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59篇文章
< 1 2 43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CSAMT方法在寻找隐伏金矿中的应用 被引量:152
1
作者 于昌明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133-138,共6页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的应用是百里店矿山多种地球物理研究的一部分.由于激发极化法(IP)的穿透率和分辨率是与几何因素密切相关,对于较深部的地质特征,靠IP法不容易分辨出来.CSAMT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首先,根据区域... 可控源音频大地电磁法(CSAMT)的应用是百里店矿山多种地球物理研究的一部分.由于激发极化法(IP)的穿透率和分辨率是与几何因素密切相关,对于较深部的地质特征,靠IP法不容易分辨出来.CSAMT较好地解决了这个问题,首先,根据区域地质背景、成矿条件和矿区岩石物性特征,开展了面积性的激电测量,进而开展了CSAMT方法的探测研究.通过对CSAMT原始数据的分析解释,发现测区深部存在两条低电阻率梯级带,其中一条为陡倾斜;另一条为缓倾斜,两者在地下800m左右深度处相互斜交.经地质推断解释认为:这是测区内金矿的主要控矿、导矿及容矿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 控矿构造 金矿床 找矿 大地电磁法
下载PDF
连续变温金属固-液电阻率测试装置及应用 被引量:21
2
作者 余瑾 祖方遒 +3 位作者 丁厚福 刘兰俊 李先芬 薛国宪 《稀有金属》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880-884,共5页
概述了液态金属电阻的测试方法 ,利用直流恒流四电极法测量原理建立了固 液金属电阻率连续变温测试装置 ,并利用该装置对合金Pb6 1 .9Sn38.1 及固体非晶Zr57Nb5Cu1 5.4 Ni1 2 .6 Al1 0 的电阻率进行了连续变温测量 ,验证了该装置测试的... 概述了液态金属电阻的测试方法 ,利用直流恒流四电极法测量原理建立了固 液金属电阻率连续变温测试装置 ,并利用该装置对合金Pb6 1 .9Sn38.1 及固体非晶Zr57Nb5Cu1 5.4 Ni1 2 .6 Al1 0 的电阻率进行了连续变温测量 ,验证了该装置测试的可靠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液-固金属 电阻率 结构变化
下载PDF
云南南部地区深部电性结构特征研究 被引量:29
3
作者 李冉 汤吉 +2 位作者 董泽义 肖骑彬 詹艳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1111-1122,共12页
在云南南部地区布设了一条孟连—罗平的北东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以开展该地区的深部电性结构探测和孕震环境探查.沿该剖面进行了114个大地电磁测深点的观测,经过对观测资料的远参考Robust处理、定性分析和二维反演,得到了沿该剖面地壳... 在云南南部地区布设了一条孟连—罗平的北东向大地电磁测深剖面,以开展该地区的深部电性结构探测和孕震环境探查.沿该剖面进行了114个大地电磁测深点的观测,经过对观测资料的远参考Robust处理、定性分析和二维反演,得到了沿该剖面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模型,从模型的电性结构特征进一步探讨了剖面穿过的3个地震区的深部地震孕育环境.研究结果表明:沿剖面的地壳上地幔电性结构反映出与区域地质构造资料基本一致的构造特征;该区的三个强震带地球深部都存在壳内低阻体,地震发生在电阻率梯度带上;断裂带的两侧块体介质的电阻率差异是强震活动带重要的深部背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强震 大地电磁测深 电性结构 视电阻率 地震构造
下载PDF
井下视电阻率观测影响系数分析 被引量:28
4
作者 解滔 杜学彬 卢军 《中国地震》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40-53,共14页
采用水平层状均匀介质中点电流源位于任意深度时电位解析表达式,分析了井下对称四极视电阻率观测时影响系数随深度和极距的变化。结果表明对于固定的观测极距,影响系数与电极埋深之间关系复杂;对于某些电性结构和在一定深度范围内,井下... 采用水平层状均匀介质中点电流源位于任意深度时电位解析表达式,分析了井下对称四极视电阻率观测时影响系数随深度和极距的变化。结果表明对于固定的观测极距,影响系数与电极埋深之间关系复杂;对于某些电性结构和在一定深度范围内,井下观测对表层干扰具有放大作用。对于固定的电极埋深,小极距观测主要体现观测装置所在处的介质层信息,深部介质的影响系数随着极距的加大而增加,浅层影响系数一般先上升后下降;观测极距足够大时,井下观测影响系数逐渐接近于地表观测的影响系数,井下观测的优势得不到体现。本文以天水台为例讨论了实施井下观测时影响系数在选择供电极距和电极埋深过程中的应用。分析结果对在不同电性结构中实施井下地电观测时具有一定的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视电阻率 井下观测 影响系数 干扰 电性结构
下载PDF
受载煤体电阻率变化规律的实验研究 被引量:26
5
作者 陈鹏 王恩元 朱亚飞 《煤炭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4期548-553,共6页
通过建立受载煤体电阻率变化实时测试系统,分别测试了不同煤体在不同加载方式下不同方向的电阻率变化特征,并对电阻率变化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加载初期不同煤样电阻率随压力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但在煤体发生破裂后电阻率均... 通过建立受载煤体电阻率变化实时测试系统,分别测试了不同煤体在不同加载方式下不同方向的电阻率变化特征,并对电阻率变化机制进行了探讨。研究结果表明:在加载初期不同煤样电阻率随压力的变化趋势有所不同,但在煤体发生破裂后电阻率均呈现上升趋势;对于同一煤样而言,电阻率随压力的变化趋势是一致的,在不同加载方式下电阻率与应力保持良好的对应性;煤体电阻率呈现明显的各向异性特征,在受载过程中不同方向的电阻率中呈现不同的变化规律;煤体的导电特性和孔隙结构的演化共同决定了电阻率的变化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 加载方式 应变 导电特性 孔隙结构
下载PDF
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测深法在碳酸盐岩覆盖区落实局部构造的应用效果 被引量:21
6
作者 严良俊 胡文宝 +1 位作者 陈清礼 胡家华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271-276,共6页
详述了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测深法 (LoTEM )在碳酸盐岩地区进行局部构造落实的试验与效果。选择了面积约 2 0 0km2 的湖南桑植 -石门复向斜中的四望山构造区作为试验区。工区地形复杂 ,地表地质条件以高陡构造为主 ;表层为灰岩覆盖 ,电阻... 详述了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测深法 (LoTEM )在碳酸盐岩地区进行局部构造落实的试验与效果。选择了面积约 2 0 0km2 的湖南桑植 -石门复向斜中的四望山构造区作为试验区。工区地形复杂 ,地表地质条件以高陡构造为主 ;表层为灰岩覆盖 ,电阻率一般大于 50 0Ω·m ,目标层为志留系泥岩 ,电阻率在 10Ω·m左右 ,埋深一般为 1~ 2km。试验布设场源 2个 ,测线 8条 ,共完成物理点 2 12个。测网基本均匀 ,线距 2km ,点距 50 0m。尽管测区内文化干扰十分严重 ,由于LoTEM法具有较强的抗干扰能力 ,资料质量的优良率达到了 80 %以上 ,单点电动势曲线 1s以前可靠 ,确保了资料解释质量。通过资料处理与反演 ,获得了该区各测线的电阻率深度剖面图 ,与工区内地震剖面对比的一致性较好 ,表明该方法能在如此复杂的地区进行局部构造落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偏移距瞬变电磁测深 电阻率 碳酸盐岩 局部构造
下载PDF
扇形边界条件下的龙门山壳幔电性结构特征 被引量:23
7
作者 王绪本 罗威 +3 位作者 张刚 蔡学林 覃庆炎 罗皓中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8期2718-2727,共10页
沿甘肃碌曲—四川龙门山—重庆合川布设了长周期大地电磁剖面,对龙门山及邻区进行了壳幔电性结构探测,采用更直观合理的扇形边界条件下的反演算法对长周期大地电磁资料进行二维反演.该剖面电性结果揭示了自北西向南东岩石圈深部的若尔... 沿甘肃碌曲—四川龙门山—重庆合川布设了长周期大地电磁剖面,对龙门山及邻区进行了壳幔电性结构探测,采用更直观合理的扇形边界条件下的反演算法对长周期大地电磁资料进行二维反演.该剖面电性结果揭示了自北西向南东岩石圈深部的若尔盖壳幔高阻块体、松潘壳幔低阻带、龙门山壳幔高阻块体和川中壳幔高阻块体电性结构特征;龙门山逆冲推覆构造带下方的龙门山壳幔高阻体显示为向北西延伸的楔形构造,推断龙门山及松潘—甘孜地块由于受青藏高原东缘和上扬子地块双向挤压,松潘—甘孜地块地壳物质向龙门山逆冲推覆,中下地壳至上地幔向下向南东俯冲,呈现上扬子地块西缘壳幔高阻楔形体插入青藏高原东缘的态势;初步认为上扬子地块西缘深部以松潘壳幔韧性剪切带作为中新生代以来的边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龙门山 长周期大地电磁 扇形边界 电性结构 楔形构造
下载PDF
姬塬-白豹地区低电阻率油层成因分析及解释方法 被引量:20
8
作者 麻平社 张旭波 韩艳华 《测井技术》 CAS CSCD 2006年第1期84-87,共4页
以认识鄂尔多斯盆地姬塬-白豹地区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机理及精细解释为目的,利用该区岩性薄片分析资料、地层水分析资料及测井解释成果图,对该区延安组和延长组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进行了较详细的剖析,认为地层水矿化度高、储层物性的变... 以认识鄂尔多斯盆地姬塬-白豹地区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机理及精细解释为目的,利用该区岩性薄片分析资料、地层水分析资料及测井解释成果图,对该区延安组和延长组低电阻率油层的成因进行了较详细的剖析,认为地层水矿化度高、储层物性的变化、储层孔隙结构的变化、储层岩石颗粒的变细是延安组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成因。储层物性的变化、储层孔隙结构的变化、储层岩石颗粒的变细、储层泥质含量的相对增高是延长组低电阻率油层的主要成因,进而总结出该区低电阻率油层3种解释方法,即交会法、可动水分析法和核磁共振测井差谱法。实践表明,这3种解释方法对该区低电阻率油层解释是完全适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测井解释 低电阻率 油层 成因分析 矿化度 孔隙结构 可动水 差谱法 鄂尔多斯盆地
下载PDF
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岩石圈电性结构的研究 被引量:18
9
作者 朱仁学 胡祥云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A02期46-57,共12页
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长近900km,北东-南西向.使用GEMI改进型MT仪在断面上进行了28个点的测量.大地电磁测深(MT)资料解释结果为:1.在横向上整个断面分为5个大的地体,从南往北分别是:柴达木地体、中南祁... 格尔木-额济纳旗地学断面长近900km,北东-南西向.使用GEMI改进型MT仪在断面上进行了28个点的测量.大地电磁测深(MT)资料解释结果为:1.在横向上整个断面分为5个大的地体,从南往北分别是:柴达木地体、中南祁连地体、北祁连地体、北山南部地体、北山北部地体.它们均以深大断裂为界.2.在纵向上大致分为5个电性主层:地表覆盖层、上地壳、壳内高导层、下地壳和上地幔、软流圈.由于被断裂所切割,各层在横向上不连续,深度也不一致.3.壳内高导层厚度为3-5km,电阻率2-20Ωm,埋深各地不尽一致,大致在5-30km之间.4.岩石圈厚度在145-155km之间,岩石圈下部电阻率一般为1000-5000Ωm.5.软流圈顶面形状为"三凹三凸",电阻率在10-80Ωm之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学断面 岩石圈 电性结构 格尔木地区
下载PDF
新疆玛纳斯大震区地壳深部的电性结构 被引量:17
10
作者 詹艳 赵国泽 +4 位作者 汤吉 赵俊猛 晋光文 邓前辉 王继军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2期159-167,共9页
对玛纳斯大震区新近观测的大地电磁测深数据进行了处理,得到视电阻率曲线、阻抗相位曲线、二维偏离度、主轴方位角和地磁实感应矢量。然后对所有测点的资料进行了二维自动反演解释。结果表明,沿剖面的地壳浅部可划分为5个区段,沿剖... 对玛纳斯大震区新近观测的大地电磁测深数据进行了处理,得到视电阻率曲线、阻抗相位曲线、二维偏离度、主轴方位角和地磁实感应矢量。然后对所有测点的资料进行了二维自动反演解释。结果表明,沿剖面的地壳浅部可划分为5个区段,沿剖面的深部可划分为3个区段,各区段的接触边界由断层或深断裂带组成。沿测线沉积盖层最大深度达12km左右;测线南段存在壳内低阻体。这些解释结果与地质及其它资料吻合较好。玛纳斯7.7级地震发生在地壳电性结构发生明显变化的接触带附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 视电阻率 电性结构 地震 地壳深部
下载PDF
液态InSb电阻率和热电势与温度的关系 被引量:10
11
作者 王强 陆坤权 李言祥 《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7期1355-1358,共4页
利用直流四电极法和微差法分别测量了液态InSb的电阻率和热电势与温度的关系 ,得到了高精度的数据 .发现液态InSb的电阻率温度系数在熔点附近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在高于 6 17℃的高温区 ,该液体的电阻率与温度呈较好的线性关系 .热电势... 利用直流四电极法和微差法分别测量了液态InSb的电阻率和热电势与温度的关系 ,得到了高精度的数据 .发现液态InSb的电阻率温度系数在熔点附近随温度升高而增大 ;在高于 6 17℃的高温区 ,该液体的电阻率与温度呈较好的线性关系 .热电势温度系数在 6 17℃左右也同样存在较明显的变化 .结合其他物理性质随温度的变化规律及接近熔点温度的结构特点 ,可以认为液态InSb在熔点以上存在结构变化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 热电势 液态InSb 结构转变 温度 微差法
原文传递
基于电阻率的混凝土裂缝测量方法 被引量:15
12
作者 艾亿谋 杜成斌 居发亮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89-292,共4页
基于四探针电阻率测量技术,依据试验测得的混凝土表观电阻率变化确定裂缝位置.在考虑到干燥环境、潮湿环境和输入电流方向对裂缝导电能力影响的前提下,采用数值模拟技术探讨了表观电阻率随裂缝深度的变化规律,并将实际裂缝简化为等效裂... 基于四探针电阻率测量技术,依据试验测得的混凝土表观电阻率变化确定裂缝位置.在考虑到干燥环境、潮湿环境和输入电流方向对裂缝导电能力影响的前提下,采用数值模拟技术探讨了表观电阻率随裂缝深度的变化规律,并将实际裂缝简化为等效裂缝,进而提出裂缝等效电路和等效电阻的方法,研究了表观电阻率与裂缝密实度的关系.结果表明,依据电阻率测量方法可以准确地找出裂缝位置,裂缝深度和密实度与表观电阻率变化有较好的相关性;在干燥环境下,输入电流方向垂直于裂缝时表观电阻率随着裂缝深度或裂缝等效电阻率的增加而增大,输入电流方向平行于裂缝时表观电阻率随裂缝深度或裂缝等效电阻率的增加而减小;在潮湿环境下,输入电流方向垂直于裂缝时表观电阻率不随裂缝深度或裂缝等效电阻率的变化而改变,输入电流方向平行于裂缝时表观电阻率随裂缝深度或裂缝等效电阻率的增加而减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测量技术 表观电阻率 裂缝深度 裂缝密实度 混凝土结构 数值模拟
下载PDF
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低阻油层微观成因机理 被引量:13
13
作者 杨毅 袁伟 +2 位作者 杨冬 谭伟 吴进波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81-89,共9页
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砂砾岩油藏电阻率差异较大,高、低阻油层并存,流体性质难以识别,给油田开发带来一定难度。为此,利用测丼、录井、试井、岩芯分析化验等资料,对低阻油层成因机理开展系统深入的剖析。结果表明,泥浆侵入... 北部湾盆地乌石凹陷古近系流沙港组砂砾岩油藏电阻率差异较大,高、低阻油层并存,流体性质难以识别,给油田开发带来一定难度。为此,利用测丼、录井、试井、岩芯分析化验等资料,对低阻油层成因机理开展系统深入的剖析。结果表明,泥浆侵入、导电矿物、地层水矿化度等对电阻率影响较小,高束缚水饱和度是油层电阻率偏低的主要影响因素。在此认识基础上,通过微观孔隙结构的精细评价,发现低阻油层储集空间为原生粒间孔、次生铸模孔混合孔隙组合,发育片状、弯片状喉道,排驱压力大,孔喉半径小,孔隙结构复杂是储层高束缚水饱和度的根本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乌石凹陷 砂砾岩 低阻 束缚水饱和度 孔隙结构
下载PDF
炭化温度对木质素导电炭石墨化结构的影响 被引量:13
14
作者 周慧龙 肖刚 +4 位作者 吴荣兵 黄磊 倪明江 高翔 岑可法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2066-2071,共6页
为了分析和探索导电炭在不同炭化温度下石墨化的特性,以Ni(C4H6O4Ni·4H2O)为催化剂,木质素为原料,催化炭化制备生物质导电炭.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拉曼光谱分析手段对导电炭石墨化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木质素炭... 为了分析和探索导电炭在不同炭化温度下石墨化的特性,以Ni(C4H6O4Ni·4H2O)为催化剂,木质素为原料,催化炭化制备生物质导电炭.通过X射线衍射(XRD),透射电镜(TEM)和拉曼光谱分析手段对导电炭石墨化结构进行表征.结果表明,当木质素炭化温度为500℃时,可能开始出现石墨化现象,温度升高,D峰的半峰宽逐渐减小,两峰积分面积比值R值逐渐减小,石墨化程度更高,结晶更完整.炭化温度在1 100℃时,电阻率能达到0.078Ω·cm,石墨化度达到83.7%.炭化温度越高,导电炭的电阻率越小,层间距越小,石墨状微晶结晶度越高,d002晶面间的层间距越接近石墨d002层间距.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木质素 导电炭 电阻率 石墨化 微晶结构
下载PDF
Effect of annealing treatment on the structural, opt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Al-doped ZnO thin films 被引量:11
15
作者 LI Li FANG Liang +5 位作者 CHEN Ximing LIU Gaobin LIU Jun YANG Fengfan FU Guangzong KONG Chunyang 《Rare Metals》 SCIE EI CAS CSCD 2007年第3期247-253,共7页
Highly conductive and transparent Al-doped ZnO (AZO) thin films were prepared from a zinc target containing Al (1.5 wt.%) by direct current (DC) and radio frequency (RF) reactive magnetron sputtering. The stru... Highly conductive and transparent Al-doped ZnO (AZO) thin films were prepared from a zinc target containing Al (1.5 wt.%) by direct current (DC) and radio frequency (RF) reactive magnetron sputtering. The structural, opt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of AZO films as-deposited and submitted to annealing treatment (at 300 and 400℃, respectively) were characterized using various techniques.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erties of AZO thin films can be further improved by annealing treatment. The crystallinity of ZnO films improves after annealing treatment. The transmittances of the AZO thin films prepared by DC and RF reactive magnetron sputtering are up to 80% and 85% in the visible region, respectively. The electrical resistivity of AZO thin films prepared by DC reactive magnetron sputtering can be as low as 8.06 x 10-4 Ωcm after annealing treatment. It was also found that AZO thin films prepared by RF reactive magnetron sputtering have better structural and optical properties than that prepared by DC reactive magnetron sputtering.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ZO thin films structure optical and electrical properties ANNEALING transmittance spectra electrical resistivity
下载PDF
电阻率可调的Si-Ti-C-O纤维的研制 被引量:11
16
作者 王亦菲 冯春祥 宋永才 《高技术通讯》 EI CAS CSCD 1999年第5期45-48,共4页
以Ti(OBu)4与低分子量聚硅烷为原料合成不同含钛量的聚钛碳硅烷,经熔融纺丝、空气不熔化及高温烧结等工艺,制备出了电阻率为106~103Ω·cm的Si-Ti-C-O纤维。通过IR、GPC、VPO、XPS等分析手... 以Ti(OBu)4与低分子量聚硅烷为原料合成不同含钛量的聚钛碳硅烷,经熔融纺丝、空气不熔化及高温烧结等工艺,制备出了电阻率为106~103Ω·cm的Si-Ti-C-O纤维。通过IR、GPC、VPO、XPS等分析手段,系统地研究了钛含量对纤维的制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 Si-Ti-C-O纤维 制备 结构 吸波材料
下载PDF
碳纳米管/聚酯抗静电纤维的制备和性能 被引量:6
17
作者 郭振福 高绪珊 童俨 《合成纤维》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7期15-17,共3页
采用聚醚酯作为载体,将处理过的碳纳米管(CNT)充分分散在其中,制成抗静电母粒。在抗静电母粒中,CNT含量为1.0‰时,其体积比电阻可稳定在1010Ω·cm。将该抗静电母粒与聚酯(PET)切片共混纺丝,可制得抗静电聚酯纤维。对纤维的结构和... 采用聚醚酯作为载体,将处理过的碳纳米管(CNT)充分分散在其中,制成抗静电母粒。在抗静电母粒中,CNT含量为1.0‰时,其体积比电阻可稳定在1010Ω·cm。将该抗静电母粒与聚酯(PET)切片共混纺丝,可制得抗静电聚酯纤维。对纤维的结构和性能作了初步的分析,结果表明:该抗静电涤纶可纺性好,抗静电性、力学性能及耐水洗性优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涤纶 碳纳米管 抗静电 体积比电阻 结构和性能
下载PDF
电阻率三维复杂结构的快速反演 被引量:6
18
作者 吴小平 汪彤彤 《煤田地质与勘探》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48-52,共5页
运用共轭梯度迭代算法解三维反问题中的线性方程组 ,并结合求 Jacobi矩阵 G的 Rodi算法 ,则每次反演迭代仅需一次正演计算 ,大大加快了计算速度 ,实现了直流电阻率三维快速反演。另外 ,由于避免了存储 G和 GTG所需的庞大存储量 ,以及在... 运用共轭梯度迭代算法解三维反问题中的线性方程组 ,并结合求 Jacobi矩阵 G的 Rodi算法 ,则每次反演迭代仅需一次正演计算 ,大大加快了计算速度 ,实现了直流电阻率三维快速反演。另外 ,由于避免了存储 G和 GTG所需的庞大存储量 ,以及在三维反演中加入光滑约束 ,有利于精细网格下的复杂模型反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阻率 三维反演 共轭梯度 反演方法 理论模型 合成数据 电法勘探
下载PDF
宁洱地震区深部电性结构及发震构造初析(一) 被引量:10
19
作者 汪晓 赵国泽 +4 位作者 汤吉 肖骑彬 陈小斌 王继军 蔡军涛 《地震地质》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516-524,共9页
在2007年6月3日宁洱6.4级地震区进行了宽频带(1000~1/4096Hz)大地电磁观测,采用了远参考道技术和Robust技术对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了视电阻率和相位曲线、二维偏离度及区域电性结构方向,采用非线性共扼梯度(NLCG)二维反演技术对实... 在2007年6月3日宁洱6.4级地震区进行了宽频带(1000~1/4096Hz)大地电磁观测,采用了远参考道技术和Robust技术对观测数据进行了处理,分析了视电阻率和相位曲线、二维偏离度及区域电性结构方向,采用非线性共扼梯度(NLCG)二维反演技术对实测资料进行了反演,得到了与实测曲线拟合程度较高的反演模型。从二维解释结果可以看出:横向上,以12号测点为界,明显地划分为2个不同的电性分区,推测存在具一定延伸的断裂构造。纵向上,30km深度以上大致可分为4个电性层:1)中、新生代盆地沉积层(Mz—Cz),厚约1km。2)古生代沉积层(Pz),厚约5km。3)壳内高导层(HCL)。4)中、下地壳(MLC)。其中壳内高导层埋深在12号点左右存在较大的差异,推测在12—13号点下高导层顶部存在壳内的滑脱构造。宁洱地震震源深度为5km,文中所推测的滑脱构造位于这一层位上。认为该滑脱构造为本次地震的发震构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地电磁测深 视电阻率 电性结构 发震构造 宁洱地震 二维反演
下载PDF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for Geothermal Resources:An Application of MT and CSAMT in Jiangxia,Wuhan,China 被引量:8
20
作者 吴桂桔 胡祥云 +1 位作者 霍光谱 周晓晨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2年第5期757-767,共11页
We present a case study of applying MT (magnetotellurics) and CSAMT (controlled source audio-frequency magnetotelluries) for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in Jiangxia (江夏), which is located in new industrial develop... We present a case study of applying MT (magnetotellurics) and CSAMT (controlled source audio-frequency magnetotelluries) for geophysical exploration in Jiangxia (江夏), which is located in new industrial developing suburb, where artificial noises are severe. In order to know deep buried structure, fracture status, and characteristics of underground geothermal development about 2 km, we acquired MT and CSAMT data to image subsurface structure through inversion and joint interpretation. The electrical terms of the 2D MT inversion can be divided into three ranges of resistivity values: (1) a highly resistive (〉350 ~.m) layer mainly characteristic of limestone, dolomitic limestone, leuttrite, silicarenite, and packsand; (2) an intermediate resistivity (250-350 Ω·m) layer mainly constituted by siliceous shale, siltstone, battie, and ampelitic limestone; and (3) a low resistivity (20-250 Ω·m) layer, from surface to-100 m, which is related to lacustrine alluvium of Quaternary period; the deep low resistivity layer is interpreted to be representative of the geothermal field. The result of the 2D CSAMT inversion reveals two layers of different electrical resistivities: (1) the first resistive layer (20-250 Ω·m), which is related to lacustrine alluvium of Quaternary period and the heat source, and (2) the second resistive layer (250-3 000Ω·m). The heat source appears to be bounded within the middle of exploration area and shows the N-S trend. Its depth ranges from more than 1.2 to less than 0.7 km, and its resistivity values range from 20 to 250 Ω·m in the northeast part of Jiangxia. Comparing the results of MT and CSAMT method, the positive anomalies are similar and can be assumed to be generated by the same sour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MT method CSAMT method resistivity structure geothermal field.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43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