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73篇文章
< 1 2 9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原则之教义学原理 以审判中心主义为视角 被引量:50
1
作者 孙远 《中外法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期188-211,共24页
"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是一项具有宪法位阶的原则,但在刑事诉讼法中尚未被充分具体化。对于该原则应有之态度是充分运用各项法律技术,尽量揭示并充实其法律内涵。站在审判中心主义视角之下,控审职能之间的区分应从... "分工负责、互相配合、互相制约"是一项具有宪法位阶的原则,但在刑事诉讼法中尚未被充分具体化。对于该原则应有之态度是充分运用各项法律技术,尽量揭示并充实其法律内涵。站在审判中心主义视角之下,控审职能之间的区分应从形式走向实质。控审之间的良性制约关系应依托控诉、法定、调查、直接、法律保留等诸原则,以及起诉审查、强制起诉、司法审查、事后审查之上诉审等程序予以贯彻。相互配合应主要体现在与干预公民基本权无关的问题上,公安机关与人民检察院于侦查追诉活动中相互沟通,公安机关的侦查行为配合人民检察院公诉活动之需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审判中心主义 分工 制约 配合 具体化
原文传递
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对立的新思考——社会研究方法论的基本问题之一 被引量:42
2
作者 王宁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25-132,共8页
文章对方法论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之间的对立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双方的对立是双向度的。在“整体”观上,个体主义坚持化约主义的立场,而整体主义则秉持反化约主义的立场;对立的结果是个体主义犯了“消亡论”错误,而整体主义则陷入... 文章对方法论个体主义与整体主义之间的对立及其原因进行了分析,认为双方的对立是双向度的。在“整体”观上,个体主义坚持化约主义的立场,而整体主义则秉持反化约主义的立场;对立的结果是个体主义犯了“消亡论”错误,而整体主义则陷入了“物象化”的陷阱。在“个体”观上,个体主义采取了反社会决定论的立场,而整体主义则强调了外部社会决定论的立场;其结果导致“个人”在个体主义那里“社会化不足”,而在整体主义那里则“社会化过度”。文章最后认为,超越二者对立的方向之一是解决“社会结构”和“主体行动”的发生学根源和再生产条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个体主义 整体主义 化约主义 决定论 方法论社会科学研究 社会化 社会结构 主体行为 发生学
下载PDF
基于宾语指称性强弱的及物动词分类 被引量:21
3
作者 陆丙甫 《外国语》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18-26,共9页
一般被看作典型"准谓宾动词"的"进行"类动词,实际上是"假谓宾动词",充当其宾语的,除了"名动词"外,还可以是"仪式、手术"等名词;并且名动词在"进行"后所落实的是名词性。... 一般被看作典型"准谓宾动词"的"进行"类动词,实际上是"假谓宾动词",充当其宾语的,除了"名动词"外,还可以是"仪式、手术"等名词;并且名动词在"进行"后所落实的是名词性。这跟宾语可以是一般动词的"开始"类动词很不相同。由此为起点,可以建立一个"谓宾"指称化/名物化程度的连续统。决定"谓宾"指称化程度的,除了主要动词的控制度外,还跟宾语自身的可别度等因素有关。这些因素对于指称化的作用是人类语言的共性。在模态动词的宾语是指称化程度最低的"谓宾"这一假设下,本文也为区别模态动词和一般谓宾动词提供了一个鉴别标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谓宾动词 名物化 指称化 指称性 具体性 事实性 潜在性
原文传递
网络流量与平台资本积累——基于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的考察 被引量:18
4
作者 曹晋 张艾晨 《新闻大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72-85,123,共15页
本文延续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中的物化理论与工具理性批判的历史脉络,通过聚焦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在当下具体化、语境化而形成的"流量拜物教"如何勾连平台经济的资本弹性积累,旨在说明网络平台在算法优化的商业模... 本文延续西方马克思主义传统中的物化理论与工具理性批判的历史脉络,通过聚焦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在当下具体化、语境化而形成的"流量拜物教"如何勾连平台经济的资本弹性积累,旨在说明网络平台在算法优化的商业模式驱动下制造的物化意识和异化劳动正全面入侵网民的日常生活实践。研究洞察到网络平台的工具理性急剧膨胀,经由剥削数字劳动为平台经济创造绝对的支配权,其算法机制通过将丰富且充满差异的社会生活质的内容抽象为纯粹的流量计算,否定了思想的、精神的、质的内容和一切不可量化的生活现实,以此缔造的"流量拜物教"排斥了无法被计算的生活内容,人仅仅成为了流量形式的存在,这是资本与技术强势结盟后技术合理化进程的要义,"有规定的否定"之思考彻底沦陷在网络平台资本弹性积累的权力宰制之中。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网络流量 流量拜物教 弹性积累 平台经济 物化理论
原文传递
卢卡奇物化批判理论与当代教育哲学反思 被引量:18
5
作者 孙迎光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4期69-76,共8页
当前,教育中的物化现象严重,这切中了卢卡奇的物化批判理论的旨趣:出现了一个与人相异的"第二自然"、人变成了物、人被数字化、意识的物化。而要克服教育中的物化现象,必须要树立马克思的实践观,破除"宿命论的规律"... 当前,教育中的物化现象严重,这切中了卢卡奇的物化批判理论的旨趣:出现了一个与人相异的"第二自然"、人变成了物、人被数字化、意识的物化。而要克服教育中的物化现象,必须要树立马克思的实践观,破除"宿命论的规律",改变和超越教育的悖论状态,扬弃计算理智,培养人"对总体性渴望"。只有这样,才能阻遏物化现象与物化意识向教育领域的渗透,才能改变教育价值取向日益功利化和世俗化的现状,遏止教育过程中"见物不见人"趋势的发展。因此,重新审视卢卡奇的物化批判理论,对于我国当前的教育具有重要启示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卢卡奇 教育哲学 物化现象 物化意识 物化教育
下载PDF
论马克思的“劳动辩证法” 被引量:14
6
作者 俞吾金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4期1-8,共8页
马克思的辩证法始终是与人的活动关联在一起的,而在人的活动中,劳动是最基本的生存实践活动,因而劳动辩证法构成马克思辩证法的基础性部分。然而,在对马克思辩证法的探讨中,这个部分始终处于边缘,甚至是被遮蔽的状态下。本文首次表明,... 马克思的辩证法始终是与人的活动关联在一起的,而在人的活动中,劳动是最基本的生存实践活动,因而劳动辩证法构成马克思辩证法的基础性部分。然而,在对马克思辩证法的探讨中,这个部分始终处于边缘,甚至是被遮蔽的状态下。本文首次表明,马克思的劳动辩证法是通过对象化、外化、异化和物化这四个概念展现出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劳动辩证法 对象化 外化 异化 物化
原文传递
卢卡奇的物化思想及其伦理意蕴 被引量:10
7
作者 聂文军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10-13,共4页
卢卡奇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全面阐述了资本主义社会的物化现象,其物化思想具有丰富的伦理意蕴。由于未正确区分物化与异化,卢卡奇的物化思想具有很大的局限性。卢卡奇的物化思想对我国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道德建设具有很大的借鉴意义。
关键词 物化 异化 伦理意蕴
下载PDF
第二自然与自由——论卢卡奇对黑格尔第二自然概念的转化 被引量:9
8
作者 张双利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期11-20,共10页
文章以第二自然与自由之间关系为核心线索,通过分别解析第二自然概念在黑格尔和卢卡奇那里的不同内涵,力图说明他们在处理第二自然问题上的不同态度以及他们之间的复杂思想关系。第二自然在黑格尔那里有两种不同内涵,它主要指人们在健... 文章以第二自然与自由之间关系为核心线索,通过分别解析第二自然概念在黑格尔和卢卡奇那里的不同内涵,力图说明他们在处理第二自然问题上的不同态度以及他们之间的复杂思想关系。第二自然在黑格尔那里有两种不同内涵,它主要指人们在健全的伦理共同体中习得的第二天性。借助第二天性的概念,黑格尔试图说明我们如何能够在伦理生活中达到实体性与主体性的同一,实现对抽象的道德立场的扬弃。黑格尔还提到了错误的"第二自然"的立场,它是对主观自由原则的直接放弃。黑格尔断定它与抽象的道德立场是处于同一错误水平上的对立的两极。透过这两种不同的内涵,我们可以看到黑格尔的重点在于说明伦理立场对于道德立场的超越,其思想的落脚点在于守护现代伦理生活。以黑格尔的思想为参照,文章进一步指出,第二自然在卢卡奇那里只有否定性的内涵。它说明根本没有现代意义上的伦理生活。在人与人之间的相互分离和普遍交换的双重前提之下,人与人之间的普遍的社会联系成为一种独立的力量,它反过来使每一个个体被下降为被规定的材料。与此同时,文章也指出卢卡奇在处理第二自然问题时对黑格尔的相关思想进行了直接继承。在《历史与阶级意识》中,他同样认定道德的立场与第二自然的立场是处于同一错误水平上的对立的两极,并力求借助于黑格尔来实现对两者的同时超越。但由于他断定在现代资本主义世界中只有普遍的物化现象、没有以自由为原则的现代伦理生活,故他最终只能诉诸没有第二天性中介的革命行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二自然 自由 现代伦理生活 物化 革命
原文传递
论霍耐特对物化批判的承认理论范式 被引量:8
9
作者 刘光斌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38-44,67,共8页
霍耐特采用承认理论对物化做出了新的诠释。他指出,从卢卡奇到法兰克福学派以来工具化物化概念的主要问题是遮蔽了承认关系,进而考察了承认在诠释物化概念中的基础地位,揭示了物化就是承认的遗忘这一本质内涵;并从人与自我、社会和自然... 霍耐特采用承认理论对物化做出了新的诠释。他指出,从卢卡奇到法兰克福学派以来工具化物化概念的主要问题是遮蔽了承认关系,进而考察了承认在诠释物化概念中的基础地位,揭示了物化就是承认的遗忘这一本质内涵;并从人与自我、社会和自然关系三个方面展开物化内容的批判,指出本体论上坚持承认对认知的优先性,规范上采取生存性框架的"填充"方式这一规避物化的思路。霍耐特为物化批判提供了一种承认理论范式,彰显了物化批判在自身承认理论及法兰克福学派批判理论发展中的特点,但也暴露了其物化理论的局限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霍耐特 物化 承认理论
原文传递
承认的遗忘:霍耐特对物化概念的批判与重构 被引量:8
10
作者 单传友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730-736,共7页
霍耐特从物化批判的规范性基础入手,运用先验与经验相结合的方法,批判重构了卢卡奇物化概念。在霍耐特这里,物化是对人与人、人与对象、人与自身之间先行承认的遗忘。人与人之间的物化主要体现在工具理性行为和由世界观、意识形态偏见... 霍耐特从物化批判的规范性基础入手,运用先验与经验相结合的方法,批判重构了卢卡奇物化概念。在霍耐特这里,物化是对人与人、人与对象、人与自身之间先行承认的遗忘。人与人之间的物化主要体现在工具理性行为和由世界观、意识形态偏见等导致的遗忘;人与对象之间的物化主要体现在从属于人与人之间的间接遗忘以及同一性思维导致的直接遗忘;人与自身之间的物化主要体现在,人或是主动地创造、或是被动地观察自己的情感、欲望、意愿等导致的遗忘。霍耐特对物化概念的多元重构为其规范性承认理论奠定了社会本体论基础,推进了法兰克福学派的社会批判理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阿克塞尔·霍耐特 物化 承认 规范性基础
下载PDF
教师授课质量定量测评系统 被引量:5
11
作者 林科学 肖冬荣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2期229-233,共5页
教师授课质量评估是高校教务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本文从教育管理的实际出发,依据现代教育技术理论,研制了一个教师授课质量定量评估的教育办公系统.
关键词 教师 授课质量 定量测评系统 成绩 试卷分析 教育管理
下载PDF
从连环画到网络图文:图像视域中的意识形态具象化建构 被引量:3
12
作者 吴艳东 张金玉 《探索》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176-188,共13页
图像经过编码后具有传递意识形态的功能。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利用通俗视觉图像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具象化建构。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将党的政治意志融入连环画中,从而使抽象的意识形态具象化,连环画遂成为宣传中国共产党政策主张、... 图像经过编码后具有传递意识形态的功能。中国共产党历来重视利用通俗视觉图像进行主流意识形态的具象化建构。新中国成立初期中国共产党将党的政治意志融入连环画中,从而使抽象的意识形态具象化,连环画遂成为宣传中国共产党政策主张、传播主流意识形态的有力武器。中国共产党利用连环画将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党的方针政策、主流价值观念等通过叙事、转译和隐喻等方式展现,呈现出内容生产场景化、价值传播潜隐化、目标受众大众化的特征。这一举措在增强政治认同、摒弃落后思想、推动政策施行等方面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尽管存在一些不足,但从中获取的历史经验对当今社会网络图文的意识形态具象化建构具有重要的启示。在利用网络图文进行主流意识形态具象化建构的过程中,要着力打造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意识形态图像符号体系,借助强大的传播载体提高影响力,更要契合广大人民群众的精神需求,从而使网络图文切实有效地为主流意识形态建设服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连环画 网络图文 图像化 意识形态 具象化
下载PDF
总体性思想:从黑格尔、马克思到国外马克思主义的奠基者 被引量:7
13
作者 仰海峰 《教学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92-101,共10页
总体性思想构成了黑格尔、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考察社会历史的重要方法。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代学者卢卡奇、柯尔施与葛兰西,为了走出第二国际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传统,重新回到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内在联系,将总体性作为... 总体性思想构成了黑格尔、马克思哲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他们考察社会历史的重要方法。国外马克思主义的第一代学者卢卡奇、柯尔施与葛兰西,为了走出第二国际时代的马克思主义研究传统,重新回到马克思与黑格尔的内在联系,将总体性作为重新解读马克思哲学的重要内容。卢卡奇从总体性出发,形成了对现存资本主义物化社会及其思想上的二律背反的批判;柯尔施则重新回到马克思的哲学、政治经济学与科学社会主义的内在联系,力图重新理解马克思的哲学;葛兰西则将总体性作为领导权理论的重要规定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性 物化 主体
原文传递
交往与承认:物化理论批判及其新诠释
14
作者 孔明安 田甜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4期14-26,共13页
物化概念与物化意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鼻祖卢卡奇用以剖析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病理性症候的核心概念。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旗手哈贝马斯与第三代传人霍耐特分别从交往理性与承认理论出发,对卢卡奇的物化理论进行了哲学的反思批判和主体... 物化概念与物化意识是西方马克思主义鼻祖卢卡奇用以剖析20世纪初资本主义社会病理性症候的核心概念。法兰克福学派第二代旗手哈贝马斯与第三代传人霍耐特分别从交往理性与承认理论出发,对卢卡奇的物化理论进行了哲学的反思批判和主体间性的重新诠释。哈贝马斯在对卢卡奇物化概念的考察批判基础之上,发展了工具理性的物化批判,将物化诠释为系统对“生活世界的殖民化”,并据此提出了物化理论的交往转向。霍耐特则从规范性的维度将物化重新界定为对承认的遗忘,并区分了不同于卢卡奇物化的三种物化形式,进而从病理学角度剖析了造成物化的社会成因。在此基础上,霍耐特结合20世纪末当代资本主义社会出现的新特征,从后现代主义和精神分析的视野出发,以“预先承认”概念重新批判性地诠释卢卡奇的物化理论,实现了物化理论的承认转向。对物化的批判和新诠释为理解当代资本主义的病理学症候,深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提供了重要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化 物化意识 交往 承认 社会病理学 卢卡奇
下载PDF
当代人精神生活的物化问题及其扬弃 被引量:6
15
作者 姜国峰 《吉林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2011年第3期86-91,共6页
当代人应该从精神生活的危机中摆脱出来,超越物化的精神生活方式。本文运用马克思哲学的思想资源,从哲学层面对此问题进行积极探索。首先从精神生活的哲学内涵、内在品质及其存在论意义阐明精神生活的应然状态;其次从精神生活的物质依... 当代人应该从精神生活的危机中摆脱出来,超越物化的精神生活方式。本文运用马克思哲学的思想资源,从哲学层面对此问题进行积极探索。首先从精神生活的哲学内涵、内在品质及其存在论意义阐明精神生活的应然状态;其次从精神生活的物质依附化、单向度和病理状态对当代人精神生活现实处境加以深刻揭示,并对当代人这种生存困境的原因及危害加以反思;最后在以上哲学思考的基础上从物质生活与精神生活协调发展、内在超越的崇高精神境界、个体性与社会性相和谐、个性化和全面丰富的精神生活等四个方面,向人们展示理想健康的精神生活样式,以实现人自身的全面发展和自由解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精神生活 物化 扬弃 异化
下载PDF
基于反射技术的有性能约束特征的软件集成方法研究 被引量:4
16
作者 黄靖 卢炎生 徐丽萍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7期1264-1269,共6页
软件集成是一种基于构件技术的软件复用实践.提出了一个基于反射技术,遵循传统CORBA规范、采用中间件技术和特有构件模型(具有性能约束的构件模型PCCM)的解决方案—基于反射技术有性能约束特征的软件集成.其特点是对传统软件集成方法进... 软件集成是一种基于构件技术的软件复用实践.提出了一个基于反射技术,遵循传统CORBA规范、采用中间件技术和特有构件模型(具有性能约束的构件模型PCCM)的解决方案—基于反射技术有性能约束特征的软件集成.其特点是对传统软件集成方法进行扩充,引入反射技术,具体化性能约束的静态描述和集成中间件的性能约束动态机制,建立能够保障单一性能约束、组合性能约束的统一开放式模型.最后给出一个相应案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软件集成 性能约束 反射 中间件 具体化
下载PDF
反思批判与价值彰显——卢卡奇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理论主题及其价值向度
17
作者 杨乐强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科学版)》 CSSCI 2002年第3期274-278,共5页
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是在历史哲学语境条件下形成的一套反思性的批判话语,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变革的关系是其话语活动的直接动因,总体性辩证法理论、物化理论和阶级意识理论是这种反思的核心主题,而意识决定历史是其反思的内在理... 卢卡奇的《历史和阶级意识》是在历史哲学语境条件下形成的一套反思性的批判话语,马克思主义与时代变革的关系是其话语活动的直接动因,总体性辩证法理论、物化理论和阶级意识理论是这种反思的核心主题,而意识决定历史是其反思的内在理念和逻辑归宿,这一点鲜明地凸现出卢卡奇的“西方马克思主义”的理论旨趣和价值向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总体性 物化 同化 阶级意识
下载PDF
“物化时代”现代人精神生活的困境与再认识 被引量:3
18
作者 任春红 《金陵科技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7年第3期44-47,共4页
既有研究更偏重从否定和消极的角度理解物化问题,对现代人精神生活物化处境的认识也易陷入悲观主义。通过对马克思物化内涵的重新解读可以发现,现代人精神生活呈现既存在被物化也存在争取主体性意识、追求真正的自由及突破生活世界殖民... 既有研究更偏重从否定和消极的角度理解物化问题,对现代人精神生活物化处境的认识也易陷入悲观主义。通过对马克思物化内涵的重新解读可以发现,现代人精神生活呈现既存在被物化也存在争取主体性意识、追求真正的自由及突破生活世界殖民化困境的反物化状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物化 反物化 现代人 精神生活
下载PDF
艰难的自我实现之旅——评《他们眼望上苍》中的女性物化现象 被引量:4
19
作者 李梅 付海艳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3期131-133,共3页
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他们眼望上苍》是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大多集中在种族、女性意识、自我身份的寻求等主题展示和叙事策略方面。引入卢卡奇的"物化"理论,解读该小说中的种种物化现象特别... 佐拉·尼尔·赫斯顿的《他们眼望上苍》是美国文学史上的经典作品,国内外学者对其研究大多集中在种族、女性意识、自我身份的寻求等主题展示和叙事策略方面。引入卢卡奇的"物化"理论,解读该小说中的种种物化现象特别是女性物化现象,揭示珍妮扬弃物化、实现自我的艰难历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他们眼望上苍》 物化 女性物化 自我实现
下载PDF
“逻辑倒置”与“崩溃之境”:马克思的商品拜物教理论重释 被引量:4
20
作者 代利刚 詹梦皎 《内蒙古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6期52-59,共8页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的商品拜物教理论透视出的人被物统治的生存困境,成为当前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卢卡奇、价值形式学派等黑格尔主义者将其解读为社会主体潜藏和趋向一般“物”的精神活动,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则以功能主义的视角把拜... 作为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的商品拜物教理论透视出的人被物统治的生存困境,成为当前学界研究的热点之一。卢卡奇、价值形式学派等黑格尔主义者将其解读为社会主体潜藏和趋向一般“物”的精神活动,分析的马克思主义则以功能主义的视角把拜物教当作“虚假理论”。上述的解读方式都是从《资本论》第一章前三节入手解读第四节,从而陷入同一性哲学的陷阱,使人的解放失去可能性。对此,我们采用逆向解读方法,构建第四节的文本逻辑,对比发现,第四节与前三节的文本之间存在“逻辑倒置关系”,这开显了拜物教的有效性和历史性向商品分析回溯的逻辑关系。再回到马克思的创作史,他的真实意图不是描述主体拜物的精神维度,而是呈现资本主义这一社会情景的内在否定性即价值对于对象的非对象化。这就从辩证法的中介层面凸显了商品拜物教的批判性,商品拜物教也成为融合场景论和否定辩证法的“崩溃之境”。这或许能为研究人在现代性中的真实处境提供一种现象学和辩证法相结合的视角。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克思 商品拜物教 物化 资本论 辩证法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9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