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75篇文章
< 1 2 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及其在剩余静校正中的应用 被引量:16
1
作者 尹成 周熙襄 +1 位作者 钟本善 林依华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4期486-491,共6页
本文综合利用模拟退火和遗传算法的特点,给出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即根据模拟退火的概率分布函数提供群体的初值,然后使用遗传算法的选择算子和杂交算子进行搜索,在此基础上,再降低温度提供新的初值,进行反复迭代,从而搜索到全局... 本文综合利用模拟退火和遗传算法的特点,给出一种改进的遗传算法,即根据模拟退火的概率分布函数提供群体的初值,然后使用遗传算法的选择算子和杂交算子进行搜索,在此基础上,再降低温度提供新的初值,进行反复迭代,从而搜索到全局最优解。通过估计剩余静校正的模拟试验表明,该方法只需要较小的群体规模,与常规的遗传算法相比,没有其它更多的控制参数,且全局收效的效率有了很大的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遗传算法 模拟退火 剩余静校正 地震勘探
下载PDF
基于模型的复杂地表区静校正方法 被引量:19
2
作者 李卫忠 Saleh A. Al-Maghlouth +2 位作者 Adnan Hasheme 唐文榜 王达远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797-801,共5页
在简要介绍静校正处理中常用方法及其特点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的特点,本文提出了基于模型的静校正处理方法。根据该区近地表特点重新定义了沙丘底面(模型顶面),并与沙丘压实曲线结合建立了相对准确的近地表模型;针对区内微测井数据分布不... 在简要介绍静校正处理中常用方法及其特点基础上,结合研究区的特点,本文提出了基于模型的静校正处理方法。根据该区近地表特点重新定义了沙丘底面(模型顶面),并与沙丘压实曲线结合建立了相对准确的近地表模型;针对区内微测井数据分布不均、折射层不稳定等问题,引入相对折射静校正方法,实现了对模型在复杂近地表变化区域的精度修正,保证了基准面校正的可靠性,并为后续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打下了良好基础。实际资料处理应用表明,此模型静校正方法可较好地适应复杂地表地区的静校正处理,提高低幅度构造的成像精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校正 近地表模型 剩余折射静校正 剩余静校正 低幅度构造
下载PDF
渤深6地区高精度处理技术 被引量:20
3
作者 张印堂 刘培体 《地球物理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49-53,共5页
渤深6探区高精度处理的目标带是T6以下的深层,由于这些地层埋藏较深且存在潜山、断裂带等复杂构造,造成深层能量较弱,成像困难.在该区块的高精度处理过程中应用能量补偿、频率控制、速度拾取、噪音衰减、剩余静校正等关键技术,解决了反... 渤深6探区高精度处理的目标带是T6以下的深层,由于这些地层埋藏较深且存在潜山、断裂带等复杂构造,造成深层能量较弱,成像困难.在该区块的高精度处理过程中应用能量补偿、频率控制、速度拾取、噪音衰减、剩余静校正等关键技术,解决了反射信号弱、分辨率低、信噪比低的问题,取得了较好的成像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能量补偿 频率控制 剩余静校正 速度分析 噪音衰减
下载PDF
三维折射波静校正 被引量:11
4
作者 王彦春 余钦范 段云卿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1期13-19,共7页
在地表复杂的工区进行三维地震勘探,静校正是资料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提出了用折射波初至时间计算静校正量的新方法,即分别在共炮点域、共接收点域、共偏移距域交互计算静校正量。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统计,用交互迭代的方法求出... 在地表复杂的工区进行三维地震勘探,静校正是资料处理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本文提出了用折射波初至时间计算静校正量的新方法,即分别在共炮点域、共接收点域、共偏移距域交互计算静校正量。通过对大量数据进行统计,用交互迭代的方法求出全局最优解。实际地震资料处理效果表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维 地震资料处理 静校正 折射波 地震勘探
下载PDF
三种反射剩余静校正方法对比研究与应用 被引量:19
5
作者 吴波 徐天吉 +1 位作者 唐建明 潘树林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172-177,105,共6页
在沙漠、山地和黄土塬等复杂地表地区的地震勘探中,由于地表起伏大、低速带厚度大且横向速度变化剧烈,基准面静校正计算不准确,因而对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剩余静校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对共地面点法、Satan算法和最大能量法等3种剩余... 在沙漠、山地和黄土塬等复杂地表地区的地震勘探中,由于地表起伏大、低速带厚度大且横向速度变化剧烈,基准面静校正计算不准确,因而对地震资料处理中的剩余静校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为此,对共地面点法、Satan算法和最大能量法等3种剩余静校正方法的原理和适用性进行了研究。从模型道构建方法和构造项影响的角度详细分析了3种剩余静校正方法的适用性,指出在能消除构造项影响的情况下,共地面点法和Satan算法可以生成质量更高的模型道和计算大剩余静校正量,处理效果更好;但在构造项影响无法消除的情况下,由于最大能量法不受构造项影响,因而更加适用。实际资料的测试结果验证了3种剩余静校正方法的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静校正 地表一致性 共地面点法 Satan算法 最大能量法 构造项
下载PDF
三种算法联合迭代反演求取最佳剩余静校正量 被引量:14
6
作者 程金星 董敏煜 +1 位作者 秦顺亭 张智勇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3期416-423,共8页
估算剩余静校正量可看作是以激发点及接收点剩余静校正量为模型参数的、以叠加能量为目标函数的全局最优值的搜索问题.当地震记录的剩余静校正量大而信噪比较低时,应用相关统计法不能有效地拾取静校正量.本文分别采用了CMP道集内... 估算剩余静校正量可看作是以激发点及接收点剩余静校正量为模型参数的、以叠加能量为目标函数的全局最优值的搜索问题.当地震记录的剩余静校正量大而信噪比较低时,应用相关统计法不能有效地拾取静校正量.本文分别采用了CMP道集内道间互相关法、图像边缘提取的Laplacian算法及DFP算法,三种不同算法联合迭代反演可求取最佳的模型参数,使目标函数值达到或接近于全局最优.理论试算及实际资料处理效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够解决低信噪比及大静校正量造成的周期跳跃等静校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静校正 联合迭代反演 地震勘探
下载PDF
热槽法模拟退火分析及其改进 被引量:9
7
作者 尹成 周熙襄 +2 位作者 钟本善 张志华 邵治龙 《石油物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1期63-70,共8页
本文在Rothman[1]提出的热槽法的基础上,对剩余静校正的估计进行了大量模型试验。通过分析研究得出了对热槽法冷却进度表构造的一些指导性原则,并引进了回火退火的思想来改过热槽法的收敛性及抗噪声能力。试验表明这种回火退火算法其... 本文在Rothman[1]提出的热槽法的基础上,对剩余静校正的估计进行了大量模型试验。通过分析研究得出了对热槽法冷却进度表构造的一些指导性原则,并引进了回火退火的思想来改过热槽法的收敛性及抗噪声能力。试验表明这种回火退火算法其效果是令人鼓舞的,对目前低信噪比的地震资料剩余静校正的估计是很有实际价值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热槽法 模拟退火法 地震勘探
下载PDF
高效模拟退火剩余静校正 被引量:8
8
作者 唐建侯 张金山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3期382-387,共6页
模拟退火是一个MonteCarlo优化过程,它摹仿了退火的物理过程,能较好地克服低信噪比、大静校正值引起的周期跳跃问题,便获得的解近于真实的情况。但由于其计算机运行时间长,温度难确定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本文在模拟退火剩余静校正... 模拟退火是一个MonteCarlo优化过程,它摹仿了退火的物理过程,能较好地克服低信噪比、大静校正值引起的周期跳跃问题,便获得的解近于真实的情况。但由于其计算机运行时间长,温度难确定而使其应用受到限制。本文在模拟退火剩余静校正中阐述了后验概率的求取方法,利用求取后验概率的公式自动确定起始温度,并根据退火原理实现温度的自动控制和门槛位自动转换。利用这些方法能有效地提高收敛速度,减少迭代次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静校正 模拟退火法 地震数据
下载PDF
最大能量法剩余静校正的改进 被引量:12
9
作者 吴波 尹成 +2 位作者 潘树林 陈光明 李轩波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350-354,共5页
常规最大能量法在处理复杂地区具有大时移量的低信噪比地震资料时容易出现"周波跳跃"现象,使得算法收敛于局部极值,造成构造假象。为此,本文提出了提高信噪比、压制"周波跳跃"现象的改进措施。其内容包括:使用模型... 常规最大能量法在处理复杂地区具有大时移量的低信噪比地震资料时容易出现"周波跳跃"现象,使得算法收敛于局部极值,造成构造假象。为此,本文提出了提高信噪比、压制"周波跳跃"现象的改进措施。其内容包括:使用模型道多道混波技术提高信噪比,改善模型道质量;使用慢速扩展相空间技术,避免"周波跳跃"现象;使用静校正量的空间约束滤波,克服静校正处理的"零空间"漂移现象。理论模型试验和实际资料的应用结果说明,采取本文改进措施能够进一步提高常规最大能量法在复杂地区剩余静校正处理中的适应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静校正 最大能量法 地震数据处理 周波跳跃 “零空间”漂移
下载PDF
海上地震数据处理中采集脚印分析与衰减处理 被引量:12
10
作者 谢玉洪 陈志宏 +2 位作者 朱江梅 周家雄 隋波 《天然气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28-31,共4页
在海上地震资料处理中,由于检波点空间分布不均匀造成的采集脚印现象不仅影响地腹构造的高质量地震成像,而且还会严重影响AVO属性分析和地层速度模型,有效的衰减采集脚印对地质构造解释和油气藏储层预测等都十分必要。通过对海上某区的... 在海上地震资料处理中,由于检波点空间分布不均匀造成的采集脚印现象不仅影响地腹构造的高质量地震成像,而且还会严重影响AVO属性分析和地层速度模型,有效的衰减采集脚印对地质构造解释和油气藏储层预测等都十分必要。通过对海上某区的地震数据采集脚印的成因及特点的详细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开展试验研究,最终选用SkyFix XP定位系统来进行三维地震资料的潮汐校正;采用面元中心化技术来实现资料的面元规则化,减小相邻道间的差异从而压制采集脚印;此外,剩余静校正技术也是处理过程中压制三维地震资料采集脚印的有效手段之一。通过以上3种关键技术的应用,处理出来的地震资料在信噪比上有了大幅度的提高,采集脚印从时间切片上和剖面上均有了明显的衰减,地震资料达到了最大限度的相对保幅,地震振幅、能量等地震属性与地质认识也更加吻合,为该区下一步油气勘探和已投入生产油气田的开发部署调整提供了更为可靠的基础资料。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海洋 地震数据采集 采集脚印 潮汐静校正 剩余静校正 面元 中心化
下载PDF
基于模型道的地表一致性剩余静校正方法 被引量:6
11
作者 李全胜 张天平 魏鸿英 《吐哈油气》 2005年第3期266-270,共5页
在针对精细构造解释和储层物性描术的地震资料目标处理中,剩余静校正处理是影响地震剖面信噪比和分辨率的关键技术,它的精度对精细构造解释和储层物性研究产生影响。在此给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道的地震反射波三维剩余静校正方法,详细论述... 在针对精细构造解释和储层物性描术的地震资料目标处理中,剩余静校正处理是影响地震剖面信噪比和分辨率的关键技术,它的精度对精细构造解释和储层物性研究产生影响。在此给出了一种基于模型道的地震反射波三维剩余静校正方法,详细论述了模型道的构造方法,将剩余静校正问题作为广义线性反问题来求解炮点和检波点剩余静校正量。通过吐哈盆地的实际资料应用效果表明,这种方法能够很好地解决较复杂地区地震资料的剩余静校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资料 剩余静校正处理 地震剖面 信噪比 分辨率 地震解释 地震勘探 储层物性
下载PDF
叠前主分量重建随机噪声衰减 被引量:3
12
作者 李卫忠 王成礼 马在田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0年第2期244-256,共13页
随机噪声是地震勘探中不可避免的一类干扰波 ,叠前记录中随机噪声的存在不但会引起资料信噪比的降低 ,而且会直接影响到动、静校正的精度 ,影响资料处理的质量。目前已有很多衰减随机噪声的方法在应用中见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由于它们大... 随机噪声是地震勘探中不可避免的一类干扰波 ,叠前记录中随机噪声的存在不但会引起资料信噪比的降低 ,而且会直接影响到动、静校正的精度 ,影响资料处理的质量。目前已有很多衰减随机噪声的方法在应用中见到了很好的效果 ,但由于它们大多基于叠后数学模型开发 ,在叠前应用有时会因为其理论基础或叠前资料本身的某些特点而使应用效果受到某种程度的制约。本文提出一种基于主分量重建技术的方法 ,不但可以很好地衰减随机噪声 ,而且能够很好地保护叠前道集中的剩余静校正量 ,有助于提高剩余静校正的精度 ,从而可以保护信号的高频成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数据处理 随机噪声 叠前去噪 地震勘探
下载PDF
利用蒙特卡罗方法的剩余静校正及其应用 被引量:8
13
作者 陈枫 王彦春 +2 位作者 王海泉 段云卿 王娜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12年第4期628-632,共5页
针对剩余静校正问题,讨论了统计方法中的蒙特卡罗法用于反射波能量最大化剩余静校正的方法。分别论述了反射波叠加能量最大化法和蒙特卡罗方法,以及蒙特卡罗方法如何应用于剩余静校正的计算中,并用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效果。通过实际应... 针对剩余静校正问题,讨论了统计方法中的蒙特卡罗法用于反射波能量最大化剩余静校正的方法。分别论述了反射波叠加能量最大化法和蒙特卡罗方法,以及蒙特卡罗方法如何应用于剩余静校正的计算中,并用实例说明了该方法的效果。通过实际应用蒙特卡罗剩余静校正方法,解决了经野外静校正后残留的剩余静校正问题,并通过与其他剩余静校正方法的实际应用对比,说明了蒙特卡罗剩余静校正方法的优势。对于大剩余量的静校正问题,蒙特卡罗剩余静校正方法仍然可以很好的解决,并且不会产生串相位问题,说明蒙特卡罗剩余静校正方法是可靠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剩余静校正 蒙特卡罗法 能量最大 随机变量
下载PDF
复杂地表地震资料静校正问题的处理 被引量:6
14
作者 郝军 杨瑞娟 +1 位作者 吴靖 徐蕾 《复杂油气藏》 2011年第3期34-37,共4页
针对JR地区复杂丘陵地表造成的大、中、小不同尺度的静校正问题,采用不同的静校正方法,即采用联合应用波动方程基准面校正技术、层析静校正技术和剩余静校正技术,经反复测试选取最佳参数,资料处理取得了良好效果。
关键词 复杂地表 地震数据处理 波动方程 基准面 层析静校正 剩余静校正
下载PDF
Static Corrections Methods in the Processing of Deep Reflection Seismic Data 被引量:3
15
作者 Xiaosan Zhu Rui Gao +3 位作者 Qiusheng Li Ye Guan Zhanwu Lu Haiyan Wang 《Journal of Earth Science》 SCIE CAS CSCD 2014年第2期299-308,共10页
Statics are big challenges for the processing of deep reflection seismic data. In this paper several different statics solutions have been implemented in the processing of deep reflection seismic data in South China a... Statics are big challenges for the processing of deep reflection seismic data. In this paper several different statics solutions have been implemented in the processing of deep reflection seismic data in South China and their corresponding results have been compared in order to find proper statics solutions. Either statics solutions based on tomographic principle or combining the low-frequency components of field statics with the high-frequency ones of refraction statics can provide reasonable statics solutions for deep reflection seismic data in South China with very rugged surface topography, and the two statics solutions can correct the statics anomalies of both long spatial wavelengths and short ones. The surface-consistent residual static corrections can serve as the good compensations to the several kinds of the first statics solutions. Proper statics solutions can improve both qualities and reso- lutions of seismic sections, especially for the reflections of Moho in the upmost mant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deep reflection seismic data static correction field static refraction static tomographic static residual static correction.
原文传递
共炮(检)点剩余静校正方法 被引量:7
16
作者 潘树林 高磊 +2 位作者 吴波 尹成 傅丽容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期83-88,164+171,共6页
本文针对低信噪比、剩余静校正量较大的地震资料,提出了分别计算炮点和检波点剩余静校正量的共地面点剩余静校正方法。该法基于经过动校正后的共炮点数据集和共检波点数据集分别求取检波点剩余静校正量和炮点剩余静校正量,并分别将共炮... 本文针对低信噪比、剩余静校正量较大的地震资料,提出了分别计算炮点和检波点剩余静校正量的共地面点剩余静校正方法。该法基于经过动校正后的共炮点数据集和共检波点数据集分别求取检波点剩余静校正量和炮点剩余静校正量,并分别将共炮、检点道集动校正后的叠加道作为模型道与道集内各个道进行互相关,求出各个炮、检波点的剩余静校正量。理论和实际数据的测试表明,这种方法可以解决低信噪比、剩余静校正量较大地震资料的静校正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炮点道集 共检波点道集 模型道 剩余静校正
下载PDF
复杂地表区地震资料静校正方法探讨 被引量:6
17
作者 赵万书 赵兴 《煤炭与化工》 CAS 2015年第9期111-116,119,共7页
静校正技术是地震成像的核心技术,基于复杂地表区的地震资料特点,通过不同的静校正方法试验对比,探索出一条综合利用层析静校正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折射波剩余静校正解决中短波长静校正问题、反射波剩余静校正解决短波长静校正问题... 静校正技术是地震成像的核心技术,基于复杂地表区的地震资料特点,通过不同的静校正方法试验对比,探索出一条综合利用层析静校正解决长波长静校正问题、折射波剩余静校正解决中短波长静校正问题、反射波剩余静校正解决短波长静校正问题的静校正思路,有效地解决了复杂地表区的静校正问题,使地震资料成像效果得到了显著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静校正技术 复杂地表 非线性层析反演 剩余静校正 分炮检距叠加
下载PDF
利用地震属性求取剩余静校正的方法 被引量:5
18
作者 魏庚雨 李振勇 薛慧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A01期10-12,共3页
利用地震属性求取剩余静校正始于剩余时差的拾取,即首先对参加相关的道集和叠加数据进行地震属性处理(对数据进行瞬时相位或振幅包络处理等),然后进行剩余时差的拾取。文中基于常规自动剩余静校正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利用地震属性求取剩... 利用地震属性求取剩余静校正始于剩余时差的拾取,即首先对参加相关的道集和叠加数据进行地震属性处理(对数据进行瞬时相位或振幅包络处理等),然后进行剩余时差的拾取。文中基于常规自动剩余静校正存在的问题,讨论了利用地震属性求取剩余静校正的方法,用实例说明了方法的效果。实例研究结果表明:①经过野外校正和一次速度分析后,长波长校正量问题得到解决,但同相轴的连续性仍然较差,明显存在剩余静校正问题;②对数据进行常规自动剩余静校正后,信噪比得到明显提高;当继续进行第二次、第三次剩余静校正迭代时,难以再看到明显的处理效果;③利用地震属性求取剩余静校正对数据校正后,除剖面信噪比明显提高外,剖面整体面貌较常规自动剩余静校正后的结果更清晰,局部细节更加清楚。说明利用地震属性求取剩余静校正的方法是可行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震属性 剩余静校正 剩余时差 模型道 相关
下载PDF
大民屯凹陷高分辨地震资料处理技术研究 被引量:5
19
作者 赵延江 段云卿 +2 位作者 杨文军 高海燕 皮金云 《物探与化探》 CAS CSCD 2007年第4期370-373,共4页
通过对大民屯凹陷地震资料的详细分析,针对洼陷部位信噪比高、主要目的层沙三、沙四段频率相对较低的特点,研究出一套高分辨率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子波处理技术及优势频带约束下的分频处理技术,能满足沙三、沙四段储层横向预测的需要,见... 通过对大民屯凹陷地震资料的详细分析,针对洼陷部位信噪比高、主要目的层沙三、沙四段频率相对较低的特点,研究出一套高分辨率处理技术,主要包括子波处理技术及优势频带约束下的分频处理技术,能满足沙三、沙四段储层横向预测的需要,见到了较好的应用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分辨率地震勘探 反褶积 优势频带 剩余静校正
下载PDF
三维地震与地面微地震联合校正方法 被引量:5
20
作者 刁瑞 吴国忱 +3 位作者 尚新民 芮拥军 宗兆云 崔庆辉 《地球物理学报》 SCIE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283-292,共10页
由于地面微地震监测台站布设在地表,会受到地表起伏、低降速带厚度和速度变化的影响,降低了微地震事件的识别准确度和定位精度,限制了地面微地震监测技术在复杂地表地区的应用.因此,将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思路引入到地面微地震监测中,提... 由于地面微地震监测台站布设在地表,会受到地表起伏、低降速带厚度和速度变化的影响,降低了微地震事件的识别准确度和定位精度,限制了地面微地震监测技术在复杂地表地区的应用.因此,将三维地震勘探技术的思路引入到地面微地震监测中,提出了三维地震与地面微地震联合校正方法,将油气勘探和开发技术更加紧密地结合在一起.根据三维地震数据和低降速带测量数据,通过约束层析反演方法建立精确的近地表速度模型,将地面微地震台站从起伏地表校正到高速层中的平滑基准面上,有效消除复杂近地表的影响.其次,根据射孔数据和声波测井速度信息,通过非线性反演方法建立最优速度模型,由于已经消除复杂近地表的影响,在进行速度模型优化时不需要考虑近地表的影响,因而建立的速度模型更加准确.最后,在精确速度模型的基础上,通过互相关方法求取剩余静校正量,进一步消除了复杂近地表和速度模型近似误差的影响.三维地震与地面微地震联合校正方法采用逐步校正的思路,能够有效消除复杂近地表的影响,提高微地震数据的品质和速度模型的精确度,保证了微地震事件的定位精度,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近地表 层析反演 射孔数据 速度模型 剩余静校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