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6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韩为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及其合方治疗抑郁症经验总结
1
作者 许民栋 张利达 +3 位作者 卢秋伶 郜丽 茅伟 韩为 《中医药临床杂志》 2024年第8期1444-1447,共4页
抑郁症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难题,具体病理生理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传统抗抑郁药物有诸多不良反应,越多证据表明中药对减轻抗抑郁药物副作用、改善抑郁症状效果显著。韩为教授专研仲景经方,守正创新,对经方治疗抑郁症有着独到的见解,认为... 抑郁症已经成为全球公共卫生难题,具体病理生理机制目前尚未明确,传统抗抑郁药物有诸多不良反应,越多证据表明中药对减轻抗抑郁药物副作用、改善抑郁症状效果显著。韩为教授专研仲景经方,守正创新,对经方治疗抑郁症有着独到的见解,认为抑郁症的主要病因是阴阳失调,阳气郁滞,失于宣发,不能濡养脑神,影响七情五志等神的活动。治疗上以和解少阳,调畅枢机为主,并确立柴胡加龙骨牡蛎汤为临床治疗抑郁症的主方,随证加减合方运用栀子厚朴汤、半夏厚朴汤、甘麦大枣汤、桂枝茯苓丸等,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名医经验 抑郁症 调畅枢机 和解少阳
下载PDF
以背俞调节脾胃功能的“以俞调枢”理论的提出与构建 被引量:55
2
作者 谢胜 张越 周晓玲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1年第9期1876-1877,共2页
分析脾胃气机升降失常在消化系统疾病发病中的重要地位;总结在背俞穴处操作治疗消化系统疾病的理论观点及实践成果,从而构建以背俞调节脾胃功能的"以俞调枢"理论体系。
关键词 背俞穴 脾胃病 脾胃升降 “以俞调枢”
下载PDF
“调枢通胃”理论的探讨与构建 被引量:47
3
作者 魏玮 荣培晶 +12 位作者 陈建德 郭宇 王瑜 刘兵 苏晓兰 杨俭勤 杨洋 从禹 韩博宇 段玉婷 魏茹涵 朱佳杰 尹璐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6期474-477,502,共5页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黄帝内经》以来不断丰富发展。结合当代病证结合的临床诊疗特点,根据脾胃学说及现代医学理论,提出"调枢通胃"理论。阐释"调枢""通胃"的内涵与外延,认为"调... 脾胃学说是中医理论中的重要组成部分,自《黄帝内经》以来不断丰富发展。结合当代病证结合的临床诊疗特点,根据脾胃学说及现代医学理论,提出"调枢通胃"理论。阐释"调枢""通胃"的内涵与外延,认为"调枢"即调控疾病及其病理变化过程的关键环节,可包括调节脏腑脾胃、神明之枢心脑、开合之枢少阳;"通胃"既是治疗目的也是治疗手段,即通过调节脏腑之枢脾胃,治疗脾胃功能失调引发的消化系统疾病以及其他脏腑失调引发的疾病。探讨"调枢通胃"理论的构建与意义,为传统中医理论与现代医学的有机结合探索新模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枢通胃 脾胃学说 脑-肠-微生态轴
原文传递
虚、滞、瘀、郁——现代慢性疾病中医病机新认知 被引量:37
4
作者 魏玮 荣培晶 +6 位作者 陈建德 杨洋 苏晓兰 许爱丽 毛心勇 张涛 方继良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0期1264-1267,共4页
随着我国国民寿命的提高及人口的老龄化,慢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影响国民生活质量的主要病种,造成了重大的社会负担。中医在诊治慢性疾病方面具有传统优势,而临证中慢性病患者症状冗杂,并多为多种疾病共病。笔者总结慢性疾病共性病机为"... 随着我国国民寿命的提高及人口的老龄化,慢性疾病已成为严重影响国民生活质量的主要病种,造成了重大的社会负担。中医在诊治慢性疾病方面具有传统优势,而临证中慢性病患者症状冗杂,并多为多种疾病共病。笔者总结慢性疾病共性病机为"虚""滞""瘀""郁",认为抓核心病机即"调枢"辨证思维是取效的切入点及关键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慢病管理 中医证候 病因病机 调枢通胃
原文传递
背俞指针疗法对GERD模型大鼠ICC超微结构影响的理论探讨 被引量:15
5
作者 谢胜 李建锋 +7 位作者 刘园园 刘礼剑 黄晓燕 陈广文 谭金晶 李娟 陈家坤 梁梦月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659-661,697,共4页
ICC作为胃肠道运动的起搏器和调节者,在胃肠运动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其他细胞所不能代替的独特作用,故ICC数量、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势必会影响胃食管的运动功能。背俞指针疗法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在动物实验研究中发... ICC作为胃肠道运动的起搏器和调节者,在胃肠运动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具有其他细胞所不能代替的独特作用,故ICC数量、结构与功能的变化势必会影响胃食管的运动功能。背俞指针疗法是胃食管反流病(GERD)的有效治疗手段之一,在动物实验研究中发现,背俞指针疗法可改善GERD模型大鼠ICC细胞的超微结构,进而维持ICC的完整性而发挥起搏功能,从而促进胃肠动力起到治疗胃食管反流病的作用。故基于'以俞调枢'与'以枢调枢'理论,探讨GERD模型大鼠ICC细胞超微结构变化与背俞指针疗法之间的相关性,以阐释GERD经络-细胞相关病机之本质,为该疗法在GERD等功能性胃肠病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背俞指针疗法 ICC 以俞调枢 以枢调枢 胃食管反流病
下载PDF
“以俞调枢”法对胃肠动力障碍模型大鼠消化道内Cajal间质细胞超微结构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13
6
作者 陈峭 谢胜 +1 位作者 周晓玲 韦金秀 《中华中医药学刊》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2期2959-2962,I0045,I0046,共6页
目的:通过观察"以俞调枢"法对胃肠动力障碍模型大鼠消化道内Cajal间质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该疗法对Cajal间质细胞的调控效应机制,揭示其改善胃肠动力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空白治疗组、空白对照... 目的:通过观察"以俞调枢"法对胃肠动力障碍模型大鼠消化道内Cajal间质细胞超微结构的影响,探讨该疗法对Cajal间质细胞的调控效应机制,揭示其改善胃肠动力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空白治疗组、空白对照组、模型治疗组和模型对照组各30只,空白治疗组、模型治疗组每日固定22 min,实施背俞指针治疗;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每日固定22 min,不实施背俞指针治疗。疗程均为14 d。观察并比较4组大鼠胃内残留率、小肠推进比及Cajal间质细胞超微结构的变化。结果:(1)空白对照组、空白治疗组、模型治疗组在胃内残留率、小肠推进比等方面无明显差异性(P>0.05);(2)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空白治疗组、模型治疗组相比较,其胃内残留率显著升高,小肠推进比率显著降低(P<0.01);(3)空白对照组、空白治疗组、模型治疗组3组大鼠Cajal间质细胞的超微结构未见有明显差异性;(4)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空白治疗组、模型治疗组相比较,其Cajal间质细胞超微结构发生明显的改变。结论:对Cajal间质细胞超微结构表达的调控效应可能是"以俞调枢"法改善胃肠动力的作用途径之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动力障碍 “以俞调枢”法 CAJAL间质细胞 细胞超微结构 内质网自噬
下载PDF
“以俞调枢”法对胃肠动力障碍大鼠胃肠动力学及其任督二脉穴位皮温的影响 被引量:9
7
作者 陈峭 谢胜 +11 位作者 周晓玲 宋征福 马高峰 税典奎 覃婧 侯秋科 颜春艳 刘珊 覃凤传 刘礼剑 韦金秀 刘静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8年第12期2655-2658,共4页
目的:观察“以俞调枢”法干预治疗ICC缺失模型大鼠胃肠动力及任督二脉穴位皮温变化的影响,探索该疗法改善胃肠动力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ICC缺失模型大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模型治疗组各30只,同时设空白组大鼠60只,随机分为... 目的:观察“以俞调枢”法干预治疗ICC缺失模型大鼠胃肠动力及任督二脉穴位皮温变化的影响,探索该疗法改善胃肠动力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选择ICC缺失模型大鼠60只,随机分为模型对照组和模型治疗组各30只,同时设空白组大鼠6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和空白治疗组各30只。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每日固定22min,不实施背俞指针治疗;空白治疗组、模型治疗组每日固定22min,并实施背俞指针治疗,疗程均为14d。观察并比较4组大鼠胃内残留率、小肠推进比、任督二脉主要穴位皮温、经络均温等指标。结果:(1)与空白对照组相比,模型对照组其胃内残留率显著升高,小肠推进比率显著下降(P<0.01),其任脉和督脉的主要穴位均温、经络均温均降低(P<0.05);(2)空白治疗组、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在胃内残留率、小肠推进比、任督二脉主要穴位均温、经络均温等方面均无明显性差异(P>0.05);(3)与模型对照组相比,模型治疗组其胃内残留率显著降低,小肠推进比率显著升高(P<0.01),其任脉和督脉的主要穴位均温、经络均温均得以升高(P<0.05)。结论:“以俞调枢”法具有较好的改善胃肠动力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改善任督二脉经气的运行有关,值得临床推广及进一步深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动力障碍 “以俞调枢”法 任督二脉 红外皮温
下载PDF
基于“调枢和胃”理论探讨2型糖尿病的诊疗思路 被引量:2
8
作者 布天杰 朱力立 倪青 《辽宁中医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4年第4期50-53,共4页
以中医学五行、藏象、阴阳学说为指导,根据2型糖尿病病症结合的临床诊疗特点,结合现代医学理论“脑肠轴”“中枢胰岛素抵抗”等概念,提出以“调枢和胃”理论治疗2型糖尿病的观点。详细阐述“调枢和胃”的内涵,即调脏腑之枢,调阴阳之枢,... 以中医学五行、藏象、阴阳学说为指导,根据2型糖尿病病症结合的临床诊疗特点,结合现代医学理论“脑肠轴”“中枢胰岛素抵抗”等概念,提出以“调枢和胃”理论治疗2型糖尿病的观点。详细阐述“调枢和胃”的内涵,即调脏腑之枢,调阴阳之枢,调元神之枢在2型糖尿病防治过程中的意义,并提出了调和脾胃、开阖理枢、壮枢固本的治疗原则,以期为2型糖尿病的防治提供新的诊疗思路与方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调枢和胃 2型糖尿病 调和脾胃 开阖理枢 壮枢固本
下载PDF
“以俞调枢”法对胃肠动力障碍大鼠SCF、c-kit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 被引量:5
9
作者 陈峭 谢胜 +10 位作者 周晓玲 税典奎 覃婧 侯秋科 颜春艳 刘珊 覃凤传 刘礼剑 韦金秀 梁梦月 陈家坤 《中华中医药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1174-1177,共4页
目的:观察"以俞调枢"法对胃肠动力障碍模型大鼠干细胞因子(SCF)及其受体(c-kit)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探索该疗法改善胃肠动力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空白治疗组、模型对照组和模型治疗组各3... 目的:观察"以俞调枢"法对胃肠动力障碍模型大鼠干细胞因子(SCF)及其受体(c-kit)蛋白及mRNA表达的影响,探索该疗法改善胃肠动力的作用机制。方法:选择SD大鼠120只,随机分为空白对照组、空白治疗组、模型对照组和模型治疗组各30只。空白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每日固定22min,不实施背俞指针治疗;空白治疗组、模型治疗组每日固定22min,并实施背俞指针治疗。疗程均为14d,结束后观察并比较4组大鼠胃内残留率、小肠推进比、SCF蛋白、c-kit蛋白、SCF mRNA、c-kit mRNA的变化。结果:模型对照组与空白对照组比较,其胃内残留率显著升高,小肠推进比率显著降低(P<0.01);模型治疗组与模型对照组比较,胃内残留率减少,小肠推进比增加(P<0.01)。与空白对照组比较,模型对照组消化道平滑肌组织中SCF、c-kit蛋白及mRNA减少(P<0.01);与模型对照组比较,模型治疗组上述指标增加(P<0.05,P<0.01)。结论:"以俞调枢"法具有较好的改善胃肠动力的疗效,其机制可能与其通过调节SCF、c-kit蛋白及mRNA的表达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动力障碍 “以俞调枢”法 C-KIT SCF CAJAL间质细胞
原文传递
刘金民从“和少阳,调枢机”理论辨证论治耐药性癫痫经验
10
作者 陈俊龙 刘佳霖 +4 位作者 李淑芳 常青 郑香春 王苏妹 刘金民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4年第22期131-135,共5页
耐药性癫痫是指癫痫患者在接受≥2种抗癫痫药物治疗后仍无法控制的一种复杂发作性疾病,属于中医学“痫证”的范畴。刘金民教授认为少阳转枢不利是耐药性癫痫的核心病机,病因涉及气郁、痰瘀、精血亏虚等多种因素,治疗上倡导从“和少阳,... 耐药性癫痫是指癫痫患者在接受≥2种抗癫痫药物治疗后仍无法控制的一种复杂发作性疾病,属于中医学“痫证”的范畴。刘金民教授认为少阳转枢不利是耐药性癫痫的核心病机,病因涉及气郁、痰瘀、精血亏虚等多种因素,治疗上倡导从“和少阳,调枢机”角度入手,将“开阖枢机、通利三焦、补虚培元”法贯穿遣方用药的全程,善用柴胡剂,喜用风药、虫药和补药,临床疗效显著。本文总结刘金民教授治疗耐药性癫痫的理论思想与辨治思路,并附1则验案加以阐释,以期为该病的防治提供新的视角和实践指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耐药性癫痫 痫证 和少阳 调枢机 名医经验 刘金民
下载PDF
“以俞调枢”法对Cajal间质细胞缺失模型大鼠胃肠动力学主要指标的影响 被引量:4
11
作者 陈峭 谢胜 +9 位作者 周晓玲 税典奎 覃婧 侯秋科 颜春艳 刘珊 刘礼剑 覃凤传 刘莹 梁梦月 《中国全科医学》 CAS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109-1113,共5页
目的观察"以俞调枢"法干预对Cajal间质细胞(ICC)缺失模型大鼠主要胃肠动力学主要指标的影响,探索其改善胃肠动力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2016年1—12月,将12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60只和空白组60只。造模组再随机分为... 目的观察"以俞调枢"法干预对Cajal间质细胞(ICC)缺失模型大鼠主要胃肠动力学主要指标的影响,探索其改善胃肠动力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 2016年1—12月,将120只清洁级SD大鼠随机分为造模组60只和空白组60只。造模组再随机分为模型对照亚组30只和模型治疗亚组30只,空白组再随机分为空白对照亚组30只和空白治疗亚组30只。造模组经腹腔隔天注射抗c-Kit单克隆抗体(ACK2)100μg制备ICC缺失模型;空白组经腹腔隔天注射等量0.9%氯化钠溶液,共5次。空白治疗亚组、模型治疗亚组每日固定22 min,并实施背俞指针治疗;空白对照亚组、模型对照亚组每日固定22 min,不实施背俞指针治疗,疗程均为14 d。观察并比较4组大鼠胃内残留率、小肠推进率、胃动素、胃泌素、血管活性肠肽和生长抑素。结果模型对照亚组胃内残留率高于空白对照亚组、模型治疗亚组,小肠推进率低于空白对照亚组、模型对照亚组(P<0.01)。模型对照亚组大鼠胃动素、胃泌素低于空白对照亚组、模型治疗亚组(P<0.01)。模型对照亚组血管活性肠肽、生长抑素高于空白对照亚组、模型治疗亚组(P<0.01)。空白对照亚组、空白治疗亚组胃内残留率、小肠推进率、胃动素、胃泌素、血管活性肠肽和生长抑素与模型治疗亚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俞调枢"法能够显著提高ICC缺失模型大鼠的胃肠动力,其机制可能与通过调节其体内胃肠激素(胃动素、胃泌素、血管活性肠肽、生长抑素)变化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胃肠活动 间质细胞 “以俞调枢”法 胃肠激素类 大鼠
下载PDF
温肾健脾调枢方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大鼠的治疗作用及机制 被引量:3
12
作者 苏晓兰 陈琳 +5 位作者 张涛 张格知 姚梦茜 侯理伟 刘建平 魏玮 《北京中医药》 2022年第4期351-357,共7页
目的观察中药温肾健脾调枢方干预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大鼠磷酸化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pCREB)及下游即刻早期基因Arc、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适应性喂养5 d后,... 目的观察中药温肾健脾调枢方干预对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diarrhea-predominant irritable bowel syndrome,IBS-D)大鼠磷酸化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pCREB)及下游即刻早期基因Arc、c-fos表达的影响。方法将40只Wistar大鼠适应性喂养5 d后,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正常组(NG)、模型组(MG)、中药温肾健脾调枢方高剂量组(ZHG)、中药温肾健脾调枢方中剂量组(ZMG)和中药温肾健脾调枢方低剂量组(ZLG)5组,各8只。MG组、ZHG组、ZMG组和ZLG组均采用番泻叶灌胃法+避水应激实验建立IBS-D大鼠模型,ZHG组、ZMG组、ZLG组按高、中、低剂量给予温肾健脾调枢方灌胃,MG组、NG组给予生理盐水灌胃,1次/d,连续10 d。观察比较各组大鼠一般情况、体质量变化、排便粒数、内脏敏感性和组织病理学,免疫组化检测结肠组织中pCREB、Arc、c-fos表达。结果治疗结束后,ZHG组和ZMG组大鼠体质量高于MG组(P<0.05);ZHG组、ZMG组、ZLG组大鼠1 h内排便粒数低于MG组(P<0.05);ZHG组大鼠腹壁撤退反射(AWR)评分低于MG组(P<0.05);MG组和ZLG组组织病理学观察可见黏膜轻度水肿;ZHG组、ZMG组和ZLG组大鼠结肠组织pCREB表达低于MG组(P<0.05);ZHG组、ZMG组大鼠结肠组织Arc、c-fos表达低于MG组(P<0.05)。结论温肾健脾调枢方能够增加IBS-D大鼠体质量、减少排便粒数、降低内脏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结肠组织中pCREB、Arc和c-fos的表达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腹泻型肠易激综合征 温肾健脾调枢 磷酸化cAMP应答元件结合蛋白 Arc基因 C-FOS基因 大鼠
下载PDF
“调运枢纽”推拿术在小儿厌食症临床护理中的应用 被引量:18
13
作者 嵇玲瑛 陈巧玲 +1 位作者 何咏群 唐丽萍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17年第5期684-690,共7页
【目的】评价基于经络腧穴理论的"调运枢纽"推拿术在小儿厌食症的中医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小儿厌食症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捏脊疗法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 【目的】评价基于经络腧穴理论的"调运枢纽"推拿术在小儿厌食症的中医临床护理中的效果。【方法】选取小儿厌食症患儿120例,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60例。对照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捏脊疗法治疗,试验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给予以"调运枢纽"推拿术为核心的推拿治疗,包括清补脾胃经、平运内八卦、揉板门、揉腹、平调穴位(中脘、天枢、足三里)、捏脊为主线,结合虚实辨证,隔天治疗1次,3次为1个疗程,2个疗程后,评价2组患儿的临床疗效以及护理治疗前后中医证候积分、体格测量评价指标[身高、体质量、头围、胸围、年龄别身高(HT/A)、年龄别体质量(WT/A)等]的变化情况。【结果】(1)试验组有5例患儿中途脱落、退出试验(其中实证3例,虚证2例),对照组有6例患儿中途脱落、退出试验。(2)经2个疗程的护理治疗后,试验组的总有效率为94.55%,对照组为87.04%,试验组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2组患儿的食欲和食量、面色和唇色、饮水情况、烦急情况、小便情况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以及试验组的WT/A均较治疗前有明显改善(P<0.05);且试验组在改善食欲和食量、面色和唇色、烦急情况评分和中医证候积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或P<0.001),在改善体质量、身高、头围、HT/A等体格测量评价项目方面也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调运枢纽"推拿术是一种基于经络腧穴理论及中医辨证论治理论的有效护理手段,用于小儿厌食症的治疗,起效快,临床效果满意,症状改善明显。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儿厌食症 调运枢纽 推拿术 捏脊疗法 中医临床护理
原文传递
王庆国教授应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治疗不寐经验 被引量:7
14
作者 张晓乐 闫军堂 +7 位作者 程发峰 刘姝伶 倪文超 汤菲菲 孟庆鸿 张泽涵 王庆国 王雪茜 《世界中医药》 CAS 2022年第23期3373-3375,3379,共4页
不寐病因繁杂,王庆国教授精研仲景学术,善于以营卫失调、阳不入阴为本,调枢机治疗不寐。因枢机与肝的功能密切相关,针对肝失疏泄、气机逆乱所致“郁”者,或兼见肝不藏血、神失所养所致“虚”者,重视“和”法的运用,和阴阳,和营卫,以和心... 不寐病因繁杂,王庆国教授精研仲景学术,善于以营卫失调、阳不入阴为本,调枢机治疗不寐。因枢机与肝的功能密切相关,针对肝失疏泄、气机逆乱所致“郁”者,或兼见肝不藏血、神失所养所致“虚”者,重视“和”法的运用,和阴阳,和营卫,以和心神,治郁为主,兼顾治虚,临证选用柴胡加龙骨牡蛎汤加减治疗不寐,效果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不寐 名医经验 经方治疗 调枢机 和阴阳 疏肝调枢 柴胡加龙骨牡蛎汤 病案
下载PDF
四象脾“土”模型及其在四时六气“以枢调枢”和五脏的应用 被引量:24
15
作者 谢胜 刘园园 +1 位作者 梁谊深 彭柳莹 《世界中医药》 CAS 2015年第8期1177-1181,1186,共6页
李东垣《脾胃论》指出:1)脾无正形于四季之末各旺一十八日以生四脏,四季者辰戌丑未是也;2)人身形以应九野,左足主立春丑位是也,左手主立夏辰位是也,右手主立秋未位是也,右足主立冬戌位是也。由后天八卦的对应关系可建立四象脾"土&q... 李东垣《脾胃论》指出:1)脾无正形于四季之末各旺一十八日以生四脏,四季者辰戌丑未是也;2)人身形以应九野,左足主立春丑位是也,左手主立夏辰位是也,右手主立秋未位是也,右足主立冬戌位是也。由后天八卦的对应关系可建立四象脾"土"即四象启、承之"土"模型:艮土、巽土、坤土、乾土。其中寅、巳、申、亥为启土,对应立春、立夏、立秋、立冬;辰、未、戌、丑为承土,即"四季之末一十八日"所对应之土。提示脾胃作为枢机在四时六气更替中发挥启、承之枢转作用时的不同状态有其独特的模型特点。人体脏腑气血的升降出入是维系生命活动之关键,而枢机体现的是脏腑间生克制衡关系,枢机不利则疾病丛生。多年来,我们应用经络红外热成像检测观察到在四时六气中脾胃枢机主令阶段平和性经络红外热像图出现几率会明显增加,而病变经络的失衡状态在此阶段也会得到一定的纠正而趋向相对平衡。因而,认为借天地枢机之力以调人体之枢机,即"以枢调枢"能使脏腑气机通调,由此疾病虽成于枢机也可止于枢机,故对四象启、承之"土"在四时六气中"以枢调枢"和五脏的应用进行了探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四象脾“土” 四象启 承之“土”模型 经络红外热像图 以枢调枢
下载PDF
抑郁症之“调枢启神”理论构建与发微 被引量:22
16
作者 荣培晶 魏玮 +14 位作者 陈建德 李少源 国笑 张悦 刘兵 王瑜 赵斌 焦玥 魏茹涵 邵千枫 郭宇 张金铃 李亮 方继良 侯理伟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295-298,共4页
根据抑郁症的临床诊疗特点,将传统针灸和现代医学相结合,提出"调枢启神"治疗抑郁症。分别从"调枢"和"启神"的内涵与外延进行阐释,认为调枢是调控抑郁及其病理变化的关键环节,即包括调节神明之枢——心脑... 根据抑郁症的临床诊疗特点,将传统针灸和现代医学相结合,提出"调枢启神"治疗抑郁症。分别从"调枢"和"启神"的内涵与外延进行阐释,认为调枢是调控抑郁及其病理变化的关键环节,即包括调节神明之枢——心脑、调节开阖之枢——少阳;启神既是治疗抑郁症的目的也是治疗手段,临床针刺百会、印堂和耳穴治疗抑郁症即是调枢启神理论的具体运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抑郁症 调枢启神 迷走神经刺激 百会 印堂 耳穴
原文传递
基于“调枢通胃”理论初探情志因素在慢性萎缩性胃炎中的作用 被引量:17
17
作者 方霜霜 杨洋 +2 位作者 国嵩 徐楚楚 魏玮 《环球中医药》 CAS 2020年第12期2046-2049,共4页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胃癌前病变,情志失调是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危险因素。“调枢通胃”理论植根于脾胃学说,创新地提出了通调脏腑之枢脾胃、神明之枢心脑以及开阖之枢少阳来治疗疾病,三条枢机与情志的致病特点密切相关... 慢性萎缩性胃炎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种胃癌前病变,情志失调是其发生发展过程中的重要危险因素。“调枢通胃”理论植根于脾胃学说,创新地提出了通调脏腑之枢脾胃、神明之枢心脑以及开阖之枢少阳来治疗疾病,三条枢机与情志的致病特点密切相关,对临床诊治慢性萎缩性胃炎(chronic atrophic gastritis,CAG)伴情志不遂这类情志病有指导作用。神明之枢心脑为情志病的发病之所,脏腑之枢脾胃为情志失调最常见的受病之所,两者离不开经络的联通作用。据此,从调肝理脾——通调脏腑之枢、开窍安神——通调神明之枢、和解少阳——通调开阖之枢来针药并用,治疗与调护并重,对患者进行个性化情志疏导,可获良效,在临床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情志 调枢通胃 慢性萎缩性胃炎 癌前病变 脾胃 神明 少阳
下载PDF
基于“调枢通胃”的脑卒中后便秘针灸治疗 被引量:14
18
作者 展立芬 刘恋 +3 位作者 贺煜竣 谢云方 覃思敏 刘未艾 《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2期138-140,共3页
便秘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并与脑卒中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调枢通胃"是通过调节脏腑之枢脾胃、开阖之枢少阳和神明之枢脑治疗脾胃功能失调及其他脏腑失调所引发的消化系统疾病。本文介绍基于"调枢通胃",以... 便秘是脑卒中常见并发症之一,并与脑卒中相互影响,形成恶性循环。"调枢通胃"是通过调节脏腑之枢脾胃、开阖之枢少阳和神明之枢脑治疗脾胃功能失调及其他脏腑失调所引发的消化系统疾病。本文介绍基于"调枢通胃",以理气通腑、醒神益智、益气健脾为基本治法,取胃经、大肠经及腹部腧穴,采用针灸治疗脑卒中后便秘的新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脑卒中后便秘 调枢通胃 针灸疗法
下载PDF
探讨“调枢通胃”理论在功能性胃肠病治疗中的应用 被引量:12
19
作者 毛心勇 郭宇 魏玮 《辽宁中医杂志》 CAS 2019年第10期2067-2070,共4页
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他为我用'的创新思维为指导,整合现代临床研究成果,对功能性胃肠病之病机进行系统归纳,创新提出'调枢通胃'理论,高度概括健脾益胃—调脏腑之枢,和解少阳—调开阖之枢,开窍安神—调神明之枢,调... 以'古为今用、洋为中用、他为我用'的创新思维为指导,整合现代临床研究成果,对功能性胃肠病之病机进行系统归纳,创新提出'调枢通胃'理论,高度概括健脾益胃—调脏腑之枢,和解少阳—调开阖之枢,开窍安神—调神明之枢,调枢通胃、寒热平调等诊治原则。在治疗功能性胃肠病时,灵活运用'调枢通胃'理论,在缓解功能性胃肠病相关症状的同时兼顾脾胃气机之升降,少阳枢机之畅达,心脑机能之正常,往往能起到标本兼治的理想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功能性胃肠病 调枢通胃 脾胃 少阳 神明
下载PDF
以枢调神理论穴位埋线疗法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认知及语言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10
20
作者 张文柳 刘芳 +2 位作者 唐芝娟 韦菲菲 石云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CAS 2021年第5期954-961,共8页
【目的】观察以枢调神理论穴位埋线疗法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认知及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针刺组和埋线组,每组各30例。3组患儿均给予语言训练、感觉统合训练、应用行为分析(ABA)训练相... 【目的】观察以枢调神理论穴位埋线疗法对孤独症谱系障碍儿童认知及语言功能的影响。【方法】将90例孤独症谱系障碍的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针刺组和埋线组,每组各30例。3组患儿均给予语言训练、感觉统合训练、应用行为分析(ABA)训练相结合为主的综合康复疗法进行康复训练,针刺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头针针刺治疗,埋线组在对照组治疗的基础上,配合穴位埋线治疗。连续治疗6个月。治疗6个月后,观察3组患儿治疗前后Gesell儿童发育量表中语言和社交评分、孤独症家长评定量表(ABC)评分、孤独症儿童行为量表(CARS)评分以及孤独症儿童心理教育评估系统(C-PEP-3)评分的变化情况,并评价3组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1)治疗后,3组患儿的Gesell儿童发育量表中语言、社交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针刺组与埋线组在改善Gesell儿童发育量表中语言、社交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或P<0.01)。治疗后,针刺组与埋线组Gesell儿童发育量表中语言、社交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2)治疗后,3组患儿的ABC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针刺组与埋线组在改善ABC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与埋线组ABC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3组患儿的CARS量表评分均明显改善(P<0.05),且针刺组与埋线组在改善CARS量表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针刺组与埋线组CARS量表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治疗后,3组患儿的C-PEP-3评分均明显改善,其中,在知觉、手眼协调与认知表现方面,针刺组和埋线组的效果明显,与同组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且针刺组与埋线组在改善知觉、手眼协调与认知表现C-PEP-3评分方面明显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穴位埋线 以枢调神 孤独症谱系障碍 儿童 认知功能 语言功能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