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PCI术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再发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61
1
作者 刘奕婷 王巍 时景璞 《中国公共卫生》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558-562,共5页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出现再发性梗死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首次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循环内科接受冠脉介入治疗(PCI)术的AM I患者作为研究人群,1年后对其进行随访,按照是否再发分为病例组和对照... 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出现再发性梗死相关影响因素。方法选择2011年1月—2013年12月首次在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循环内科接受冠脉介入治疗(PCI)术的AM I患者作为研究人群,1年后对其进行随访,按照是否再发分为病例组和对照组。利用病历收集记录符合条件的AM I患者的相关临床资料和电话随访方式获取其术后生活习惯及服药情况等基本资料。结果病例组与对照组之间年龄、吸烟史、饮酒史、收缩压(SBP)水平、Killip心功能分级、高血压病史和糖尿病病史、甘油三酯(TG)水平、低密度脂蛋白(LDL-C)水平、梗死后心绞痛、狭窄血管数、术后服药情况和术后体育锻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SBP、Killip心功能分级、高血压病史、梗死后心绞痛和术后服药情况是AM I患者支架植入后是否再发的影响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冠脉介入治疗(PCI) 再发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超敏C反应蛋白对急性ST段抬高心肌梗死患者心脏终点事件的预测价值 被引量:14
2
作者 赵根来 王岚峰 李竹琴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92-396,共5页
目的评价入院早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急性田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MACE是心绞痛、再梗死、心力衰竭和心源性死亡。方法哈尔滨医科大学2006年6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急性STEMI... 目的评价入院早期血清超敏C反应蛋白(hs—CRP)水平对急性田段抬高心肌梗死(STEMI)患者主要不良心脏事件(MACE)的预测价值。MACE是心绞痛、再梗死、心力衰竭和心源性死亡。方法哈尔滨医科大学2006年6月至2007年5月收治的急性STEMI患者189例,于发病24h内采空腹肘静脉血(行介入治疗者于术前采血),分别测hs—CRP、白细胞(WBC)、肌酸激酶及其同工酶(CK及CK-MB)、血脂及血糖,并做超声心动图。根据hs-CRP水平,将患者分为hs—CRP升高组(hs-CRP〉4mg/L)和正常组(hs—CRP≤4mg/L)。随访入选患者MACE。各种潜在危险因素单独或联合时与MACE和死亡的相关性用COX比例风险回归进行单、多变量分析。生存曲线采用Kaplan—Meier法,并用时序检验和Breslow检验比较生存曲线。结果两组平均随访(271.1±136.7)d。hs-CRP升高组MACE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组(75%vs25%,P〈0.01),血WBC、CK及CK-MB显著高于正常组(P值分别为0.002,0.039和0.049)。MACE组hs—CRP水平显著高于无MACE组(P〈0.01),死亡组hs-CRP显著高于MACE组(P〈0.01)。hs—CRP升高组和正常组存活和无MACE患者的Kaplan-Meier曲线均有显著分离(时序检验P值分别为0.0042和0.0062)。多因素分析显示,hs—CRP水平是MACE(RR=1.919,P〈0.05)和死亡(RR=3.067,P〈0.05)的独立风险预测因子。高hs—CRP的老年患者(年龄≥65岁)发生MACE(船=2.547,P〈0.01)和死亡(RR:4.140,P〈0.01)的风险较高。结论入院早期血清hs-CRP升高是急性STEMI患者随访期发生MACE和死亡的独立危险预测因子。对血清hs—CRP水平和年龄联合评价提供了一种筛选高危患者的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ST段抬高心肌梗死 心绞痛 再梗死 心力衰竭 心源性死亡 随访 预测
原文传递
肌钙蛋白I联合超敏CRP在急性心肌梗死诊断和预测再梗中的价值 被引量:3
3
作者 吕军 冯景 +2 位作者 曹峰 谢飞 李显东 《郧阳医学院学报》 2008年第6期511-513,共3页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TnI)和超敏CRP(hs-CR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和心肌再梗中的价值。方法:测定131例AMI发作2 h血清cTnI、CK-MB和hs-CRP的浓度,以122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并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AMI早期血清cTnI、... 目的:探讨肌钙蛋白I(cTnI)和超敏CRP(hs-CRP)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和心肌再梗中的价值。方法:测定131例AMI发作2 h血清cTnI、CK-MB和hs-CRP的浓度,以122健康体检者作对照,并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AMI早期血清cTnI、CK-MB和hs-CRP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cTnI、hs-CRP和CK-MB三指标串联诊断心肌梗死的敏感度与特异度分别为99.8%和93.6%,优于各单个指标。通过ROC曲线确定再梗的Cutoff值,cTnI为16.8 ng/mL,CK-MB为40.5 U/L,hs-CRP为38.5 mg/L。高浓度的cTnI和hs-CRP对心肌再梗均有一定的预测意义(风险指数分别为5.5和2.9,P值<0.001和0.01),而cTnI和/或hs-CRP联合预测心肌再梗的风险指数高达9.9(P<0.0001)。结论:多种心肌标志物联合可早期快速诊断急性心肌梗死,一定水平的cTnI联合hs-CRP检测可早期预测心肌再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钙蛋白I 超敏C反应蛋白 肌酸激酶同工酶 急性心肌梗死 心肌再梗死
下载PDF
以QRS记分法比较心肌梗死延展和再梗死的面积及心衰、心脏性休克的发生率 被引量:3
4
作者 芦涤 郭乐凌 李震 《临床心电学杂志》 2000年第1期16-18,共3页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 ,近期 (4周一半年内 )再次心肌梗死 (再梗死 RI)和梗死延展 (IE)发生后二者梗死面积及心衰、心脏性休克发生率的差异。方法 对 2 32例 AMI患者采用 Wagner心电图记分法 ,选取 AMI充分发展期及 RI和 IE... 目的 探讨急性心肌梗死 (AMI)后 ,近期 (4周一半年内 )再次心肌梗死 (再梗死 RI)和梗死延展 (IE)发生后二者梗死面积及心衰、心脏性休克发生率的差异。方法 对 2 32例 AMI患者采用 Wagner心电图记分法 ,选取 AMI充分发展期及 RI和 IE后的稳定期 ,进行 QRS记分。结果  IE和 RI发生后 QRS记分值较两种病变发生前明显增加 ,P均 <0 .0 1。 RI患者 QRS记分值多于 IE患者 ,P<0 .0 5。RI患者心衰及心脏性休克的发生率明显高于 IE患者 ,P均 <0 .0 2 5。 IE和 RI后出现心衰患者发病前后 QRS记分值比较有明显差异 ,P均 <0 .0 1。无心衰患者发病前后 QRS记分值无差异 ,P均 >0 .0 5。以 QRS记分增加值 1.5分为界 ,与 IE和 RI发生前比较 QRS记分增加值超过 1.5分者心衰及心脏性休克的发生率明显多于未超过 1.5分者。结论  RI患者的梗死面积大于 IE患者。发生 IE和 RI后梗死面积增加越多即 QRS记分增加值越大 ,心功能越差 ,心源性休克及心衰发生率越高 ,QRS记分增加值超过 1.5分者预后不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QRS记分 梗死延展 再梗死 心肌梗塞
下载PDF
早期应用倍他乐克治疗急性心肌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1
5
作者 吴先明 汤迪军 +4 位作者 胡景云 刘和平 陈芳 何辉 卢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0期1564-1565,1568,共3页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早期应用倍他乐克的疗效。方法将197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治疗组)入院后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倍他乐克50~100mg/d,分2次口服。B组(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未用倍他乐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住院期... 目的观察急性心肌梗死病人早期应用倍他乐克的疗效。方法将197例急性心肌梗死病例随机分成两组,A组(治疗组)入院后常规治疗基础上给予倍他乐克50~100mg/d,分2次口服。B组(对照组)仅予常规治疗,未用倍他乐克,比较两组疗效。结果住院期间室性心律失常、梗死后心绞痛、梗死后再梗死、猝死率A组低于B组,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心肌梗死早期应用倍他乐克,可减少住院期间室性心律失常发生率、梗死后心绞痛发生率、再梗死率及猝死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倍他乐克 室性心律失常 猝死 再梗死率 梗死后心绞痛
下载PDF
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纤维蛋白原含量的动态变化及与再梗死的关系 被引量:1
6
作者 刘秀洁 张祥建 +2 位作者 刘燕杰 侯淑敏 李爱琴 《承德医学院学报》 2006年第1期19-22,共4页
目的:探讨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动态变化及与再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2001年12月至2003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特殊对照组、常规对照组。在应用巴曲酶治疗前、治... 目的:探讨巴曲酶治疗急性脑梗死后血浆纤维蛋白原(FIB)含量的动态变化及与再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2001年12月至2003年12月于我院就诊的急性脑梗死患者90例,随机分为3组。治疗组、特殊对照组、常规对照组。在应用巴曲酶治疗前、治疗后第7天、第14天进行血液相关指标的检测及脑CT扫描。结果:治疗组在治疗后第7天血FIB水平与治疗前相比明显下降(P〈0.01),治疗后第14天FIB明显回升至治疗前水平,甚至高于用药前水平;治疗组30例患者中有3例于14天~21天出现了再梗死。发生再梗死的患者其FIB水平均明显高于正常范围。特殊对照组在治疗后第7天血FIB水平与治疗前相比也明显下降(P〈0.01),在治疗后第14天仍维持较低水平#而常规对照组在治疗前后血FIB水平无明显变化(P〉0.05);特殊对照组和常规对照组均未出现再梗死病例。治疗组治疗后脑CT扫描梗塞灶体积明显小于治疗前(P〈0.05),与特殊对照组治疗后相比无明显差别(P〉0.05),但明显小于常规对照组(P〈0.05)。结论:巴曲酶治疗脑梗死过程中降低FIB血浆浓度后又有反弹导致FIB浓度增高。与再梗死有一定的关系,在临床上应引起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巴曲酶 急性脑梗死 纤维蛋白原 再梗死
下载PDF
心率与心肌梗死患者再梗死率的关系
7
作者 李婧 陈汉想 +1 位作者 李伟 郭秋慧 《华南国防医学杂志》 CAS 2014年第2期168-171,共4页
目的采用meta分析(metaanalysis)的方法确定我国人群心率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infarc—tion,AMl)患者再梗死率的关系,为临床预防再梗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全面收集国内发表的有关AMI患者心率与再梗死关系的文献,对符合... 目的采用meta分析(metaanalysis)的方法确定我国人群心率与急性心肌梗死(acutemyocardiainfarc—tion,AMl)患者再梗死率的关系,为临床预防再梗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全面收集国内发表的有关AMI患者心率与再梗死关系的文献,对符合条件的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计算AMI患者心率慢组相对心率快组发生再梗死的相对危险度(relativerisk,RR),评价心率与再梗死的关系。结果符合纳入标准的共9篇文献,总样本量2314例。其中心率慢组1211例,发生再梗死59例;心率快组1103例,发生再梗死154例;RR=0.31,95%可信区间(0.24~0.42)。漏斗图分析提示不存在发表性偏倚。结论AMI后心率增快者发生再梗死危险增加,减慢心率能减少再梗死发生的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率 急性心肌梗死 再梗死 META分析
原文传递
二甲双胍预防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再梗死的效果评价
8
作者 俞旭波 洪浪 李林峰 《实用临床医学(江西)》 CAS 2015年第12期13-15,共3页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用于预防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再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5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71例)和观察组(74例)。2组患者均进行心肌梗死的标准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胰岛素进行降糖治... 目的探讨二甲双胍用于预防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再梗死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45例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按治疗方法的不同分为对照组(71例)和观察组(74例)。2组患者均进行心肌梗死的标准康复治疗,在此基础上对照组给予胰岛素进行降糖治疗,观察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加用二甲双胍治疗。观察比较2组患者治疗1年后心肌再梗死、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EMI)和非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非STEMI)的发生率;同时以左室射血分数(LVEF)、左室收缩末期内径(LVESD)及左窒舒张末期内径(LVEDD)评价2组患者的心功能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治疗1年后,对照组再梗死发生率及STEMI发生率分别为15.5%、12.7%;观察组再梗死发生率及STEMI发生率分别为4.1%、2.7%,对照组再梗死发生率及STEMI发生率均明显高于观察组(均P<0.05)。2组非STEMI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LVEF、LVESD和LVEDD的改善程度均高于对照组(均P<0.05)。2组患者均未出现严重不良反应,无死亡病例。结论对糖尿病合并心肌梗死患者使用二甲双胍治疗有助于预防再梗死发生和提高心室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二甲双胍 心肌梗死 再梗死 疗效
下载PDF
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与溶栓疗效
9
作者 王晶 盛小刚 屈玉春 《岭南心血管病杂志》 2006年第3期166-168,共3页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与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例186例,并发2型糖尿病69例(糖尿病组),未合并糖尿病117例(对照组),均在发病后12 h内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静脉溶栓的近... 目的探讨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特征与静脉溶栓的疗效。方法急性心肌梗死住院病例186例,并发2型糖尿病69例(糖尿病组),未合并糖尿病117例(对照组),均在发病后12 h内进行尿激酶溶栓治疗,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和静脉溶栓的近期疗效。结果糖尿病组患者无痛性心肌梗死和多部位梗死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溶栓后糖尿病组的血管再通率明显低于对照组(P< 0.05),病死率、再梗死和合并症的发生率均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2型糖尿病并发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病情较重,静脉溶栓近期疗效较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死 2型糖尿病 静脉溶栓 病死率 再梗死
下载PDF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再狭窄或复发心肌梗死风险预测模型的构建与验证 被引量:2
10
作者 柏晓玲 江雪 +2 位作者 逄锦 杨曾桢 韦清 《军事护理》 CSCD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11-15,共5页
目的构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再狭窄或复发心肌梗死(简称心梗)风险预测模型,验证并评价该模型的预测性能,为临床医务人员预测评估提供工具。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贵州省3所医院的1359... 目的构建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再狭窄或复发心肌梗死(简称心梗)风险预测模型,验证并评价该模型的预测性能,为临床医务人员预测评估提供工具。方法采用分层抽样法,选取贵州省3所医院的1359例PCI术后患者作为建模组,随访1年,根据临床结局是否发生再狭窄或复发分为事件组185例及非事件组1174例进行病例对照研究;采用Logistic回归构建再狭窄或复发心梗的风险预测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评估预测能力;前瞻性收集395例患者纳入验证组对模型进行验证。结果有冠心病及糖尿病家族史、高敏肌钙蛋白I>0.342μg/L、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3.37 mmol/L、术后缺乏运动为再狭窄或复发心梗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下面积为0.80,AUC>0.70;约登指数最大值为0.48,灵敏度为80%,特异度为68.40%;验证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灵敏度为77.90%,特异性为65.70%。结论本研究构建的风险预测模型拟合度良好,准确性较高,预测能力良好,可为临床医护人员及早识别高危复发心梗患者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 心肌梗死 再狭窄 复发性心肌梗死 风险预测模型
下载PDF
早期心肌再梗塞和梗塞延展的发生因素和心电图特征 被引量:6
11
作者 梁国芬 张金枝 +2 位作者 江斌 杨钧国 毛焕元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6年第5期315-317,共3页
212例急性心肌梗塞中,21例发生早期心肌再梗塞和梗塞延展,发生率为9.9%(21/212),多发生在梗塞后2~8d.高危因素有:各种部位的前壁心肌梗塞,梗塞后心绞痛,心功能Killip分级Ⅱ级以上,大、小便用力及活... 212例急性心肌梗塞中,21例发生早期心肌再梗塞和梗塞延展,发生率为9.9%(21/212),多发生在梗塞后2~8d.高危因素有:各种部位的前壁心肌梗塞,梗塞后心绞痛,心功能Killip分级Ⅱ级以上,大、小便用力及活动增加等.早期心肌再梗塞和梗塞延展的心电图特征为:ST段再度抬高;R波丢失和进展性Q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 心肌梗塞 心电图 病理学
原文传递
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再梗死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2
12
作者 杨正敏 杨雄杰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3年第1期113-117,共5页
目的:通过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再梗死的相关因素分析,旨在发现溶栓后再梗死的高危因素,为临床干预溶栓后再梗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22年2月收治的101例发病时间<4.5h、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 目的:通过急性脑梗死静脉溶栓后再梗死的相关因素分析,旨在发现溶栓后再梗死的高危因素,为临床干预溶栓后再梗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9月-2022年2月收治的101例发病时间<4.5h、接受阿替普酶静脉溶栓的急性脑梗死患者的临床资料。静脉溶栓后神经功能缺损症状改善后再次加重或症状消失后再次出现者为再梗死组,其余患者为未再梗死组。分别采集比较2组性别、年龄、脑血管病危险因素、发病至接受溶栓时间、入院时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IHSS)评分、中风病临床症候评分、血脂、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超敏C反应蛋白、凝血功能等指标。结果:入组患者再梗死发生率为15.84%。再梗死组年龄、入院时NIHSS评分、中风病临床症候评分、空腹血糖、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水平显著高于未再梗死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年龄、NIHSS评分、中风病临床症候评分、空腹血糖、D-二聚体、纤维蛋白原等指标与静脉溶栓后再梗死存在相关性,可能为溶栓后再梗死预测因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溶栓后再梗死 溶栓后再闭塞 静脉溶栓 相关因素
下载PDF
低分子肝素钙预防溶栓后再梗死疗效观察 被引量:3
13
作者 何敏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1期1734-1735,共2页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再梗死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治疗时间窗的急性脑梗死病人60例溶栓后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溶栓后3h内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IUq12h腹壁皮下注射,共10d,同时两组在溶栓后行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 目的观察急性脑梗死溶栓后应用低分子肝素预防再梗死的疗效。方法将符合治疗时间窗的急性脑梗死病人60例溶栓后随机分为两组,观察组在溶栓后3h内加用低分子肝素钙5000IUq12h腹壁皮下注射,共10d,同时两组在溶栓后行常规治疗。结果观察组显效率83%,对照组显效率60%,观察组有1例皮下淤血,停药后消失。结论溶栓后及早应用低分子肝素钙能有效降低溶栓后再梗死的几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低分子肝素钙 溶栓后再梗死 急性脑梗死
下载PDF
早期心肌再梗塞或梗塞延展的静脉溶栓后护理
14
作者 孔德兰 《菏泽医学专科学校学报》 2001年第2期79-81,共3页
目的 探讨早期心肌再梗塞或梗塞延展的早期诊断及不同剂量尿激酶的静脉溶栓后护理。方法 分析 36例早期心肌再梗塞或梗塞延展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变化 ,比较AB两组不同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不良反应及四周病死率。结果  4 86例AM... 目的 探讨早期心肌再梗塞或梗塞延展的早期诊断及不同剂量尿激酶的静脉溶栓后护理。方法 分析 36例早期心肌再梗塞或梗塞延展的临床表现和心电图变化 ,比较AB两组不同剂量尿激酶静脉溶栓疗效、不良反应及四周病死率。结果  4 86例AMI病人 36例发生早期心肌再梗塞或梗塞延展 (7.4 % )。 31例有胸痛 ,5例无胸痛者中 2例表现为急性左心衰竭 ,2例心源性休克 ,1例室速。 36例心电图ST段均有再抬高 ,常规 12导联检出 32例 ,V7- 9检出 2例 ,V3 R -V5R检出 2例。 36例CPK -MB均有复升 ,再通者峰值前移。A组溶栓治疗组 19例 ,B溶栓治疗组 17例 ,A组与B组的尿激酶用量及再通率分别是 10 0万Iu、2 0 0万Iu和6 3.1%、82 .3% (P >0 .0 5 )。两组不良反应及四周病死率无明显差别。两组病人均在发病后 2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结论 早期心肌再梗塞 /梗塞延展仍为静脉溶栓的适应证 ,密切观察病情变化 ,及时记录 18导联心电图是早期诊断的关键 ,尽早使用足量尿激酶溶栓治疗是提高疗效 ,改善病人预后的重要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心肌再梗塞/诊断 梗塞延长/诊断 早期心肌再梗塞/治疗 梗塞延展/治疗 尿激酶/投药和剂量 尿激酶/治疗应用
下载PDF
肌钙蛋白Ⅰ在急性心肌梗死早期诊断和心肌再梗死中的价值 被引量:1
15
作者 吕军 冯景 +4 位作者 曹峰 朱名安 张吉才 周有利 周作华 《检验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406-408,共3页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和心肌再梗死中的价值。方法测定131例AMI发作2~10 h患者的血清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浓度,并以122名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绘制并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AMI... 目的探讨心肌肌钙蛋白I(cTnI)在急性心肌梗死(AMI)早期诊断和心肌再梗死中的价值。方法测定131例AMI发作2~10 h患者的血清cTnI和肌酸激酶同工酶(CK-MB)的浓度,并以122名健康体检者作对照,绘制并分析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结果AMI组发病早期血清cTnI和CK-MB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MI后2~10 h cTnI和CK-MB的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925、0.991、0.998和0.648、0.719、0.831;在AMI后2~10 h cTnI和CK-MB各指标临界值对应的敏感度分别为90.6%、97.6%、97.7%和54.1%、56.9%、76.9%;特异度分别为87.3%、95.4%、98.5%和87.3%、93.5%、88.1%;AMI发作10 h的患者若cTnI>20.1μg/L时,心肌再梗死与cTnI相关性良好(r=0.74)。结论cTnI在AMI早期诊断和预测再梗死中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肌钙蛋白Ⅰ 急性心肌梗死 诊断 心肌再梗死
下载PDF
超敏C反应蛋白、脂蛋白a与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的相关性研究 被引量:1
16
作者 张秀文 李来传 +2 位作者 史有奎 陈京霞 臧全玲 《辽宁医学院学报》 CAS 2014年第2期9-11,共3页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的血清水平与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再梗组)18例;单纯心绞痛(AP)者23例为AP组,既往有一次心梗病史的陈旧性心肌梗死(OMI)者20例为OMI组。分别测定、比较各组... 目的探讨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脂蛋白a[LP(a)]的血清水平与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关系。方法选择再发急性心肌梗死(再梗组)18例;单纯心绞痛(AP)者23例为AP组,既往有一次心梗病史的陈旧性心肌梗死(OMI)者20例为OMI组。分别测定、比较各组间hs-CRP、LP(a)的血清水平差异。结果 OMI组、AP组、再梗组hs-CRP、Lp(a)浓度逐渐升高,且各组间hs-CRP、Lp(a)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再梗组Lp(a)和hs-CRP呈正相关性(r=0.697,P<0.001)。结论 (1)血清hs-CRP、Lp(a)浓度升高与再发急性心肌梗死的发生有极大的相关性,是再发心梗的危险因素,在预测再发心梗方面具有一定的意义;(2)冠心病患者血清Hs-CRP、Lp(a)水平随着病情的加重而相对增高,说明hs-CRP、Lp(a)与冠心病严重程度有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敏C反应蛋白 再发急性心肌梗死 冠心病 lipoprotein(a)
下载PDF
急性心肌梗塞后心绞痛及再梗塞和梗塞延展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
17
作者 许宗娴 《中国航天工业医药》 2000年第4期26-28,共3页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塞后心绞痛与再梗塞、梗塞延展二者的发生率、并发症、病死率及相互关系。方法 134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4周内观察其症状、体征、心电监测、心电图及心肌酶变化。结果 134例AMI患者4周内发生梗塞后心绞痛38例(28.... 目的 分析急性心肌梗塞后心绞痛与再梗塞、梗塞延展二者的发生率、并发症、病死率及相互关系。方法 134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4周内观察其症状、体征、心电监测、心电图及心肌酶变化。结果 134例AMI患者4周内发生梗塞后心绞痛38例(28.4%),发生再梗塞和梗塞延展9例(6.7%)。梗塞后心绞痛患者发生再梗塞和梗塞延展显著多于无心绞痛患者(15.8%与3.1%,P<0.05);梗塞后心绞痛患者并发心功能不全显著多于无心绞痛患者,再梗塞和梗塞延展患者并发心功能不全及室性心律失常显著多于无再梗塞和梗塞延展患者,P<0.05;4周的病死率,在梗塞后心绞痛组及再梗塞和梗塞延展组均增加,分别为15.8%和22.2%。结论 梗塞后心绞痛是再梗塞和梗塞延展高危者;梗塞后心绞痛及再梗塞和梗塞延展的发生使并发症增加,病死率增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心绞痛 再梗塞 梗塞延展 发生率
下载PDF
老年急性心肌梗塞住院期间再发心肌梗塞临床分析
18
作者 陈一伟 黄汉卿 高春兰 《甘肃医药》 1997年第Z1期137-138,8-9,共4页
为探讨老年AMI住院期间再发心肌梗塞和梗塞延展的临床特点,分析10例老年AMI早期心肌再梗塞和梗塞延展,其中5例死亡的临床资料。显示再梗塞前的心力衰竭及梗塞后心绞痛是老年人再发心肌梗塞的相关因素;情绪激动、饱餐、便秘、肺部感染、... 为探讨老年AMI住院期间再发心肌梗塞和梗塞延展的临床特点,分析10例老年AMI早期心肌再梗塞和梗塞延展,其中5例死亡的临床资料。显示再梗塞前的心力衰竭及梗塞后心绞痛是老年人再发心肌梗塞的相关因素;情绪激动、饱餐、便秘、肺部感染、失眠等为诱发因素。认为针对这些因素采取积极的防治,如改善心脏功能及冠脉循环,缓解心绞痛,避免高危因素,可以减少再梗率和死亡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心肌梗塞 早期再梗塞 梗塞延展 老年
下载PDF
茶色素预防心肌再梗死临床观察
19
作者 张广东 贺磊 +3 位作者 李敏 王留义 时永连 韩玉兰 《中西医结合实用临床急救》 1998年第6期273-275,共3页
目的:观察茶色素预防心肌再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茶色素预防组486例和阿斯匹林预防组482例。茶色素组患者自住院后急性期开始服用茶色素胶囊125mg,每日1次,出院后继续服用,门诊观... 目的:观察茶色素预防心肌再梗死的临床疗效。方法:将968例急性心肌梗死患者随机分为茶色素预防组486例和阿斯匹林预防组482例。茶色素组患者自住院后急性期开始服用茶色素胶囊125mg,每日1次,出院后继续服用,门诊观察;阿斯匹林组患者口服阿斯匹林片0.3g,每日1次,应用方法同茶色素。结果:在2组男性患者中均明显降低再梗死的发生,2组比较无显著性差异,而在女性患者中,茶色素组较阿斯匹林组发生再梗死者明显减少,时序检验P<0.001;2组患者死亡例数均减少,差异无显著性;预防治疗后茶色素组两性患者及阿斯匹林组男性患者血小板聚集性明显受抑制,纤维蛋白原、全血比粘度及血浆比粘度均明显下降,P均<0.01,阿斯匹林组女性患者上述几项指标均无明显下降,P均>0.05。预防治疗后,2组男性患者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均>0.05,而女性患者比较则差异显著,P均<0.01。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茶色素 阿斯匹林 心肌再梗死 预防 心肌梗塞
下载PDF
心肌梗塞后的冠脉内支架对预防再梗塞和改善心功能的探讨
20
作者 刘寅 高静 +1 位作者 屈大展 赵炳让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CAS 1999年第2期65-67,共3页
1995年11月~1998年10月3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发病后2~4周行冠脉造影及冠脉内支架术治疗。分为两组,梗塞后心绞痛组22例,梗塞后心功能不全组10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其梗塞相关冠状动脉均处于完全闭塞及... 1995年11月~1998年10月32例急性心肌梗塞(AMI)患者发病后2~4周行冠脉造影及冠脉内支架术治疗。分为两组,梗塞后心绞痛组22例,梗塞后心功能不全组10例。经冠脉造影证实其梗塞相关冠状动脉均处于完全闭塞及次全闭塞状态。梗塞相关血管段29例为单支,其中左前降支(LAD)15支,右冠状动脉(RCA)10支,左回旋支(LCX)4支,3例为双支,分别为LAD+RCA,LAD+LCX,LCX+RCA。术前平均狭窄度(92.5±5.1)%,平均狭窄长度(19.5±5.3)mm。共植入40枚支架,LAD18枚,RCA14枚,LCX8枚,其中6例患者各植入2枚,1例患者植入3枚。手术成功率100%,1例术后3天后发生亚急性血栓形成。术后造影显示,平均残余狭窄度为0%~10%,梗塞后心绞痛组临床症状消失,梗塞后心功能不全组的超声心动图提示左房内径(36.80±3.43)mm,左室内径(55.10±3.73)mm,左室射血分数0.61±0.08,明显优于术前的左房内径(39.40±4.12)mm,左室内径(59.60±5.25)mm,左室射血分数0.52±0.10。随访1个月~3年无1例死亡,无再梗塞,心功能均在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心肌梗塞 心绞痛 冠脉内支架 再梗塞 预防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