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1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海相油气田勘探实例之三 渤海湾盆地任丘古潜山大油田的发现与勘探 被引量:49
1
作者 费宝生 汪建红 《海相油气地质》 2005年第3期43-50,共8页
任丘油田发现于1975年,是我国最大的海相碳酸盐岩潜山高产油田,1996年探明储量4×108t。油田为一古潜山复式油气聚集带,由蓟县系雾迷山组、奥陶系马家沟组和亮甲山组、寒武系府君山组三个古潜山油藏以及古潜山上覆的下第三系沙河街... 任丘油田发现于1975年,是我国最大的海相碳酸盐岩潜山高产油田,1996年探明储量4×108t。油田为一古潜山复式油气聚集带,由蓟县系雾迷山组、奥陶系马家沟组和亮甲山组、寒武系府君山组三个古潜山油藏以及古潜山上覆的下第三系沙河街组油藏构成。古潜山油藏为缝洞孔十分发育的碳酸盐岩储集体,油源为上覆的下第三系沙河街组,具独特的“新生古储”的油藏地质特征。论述了油田的发现和勘探历程、古潜山油藏的成藏特征,以及寻找古潜山油田的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渤海湾盆地 任丘油田 海相地层 碳酸盐岩油气藏 古潜山油气藏 油气藏特征 油气勘探史 勘探启示 古潜山油藏 海相碳酸盐岩
下载PDF
潜山油藏内幕隔层及断层控制的剩余油分布模式 被引量:33
2
作者 张淑娟 刘大听 罗永胜 《石油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6期50-54,共5页
潜山内幕的隔层和断层是剩余油分布的重要控制因素。通过综合利用地质、地震、测井、开发动态等资料 ,确定出了隔层的划分标准 ,定量的将研究区内隔层划分为四类 ,并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了隔层在油藏开发动态上的反映 ,研究了隔层和剩... 潜山内幕的隔层和断层是剩余油分布的重要控制因素。通过综合利用地质、地震、测井、开发动态等资料 ,确定出了隔层的划分标准 ,定量的将研究区内隔层划分为四类 ,并进行了综合评价。分析了隔层在油藏开发动态上的反映 ,研究了隔层和剩余油分布的关系。根据断层和潜山内幕隔层的空间组合关系 ,将剩余油分布模型划分为三大类六亚类 ,最后预测出潜山内部有利的剩余油分布区块和层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潜山油藏 碳酸盐岩 相对隔层 内幕断层 剩余油 任丘油田
下载PDF
基于流体包裹体的任丘油田雾迷山组成藏期次确定与古压力恢复 被引量:26
3
作者 李静 查明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8-43,共6页
利用LinkamTHMS600型冷热台和LabRam-010型激光拉曼光谱仪,采用先进的包裹体测试技术及分析方法,对任丘油田雾迷山组地层储层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荧光、均一温度、冰点、拉曼光谱等分析测试,以确定雾迷山组储层油气充注时间及成藏... 利用LinkamTHMS600型冷热台和LabRam-010型激光拉曼光谱仪,采用先进的包裹体测试技术及分析方法,对任丘油田雾迷山组地层储层流体包裹体进行了显微荧光、均一温度、冰点、拉曼光谱等分析测试,以确定雾迷山组储层油气充注时间及成藏期次,并利用数据对油气充注时古压力进行恢复。结果表明:该储层流体包裹体主要包括单相烃类包裹体、两相烃类包裹体、含饱和烃盐水包裹体及两相盐水包裹体4种类型;流体包裹体均一温度具有明显的双峰特征,峰值分别为70~90℃和110~120℃,盐度数据也集中在2个区域;沙二段及明化镇组沉积中期是主要成藏期;油气充注时的压力总体高于正常地层压力,但是并未造成异常高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丘油田 雾迷山组 方解石 流体包裹体 均一温度 成藏期次 古压力
下载PDF
任丘油田古潜山储集孔隙特征研究 被引量:20
4
作者 韩宝平 陈锁忠 冯启言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7年第2期46-51,共6页
利用薄片、铸体薄片和扫描电镜观察方法,研究了任丘油田碳酸盐岩古潜山的孔隙类型和连通情况;运用微孔结构分析仪定量测试了岩芯的孔隙结构参数,并据此划分出超微孔型、裂隙型、大孔隙型和孔隙裂隙复合型4种.
关键词 孔隙结构 古潜山 碳酸盐岩 储集层 油田
下载PDF
任丘古潜山油田的发现与地质特点 被引量:16
5
作者 杨克绳 《断块油气田》 CAS 北大核心 2010年第5期525-528,共4页
在冀中坳陷内继冀门1井后所钻冀参4高断块上的任4井、于1975年发现了任丘油田,这是我国最大的海相碳酸盐岩潜山高产油田。油田为一古潜山复式油气聚集带,由蓟县系雾迷山组、寒武系府君山组、奥陶系马家沟组和亮甲山组3个古潜山油藏及古... 在冀中坳陷内继冀门1井后所钻冀参4高断块上的任4井、于1975年发现了任丘油田,这是我国最大的海相碳酸盐岩潜山高产油田。油田为一古潜山复式油气聚集带,由蓟县系雾迷山组、寒武系府君山组、奥陶系马家沟组和亮甲山组3个古潜山油藏及古潜山上覆的下第三系(古近系)沙河街组和东营组油藏构成。油源为上覆的下第三系(古近系)沙河街组,具独特的"新生古储"的油藏地质特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古潜山油藏复式油气聚集带 任4井 任丘油田
下载PDF
碳酸盐岩储层中非渗透性隔层的识别及分类评价 被引量:10
6
作者 徐樟有 张国杰 《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1期46-50,共5页
在碳酸盐岩储层中同样发育着非渗透性隔层 ,它们主要由泥质含量较高的致密层和构造裂缝不发育的纯岩性致密层组成 ,可以从岩性特征、电性特征和构造裂缝发育特征等方面进行识别与划分。任丘雾迷山组中的非渗透性隔层以泥质致密层为主 ,... 在碳酸盐岩储层中同样发育着非渗透性隔层 ,它们主要由泥质含量较高的致密层和构造裂缝不发育的纯岩性致密层组成 ,可以从岩性特征、电性特征和构造裂缝发育特征等方面进行识别与划分。任丘雾迷山组中的非渗透性隔层以泥质致密层为主 ,纯岩性致密层相对较少 ,且分布很不稳定 ,采用综合评价方法可将其分成四类。其中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丘油田 雾迷山组 碳酸盐岩 致密层 非渗透性隔层 储层
下载PDF
任丘潜山油藏剩余油分布模式及挖潜方向 被引量:7
7
作者 张淑娟 刘大听 杨玉祥 《石油地质与工程》 CAS 2007年第5期50-54,共5页
为了提高任丘潜山碳酸盐岩油藏的最终采收率,开展了地质、测井、物探、油藏工程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提出目前控制潜山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地质因素主要有潜山顶面几何形态、潜山内幕隔层分布和潜山裂缝的发育程度。通过对控制潜山油藏剩余... 为了提高任丘潜山碳酸盐岩油藏的最终采收率,开展了地质、测井、物探、油藏工程等多学科的综合研究,提出目前控制潜山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地质因素主要有潜山顶面几何形态、潜山内幕隔层分布和潜山裂缝的发育程度。通过对控制潜山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地质因素的精细描述,总结出了受不同因素控制的剩余油分布模式有六大类九个亚类,指出受内幕构造和裂缝网络控制的剩余油是今后挖潜的重要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丘 潜山油藏 碳酸盐岩 内幕隔层 裂缝网络 剩余油分布模式
下载PDF
任丘潜山油藏高含水期的堵水实践与认识 被引量:6
8
作者 张学臣 《油气采收率技术》 CSCD 1997年第2期36-41,共6页
根据任丘潜山油藏高含水期的开发特点及堵水治理的现状,提出了今后堵水的选井原则及对策。介绍了1995年以来,针对不同油藏条件和井况所采取的堵水措施,施工12井次,可对比的9井次,有效率达100%,年累计增油1.11×... 根据任丘潜山油藏高含水期的开发特点及堵水治理的现状,提出了今后堵水的选井原则及对策。介绍了1995年以来,针对不同油藏条件和井况所采取的堵水措施,施工12井次,可对比的9井次,有效率达100%,年累计增油1.11×104t,平均单井增油1116t。指出:针对不同情况采取的堵水、复堵、注水泥等措施可有效封堵主要出水裂缝,控制含水率上升,减缓产量递减;为提高堵水效果,要加大堵剂用量、封堵半径,油井要有较好的含油层段接替,堵水后要保持产液量;因堵水造成的对含油缝洞的污染,可在酸化解除污染后再进行有机复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气藏 高含水期 堵水 效果
下载PDF
任丘碳酸盐岩潜山油藏剩余油分布研究 被引量:8
9
作者 刘大听 张淑娟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CAS CSCD 2003年第2期46-47,共2页
根据动态和静态资料综合分析结果 ,提出目前控制潜山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地质因素主要有潜山顶面几何形态、潜山内幕隔层分布和潜山裂缝的发育程度。通过综合应用多种新技术、新方法 ,对控制潜山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各种地质因素进行了精细描... 根据动态和静态资料综合分析结果 ,提出目前控制潜山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地质因素主要有潜山顶面几何形态、潜山内幕隔层分布和潜山裂缝的发育程度。通过综合应用多种新技术、新方法 ,对控制潜山油藏剩余油分布的各种地质因素进行了精细描述 ,总结出了受不同因素控制的剩余油分布模式 ,根据剩余油的分布类型 ,提出了潜山油藏剩余油潜力的分布和挖潜方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碳酸盐岩 潜山油藏 剩余油分布 研究 任丘油田
下载PDF
任丘基岩油藏形成的再分析 被引量:4
10
作者 安作相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13-19,共7页
任丘基岩油藏主要在上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之中,其储集岩为藻白云岩经风化溶蚀形成,有溶洞层7层。生油岩是下第三系沙河街组第三段。原油生成后,在下第三系东营组沉积结束时开始运移,大量运移的时间大约在晚第三纪末,油藏最后形成并且... 任丘基岩油藏主要在上元古界蓟县系雾迷山组之中,其储集岩为藻白云岩经风化溶蚀形成,有溶洞层7层。生油岩是下第三系沙河街组第三段。原油生成后,在下第三系东营组沉积结束时开始运移,大量运移的时间大约在晚第三纪末,油藏最后形成并且定型是在第四纪,因此是比较晚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基岩 油藏 形成 储集层
下载PDF
任丘油田电潜泵结垢的微观形态与形成机理 被引量:3
11
作者 冯启言 李向东 韩宝平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期6-10,共5页
利用x-衍射、能谱分析、包裹体测试及水化学模拟,研究了任丘油田电潜泵结垢的物质组成、微观结构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结垢主要由方解石、文石和白云石组成,取决于油田水的化学成分,其常量化学组分主要为CaO,SiO2,MgO组成,含少量FeO和Al... 利用x-衍射、能谱分析、包裹体测试及水化学模拟,研究了任丘油田电潜泵结垢的物质组成、微观结构及形成机理.结果表明,结垢主要由方解石、文石和白云石组成,取决于油田水的化学成分,其常量化学组分主要为CaO,SiO2,MgO组成,含少量FeO和Al2O3;结垢中微量元素以Sr,Zn,Ba为主,其最高含量分别为6.87,1.808和0.899 mg/g,是储层中含量的几十倍至几百倍,说明结垢过程也是微量元素高度富集的过程;结垢中有机质含量也较高,含量19%-23%.扫描电镜揭示,结垢晶体总体上是层状堆积,许多部位有晶簇聚生现象,晶形不好,由于快速堆积结垢中含有大量的气孔和包裹体.结垢包裹体的均一温度为102-120℃,反映了结垢的形成温度.PHREEQC模拟结果则说明,结垢的形成受温度和CO2分压共同控制,CO2分压越低、温度越高则越容易结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结垢 微观形态 包裹体 水化学模拟 任丘油田 电潜泵
下载PDF
任丘油田典型油井周围土壤中多环芳烃垂向分布特征 被引量:3
12
作者 刘双双 高达 程岳宏 《资源与产业》 2008年第3期39-43,共5页
在任丘油田南部的一口典型开发井周围5个剖面中共采集15个土壤样品,索氏提取法提取有机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对美国环保署(EPA)优先控制的16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土壤受到严重污染;PAHs总含量... 在任丘油田南部的一口典型开发井周围5个剖面中共采集15个土壤样品,索氏提取法提取有机物,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对美国环保署(EPA)优先控制的16种多环芳烃(PAHs)进行分析测定。结果显示:研究区内土壤受到严重污染;PAHs总含量随深度增加总体呈先递增后递减趋势,峰值出现在约20cm深度处;萘、芴、蒽、菲等低环芳烃占有很大比例,萘的含量最高;PAHs含量随环数的增加有递减趋势,但在距油井较近的剖面中高环芳烃含量所占比例有所增加;低环芳烃主要分布在0~20cm深度范围内,中高环芳烃主要分布在20~30cm深度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丘油田 土壤 多环芳烃 分布特征
下载PDF
任丘油田注水与诱发地震的关系及应用 被引量:2
13
作者 陈小玲 付立俊 《科教导刊》 2011年第19期243-244,共2页
华北油田长期开发产生频繁的诱发地震活动,本文通过对油田地震活动特征的分析,并通过对任11井区的记录资料数据的统计,判断出注水是油田地震活动产生的根本原因,进而深入分析注水诱发地震的地质基础;从而找出对油田注水诱发地震可控性... 华北油田长期开发产生频繁的诱发地震活动,本文通过对油田地震活动特征的分析,并通过对任11井区的记录资料数据的统计,判断出注水是油田地震活动产生的根本原因,进而深入分析注水诱发地震的地质基础;从而找出对油田注水诱发地震可控性的措施并提出合理的对策,以有效地控制或减少油田地震活动,减轻地震灾害损失。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丘油田 诱发地震 注水 地质基础
下载PDF
任丘油田开发过程中油田水水质演化特征研究 被引量:1
14
作者 陈锁忠 韩宝平 +1 位作者 余俊吉 单爱琴 《高校地质学报》 CAS CSCD 1998年第3期338-345,共8页
对任丘油田开发过程中油田水水质特征及演化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了人工注水对油田水质的演化影响,其结果表明:注入水对油田水的稀释混合作用明显,破坏了油层内部水-岩作用平衡,改变了井下原来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根据诺模图... 对任丘油田开发过程中油田水水质特征及演化规律进行了初步分析,探讨了人工注水对油田水质的演化影响,其结果表明:注入水对油田水的稀释混合作用明显,破坏了油层内部水-岩作用平衡,改变了井下原来的水文地球化学环境,根据诺模图求得的一些离子含量与其实际值之间存在明显差异,表明机械混合与水-岩相互作用并存,这与实际情况是吻合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丘油田 注入水 水-岩作用 油田开发 水质演化
下载PDF
任丘雾迷山组储层、水、结垢中微量元素赋存特征 被引量:1
15
作者 冯启言 韩宝平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2期122-125,共4页
对任丘油田雾迷山组白云岩 76块岩样、1 7口井的水样和任 436井结垢进行了 Sr,Ba等微量元素的测试 ,利用 PHREEQM水化学模拟软件对微量元素所组成矿物的溶解与沉淀在不同温度、不同 CO2 分压条件下进行了模拟 ,并探讨了微量元素在其中... 对任丘油田雾迷山组白云岩 76块岩样、1 7口井的水样和任 436井结垢进行了 Sr,Ba等微量元素的测试 ,利用 PHREEQM水化学模拟软件对微量元素所组成矿物的溶解与沉淀在不同温度、不同 CO2 分压条件下进行了模拟 ,并探讨了微量元素在其中的分布特征和迁移规律 .结果表明 ,岩石中微量元素的分布受沉积环境及后期水岩作用的控制 ,潮下高能环境中形成的锥状迭层石、核形岩、凝块石中微量元素含量高 ,如 Sr含量最高达 0 .0 3% ;而形成于潮上带低能环境中的粉晶、微晶白云岩中 Sr含量低 ,一般 0 .0 0 2 %~ 0 .0 0 3% ;好的储层由于后期溶滤作用 ,岩石中微量元素含量降低 ;与之相反 ,好的储层其油田水中微量元素富集 ;结垢中微量元素含量比岩石、油田水中的含量高数百倍甚至数千倍 ,表明在结垢过程中伴随着强烈的浓缩作用 ,其中重晶石( Ba SO4 )、玉髓 ( Si O2 )、石英 ( Si O2 )的溶解与沉淀取决于温度条件 ,而对 CO2 分压的变化不敏感 ;天青石 ( Sr SO4 )随着 CO2 分压的减小和温度的升高其饱和指数逐渐升高 ,直至产生沉淀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微量元素 油田水 结垢 储层 赋存规律 分布 沉积环境
下载PDF
任丘雾迷山组油藏开发过程中水质演化特征 被引量:1
16
作者 韩宝平 张志勇 +2 位作者 罗承建 冯启言 杜月茹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235-238,共4页
利用水质监测资料,研究了任丘雾迷山组油藏的水质演化特征.在任丘雾迷山组古潜山油藏开发过程中,曾进行了大规模的注水,注入水进入储集层后打破了原来的物理化学平衡,引起水—岩作用.早期注清水阶段,以混合稀释作用为主,各井孔... 利用水质监测资料,研究了任丘雾迷山组油藏的水质演化特征.在任丘雾迷山组古潜山油藏开发过程中,曾进行了大规模的注水,注入水进入储集层后打破了原来的物理化学平衡,引起水—岩作用.早期注清水阶段,以混合稀释作用为主,各井孔主要离子成分同步下降,运用混合诺模图可以研究古潜山不同部位、不同时间的混合比例;污水回注阶段,由于污水中含有O2,CO2和硫酸盐还原细菌,致使储集层中的黄铁矿晶体因氧化还原作用而溶解,导致大部分井孔水中SO2-4含量明显升高,水淹带中岩芯的扫描电镜观察证实了上述作用的存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任丘雾迷山组 水质演化 混合稀释作用 油藏开发
下载PDF
Hydrogeochemical Simulation of Water-Rock Interaction Under Water Flood Recovery in Renqiu Oilfield, Hebei Province, China 被引量:1
17
作者 冯启言 韩宝平 《Chinese Journal Of Geochemistry》 EI CAS 2002年第2期156-162,共7页
Hydrogeochemical simulation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study water-rock interaction. In this paper, PHREEQM was used for the simulation of water-rock interaction under water flooding in the Renqiu Oilfield. Calculated ... Hydrogeochemical simulation is an effective method to study water-rock interaction. In this paper, PHREEQM was used for the simulation of water-rock interaction under water flooding in the Renqiu Oilfield. Calculated results revealed that when fresh water was injected into the reservoir, Cl\+- and Na\++ would decrease without involvement in water-rock interaction. Erosion to dolomite will lead to an increase in Ca\+\{2+\}, Mg\+\{2+\} and CaHCO\++\-3. Saturation index of calcite and aragonite decreased first and then increased. With fresh water accounting for up to 70%, mixed water has the strongest erosion ability. Deoiled water has erosion ability under high temperature and high partial pressure of CO\-2. Pyrite and gypsum were sensitive to deoiled water, which can cause the dissolution of pyrite and the precipitation of gypsum. Micrographs revealed a great deal of information about water-rock interaction.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水岩反应 河北 热化学模拟 油田
下载PDF
任456定向井井漏的处理
18
作者 刘顺良 张炳顺 +1 位作者 胡丰金 苑文浩 《石油钻探技术》 CAS 北大核心 1998年第2期25-27,共3页
介绍了任456井井漏原因及堵漏经验。探讨了在潜山地层定向井中采用低密度桥接堵漏剂和改进的井身结构处理井漏的必要性和有效性。推荐了定向井大段划眼及石灰乳堵漏的技术措施。
关键词 定向井 油气藏 井漏 堵漏 堵漏 任丘油田
下载PDF
岩溶作用对任丘古潜山碳酸盐岩油藏赋存的控制作用 被引量:8
19
作者 韩宝平 刘仁达 +2 位作者 罗承建 于俊吉 于礼山 《中国岩溶》 CAS CSCD 1998年第1期75-80,共6页
根据大量钻井及开发动态资料,研究了任丘古潜山雾迷山组白云岩岩溶发育特征对油藏赋存的控制作用。溶蚀孔洞是最重要的储集空间,岩溶不发育的泥质白云岩段的的分隔作用,导致在全油田统一油水界面以下有残余油区赋存,古潜山面上的溶... 根据大量钻井及开发动态资料,研究了任丘古潜山雾迷山组白云岩岩溶发育特征对油藏赋存的控制作用。溶蚀孔洞是最重要的储集空间,岩溶不发育的泥质白云岩段的的分隔作用,导致在全油田统一油水界面以下有残余油区赋存,古潜山面上的溶蚀残丘等局部高点是残余油赋存的有利地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岩溶 碳酸盐岩 油藏赋存 古潜山 任丘油田
下载PDF
TC-938堵剂在灰岩油藏的应用研究
20
作者 吴新亚 许宝荣 +1 位作者 周虹 张风英 《石油钻采工艺》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8年第3期81-84,共4页
根据任丘油田灰岩油藏稳产仍以控水稳油为主,而采用常规有机堵剂堵水,特别是对高渗透层堵水效果逐渐变差,因此需要一种耐高温高强度的堵水剂封堵大孔道。TC-938堵剂适应上述要求满足了堵水工艺要求,该堵剂即具有吸附作用堵水,又... 根据任丘油田灰岩油藏稳产仍以控水稳油为主,而采用常规有机堵剂堵水,特别是对高渗透层堵水效果逐渐变差,因此需要一种耐高温高强度的堵水剂封堵大孔道。TC-938堵剂适应上述要求满足了堵水工艺要求,该堵剂即具有吸附作用堵水,又具有物理堵塞作用堵水,担负了堵剂在地层中的滞留性能,粘附性好。实施的11井次有效率90.9%,措施增油6100t,为实现稳产提供了保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油田 碳酸盐 岩油气藏 堵水剂 堵水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