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78篇文章
< 1 2 14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日常生活视野中的旅游社区空间再生产研究——基于列斐伏尔与德塞图的理论视角 被引量:128
1
作者 孙九霞 周一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1575-1589,共15页
在空间与旅游地空间的相关研究中,社区居民及其日常生活所扮演的角色未得到充分的重视。而本文试图转向微观层面,关注空间演化中居民与日常生活的力量。研究以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核心区马降龙村为例,运用观察法与... 在空间与旅游地空间的相关研究中,社区居民及其日常生活所扮演的角色未得到充分的重视。而本文试图转向微观层面,关注空间演化中居民与日常生活的力量。研究以世界文化遗产"开平碉楼与村落"核心区马降龙村为例,运用观察法与访谈法,探索由旅游发展所推动的旅游社区空间再生产的现象与特征。基于列斐伏尔的"空间三元论"与德塞图的"日常生活实践"理论,讨论在空间再生产的过程中,居民如何通过日常生活,对抗政府与景区管理主体构想的空间表征,体现具有反抗性的表征空间。研究发现,在日常生活中,反抗性的表征空间表现出嵌入、抵制、进攻性抵制、反噬、再生等形式。现阶段,低度开发水平下居民与政府及景区管理主体的对抗达到一种微妙的平衡状态。长期看来景区组织与居民角色的特性,以及对土地的掌控保障了反抗潜力的延续。而旅游社区的空间秩序最终将在所有旅游利益相关者的协商中形成。旅游发展中居民扮演的角色影响其协商能力,造成不同的行动机制与意义。旅游社区空间活力最终在多主体、多目标的空间生产过程中激发,这一过程始终展现出日常生活的创造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社区 社会空间 空间再生产 表征空间 日常生活实践
原文传递
顿悟与问题表征的转变 被引量:25
2
作者 张庆林 肖崇好 《心理学报》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1期30-37,共8页
阐述了解决残缺棋盘问题的顿悟过程。该实验的结果证明,顿悟过程中需要发现一种正确的问题表征,即对等性问题空间,为了发现这一表征,被试必须使问题表征从“铺试问题空间”转变为“元水平的问题空间”.被试在这两个空间中进行搜索... 阐述了解决残缺棋盘问题的顿悟过程。该实验的结果证明,顿悟过程中需要发现一种正确的问题表征,即对等性问题空间,为了发现这一表征,被试必须使问题表征从“铺试问题空间”转变为“元水平的问题空间”.被试在这两个空间中进行搜索时,必须有很强的限制,使搜索成为有高度选择性的搜索,才能最终在元水平问题空间中发现正确的表征。本研究还发现,被试的搜索并不总是知觉驱动的,有时是概念驱动的,而且后者的迁移性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问题表征 问题空间 搜索限制。
下载PDF
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空间转型 被引量:20
3
作者 陈先哲 《高等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8期20-27,共8页
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内外空间皆面临转型实践难题,亟须以研究的"空间转向"破题。根据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理论对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空间转型的表现进行分析后发现:空间生产的市场性推动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空间布局的实践转型,... 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内外空间皆面临转型实践难题,亟须以研究的"空间转向"破题。根据列斐伏尔的社会空间理论对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空间转型的表现进行分析后发现:空间生产的市场性推动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空间布局的实践转型,向具有市场优势并上升为国家战略的东部沿海城市群高度集聚;新时代以来重视高校内部学习空间改造的趋势,表征着"以教师为中心"向"以学生为中心"的隐性空间权力转型;以"媒介化社会"和"时空压缩"为主要特征的技术时代的到来,引发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具象空间转型甚至异化,并酝酿新的高等教育变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等教育转型 高等教育空间 空间布局 空间表征 具象空间
原文传递
空间的价值:空间句法的反思 被引量:20
4
作者 杨滔 《建筑师》 2018年第5期49-54,共6页
空间句法作为形态学中的一个学派,发展了40多年,其中遇到了各种挑战。本文根据空间句法最初的研究问题出发,从空间表达、空间计算、空间的主观性以及非空间等方面去辨识并反思空间句法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展望空间句法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 空间句法作为形态学中的一个学派,发展了40多年,其中遇到了各种挑战。本文根据空间句法最初的研究问题出发,从空间表达、空间计算、空间的主观性以及非空间等方面去辨识并反思空间句法所遇到的问题,从而展望空间句法今后可能的发展方向,即时空生成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句法 空间表达 空间计算 主观性 非空间 价值
下载PDF
中国生态移民村社会空间的生产分析——以宁夏固原市典型生态移民村为例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亚娟 孔福星 +4 位作者 刘小鹏 程静 马存霞 魏丽 李伟华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1期158-166,共9页
生态移民村是一种特殊的乡村类型。运用空间生产理论,以宁夏固原市"十二五"7个生态移民村为例,采用2018年高分二号遥感影像,参考谷歌地球2010年数据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2010年),并通过参与式农村评估法(PRA)获取社会空... 生态移民村是一种特殊的乡村类型。运用空间生产理论,以宁夏固原市"十二五"7个生态移民村为例,采用2018年高分二号遥感影像,参考谷歌地球2010年数据和第二次全国土地调查数据(2010年),并通过参与式农村评估法(PRA)获取社会空间数据,通过土地利用转移矩阵、三元空间辩证耦合协调度模型、地理探测器等综合方法,剖析生态移民村空间的表征、空间的实践和表征的空间及其耦合特征。结果显示:①生态移民村空间的表征是政府、社会组织、村委会、农户(搬迁户)和原住民及其相互作用。②生态移民村空间的实践表现为迁入区宅基地、道路、学校、卫生室、文化广场、村委会、蔬菜大棚、养殖场、耕地、草地、园地、水域等土地利用类型的转移,其中房屋建筑区面积增量最多,二营村33.22 hm^2、闫堡村26.03 hm^2、沟圈村25.52 hm^2、田坪村12.30 hm^2、串河村10.82 hm^2、兰大庄9.68hm^2和红土村2.19 hm^2。③生态移民村表征的空间出现搬迁前后农户类型、消费行为和社会关系的显著变化,"熟人社会"结构的打破和"空心化"现象对生态移民村的振兴提出了规划预警。④生态移民村空间生产耦合度居于0.3~0.5之间,总体耦合处于轻度失调和濒临失调之间,其中田坪村(0.49)>闫堡村(0.48)>串河村(0.47)>沟圈村(0.46)>二营村(0.39)>红土村(0.36)>兰大庄(0.34)。表征的空间在三元空间耦合中贡献最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振兴 生态移民村 空间的生产 空间的表征 空间的实践 土地利用类型转移 社会空间
原文传递
表征与非表征视角下民宿对乡村空间的叠写与地方再生产——以成都明月村为例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兴 余正勇 《地域研究与开发》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期145-150,共6页
民宿实践与乡村发展有着显著的交互关系,已成为助力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渠道。以空间表征和非表征为视角,借助Rost CM6语义分析软件进行网络文本数据处理,深入探讨民宿对乡村空间的地方再生产问题。以成都市蒲江县甘溪镇的明月村为典型案... 民宿实践与乡村发展有着显著的交互关系,已成为助力实施乡村振兴的重要渠道。以空间表征和非表征为视角,借助Rost CM6语义分析软件进行网络文本数据处理,深入探讨民宿对乡村空间的地方再生产问题。以成都市蒲江县甘溪镇的明月村为典型案例,基于民宿改造引发的新旧空间转变分析,研究地方空间的创新发展。结果发现:(1)民宿实践对地方具有重要的表征与非表征建构作用,且经由景观功能的差异化塑造和具身体验实践路径实现对地方空间的表征与非表征,塑造了新的地方空间形象;(2)民宿空间表征与非表征过程中实现了对地方空间意义的叠写与再生产,实现了地方空间的创新发展;(3)媒介宣传与地方的互动构建过程通过协商得以固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宿 空间表征 空间叠写 地方性生产 明月村 成都市
下载PDF
基于空间角稀疏表示的二维DOA估计 被引量:14
7
作者 李鹏飞 张旻 钟子发 《电子与信息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10期2402-2406,共5页
论文提出一种基于空间角稀疏表示的2维DOA估计方法,解决了2维DOA估计中冗余字典构造的难题。构建的空间角包含了方位角和俯仰角的信息,利用其构造冗余字典可以将方位角和俯仰角的组合从2维空间映射到1维空间,极大地降低了字典的长度和... 论文提出一种基于空间角稀疏表示的2维DOA估计方法,解决了2维DOA估计中冗余字典构造的难题。构建的空间角包含了方位角和俯仰角的信息,利用其构造冗余字典可以将方位角和俯仰角的组合从2维空间映射到1维空间,极大地降低了字典的长度和求解的复杂度;同时将算法推广到频域,扩展了其应用范围。与传统的高分辨算法相比,该方法对信噪比和快拍数要求不高、无需特征值分解和多维搜索过程。理论分析和仿真实验,验证了该方法对2维相干信号和非相干信号都具有较高的估计精度和较好的分辨力,在不同信噪比下性能优于MUSIC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信号处理 波达方向 2 维角 稀疏表示 空间角
下载PDF
基于非表征理论大运河空间营造的两种路径——以大运河(北京段)为例 被引量:13
8
作者 周尚意 纪凤仪 成志芬 《北京联合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9年第4期24-30,共7页
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空间营造是北京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实践手段之一。目前大运河流经的地区,多以博物馆、不可移动的文物遗迹保护单位、遗产公园等作为空间营造形式。大运河文化带的空间营造应当体现哪些大运河文化?从何处发掘大运... 大运河是世界文化遗产,空间营造是北京建设大运河文化带的实践手段之一。目前大运河流经的地区,多以博物馆、不可移动的文物遗迹保护单位、遗产公园等作为空间营造形式。大运河文化带的空间营造应当体现哪些大运河文化?从何处发掘大运河文化?我们以大运河(北京段)为例,收集相关文献,开展实地调查,并运用非表征理论开展分析,得出结论如下:第一,大运河文化既需要从历史文献的表征文化中发掘,也需要从非表征文化中发掘,否则就会忽视日常生活文化的重要性。第二,应将日常生活中的非表征文化转换为表征文化,进而指导大运河文化带的空间营造。第三,应在大运河沿岸营造优美的开敞空间,使之成为人们依水而乐的日常生活空间,进而让大运河在城市文明建设中发挥广泛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大运河 表征 非表征 空间营造
下载PDF
从AlphaGo到BetaGo—–基于任务可完成性分析的定性人工智能的定量实现 被引量:13
9
作者 苏剑波 陈叶飞 +3 位作者 马哲 黄瑶 向国菲 陈若冰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572-1583,共12页
AlphaGo程序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和蒙特卡洛树搜索算法在围棋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用定量分析技术实现了围棋这一传统定性式的任务.此次突破,实现了对定性人工智能的定量研究,这对人工智能体的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对于人工智能体而言,... AlphaGo程序利用深度学习算法和蒙特卡洛树搜索算法在围棋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用定量分析技术实现了围棋这一传统定性式的任务.此次突破,实现了对定性人工智能的定量研究,这对人工智能体的研究具有重要借鉴意义.对于人工智能体而言,执行任务前需要考虑任务的可完成性,对下棋任务而言,任务目标是取得胜利,因此,本文先从任务可完成性角度出发,分别从特征完备性、表征空间构建及基于表征空间的搜索角度分析AlphaGo程序.其次,人工智能体在任务完成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受到各种扰动的影响,对AlphaGo而言,本质是对人下棋过程的建模,因此,本文从抗干扰的角度出发,分析了AlphaGo的缺陷.再者,人工智能的研究是人类用科学技术的方式模拟大脑活动的过程.AlphaGo所体现出的围棋思想与人类棋手的围棋美学之间的差异,也是定量分析与定性描述之间的差异.因此,本文从美感评价角度对AlphaGo进行了分析和展望.通过上述三个角度,本文诠释了AlphaGo程序所包含的原理以及对定量化分析定性人工智能体研究的借鉴意义.本文认为,AlphaGo虽然取得了里程碑式的进展,但在定性描述(如:美学,艺术)以及系统未知扰动方面仍存在大量问题值得研究.人工智能的跨越式发展,即从Alpha级别提升至Beta级别,应该包含对事物定性分析的能力.最后,希望人工智能算法的研究工作者通过本文能更关注于挖掘定性描述与定量分析之间的关联,并进一步将人工智能算法提升至BetaGo乃至更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AlphaGo 特征完备性 表征空间 任务可完成性 抗干扰 美感评价 人工智能
下载PDF
《芒果街上的小屋》的空间表征与身份建构 被引量:12
10
作者 周维贵 赵莉华 《当代外国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7-43,共7页
奇卡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在《芒果街上的小屋》中探索了美国拉美裔族群的集体身份和族裔女性的性别身份,空间在作家对身份的探索中具有明显的现实性和政治性。作家以芒果街这一社会空间为背景,揭示了不同强势集团的空间表征,... 奇卡纳作家桑德拉·希斯内罗丝在《芒果街上的小屋》中探索了美国拉美裔族群的集体身份和族裔女性的性别身份,空间在作家对身份的探索中具有明显的现实性和政治性。作家以芒果街这一社会空间为背景,揭示了不同强势集团的空间表征,从而表现出空间在身份建构中的重要性。拉美裔女性作家要完成族裔身份和性别身份的双重建构,就必须颠覆表征着对立与压迫的空间话语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桑德拉·希斯内罗丝 《芒果街上的小屋》 空间表征 身份 族裔
原文传递
Theoretical basis and technical methods of cyberspace geography 被引量:10
11
作者 GAO Chundong GUO Qiquan +3 位作者 JIANG Dong WANG Zhenbo FANG Chuanglin HAO Mengmeng 《Journal of Geographical Sciences》 SCIE CSCD 2019年第12期1949-1964,共16页
Cyberspace is a new spatial realm of activities involving both humans and data,and it has become a cornerstone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of every country.A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cyberspace is essential for analyz... Cyberspace is a new spatial realm of activities involving both humans and data,and it has become a cornerstone of the national security of every country.A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cyberspace is essential for analyzing cyberspace incidents,governing cyberspace and ensuring cybersecurity.Accordingly,cyberspace has become a new field of geographic research in the Information Age.Against the backdrop of fierce international competition over cyberspace,there has been an urgent need to strengthen research between the fields of geography and cybersecurity,leading to theoretical and methodological innovations that have created the sub-discipline of cyberspace geography.Cyberspace geography(CG)extends geographical research from real spaces to virtual spaces,and its theoretical basis is the evolution of the traditional geographic human-land relationship theory into a human-land-network relationship theory.CG research includes constructing mapping relationships between cyberspace and real space,redefining the traditional geographic concepts of distance and regions for cyberspace,creating a language,models and methodologies for visually representing cyberspace,drawing maps of cyberspace,and researching the principles governing the evolution of cyberspace structures and behaviors.The technical methods of CG include collecting and integrating data on elements of cyberspace,visually representing cyberspace and conducting cyberspace situational and behavioral intelligence awareness.Intelligence awareness covers cyberspace situational status assessments,network hotspot event dissemination and traceability analysis,and network event situational simulations and risk predictions.CG offers new perspectives on the scientific understanding of cyberspace,the development of disciplines such as geography and cybersecurity,and the creation of national cybersecurity prevention and control mechanisms as well as a community of common future in cyberspac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uman-land-network relationship CYBERspace MAP CYBERspace GEOGRAPHICAL space visual representation
原文传递
论抒情诗的空间呈现 被引量:9
12
作者 谭君强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110-122,共13页
对抒情诗空间叙事的研究,迟迟未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实际上,空间叙事是抒情诗的一种重要抒情叙事方式,在古今中外的抒情诗中都有明显表现。在抒情诗的空间叙事中,空间呈现以多种方式表现出来,其中最突出的是地理空间、心理空间和图像空... 对抒情诗空间叙事的研究,迟迟未进入研究者的视野。实际上,空间叙事是抒情诗的一种重要抒情叙事方式,在古今中外的抒情诗中都有明显表现。在抒情诗的空间叙事中,空间呈现以多种方式表现出来,其中最突出的是地理空间、心理空间和图像空间。这三种空间呈现各有其独特的表现方式,同时相互之间并不隔绝,这些呈现都与抒情主体密不可分,在抒情人的叙说与情感表达中发挥着突出的作用,产生独特的叙事动力,并使抒情诗显现出丰富多彩的面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抒情诗 空间呈现 地理空间 心理空间 图像空间
下载PDF
《宠儿》中的“空间表征”之争 被引量:7
13
作者 赵莉华 石坚 《英美文学研究论丛》 CSSCI 2009年第1期163-173,共11页
列斐伏尔的"空间三一论"强调"空间表征"规训社会成员的"空间实践",而"空间表征"主要特征为其构想性,构想主体当然系空间规划者。本文提出:种族社会的种族"空间表征"构想主体是强势族... 列斐伏尔的"空间三一论"强调"空间表征"规训社会成员的"空间实践",而"空间表征"主要特征为其构想性,构想主体当然系空间规划者。本文提出:种族社会的种族"空间表征"构想主体是强势族群,而《宠儿》的"空间表征"构想主体白人裂分为两大阵营,以"学校老师"为代表的南方种植园主和以鲍德温兄妹为代表的北方废奴主义者,两大阵营所构想的"空间表征"基本一致,都强调白人/黑人二元对立,差异在于前者将黑奴视为牲畜而排斥在社会空间之外,后者则将黑奴视作低等臣民纳入社会空间。两者的交锋实质上折射出美国19世纪南北不同经济体制所导致的种族意识形态冲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社会空间 空间表征 空间实践 表征空间
下载PDF
旅行文学、乌托邦叙事与空间表征 被引量:8
14
作者 张德明 《国外文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58-65,共8页
旅行文学与乌托邦叙事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综观以《乌托邦》为代表的三个典型的乌托邦文本,可以发现,乌托邦外部空间的特征是不确定性、不可接近性、与世隔绝性,其内部空间则表露出相似性、类同性和无隐私性。乌托邦空间的表征背后既... 旅行文学与乌托邦叙事有着相辅相成的关系。综观以《乌托邦》为代表的三个典型的乌托邦文本,可以发现,乌托邦外部空间的特征是不确定性、不可接近性、与世隔绝性,其内部空间则表露出相似性、类同性和无隐私性。乌托邦空间的表征背后既隐含了中世纪以来欧洲及英国的地理-地形学描述传统,又反映了乌托邦理想内在的逻辑悖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英国旅行文学 托马斯·莫尔 《乌托邦》 空间的表征 表征的空间
原文传递
归来的“娜拉”:《湖滨旅店》的空间解读 被引量:8
15
作者 王桃花 林武凯 《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120-126,共7页
小说《湖滨旅店》在女主人公埃迪斯发出“即归”一词的电报时便戛然而止,这引人遐思:离开旅店、回到伦敦的埃迪斯将有何转变?以列斐伏尔空间三一论与福柯空间权力论观照其女性意识成长历程,则有望得出合理推断:埃迪斯的“逃婚”与“改... 小说《湖滨旅店》在女主人公埃迪斯发出“即归”一词的电报时便戛然而止,这引人遐思:离开旅店、回到伦敦的埃迪斯将有何转变?以列斐伏尔空间三一论与福柯空间权力论观照其女性意识成长历程,则有望得出合理推断:埃迪斯的“逃婚”与“改造”这两次空间实践是她面临的罪与罚;在父权与女性表征空间的两性空间支配权之争中,她产生女性意识萌芽;在小说与书信空间表征的两性空间话语权博弈中,她的女性意识彻底觉醒。历经上述三次权力博弈后,从旅店“改造”归来的埃迪斯与易卜生笔下出走的娜拉一样,成长为一位不依附父权规训的独立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湖滨旅店》 女性意识 空间实践 表征空间 空间表征
下载PDF
从空间表征到文化实践:对电子地图的批判性反思 被引量:8
16
作者 杨致远 《中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4期209-215,共7页
基于网络和移动信息新技术发展起来的电子地图不仅是传统地图的延伸和扩展,还是一种全新的空间表征形式和媒介文本。它典型地体现了后现代时期"时空压缩"这一现象,其中,消费文化在技术的主导下介入这一空间的再现/表征形式,... 基于网络和移动信息新技术发展起来的电子地图不仅是传统地图的延伸和扩展,还是一种全新的空间表征形式和媒介文本。它典型地体现了后现代时期"时空压缩"这一现象,其中,消费文化在技术的主导下介入这一空间的再现/表征形式,使其具有隐含的生产性:电子地图激发个体的空间想象和消费实践,推动个体的身份认同,并通过权力分配、欲望塑造等途径对个体的主体性的再生产发挥了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电子地图 空间表征 空间想象 主体性
下载PDF
基于ViT的细粒度图像分类 被引量:4
17
作者 李佳盈 蒋文婷 +1 位作者 杨林 罗铁坚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916-921,共6页
为解决细粒度图像分类任务存在类内差异性和类间相似性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Vision Transformer(ViT)的细粒度图像分类方法。采取ViT作为特征编码网络,获取图像的全局特征表示;设计多级区域选择模块,捕捉细微的具有可判别性的层级化信... 为解决细粒度图像分类任务存在类内差异性和类间相似性大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Vision Transformer(ViT)的细粒度图像分类方法。采取ViT作为特征编码网络,获取图像的全局特征表示;设计多级区域选择模块,捕捉细微的具有可判别性的层级化信息;利用一个简单且有效的中心损失函数,缩短深层特征与相应类中心在特征空间中的距离。在图像级标签的监督下,实现端到端的训练。结果在CUB-200-2011、NABirds以及Stanford Cars数据集上分别达到90.1%、90.2%和93.7%的分类准确率,超越当前最优算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细粒度图像分类 深度自注意力变换网络 注意力机制 中心损失 卷积神经网络 特征表示 特征空间
下载PDF
地方性视角下乡村旅游地的空间表征 被引量:6
18
作者 兰伟 陈兴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82-87,共6页
乡村旅游是我国乡村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和实现路径,广大乡村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经历着不同程度和阶段的乡土空间重塑,地方性理论和表征与非表征理论是理解和解决乡村旅游地空间再建构问题的理论工具。该文采用经验主义下的文献研... 乡村旅游是我国乡村发展和乡村振兴的重要推动力和实现路径,广大乡村在旅游发展过程中经历着不同程度和阶段的乡土空间重塑,地方性理论和表征与非表征理论是理解和解决乡村旅游地空间再建构问题的理论工具。该文采用经验主义下的文献研究与规范分析法,解读乡村旅游地空间分析的系列问题。结论如下:1)乡村旅游的空间生产包括空间实践、空间表征、表征空间3类行动,在此作用下依次形成感知的空间、构想的空间和生活的空间,其空间要素表现为以乡土景观体系为核心的复合系统;2)乡村旅游地空间表征的要素包括空间边界、空间秩序和空间意象,3类要素是乡村旅游地空间实践和空间表征的核心内容;3)乡村旅游地空间表征的路径包括表征手法下乡村旅游地的地理想象、非表征手法下乡土景观实践与具身体验以及乡村旅游地的地方性生产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乡村旅游 地方性 表征 非表征 空间生产 文化地理学
下载PDF
空间生产视角下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构建路径——以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为例
19
作者 张晖 《亚太经济》 北大核心 2024年第1期142-150,共9页
运用“三元空间论”,并结合人文地理学的领域、尺度、网络等多重维度,分析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空间生产经验,并提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构建路径。从空间实践层面看,要致力于推动国际化生产和消费集聚,水平重构生产尺度,融入全... 运用“三元空间论”,并结合人文地理学的领域、尺度、网络等多重维度,分析海南自由贸易港建设的空间生产经验,并提出更高水平开放型经济新体制的构建路径。从空间实践层面看,要致力于推动国际化生产和消费集聚,水平重构生产尺度,融入全球生产网络;从空间表征层面看,要推动制度型开放和制度集成创新,对标高标准国际经贸规则,进一步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体系;从表征空间层面看,要着力融入“双循环”新发展格局,构建“时空修复”和“时空压缩”机制,推动共同体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开放型经济新体制 海南自由贸易港 空间实践 空间表征 表征空间
原文传递
设计的过程与空间的经验 被引量:4
20
作者 李华 《建筑师》 2004年第4期47-54,共8页
建筑(学)的发展基于对自身一些基本问题的不断质疑,如如何定位和建立被我们称为的“建筑”的知识领域和范围?建筑师与建筑设计是什么样的关系?一个建筑的结果是如何产生或生成的?建筑空间和使用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通过分析FOA(Foreig... 建筑(学)的发展基于对自身一些基本问题的不断质疑,如如何定位和建立被我们称为的“建筑”的知识领域和范围?建筑师与建筑设计是什么样的关系?一个建筑的结果是如何产生或生成的?建筑空间和使用者之间的关系是怎样的?通过分析FOA(Foreign OfficeArchitects)横滨港国际客运码头中标方案的图纸和其作品的展览,本文希望探讨当今建筑实践中两个方面的议题--建筑师与建筑设计之间的关系和空间经验中主体与客体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建筑师 建筑设计 建筑作品 建筑实践 建筑空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4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