损伤.复方樟柳碱属于此类药物,但其对DR患者视网膜光凝后的作用尚未完全证实. 目的 观察复方樟柳碱颞侧浅层皮下注射对视网膜激光性功能损伤的治疗作用,并评价其临床疗效.方法 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收集2013年8月至2014年2月确诊为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者62例110眼,术眼均行PRP.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将患眼分为复方樟柳碱组64眼和对照组46眼.复方樟柳碱组患者于视网膜光凝后24 h开始行复方樟柳碱颞侧浅层皮下注射,每天1次,2周为1个疗程,共治疗4个疗程;对照组仅进行视网膜光凝,不给予其他任何干预措施.分别于视网膜光凝前1d及光凝后1d、1个月和2个月检查患眼的视力,评价患眼视力改善率;并于上述时间点分别进行30°~ 60°环形视野和闪光视网膜电图(F-ERG)检测,评价复方樟柳碱注射液对视功能的改善作用.结果 视网膜光凝后2个月,复方樟柳碱组视力改善者55眼,占85.94%,而对照组视力改善者11眼,占23.91%,2个组患眼的视力改善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5.425,P=0.000).视网膜光凝后1d、1个月和2个月,复方樟柳碱组患眼视野平均阈值敏感度分别为(4.15±1.42)、(3.94±1.40)和(4.81±1.41)dB,均明显高于对照组的(3.76±1.52)、(3.53±1.55)和(3.64±1.50)dB,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1.39、1.44、1.15,均P<0.05).视网膜光凝后1d、1个月和2个月,复方樟柳碱组F-ERG a波、b波振幅均明显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 结论 NPDR患眼行PRP后应用复方樟柳碱颞侧皮下注射可减轻激光视网膜光凝造成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 激光光凝术 术后并发症 视网膜/生理功能 复方樟柳碱
下载PDF
缺血再灌注损伤诱导大鼠视网膜细胞凋亡 被引量:16
2
作者 胡世兴 王萧 +1 位作者 林少春 郑湖玲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2002年第4期296-298,共3页
目的 观察缺血再灌注大鼠视网膜损伤及细胞凋亡情况。 方法 采用升高大鼠眼压到10 9.72 5 mm Hg(1mm Hg=0 .133 k Pa)持续 1h的方法制作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 ,采用常规眼球切片观察不同缺血和再灌注时间的视网膜损伤的组织病理改变 ... 目的 观察缺血再灌注大鼠视网膜损伤及细胞凋亡情况。 方法 采用升高大鼠眼压到10 9.72 5 mm Hg(1mm Hg=0 .133 k Pa)持续 1h的方法制作视网膜缺血再灌注模型 ,采用常规眼球切片观察不同缺血和再灌注时间的视网膜损伤的组织病理改变 ;采用 DNA琼脂糖凝胶电泳法检测视网膜神经元凋亡情况 ;采用 DNA原位末端标记 (terminal d UTP nick end labelling,TUNEL )法定位凋亡的视网膜细胞。 结果 缺血 30 min再灌注 2 4、48h的大鼠视网膜无明显的病理改变 ;缺血 6 0 min再灌注 2 4、48h的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和内核层细胞明显变薄 ;缺血 6 0 min再灌注 12、2 4h的大鼠视网膜有梯状条带。而正常对照组、缺血 30 min再灌注 2 4、48h组及缺血 6 0 min再灌注 48h组大鼠视网膜均无类似表现。TU NEL法显示视网膜内的细胞凋亡主要发生在节细胞和内核层光感受细胞。 结论 大鼠视网膜缺血再灌注主要是导致视网膜神经节细胞层和内核层细胞损伤 ,细胞凋亡可能是损伤的重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再灌注损伤 视网膜 生理学 细胞死亡 动物模型
原文传递
兔眼视网膜厚度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测量与组织学检查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4
3
作者 骆荣江 葛坚 +1 位作者 郭彦 卓业鸿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111-113,共3页
目的 探讨兔眼视网膜厚度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测与组织学检查结果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 OCT对 16只兔眼视网膜进行扫描 ,然后对相应部位的视网膜作组织切片检查。 OCT成像截面采用人工辅助 (需... 目的 探讨兔眼视网膜厚度的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检测与组织学检查结果的相关性。 方法 采用 OCT对 16只兔眼视网膜进行扫描 ,然后对相应部位的视网膜作组织切片检查。 OCT成像截面采用人工辅助 (需要检查者对反射界面进行人工定位 )和电脑自动测量两种方法进行分析。 结果 两种 OCT检查法测得的视网膜厚度与组织学检查结果有良好的相关性。 OCT人工辅助检查法 (γ=0 .84,P<0 .0 0 1)较电脑自动测量方法 (γ=0 .6 6 ,P<0 .0 1)的相关性略好。前者测量的误差范围 (95 %可信限 )较小 ,在 - 2 .99~ 5 .13μm之间 ,而后者则高达 11.0 9μm。 结论  OCT能准确定量检测兔眼视网膜厚度 ;部分 OCT成像截面可能因电脑机械测量而产生误差 ,通过人眼识别给予矫正后能提高检查的准确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 活组织检查 视网膜厚度
原文传递
低氧诱导因子-1α在胚胎及出生后大鼠视网膜中的表达变化 被引量:2
4
作者 孟旭霞 牛膺筠 杨莹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1期43-46,共4页
目的观察大鼠视网膜胚胎期及出生后早期发育过程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时空表达,探讨其表达变化与视网膜发育的关系。方法实验大鼠分为孕12、16、20d组,出生后1、5、10d组及成年组,每组各5只,共35只大鼠。用免疫组织化学... 目的观察大鼠视网膜胚胎期及出生后早期发育过程中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时空表达,探讨其表达变化与视网膜发育的关系。方法实验大鼠分为孕12、16、20d组,出生后1、5、10d组及成年组,每组各5只,共35只大鼠。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联反应(RTPCR)方法检测视网膜HIF-1α蛋白及HIF-1α mRNA的表达。结果胚胎期大鼠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及视网膜色素上皮层均有HIF-1α阳性表达,出生后发育早期视网膜神经上皮层及视网膜色素上皮层也可见HIF-1α阳性表达,以神经节细胞、内网层更明显。随着发育进展,其阳性表达主要位于视网膜节细胞层。大鼠视网膜HIF-1α蛋白及mRNA的表达在胚胎期最高、出生后发育期逐渐下降、成年期最低,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大鼠视网膜胚胎及出生后发育过程中HIF—1α的表达存存时空上的变化,这种变化可能与大鼠视网膜胚胎期及出生后早期的发育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生理学 视网膜/胚胎学 视网膜/生长和发育 缺氧诱导因子1 α亚基/生 理学 动物实验
原文传递
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的电生理学与形态学特性 被引量:2
5
作者 王宗华 阴正勤 +1 位作者 王仕军 陈珊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2004年第3期160-164,共5页
目的 观察 Wistar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RGCs)的电生理学和形态学特性 ,并分析其在视觉信号传导中的作用。 方法 获得 30只出生后 7~ 30 d Wistar大鼠 112个 RGCs的膜片钳全细胞记录 ,记录其静息膜电流 (RMP) ,电压钳下给予 2 m V... 目的 观察 Wistar大鼠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RGCs)的电生理学和形态学特性 ,并分析其在视觉信号传导中的作用。 方法 获得 30只出生后 7~ 30 d Wistar大鼠 112个 RGCs的膜片钳全细胞记录 ,记录其静息膜电流 (RMP) ,电压钳下给予 2 m V的超极化电流 ,记录输入阻抗 (IR) ,然后注入不同强度的去极化电流 ,诱发其产生动作电位 (AP) ;同时向细胞内注入生物素进行组织学染色 ,测量细胞直径。 结果 去极化电流诱发 RGCs产生 3种 AP类型 :单峰型 (2 5个 RGCs)、瞬变型 (4 0个 RGCs)、持续型 (4 7个RGCs)。 3种类型 RGCs的电生理学特性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 (P<0 .0 5 )。 5 7.14 %瞬变型 RGCs细胞体直径为 14~ 16 μm,6 2 .5 0 %持续型 RGCs细胞体直径为 10~ 12 μm。持续型与瞬变型 AP最大频率差异有显著性的意义 (P<0 .0 5 )。 结论  RGCs的单峰型电生理学特性是发育过程中的一种前期不成熟状态 ;RGCs形成的持续型和瞬变型电生理学特性对视网膜传导精细分辨力的稳态通路和传导快速运动的瞬态通路的信息编码具有重要作用 ;RGCs的电生理学和形态学特性有一定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鼠 视网膜神经节细胞 电生理学 形态学特性 视觉信号传导
原文传递
正常眼多焦视网膜电图一阶核反应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严良 陆豪 +1 位作者 杨蕾 丁琦 《眼科》 CAS 2003年第6期339-342,共4页
目的 :观察正常眼后极部视网膜 (感光细胞 )功能。方法 :应用RETIscan多焦视觉电生理检查系统 (短M序列 )对2 4例 (32只眼 ) 10~ 30岁、4 0~ 6 0岁正常人眼后极部约 30°范围内视网膜行 6 1个刺激阵列的多焦视网膜电图 (multifoca... 目的 :观察正常眼后极部视网膜 (感光细胞 )功能。方法 :应用RETIscan多焦视觉电生理检查系统 (短M序列 )对2 4例 (32只眼 ) 10~ 30岁、4 0~ 6 0岁正常人眼后极部约 30°范围内视网膜行 6 1个刺激阵列的多焦视网膜电图 (multifocalelec troretinogram ,mfERG)一阶核反应 (firstorderkernel,FOK)测定 ,分别比较以黄斑中心凹为圆心排列的 1~ 5环FOKP1、N1波峰时和振幅密度值 ,以及黄斑鼻颞侧 ,后极部四个象限视网膜 ,后极部视网膜上、下半侧P1、N1波峰时和振幅密度值。结果 :随离心度增加 ,FOK反应P1、N1波有振幅密度值逐渐降低、峰时先逐渐缩短后逐渐延长的特征 ;10~ 30岁年龄组正常眼P1、N1波振幅密度值较 4 0~ 6 0岁年龄组大 ,峰时短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各组的四个象限间和后极部视网膜上下半的P1波振幅密度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10~ 30岁年龄组正常眼黄斑鼻颞侧P1波振幅密度值鼻侧大于颞侧 ,其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 0 5 ) ,而 4 0~ 6 0岁年龄组黄斑鼻颞侧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 0 5 )。结论 :mfERG一阶核反应与视网膜感光细胞特别是视锥细胞的功能相对应。FOK振幅密度值随年龄增长而降低 ,说明视网膜感光细胞功能逐渐减退 ,FOK最短峰时的出现可能与有功能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生理学 视网膜电描记术
原文传递
兔视网膜Müller细胞原代培养 被引量:1
7
作者 过贵元 胡淑鸾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167-169,共3页
目的建立成年兔视网膜Mueler细胞体外原代培养方法。方法运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出成年兔视网膜神经感觉层,剪成1mm×1mm大小组织块,置于含有20%胎牛血清的Dulbecco改良Eagle培养液/F12培养,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 目的建立成年兔视网膜Mueler细胞体外原代培养方法。方法运用组织块培养法。分离出成年兔视网膜神经感觉层,剪成1mm×1mm大小组织块,置于含有20%胎牛血清的Dulbecco改良Eagle培养液/F12培养,采用倒置相差显微镜、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及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的方法进行培养细胞的鉴定。结果培养的细胞块3d后可见部分细胞突起长出,7d后整个组织块周围放射状长出较多细胞。倒置相差显微镜下,培养细胞呈一端细胞体丰富膨大,另一端有一长突起,细胞核椭圆形,常有2个或2个以上核仁;透射电子显微镜下,细胞胞体大,细胞浆丰富,内含丰富的8~10nm的微丝。荧光免疫组织化学法显示细胞呈神经胶质纤维酸性蛋白和胞内视黄醛结合蛋白阳性,阳性率达95%以上。结论运用组织块培养法可培养出兔视网膜Mueiler细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胞培养技术/方法 视网膜/病理生理学 MUELLER细胞
原文传递
成年人与2个月月龄婴儿视网膜的蛋白质组学初步研究
8
作者 张卉颖 李永平 +4 位作者 吴开力 廖东江 黄冰 朱哲 聂莉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451-453,共3页
目的 建立成年人与2个月月龄婴儿视网膜组织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初步分析成年人视网膜与婴儿视网膜蛋白质的表达差异.方法 9例角膜移植后剩余的成年人眼球视网膜组织,2例角膜移植后剩余的2个月月龄婴儿眼球视网膜组织;抽提蛋白质,双向... 目的 建立成年人与2个月月龄婴儿视网膜组织的双向凝胶电泳图谱,初步分析成年人视网膜与婴儿视网膜蛋白质的表达差异.方法 9例角膜移植后剩余的成年人眼球视网膜组织,2例角膜移植后剩余的2个月月龄婴儿眼球视网膜组织;抽提蛋白质,双向凝胶电泳后考马斯亮蓝染色扫描分析图谱,选取明显差异蛋白点进行质谱鉴定.结果 成年人与2个月月龄婴儿视网膜组织的凝胶经考马斯亮蓝染色分别检测到1179和1295个蛋白点,其中1039个蛋白点位置相匹配.5个差异蛋白点的质谱鉴定结果显示,人血清白蛋白、鸟苷酸激酶在成年人的视网膜中高表达;微管蛋白、转醛醇酶和晶体蛋白在2个月月龄婴儿的视网膜中高表达.结论 成功建立了人视网膜蛋白质的双向凝胶表达图谱.经质谱鉴定证实了成年人和婴儿的视网膜蛋白质存在表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蛋白质组学 视网膜/生理学 成年人 婴儿
原文传递
递法明片对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全视网膜光凝后视网膜功能恢复的促进作用 被引量:9
9
作者 张茉莉 魏文斌 田蓓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247-252,共6页
目的评估递法明片对全视网膜光凝(PRP)术后视网膜功能损伤修复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于2014年12月至2020年2月在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和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纳入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108例108眼。根据患... 目的评估递法明片对全视网膜光凝(PRP)术后视网膜功能损伤修复的促进作用。方法采用非随机对照研究方法,于2014年12月至2020年2月在北京同仁眼科中心和北京市大兴区人民医院纳入非增生性糖尿病视网膜病变(NPDR)患者108例108眼。根据患者自愿原则将患者分为2个组,其中PRP+递法明组患者56例56眼,于PRP后口服递法明片;PRP组患者52例52眼,未服用递法明片。于PRP治疗前及治疗后1 d及1、3、6、12个月对患者进行随访,采用国际视力表检查患眼视力;采用Humphrey视野计检查30°~60°环形视野并采用RETLscan系统记录多焦视网膜电图;采用光相干断层扫描仪检测黄斑中心凹厚度(CMT);分别于PRP后6个月、12个月采用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观察眼底新生血管情况。结果PRP+递法明组末次随访时视力治疗有效率为57.14%(32/56),明显高于PRP组的32.69%(17/5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3.56,P<0.05)。2个组治疗前后各时间点视野平均阈值敏感度总体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F_(分组)=4.77,P<0.05;F_(时间)=6.51,P<0.05),2个组治疗后视野平均阈值敏感度均较治疗前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RP+递法明组治疗后3、6、12个月视野平均阈值敏感度值均高于PR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PRP+递法明组第3、4、5环的P1波振幅密度高于PRP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2个组治疗前后不同时间点CMT总体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F_(分组)=3.57,P>0.05;F_(时间)=1.23,P>0.05)。治疗后12个月,所有患眼均未出现视网膜新生血管及无灌注区。结论口服递法明片可促进NPDR患眼PRP术后视网膜功能的恢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糖尿病视网膜病变/治疗 激光光凝术 术后并发症 视网膜/生理功能 花青素
下载PDF
Melanopsin expression is an indicator of the well-being of melanopsin-expressing retinal ganglion cells but not of their viability 被引量:1
10
作者 Marta Agudo-Barriuso Francisco M.Nadal-Nicolás +3 位作者 María H.Madeira Giuseppe Rovere Beatriz Vidal-Villegas Manuel Vidal-Sanz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6年第8期1243-1244,共2页
Light is an electromagnetic stimulus that in mammals is sensed by specialized neurons in the retina.The physiological response to light encompasses two fundamental and different functional outputs:image-forming and n... Light is an electromagnetic stimulus that in mammals is sensed by specialized neurons in the retina.The physiological response to light encompasses two fundamental and different functional outputs:image-forming and non-image form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GCs retina specialized physiological expressing ganglion viability tracing Figure unpublished
下载PDF
人胚胎视网膜短、中、长期保存的实验研究
11
作者 李世迎 曾玉晓 +2 位作者 翁传煌 陈少军 阴正勤 《中华眼底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444-447,共4页
目的观察全层人胚胎视网膜的短期、中期及长期保存后的活性和结构。方法12-24周全层人胚胎视网膜22例分为88片,明胶包被后分别行Ames液、中期保存液(DX角膜保存液)、-80℃、程序深低温4种方法保存不同时间后,锥虫蓝染色观察视网膜... 目的观察全层人胚胎视网膜的短期、中期及长期保存后的活性和结构。方法12-24周全层人胚胎视网膜22例分为88片,明胶包被后分别行Ames液、中期保存液(DX角膜保存液)、-80℃、程序深低温4种方法保存不同时间后,锥虫蓝染色观察视网膜神经上皮层活细胞百分率,光学显微镜和透射电子显微镜观察视网膜组织结构。结果人胚胎视网膜在新鲜取材时活细胞占(94.79±2.85)%;短期保存在Ames液4h内活细胞百分率大于80必,中期保存在DX液1~2d时活细胞百分率大于77%,均与新鲜取材时活细胞百分率无显著差异。-80℃保存7d时活细胞百分率为(65.83±5.06)%,1个月时降至(57.54±16.18)%;深低温长期保存1个月时活细胞百分率为(69.46±9.31)%。全层人胚胎视网膜保存在Ames液2h时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检查均未见明显异常;在DX液中2d、-80℃7d和深低温1个月时光学显微镜检查见其层次清楚,但细胞间隙加大,组织排列疏松。结论全层人胚胎视网膜在Ames液和DX角膜保存液中可于一定时间内保持较好的活性和组织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网膜/病理生理学 组织保存 低温保存/方法
原文传递
Identifying specific RGC types may shed light on their idiosyncratic responses to neuroprotection 被引量:2
12
作者 Manuel Vidal-Sanz Francisco M.Nadal-Nicolás +2 位作者 Francisco J.Valiente-Soriano Marta Agudo-Barriuso Maria P.Villegas-Pérez 《Neural Regeneration Research》 SCIE CAS CSCD 2015年第8期1228-1230,共3页
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are located in the innermost layer of the retina and are the only retinal output neurons,conveying light information to the main retinorecipient target regions of the brain responsible fo... Retinal ganglion cells(RGCs)are located in the innermost layer of the retina and are the only retinal output neurons,conveying light information to the main retinorecipient target regions of the brain responsible for the image-and non-image-forming visual functions.There are well over twenty RGC types,each with its own dendritic morphology and physiological characteristic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GCs retina physiological conveying ganglion glaucoma suppression neurotrophin pigmented reflex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