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65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自然湿地生态恢复研究综述 被引量:231
1
作者 张永泽 王烜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309-314,共6页
湿地由于具有丰富的资源、独特的生态结构和功能而享有“自然之肾”之称。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湿地 ,世界各国都在积极采取措施阻止湿地的退化或消失 ,湿地的生态恢复与重建问题已成为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热点。在全面综述国内... 湿地由于具有丰富的资源、独特的生态结构和功能而享有“自然之肾”之称。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开发利用湿地 ,世界各国都在积极采取措施阻止湿地的退化或消失 ,湿地的生态恢复与重建问题已成为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的研究热点。在全面综述国内外湿地生态恢复研究进展的基础上 ,对湿地生态恢复研究的重点和热点进行了探讨和分析 ,指出我国为做好湿地生态恢复工作尚需进一步加强湿地生态恢复的方法学、基础理论、应用技术和示范推广等方面的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湿地 生态恢复 恢复生态学
下载PDF
矿山废弃地生态重建研究进展 被引量:199
2
作者 李永庚 蒋高明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5-100,共6页
提出了今后需要加强研究的几个问题 :(1)加强干旱半干旱地区矿山废弃地生态重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 )筛选与培育耐重金属污染和超富集重金属的植物物种 ;(3)加强西部矿山废弃地共性问题的研究与探讨 ,即如何根据植物与土壤的关系将矿... 提出了今后需要加强研究的几个问题 :(1)加强干旱半干旱地区矿山废弃地生态重建的理论与实践研究 ;(2 )筛选与培育耐重金属污染和超富集重金属的植物物种 ;(3)加强西部矿山废弃地共性问题的研究与探讨 ,即如何根据植物与土壤的关系将矿业废弃地划分为不同的类型 ,并在此基础上研究不同类型的废弃地与植物的相互关系 ,进而探讨出必要的人工辅助措施 ,这将是今后矿山废弃地生态重建机制研究的重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矿山废弃地 复垦 恢复生态学 生态恢复 植物修复 中国
下载PDF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恢复生态学 被引量:140
3
作者 任海 彭少麟 陆宏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8期1756-1764,共9页
恢复生态学起源于 10 0 a前的山地、草原、森林和野生生物等自然资源的管理研究 ,形成于 2 0世纪 80年代。它是研究生态整合性的恢复和管理过程的科学。恢复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在自然或人为干扰下形成的偏离自然状态的退化生态系统。生... 恢复生态学起源于 10 0 a前的山地、草原、森林和野生生物等自然资源的管理研究 ,形成于 2 0世纪 80年代。它是研究生态整合性的恢复和管理过程的科学。恢复生态学的研究对象是在自然或人为干扰下形成的偏离自然状态的退化生态系统。生态恢复的目标包括恢复退化生态系统的结构、功能、动态和服务功能 ,其长期目标是通过恢复与保护相结合 ,实现生态系统的可持续发展。恢复生态学的理论与方法较多 ,它们均源于生态学等相关学科 ,但自我设计和人为设计是唯一源于恢复生态学研究和实践的理论。由于生态系统的复杂性 ,退化生态系统恢复的方向和时间具有不确定性 ,其恢复的机理可用临界阈值理论和状态跃迁模型进行解释。中国森林恢复中存在的问题包括 :大量营造种类和结构单一的人工林忽视了生物多样性在生态恢复中的作用 ;大量使用外来种 ;忽视了生态系统健康所要求的异质性 ;忽略了物种间的生态交互作用 ;造林时对珍稀濒危种需要缺乏考虑 ;城镇绿化忽略了植被的生态功能等问题。此外 ,还介绍了生态恢复的方法、成功恢复的标准 ,并提出了恢复生态学的发展趋势 :恢复生态学尚未形成理论和方法体系 ,要成熟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恢复生态学正在强调自然恢复与社会、人文的耦合 ;对森林恢复研究要集中在恢复中的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生态系统 恢复生态学 生物多样性
下载PDF
恢复生态学及其发展 被引量:91
4
作者 赵晓英 孙成权 《地球科学进展》 CAS CSCD 1998年第5期474-480,共7页
简述了国内外恢复生态学的发展概况,分析了我国在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生态学过程以及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方法和生态学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我国在恢复生态学研究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我国恢复生... 简述了国内外恢复生态学的发展概况,分析了我国在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生态学过程以及退化生态系统恢复重建的方法和生态学机理等方面的研究进展。针对我国在恢复生态学研究和退化生态系统恢复实践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加强我国恢复生态学研究的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生态学 退化生态系统 可持续发展 环境
下载PDF
恢复生态学焦点问题 被引量:115
5
作者 彭少麟 陆宏芳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7期1249-1257,共9页
就恢复生态学的概念、近期的发展趋势与前沿命题、传统生态学理论在生态恢复过程中的应用及恢复生态学的社会性等核心问题展开论述。恢复生态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迄今尚无统一的定义。代表性的有 3方面的学术观点。第 1种强调受损的生... 就恢复生态学的概念、近期的发展趋势与前沿命题、传统生态学理论在生态恢复过程中的应用及恢复生态学的社会性等核心问题展开论述。恢复生态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 ,迄今尚无统一的定义。代表性的有 3方面的学术观点。第 1种强调受损的生态系统要恢复到理想的状态 ;第 2种强调其应用生态学过程 ;第3种强调生态整合性恢复。笔者认为 ,恢复生态学是研究生态系统退化的原因、退化生态系统恢复与重建的技术与方法、过程与机理的科学。从近年的国际恢复生态学大会来看 ,恢复生态学研究近期主要有 3个方面的发展趋势。一是强调自然恢复与社会、人文的耦合。认为恢复生态是全球性的 ,不只是自然的过程 ,应有全社会的支持 ,包括政治、经济和人文的介入。二是强调无论是在地域上还是在理论上都要跨越边界。有效的生态恢复实践在地域上要求多地区甚至是多国家的合作 ,在理论上要求多学科的交叉与耦合。三是强调以生态系统为基点 ,在景观尺度表达。随着环境和经济问题的全球化 ,生态系统和景观尺度的恢复生态学研究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 2 0 0 4年第 1 5届国际恢复生态学大会的会议主题已定为 :恢复、景观与设计。在当前研究趋势的基础上 ,提出了恢复生态学当前研究的 6个前沿命题 :恢复生态学的学科理论框架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生态学 概念 发展趋势 演替理论 社会效益 可持续发展
下载PDF
生态系统健康的评估 被引量:89
6
作者 任海 邬建国 彭少麟 《热带地理》 北大核心 2000年第4期310-316,共7页
生态系统健康 (学 )是本世纪 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生态学分支之一 ,它主要研究人类活动、社会组织、自然系统及人类健康的整体性。生态系统健康是指生态系统随着时间的进程有活力并且能维持其组织结构及自主性 ,在外界胁迫下容易恢复... 生态系统健康 (学 )是本世纪 80年代后期发展起来的生态学分支之一 ,它主要研究人类活动、社会组织、自然系统及人类健康的整体性。生态系统健康是指生态系统随着时间的进程有活力并且能维持其组织结构及自主性 ,在外界胁迫下容易恢复。评估生态系统健康的标准有活力、恢复力、组织、生态系统服务功能的维持、管理选择、外部输入减少、对邻近系统的影响及人类健康影响等 8个方面。文中提出了在时间和空间格局上对生态系统健康进行研究或评价的等级概念 ,即生态系统的基本性质包括结构、功能、动态与服务 ,而生态系统又可分为基因、物种 -种群、群落 -生态系统、景观 -区域等 4个层次 ,两者通过巢式等级整合。此外 ,还讨论了生态系统健康与干扰、生态系统稳定性、生态系统管理、生态系统可持续性 ,以及生态恢复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健康 组织 管理 恢复生态学 结构 功能
下载PDF
森林植被恢复的理论和实践:用乡土树种重建当地森林——宫胁森林重建法介绍 被引量:111
7
作者 王仁卿 藤原一绘 尤海梅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z1期133-139,共7页
介绍了国际著名植被生态学家、日本横滨国立大学教授宫胁昭 (Prof.AkiraMiyawaki)创造和倡导的造林法———环境保护林重建法 (即生态造林法 ,简称宫胁造林法 )。本方法的创新和重要之处就是将植被生态学理论应用于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并... 介绍了国际著名植被生态学家、日本横滨国立大学教授宫胁昭 (Prof.AkiraMiyawaki)创造和倡导的造林法———环境保护林重建法 (即生态造林法 ,简称宫胁造林法 )。本方法的创新和重要之处就是将植被生态学理论应用于森林生态系统恢复并取得成功。该方法依据潜在自然植被和演替理论 ,提倡和强调用乡土树种重建乡土森林植被 (Nativeforestwithnativetrees ) ,目的是能够在较短的时间内恢复当地森林生态系统。用宫胁方法重建环境保护林 ,在日本已经有 60 0多个成功的例子 ,在马来西亚、泰国、巴西、智利和中国等国家用该方法重建热带雨林、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 ,也有 1 0多个成功实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生态学 潜在植被 乡土树种 宫胁生态造林法 环境保护林
下载PDF
恢复生态学——退化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恢复的有效途径 被引量:72
8
作者 赵平 彭少麟 张经炜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53-58,共6页
Conversion of natural habitats from forest to agricultural and industrial landscape and then to degraded land is a major factor resulting in reduced biodiversity. Species with different functional traits strongly affe... Conversion of natural habitats from forest to agricultural and industrial landscape and then to degraded land is a major factor resulting in reduced biodiversity. Species with different functional traits strongly affect on structure and function of ecosystem. Low biodiversity characterizes the degraded ecosystems which bring great concern in the world. The emerging of restoration ecology provides tool and opportunity to reverse the trend of losing species. Therefore, whether a degraded ecosystem could be recovered or not depends on the recovery of its biodiversity.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生态学 退化生态系统 生物多样性 生态恢复
下载PDF
恢复生态学与黄土高原生态系统的恢复与重建问题 被引量:56
9
作者 黄志霖 傅伯杰 陈利顶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3期122-125,共4页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防止生态系统退化以及退化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 ,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介绍了恢复生态学基本理论及生态恢复的方法 ,并基于黄土高原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状况 ,提出黄土高原... 黄土高原是我国水土流失最严重的地区 ,防止生态系统退化以及退化生态环境的恢复与重建 ,是改善区域生态环境 ,实现可持续发展的保障。介绍了恢复生态学基本理论及生态恢复的方法 ,并基于黄土高原的自然、经济和社会状况 ,提出黄土高原生态恢复基本途径、目标、策略、方法及存在的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系统 黄土高原 生态恢复 恢复生态学 生态重建
下载PDF
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诊断:生态恢复的基础与前提 被引量:65
10
作者 杜晓军 高贤明 马克平 《植物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5期700-708,共9页
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诊断是进行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基础和前提。然而目前的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诊断大多停留在定性的水平,如何对退化生态系统的退化程度进行定量的诊断就成为恢复生态学与生态恢复实践所面临的一个迫切且十分关键的问题。在综... 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诊断是进行生态恢复与重建的基础和前提。然而目前的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诊断大多停留在定性的水平,如何对退化生态系统的退化程度进行定量的诊断就成为恢复生态学与生态恢复实践所面临的一个迫切且十分关键的问题。在综述前人研究的基础上,比较系统地论述了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诊断的一系列问题:绘制了描述生态系统退化程度的概念模型;认为在实践中退化程度诊断的参照系统可以选择相应的受人类或自然干扰程度比较轻的“自然生态系统”;归纳了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诊断的生物途径、生境途径、生态过程途径、生态系统功能/服务途径、景观途径;把诊断方法分为单途径单因子诊断法、单途径多因子诊断法、多途径综合诊断法;分析了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诊断的可能指标(体系);给出了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诊断的策略与流程,并对生态系统退化程度诊断及生态恢复过程中应注意的事项进行了讨论。建议我国加强典型生态系统退化程度的综合诊断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退化生态系统 退化程度 退化程度诊断 恢复生态学 生态恢复
下载PDF
生态学中的干扰理论与应用实例 被引量:50
11
作者 魏斌 张霞 吴热风 《生态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6期50-54,共5页
生态学中的干扰理论与应用实例魏斌张霞吴热风(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100871)TheoreticalAnalysisofDisturbanceinEcologyanditsApplication.WeiBin,Zh... 生态学中的干扰理论与应用实例魏斌张霞吴热风(北京大学环境科学中心,100871)TheoreticalAnalysisofDisturbanceinEcologyanditsApplication.WeiBin,ZhangXiaandWuRefe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学 生态理论 干扰理论 应用
下载PDF
关于生态恢复几个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42
12
作者 丁运华 《中国沙漠》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3期341-344,共4页
讨论了生态恢复实践有关术语的变迁及其内涵、恢复生态学概念形成和发展及其主要研究内容 ,探讨了我国几个生态恢复实践的特点 ,定性地分析了生态系统干扰空间尺度、强度与恢复所需时间的关系。
关键词 生态恢复 恢复生态学 生态系统
下载PDF
青藏高原东部(川西)生态脆弱带恢复与重建研究进展 被引量:36
13
作者 刘庆 《资源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5期81-84,共4页
简要介绍了恢复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和青藏高原东部川西地区农牧生态脆弱带的生态环境概况;将该区生态脆弱带划分为4个类型,包括林草交错带、农牧交错带、农林交错带和小流域农林牧交错带;总结了川西农牧生态系统恢复生态学的研究成果... 简要介绍了恢复生态学的研究进展和青藏高原东部川西地区农牧生态脆弱带的生态环境概况;将该区生态脆弱带划分为4个类型,包括林草交错带、农牧交错带、农林交错带和小流域农林牧交错带;总结了川西农牧生态系统恢复生态学的研究成果,并在此基础上提出了该区存在的关键问题和进一步需要研究的主要内容;最后,对川西农牧交错带的农牧业生产力恢复与重建对策进行了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藏高原 东部 生态脆弱带 生态学
下载PDF
三峡水库蓄水对消涨带植被的初步影响 被引量:56
14
作者 卢志军 李连发 +3 位作者 黄汉东 陶敏 张全发 江明喜 《武汉植物学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03-314,共12页
三峡库区消涨带植被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为了研究水库蓄水对175 m以下消涨带原有植被的潜在影响,2008年8月在三峡大坝上游长江干流从巴南到秭归12个监测点,设立68个5 m×5 m永久监测样方,比较被水淹过的156 m以下与当时尚未水淹的156... 三峡库区消涨带植被一直受到广泛关注。为了研究水库蓄水对175 m以下消涨带原有植被的潜在影响,2008年8月在三峡大坝上游长江干流从巴南到秭归12个监测点,设立68个5 m×5 m永久监测样方,比较被水淹过的156 m以下与当时尚未水淹的156~175 m地段植被物种组分、物种多样性和草本层生物量的差异。结果表明:被水淹过与尚未水淹的植被物种组分存在显著差异,DCA可以将二者明显分开,156 m以上尚未水淹的植被以灌丛为主;156 m以下被水淹过的植被以草丛为主,优势种包括多年生草本:狗牙根(Cynodon dactylon)、牛鞭草(Hemarthria altissima)和硬秆子草(Capillipedium assimile);一年生草本:狗尾草(Setaria viridis)、毛马唐(Digitaria ciliaris)和千金子(Leptochloa chinensis)。木本植物基本死亡,只有枫杨(Pterocarya stenoptera)、牡荆(Vitex negundo)和地瓜(Ficus tikoua)存活。此外,被水淹过的植被中灌木物种数比例显著降低,而一年生草本物种数比例显著增加。被水淹过和尚未水淹植被的物种多样性也存在显著差异,被水淹过植被物种总数、灌木和多年生草本物种数显著低于尚未被水淹过的植被,但一年生草本物种数没有显著差异。被水淹过的植被草本层生物量与尚未水淹的植被没有显著差异。可见,水淹显著改变了消涨带原有植被物种组分和物种多样性,但一年生草本物种数和草本层生物量没有显著差异。未来175 m以下的植被中,草本尤其是一年生草本将占据优势。在消涨带植被恢复选择适应水淹生境物种过程中,应分别从植物的生活史、生理学和形态学等角度进行筛选,尤其应重视生活史适应策略植物的应用。被水淹过的156 m以下现有优势草本和存活的灌木可以作为三峡库区未来消涨带植被恢复的备选物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河岸带 恢复生态学 群落演替 水淹 植被动态
下载PDF
森林植被恢复重建的理论基础 被引量:39
15
作者 张厚华 傅德志 孙谷畴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97-99,共3页
作者认为 :恢复生态学是研究如何修复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原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动态损害的一门学科 ,它是森林植被恢复重建的重要理论基础 .就森林植被而言 ,它主要研究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成因、特征、恢复可行性评价、恢复技术、恢... 作者认为 :恢复生态学是研究如何修复由于人类活动引起的原生生态系统生物多样性和动态损害的一门学科 ,它是森林植被恢复重建的重要理论基础 .就森林植被而言 ,它主要研究退化森林生态系统的成因、特征、恢复可行性评价、恢复技术、恢复生态系统的生态学过程、恢复过程中的生物安全以及恢复理论 .其具体理论包括 :植被的发生与气候及气候的变迁耦合或生物的发生与环境耦合理论、植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理论、生态演替理论和作为系统的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相适应理论等 .从国内大量的生态恢复重建实践来看 ,森林植被的恢复重建研究需要解决以下一些问题 :注重探讨森林植被退化的进化与历史决定因素、注意研究恢复森林生态系统在恢复中的生态学过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森林植被 恢复生态学 恢复重建 理论基础
下载PDF
生态恢复与重建研究综述 被引量:32
16
作者 米文宝 谢应忠 《水土保持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2期49-53,77,共6页
生态恢复与重建是当前学术界关注的热点问题之一。对生态恢复与重建的相关概念、理论基础、研究现状、问题进行了分析,并指出了未来研究的趋势。
关键词 生态恢复 重建 恢复生态学 综述 生态环境
下载PDF
恢复生态学在“黑土型”退化草地植被改建中的应用 被引量:42
17
作者 马玉寿 张自和 +3 位作者 董全民 施建军 王彦龙 盛丽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7年第2期91-97,共7页
通过对三江源区“黑土型”退化草地发生现状、成因的调查研究与分析,以恢复生态学理论为依据,提出了“黑土型”退化草地恢复理论.研究结果认为,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改建,可根据退化草地的等级(系统受损程度)采... 通过对三江源区“黑土型”退化草地发生现状、成因的调查研究与分析,以恢复生态学理论为依据,提出了“黑土型”退化草地恢复理论.研究结果认为,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退化草地生态系统的恢复与改建,可根据退化草地的等级(系统受损程度)采取相应的恢复措施,中度和轻度退化草地改良通过休牧、灭鼠、毒杂草防除等措施即可达到其植被的自然恢复.重度和极度退化草地由于原生植被及生草层遭到了严重破坏,出现了大面积的次生裸地,植被的自然恢复能力已基本丧失,只有通过利用适宜草种改建人工和半人工草地,才能快速恢复其退化草地植被.利用禾本科适宜牧草在高寒草甸重度和极度退化草地上改建的人工和半人工草地,其植被的盖度基本上接近于原生植被,而显著高于退化草地的植被盖度;改建植被的地上总生物量是未退化植被的4-5倍,是退化草地的10-15倍.选择适宜的草种是“黑土滩”植被改建成功的关键,施肥、灭杂、灭鼠以及适度放牧利用等人工调控措施是人工和半人工草地持续利用的关键,人工调控可有效维持人工草地的生产力,防止其快速衰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黑土型”退化草地 恢复生态学 植被改建 人工草地
下载PDF
山西高原草地退化及其防治对策 被引量:35
18
作者 张金屯 《水土保持学报》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9-52,共4页
草地退化是我国北方地区突出的资源与环境问题 ,在论述草地退化概念、动因、退化指标及等级的基础上 。
关键词 土地荒漠化 山西 草地退化 成因 退化指标 退化等级 防治
下载PDF
从恢复生态学视角透析防护林衰退及其防治对策:以章古台地区樟子松林为例 被引量:41
19
作者 姜凤岐 曾德慧 于占源 《应用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2229-2235,共7页
针对防护林衰退问题,以章古台樟子松固沙林为案例,应用生态演替、干扰、种群密度等关键性恢复生态学理论和原则,对防护林在决策层面的设计要素的科学性及其与衰退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认为大面积造林与地带性顶极的不吻合(即偏离生... 针对防护林衰退问题,以章古台樟子松固沙林为案例,应用生态演替、干扰、种群密度等关键性恢复生态学理论和原则,对防护林在决策层面的设计要素的科学性及其与衰退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和评价,认为大面积造林与地带性顶极的不吻合(即偏离生态学原则),使防护林建设的目标、步骤、树种的组成和密度等出现了偏颇,成为防护林衰退的最深层次的原因,疏于管理和粗放经营以及频频发生的自然和人为干扰也是致衰的重要因素;据此提出深化对受损生态系统的认识、强化物质和能量的投入、建立干扰的防控体系等对策.文中还就人工植被建设目标与生态演替顶极类型的判别,以及偏途顶极在人工植被建设中的应用问题进行了讨论,一并作为对策以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生态演替 干扰 种群密度 恢复生态学 防护林衰退
下载PDF
生态建设的理论分析 被引量:37
20
作者 吕一河 傅伯杰 陈利顶 《生态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3891-3897,共7页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态恢复逐渐成为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总结了近年来有关生态恢复的众多研究成果,认为生态建设是人类理性行为参与下积极的生态恢复与重建过程,它具有复杂性、针对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特征,受地理环境地... 20世纪80年代以来,生态恢复逐渐成为生态学和环境科学研究的热点领域。总结了近年来有关生态恢复的众多研究成果,认为生态建设是人类理性行为参与下积极的生态恢复与重建过程,它具有复杂性、针对性、动态性和不确定性特征,受地理环境地域分异的影响,其类型多种多样。从方案运筹的角度,提出了生态建设的共性原则,包括面向区域的问题导向原则、目标的科学性原则、参与的广泛性原则和科学监测与评价原则。生态建设是一个不断试验、学习和优化的过程,具体包括问题识别、方案设计、决策、实施、监测与评价以及方案调整等重要环节。公众参与对于生态建设是一种很好的知识、信息和资源输入渠道,对活化生态建设的管理运行机制,提高生态建设决策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能够发挥重要作用。以这些理论分析为依据,对中国生态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展开深入剖析,并提出建立科学评价机制是提高生态建设有效性的核心方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恢复生态学 有效性评价 生态建设 人地关系 生态复杂性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