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4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AECOPD合并呼吸衰竭高碳酸血症意识障碍临床分析 被引量:14
1
作者 赵飞 刘志光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3年第10期1965-1968,共4页
【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意识障碍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对39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高碳酸血症意识障碍患者8≤GCS评分〈15在急性发作期入住呼吸重症监护病房,... 【目的】探讨呼吸重症监护病房的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加重期(AECOPD)合并高碳酸血症意识障碍疗效观察。【方法】回顾性分析对39例AECOPD合并呼吸衰竭高碳酸血症意识障碍患者8≤GCS评分〈15在急性发作期入住呼吸重症监护病房,予无创正压通气治疗,观察机械通气前与机械通气后2h、d。、d2、ds的PH值、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碳酸氢根离子(HCO3-)、氧合指数指标的变化情况。根据无创通气治疗前GCS评分分为两组,A组为(10≤GCS评分〈15),B组为(8分≤GCS评分〈10分),对两组指标进行比较。【结果】无创呼吸治疗39例AECOPD意识障碍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17±10)d,住ICU的时间为(9土5)d,APACHE-Ⅱ评分平均(15.4±2.2)分。上呼吸机2h后GCS评分较机械通气前升高且有显著差异(P〈0.01),动脉血气指标的PaCO2值明显低于机械通气前(P〈0.01),治疗后pH高于机械通气前(P〈0.05)。对NIPPV治疗前GCS评分A组(10≤GCS评分〈15)同B组(8≤GCS评分〈10)相比,在APACHE-Ⅱ评分(P〈0.05)、pH值(P〈0.01)、PaCO:有显著差异(P〈0.01)。【结论】NIPPV对于AE-COPD合并呼吸衰竭高碳酸血症意识障碍有效,临床上能减少AECOPD及高碳酸血症呼吸衰竭患者的插管率及住院病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治疗 呼吸功能不全 治疗 高碳酸血 治疗 意识障碍 正压呼吸
下载PDF
无创辅助通气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加重期并Ⅱ型呼吸衰竭疗效观察 被引量:3
2
作者 杨励 张芳 +1 位作者 刘纯 孙圣华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0年第5期833-835,共3页
[目的]观察普通病房早期应用无创辅助通气(NI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分成A组(应用NIV)和B组(非应用NIV):B组给予常规治疗;A组除了常规... [目的]观察普通病房早期应用无创辅助通气(NIV)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Ⅱ型呼吸衰竭的临床疗效.[方法]48例COPD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的患者分成A组(应用NIV)和B组(非应用NIV):B组给予常规治疗;A组除了常规治疗外,加用双水平正压通气(BiPAP) 治疗.观察两组治疗前、治疗1 d后呼吸、心率、血压、血气变化情况、临床症状改善以及转归等相关指标.[结果]A组治疗后动脉血气分析中pH值、PaO2、PaCO2、SaO2较治疗前均明显改善(P〈0.01) ,其改善幅度明显优于B组,临床症状亦明显改善.[结论]普通病房早期应用NIV治疗COPD 急性加重期合并呼吸衰竭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阻塞性/治疗 慢性病 肺疾病 阻塞性/并发症 呼吸功能不全/治疗 呼吸功能不全/并发症
下载PDF
急救时机对呼吸衰竭患者生存状况的影响 被引量:2
3
作者 王荣欣 秦俭 孙长怡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15年第8期1548-1550,共3页
【目的】探讨呼吸衰竭患者急救时机与患者生存状况的关系。【方法】收集呼吸衰竭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插管时机的选择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统计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分析插管时机与患者生存状况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病死率为25.... 【目的】探讨呼吸衰竭患者急救时机与患者生存状况的关系。【方法】收集呼吸衰竭患者200例的临床资料,根据插管时机的选择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统计两组患者的生存情况,分析插管时机与患者生存状况的相关性。【结果】观察组的病死率为25.40%,明显低于对照组55.4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观察组平均呼吸机使用时间(53.47±13.42)h,短于对照组(67.52±15.72)h,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Logistic 回归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急救时机、年龄、营养状况、pH、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 2)、动脉氧分压(PaO 2)及血液中乳酸平均含量是影响急性呼吸衰竭患者生存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急救时机与呼吸衰竭患者的病死率及平均呼吸机使用时间密切相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通气机 机械 呼吸功能不全/治疗 急性病 危险因素 预后
下载PDF
高频喷射通气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192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4
作者 罗启林 解福平 龙一成 《医学临床研究》 CAS 2006年第9期1438-1440,共3页
目的 探讨鼻导管法高频喷射通气(high frequency jetventilation,HFJV)在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应用价值。 方法 192例有自主呼吸的急性呼吸衰竭患儿,在治疗原发病同时采用鼻导管法高频喷射通气治疗,观察患者发绀、皮肤苍白变化及呼... 目的 探讨鼻导管法高频喷射通气(high frequency jetventilation,HFJV)在小儿急性呼吸衰竭的应用价值。 方法 192例有自主呼吸的急性呼吸衰竭患儿,在治疗原发病同时采用鼻导管法高频喷射通气治疗,观察患者发绀、皮肤苍白变化及呼吸困难、呼吸节律不规则改善情况,对比治疗前后血气分析。 结果 192例急性呼衰患儿经高频喷射通气治疗后,182例于0.5~1h内发绀消失、苍白皮肤转红润,呼吸困难、呼吸节律不规则明显改善,血气分析PaO2上升(P〈0.01),在Ⅱ型呼吸衰竭患者中PaO2下降(P<0.01),治愈182例,无副作用发生。 结论 高频喷射通气能有效治疗小儿急性呼吸衰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功能不全/治疗 急性病 高颅喷射通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