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
怨恨与承认——一种社会学的探索 |
成伯清
|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
2009 |
59
|
|
2
|
“逆向标签化”背后的社会心态 |
王建民
|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2 |
19
|
|
3
|
怨气:情感社会学的阐释 |
吕小康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17 |
17
|
|
4
|
结构、怨恨和话语:无直接利益冲突的宏观条件形成机制研究——基于斯梅尔塞加值理论的思考 |
朱志玲
|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3 |
13
|
|
5
|
社会怨恨与媒介建构 |
余红
王庆
|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5 |
12
|
|
6
|
怨恨:现代性伦理的精神品质——马克斯·舍勒道德建构中的怨恨理论述论 |
牛正兰
|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3 |
4
|
|
7
|
“怨恨”的符号现象学与“佛系人格”的情感淡化 |
谭光辉
|
《探索与争鸣》
CSSCI
北大核心
|
2021 |
9
|
|
8
|
马克斯·舍勒怨恨理论的伦理之维 |
李骅
|
《甘肃联合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6 |
4
|
|
9
|
民族主义原则损伤之后——中国150年羡憎情结 |
方维规
|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6
|
|
10
|
韦伯与舍勒之争:经济时代的伦理精神之源 |
詹世友
|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
2002 |
1
|
|
11
|
《论语》“学而时习之”章释义 |
李骅
|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
2005 |
5
|
|
12
|
秦汉史籍中的“怨望” |
张梦晗
|
《南都学坛(南阳师范学院人文社会科学学报)》
|
2014 |
1
|
|
13
|
网络表达中的怨恨——基于舍勒现象学的分析 |
张新标
周雪
|
《临沂师范学院学报》
|
2011 |
4
|
|
14
|
“诗可以怨”梳理:字义根柢、阐释分歧与方法启思 |
袁劲
|
《广州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
2015 |
4
|
|
15
|
弃逐逆境中的愤悱与宣泄——柳宗元贬谪心态探析 |
王承丹
|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06 |
3
|
|
16
|
宽恕的道德理由——基于第二人称立场的分析 |
张金金
|
《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
2024 |
0 |
|
17
|
马克斯·舍勒怨恨理论述评 |
李骅
|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09 |
1
|
|
18
|
新生代农民工社会情绪的危害与对策 |
孙红永
|
《重庆文理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
2012 |
3
|
|
19
|
屈骚传统的失落与宋诗情感特征的形成 |
谢琰
|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
2011 |
3
|
|
20
|
儒家视野内的怨及其化解 |
高志强
|
《心理学探新》
CSSCI
北大核心
|
2018 |
3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