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预处理对大鼠小肠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 被引量:20
1
作者 刘秀华 庞永政 +1 位作者 苏静怡 唐朝枢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1期20-22,共3页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PC)对大鼠小肠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小肠I/R模型,分别观察血压、肠道组织损伤和血管床功能改变。结果:PC减轻了小肠粘膜出血损伤及整体血压下降,组织MDA含量和血浆LDH活性... 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PC)对大鼠小肠I/R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其机理。方法:采用小肠I/R模型,分别观察血压、肠道组织损伤和血管床功能改变。结果:PC减轻了小肠粘膜出血损伤及整体血压下降,组织MDA含量和血浆LDH活性降低(P<0.0l);肠组织EB含量和MPO活性亦降低(P<0.0l)。结论:缺血预处理对小肠I/R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理与血管床受到保护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预处理 小肠缺血
下载PDF
预处理对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2
2
作者 刘秀华 庞永政 +2 位作者 陈魁 苏静怡 唐朝枢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3期208-210,共3页
目的:探讨预处理(PC)对大鼠肝脏I/R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原位灌流肝脏I/R模型,观察肝脏组织损伤、血管床功能、肝脏5′-核苷酸酶活性及分布的改变。结果:PC减少肝组织MDA产生及LDH漏出(均P<0.0... 目的:探讨预处理(PC)对大鼠肝脏I/R损伤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原位灌流肝脏I/R模型,观察肝脏组织损伤、血管床功能、肝脏5′-核苷酸酶活性及分布的改变。结果:PC减少肝组织MDA产生及LDH漏出(均P<0.0l),并抑制I/R引起的5′-核苷酸酶活性下降。结论:PC对肝脏I/R损伤有保护作用,5′-核苷酸酶参与了该保护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肝缺血 再灌流损伤 预处理
下载PDF
蛋白激酶C在大鼠小肠缺血预处理中的作用 被引量:3
3
作者 刘秀华 庞永正 +2 位作者 常英姿 苏静怡 唐朝枢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2期86-88,共3页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在大鼠小肠缺血预处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小肠原位灌流的缺血再灌注(I/R)模型,观察PKC抑制剂PolymyxinB和H_7对缺血预处理(PC)的肠道组织及血管床保护作用的影响。结果... 目的:探讨蛋白激酶C(PKC)在大鼠小肠缺血预处理中的作用。方法:采用大鼠小肠原位灌流的缺血再灌注(I/R)模型,观察PKC抑制剂PolymyxinB和H_7对缺血预处理(PC)的肠道组织及血管床保护作用的影响。结果:PC明显减轻了I/R后肠粘膜病理损伤、MDA产生、IDH漏出(P<0.01),并减少了肠道微血管壁对伊文思兰的渗出(P<0.01)。PolymyxinH和H_7完全阻断了这种保护作用。结论:缺血预处理对I/R的小肠组织和血管床有保护作用,其机理涉及PKC的激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灌注损伤 蛋白激酶 小肠缺血 预处理
下载PDF
肾脏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 被引量:1
4
作者 武旭东 徐成斌 +1 位作者 张海澄 陈红 《泰山医学院学报》 1997年第2期77-79,共3页
目的观察肾脏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其机理。方法采用大鼠肾脏缺血预处理及离体心脏灌注的方法。结果缺血预处理能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表现为冠脉流出液中蛋白含量、乳酸脱氢酶和组织蛋... 目的观察肾脏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并初步探讨了其机理。方法采用大鼠肾脏缺血预处理及离体心脏灌注的方法。结果缺血预处理能明显减轻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表现为冠脉流出液中蛋白含量、乳酸脱氢酶和组织蛋白酶D活性降低(P均<0.01),心肌水肿程度减轻,丙二醛和钙含量减少(P<0.01)。结论肾脏缺血预处理对大鼠心脏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一定保护作用,其机理可能与肾缺血时某些内源性介质的释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脏 血液供给 再灌注损伤 病理生理学 预处理
下载PDF
κ-阿片受体介导缺血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及其受体后机制 被引量:15
5
作者 王珏 高琴 +2 位作者 沈佳 叶挺梅 夏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2007年第1期41-47,共7页
目的:探讨κ-阿片受体是否参与缺血后处理的对抗心肌缺血/复灌(I/R)损伤和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流模型,全心停灌30 m in、复灌120 m in复制I/R模型,测定心室力学指标和复灌各... 目的:探讨κ-阿片受体是否参与缺血后处理的对抗心肌缺血/复灌(I/R)损伤和心肌细胞缺氧/复氧(H/R)损伤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流模型,全心停灌30 m in、复灌120 m in复制I/R模型,测定心室力学指标和复灌各时点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DH)含量。实验结束测定心肌组织form azan含量。酶解分离的心肌细胞采用缺氧60 m in、复氧60m in复制H/R模型,测定心肌细胞存活率。结果:在离体心脏模型上,与I/R组相比,缺血后处理组心肌组织的form azan含量明显增高,复灌期间冠脉流出液中LDH含量明显降低,同时缺血后处理明显改善心室力学指标,缓解冠脉流量的减少;在分离心肌细胞模型上,缺氧后处理明显提高心肌细胞存活率。κ-阿片受体阻断剂nor-b inaltorph im ine(nor-BN I)和线粒体ATP敏感性钾通道(m itoKATP)阻断剂5-hydroxydecanoate(5-HD)在离体大鼠心脏模型和分离心肌细胞模型上均能明显减弱缺血后处理的作用。同时在心肌细胞模型上,与H/R组相比,κ-阿片受体激动剂U 50488H明显提高心肌细胞存活率,其作用可被m itoKATP阻断剂5-HD所阻断。结论:缺血后处理具有抗心肌缺血/复灌损伤的作用,这种保护作用可能与其激活κ-阿片受体和m itoKATP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缺血预处理/预防和控制 受体 阿片样 心肌再灌注损伤/病理生理学 钾通道/药物作用 心肌缺血 模型 动物
下载PDF
杭白菊乙酸乙酯提取物对大鼠实验性心律失常的影响及其机制 被引量:14
6
作者 张玮 叶治国 +6 位作者 崔洁 邱水凤 徐万红 王会平 钱令波 蒋惠娣 夏强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4期377-382,共6页
目的:研究杭白菊乙酸乙酯提取物(CME)对大鼠实验性心律失常、心肌易损性与动作电位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乌头碱诱发的整体大鼠心律失常模型研究CME对大鼠实验性心律失常的影响。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方法,结扎冠状动脉左前... 目的:研究杭白菊乙酸乙酯提取物(CME)对大鼠实验性心律失常、心肌易损性与动作电位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采用乌头碱诱发的整体大鼠心律失常模型研究CME对大鼠实验性心律失常的影响。采用Langendorff离体心脏灌流方法,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后复灌复制局部缺血/复灌模型,测定心肌缺血复灌前后的心室电生理学参数:舒张期兴奋阈(DET)、有效不应期(ERP)、室颤阈(VFT)。采用常规微电极技术记录大鼠右心室乳头肌动作电位,观测静息电位(RP)、动作电位幅度(APA)、有效不应期(ERP)、动作电位的时程(APD90)、动作电位0期最大除极速率(Vmax)。结果:与对照组相比,CME明显降低室性心动过速发生次数,缩短其持续时间,延迟室性早搏、室性心动过速出现时间,心律失常评分显著降低。与对照组相比,CME明显延长离体大鼠心脏的ERP,并对缺血/复灌所致的ERP缩短和VFT降低有明显的减弱作用。与对照组相比,CME明显延长大鼠右室乳头肌动作电位APD50和APD90,降低动作电位Vmax,对动作电位的其他参数影响不显著。结论:CME具有降低大鼠心室易颤性、抗心律失常的作用,其机制可能涉及延长心肌动作电位时程及有效不应期,提高大鼠心脏电生理稳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菊花/化学 菊花/药理学 乙酸盐类 植物提取物/药理学 心肌再灌注损伤/病理生理学 心律失常/中药疗法 心室颤动/中药疗法 动作电位
下载PDF
乙醛脱氢酶2和线粒体渗透转换参与乙醇后处理的心肌保护作用 被引量:3
7
作者 李正红 姜翠荣 +3 位作者 夏满莉 叶红伟 关宿东 高琴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566-571,共6页
目的:探讨乙醇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是否与促进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aldehydedehydrogenase 2,ALDH2)的生成和抑制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道的开放有关。方法: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流方法,局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复灌120 min... 目的:探讨乙醇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是否与促进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aldehydedehydrogenase 2,ALDH2)的生成和抑制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道的开放有关。方法:采用离体大鼠心脏Langendorff灌流方法,局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复灌120 min复制心肌缺血/复灌模型。测定心室动力学指标和复灌期间冠脉流出液中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含量。TTC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面积。RT-PCR测定左心室前壁心尖组织线粒体ALDH2 mRNA的表达。结果:与单纯缺血/复灌相比,乙醇后处理明显促进了左室发展压、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和下降速率的恢复,降低复灌期冠脉流出液中LDH的释放和心肌梗死面积,ALDH2 mRNA表达增高。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道开放剂苍术苷减弱了乙醇后处理的作用,抑制了心室动力学指标的恢复,LDH释放增多,梗死面积增加,同时ALDH2 mRNA表达降低。结论:乙醇后处理心肌保护作用可能与促进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的生成和抑制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道的开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线粒体 心脏 心肌再灌注损伤/病理生理学 心肌缺血/病理生理学 乙醇 醛脱氢酶 乙醇后处理 心脏 缺血/复灌损伤 线粒体乙醛脱氢酶2 线粒体渗透性转换孔
下载PDF
兔心缺血预处理的迟发保护作用机制 被引量:1
8
作者 陈魁 张钧华 +4 位作者 叶赤 刘秀华 汪丽蕙 苏静怡 唐朝枢 《北京医科大学学报》 CSCD 1996年第6期425-427,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处理(IPC)的迟发保护作用(DP)及其与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之间的关系。方法:在原位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和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上,分别应用MAPK系统抑制剂PD098059和MAP... 目的:探讨心肌缺血预处理(IPC)的迟发保护作用(DP)及其与丝裂素活化蛋白激酶(MAPK)之间的关系。方法:在原位兔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和心肌细胞缺氧/复氧模型上,分别应用MAPK系统抑制剂PD098059和MAPK活化剂表皮生长因子,观察心肌梗塞范围和心肌细胞损伤的变化。结果:IPC降低了心肌梗塞范围,PD098059阻断了该作用;表皮生长因子模拟了IPC,减轻了心肌细胞的损伤。结论:MAPK参与了IPC的DP,可能是其主要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缺血 预处理 迟发保护作用
下载PDF
钙敏感性受体活化与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凋亡的关系 被引量:1
9
作者 严凌 朱铁兵 +5 位作者 孙婷婷 潘世阳 王连生 陶正贤 杨志健 曹克将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2期207-212,共6页
目的:探讨活化的钙敏感性受体与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凋亡是否有关。方法:新生鼠心肌细胞在模拟心肌缺血状态下,培养2 h后,在标准培养液中再培养24 h,从而建立一个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使用末端脱氧核苷酰基转移酶介导性dUTP切... 目的:探讨活化的钙敏感性受体与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凋亡是否有关。方法:新生鼠心肌细胞在模拟心肌缺血状态下,培养2 h后,在标准培养液中再培养24 h,从而建立一个模拟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使用末端脱氧核苷酰基转移酶介导性dUTP切口末端标记(TUNEL),检测心肌细胞凋亡。钙敏感性受体mRNA表达通过逆转录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测定。采用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tting),测定Caspase-3和Bcl-2。结果:模拟I/R增强了钙敏感性受体表达及心肌细胞凋亡。GdCl3,一种特殊的CaSR激活剂进一步增强了钙敏感性受体表达及心肌细胞凋亡,而对Caspase-3和Bcl-2则分别起着正向及负向调节作用。结论:CaSR与新生鼠心肌细胞缺血/再灌注损伤及心肌细胞凋亡有关,其促进了Caspase-3而抑制了Bcl-2的表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再灌注损伤/病理生理学 钙敏感性受体 凋亡 心肌细胞 缺血/再灌注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