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Ⅲ~Ⅳ度混合痔合并直肠肛管静息高压的预后相关影响因素及应用MMH术的治疗效果 被引量:11
1
作者 季小健 彭澎 +2 位作者 刘利华 施艳姣 张振帮 《国际外科学杂志》 2022年第2期98-102,共5页
目的探讨外剥内扎术(MMH)治疗Ⅲ~Ⅳ度混合痔合并直肠肛管静息高压患者的效果及其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南京江北人民医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间经MMH术治疗的48例Ⅲ~Ⅳ度混合痔合并直肠肛管静息高压患者临床资料... 目的探讨外剥内扎术(MMH)治疗Ⅲ~Ⅳ度混合痔合并直肠肛管静息高压患者的效果及其预后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南京江北人民医院2018年2月-2020年2月间经MMH术治疗的48例Ⅲ~Ⅳ度混合痔合并直肠肛管静息高压患者临床资料(观察组),其中男24例,女24例;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41.87±7.52)岁,另选择同期经PPH术治疗的48例Ⅲ~Ⅳ度混合痔合并直肠肛管静息高压患者为对照组,其中男20例,女28例,年龄22~55岁,平均年龄(42.68±7.14)岁。比较两组临床疗效,术后6、24、72 h疼痛程度评分及术后并发症情况,采用多元logistic回归法分析影响预后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两组术后6 h时视觉模拟评分(VA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25,P=0.807);观察组术后24、72 h时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t=7.04,P<0.001;t=5.31,P<0.001);观察组总有效率高于对照组(93.75%比77.08%,χ^(2)=5.35,P=0.021),观察组术后肛门水肿、排便困难、便血、肛门疼痛及排便失禁等并发症总发生率为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2.50%比33.33%,χ^(2)=5.88,P=0.015);年龄、病程、内痔分度及治疗方法为患者预后相关因素(P<0.05);经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45岁)、病程(>10年)、内痔分度(Ⅳ度)及治疗方法(PPH术)为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MMH术治疗Ⅲ~Ⅳ度混合痔合并直肠肛管静息高压患者的并发症少,术后疼痛程度轻,疗效满意。患者年龄越大、病程越长、内痔分度越高及治疗方法的选择为影响预后的危险因素。临床上通过早诊断,选择合理治疗手段,有利于改善患者预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外科手术 治疗结果 静息高压
原文传递
Characterization of optimal resting tension in human pulmonary arteries
2
作者 Azar Hussain Robert T Bennett +4 位作者 Mubarak A Chaudhry Syed S Qadri Mike Cowen Alyn H Morice Mahmoud Loubani 《World Journal of Cardiology》 CAS 2016年第9期553-558,共6页
AIM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resting tension(ORT) for in vitro human pulmonary artery(PA) ring preparations.METHODS Pulmonary arteries were dissected from disease free sections of the resected lung in the operating th... AIM To determine the optimum resting tension(ORT) for in vitro human pulmonary artery(PA) ring preparations.METHODS Pulmonary arteries were dissected from disease free sections of the resected lung in the operating theatre and tissue samples were directly sent to the laboratory in Krebs-Henseleit solution(Krebs).The pulmonary arteries were then cut into 2 mm long rings.PA rings were mounted in 25 m L organ baths or 8 m L myograph chambers containing Krebs compound(37 ℃,bubbled with 21% O_2:5% CO_2) to measure changes in isometric tension.The resting tension was set at 1-gram force(gf) with vessels being left static to equilibrate for duration of one hour.Baseline contractile reactions to 40 mmol/L KCl were obtained from a resting tension of 1 gf.Contractile reactions to 40 mmol/L KCl were then obtained from stepwise increases in resting tension(1.2,1.4,1.6,1.8 and 2.0 gf).RESULTS Twenty PA rings of internal diameter between 2-4 mmwere prepared from 4 patients.In human PA rings incrementing the tension during rest stance by 0.6 gf,up to 1.6 gf significantly augmented the 40 mmol/L KCl stimulated tension.Further enhancement of active tension by 0.4 gf,up to 2.0 gf mitigate the 40 mmol/L KCl stimulated reaction.Both Myograph and the organ bath demonstrated identical conclusions,supporting that the radial optimal resting tension for human PA ring was 1.61 g.CONCLUSION The radial optimal resting tension in our experiment is 1.61 gf(15.78 m N) for human PA ring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PULMONARY hypertension PULMONARY ARTERY OPTIMAL resting tension PULMONARY ARTERY RINGS HUMAN
下载PDF
原发性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增加的临床意义 被引量:31
3
作者 魏玲 杨丽霞 +5 位作者 郭传明 王先梅 齐峰 王燕 石燕昆 郭瑞威 《高血压杂志》 CSCD 2003年第3期211-214,共4页
目的 探讨静息心率在高血压动脉硬化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 93例高血压患者 ,平均年龄 5 9.2岁 ,男 15 6例 ,女性 137例 ,测定其静息心率、血糖、血脂及进行冠脉造影 ,并进行分组研究。结果 高血压组静息心率77.98± 10 ... 目的 探讨静息心率在高血压动脉硬化中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  2 93例高血压患者 ,平均年龄 5 9.2岁 ,男 15 6例 ,女性 137例 ,测定其静息心率、血糖、血脂及进行冠脉造影 ,并进行分组研究。结果 高血压组静息心率77.98± 10 12bpm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 72 12± 11 2 5bpm(P <0 0 5 ) ,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者高于无左室肥厚组 (P<0 0 5 )。高血压合并高血糖者高于血糖正常者 (P <0 0 5 ) ,高血压合并冠脉病变者 ,尤其是合并左前降支狭窄者RHR显著增高 (P <0 0 5 )。结论 静息心率与高血压病及动脉硬化的发展 ,高血压靶器官损害及高血压合并代谢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静息心率 冠脉造影 冠脉狭窄
下载PDF
静息心率与新发高血压的关系 被引量:18
4
作者 高竞生 刘小雪 +6 位作者 王安心 郑晓明 吴云涛 赵海燕 赵晓红 魏国清 吴寿岭 《中华高血压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347-352,共6页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非糖尿病人群中静息心率与新发高血压(NOH)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2007年度开滦集团职工健康体检的职工101 510人中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kPa)和舒张压<90mm Hg、无高血压病史... 目的探讨中国北方非糖尿病人群中静息心率与新发高血压(NOH)的关系。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以参加2006-2007年度开滦集团职工健康体检的职工101 510人中收缩压<140 mm Hg(1 mm Hg=0.133kPa)和舒张压<90mm Hg、无高血压病史、未使用降压药物且血压测量资料完整及空腹血糖<7.0mmol/L、无糖尿病病史、未使用降糖药物及静息心率测量资料完整的职工49 290人作为观察队列。排除未参加2008-2009或2010-2011年度体检以及血压资料缺失者,最终纳入统计分析29 680人。依据2006-2007年度静息心率测量值将观察对象分为静息心率<67、67~<71、71~<78、≥78次/min共4组,采用多因素Cox风险回归模型分析静息心率与NOH的关系。结果入选者平均随访(3.5±0.9)年。静息心率<67、67~<71、71~<78、≥78次/min组高血压的发病密度分别为102.2、107.2、112.1、120.3/1000人年。4组男性和女性高血压发病密度分别为116.3、124.5、132.5、139.4/1000人年和60.5、63.6、65.1、68.9/1000人年。影响NOH的多因素Cox回归模型分析显示,校正了年龄、性别、收缩压、舒张压、体质量指数、空腹血糖、三酰甘油、总胆固醇、高敏C反应蛋白、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吸烟、饮酒、高血压家族史后,与静息心率<67次/min组比较,67~<71、71~<78、≥78次/min组NOH发病风险增加,HR值(95%CI)分别为1.07(1.01~1.13)、1.08(1.02~1.14)、1.15(1.09~1.22)。在不同性别人群校正上述因素后,心率对女性NOH的影响不再有统计学意义,但仍增加男性NOH的发病风险。结论静息心率加快者未来发生高血压的风险增加,在男性中更加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心率 新发高血压 交感神经活性
原文传递
静息心率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聚集性的分析 被引量:7
5
作者 李玉冰 杨健威 +6 位作者 莫丽丽 陈青青 李海珍 吴优 莫淑明 潘爱萍 刘雪玲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6年第4期274-277,共4页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聚集性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98例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每位患者均测静息心率、血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与原发性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聚集性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对298例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的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每位患者均测静息心率、血压、空腹血糖(FPG)、总胆固醇(TC)、甘油三脂(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纤维蛋白原(FG)及彩色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查。根据检查结果将其分成4组:亚组1(有1项异常,n=106),亚组2(有2项异常,n=85),亚组3(有3项异常,n=69),亚组4(有3项以上异常,n=48)。另设102例正常血压组作为对照组。结果高血压各亚组间随着危险因素聚集性增多,静息心率逐渐增高。其中与对照组比较,亚组2、3和亚组4有显著差异(p<0.05,p<0.01和0.001),但与亚组1无差异(p>0.05)。等级相关分析显示:静息心率与高血压发病危险因素聚集程度呈正相关。结论静息心率与高血压动脉硬化的发展、靶器官损害及合并代谢异常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心率 高血压 危险因素
下载PDF
运动对代谢性疾病静息代谢率影响的研究进展
6
作者 秦煜玲 朱琳 +1 位作者 陈泽恺 程国栋 《湖北体育科技》 2024年第5期97-101,共5页
目的基于过去20年全球代谢性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背景下,本综述对代谢性疾病的静息代谢率(RMR)特点进行梳理,并重点论述运动改善RMR的潜在途径,以期为代谢性疾病的管理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法,系统检索并整理了肥胖、高... 目的基于过去20年全球代谢性疾病患病率逐年上升背景下,本综述对代谢性疾病的静息代谢率(RMR)特点进行梳理,并重点论述运动改善RMR的潜在途径,以期为代谢性疾病的管理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方法通过文献资料法,系统检索并整理了肥胖、高血压、糖尿病、代谢综合征与运动、静息代谢率等关键词的研究,总结了上述疾病的RMR特征与运动对RMR的影响及相关途径。结果与结论RMR在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具有重要的价值,对于预测体重变化与代谢水平有一定作用。急性运动可通过提高肌肉修复活动、交感神经兴奋性、运动后过量氧耗途径改变RMR;规律运动可通过改变身体成分、激素水平、骨骼肌代谢等途径影响RMR。对于代谢性疾病,未来需要更加重视时间管理在运动中的作用,例如不同时间段与持续时间运动对RMR的影响,有助于更精准制定运动处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代谢率 运动 肥胖 高血压 2型糖尿病 代谢综合征
下载PDF
不同静息心率的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自主神经昼夜平衡变化规律 被引量:4
7
作者 卢佳佳 宋旷蓉 +6 位作者 李雪松 张硕 管颖 赵良桥 刘婷 冷永群 叶静 《内科急危重症杂志》 2018年第3期220-222,238,共4页
目的:探讨不同静息心率(RHR)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自主神经昼夜平衡变化规律。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14例,比较不同静息心率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昼夜交感指标极低频值(VLF)、低频值(LF)、迷走神经张力指标高频值(HF)以及LF/HF均值... 目的:探讨不同静息心率(RHR)的原发性高血压(EH)患者自主神经昼夜平衡变化规律。方法:选取原发性高血压患者314例,比较不同静息心率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昼夜交感指标极低频值(VLF)、低频值(LF)、迷走神经张力指标高频值(HF)以及LF/HF均值水平。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交感、迷走神经张力指标与昼夜静息心率的相关性。结果:与RHR-L同时间段相比,VLF、LF、HF值较低(P<0.05),LF/HF值较高(P<0.05)。与RHR-M同时间段相比,VLF、HF值较低(P<0.05),LF/HF值较高(P<0.05)。昼间静息心率与VLF、LF、HF均呈负相关(r=-0.321,r^2=0.103,r=-0.286,r^2=0.082,r=-0.437,r^2=0.191,均P<0.05);与LF/HF呈正相关(r=0.294,r^2=0.0864,均P<0.05)。夜间静息心率与VLF、LF、HF呈负相关(r=-0.345,r^2=0.119,r=-0.357,r^2=0.127,r=-0.445,r^2=0.198,均P<0.05);与LF/HF呈正相关(r=0.085,r^2=0.00723,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发现昼间VLF、HF、LF/HF是静息心率变化的影响因素(B=-0.001,P<0.01;B=-0.007,P<0.05;B=0.861,P<0.01);夜间VLF、LF、LF/HF是静息心率变化的影响因素(B=-0.001,B=-0.003,B=0.447,均P<0.05)。结论:交感神经张力和迷走神经张力的差值与昼夜静息心率呈正相关。昼间迷走神经张力占主要影响,而夜间交感神经张力起主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心率 原发性高血压 自主神经系统 昼夜动态平衡
下载PDF
HIV/AIDS患者静息心率和血脂异常与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的关联 被引量:3
8
作者 何春燕 陈潇潇 +4 位作者 冯程 王妙辰 林海江 何纳 丁盈盈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387-1392,1397,共7页
目的探索HIV/AIDS患者中的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RHR)过快和血脂异常与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的关联及其交互作用。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基于浙江省台州市2017―2019年"HIV与衰老相关疾病前瞻性队列研究"基线数据,... 目的探索HIV/AIDS患者中的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RHR)过快和血脂异常与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的关联及其交互作用。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的方法,基于浙江省台州市2017―2019年"HIV与衰老相关疾病前瞻性队列研究"基线数据,纳入分析30岁以上的HIV/AIDS患者。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分析HIV/AIDS患者患正常高值血压/高血压的影响因素,用相乘模型探索RHR过快和血脂异常的交互作用。RHR过快定义为RHR>90次/min;血脂异常定义为TC、TG、LDL-C升高或HDL-C降低。结果共1 645例HIV/AIDS患者纳入分析,其中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的患病率分别为42.8%和28.1%。15.8%(260/1 645)的研究对象的RHR过快,59.2%(974/1 645)存在血脂异常。多分类Logistic回归分析模型结果显示,调整年龄、性别、BMI、腰臀比和TC之后,TG升高和RHR过快是正常高值血压(aOR=1.56,95%CI:1.14~2.13,P=0.005;aOR=1.60,95%CI:1.06~2.43,P=0.026)和高血压(aOR=1.94,95%CI:1.37~2.75,P<0.001;aOR=1.95,95%CI:1.20~3.18,P=0.007)的独立影响因素。同时,TG升高和RHR过快对正常高值血压(P=0.017)和高血压(P=0.032)均存在负向相乘交互作用。TC、LDL-C及HDL-C异常与RHR过快对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均未观察到交互作用。结论 RHR过快和TG升高是HIV/AIDS患者正常高值血压和高血压的独立危险因素。此外,RHR过快和TG升高之间存在负向的相乘交互作用,提示RHR过快可能降低TG引起致高血压发生的阈值,其机制需要进一步研究去阐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滋病 静息心率 血脂异常 高血压 交互作用
原文传递
静息心率与高血压危险因素的关系及增加肾损害的研究 被引量:3
9
作者 郭琼 王瑞英 《中国心血管病研究》 CAS 2010年第4期244-247,共4页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RHR)与其他高血压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静息心率增加对肾损害的影响。方法对320例原发性1级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测定其静息心率(R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甘油三酯(TG)... 目的探讨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RHR)与其他高血压危险因素之间的关系,以及静息心率增加对肾损害的影响。方法对320例原发性1级高血压患者进行研究,测定其静息心率(RHR)、收缩压(SBP)、舒张压(DBP)、脉压(PP)、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空腹血糖(FPG)、高敏C反应蛋白(hs—CRP)、尿素氮(BUN)、内生肌酐清除率(Ccr)、血尿酸(BUA)和尿微量白蛋白(MAU)。按RHR分为RHR1组(≤69次/min)、RHR2组(70-79次/min)和RHR3组(≥80次/min)。结果高血压患者TG(r=0.152,P〈0.05)、TC(r=0.152,P〈0.05)、LDL—C(r=0.230,P〈0.05)、FPG(r=0.201,P〈0.05)、hs—CRP(r=0.410,P〈0.001)、BUA(r=0.390,P〈0.05)、MAU(r=0.122,P〈0.01)随RHR的增加而增加(P〈0.05,P〈0.01);HDL—C随RHR的增加而减少(r=-0.510,P〈0.05)。结论1级高血压患者TG、TC、LDL—C、HDL—C、FPG、hs—CRP、BUA、MAU与RHR相关。RHR增加是1级高血压患者肾损害的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心率 高血压 危险因素 肾损害
下载PDF
静息心率对代谢综合征的影响 被引量:3
10
作者 付晓荣 张明 +2 位作者 郝翠翠 董清 刘涛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9年第6期105-111,共7页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RHR)对不同性别健康人群进展为代谢综合征(M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5年的随访。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RHR水平与MS发病率的关系。结果随访5年...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RHR)对不同性别健康人群进展为代谢综合征(MS)的影响。方法选取2011年1月—2012年12月聊城市第二人民医院的健康体检者作为研究对象,并进行5年的随访。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不同RHR水平与MS发病率的关系。结果随访5年后,男性组和女性组MS发病率随着RHR的增快而升高(P <0.05)。对于总人群,随着RHR每增加1个单位,MS的发病风险显著增加,经过年龄、BMI、健康相关行为及预先存在的MS组分校正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0,(95%CI:1.201,1.451),P=0.000];经性别分层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男性组:■,(95%CI:1.040,1.367),P=0.012;女性组:■,(95%CI:1.235,1.608),P=0.000]。对于总人群,以RHR <70/min为参照组,其余3组的MS发病风险均显著增加,且OR呈递增趋势;经过年龄、BMI、健康相关行为及预先存在的MS组分校正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RHR≥90/min组:■,(95%CI:1.784,3.037),P=0.000]。经性别分层后差异仍有统计学意义[RHR≥90/min组中男性组:■,(95%CI:1.148,2.355),P=0.007];女性组:■,(95%CI:2.214,5.146),P=0.000]。结论 RHR与MS有着密切的关联性,随着RHR的加快,MS风险逐渐升高,这种影响是独立的,且在女性人群中更为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代谢综合征/综合征 静息心率/心率 LOGISTIC模型 发病率 高血压
下载PDF
静息心率与原发性高血压相关的临床研究 被引量:2
11
作者 卢帅 《当代医学》 2009年第2期45-46,共2页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RHR)和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18例,男121例,女97例,平均年龄(46.89±10.92)岁,测定其RHR,并进行分组观察研究。结果高血压组RHR(80.98±9.97)次/min,显著高于正...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RHR)和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18例,男121例,女97例,平均年龄(46.89±10.92)岁,测定其RHR,并进行分组观察研究。结果高血压组RHR(80.98±9.97)次/min,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RHR(70.85±6.91)次/min(P<0.05);高血压合并左室肥厚组高于无左室肥厚组(P<0.05)。结论RHR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一个危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心率 原发性高血压 临床 心血管疾病
下载PDF
静息心率增高对原发高血压患者的预测价值及与血压昼夜节律改变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2
作者 彭钰 徐伟 +1 位作者 孙步高 张克宁 《现代医学》 2014年第8期899-902,共4页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增高对原发高血压患者的预测价值,以及其与血压昼夜节律的改变有无相关性。方法:选取在门诊健康体检中首次查出血压增高者138例,另选择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血压正常者120例作对比。按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RHR)水...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增高对原发高血压患者的预测价值,以及其与血压昼夜节律的改变有无相关性。方法:选取在门诊健康体检中首次查出血压增高者138例,另选择同期门诊健康体检血压正常者120例作对比。按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RHR)水平将两组对象再分为3组,即甲组为RHR<70次·min-1,乙组为70次·min-1≤RHR<80次·min-1,丙组为RHR≥80次·min-1。对门诊初次查出血压增高的138例患者,继续跟踪检查24 h动态血压(ambulatory blood pressure monitoring,ABPM),根据ABPM结果分为杓型组、非杓型组、反杓型组。结果:(1)初筛血压增高组RHR为(78.24±9.13)次·min-1,较正常对照组RHR的(70.56±10.05)次·min-1显著增高,而且RHR≥80次·min-1的患者在初筛血压增高组所占比例显著高于对照组(P<0.01)。(2)动态血压结果:初筛血压增高组除12例患者总平均血压在正常范围内外,其余患者平均血压均增高;随着静息心率的增加,24 h动态血压昼夜节律正常的比例越来越低,即血压曲线呈杓型的比例在减少,非杓型和反杓型的比例在增加。结论:静息心率增高可作为预测高血压发病的一个独立因子,且与血压昼夜节律的改变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心率 原发高血压 血压昼夜节律
原文传递
不同静息心率水平的高血压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差异分析 被引量:1
13
作者 马迪 《当代医学》 2020年第9期95-97,共3页
目的探讨不同静息心率水平的高血压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差异。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本院住院康复治疗的200例高血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的首次心电图静息心率(RHR)不同水平,RHR<70次/min的患者作为RHRA组... 目的探讨不同静息心率水平的高血压脑卒中患者的预后差异。方法选择2017年12月至2018年12月于本院住院康复治疗的200例高血压脑卒中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入院时的首次心电图静息心率(RHR)不同水平,RHR<70次/min的患者作为RHRA组(102例),RHR≥70次/min的患者作为RHRB组(98例),两组患者住院期间接受相同的规范的三级预防和康复治疗,本研究随访6个月,在患者入院时和随访6个月,通过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和简易精神状态量表(MMSE)评分,评价患者预后情况。结果RHRA组入院时和随访时Barthel指数均明显高于RHRB组(P<0.05),同时,RHRA组入院和随访的Barthel指数差值明显高于RHRB组(P<0.05);RHRA组入院时和随访时MMSE评分均明显高于RHRB组(P<0.05),但两组患者入院时和随访时MMSE评分差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治疗以及康复方案相同的情况下,低水平静息心率的高血压脑卒中患者预后情况相对优于高水平静息心率患者,临床上针对入院时静息心率水平过高的患者,可尝试采取针对性的心率管理,以提升康复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心率 高血压 脑卒中 预后
下载PDF
高龄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与肾脏损害的相关性 被引量:1
14
作者 王文艳 张维 +3 位作者 谢蒂立 钟萍 周晓芳 刘新 《中华老年多器官疾病杂志》 2012年第1期18-21,共4页
目的 探讨高龄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 RHR)与肾脏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2006年9月~2011年2月入住本院患者419例为研究对象,男289例,女130例,年龄80~94岁,平均(80.8±6.1)岁.按照RHR分为A组:RHR< 70 beats/min,B组:RHR 70~8... 目的 探讨高龄高血压患者静息心率( RHR)与肾脏功能指标的相关性.方法 2006年9月~2011年2月入住本院患者419例为研究对象,男289例,女130例,年龄80~94岁,平均(80.8±6.1)岁.按照RHR分为A组:RHR< 70 beats/min,B组:RHR 70~80次/min,C组:RHR> 80次/min,同时进行血压、体质量指数(BMI)、糖化血红蛋白、吸烟指数(SI)的检测,用肾小球滤过率( GFR)、血肌酐(SCr)、肌酐清除率(CCr),微量白蛋白尿(MAU)评估肾功能,分析静息心率与肾功能参数的相关性.结果 三组平均RHR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C组分别为(63.4±7.2),(74.1±4.0),(84.3±8.8)次/min,P<0.05];三组SI和收缩压(SBP)均存在差异[A,B,C组SI分别为(321±73),( 378±99),(463±79)(支·年); SBP分别为(140.2±10.1),(146.3±8.1),(149.8±9.6) mmHg,P<0.05].C组BMI和舒张压(DBP)均明显高于另外两组[A,B,C组BMI分别为(23.7±3.0),(23.1±5.4),(25.9±5.9) kg/m2;DBP分别为(64.6±9.5),(65.2±9.1),(71.3±12.4) mmHg,P<0.05];三组肾功能参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A,B,C组GFR分别为(84.5±11.0),(78.2±10.6),(67.6±10.1) ml/min; SCr分别为(87.3±23.1),(90.0±22.3),( 104.0±19.7) μmol/L,CCr分别为(73.9±16.8),(68.0±18.3),(62.5±20.1) ml/min,MAU分别为(51.4±11.3),( 56.0±17.3),(90.9±22.8) mg/L,P<0.05].RHR分别与SBP( r=0.264,P=0.002),GFR(r=-0.330,P=0.011),CCr(r=-0.436,P<0.01)和MAU(r=0.208,P=0.029)存在相关性.结论 高龄高血压患者RHR与肾功能损害相关,提示RHR增快可以作为高龄高血压患者肾功能受损的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心率 高血压 肾功能 微量蛋白尿 老年人
下载PDF
中老年女性静息心率与糖脂代谢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世英 石晶 谢琼秀 《实用老年医学》 CAS 2015年第10期828-830,833,共4页
目的研究静息心率(RHR)与中老年女性糖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在珠海市人民医院体检科参与体检并符合纳入标准的862例中老年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RHR分为4组:〈70次/min组(对照组)、70~79次/min组、80~89... 目的研究静息心率(RHR)与中老年女性糖脂代谢的相关性。方法以2010年1月至2014年6月在珠海市人民医院体检科参与体检并符合纳入标准的862例中老年女性为研究对象,根据不同的RHR分为4组:〈70次/min组(对照组)、70~79次/min组、80~89次/min组、≥90次/min组;比较不同RHR组女性糖尿病和高血压患病率,空腹血糖(FPG)、三酰甘油(TG)、总胆固醇(T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水平差异;并采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RHR对血脂代谢的影响强度。结果高血压患病率随着RHR的加快呈上升趋势(χ2trend=23.52,Ptrend〈0.001),RHR≥90次/min组高血压患病率约为63.2%,显著高于〈70次/min组(33.2%)、70~79次/min组(46.7%)、80~89次/min组(53.6%);糖脂代谢指标分析结果显示,外周血TG水平随着RHR加快逐渐增多(Ftrend=4.03,Ptrend=0.045),且≥90次/min组的TG水平较〈70次/min组女性升高了19.4%(2.22±1.84比1.86±1.06)。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校正了其他传统危险因素后,心率≥90次/min组中老年女性患高血压和高TG血症的风险分别是RHR〈70次/min组人群的3.11倍(95%CI:1.64~5.88)和2.60倍(95%CI:1.38~4.90)。结论中老年女性RHR越快,高血压和高TG血症的发生危险性越高,因此本文将为临床上心血管疾病及其中间表型的评估与预测提供新的靶向研究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心率 中老年女性 高血压 三酰甘油
原文传递
静息心率与高血压患者代谢综合征的关系分析 被引量:1
16
作者 徐冬冬 赵琪琴 白志芳 《河北医学》 CAS 2019年第8期1360-1363,共4页
目的:分析静息心率(RHR)与高血压患者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将医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根据高血压患者是否合并MS,将其分为单纯高血压(n=72)、高血压合并1项MS组(n=31)与高血压合并MS... 目的:分析静息心率(RHR)与高血压患者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方法:将医院2016年12月至2018年12月收治的126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纳为研究对象,根据高血压患者是否合并MS,将其分为单纯高血压(n=72)、高血压合并1项MS组(n=31)与高血压合并MS组(n=23),比较三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史、BMI、腰围、静息心率及实验室生化指标[包括空腹血糖(FBG)、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空腹胰岛素浓度(FINS)、胰岛素抵抗指数(IR)],分析影响高血压发生MS的危险因素.结果:单纯高血压组、高血压合并1项其他MS组及高血压合并MS组患者年龄、高血压病史、BMI、腰围、RHR、FBG、TC、TG、HDL-C、LDL-C及IR水平间均存在差异性显著(P<0.05),三组性别比例无显著性差异(P>0.05);经相关性分析得出,RHR值与高血压患者腰围、FBG、TG、LDL-C、FINS及IR值呈正相关(r=0.14,0.13,0.61,0.45,0.41,0.54,0.63,P<0.05);Logistic回归性分析提示,腰围、RHR及IR均是高血压并发M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血压合并MS与患者IR、腰围、RHR间密切相关,建议高血压患者多运动减少腹部脂肪并注重调控RHR,降低胰岛素抵抗指数,以降低心血管疾病发病危险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心率 高血压 代谢综合征 关系分析
下载PDF
基于大家系设计的静息心率与常见慢性病双表型遗传度估计
17
作者 郑鸿尘 薛恩慈 +16 位作者 王雪珩 陈曦 王斯悦 黄辉 江锦 叶莺 黄春兰 周筠 高文静 余灿清 吕筠 吴小玲 黄小明 曹卫华 严延生 吴涛 李立明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32-437,共6页
目的:基于福建省南靖县土楼地区大家系,探索静息心率和常见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单表型遗传度和双表型遗传度。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土楼地区塔下村、曲江村、南欧村募集的张姓居... 目的:基于福建省南靖县土楼地区大家系,探索静息心率和常见慢性病(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的单表型遗传度和双表型遗传度。方法:研究对象来源于2015年8月至2017年12月福建省漳州市南靖县土楼地区塔下村、曲江村、南欧村募集的张姓居民及其亲属,以及草坂村、图美村、背岭村募集的陈姓居民及其亲属。研究共纳入了来自452个大家系的1563名研究对象。家系关系确定依据为家系信息登记及家谱。采用方差组分模型估计连续性变量的单表型、双表型遗传度,采用易患性-阈值模型估计二分类变量的单表型、双表型遗传度。结果:家系重建纳入了1个七代家系,2个五代家系,23个四代家系,186个三代家系和240个二代家系。研究对象的平均年龄为57.2岁,男性占39.4%。研究对象的高血压、糖尿病、血脂异常患病率分别为49.2%、10.0%、45.2%。单表型遗传度估计显示,静息心率遗传度为0.263(95%CI:0.120~0.407),高血压遗传度为0.404(95%CI:0.135~0.673),血脂异常遗传度为0.799(95%CI:0.590~1)。收缩压、舒张压、血糖、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的遗传度分别为0.379、0.306、0.393、0.452、0.568、0.852、0.387。双表型遗传度分析显示,静息心率与高血压、糖尿病、舒张压、血糖、甘油三酯存在表型相关性。双表型遗传度显示,静息心率与血糖(遗传相关性0.485,95%CI:0.120~1,P<0.05)和糖尿病(遗传相关性0.795,95%CI:0.181~0.788,P<0.05)具有较强的遗传相关性。结论:静息心率是一个可遗传性状,其与常见慢性病及其相关指标存在相关性。静息心率与糖尿病和血糖值具有较强的遗传相关性,提示静息心率与糖尿病和血糖之间可能存在共同的遗传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度 家系研究 静息心率 高血压 糖尿病
下载PDF
静息心率对冠脉多支病变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预后的影响
18
作者 张潇瀚 《中国疗养医学》 2021年第11期1229-1232,共4页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与冠脉多支病变合并高血压并进行药物保守治疗的老年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药物治疗冠脉多支病变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共90例,进行随...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与冠脉多支病变合并高血压并进行药物保守治疗的老年患者预后的相关性。方法纳入2016年10月至2018年10月就诊于天津市和平区新兴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药物治疗冠脉多支病变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为研究对象,共90例,进行随访2年,根据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情况分为不良事件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研究对象临床资料、化验检查指标并进行回归分析。结果经随访2年,共有11例研究对象失访,其中发生不良事件27例为不良事件组,包括急性冠脉综合征15例,心律失常9例,心衰2例,心血管死亡1例,其余未发生不良事件为对照组52例。两组患者病程、药物、合并脑梗死、颈动脉斑块、高脂血症、C反应蛋白(CRP)、肌酐(Cr)、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血小板(PLT)、空腹血糖、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房直径(LA)、右房直径(RA)、左室舒张末期直径(LV)、右室舒张末期直径(RV)、平均心率、最高心率、最低心率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良事件组研究对象性别、年龄、体质量指数(BMI)、吸烟史、高血压分级及合并糖尿病、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及静息心率、总心率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s回归分析显示BMI(OR=1.435,P=0.033)、LDL-C(OR=10.569,P=0.014)、糖化血红蛋白(OR=2.507,P=0.009)、静息心率(OR=1.063,P=0.045)为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静息心率为药物保守治疗冠脉多支病变合并高血压老年患者发生心血管不良事件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心率 心绞痛 不良事件 高血压
下载PDF
社区医疗机构冠心病患者β受体阻滞剂应用及心率控制情况研究
19
作者 王成桓 王宏艳 +2 位作者 刘玉江 赵凤梅 姜岳 《中华全科医师杂志》 2022年第12期1169-1173,共5页
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2019年3—9月到北京市朝阳区和海淀区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的1052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本信息、病史、心血管病危险因素、β受体阻滞剂使用、身高、体重、血压水平以及静息心率等信息,采用logi... 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2019年3—9月到北京市朝阳区和海淀区10家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门诊就诊的1052例冠心病患者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基本信息、病史、心血管病危险因素、β受体阻滞剂使用、身高、体重、血压水平以及静息心率等信息,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心率控制影响因素。冠心病患者年龄(66.7±9.5)岁,男性563例(53.5%)。β受体阻滞剂使用率为43.6%(459/1052)。静息心率(70±8)次/min,14.5%(153/1052)心率控制达标。使用β受体阻滞剂者静息心率控制率为17.9%(82/459),高于未使用此药物者[12.0%(71/593),χ^(2)=7.23,P=0.007]。适量休闲活动有助于静息心率的控制(OR=2.14,95%CI:1.26~3.62)。北京社区卫生机构就诊冠心病患者β受体阻滞剂使用及静息心率控制均处于低水平,即使服用β受体阻滞剂的患者静息心率也未得到良好控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静息心率 高血压 Β受体阻滞剂
原文传递
静息心率与原发性高血压的临床关系
20
作者 罗玉莲 周玲英 刘顺香 《医学信息》 2011年第11期3305-3305,共1页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RHR)和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2例,男12例,女10例,平均年龄(46.59±10.67)岁,测定其RHR,并进行分组观察研究。结果高血压组gHg(80.95±5.14)次/... 目的探讨静息心率(resting heart rate,RHR)和原发性高血压的关系。方法入选原发性高血压患者22例,男12例,女10例,平均年龄(46.59±10.67)岁,测定其RHR,并进行分组观察研究。结果高血压组gHg(80.95±5.14)次/min,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70.83±7.31)次/min(P〈0.05)。结论RHK是原发性高血压的一个危险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息心率 高血压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