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6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压力支持通气在呼吸衰竭治疗中的应用
1
作者 刘又宁 丁杰 李峻亨 《军医进修学院学报》 CAS 1990年第2期138-140,共3页
对于8名不同病因所致呼吸衰竭患者,分别在病程的不同时期,应用了压力支持通气。与普通正压机械通气相比,适当应用压力支持通气可使最大吸气压力降低,减少气压损伤的发生机会,适于自主呼吸较稳定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同时也是一种较理想... 对于8名不同病因所致呼吸衰竭患者,分别在病程的不同时期,应用了压力支持通气。与普通正压机械通气相比,适当应用压力支持通气可使最大吸气压力降低,减少气压损伤的发生机会,适于自主呼吸较稳定呼吸衰竭患者的治疗,同时也是一种较理想的撤离机械通气的手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间歇正压换气 人工呼吸 呼吸衰竭
下载PDF
侵入性BIPAP-SIMV-PSV在脱机方面的应用 被引量:2
2
作者 魏肃 张纳新 +2 位作者 张伟 徐磊 秦英智 《天津医药》 CAS 2000年第10期604-606,共3页
目的:探讨BIPAP-SIMV-PSV在机械通气时的脱机规律。方法:48例呼吸衰竭患者均采用BIPAP-SIMV-PSV方式脱机,其中18例由于其它原因脱机失败。成功脱机30例,分为短期带机(4~10天)22例,与长期带机(>10天)8例,监测脱机时各参数变化。结果... 目的:探讨BIPAP-SIMV-PSV在机械通气时的脱机规律。方法:48例呼吸衰竭患者均采用BIPAP-SIMV-PSV方式脱机,其中18例由于其它原因脱机失败。成功脱机30例,分为短期带机(4~10天)22例,与长期带机(>10天)8例,监测脱机时各参数变化。结果:在吸入氧浓度<40%、低压水平0.39~0.49 kPa(1 kPa=10.2cmH_2O)、PSV一般在低压水平0.49 kPa,可实施脱机过程。短期带机一般使高压水平减至≤1.57 kPa,长期带机高压水平0.98~1.17 kPa,高-低压水平差0.49~1.17 kPa,部分重度肺功能损害患者往往需高压水平接近于低压水平=0.49 kPa完成脱机过程。两组设定呼吸频率4次/分,吸呼比为1:4,两组脱机参数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BIPAP-SIMV-PSV对难以脱机的患者是一种较好的脱机方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机械通气 BIPAP-SIMV-PSV 脱机方式
下载PDF
面(鼻)罩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对慢阻肺合并急性早、中期呼衰的临床应用
3
作者 徐鸥 黄家志 +2 位作者 李兴文 沈涛 罗卫清 《昆明医学院学报》 1995年第3期77-79,84,共4页
对11例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经鼻导管吸氧(FiO2<35%)仍处于早、中期呼衰者,施行面(鼻)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i-levelPositiveQirwayPressure,BiPAP)辅助通气,吸气相正压(I... 对11例慢性阻塞性疾病(COPD)经鼻导管吸氧(FiO2<35%)仍处于早、中期呼衰者,施行面(鼻)罩双水平气道正压(Bi-levelPositiveQirwayPressure,BiPAP)辅助通气,吸气相正压(IPAP)为1~1.5kPa,呼气相正压(EPAP)为0.2~0.5kPa,观察治疗前后PaO2,PaCO2,SaO2,潮气量估计值等临床指标的变化,经配对t检验,结果均有显著性差异,且患者症状缓解快,操作简便,清醒病人均能接受,早期应用可为临床治疗赢得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阻肺 阻塞性肺疾病 机械通气 呼吸衰竭 面罩
下载PDF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气管插管反应的防治
4
作者 刘文值 《中国冶金工业医学杂志》 2002年第1期9-10,共2页
目的 :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气管插管前后心血管反应。方法 :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在清醒状态下接受气管插管。随机分为A、B两组 ,各 2 5例。分别接受 2 %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和异丙酚 -氯胺酮麻醉。结果 :表面异... 目的 :评价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气管插管前后心血管反应。方法 :50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呼吸衰竭在清醒状态下接受气管插管。随机分为A、B两组 ,各 2 5例。分别接受 2 %利多卡因表面麻醉和异丙酚 -氯胺酮麻醉。结果 :表面异丙酚 -氯胺酮麻醉能满意地抑制慢性阻塞性肺病合并呼吸衰竭清醒患者在气管插管时的升压反应并且能减少并发症。结论 :亚麻醉剂量异丙酚 -氯胺酮能有效地预防和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在清醒状态下插管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呼吸衰竭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 气管插管反应 并发症 氯胺酮麻醉 清醒状态 升压反应 表面
下载PDF
不同时间被动吸烟大鼠肺功能及肺组织病理观察 被引量:9
5
作者 沈锋 赵鸣武 +2 位作者 贺蓓 裴菲 姚婉贞 《贵阳医学院学报》 CAS 2006年第3期247-250,256,共5页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被动吸烟大鼠肺功能及气道肺组织病理变化规律,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动物模型制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被动吸烟4周(8只)、6周(8只)、10周(8只)及对照(12只)组,测定各组肺功能、观察气道肺组... 目的:观察不同时间被动吸烟大鼠肺功能及气道肺组织病理变化规律,为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动物模型制作提供参考资料。方法:将SD雄性大鼠随机分为被动吸烟4周(8只)、6周(8只)、10周(8只)及对照(12只)组,测定各组肺功能、观察气道肺组织病理变化并评分。结果:6周组及10周组大鼠呼气峰流速(PEF)显著降低、气道内压上升坡度(Ipslope)显著增高,与对照组比较P<0.01。以PEF值小于对照组大鼠80%PEF值为存在气流受限的界线,则4周组、6周组、10周组出现气流受限的鼠分别为0只(0)、5只(62.5%)及8只(100%),10周组及6周组大鼠气流受限发生率显著高于4周组(P<0.01)。10周组大鼠均出现明显气道壁增厚、气道狭窄及显著肺气肿改变,其气道壁炎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化生、气道壁坏死糜烂、纤维结缔组织及平滑肌增生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气道坏死糜烂、小气道阻塞发生率及气道平滑肌增生等指标还显著高于6周组(P=0.033,P=0.004,P<0.001)。6周组大鼠5只出现气道狭窄及肺气肿改变,气道壁炎细胞浸润、杯状细胞化生、气道壁坏死糜烂、纤维结缔组织及平滑肌增生等评分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或P<0.01)。6周组及10周组大鼠PEF值与气道壁纤维组织和平滑肌增生呈显著负相关(P<0.05);而4周组大鼠均无典型肺气肿及气道狭窄。结论:COPD的形成与吸烟量及吸烟时间有关,在一定吸烟量条件下,时间越长,气道和肺组织病变越重,气流受限的发生率越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吸烟 气管 支气管 呼吸功能试验 病理状态 解剖学
下载PDF
COPD急性加重并呼吸衰竭患者无创正压通气治疗失败原因分析 被引量:10
6
作者 何炜 揭志军 +3 位作者 冷蓓峥 鄢莉宏 施劲东 钱凌 《临床误诊误治》 2012年第8期12-15,共4页
目的分析经面罩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常见的失败原因,探讨其禁忌证和改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指征。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并呼吸衰竭210例,按无创机械通气结果分为... 目的分析经面罩无创正压通气(noninvasive positive pressure ventilation,NPPV)常见的失败原因,探讨其禁忌证和改行有创机械通气的指征。方法选择2008年1月—2011年12月我科收治的COPD急性加重并呼吸衰竭210例,按无创机械通气结果分为有效组和无效组,分别记录两组的基线资料、脏器功能障碍情况、NPPV影响因素、并发症、NPPV治疗前和治疗后2~4 h血气分析结果,比较两组间的差异,分析导致NPPV治疗失败的原因。结果 NPPV治疗前无效组APACHⅡ评分明显高于有效组,白蛋白水平明显低于有效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效组2个脏器功能障碍者23.1%,明显低于有效组51.7%,但出现≥3个脏器功能障碍者76.9%明显高于有效组4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无效组中出现肾功能不全、休克、排痰障碍、呕吐物误吸的比例明显高于有效组(P<0.01)。无效组NPPV治疗后2~4 h血pH值和二氧化碳分压改善程度均不及有效组(P<0.01)。结论 COPD急性加重并呼吸衰竭患者入院时APACHⅡ评分高、白蛋白水平低、出现较多脏器功能障碍和并发症等是NPPV治疗失败的重要相关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肺疾病 慢性阻塞性 呼吸功能不全 连续气道正压通气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