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5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国外复辟喜剧研究的流变 被引量:1
1
作者 朱禹函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5期27-39,共13页
通过详细梳理国外学者对复辟喜剧三个世纪的研究,本文认为围绕复辟喜剧是否具有道德教诲,早期学者进行了长时间的争论;20世纪后,随着现代批评理论的出现,道德教诲不再成为研究的焦点,学者们从多方面揭示复辟喜剧的艺术魅力。从17世纪到2... 通过详细梳理国外学者对复辟喜剧三个世纪的研究,本文认为围绕复辟喜剧是否具有道德教诲,早期学者进行了长时间的争论;20世纪后,随着现代批评理论的出现,道德教诲不再成为研究的焦点,学者们从多方面揭示复辟喜剧的艺术魅力。从17世纪到20世纪,复辟喜剧研究大致实现了五次转向:1.用现实主义和风俗论反驳复辟喜剧"不道德"的指责;2.侧重浪漫主义逃离论的研究;3.历史主义批评;4.现代理论研究;5.戏剧表演学研究。总体来说,国外对复辟喜剧的研究已由松散的印象式批评步入专业化的学术批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辟喜剧 不道德 转向 学术研究
原文传递
复辟喜剧:“不道德”与道德教诲
2
作者 朱禹函 《戏剧(中央戏剧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5-14,共10页
复辟喜剧从问世以来,就因其大胆地表现复辟时期贵族男女间的生活情事,夫妻间的种种背叛和不忠,被打上了"不道德"和"猥亵"的标签。然而,这些表面现象的背后,实质体现出复辟喜剧家们对当时社会状况和制度的深入思考... 复辟喜剧从问世以来,就因其大胆地表现复辟时期贵族男女间的生活情事,夫妻间的种种背叛和不忠,被打上了"不道德"和"猥亵"的标签。然而,这些表面现象的背后,实质体现出复辟喜剧家们对当时社会状况和制度的深入思考。喜剧家们以讽刺的手法表现社会现实,并暗含了强烈的道德教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辟喜剧 不道德 社会现实 道德教诲
原文传递
威廉·康格里夫《老光棍》:婚外情与同性社交竞争
3
作者 朱禹函 吴美群 《英语文学研究》 2021年第2期14-24,共11页
英国复辟喜剧自形成以来就因为剧中反复出现的婚外情主题,被贴上了"失德"和"猥亵"的标签。但是,这种异性间私通关系的成因并非出于生理欲望,而是出于同性间的心理竞争,其目的是为了彰显男性的个人气质与社交魅力。... 英国复辟喜剧自形成以来就因为剧中反复出现的婚外情主题,被贴上了"失德"和"猥亵"的标签。但是,这种异性间私通关系的成因并非出于生理欲望,而是出于同性间的心理竞争,其目的是为了彰显男性的个人气质与社交魅力。这种畸形的人际关系反映出复辟时期宫廷文化和霍布斯学说对复辟喜剧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辟喜剧 婚外情 同性关系 男性气质 文化语境
原文传递
英国经典复辟喜剧中的狂欢化特征分析
4
作者 李尼 王爱菊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1年第3期305-310,共6页
以英国经典复辟喜剧《乡下女人》《时髦先生》和《如此世道》为例,结合巴赫金狂欢化理论进行文本细读,分析了剧中以性和外貌为表征的身体关注与降格场景;探究了多重人际关系,即阶级关系、亲情关系与两性关系在剧中的解构与重构;指出文... 以英国经典复辟喜剧《乡下女人》《时髦先生》和《如此世道》为例,结合巴赫金狂欢化理论进行文本细读,分析了剧中以性和外貌为表征的身体关注与降格场景;探究了多重人际关系,即阶级关系、亲情关系与两性关系在剧中的解构与重构;指出文本语言以排比对照、矛盾修饰和双关语等修辞手段表现出双重对立;认为复辟喜剧并不是艳俗文学,而是具有狂欢化美学特征的经典文本,希望唤起对被遮蔽文本的关注与重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辟喜剧 狂欢化 身体 人际关系 双重对立 文学经典
下载PDF
风流妇的“误读”与重写——《罗克珊娜》与复辟经典喜剧的互文性解读
5
作者 李尼 王爱菊 《语言教育》 2022年第4期100-110,共11页
《罗克珊娜》蕴含的多重复辟线索提供了将其与复辟文本进行互文性解读的必要性。从文本之间的狭义互文观出发,《罗克珊娜》的“男女人”与复辟经典喜剧的“美德女帮”在反抗父权、人际操控上相互指涉;从文本与历史语境的广义互文观来看... 《罗克珊娜》蕴含的多重复辟线索提供了将其与复辟文本进行互文性解读的必要性。从文本之间的狭义互文观出发,《罗克珊娜》的“男女人”与复辟经典喜剧的“美德女帮”在反抗父权、人际操控上相互指涉;从文本与历史语境的广义互文观来看,罗克珊娜与复辟宫廷女性相互影射。互文理论中“误读”与重写观点的提出,重新树立了作者的功用。置于共时的层面,《罗克珊娜》的形成受到了复辟文本的影响,同时笛福作为作者/读者对复辟文本中风流妇形象的“误读”与重写加入了自我的批判,确立了复辟文本的经典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罗克珊娜》 笛福 复辟经典喜剧 互文 女性形象 18世纪英国文学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