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针灸疗效与穴位 被引量:45
1
作者 吴焕淦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1期1452-1457,共6页
穴位与针灸疗效的关系密切,是针灸疗法取得疗效的作用基础。穴位特性、穴位配伍、得气与补泻、刺激方法、刺激量等均是影响穴位针灸疗效的重要因素。如何运用穴位提高针灸临床疗效是针灸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本文阐述针灸... 穴位与针灸疗效的关系密切,是针灸疗法取得疗效的作用基础。穴位特性、穴位配伍、得气与补泻、刺激方法、刺激量等均是影响穴位针灸疗效的重要因素。如何运用穴位提高针灸临床疗效是针灸领域亟待解决的关键科学问题之一。本文阐述针灸疗效与穴位的关系及其研究现状,并对如何进行穴位研究以提高针灸临床疗效进行了思考与展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 针灸疗效 补泻
下载PDF
不同针刺手法调节体温效应机制研究概况 被引量:18
2
作者 季淑梅 阎丽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06-308,共3页
目的:介绍近年不同的针刺手法对体表温度调节效应的研究,并探讨其产生体温效应的机制。方法:从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结论:针刺穴位的作用及其疗效,随着手法引起的温度变化而不同,针刺补法引起体温升高,而泻法则引起体温... 目的:介绍近年不同的针刺手法对体表温度调节效应的研究,并探讨其产生体温效应的机制。方法:从临床研究、实验研究等方面进行综述。结论:针刺穴位的作用及其疗效,随着手法引起的温度变化而不同,针刺补法引起体温升高,而泻法则引起体温下降。体表温度是由血液循环状态、交感神经兴奋程度和组织新陈代谢状态等多方面决定的,不同的针刺手法引起的皮肤温度变化与影响上述3个环节状态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补泻 针刺疗法/方法 体温/针灸效应
下载PDF
《内经》意气针灸疗法和提插捻转治神的联系 被引量:17
3
作者 王峰 秦玉革 +2 位作者 秦玉恒 李莉 李梅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274-278,共5页
分析《内经》中有关条文,结合临床和现代科学对意识体外作用的验证,发现《内经》对意气针灸疗法的医者有特殊的治神要求,体现在医者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医患双方特别是患方更强大的心神力量转化为患者的生理效应,将不利于疗效的各... 分析《内经》中有关条文,结合临床和现代科学对意识体外作用的验证,发现《内经》对意气针灸疗法的医者有特殊的治神要求,体现在医者有意识地利用各种手段激发医患双方特别是患方更强大的心神力量转化为患者的生理效应,将不利于疗效的各种心理因素减到最少,并把心理治疗作为最高的治神原则。后世以提插捻转为主的补泻手法在追求刺激和针感的过程中却无意中使患者进入了基本甚至强烈的治神守神状态,把《内经》中对医者的特殊治神作用在患者方面部分实现,引发了患者自我的以意行气等变化,不但激发了机体固有的抵御疾病和自我修复能力,同时可能也激发了患者对其经气强大的自我保护守神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治神 意气针灸疗法 提插捻转 补泻手法 以意行气 《内经》
原文传递
论现代的针刺补泻 被引量:15
4
作者 袁青 余瑾 靳瑞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303-305,共3页
整理著名针灸学家靳瑞教授对现代针刺补泻手法特点的论述,古代针刺手法补泻重点在于针下出现寒热的结果,现代针刺手法受到神经学说的影响以刺激量为要,以酸麻胀痛等的神经感应为标准。靳老认为古今手法是作用身体不同层次的反应,古代手... 整理著名针灸学家靳瑞教授对现代针刺补泻手法特点的论述,古代针刺手法补泻重点在于针下出现寒热的结果,现代针刺手法受到神经学说的影响以刺激量为要,以酸麻胀痛等的神经感应为标准。靳老认为古今手法是作用身体不同层次的反应,古代手法作用效应在脏腑深层,现代手法作用效应在经筋浅层,如二者互参可提高疗效,但要特别注意针刺补泻不等同于刺激量大小,还要与刺激时间、技巧等综合运用因素密切相关。古代补泻的真旨——针下寒热是人的整体性的综合反应,是针刺补泻的深层次,需要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补泻 针刺疗法/方法 名医经验 针灸师
下载PDF
针刺补泻浅析 被引量:11
5
作者 孟云凤 冯涛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7-128,共2页
补泻方法的运用是为了达到理想的补泻效应 ,对于针刺补泻法的探求 ,应重视发挥针灸的无副作用、痛苦小的优势 ,应重视理、法、方、穴的应用 ,重视留针得气 ,手法倡用平补平泻以补虚泻实 ;不应片面强求补泻手法对机体的作用 ,当悉心探究... 补泻方法的运用是为了达到理想的补泻效应 ,对于针刺补泻法的探求 ,应重视发挥针灸的无副作用、痛苦小的优势 ,应重视理、法、方、穴的应用 ,重视留针得气 ,手法倡用平补平泻以补虚泻实 ;不应片面强求补泻手法对机体的作用 ,当悉心探究每用行之有效的远道刺法、输刺法、巨刺法及泻南补北法、刺井泻荥法等具体的辨证补泻配穴法。以平补平泻法刺之而“辅针导气 ,邪得淫溢 ,真气得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补泻 配穴法 刺法 平补平泻法
下载PDF
“烧山火”“透天凉”手法源流、操作浅析 被引量:13
6
作者 何润东 王超 +1 位作者 指导 尚秀葵 《上海针灸杂志》 2015年第8期787-790,共4页
烧山火和透天凉为针刺的复式补泻手法,能够使被针刺者产生热感和凉感。但本手法由来已久,且各代医家对其论述不尽相同,操作更是纷繁错杂,使今人尤其是初学者如堕五里雾中,茫然不知其意。该文通过简单梳理烧山火和透天凉手法源流,分析其... 烧山火和透天凉为针刺的复式补泻手法,能够使被针刺者产生热感和凉感。但本手法由来已久,且各代医家对其论述不尽相同,操作更是纷繁错杂,使今人尤其是初学者如堕五里雾中,茫然不知其意。该文通过简单梳理烧山火和透天凉手法源流,分析其操作,求同存异,客观论述两种手法的操作要领,冀以略窥金针一二,帮助初涉针灸之人更好地理解此二种复合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烧山火 透天凉 复式补泻 刺法
下载PDF
陈全新教授飞针导气法治疗颈椎病 被引量:7
7
作者 方芳 陈秀华 +2 位作者 郭丽 李颖 孙娟 《吉林中医药》 2017年第1期29-31,共3页
陈全新教授认为,颈椎病的发病在脏腑上与肝、脾、肾三脏相关,在经络上与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相关。选穴治疗上以背俞穴为基础调理脏腑,配以循经取穴。陈教授崇尚华佗的"针灸不过数处"的思想... 陈全新教授认为,颈椎病的发病在脏腑上与肝、脾、肾三脏相关,在经络上与足太阳膀胱经、足少阳胆经、手太阳小肠经和手阳明大肠经相关。选穴治疗上以背俞穴为基础调理脏腑,配以循经取穴。陈教授崇尚华佗的"针灸不过数处"的思想,取穴精炼,左右交替,有效地避免了穴位的疲劳性,最大限度地发挥了穴位的功效。他继承和发扬了传统补泻手法并加以创新,独创"分级补泻手法",并将传统的导气手法归纳为"针向行气""捻转提插""按压关闭""循摄引导"4种,有效地提高了补泻和导气手法的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颈椎病 针灸 陈全新 背俞穴 补泻手法 导气手法
下载PDF
魏稼针刺补泻手法撷要 被引量:1
8
作者 王茜娜 高崚 +1 位作者 刘聪瑛 高希言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214-217,共4页
病有虚实而治有补泻,补泻是中医疗病的基本法则,魏稼教授认为针刺补泻手法是针法中的精尖技术,其效果是评价医生水平的重要标准。魏老不仅对针刺捻转补泻、提插补泻、迎随补泻、呼吸补泻、开阖补泻等有独特见解,还对针刺补泻操作手法,... 病有虚实而治有补泻,补泻是中医疗病的基本法则,魏稼教授认为针刺补泻手法是针法中的精尖技术,其效果是评价医生水平的重要标准。魏老不仅对针刺捻转补泻、提插补泻、迎随补泻、呼吸补泻、开阖补泻等有独特见解,还对针刺补泻操作手法,补泻的顺序、特异性以及针具选择与疗效关系等有深刻认识。文章对魏教授针刺补泻理论及手法进行整理,以便于窥见其临床特色与学术思想崖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魏稼 针刺 补泻手法 补泻认识 补泻顺序 补泻时间 针具
原文传递
“徐而疾则实,疾而徐则虚”释义 被引量:4
9
作者 张建斌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7-48,共2页
目前通常此言作为两种徐疾补泻的方法来解释,笔者认为是指脉象,是通过针刺治疗前后对脉象的徐疾诊察,来预测和判断疾病的虚实转归。
关键词 针灸疗法 针刺补泻 徐疾补泻 脉象
下载PDF
《黄帝内经》针刺阴阳补泻探微 被引量:3
10
作者 蔡成森 张晓莲 徐敏 《成都中医药大学学报》 2014年第4期99-101,共3页
以《黄帝内经》为论理渊源,对传统针刺理论进行初步探析,尝试构建关于针刺阴阳、补泻的理论框架,以期更好地服务于临床。
关键词 阴阳 针刺 补泻 人迎 气口 营卫
下载PDF
张景岳针灸学术特色探析 被引量:1
11
作者 毛伟波 江凌圳 《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2年第5期531-534,共4页
[目的]探析张景岳针灸学术特色,为针灸学术的发展提供借鉴价值。[方法]应用中医文献学方法,以张氏所著《类经图翼》《类经》《景岳全书》等医籍中收录的针灸文献为研究对象,从灸法、经络、腧穴、针法四个方面进行整理研究。[结果]张氏... [目的]探析张景岳针灸学术特色,为针灸学术的发展提供借鉴价值。[方法]应用中医文献学方法,以张氏所著《类经图翼》《类经》《景岳全书》等医籍中收录的针灸文献为研究对象,从灸法、经络、腧穴、针法四个方面进行整理研究。[结果]张氏重温补,崇灸法,总结灸法宜忌,博采隔物灸、麦粒灸等特色灸法,注重交叉选穴灸法的运用,推崇灸法的温通作用;绘图表以明析全身11个部位的经络联系,整理35副经络图并配以文字说明,促进了经络辨证的灵活运用;博采多种针灸文献,完善腧穴主治,详分骨度,取穴灵活,提倡骨度分寸法和中指同身寸法的结合使用;详论得气在针刺补泻中的重要意义,阐发“针有泻而无补”之说,注重针刺的泻实作用。[结论]张景岳对灸法运用的总结发挥,以图文结合的方式对经络的辨析、腧穴主治和定位的归纳创新、针刺补泻的阐发,都对后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和启发,并不断地被借鉴和引用,其针灸学术思想对今天的临床仍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张景岳 针刺 补泻 灸法 学术特色 文献研究
下载PDF
“捻转补泻”手法刍议 被引量:1
12
作者 郭耀光 胡卡明 +2 位作者 胡纪可 赖婕 陈建名 《中医临床研究》 2010年第15期15-16,共2页
“捻转补泻”手法是针刺补泻手法中常用手法,但其具体的实施存在很多争议。笔者根据《内经》《难经》的论述结合“迎随补泻”来探讨“捻转补泻”手法。
关键词 捻转补泻 针刺 补泻手法
下载PDF
传统针灸补泻手法及其实质的研究近况 被引量:1
13
作者 李秀琼 沈祥峰 《广东微量元素科学》 CAS 2003年第9期14-20,共7页
引述大量资料 ,展示了关于传统针灸补泻手法存在的客观形式、作用及其实质等方面的研究近况。强调要发扬具有中医特色的针灸医学 ,必须从继承、探讨传统的手法开始 ,从基本功开始练起 ,由源及流。
关键词 针炙 补泻手法 中医学
下载PDF
针刺补泻并施治疗老年性腰椎管狭窄108例
14
作者 刘英恋 《医学研究与教育》 CAS 2013年第6期38-40,共3页
目的观察针刺补泻并施治疗老年腰椎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腰椎椎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6例和52例,治疗组采用毫针补泻并施治疗,对照组采用毫针,取穴相同,采用平刺方法治疗,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 目的观察针刺补泻并施治疗老年腰椎椎管狭窄的临床疗效。方法将108例腰椎椎管狭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分别为56例和52例,治疗组采用毫针补泻并施治疗,对照组采用毫针,取穴相同,采用平刺方法治疗,两组临床疗效比较。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91.1%,对照组为69.2%,两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采用毫针补泻并施治疗腰椎椎管狭窄安全、有效,适合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老年腰椎椎管狭窄 毫针 补泻并施
下载PDF
徐疾补泻之我见
15
作者 崇桂琴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5年第1期41-43,共3页
徐疾补泻之我见崇桂琴(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250011)主题词针刺补泻/方法PersonalUnderstandingonRapid-SlowReinforcing-ReducingTechnique¥ChongC... 徐疾补泻之我见崇桂琴(山东中医学院附属医院,250011)主题词针刺补泻/方法PersonalUnderstandingonRapid-SlowReinforcing-ReducingTechnique¥ChongCuiqin(AffiliatedH...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灸疗法 针刺补泻 徐疾补泻
下载PDF
浅析针刺捻转补泻之“向左为补、向右为泻” 被引量:12
16
作者 王佳 杨燕 +1 位作者 李雪 李胜 《中国针灸》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8期847-851,共5页
为了更好地继承古代优秀针刺捻转补泻方法,提供研究针刺"捻转补泻法"的参考,本文基于大量针刺"捻转补泻法"及"向左为补、向右为泻"相关文献的研究,以中医的阴阳理论(阴阳升降、河图洛书原理、太极八卦图... 为了更好地继承古代优秀针刺捻转补泻方法,提供研究针刺"捻转补泻法"的参考,本文基于大量针刺"捻转补泻法"及"向左为补、向右为泻"相关文献的研究,以中医的阴阳理论(阴阳升降、河图洛书原理、太极八卦图)浅析针刺捻转补泻之"向左为补、向右为泻",并结合现代相关的实验和临床研究,表明捻转补泻手法的可行性及疗效,以此促进学者对针刺"捻转补泻法"产生新的认识,丰富中医学针刺"捻转补泻法"的理论知识,指导实验研究和临床实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捻转补泻法 左补右泻 中医针刺 阴阳理论
原文传递
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SHR海马Ach、M1含量的影响 被引量:12
17
作者 杨芳媛 刘清国 《中国中医急症》 2018年第7期1129-1132,共4页
目的探讨捻转补泻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海马区乙酰胆碱(Ach)、毒蕈碱型受体1(M1)含量的影响,及其与血压变化的关系,探讨其血压调控机制。方法 10只9周龄WKY大鼠作为空白组对照;40只9周龄SHR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捻转补法组... 目的探讨捻转补泻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海马区乙酰胆碱(Ach)、毒蕈碱型受体1(M1)含量的影响,及其与血压变化的关系,探讨其血压调控机制。方法 10只9周龄WKY大鼠作为空白组对照;40只9周龄SHR随机分为模型组、针刺组、捻转补法组、捻转泻法组。针刺处理27 d后,取大鼠海马组织,应用ELISA和RT-PCR法检测海马区Ach和M1的含量。结果捻转泻法组血压下降最明显(P<0.05),Ach含量空白组与模型组、针刺组、补法组、泻法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模型组与针刺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空白组、泻法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泻法组与补法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1含量空白组与模型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组与补法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泻法组与补法组、针刺组、模型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泻法组与空白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针刺捻转泻法可促进自发性高血压大鼠海马组织内降压神经递质的生成,通过升高自发性高血压大鼠Ach、M1、的含量,可激活鸟苷酸环化酶,使钙离子水平降低,导致血管紧张性降低,达到降压的目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针刺捻转补泻手法 自发性高血压大鼠 海马 ACH M1
下载PDF
苍龟探穴电针法治疗肩周炎随机对照研究 被引量:11
18
作者 李明 朱珊珊 《针灸临床杂志》 2018年第1期44-47,共4页
目的:比较苍龟探穴电针法与普通电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差异。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1例病例分为苍龟探穴电针组37例,采用苍龟探穴电针补泄法;普通电针组34例,采用普通电针连续波刺激。两组均取肩髃、肩髎、肩内陵、肩贞穴,疗程结束后评... 目的:比较苍龟探穴电针法与普通电针治疗肩周炎的疗效差异。方法:按随机数字表法将71例病例分为苍龟探穴电针组37例,采用苍龟探穴电针补泄法;普通电针组34例,采用普通电针连续波刺激。两组均取肩髃、肩髎、肩内陵、肩贞穴,疗程结束后评定疗效。结果:在改善肩关节疼痛和肩关节功能活动方面,苍龟探穴电针组愈显率分别为83.3%和55.6%,普通电针组愈显率分别为56.3%和37.5%,两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5)。苍龟探穴电针组治疗前后VAS比较差异具有极显著性意义(P<0.01),普通电针组治疗前后VAS自身比较差异具有显著性意义(P<0.05);两组间VAS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苍龟探穴电针组治疗前后Melle评分比较有显著性意义(P<0.05),普通电针组治疗前后比较无显著性意义(P>0.05);组间比较显示两组间Melle评分有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苍龟探穴电针法治疗肩周炎,在镇痛和改善关节功能活动方面疗效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苍龟探穴法 电针 肩周炎 针刺补泻 随机对照试验
下载PDF
试论艾灸补泻 被引量:9
19
作者 鞠传军 谢卫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CSCD 2003年第1期47-50,共4页
艾灸补泻是在中医辨证论治原则指导下 ,实施虚补实泻的操作手法。自《灵枢经》提出后 ,后世医家结合临床经验和体会而各有阐发。但现今对艾灸补泻的临床及作用机制缺乏深入研究 。
关键词 艾灸 艾灸补泻 辨证论治 主治作用
下载PDF
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小脑GABA、Glu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7
20
作者 郝晓敏 梁靖蓉 +5 位作者 曾天笑 孙娇 袁静云 吴娇娟 张旭东 刘清国 《中国中医急症》 2020年第4期584-588,共5页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小脑组织中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含量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SHR大鼠小脑的保护机制,为捻转补泻降压效应差异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雄性SHR大鼠24只随机分为捻转补法组、捻转... 目的通过观察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自发性高血压大鼠(SHR)小脑组织中γ-氨基丁酸(GABA)、谷氨酸(Glu)含量表达的影响,探讨其对SHR大鼠小脑的保护机制,为捻转补泻降压效应差异提供客观依据。方法雄性SHR大鼠24只随机分为捻转补法组、捻转泻法组、电针组、模型组,每组6只。6只Wistar-Kyoto(WKY)大鼠作为空白组。空白组和模型组每天进行与各针刺组相同的抓捉固定刺激,其余各针刺组分别采用相应治疗手法针刺双侧“太冲穴”,每日上午治疗1次。用无创血压仪测量各组大鼠尾动脉收缩压,第1、4、7、11、14日测量并记录。针刺处理14 d后,分别取大鼠小脑组织,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分别检测小脑组织中GABA、Glu的含量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模型组大鼠收缩压与空白组相比显著升高(P<0.01);与模型组比较,3个针刺组均能明显降低SHR大鼠血压(P<0.01),且捻转泻法组血压降低最显著,与模型组及其他治疗组相比差异显著(P<0.01);捻转补法组与电针组比较无统计学意义(P>0.05)。2)与空白组比较,模型组小脑组织中GABA含量明显降低(P<0.01),Glu含量明显升高(P<0.01);捻转泻法组小脑组织中GABA含量较模型组、捻转补法组和电针组明显升高(P<0.05或P<0.01),Glu含量较模型组、捻转补法组和电针组明显降低(P<0.05或P<0.01);捻转补法组与电针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SHR大鼠小脑组织中GABA含量的降低与Glu含量的升高可能是高血压形成的中枢机制之一,对“太冲穴”施以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可有效降低血压,使GABA含量升高、Glu含量降低,小脑中GABA、Glu参与了针刺捻转补泻手法对SHR的血压调节过程,且不同针刺手法调节作用差异显著,捻转泻法效果最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血压 针刺捻转补泻 小脑 GABA GLU 大鼠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