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电针五脏背俞穴对慢性疲劳综合征疲劳状态及皮层兴奋性的影响 被引量:14
1
作者 李仲贤 张瑜 +6 位作者 阎路达 赖美琪 徐海燕 吴婷 陈锐明 石国傲 周鹏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1期1205-1210,共6页
目的:观察电针五脏背俞穴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者疲劳状态、生活质量及运动皮层兴奋性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CFS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例CFS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36例,脱落4例)及假电针组(36例,脱落3例)。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穴取肝俞... 目的:观察电针五脏背俞穴对慢性疲劳综合征(CFS)患者疲劳状态、生活质量及运动皮层兴奋性的影响,探讨电针治疗CFS的作用机制。方法:将72例CFS患者随机分为电针组(36例,脱落4例)及假电针组(36例,脱落3例)。电针组采用电针治疗,穴取肝俞、心俞、脾俞、肺俞、肾俞,予连续波,频率2 Hz;假电针组采用假电针治疗,于非穴点(五脏背俞穴水平向外旁开1.5~2.0cm)浅刺,连接电针但不通电。两组均每次针刺20 min,隔天1次,2周为一疗程,共治疗3个疗程。观察两组治疗前后疲劳量表-14(FS-14)、健康调查简表(SF-36)评分,并检测两组患者运动皮层兴奋性[静息运动阈值(RMT)、运动诱发电位的波幅(MEP-A)和潜伏期(MEP-L)]。结果:治疗后,电针组FS-14躯体疲劳、精神疲劳维度评分及总分与运动皮层RMT均较治疗前降低(P<0.01),假电针组FS-14躯体疲劳维度评分及总分较治疗前降低(P<0.05);电针组FS-14各维度评分及总分、运动皮层RMT均低于假电针组(P<0.01,P<0.05)。治疗后,电针组SF-36各维度评分及总分、运动皮层MEP-A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电针组均高于假电针组(P<0.01,P<0.05)。结论:电针五脏背俞穴可改善CFS患者疲劳状态,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可能与提高大脑运动皮层兴奋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性疲劳综合征 电针 五脏背俞穴 皮层兴奋性 静息运动阈值 运动诱发电位 随机对照试验
原文传递
爆发式磁刺激联合多感官刺激对意识障碍患者的促醒作用 被引量:12
2
作者 黄绍春 田丽 +3 位作者 张新颜 刘莉 饶江 朱慧敏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CAS 2021年第6期440-444,共5页
目的观察爆发式磁刺激(TBS)联合多感官刺激对CNS损伤致意识障碍患者促醒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12月我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56例CNS损伤所致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接受TBS治疗的2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住院... 目的观察爆发式磁刺激(TBS)联合多感官刺激对CNS损伤致意识障碍患者促醒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至2020年12月我院康复医学科收治的56例CNS损伤所致意识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接受TBS治疗的28例患者作为观察组,选择同期住院的性别、年龄、疾病、意识障碍程度相匹配的仅接受常规康复治疗的28例患者为对照组。观察治疗前后GCS、昏迷恢复量表(CRS-R)、Braden压疮评分、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定(ADL)、运动诱发电位潜伏期(MEPL)和静息运动阈值(RMT)的改变。结果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治疗前和治疗后GCS评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2,P=0.008)。与治疗前相比,对照组、观察组CRS-R评分均明显提高(P=0.03,P=0.007),治疗后观察组CRS-R评分较对照组明显提高(P=0.006)。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观察组Braden评分明显增加(P=0.04)。治疗后两组患者RMT值均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P=0.00)。治疗后观察组RMT值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1)。与治疗前相比,治疗后两组潜伏期均明显缩短(P=0.02,P=0.01),治疗后观察组潜伏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2)。结论TBS疗法联合常规康复训练能提高促醒效果,有助于全面改善神经功能缺损症状,减轻并发症,提高自理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爆发式磁刺激 昏迷恢复量表 静息运动阈值 意识障碍
下载PDF
基于谷氨酸和γ-氨基丁酸水平探讨疏肝调神针法对轻度抑郁症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李仲贤 符文彬 +9 位作者 阎路达 李晶晶 刘明 封艳艳 梁峻铨 周夏芸 陈锐明 石国傲 吉祥 周鹏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0期5099-5104,共6页
目的:观察疏肝调神针法对轻度抑郁症患者抑郁状态及大脑皮层兴奋性的影响,结合其外周血清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水平,共同探讨疏肝调神针法治疗抑郁症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68例轻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 目的:观察疏肝调神针法对轻度抑郁症患者抑郁状态及大脑皮层兴奋性的影响,结合其外周血清谷氨酸(GLU)和γ-氨基丁酸(GABA)水平,共同探讨疏肝调神针法治疗抑郁症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将68例轻度抑郁症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34例。观察组采用疏肝调神针法治疗,对照组采用假针刺治疗,治疗6周后比较疗效。评价两组患者治疗前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17)、症状自评量表(SCL-90)、大脑皮层静息运动阈值(rMT)、皮质静息期(CSP)、外周血清GLU以及GABA水平的变化情况。结果:治疗后,观察组HAMD-17评分、SCL-90总分和抑郁因子评分、大脑皮层rMT水平及外周血清GLU水平均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1),且均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P<0.01);观察组大脑CSP水平、外周血清GABA水平均较治疗前升高(P<0.01),且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观察组总有效率[90.91%(30/33)]显著高于对照组[63.64%(21/33)](P<0.01);两组HAMD-17评分与大脑皮层rMT(r=0.395,P=0.001)和血清GLU(r=0.263,P=0.033)水平呈正相关,与大脑CSP(r=-0.270,P=0.028)和血清GABA水平(r=-0.327,P=0.007)呈负相关,且大脑CSP和血清GABA水平(r=0.291,P=0.018)呈正相关。结论:疏肝调神针法可有效改善轻度抑郁症患者的抑郁症状,降低其大脑皮层rMT和血清GLU水平,并提高其大脑CSP和血清GABA水平,其作用机制可能与针刺重塑中枢与外周GLU、GABA水平的新平衡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轻度抑郁症 疏肝调神针法 谷氨酸 Γ-氨基丁酸 静息运动阈值 皮质静息期
原文传递
作用于小脑的低频rTMS对后循环缺血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及皮层兴奋性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段强 孙良文 +4 位作者 韦春霞 卢敏 余凤立 黄杰 黄肖群 《中华脑科疾病与康复杂志(电子版)》 2020年第6期352-356,共5页
目的探究作用于小脑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后循环缺血性卒中(PCS)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和大脑皮层兴奋性变化,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自2019年1月至12月收治的27例PC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 目的探究作用于小脑的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对后循环缺血性卒中(PCS)患者下肢运动功能的临床疗效和大脑皮层兴奋性变化,并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收集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康复医学科自2019年1月至12月收治的27例PCS患者,按照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治疗组(13例)与对照组(14例)。2组患者均接受常规物理治疗,治疗组再此基础上给予rTMS治疗,刺激部位为健侧小脑(体表定位为枕骨粗隆旁开3 cm、下移1 cm处),重复频率为1 Hz,80%静息运动阈值(RMT),刺激数为1600个,每天1次,连续4周;对照组的刺激参数与治疗组一样,但仅有声音提示。分别在治疗前、治疗4周后采用Fugl-Meyer运动量表(FMA)、Fugl-Meyer平衡量表(FMBS)和威斯康星步态量表(WGS)对患者进行功能评估,同时检测患者的RMT、皮层运动诱发电位(MEP)波幅的变化,并将运动功能改善与皮层兴奋性的变化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治疗4周后,2组患者的FMA、FMBS及WGS评分均有不同程度的提高,RMT降低、MEP波幅增高(P<0.05);与对照组相比,治疗组RMT和MEP波幅的改变更明显(P<0.05)。进一步研究发现,FMBS的改善程度与RMT的变化呈负相关(P<0.05)。结论作用于小脑的低频rTMS能有效改善后循环卒中患者的下肢运动功能,其机制可能与其增加了大脑的皮层兴奋性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脑 后循环缺血性卒中 重复经颅磁刺激 静息运动阈值 运动诱发电位
原文传递
微栓子及托吡酯对偏头痛患者运动皮层兴奋性及头痛严重程度的影响 被引量:1
5
作者 李思燃 武晓昱 +2 位作者 黄昊 宋鹏辉 林华 《癫痫与神经电生理学杂志》 2023年第1期19-24,共6页
目的 观察偏头痛患者微栓子对运动皮层兴奋性及头痛严重程度的影响,探讨偏头痛患者口服托吡酯治疗前后的运动皮层兴奋性及头痛严重程度的变化。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偏头痛患者发泡实验阳性19例作为阳性组... 目的 观察偏头痛患者微栓子对运动皮层兴奋性及头痛严重程度的影响,探讨偏头痛患者口服托吡酯治疗前后的运动皮层兴奋性及头痛严重程度的变化。方法 选取2020年7月至2022年3月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偏头痛患者发泡实验阳性19例作为阳性组,发泡实验阴性23例作为阴性对照组。采用经颅磁刺激双上肢运动诱发电位(MEP)、皮层静息期(CSP)作为观察指标,比较两组患者的静息运动阈值(RMT)、CSP及头痛严重程度的差异。共17例偏头痛患者服用托吡酯治疗(不区分发泡实验结果),分析患者服药前后的RMT、CSP及头痛严重程度的差异。结果 发泡实验阳性组和阴性组患者的视觉模拟评分(VAS)、RMT及CSP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患者服用托吡酯治疗后,其右侧RMT提高,右侧CSP延长,VAS评分明显改善(P<0.05)。结论 卵圆孔未闭导致的微栓子对偏头痛患者的运动皮层兴奋性及头痛严重程度无明显影响。口服托吡酯治疗可降低患者的皮层兴奋性,恢复其皮层抑制功能,显著改善偏头痛患者的头痛严重程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偏头痛 卵圆孔未闭 发泡实验 运动诱发电位 静息运动阈值 皮层静息期
下载PDF
胫神经-M1区成对关联刺激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前肢功能障碍恢复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 被引量:5
6
作者 鲁银山 王杰 +4 位作者 胡婷 胡艳 郭铁成 张秀娟 张松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801-808,共8页
目的观察胫神经-M1区成对关联刺激(PAS)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前肢功能障碍的影响,并从大脑和脊髓两个水平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8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别于PAS干预前5min、干预后5、30和60 min行左侧桡侧腕伸肌(ECR)静息运动阈值(R... 目的观察胫神经-M1区成对关联刺激(PAS)对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前肢功能障碍的影响,并从大脑和脊髓两个水平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随机选取8只健康雄性SD大鼠,分别于PAS干预前5min、干预后5、30和60 min行左侧桡侧腕伸肌(ECR)静息运动阈值(RMT)测定。将48只健康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n=16)和模型组(n=32)。模型组采用线栓栓塞右侧大脑中动脉(MCAO)制作缺血性脑卒中动物模型,假手术组除不插入线栓外手术操作与模型组相同。模型组模型制作成功后,随机分为MCAO组(n=16)和PAS治疗组(n=16)。PAS治疗组术后第1天开始PAS治疗,连续7d,PAS作用部位为左侧胫神经-患侧M1区。于术后第1天和第7天进行转角实验和左侧前肢抓力测定。术后第7天,测定各组大鼠左侧ECR的RMT,用磁共振波谱法检测颈膨大左侧区域神经代谢情况,用Western Blot法检测颈膨大左右两侧区域Bcl-2、Bax的蛋白表达。结果健康SD大鼠接受PAS干预后5、30和60min时,左侧ECR的RMT均较干预前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第1天,MCAO组和PAS治疗组的转角实验评分均较假手术组增高,左侧前肢抓力均较假手术组明显减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PAS治疗7 d后,PAS治疗组的转角实验评分较MCAO组降低,左侧前肢抓力较MCAO组增加,左侧ECR的RMT较MCAO组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与假手术组比较,MCAO组颈膨大左侧区GABA含量减少(P<0.05),PAS治疗组GABA含量与MCAO组无统计学差异(P>0.05),3组间其他代谢物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3组间颈膨大左右两侧区域Bcl-2、Bax的含量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胫神经-M1区成对关联刺激可增加大鼠前肢运动皮质代表区的神经元膜兴奋性,并改善缺血性脑卒中大鼠前肢的功能障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 成对关联刺激 静息运动阈值 Γ-氨基丁酸
原文传递
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对难治性癫发作频率、静息运动阈值、SPECT的影响 被引量:4
7
作者 王莉 余巨明 余琴 《中国临床神经科学》 2011年第4期352-356,共5页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的抗癫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对4例难治性癫患者灶所在脑区给予rTMS治疗(0.5 Hz,45%最大输出强度,每天15串、100次/串、串间隔30 s,连续10 d),观察治疗前后各3个月患者的临床发作及1 h时长的脑电... 目的:观察低频重复经颅磁刺激(rTMS)的抗癫疗效及可能机制。方法:对4例难治性癫患者灶所在脑区给予rTMS治疗(0.5 Hz,45%最大输出强度,每天15串、100次/串、串间隔30 s,连续10 d),观察治疗前后各3个月患者的临床发作及1 h时长的脑电图癫波数量,并行单光子发射断层摄影(SPECT)和静息运动阈值检查,以观察感兴趣区(ROI)放射线摄取比值的变化和皮质兴奋性改变。结果:4例患者经rTMS治疗后,3例无发作,1例发作1次。脑电图:1例癫波减少了20%;4例静息运动阈值均增高。SPECT:4例均显示rTMS后ROI值进一步降低。结论:低频rTMS对难治性癫有治疗作用,其抗癫作用可能与减少癫灶局部脑血流灌注和增加静息运动阈值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颅磁刺激 难治性癫 脑电图 单光子发射断层摄影 静息运动阈值
原文传递
癫痫类型及抗癫痫药物对病人大脑皮质兴奋性影响 被引量:2
8
作者 王兰 阳勇 +3 位作者 王静 唐丽瓯 柳希芹 孙妍萍 《青岛大学学报(医学版)》 2021年第6期818-821,共4页
目的探讨癫痫类型及抗癫痫药物(AEDs)对癫痫病人大脑皮质兴奋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局灶性癫痫病人31例和全面性癫痫病人2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服药情况分为局灶未服药组(n=14)、局灶服药组(n=17)、全面未服药组(n=13)、全面服药组(n=8)... 目的探讨癫痫类型及抗癫痫药物(AEDs)对癫痫病人大脑皮质兴奋性的影响。方法选取局灶性癫痫病人31例和全面性癫痫病人21例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其服药情况分为局灶未服药组(n=14)、局灶服药组(n=17)、全面未服药组(n=13)、全面服药组(n=8),以健康体检者15例作为正常对照组。应用经颅磁刺激技术检测各组静息运动阈值、运动诱发电位波幅及潜伏期并进行比较。结果局灶未服药组与局灶服药组、局灶未服药组与全面服药组间静息运动阈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2.059、-2.059,P<0.05);局灶服药组及局灶未服药组运动诱发电位波幅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明显升高(t=2.375、2.641,P<0.05)。结论局灶性癫痫病人大脑皮质兴奋性较正常人群明显升高,且AEDs对局灶性癫痫病人大脑皮质兴奋性的抑制作用更加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部分性 癫痫 全身性 大脑皮质兴奋性 静息运动阈值 运动诱发电位
下载PDF
钠通道阻滞剂对局灶性癫痫患者皮层兴奋性的影响
9
作者 王兰 柳希芹 +1 位作者 彭淑 孙妍萍 《临床医学进展》 2020年第6期968-974,共7页
目的:探讨局灶性癫痫患者及钠通道阻滞剂类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对受试者大脑皮层兴奋性影响的差异。方法:受试者分为局灶未服药组(n = 14)、局灶服药组(n = 17)及正常对照组(n = 15)共3组。利用经颅磁刺激技术测量受... 目的:探讨局灶性癫痫患者及钠通道阻滞剂类抗癫痫药物(Anti-epileptic drugs,AEDs)对受试者大脑皮层兴奋性影响的差异。方法:受试者分为局灶未服药组(n = 14)、局灶服药组(n = 17)及正常对照组(n = 15)共3组。利用经颅磁刺激技术测量受试者静息运动阈值、运动诱发电位波幅及潜伏期并对测量值进行统计比较。结果:局灶未服药组与局灶服药组间静息运动阈值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7);运动诱发电位波幅的明显差异出现在局灶未服药组(P1 = 0.033)以及局灶服药组(P2 = 0.038)分别与正常对照组的比较中。结论:局灶性癫痫患者较正常人群皮层兴奋性水平明显升高;钠通道阻滞剂能够明显抑制局灶性癫痫患者皮层兴奋性水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癫痫 钠通道阻滞剂 静息运动阈值 运动诱发电位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