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8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关于生态重建和生态恢复的思辨及其科学涵义与发展途径 被引量:58
1
作者 张新时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112-118,共7页
Ecological restoration是现代生态学最活跃的关键行动之一,在我国被译为"生态恢复"。经查验其英语涵义和演变过程,建议正名为"生态重建",指在人为辅助下的生态活动。而"生态恢复"(recovery)在国际文献... Ecological restoration是现代生态学最活跃的关键行动之一,在我国被译为"生态恢复"。经查验其英语涵义和演变过程,建议正名为"生态重建",指在人为辅助下的生态活动。而"生态恢复"(recovery)在国际文献中指没有人直接干预的自然发生过程,二者不容混淆。作者强调自然恢复和生态重建的三类时间尺度,即地质年代尺度(千、万、亿年)自然生态系统世代交替和演替尺度(十、百、千年)和生态建设时间尺度(一、十、百年)。前二者为自然恢复尺度。三者相差2–3个数量级或更多。人类不能超尺度地依赖自然恢复能力,自然与人为时间尺度的不匹配是自然恢复难以满足人类社会生态需求的根本原因。作者质疑"以自然恢复为主"和"从人工建设转向自然恢复为主的转变"提法。认为把生态重建的责任推诿给自然去旷日持久地恢复,是不负责任和不作为的逻辑和有悖于"谁破坏,谁补偿;谁污染,谁治理;谁享用,谁埋单"的全球环保公理和生态伦理观念。除恢复重建自然的生态系统外,还要发展人工设计生态方案等未来生态重建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人工设计生态方案 生态整体性 生态重建 外来种 历史真实性 自然恢复 时间尺度
下载PDF
黄土丘陵区弃耕地恢复过程中土壤与植物恢复特征 被引量:20
2
作者 薛超玉 焦峰 +1 位作者 张海东 汝海丽 《草业科学》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68-376,共9页
采用对比分析以及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根据黄土丘陵区5个恢复年限(0-5、6-10、11-15、16-20和21-25年)弃耕地的调查数据,研究其在植被恢复过程中随着弃耕年限的增加植物群落生物量及其土壤养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5个恢复阶段内黄... 采用对比分析以及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根据黄土丘陵区5个恢复年限(0-5、6-10、11-15、16-20和21-25年)弃耕地的调查数据,研究其在植被恢复过程中随着弃耕年限的增加植物群落生物量及其土壤养分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在5个恢复阶段内黄土丘陵区主要的优势物种依次为赖草(Leymus scalinus)、猪毛蒿(Artemisia scoparia)、达乌里胡枝子(Lespedeza davurica)、长芒草(Stipa bungeana)、白羊草(Bothriochloa ischaemun)。期间,Simpson多样性指数(D)、Shannon-Wiener多样性指数(H)、Pielou均匀度指数(Jsw)、Margalef丰富度指数(Dma)总体上均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其植被覆盖度呈逐渐增加的趋势,这表明黄土丘陵区的植被生物量在自然和人工恢复方式下可以逐渐增加。随着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黄土丘陵区地上生物量总体上呈现先减少后增加的趋势。土壤养分含量随土层深度(0-20、20-40、40-60cm)的增加而下降,随植被恢复年限的增加土壤有机质、全N和速效K含量呈先减少后增大的趋势,土壤全P含量呈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植被恢复过程中,21-25年的土壤有机质和全N含量达到峰值,16-20年的土壤全P含量达到峰值,这表明在植被恢复过程中黄土丘陵区土壤养分含量能够得到一定改善,但改善速度缓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黄土丘陵区 恢复年限 植物群落 植物生物量 土壤养分
下载PDF
不同生态恢复措施对宁夏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植物群落特征的影响 被引量:11
3
作者 贾希洋 马红彬 +5 位作者 周瑶 张蕊 宿婷婷 蔡育蓉 胡艳莉 俞冲 《中国草地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51-60,共10页
以宁夏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为对象,研究了封育、水平沟和鱼鳞坑3种生态恢复措施实施0年(1年)、3年、6年、10年和15年的草地植物群落组成、多样性、稳定性等,并采用RDA排序结合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了植物群落特征与土壤理化因子间的关系... 以宁夏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为对象,研究了封育、水平沟和鱼鳞坑3种生态恢复措施实施0年(1年)、3年、6年、10年和15年的草地植物群落组成、多样性、稳定性等,并采用RDA排序结合Pearson相关分析探讨了植物群落特征与土壤理化因子间的关系。结果表明:3种措施的多年生草本物种数、物种及重要值比例、多样性均在10年时达到最高。随恢复年限延长,封育草地植被盖度、高度及地上生物量呈上升趋势(P <0.05),水平沟和鱼鳞坑盖度呈增加趋势(P <0.05)。相近恢复年限下,植被盖度、高度及地上生物量为封育最高,放牧地高度及生物量最低;丰富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为封育草地较低。各措施下群落均处在不稳定的演替阶段,水平沟和鱼鳞坑间群落相似性较高,土壤含水率是影响研究区植物特征的主要因子。研究认为,封育有利于多年生草本物种数、植被盖度和地上生物量的增加,水平沟和鱼鳞坑措施增加了物种多样性,长期封育会使物种多样性降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草原 生态恢复 多样性 相似性和稳定性 RDA排序
下载PDF
基于生态系统服务价值的湿地恢复工程效益分析——以北京市延庆县蔡家河为例 被引量:9
4
作者 魏圆云 崔丽娟 +3 位作者 张曼胤 康晓明 马牧源 赵欣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3期4287-4294,共8页
根据实地测量数据,以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为基础,应用经济学原理将静态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转化为动态的资金流量,核算了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资金净现值,对北京市一处面积为37 hm2的湿地恢复工程进行了效益分析研... 根据实地测量数据,以中国陆地生态系统单位面积生态服务价值当量表为基础,应用经济学原理将静态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转化为动态的资金流量,核算了考虑货币时间价值的资金净现值,对北京市一处面积为37 hm2的湿地恢复工程进行了效益分析研究。结果表明,研究区域的生态系统服务价值在湿地恢复工程实施后由584478元增加至3579713元。在所考察的9项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中废物处理、气候调节和水源涵养对价值变化的贡献率较大,食物生产和原材料的贡献率为负值。以3a和5a为收益期计算所得的内部收益率分别为-26.81%和-4.67%,此时湿地恢复工程亏损;以10a为收益期计算所得的内部收益率为11.43%,湿地恢复工程取得良好收益。在设定折现率为4.2%,只计算可用直接市场法核算的生态系统服务情况下,湿地恢复工程的投资回收期为14.96年。为合理评估湿地恢复工程效益,应适当延长工程验收时间。在当前基准利率水平下,湿地恢复工程具有潜在盈利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服务价值 湿地恢复工程 货币时间价值 内部收益率 投资回收期
下载PDF
新型无固相防硫化氢低伤害修井液技术 被引量:8
5
作者 董军 《钻井液与完井液》 CAS 北大核心 2015年第2期23-25,98-99,共3页
针对含硫井修井作业中使用碱液污染地层以及其它除硫剂与地层不配伍的难题,研发了一种以天然矿物作除硫剂的无固相洗井液体系。该体系利用过硼酸盐的弱氧化还原反应根除体系中的硫,复配使用了一种p H值保持剂,其抗钙镁消耗能力强,在消... 针对含硫井修井作业中使用碱液污染地层以及其它除硫剂与地层不配伍的难题,研发了一种以天然矿物作除硫剂的无固相洗井液体系。该体系利用过硼酸盐的弱氧化还原反应根除体系中的硫,复配使用了一种p H值保持剂,其抗钙镁消耗能力强,在消耗硫化氢的同时,可给体系提供适宜的碱性环境,防止硫化氢的二次析出;过硼酸盐和p H值保持剂均具有一定的水溶性。该洗井液的硫化氢吸收量达到了237.33 mg/L,腐蚀率仅为0.005 6 mm/a,且抗消耗能力强,具有低碱度、低腐蚀、不结垢,与地层水和储层岩石的配伍性好,防膨率达90%,具有良好的返排能腐蚀率仅为0.005 6 mm/a,且抗消耗能力强,与氯化钾具有协同增效作用,抗钙达到10 000 mg/L。该体系在大港油田先导性应用5口井,平均恢复期为2 d,油层保护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无固相低伤害洗井液 防硫化氢 碱液 恢复期
下载PDF
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恢复过程中根系生物量研究 被引量:7
6
作者 马姜明 刘世荣 刘兴良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56-60,共5页
运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恢复过程中根系生物量的变化及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低海拔(2 900~3 250 m)还是在高海拔处(3 250~3 600 m),随着森林的恢复,根系生物量逐渐增加.在低海拔处,不同恢复时... 运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对川西亚高山暗针叶林恢复过程中根系生物量的变化及分布格局进行研究.结果表明:无论在低海拔(2 900~3 250 m)还是在高海拔处(3 250~3 600 m),随着森林的恢复,根系生物量逐渐增加.在低海拔处,不同恢复时期根系生物量为21.000~51.583 t/hm2;在高海拔处,不同恢复时期根系生物量为20.363~35.316 t/hm2.对于相同林龄的林分,高海拔处根系生物量比低海拔处均有所减少.在低海拔处,10~20 cm土壤层根系生物量最大,而在高海拔处,0~10 cm土壤层根系生物量最大.90%以上的根系生物量集中分布在0~30 cm的土壤层.径级>5 mm的租根生物量占根系总生物量的65.0%以上,径级2~5 mm的小根生物量所占比例最小.对于相同林龄的林分,粗根(径级>5 mm)、小根(径级2~5 mm)和细根(径级<2 mm)生物量呈现低海拔处大于高海拔处的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根系生物量 分布格局 恢复时期 亚高山森林 川西
下载PDF
Effects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on Soil Organic Carbon in China:A Meta-analysis 被引量:6
7
作者 GONG Li LIU Guohua +3 位作者 WANG Meng YE Xin WANG Hao LI Zongshan 《Chinese Geographical Science》 SCIE CSCD 2017年第2期188-200,共13页
Vegetation restoration has been proposed a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increasing both plant biomass and soil carbon(C) stocks. In this study, 204 publications(733 observations) were analyzed, focusing on the effects of ... Vegetation restoration has been proposed as an effective method for increasing both plant biomass and soil carbon(C) stocks. In this study, 204 publications(733 observations) were analyzed, focusing on the effects of vegetation restoration on soil organic carbon(SOC) in China. The results showed that SOC was increased by 45.33%, 24.43%, 30.29% and 27.98% at soil depths of 0–20 cm, 20–40 cm, 40–60 cm and > 60 cm after vegetation restoration, respectively. Restoration from both cropland and non-cropland increased the SOC content. The conversion of non-cropland was more efficient in SOC accumulation than the conversion of cropland did, especially in > 40 cm layers. In addition, the conversion to planted forest led to greater SOC accumulation than that to other land use did. Conversion period and initial SOC content extended more influence on soil C accumulation as the main factors after vegetation restoration than temperature and precipitation did. The SOC content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ith restoration period after long-term vegetation restoration(> 40 yr), indicating a large potential for further accumulation of carbon in the soil, which could mitigate climate change in the near futur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oil carbon content vegetation restoration land-use change conversion period restoration approach China
下载PDF
Shear resistance characteristics and influencing factors of root-soil composite on an alpine metal mine dump slope with different recovery periods
8
作者 PANG Jinghao LIANG Shen +5 位作者 LIU Yabin LI Shengwei WANG Shu ZHU Haili LI Guorong HU Xiasong 《Journal of Mountain Science》 SCIE CSCD 2024年第3期835-849,共15页
Artificial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s the main measure for vegetation restoration and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alpine mine dumps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China.However,there are few reports on the dynamic cha... Artificial vegetation restoration is the main measure for vegetation restoration and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in alpine mine dumps on the Qinghai-Tibet Plateau,China.However,there are few reports on the dynamic changes and the influencing factors of the soil reinforcement effect of plant species after artificial vegetation restoration under different recovery periods.We selected dump areas of the Delni Copper Mine in Qinghai Province,China to study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shear strength and the peak displacement of the root-soil composite on the slope during the recovery period,and the influence of the root traits and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on the shear resistanc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root-soil composite via in situ direct shear tests.The results indicate that the shear strength and peak displacement of the rooted soil initially decreased and then increased with the increase of the recovery period.The shear strength of the rooted soil and the recovery period exhibited a quadratic function relationship.There is no significant function relationship between the peak displacement and the recovery period.Significant positive correlations(P<0.05)exists between the shear strength of the root-soil composite and the root biomass density,root volume density,and root area ratio,and they show significant linear correlations(P<0.05).There are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P>0.05)between the shear strength of the root-soil composite and the root length density,and the root volume ratio of the coarse roots to the fine roots.A significant negative linear correlation(P<0.05)exists between the peak displacement of the rooted soil and the coarse-grain content,but no significant correlations(P>0.05)with the root traits,other soil physical property indices(the moisture content and dry density of the soil),and slope gradient.The coarse-grain content is the main factor controlling the peak displacement of the rooted s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pine mine dump Artificial vegetation restoration period Rooted soil Shear resistance characteristics Root traits Soil physical properties
下载PDF
暴雨条件下典型红壤区不同恢复方式侵蚀过程与特征分析 被引量:6
9
作者 姚冲 黄少燕 +6 位作者 查轩 李守中 陈世发 白永会 张婧 常松涛 毛兰花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58-63,70,共7页
采用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探究暴雨条件下典型红壤区不同恢复方式侵蚀过程与特征。选取不同恢复年限的低效林改造(R1)、乔灌草结构(R2)、自然恢复(R3)和对照(DZ)样地,设计1.5mm/min雨强,进行野外模拟降雨试验,分析坡面初始产流时间、径... 采用空间替代时间的方法,探究暴雨条件下典型红壤区不同恢复方式侵蚀过程与特征。选取不同恢复年限的低效林改造(R1)、乔灌草结构(R2)、自然恢复(R3)和对照(DZ)样地,设计1.5mm/min雨强,进行野外模拟降雨试验,分析坡面初始产流时间、径流率、侵蚀率、累积产沙量、入渗率等特征。结果表明:(1)3种恢复方式初始产流时间表现为R2>R1>R3,且R1、R2样地初始产流时间随治理年限的增加而延长;(2)3种恢复方式径流率、侵蚀率、累积产沙量均表现出R3>R1>R2,且R1、R2样地径流率、侵蚀率、累积产沙量随治理年限增加呈下降趋势;(3)同一恢复年限,3种恢复方式初始入渗率、累积入渗量、减流减沙效益均表现出R2>R1>R3;(4)3种恢复方式,恢复年限对侵蚀过程的影响表现为R1>R2>R3;累积产沙量与累积产流量成幂函数关系。研究结果为揭示典型红壤区不同治理方式的侵蚀过程研究提供参考,为典型红壤区水土流失治理提供科学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典型红壤区 产流产沙 恢复年限 入渗率
下载PDF
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不同年限沙棘对林下土壤肥力质量的影响 被引量:5
10
作者 刘军 党晓宏 《浙江林业科技》 北大核心 2017年第6期9-14,共6页
2014年8月,对内蒙古自治区霍林河煤业南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栽植不同年限的沙棘林Hippophae rhamnoides土壤肥力进行调查,通过采样分析,对排土场栽植沙棘林下、覆土植被天然恢复区边坡及天然草地不同土层土壤机械组成和化学性质进行对比... 2014年8月,对内蒙古自治区霍林河煤业南露天煤矿排土场边坡栽植不同年限的沙棘林Hippophae rhamnoides土壤肥力进行调查,通过采样分析,对排土场栽植沙棘林下、覆土植被天然恢复区边坡及天然草地不同土层土壤机械组成和化学性质进行对比。结果表明,各样地以砂粒含量最大,细粉粒最小,栽植沙棘7 a后可显著降低砂粒含量(P<0.05),提高黏粒含量;随栽植年限增加,土壤有机质、碱解氮、表层速效钾含量逐渐增加,p H值趋于中性,速效磷含量呈先升高后降低趋势;Pearson相关系数分析显示,碱解氮、速效钾与土壤砂粒含量及p H值呈显著负相关、与有机质含量呈显著正相关,速效磷与粗粉粒含量变化呈显著正相关。调查结果表明,在内蒙古森林草原向典型草原过渡地带矿区排土场栽植沙棘林可有效改善土壤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土壤肥力 沙棘 恢复年限 排土场
下载PDF
一组家庭聚集性暴发重症SARS病例及其康复期研究 被引量:3
11
作者 阴赪宏 李晶铃 +1 位作者 张淑文 王宝恩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CAS 2004年第2期215-217,共3页
为了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家庭聚集性暴发过程 ,分析SARS不同阶段的传染性和不同接触方式的危险性及预后影响因素 ,并进行康复期评价。以首发病例为线索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个案调查 ,分析其传播关系和传染性 ,并对康复者进行... 为了解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 (SARS)的家庭聚集性暴发过程 ,分析SARS不同阶段的传染性和不同接触方式的危险性及预后影响因素 ,并进行康复期评价。以首发病例为线索 ,对密切接触者进行个案调查 ,分析其传播关系和传染性 ,并对康复者进行肺功能及血清抗体检查。结果 :与处于症状期的首发病例密切接触的共 8人 ,均先后发病 ,死亡 1例。发病者潜伏期长短与接触方式及个人感染的病毒载量有密切关系。SARS患者年龄大于 60岁、伴基础疾病者病死率高。康复 4周时患者仍有不同程度的肺功能障碍 ,血清IgG达 ( 1 .1 1± 0 .48)g/L。提示 :SARS患者症状期传染性强 ,未观察到SARS潜伏期具有传染性 ;年龄大于 60岁、伴基础疾病的SARS患者预后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ARS 聚集性 潜伏期 症状期 康复期
下载PDF
三峡库区消落带野生狗牙根在深水淹结束后根系酶活力动态 被引量:4
12
作者 李彦杰 杨俊年 +2 位作者 刘仁华 周大祥 秦洪文 《西南农业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1889-1893,共5页
本文通过三峡库区自然消落带野生狗牙根实际水淹和非水淹对照对比实验,分析了三峡库区消落带野生狗牙根在水淹结束后参与抗氧化胁迫的关键酶酶活性动态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长期水淹生境下自然消落带野生狗牙根根系过氧化氢酶(CAT)和谷... 本文通过三峡库区自然消落带野生狗牙根实际水淹和非水淹对照对比实验,分析了三峡库区消落带野生狗牙根在水淹结束后参与抗氧化胁迫的关键酶酶活性动态变化。实验结果表明:长期水淹生境下自然消落带野生狗牙根根系过氧化氢酶(CAT)和谷胱甘肽还原酶(GR)酶活性均低于非水淹对照组,其中CAT酶活性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过氧化物酶(POD)和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以及乙醇脱氢酶(ADH)酶活性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恢复期狗牙根根系的POD和SOD酶活性均呈先降后升再降的动态变化趋势,而CAT和GR酶活性均呈先升后将再升的动态变化趋势;至恢复期的第25天4种抗氧化酶酶活性均回复至对照组水平,ADH酶活性在恢复期第5天迅速恢复至对照组水平。恢复期间CAT与GR酶活性,POD与SOD酶活性均表现出显著相关性(P<0.01)。水淹胁迫影响三峡库区自然消落带野生狗牙根根系酶活性,水淹结束后,狗牙根恢复性生长期间根系酶变化与复氧环境下抗氧化胁迫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峡库区消落带 水淹胁迫 恢复期 抗氧化酶
下载PDF
新古典主义时期女上装斯潘塞形制及结构 被引量:4
13
作者 王朝晖 高璐 徐若瑶 《丝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36-42,共7页
以服装结构为出发点,从技术层面对西方传统服装进行复原研究。文章选取新古典主义时期的斯潘塞女装为研究对象,对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内收藏的27件斯潘塞藏品进行了观察,结合相关文献、图像、实物等历史资料... 以服装结构为出发点,从技术层面对西方传统服装进行复原研究。文章选取新古典主义时期的斯潘塞女装为研究对象,对美国大都会博物馆、英国维多利亚与阿尔伯特博物馆内收藏的27件斯潘塞藏品进行了观察,结合相关文献、图像、实物等历史资料,以服装实物图为主要研究参考依据,统计归纳了斯潘塞的基本形制,分析总结出复原对象的款式分片结构、服装细部尺寸等。并参考同时期的相似服装的平面结构图进行了复原制作,总结出斯潘塞的结构特点,对中国在西方服装研究体系的完善具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原研究 服装结构 斯潘塞 新古典主义时期 西方传统服装
下载PDF
红壤侵蚀区不同恢复年限植物群落演替规律 被引量:2
14
作者 彭浪 段剑 +1 位作者 刘士余 汤崇军 《水土保持通报》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10-16,共7页
[目的]对比分析花岗岩侵蚀区不同水土流失治理年限的植物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差异,为花岗岩侵蚀区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江西省兴国县平江流域花岗岩侵蚀区,选择治理4 a, 1... [目的]对比分析花岗岩侵蚀区不同水土流失治理年限的植物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及其多样性差异,为花岗岩侵蚀区水土流失治理和生态重建工作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空间代替时间的方法,在江西省兴国县平江流域花岗岩侵蚀区,选择治理4 a, 14 a, 24 a, 34 a的4个不同治理年限人工林为研究对象,以未人为治理林地和次生林作为对照,采用样方调查法,调查分析不同林地植物群落的物种组成、群落结构及植物多样性。[结果](1)共调查植物43种,隶属于31科41属,其中乔木层17种,灌木层8种,草本层18种。(2)“竹节沟+乔灌草”措施能够有效增加植物多样性,促进植被恢复与演替,不同治理年限林地的辛普森指数和香农—威纳指数均大于未人为治理林地。(3)随着水土流失治理年限的增加,植物群落的辛普森指数、香农—威纳指数和均匀度指数均呈上升—下降—上升的趋势,且均小于次生林。(4)不同治理年限林地、次生林和未人为治理林地之间的共有物种较少,整体上表现为不相似。[结论]仅靠自然封禁难以有效恢复花岗岩侵蚀区的植物多样性,“竹节沟+乔灌草”措施能有效促进植被恢复,提升植物多样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多样性 治理年限 水土流失治理 植被恢复 花岗岩侵蚀区
下载PDF
水平沟生态恢复措施下宁夏典型草原土壤种子库特征 被引量:2
15
作者 张蕊 马红彬 +4 位作者 贾希洋 周瑶 宿婷婷 李维军 蔡育蓉 《草业科学》 CAS CSCD 2018年第5期984-995,共12页
开展土壤种子库的研究对草原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以宁夏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放牧草地(对照F0)、15年封育(F15),水平沟整地1年后(S1)、3年后(S3)、6年后(S6)、10年后(S10)和15年后(S15)的草地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0-5、5-10和10-15cm土... 开展土壤种子库的研究对草原生态恢复具有重要意义。以宁夏黄土丘陵区典型草原放牧草地(对照F0)、15年封育(F15),水平沟整地1年后(S1)、3年后(S3)、6年后(S6)、10年后(S10)和15年后(S15)的草地为研究对象,分别对其0-5、5-10和10-15cm土壤种子库的物种组成、大小、物种多样性及其与地上植被的相似性进行了研究,对种子库特征与土壤因子进行典范对应分析(CCA)。结果表明,1)植物种类以S1最多,F15次之,F0和S10较少;随着水平沟恢复年限增加,种子库植物种类无明显变化规律,但种子库主要植物由一年生草本向多年生草本转变。2)土壤种子库密度以F15、S3和S15较高,F0最低;土壤种子库密度具有表聚特征;随着水平沟恢复年限的增加,种子库总密度呈现出上升-下降-上升变化。3)土壤种子库丰富度、优势度、多样性和均匀度指数在处理间无明显变化规律;种子库与地上植被的相似性系数为0.38~0.55,相似性总体较低,相对而言,F15年相似性最高、S3次之,S10与S15最低。4)CCA表明,土壤速效钾、全磷和土壤含水率是影响该区土壤种子库分布的主要因子。研究认为,与放牧草地相比,水平沟整地措施能使典型草原土壤种子库物种种类和密度出现一定程度的增加,但作用仍低于草地长期封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措施 恢复年限 密度 物种多样性 相似性系数 典范对应分析 黄土丘陵区
下载PDF
复兴时期中共党史研究的重要进展
16
作者 张世飞 《江西科技师范学院学报》 2013年第4期1-7,共7页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史学界一扫过去万马齐喑的局面,出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这一时期是党史研究发展迅速、思想活跃、成果显著的时期,是谓党史研究的复兴时期。这一时期,文献资料、选集文集、传记年谱等大量编辑出版;党史研...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党史学界一扫过去万马齐喑的局面,出现了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这一时期是党史研究发展迅速、思想活跃、成果显著的时期,是谓党史研究的复兴时期。这一时期,文献资料、选集文集、传记年谱等大量编辑出版;党史研究专门机构、团体相继建立,党史类报刊陆续创办,党史研究队伍、阵地不断壮大;中共党史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成为热点;党史研究在许多方面都取得了显著进展;对外学术交流日益频繁,推动了党史研究的国际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兴时期 党史研究 进展 特点
下载PDF
退化草地生态恢复研究案例综合分析:年限、效果和方法 被引量:28
17
作者 尚占环 董世魁 +2 位作者 周华坤 董全民 龙瑞军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4期8148-8160,共13页
草地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影响着全球生态安全、草原区域居民生计和草原文化多样性的发展。退化草地恢复工作依赖于对有效研究案例的借鉴,不同研究年限的案例对生态恢复实践的目标、恢复方案的制定有不同借鉴和参考作用,而获得有指导价值的... 草地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影响着全球生态安全、草原区域居民生计和草原文化多样性的发展。退化草地恢复工作依赖于对有效研究案例的借鉴,不同研究年限的案例对生态恢复实践的目标、恢复方案的制定有不同借鉴和参考作用,而获得有指导价值的研究案例通常是长期开展的研究工作。在调查国内外149个退化草地生态恢复案例基础上,该文综合分析了退化草地生态恢复的研究年限分布、恢复目标、恢复方法,效果及长期研究数据获取方法等,主要有以下几方面总结。(1)年限小于10a的案例数量较多,且更侧重于连续性研究;较长时间研究更多依赖于以前研究案例重访性研究。(2)相对而言,较长期的研究结果可靠性更高,其恢复技术的说服性更强,对于生产力的研究一般比生态功能研究的案例年限短些。(3)在退化草地生态恢复中,恢复目标排在前三位的分别是生物多样性,植被覆盖度和土壤碳库。(4)在调查的研究案例中关于动物群落的研究非常少。(5)退化草地恢复方法中应用最多是人工播种,围栏封育,放牧应用。(6)跨度时间较长的研究工作大多采用案例重访的方式,获取和以前可对比的数据资料。最后,建议特别应该重视案例重访方法的应用,尽可能更多的开展实地性数据获取再进行大数据综合,这样更可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草地 生态恢复 研究年限 恢复效果 案例重访 '分散协作-方法统一’
下载PDF
灾后社会景气变动趋势:基于后疫情期的考察
18
作者 颜烨 刘笑 《甘肃理论学刊》 2024年第2期118-128,F0002,共12页
灾后社会景气作为表征性因素,是实质性恢复重建工作中长期潜在的隐蔽公理,对于更好促进灾后恢复重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通过对原有文献中社会景气概念的修复性界定,指出它不仅仅是主观满意度和信心的问题,更涉及客观景象的整体状况。... 灾后社会景气作为表征性因素,是实质性恢复重建工作中长期潜在的隐蔽公理,对于更好促进灾后恢复重建具有重要的社会意义。通过对原有文献中社会景气概念的修复性界定,指出它不仅仅是主观满意度和信心的问题,更涉及客观景象的整体状况。基于后疫情期主客观社会景气的案例,通过实证比较分析进行具体考察,从而揭示疫灾过后经济社会恢复发展和社会景气回升繁荣的艰难之因。在此基础上,提出加强灾后社会景气研究和监测分析,着眼于宏观、中观、微观层面促进灾后恢复重建和社会景气回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灾后社会景气 客观景象 主观感受 恢复重建 后疫情期
下载PDF
历史迭转中“同治中兴”诗歌的众声与别调
19
作者 孙启华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4年第3期163-172,共10页
咸同时期,内忧外患的社会变局迫使士人乱极思治、危世图存。以治世为理想的士人援引历代治乱之道,属望中兴。诗人的中兴书写,以同治改元与同治三四年间江南克复两度达到高潮,被赋予了强烈的政治寓意:前一节点的中兴书写重在激励,以稳民... 咸同时期,内忧外患的社会变局迫使士人乱极思治、危世图存。以治世为理想的士人援引历代治乱之道,属望中兴。诗人的中兴书写,以同治改元与同治三四年间江南克复两度达到高潮,被赋予了强烈的政治寓意:前一节点的中兴书写重在激励,以稳民心;后一节点重在歌咏,以庆中兴。在书写中兴之局时,亦有诗人创作了一些针砭现实之作,这构成了中兴诗歌写作中的别调。这些别调之音在咸同、光绪的迭代中呈现出不同的内容倾向,前一时期侧重于中兴之局的名不副实,而后一时期倾向于通过回忆中兴之局针砭现实。诗人对同治中兴的书写,不管是众声还是别调,都是现实境况的一体两面,既展现了诗人于变局下的盛世夙愿,亦体现了他们藉作品讽谕现实的济世情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兴 咸同时期 太平天国 别调
下载PDF
清乾隆时期西湖行宫园林区复原探析 被引量:1
20
作者 胡雨欣 洪泉 唐慧超 《园林》 2023年第7期94-102,共9页
西湖行宫位于杭州西湖孤山,是清帝南巡驻跸杭州的居所,乾隆时期西湖行宫园林在原圣因寺山园的基础上扩建而来,咸丰十年因战乱毁坏未能重建,现仅存遗址。基于对现存历史图像、文字资料的整理和行宫园林遗址现状的三维激光扫描测绘,同时... 西湖行宫位于杭州西湖孤山,是清帝南巡驻跸杭州的居所,乾隆时期西湖行宫园林在原圣因寺山园的基础上扩建而来,咸丰十年因战乱毁坏未能重建,现仅存遗址。基于对现存历史图像、文字资料的整理和行宫园林遗址现状的三维激光扫描测绘,同时参考清代西湖周边及江南传统园林同类建筑实例,对乾隆时期西湖行宫园林的整体格局和园林建筑、水体、假山、植物等要素进行复原。在复原基础上,总结西湖行宫园林的造园特点为:因山构园,错层相望;院落结构,迂回串联;八景题名,景境相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园林 园林复原 三维激光扫描 乾隆时期 西湖行宫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