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9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猫薄荷精油有效成分的提取及其对白纹伊蚊、淡色库蚊的驱避活性 被引量:32
1
作者 郝蕙玲 邓晓军 杜家纬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533-537,共5页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及硅胶柱层析法从猫薄荷Nepetacataria植物中提取、分离制得驱蚊有效成分假荆芥内酯,并采用个体涂肤有效保护时间测定法及风洞空间驱避效果测试法,对假荆芥内酯与避蚊胺(DEET)的驱蚊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400g... 采用同时蒸馏萃取及硅胶柱层析法从猫薄荷Nepetacataria植物中提取、分离制得驱蚊有效成分假荆芥内酯,并采用个体涂肤有效保护时间测定法及风洞空间驱避效果测试法,对假荆芥内酯与避蚊胺(DEET)的驱蚊效果进行了对比试验。结果表明,400g新鲜猫薄荷植株可制得精油5·6g,其中假荆芥内酯含量为55%,Z,E-假荆芥内酯32%,E,Z-假荆芥内酯23%。室内标准药效评价结果表明,DEET对白纹伊蚊Aedesalbopictus及淡色库蚊Culexpipienpallens有效保护时间分别为9·6±0·2h与11·5±1·5h,而假荆芥内酯仅为2·2±0·2h与4·3±0·8h。风洞定向行为测试结果表明,假荆芥内酯单独作用时,对蚊虫有微弱的引诱效果,但在人体气味及二氯甲烷L-乳酸存在时,可显著抑制这些引诱物对蚊虫的引诱效果,是优良的空间驱避剂;DEET对蚊虫无明显的引诱作用,对二氯甲烷L-乳酸溶液引诱剂也无明显的抑制效果,但可显著增强人体气味对蚊虫的引诱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猫薄荷 假荆芥内酯 避蚊胺 蚊虫 驱避活性
下载PDF
十九种植物精油对茶丽纹象甲成虫的驱避和拒食活性 被引量:26
2
作者 边文波 王国昌 +2 位作者 龚一飞 孙晓玲 李元喜 《应用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496-502,共7页
为了寻找茶丽纹象甲Myllocerinus aurolineatus Voss无公害防治新途径,采用行为生测法测定了19种植物精油对茶丽纹象甲的驱避和拒食活性。结果表明:大蒜油allitridi、芸香(Cantleyt corniculata(Becc)Howard)油、丹参(Salvia miltiorrhi... 为了寻找茶丽纹象甲Myllocerinus aurolineatus Voss无公害防治新途径,采用行为生测法测定了19种植物精油对茶丽纹象甲的驱避和拒食活性。结果表明:大蒜油allitridi、芸香(Cantleyt corniculata(Becc)Howard)油、丹参(Salvia miltiorrhiza Bunge.)、穿心莲(Andrographis paniculata(Burm.f.)Nees)、艾叶(Artemisia argyi Levl.et Vant.)、薰衣草(Lavender angustifolia Mill.)、何首乌(Fallopia multiflora(Thunb.)Harald.)、苦参(Sophora flavescens Alt.)、黄岑(Scutellaria baicalensis Georgi)、益母草(Leonurus heterophyllus Sweet)和金银花(Lonicera Japonica Thunb.)提取物对象甲的雄性和(或)雌性具有驱避活性。其中,大蒜油、丹参、何首乌和苦参又分别对象甲的雌性或雄性具有显著的选择性拒食活性;与对照相比,芸香油和金银花提取物对象甲具有非选择性拒食活性,而大蒜油和益母草提取物会显著提高象甲的取食量。艾叶、薰衣草和黄岑提取物对象甲仅表现出一定的驱避活性,未表现出拒食活性。与对照相比,穿心莲提取物对象甲具有显著的引诱作用。本研究证明芸香油、丹参、何首乌、苦参和金银花5种物质对象甲具有多方面的作用活性,具有很好的研究价值和实践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茶丽纹象甲 成虫 驱避 拒食
原文传递
植物精油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的驱避活性研究 被引量:17
3
作者 杨群芳 周祖基 李庆 《西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357-359,共3页
研究了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到的薄荷、青蒿、紫苏、蓝桉、香樟、柑橘、藿香和石菖蒲8种植物精油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的驱避活性。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薄荷油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的驱避活性最强,其10倍、40倍和160倍丙酮稀... 研究了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得到的薄荷、青蒿、紫苏、蓝桉、香樟、柑橘、藿香和石菖蒲8种植物精油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的驱避活性。室内生物测定结果表明,薄荷油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的驱避活性最强,其10倍、40倍和160倍丙酮稀释液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成虫的驱避率分别为100%,100%和96.55%;持效期最长,其40倍液处理松梢后24h,48h和72h的驱避率分别为100%,95.51%和84.13%。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蠢 驱避活性 室内生物测定 针叶林蛀干害虫
下载PDF
4种植物精油对赤拟谷盗的控制作用研究 被引量:18
4
作者 吕建华 王新民 +1 位作者 白旭光 鲁玉杰 《河南农业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9期68-71,共4页
采用索氏提取法,以乙醚为提取溶剂提取大蒜、辣椒粉、柑桔皮、臭椿树皮的植物精油,研究其对赤拟谷盗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臭椿树皮、辣椒粉、大蒜3种植物精油对赤拟谷盗的成虫均有较强的驱避作用,柑桔皮精油对赤拟谷盗成虫具有一定的... 采用索氏提取法,以乙醚为提取溶剂提取大蒜、辣椒粉、柑桔皮、臭椿树皮的植物精油,研究其对赤拟谷盗的控制作用。结果表明:臭椿树皮、辣椒粉、大蒜3种植物精油对赤拟谷盗的成虫均有较强的驱避作用,柑桔皮精油对赤拟谷盗成虫具有一定的引诱作用;4种植物精油对赤拟谷盗成虫的触杀作用较弱;4种植物精油对赤拟谷盗当代种群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作用大小顺序依次为柑桔皮精油>大蒜精油>臭椿树皮精油>辣椒粉精油;4种精油对赤拟谷盗成虫无明显的熏蒸作用,而对赤拟谷盗幼虫均有显著的熏蒸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赤拟谷盗 控制作用
下载PDF
9种植物精油对白纹伊蚊驱避活性的研究 被引量:22
5
作者 刘辉 晏许超 +2 位作者 李慧 吴华 冯俊涛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5年第1期17-20,共4页
目的通过对薄荷油、蓝桉油、肉桂油、荆芥油、桉叶油等9种植物精油对白纹伊蚊驱避活性的筛选,并对驱避效果好的精油进行组合复配,为开发植物源蚊虫驱避剂产品提供依据。方法 "Y"型嗅觉仪法和国标GB/T 13917.9-2009规定的攻击力试验方... 目的通过对薄荷油、蓝桉油、肉桂油、荆芥油、桉叶油等9种植物精油对白纹伊蚊驱避活性的筛选,并对驱避效果好的精油进行组合复配,为开发植物源蚊虫驱避剂产品提供依据。方法 "Y"型嗅觉仪法和国标GB/T 13917.9-2009规定的攻击力试验方法。结果在5μl时,荆芥油效果最好,驱避率(PR)可达98.00%;肉桂油的驱避活性次之,PR为87.50%;桉叶油、薄荷油、蓝桉油等3种植物精油的PR在70%~80%之间。组合配方:10%荆芥油、10%肉桂油、5%薄荷油、5%桉叶油和5%吐温80的复配精油驱蚊液,驱蚊效果良好,有效保护时间为4 h,达到国家驱避剂登记的B级标准。结论荆芥油、肉桂油、薄荷油、桉叶油均具有很好驱蚊活性,其组合配方及其驱蚊制剂值得进一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荆芥油 白纹伊蚊 驱避活性
下载PDF
植物精油对害虫的驱避与毒杀活性的应用研究进展 被引量:20
6
作者 董菲 田玉红 +1 位作者 黄琼 唐婷范 《农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781-784,788,共5页
随着寨卡病毒等虫媒传染病在全球的肆虐,虫媒传染病的防治越来越受到关注,驱避剂和杀虫剂的使用是阻止虫媒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天然植物精油对昆虫具有引诱、拒食、驱避、抑制生长发育及直接毒杀作用,可以作为安全低毒的天然驱避剂和熏... 随着寨卡病毒等虫媒传染病在全球的肆虐,虫媒传染病的防治越来越受到关注,驱避剂和杀虫剂的使用是阻止虫媒传染病的重要手段。天然植物精油对昆虫具有引诱、拒食、驱避、抑制生长发育及直接毒杀作用,可以作为安全低毒的天然驱避剂和熏杀剂。综述了植物精油对蚊子、蜱虫、螨虫、家蝇等害虫的驱避和熏杀作用的研究进展,并探讨了不同种类精油的协同增效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植物精油 害虫 驱避活性 杀虫活性
原文传递
Ovicidal and repellent activities of botanical extracts against Culex quinquefasciatus,Aedes aegypti and Anopheles stephensi(Diptera:Culicidae) 被引量:17
7
作者 Govindarajan M Mathivanan T +2 位作者 Elumalai K Krishnappa K Anandan A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Biomedicine》 SCIE CAS 2011年第1期43-48,共6页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ovicidal and repellent activities of methanol leaf extract of Ervatamia coronaria(E.coronaria) and Caeslpinia pulckerrima(C.pulcherrima) against Culex quinquefasciatus(Cx.quinquefasciatus),A...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ovicidal and repellent activities of methanol leaf extract of Ervatamia coronaria(E.coronaria) and Caeslpinia pulckerrima(C.pulcherrima) against Culex quinquefasciatus(Cx.quinquefasciatus),Aedes aegypti(Ae.aegypti) and Anopheles stephensi(An. stephensi).Methods:The ovicidal activity was determined against three mosquito species at various concentrations ranging from 50-450 ppm under the laboratory conditions.The hatch rates were assessed 48 h after treatment.The repellent efficacy was determined against three mosquito species at three concentrations viz.,1.0,2.5 and 5.0 mg/cm under the laboratory conditions. Results:The crude extract of E.coronaria exerted zero hatchability(100%mortality) at 250.200 and 150 ppm for Cx.quinqitefasciatus,Ae.aegypti and An.stephensi,respectively.The crude extract of C.pulchenima exerted zero hatchability(100%mortality) at 375.300 and 225 ppm for Cx.quinquefasciatus,Ae.aegypti and An.Stephensi,respectively.The methanol extract of E. coronaria found to be more repellenct than C.pukherrima extract.A higher concentration of 5.0 mg/cm^2 provided 100%protection up to 150.180 and 210 min against Cx.quinquefasciatus,Ae. aegypti and An.stephensi,respectively.The results clearly showed that repellent activity was dose dependent.Conclusions:From the results it can be concluded the crude extracts of E.coronaria and C.pukherrima are an excellent potential for controlling Cx.quinquefasciatus,Ae.aegypti and An.stephensi mosquito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rvatamia coronaria CAESALPINIA pulcherrima OVICIDAL activity repellent activity CULEX quinquefasciatus Aedes aegypti Anopheles STEPHENSI Mosquito Leaf extract Mortality
下载PDF
冬青油与肉桂油对淡色库蚊的生物活性 被引量:18
8
作者 马卫宾 冯俊涛 +2 位作者 马志卿 江志利 张兴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2期1391-1396,共6页
为进一步明确冬青油(wintergreen oil)与肉桂油(cinnamon oil)对蚊虫的生物活性,本研究采用浸液法、"Y"型嗅觉仪法和密闭三角瓶熏蒸法,分别测定了两种精油对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幼虫的毒杀作用以及对成虫的驱避和... 为进一步明确冬青油(wintergreen oil)与肉桂油(cinnamon oil)对蚊虫的生物活性,本研究采用浸液法、"Y"型嗅觉仪法和密闭三角瓶熏蒸法,分别测定了两种精油对淡色库蚊Culex pipiens pallens幼虫的毒杀作用以及对成虫的驱避和熏杀活性。结果显示:肉桂油和冬青油对淡色库蚊幼虫均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处理24 h的LC50分别为71.87 mg/L和102.83 mg/L。在0.5μL的供试剂量下,冬青油与肉桂油在20 min内对淡色库蚊的驱避率均在80%以上,显示了较好的驱蚊活性。冬青油对淡色库蚊具有明显的熏蒸击倒作用,12μL/L浓度下的KT50为3.97min;而肉桂油则具有较好的熏蒸致死活性,熏蒸5 h的LC50为0.31μL/L。冬青油与肉桂油按1∶1体积比混配后对淡色库蚊表现出较好的击倒和致死效果。冬青油和肉桂油既对淡色库蚊幼虫具有较强的毒杀作用,又对淡色库蚊雌成虫表现出较好的驱避和熏杀活性,具有开发成为植物源蚊虫防控剂的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淡色库蚊 植物精油 冬青油 肉桂油 杀蚊幼活性 驱避活性 熏蒸活性
下载PDF
非寄主蔬菜及其提取物对菜粉蝶的驱避作用 被引量:15
9
作者 吴利民 吕文彦 +3 位作者 原国辉 徐艳聆 郭线茹 罗梅浩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6期1311-1316,共6页
在室内和田间测定了番茄、茴香、荆芥、莴苣、香菜和丝瓜6种非寄主蔬菜对菜粉蝶的驱避作用。室内测定结果表明,用非寄主蔬菜粗提物处理甘蓝后,菜粉蝶成虫对甘蓝的选择反应率降低,尤其是交配雌蝶对荆芥、茴香、番茄和莴苣提取物处理的甘... 在室内和田间测定了番茄、茴香、荆芥、莴苣、香菜和丝瓜6种非寄主蔬菜对菜粉蝶的驱避作用。室内测定结果表明,用非寄主蔬菜粗提物处理甘蓝后,菜粉蝶成虫对甘蓝的选择反应率降低,尤其是交配雌蝶对荆芥、茴香、番茄和莴苣提取物处理的甘蓝的选择反应率最低,分别仅为3.67%、4.30%、5.27%和8.26%。在非寄主蔬菜粗提物处理过的甘蓝苗上,成虫的产卵量明显减少,其中以番茄、茴香和荆芥粗提物的驱避活性最强,处理后1d的非选择性产卵驱避率分别为91.04%、75.54%和71.67%,选择性产卵驱避率分别为94.64%、79.66%和78.96%。田间试验结果表明,甘蓝田套种番茄、茴香和荆芥后,可使田间落卵量分别减少68.80%、62.62%和55.09%,这3种非寄主蔬菜对菜粉蝶的有效驱避距离分别为4m、2m和2m左右。因此,可以通过在甘蓝田套种非寄主蔬菜或喷洒其粗提物驱避菜粉蝶,减少幼虫发生为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菜粉蝶 非寄主蔬菜 甘蓝 套种 驱避作用 选择反应率 驱避活性 有效驱避距离
下载PDF
树木提取液对白蚁的忌避活性初探 被引量:16
10
作者 伊可儿 林捷 +2 位作者 叶功富 张振核 叶舟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CAS CSCD 2005年第2期56-58,共3页
选取并制备83种树木提取液对白蚁进行忌避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其中有2 9种树木提取液药后2 4h未见白蚁进入处理室,并结合植物资源和成本等因素初选出18种忌避活性效果较好的树木提取液(室温贮藏期1年)用于复筛试验,最终筛选出对白蚁忌避... 选取并制备83种树木提取液对白蚁进行忌避活性测定结果表明,其中有2 9种树木提取液药后2 4h未见白蚁进入处理室,并结合植物资源和成本等因素初选出18种忌避活性效果较好的树木提取液(室温贮藏期1年)用于复筛试验,最终筛选出对白蚁忌避活性效果较好的山苍子叶和樟树叶树木提取液,可用于研制防蚁新药剂;而对白蚁忌避活性较弱的树木提取液,可结合其对白蚁杀虫活性抑制效果,从中优选出较好树木提取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树木提取液 忌避 种树 白蚁 樟树叶 山苍子 子叶 新药剂 效果 初探
下载PDF
5种植物精油对赤拟谷盗的驱避活性 被引量:16
11
作者 赵娜娜 路伟 +2 位作者 杜书亚 古丽米热·艾买提 傅文佳 《中国粮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116-120,133,共6页
为筛选新型环保植物源仓储害虫驱避剂,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椒蒿、香青兰、窃衣、驱虫斑鸠菊和啤酒花的植物精油,滤纸药膜法测定5种精油对赤拟谷盗成虫的驱避活性。结果表明:2h后,在含量为16nL/cm^2时,香青兰、窃衣、驱虫斑鸠菊、椒蒿... 为筛选新型环保植物源仓储害虫驱避剂,采用水蒸气蒸馏法提取椒蒿、香青兰、窃衣、驱虫斑鸠菊和啤酒花的植物精油,滤纸药膜法测定5种精油对赤拟谷盗成虫的驱避活性。结果表明:2h后,在含量为16nL/cm^2时,香青兰、窃衣、驱虫斑鸠菊、椒蒿精油对赤拟谷盗的驱避活性与阳性对照避蚊胺相当,驱避活性等级均为Ⅴ级,驱虫斑鸠菊的驱避等级稍弱于避蚊胺,驱避等级为Ⅳ级;随着浓度的降低,各精油的驱避活性随之较低,但在含量为1.6、0.16nL/cm^2时,5种植物精油的驱避活性明显高于阳性对照(驱避率为0%);在含量为0.016nL/cm^2时,除香青兰精油具有驱避活性(驱避率为37%),驱避等级为Ⅱ级外,其他几种植物精油的驱避活性都为Ⅰ级,甚至无驱避活性;在含量为0.0016nL/cm^2时,香青兰精油依然具有Ⅱ级的驱避活性,其他植物几乎均无驱避活性,有些还呈现吸引作用;4h后,各精油的驱避活性均有所下降,但总体趋势与2h无明显差异。研究结果表明香青兰精油对赤拟谷盗具有较强的驱避活性,值得进一步研究,该研究结果可为仓储害虫的无公害防治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赤拟谷盗 植物精油 驱避活性
下载PDF
野艾蒿精油化学分离各组分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 被引量:13
12
作者 王晶 张莹 +3 位作者 周春相 王艺卉 邓颖 袁海滨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675-680,共6页
通过化学分离的方法从野艾蒿精油中获得碱性、强酸性、弱酸性、中性和醛酮类5个组分,为了明确不同组分的杀虫活性,测定了5个组分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触杀、熏蒸、胃毒活性及对小菜蛾成虫的驱避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中性组分对小菜蛾表现出... 通过化学分离的方法从野艾蒿精油中获得碱性、强酸性、弱酸性、中性和醛酮类5个组分,为了明确不同组分的杀虫活性,测定了5个组分对小菜蛾3龄幼虫的触杀、熏蒸、胃毒活性及对小菜蛾成虫的驱避活性。试验结果表明:中性组分对小菜蛾表现出明显的触杀、熏蒸、胃毒和驱避作用,在处理后10 h,触杀和熏蒸处理的校正死亡率分别达到100%和97. 62%;强酸性和弱酸性组分的杀虫效果不明显;碱性组分对小菜蛾未表现出触杀、熏蒸和胃毒活性;醛酮类组分对小菜蛾未表现出触杀和熏蒸作用。总的来看,野艾蒿精油中性组分对小菜蛾的杀虫活性最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野艾蒿精油 小菜蛾 触杀活性 熏蒸活性 胃毒活性 驱避活性
原文传递
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对蓟马的行为调控作用及其在蓟马防控中的应用 被引量:14
13
作者 李晓维 程江辉 +1 位作者 韩海斌 吕要斌 《昆虫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9期1222-1246,共25页
蓟马是多种农作物和园艺作物上的重要害虫,通过直接取食和间接传播病毒给作物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在植物-昆虫互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植物次生代谢物质调控害虫行为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是一种害虫绿色防控的重... 蓟马是多种农作物和园艺作物上的重要害虫,通过直接取食和间接传播病毒给作物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在植物-昆虫互作中起到重要的作用,通过植物次生代谢物质调控害虫行为从而达到控制害虫的目的是一种害虫绿色防控的重要措施。本文综述了对蓟马类害虫具有引诱、驱避、抑制产卵、拒食、熏蒸毒性和毒杀作用的植物、植物提取物、植物精油和化合物,并讨论了植物次生代谢物质在蓟马防控中的应用潜能。对蓟马具有引诱作用的主要包括27科54种植物的挥发物或精油、29种苯环类、17种吡啶类和13萜烯类化合物,可开发为诱集植物和引诱剂;具有驱避作用的主要包括16科40种植物的挥发物或精油、20种萜烯类和6种苯环类化合物,可开发为驱避植物和驱避剂;具有抑制产卵、拒食、熏蒸毒性和毒杀作用的主要有20科42种植物的提取物或精油、6种生物碱类、15种萜烯类和5种苯环类化合物,可开发为植物源农药和熏蒸剂。本文最后讨论了应用植物次生代谢物质防控蓟马存在的作用效果不稳定、田间应用技术缺乏、作用机制不明确等问题,并展望了未来的研究方向,对基于植物次生代谢物质的蓟马绿色防控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蓟马 植物次生代谢物质 引诱作用 驱避作用 抑制产卵 拒食作用 熏蒸毒性 毒杀毒性 生物防治
下载PDF
川甘亚菊挥发油对赤拟谷盗与烟草甲的生物活性 被引量:12
14
作者 梁俊玉 颜珊珊 +1 位作者 徐婕 杨盈盈 《林产化学与工业》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6期123-128,共6页
探究川甘亚菊挥发油对2种常见仓储害虫--赤拟谷盗与烟草甲的触杀、熏蒸及驱避作用。生物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川甘亚菊挥发油对赤拟谷盗和烟草甲成虫具有一定的触杀活性(半数致死量(LD50)值分别为34.18和22.79μg/头)和熏蒸活性(半数致死浓... 探究川甘亚菊挥发油对2种常见仓储害虫--赤拟谷盗与烟草甲的触杀、熏蒸及驱避作用。生物活性测试结果显示:川甘亚菊挥发油对赤拟谷盗和烟草甲成虫具有一定的触杀活性(半数致死量(LD50)值分别为34.18和22.79μg/头)和熏蒸活性(半数致死浓度(LC50)值分别为34.21和41.05 mg/L),但其毒力远弱于对照组除虫菊酯和磷化锌,其中除虫菊酯对2种昆虫的触杀活性LD50值分别为0.13和0.09μg/头,磷化锌对2种昆虫的熏蒸活性LC50值分别为0.17和0.08 mg/L。川甘亚菊挥发油对赤拟谷盗成虫表现出显著的驱避效果,对烟草甲成虫无明显驱避作用。在最高测试浓度78.63 nL/cm2时,挥发油对赤拟谷盗作用2 h和4 h后的驱避率在90%以上,且在其他较低测试浓度(15.73、3.15、0.63和0.13 nL/cm2)下,与阳性对照避蚊胺表现出相近的驱避活性;而在最高测试浓度78.63 nL/cm2时,挥发油对烟草甲作用2 h和4 h后的驱避率在50%左右,明显低于避蚊胺,同时,在其他较低测试浓度下,对烟草甲未表现出驱避活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川甘亚菊 挥发油 赤拟谷盗 烟草甲 杀虫活性 驱避活性
下载PDF
艾草驱避蚊虫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15
作者 吴芳芳 何炎森 +1 位作者 卢劲梅 李珊珊 《农学学报》 2015年第9期96-99,共4页
为了深入研究艾草各成分的驱避功能,提高艾草在相关驱避产品中运用的综合利用效率,通过文献资料的查询收集,对艾草的活性成分及其提取方法、驱避蚊虫对象及方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同时,结合艾草驱避剂开发现状,分析目前存在的... 为了深入研究艾草各成分的驱避功能,提高艾草在相关驱避产品中运用的综合利用效率,通过文献资料的查询收集,对艾草的活性成分及其提取方法、驱避蚊虫对象及方式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总结。同时,结合艾草驱避剂开发现状,分析目前存在的利用不完全、机理不透彻、分离提取技术低、开发利用遇瓶颈等问题,展望了艾草作为天然驱避材料在未来蚊虫驱避剂市场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艾草 驱避活性 蚊虫
下载PDF
常见植物挥发物对烟蚜的驱避和抑制定殖活性 被引量:11
16
作者 刘婷 李为争 +3 位作者 游秀峰 柴晓乐 付国需 原国辉 《中国烟草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77-84,共8页
为筛选对烟蚜具有驱避活性的挥发物,采用四扇区嗅觉仪测定了56种常见植物挥发物对无翅蚜的驱避作用,在网罩中测定了驱避活性物质单独或混合使用对烟蚜定殖行为的影响。驱避活性测定结果表明,(E2,Z6)-壬二烯醛、柠檬醛、肉桂醛、樟脑和... 为筛选对烟蚜具有驱避活性的挥发物,采用四扇区嗅觉仪测定了56种常见植物挥发物对无翅蚜的驱避作用,在网罩中测定了驱避活性物质单独或混合使用对烟蚜定殖行为的影响。驱避活性测定结果表明,(E2,Z6)-壬二烯醛、柠檬醛、肉桂醛、樟脑和邻苯二甲酸二丁酯5种挥发物对烟蚜具有极显著的驱避活性,冰片、油酸和6-甲基-5-庚烯-2-酮具有显著的驱避活性,而所有绿叶气味类和硫醚类挥发物没有驱避活性。抑制定殖测定结果表明,水杨酸甲酯、(E2,Z6)-壬二烯醛和柠檬醛的抑制定殖活性较强,抑制定殖百分率分别为67.01%、61.73%和60.68%,且这些活性物质二元混合后均表现为加成效应。化学结构分析表明,活性挥发物有两大类共性结构,分别是共轭烯醛类和二环[2.2.1]庚烷碳架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烟蚜 植物挥发物 驱避活性 抑制定殖活性 共轭烯醛 二环[2 2 1]庚烷
下载PDF
5种蒿属植物挥发油对烟草甲和嗜卷书虱的趋避活性分析 被引量:11
17
作者 程昉 张雨蔚 +4 位作者 邵明凯 张蕊 刘世佳 孔维宝 梁俊玉 《烟草科技》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7-22,共6页
为探索烟草甲和嗜卷书虱的有效绿色防治方法,在实验室进行了牛尾蒿、灰苞蒿、红足蒿、白莲蒿和华北米蒿挥发油对两种仓储害虫的趋避活性试验。分别测试了5个浓度(烟草甲:78.63、15.73、3.15、0.63和0.13 nL/cm^2,嗜卷书虱:31.58、6.32、... 为探索烟草甲和嗜卷书虱的有效绿色防治方法,在实验室进行了牛尾蒿、灰苞蒿、红足蒿、白莲蒿和华北米蒿挥发油对两种仓储害虫的趋避活性试验。分别测试了5个浓度(烟草甲:78.63、15.73、3.15、0.63和0.13 nL/cm^2,嗜卷书虱:31.58、6.32、1.26、0.25和0.05 nL/cm^2)条件下5种蒿属植物挥发油対烟草甲和嗜卷书虱的趋避率,并评价了其趋避效果。结果表明:①红足蒿对烟草甲趋避活性最高,在高浓度(78.63 nL/cm^2)条件下,趋避率达98%,其次是白莲蒿和华北米蒿。其中,华北米蒿的持续作用时间较长,高测试浓度条件下作用4 h时,趋避率仍达到96%;②对嗜卷书虱而言,在较高浓度(31.58 nL/cm^2)条件下,牛尾蒿对其趋避效果最显著,达96%;③在使用浓度较低时,5种蒿属植物挥发油对两种仓储害虫的趋避作用效果均较弱。5种蒿属植物挥发油对两种仓储害虫在一定的浓度和时间内表现出明显的趋避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蒿属植物 挥发油 烟草甲 嗜卷书虱 趋避活性
下载PDF
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驱避作用测定方法初探 被引量:10
18
作者 杨群芳 周祖基 李庆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CSCD 2003年第3期226-229,共4页
采用自行设计的滤纸测定法、Y形玻璃管测定法、自制嗅觉仪测定法、驱避玻璃盒测定法和圆底玻璃缸测定法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驱避剂的生物测定方法进行了探索。结果发现,采用圆底玻璃缸测定法小蠹虫能在寄主植物和非寄主植物之间较快而... 采用自行设计的滤纸测定法、Y形玻璃管测定法、自制嗅觉仪测定法、驱避玻璃盒测定法和圆底玻璃缸测定法对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蠹驱避剂的生物测定方法进行了探索。结果发现,采用圆底玻璃缸测定法小蠹虫能在寄主植物和非寄主植物之间较快而准确地选择寄主植物,此法适用于小蠹虫驱避剂的测定,而采用其他4种测定方法,小蠹虫不能准确、快速地对测定物作出选择,故不宜用作小蠹虫驱避剂的测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松纵坑切梢小蠢 驱避剂 生物测定
下载PDF
氨分子与驱避剂缔合对驱避活性影响的定量计算 被引量:10
19
作者 廖圣良 姜志宽 +4 位作者 宋杰 王宗德 陈金珠 张亮华 韩招久 《中华卫生杀虫药械》 CAS 2012年第2期106-110,共5页
目的获得40个酰胺类驱避化合物与氨分子缔合体的各类结构描述符,从包括缔合体结构描述符在内的各类结构参数中筛选显著性参数,建立结构参数与驱避活性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从而分析缔合体对驱避活性的影响。方法以酰胺类驱避化合... 目的获得40个酰胺类驱避化合物与氨分子缔合体的各类结构描述符,从包括缔合体结构描述符在内的各类结构参数中筛选显著性参数,建立结构参数与驱避活性的定量构效关系(QSAR)模型,从而分析缔合体对驱避活性的影响。方法以酰胺类驱避化合物对埃及伊蚊(Aedes aegypti)的驱避时间为活性数据;用Gaussian View构建驱避化合物及其缔合体的三维结构,然后用Gaussian 03W优化其结构,再通过Ampac 8.16和Codessa 2.7.10建立QSAR模型。结果获得1个R2为0.7929的4参数QSAR模型。结论对驱避活性产生最显著影响的4个描述符分别是f-NH3-OCNC-Number of single bonds,M-Min n-n repulsion for a C-C bondf,-NH3-OCNC-Min n-n repulsion for a H-N bond,M-Min total interaction for a C-H bond;驱避剂与氨分子的缔合对驱避活性有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驱避剂 氨分子 缔合 活性影响 定量计算
下载PDF
Larvicidal and repellent activities of Sida acuta Burm.F.(Family:Malvaceae) against three important vector mosquitoes 被引量:7
20
作者 Marimuthu Govindarajan 《Asian Pacific Journal of Tropical Medicine》 SCIE CAS 2010年第9期691-695,共5页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larvicidal and repellent activities of Sida acuta Burm.F.(Family: Malvaceae)extract against Culex quinquefasciatus,Aedes aegypti and Anopheles stephensi. Methods:Twenty five late III insta... Objective:To determine the larvicidal and repellent activities of Sida acuta Burm.F.(Family: Malvaceae)extract against Culex quinquefasciatus,Aedes aegypti and Anopheles stephensi. Methods:Twenty five late III instar larve of three mosquito species were exposed to various concentrations(15-90 mg/L) and were assayed in the laboratory by using the protocol of WHO 2005:the 24 h LC<sub>50</sub> values of the Sida acuta leaf extract was determined following Probit analysis. The repellent efficacy was determined against three mosquito species at three concentrations viz.,1.0,2.5 and 5.0 mg/cm<sup>2</sup> under the laboratory conditions.Results:Results showed varying degree of larvicidal activity of crude extract of Sida acuta against three important mosquitoes with LC<sub>50</sub> values ranging between 38 to 48 mg/L.The crude extract had strong repellent action against three species of mosquitoes as it provided 100%protection against Anopheles stephensi for 180 min followed by Aedes aegypti(150 min) and Culex quinquefasciatus(120 min).Conclusions: From the results it can be concluded the crude extract of Sida acuta was an excellent potential for controlling Culex quinquefasciatus,Aedes aegypti and Anopleles stephensi mosquito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IDA acuta MOSQUITO vectors LARVICIDAL activity repellent activity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