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2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东基督教教案的时空演变(1584~1910) 被引量:15
1
作者 薛熙明 朱竑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693-702,共10页
教案是外来宗教文化与本土文化激烈冲突最为直接的反映。对广东基督教教案时空演变的研究,恰能直观地反映出基督教文化在广东文化扩散和文化适应的历史地理过程。研究从相关历史文献中提取数据,并运用GIS图形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进行... 教案是外来宗教文化与本土文化激烈冲突最为直接的反映。对广东基督教教案时空演变的研究,恰能直观地反映出基督教文化在广东文化扩散和文化适应的历史地理过程。研究从相关历史文献中提取数据,并运用GIS图形技术和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分析,发现1584~1910年期间,广东基督教教案大致经历了初生、多发、高潮、衰退四个时期。其空间分布具有不均衡的特性:珠三角自始至终是教案发生的中心,潮汕地区和粤东客家地区也先后成为教案的分布次中心地。地理集中指数的测算进一步印证了教案分布的这一结构特征。从文化传播的模式看,广东基督教教案的扩散属于墨渍式迁移扩散,但也明显带有以人口密度为主、行政区等级为次的等级扩散特征。形成这种分布与扩散的地域文化成因则在于广东对内封闭、对外开放的整体地理环境和各民系地域文化差异的共同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案 广东 时空演变 文化扩散 宗教地理
下载PDF
青海省藏传佛教寺院时空分布特征 被引量:5
2
作者 朱利涛 苏惠敏 +1 位作者 张萍 李政委 《世界地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209-216,159,共9页
基于青海省藏传佛教寺院数据,以县(市)作为基本研究单元,综合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和空间分析方法,分析青海省藏传佛教寺院的时空演变特征,揭示藏传佛教在青海的演变模式。结果表明:藏传佛教寺院增长率的变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宋元属萌芽阶段... 基于青海省藏传佛教寺院数据,以县(市)作为基本研究单元,综合运用数理统计方法和空间分析方法,分析青海省藏传佛教寺院的时空演变特征,揭示藏传佛教在青海的演变模式。结果表明:藏传佛教寺院增长率的变化可划分为4个阶段:宋元属萌芽阶段,明属初期发展阶段,清属快速发展阶段,近代(截至1995年)属稳定发展阶段;在空间分布方面,存在着分别以玉树和化隆为中心的"双核集聚"空间分布密集区;空间分布存在明显的地域分异规律,东多西少,分布不平衡趋势不断增强,分布重心向东北方向迁移;藏传佛教寺院的空间全局与局部自相关特征显著,在寺院空间自相关演变趋势中,青海省"扩散型"区域的范围逐渐扩大且呈相对独立的"团状"分布,"落后型"区域呈连续的大片"块状"分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寺院 青海 时空演变 空间自相关 宗教地理
原文传递
古代国家都城祭祀体系与空间模式——以唐长安为例 被引量:5
3
作者 黄佛君 段汉明 张常桦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45-49,65,共6页
祭祀是礼制的渊源,国家祭祀是社会礼制中最高礼仪层次,也是以礼为内核的儒教的载体,都城形成了国家祭祀体系中最为完善的地域空间,本文在建构儒教之所以成立的基础上,以唐代长安城为例,探讨了城市祭祀的等级、结构和地域空间体系,认为... 祭祀是礼制的渊源,国家祭祀是社会礼制中最高礼仪层次,也是以礼为内核的儒教的载体,都城形成了国家祭祀体系中最为完善的地域空间,本文在建构儒教之所以成立的基础上,以唐代长安城为例,探讨了城市祭祀的等级、结构和地域空间体系,认为国家祭祀是古代都城的显性文化现象,是城市上层的精神空间的表达,是传统城市特有的一类精神文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祭祀 儒教 唐朝 长安 宗教 地理
下载PDF
从金刚座到乌斯藏——文化交融视角下的藏传佛教 被引量:3
4
作者 萨尔吉 《青海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2期16-22,共7页
本文从文化交融的视角出发,从藏族引进佛教和翻译佛典的主动选择、翻译理论的颁布确立、宗教地理的参与建构、方兴未艾的对外传播数个方面分析藏族文化对印度佛教文化的选择、接受与融合,进而在'宗教中国化'的大视野下,从印度... 本文从文化交融的视角出发,从藏族引进佛教和翻译佛典的主动选择、翻译理论的颁布确立、宗教地理的参与建构、方兴未艾的对外传播数个方面分析藏族文化对印度佛教文化的选择、接受与融合,进而在'宗教中国化'的大视野下,从印度文化对藏族文化的互适性来展望藏传佛教与汉传佛教的互适性,进而真正理解我国各民族所共同创造的光辉灿烂的中华文明在世界文明史上的地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藏传佛教 文化交融 翻译 宗教地理 宗教中国化
下载PDF
中国四大宗教空间格局与扩散模式研究——兼论宗教在不同类型城市中的发展 被引量:2
5
作者 唐艺凡 林小标 陆玉麒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9期2466-2489,共24页
宗教地理学主要研究宗教的空间分布特征,但较少以时间视角对宗教空间扩散及格局演化的动态过程进行探究,目前开展的对中国宗教宏观尺度扩散模式的研究还有所不足,对宗教发展与城市规模和老龄化水平关系的研究有所欠缺。为此,基于中国道... 宗教地理学主要研究宗教的空间分布特征,但较少以时间视角对宗教空间扩散及格局演化的动态过程进行探究,目前开展的对中国宗教宏观尺度扩散模式的研究还有所不足,对宗教发展与城市规模和老龄化水平关系的研究有所欠缺。为此,基于中国道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建筑POI数据,采用密度场热点探测模型、重心迁移模型与探索性空间分析等方法,从时间与空间维度探究中国四大宗教的空间格局与扩散模式,借助方差分析揭示宗教在不同类型城市中的发展差异。研究发现:①佛教在中国的分布范围、分布密度与热点数量均较高,其次为基督教,道教与伊斯兰教稍低。②宗教的空间扩散格局分异明显,佛教主要扩散至东南与西南地区;道教扩散局限于中国东南地区;基督教主要在中国通商口岸及农村地区发生扩散;伊斯兰教基于“血缘-民族”纽带扩散至西部少数民族聚居区。③宗教分布具有显著的空间自相关特征,佛教和基督教的集聚程度高于道教和伊斯兰教。道教、佛教与基督教热点区多分布于东部地区,伊斯兰教热点区分布于西部地区;仅佛教与基督教在中国南部存在冷点区分布。④宗教扩散呈现邻域扩散、等级扩散与跳跃式扩散多种扩散模式相混合的特征,本土宗教与外来宗教的扩散模式由于地理可进入性存在差异,四大宗教在乡村地区的扩散速度及地理可进入性普遍高于城市。⑤宗教在大城市具有最多的建筑数量与最大的组内差异,伊斯兰教发展随老龄化水平的提升而显著减弱,基督教随老龄化水平的提升最具发展活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地理 空间扩散 POI数据 GIS场模型 中国
原文传递
唐代道教文学史刍议 被引量:2
6
作者 吴真 《哈尔滨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第3期86-89,共4页
唐代道教文学研究在"宗教与文学相互关系"方面成果最为丰硕,在吸收20世纪70年代以来道教学研究成果方面仍待加强。唐代首次形成遍布全国的道观网络,多部道经在国家制度的支持下成为全民熟读的典籍。唐代形成了一套融合所有道... 唐代道教文学研究在"宗教与文学相互关系"方面成果最为丰硕,在吸收20世纪70年代以来道教学研究成果方面仍待加强。唐代首次形成遍布全国的道观网络,多部道经在国家制度的支持下成为全民熟读的典籍。唐代形成了一套融合所有道教传统的科仪经系以及相应的道经位阶体系,这决定了唐代道教文学独特的知识谱系。六朝时期不同经派背景的仙真被整编到唐代道教仙山地理系统之内,仙山地理的相关道教文献是唐代道教文学尚待开拓的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唐代道教文学史 知识谱系 宗教地理 宗教与文学
下载PDF
“灵化二十四”考释——从宗教地理学的角度 被引量:2
7
作者 孙亦平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08年第5期80-83,共4页
以唐末五代著名道教思想家杜光庭的《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中的"灵化二十四"为例,从宗教地理学的角度探讨了道教二十四治的内涵与功能,比较了"灵化二十四"与二十四治之异同。杜光庭将"灵化二十四"作为道... 以唐末五代著名道教思想家杜光庭的《洞天福地岳渎名山记》中的"灵化二十四"为例,从宗教地理学的角度探讨了道教二十四治的内涵与功能,比较了"灵化二十四"与二十四治之异同。杜光庭将"灵化二十四"作为道教仙地来加以介绍,赋予了道教的传道场所神圣性,其中所蕴含的人应与自然和谐共存的生态智慧,可为我们今天解决环境问题提供一定的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道教 灵化二十四 宗教地理学 生态智慧
下载PDF
五台山佛教文化的地理学透视 被引量:2
8
作者 景天星 《西华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15年第4期21-25,共5页
作为世界遗产地与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的山西五台山,之所以能传入佛教并将佛教文化保存发展下来,与其地形、气候、气象等地理环境密不可分。作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也一步步被描绘为文殊菩萨的形象或载体。本文通过对地理要素与佛... 作为世界遗产地与中国佛教四大名山之首的山西五台山,之所以能传入佛教并将佛教文化保存发展下来,与其地形、气候、气象等地理环境密不可分。作为文殊菩萨的道场,五台山也一步步被描绘为文殊菩萨的形象或载体。本文通过对地理要素与佛教要素的相互关系分析,深度探讨佛教文化的传入和发展与五台山自然地理和环境之间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五台山 佛教 宗教地理学
下载PDF
Webquest学习方式在高校人文地理教学中的应用——以宗教地理教学为例
9
作者 王颖 肖海丰 《科教文汇》 2018年第30期52-53,58,共3页
Webquest学习方式受到世界各国的重视,基于Webquest学习方式的基本特点,本文首先探讨其在高校人文地理教学中的应用可行性与主要方式,接着从Webquest的绪言、任务、过程、资源、评估和结论六个方面,深入分析其在宗教地理教学中的运用。
关键词 WEBQUEST 人文地理学 宗教地理 教学
下载PDF
云南罗平佛教文化的地理学透视
10
作者 王洪映 《曲靖师范学院学报》 2019年第1期12-15,共4页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意识形态,它的起源、分布与传播也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佛教的发展路径在时空上也体现着其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塑造的特点。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从宗教地理学的角度阐明罗平地区佛教文化与... 宗教是人类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的文化现象和社会意识形态,它的起源、分布与传播也与地理环境密切相关。佛教的发展路径在时空上也体现着其与地理环境之间相互塑造的特点。在田野考察的基础上,从宗教地理学的角度阐明罗平地区佛教文化与地理环境之间的互动关系,为罗平县宗教与地域文化的研究提供新的视角,并结合经济发展需要,就整合佛教文化旅游资源提出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罗平 佛教文化 宗教地理学 文化环境互动 整合建议
下载PDF
历史宗教地理学刍议 被引量:14
11
作者 介永强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3期95-98,共4页
宗教与地理形成的特殊的人地关系,使我们有必要创建历史宗教地理学。历史宗教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宗教形成、传播和发展的区域特征及其分布变迁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历史文化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历史宗教地理学包括历史宗教地理学理论、部... 宗教与地理形成的特殊的人地关系,使我们有必要创建历史宗教地理学。历史宗教地理学是研究历史时期宗教形成、传播和发展的区域特征及其分布变迁规律的一门学科,是历史文化地理学的分支学科。历史宗教地理学包括历史宗教地理学理论、部门历史宗教地理和区域综合历史宗教地理三大部分,研究的主要内容有历史时期宗教源地的形成、宗教传播的途径、宗教景观的分布、宗教的区域特征以及历史时期地理环境与宗教发展的相互关系等。在研究方法上,除了运用历史学和地理学的研究方法外,历史宗教地理研究还要积极借鉴民族学、文化学、考古学等学科的研究成果和研究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宗教 地理 历史宗教地理学 历史地理学
下载PDF
历史宗教地理学的数字转向——以明清方志所见运河神祠分布为例
12
作者 罗宝川 《聊城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22年第6期51-59,共9页
历史宗教地理学作为宗教学和历史地理学的交叉学科,其研究方法的更新,不仅会引起宗教学与历史地理学研究视域的转变,还可能激活学界对中国宗教“区域性”“民间性”的重新认识。过去,囿于文献的“碎片”与“零散”,导致历史宗教地理学... 历史宗教地理学作为宗教学和历史地理学的交叉学科,其研究方法的更新,不仅会引起宗教学与历史地理学研究视域的转变,还可能激活学界对中国宗教“区域性”“民间性”的重新认识。过去,囿于文献的“碎片”与“零散”,导致历史宗教地理学研究的“整体性”意识尚不够突出,但在数字时代,这一困境将逐渐改变。借助数字人文工具LoGaRT,以运河神祠文献的抓取与地理分布可视化为个案,能够清晰呈现数字人文视野下历史宗教地理学研究的前景与趋势。从宗教生活走向数字云端,再从云端回归现实,不仅是当前历史宗教地理学学科发展的内在需要,同时也是深入推进我国宗教中国化研究的题中应有之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历史宗教地理学 运河神祠 数字转向 LoGaRT 方志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