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6篇文章
< 1 2 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空间演化及其空间溢出效应 被引量:63
1
作者 焦敬娟 王姣娥 程珂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9期11-18,共8页
随着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驱动逐渐成为国家或区域谋求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文章分别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潜力等三个方面,探讨2003—2013年各省份区域创新能力发展水平及其空间演化特征,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滞后、误差... 随着知识经济和科学技术的发展,创新驱动逐渐成为国家或区域谋求竞争优势的决定性因素。文章分别从创新投入、创新产出和创新潜力等三个方面,探讨2003—2013年各省份区域创新能力发展水平及其空间演化特征,采用空间计量模型(滞后、误差、杜宾),分析和评价区域创新能力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表明:我国各省市区域创新能力均有明显提升,但空间差异总体呈扩大态势,空间集聚态势略有降低;空间上,区域创新能力呈明显的东中西地带性;山东和陕西区域创新能力在全国地位有所提升,而辽宁省地位明显降低;省域及邻近省份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均对经济发展产生正向溢出效应,且其溢出效应呈明显的东中西地带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创新发展 创新能力 空间溢出 空间计量 省域尺度 中国
原文传递
长三角城市创新联系网络及辐射能力 被引量:49
2
作者 王越 王承云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30-137,共8页
基于区域创新联系的相关理论,采用引力模型方法对长三角城市的创新网络联系格局进行了探讨。结合断裂点公式及最大引力线数量,测算了长三角地区的创新节点城市及其辐射范围,进而构建了城市创新联系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对长三角地区各城... 基于区域创新联系的相关理论,采用引力模型方法对长三角城市的创新网络联系格局进行了探讨。结合断裂点公式及最大引力线数量,测算了长三角地区的创新节点城市及其辐射范围,进而构建了城市创新联系能力评价的指标体系,对长三角地区各城市的创新联系能力进行了评价。研究发现:(1)长三角地区的创新联系格局呈现出以苏州为一级节点城市,上海为二级节点城市,杭州、宁波、绍兴、镇江为三级节点城市的'核心—边缘'的创新网络结构特征。其中,苏州、上海的辐射范围最广且强度最强。(2)地理邻近性在该创新联系网络的形成中起到了主要作用;技术邻近性使得创新联系网络呈现出'强—强联系'、'弱—弱联系'的结构;制度邻近性在一定程度上制约着创新边缘地区与核心地区的创新联系。(3)现阶段长三角地区城市的创新联系能力差距较大,创新的物质资本投入有待提高;政府支持、文化基础水平以及通信设施建设等方面还应加大力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 联系网络 引力模型 联系能力 节点城市 评价体系 长三角城市
原文传递
基于全局熵值法模型的我国区域创新能力动态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45
3
作者 潘雄锋 刘清 彭晓雪 《运筹与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4期155-162,共8页
本文在对FP&S和H&M的创新能力分析框架进行修正的基础上,从创新环境、创新资源、创新成果和创新品牌四个维度建立基于企业层面的区域创新能力分析框架,以此为理论依据建立了基于企业层面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全局的思想... 本文在对FP&S和H&M的创新能力分析框架进行修正的基础上,从创新环境、创新资源、创新成果和创新品牌四个维度建立基于企业层面的区域创新能力分析框架,以此为理论依据建立了基于企业层面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并引入全局的思想构建全局熵值法模型,在此基础上对京津冀地区、东北地区、长三角地区和南部沿海地区2009~2012年企业层面的创新能力进行了动态评价与分析,研究结果对于认识我国各经济区的企业创新能力提供了重要的参考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能力 评价 全局熵值法模型 企业层面
下载PDF
“双一流”建设视角下地方高校区域创新能力建设 被引量:45
4
作者 王钱永 任丽清 《中国高教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0期38-42,共5页
"双一流"建设战略为地方高校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地方高校是区域创新体系中知识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的引领者、人力资本的提供者。地方高校要在"双一流"建设中做出新的贡献,提升区域创新能力... "双一流"建设战略为地方高校建设注入了新的内涵,提供了新的发展机遇。地方高校是区域创新体系中知识创新的主体、技术创新的引领者、人力资本的提供者。地方高校要在"双一流"建设中做出新的贡献,提升区域创新能力是必由之路。区域创新能力的提升有赖于体系中各主体创新能力的提升及主体间相互关系的建设。借鉴西方大学的成功经验,分析高校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指标和当前我国高校区域创新能力建设,从知识创造、知识传播和知识应用等方面全方位提升我国高校的区域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一流”建设 高校 区域创新能力
原文传递
财税政策对企业自主创新的支持效应研究——基于经济区域的视角 被引量:40
5
作者 崔也光 姜晓文 王守盛 《经济与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7年第10期104-113,共10页
基于经济区域视角,本文运用中国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2011—2015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以研发相关的政府补贴和所得税优惠为主的财税政策对企业研发强度的作用效果,并验证区域创新能力对财税政策与研发强度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 基于经济区域视角,本文运用中国创业板和中小板上市公司2011—2015年的面板数据,实证检验以研发相关的政府补贴和所得税优惠为主的财税政策对企业研发强度的作用效果,并验证区域创新能力对财税政策与研发强度关系的调节作用。研究发现:(1)相比东部地区,中西部地区的政府补贴对研发强度促进效果更加显著;相比长三角和珠三角地区,京津冀地区的政府补贴对研发强度促进效果更加显著。(2)相比中西部地区,东部地区的税收优惠对研发强度促进效果更加显著;相比京津冀和长三角地区,珠三角地区的税收优惠对研发强度促进效果更加显著。(3)区域创新能力对政府补贴与企业研发强度的关系有反向调节作用,而对税收优惠与企业研发强度的关系的调节作用不明显。与以往从宏观角度研究区域创新能力不同,本文从会计的视角研究了区域创新能力对财税政策与企业研发强度关系的影响,是一个有益的尝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政府补贴 税收优惠 区域创新能力 研发强度
下载PDF
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R&D知识溢出与区域创新能力——基于多维邻近性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31
6
作者 李燕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38-144,共7页
基于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对数化模型,通过地理邻近、经济邻近、技术邻近和制度邻近四种邻近维度,利用2009~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空间面板数据,以Moran指数、OLS回归及空间杜宾SDM模型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知识溢出效应与... 基于Cobb-Douglas生产函数的对数化模型,通过地理邻近、经济邻近、技术邻近和制度邻近四种邻近维度,利用2009~2017年粤港澳大湾区11个城市的空间面板数据,以Moran指数、OLS回归及空间杜宾SDM模型对粤港澳大湾区城市群的知识溢出效应与区域创新能力进行实证研究。实证结果表明:①粤港澳大湾区在地理邻近、技术邻近和制度邻近三种邻近维度均不具有显著的空间集聚特征,只有经济邻近具有显著的正向集聚性;②研发支出和人力资本对区域创新能力有显著的正向作用;③区域基础创新能力集聚程度要高于次新创新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湾区 R&D知识溢出 区域创新能力
原文传递
我国东部省市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23
7
作者 侯风华 赵国杰 《科学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21-23,共3页
区域创新能力是衡量区域创新系统状况的重要尺度,将区域创新能力分为当前创新能力和潜在创新能力,建立了包含22个指标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对我国东部地区10省市的创新能力进行了评价。
关键词 区域创新系统 创新能力 评价
下载PDF
基于主成分分析的区域创新能力评价 被引量:18
8
作者 史锦凤 马力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2007年第1期68-71,共4页
利用数据统计和SPSS11.0计算机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对我国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方面较具代表性的14个省市的区域创新能力发展现状进行评分、划类和排序,论证了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大致的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前景,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 利用数据统计和SPSS11.0计算机软件进行主成分分析,对我国在区域创新体系建设方面较具代表性的14个省市的区域创新能力发展现状进行评分、划类和排序,论证了我国区域创新体系大致的发展状况和未来发展前景,并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以期为各地经济的健康发展提供更好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体系 区域创新能力 主成分分析法
下载PDF
21世纪以来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时空分布和影响机制 被引量:26
9
作者 肖凡 任建造 +2 位作者 伍敏冬 刘天辉 符文颖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7-35,共9页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高新技术企业在区域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区位研究是当今地区发展的重要议题,而数据的缺乏导致了目前全国性的高新技术企业空间布局的研究尚不多见。基于县域等尺度,运用核密度估计、区域重心、相对区位基... 随着信息时代的来临,高新技术企业在区域竞争中的地位越来越重要,其区位研究是当今地区发展的重要议题,而数据的缺乏导致了目前全国性的高新技术企业空间布局的研究尚不多见。基于县域等尺度,运用核密度估计、区域重心、相对区位基尼系数等方法对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时空分布进行研究,同时建立0LS模型、空间滞后模型及空间误差模型以探讨区域创新能力对高新技术企业区位的影响机制。研究发现:①21世纪以来中国高新技术企业保持较稳定的多核心空间结构。②中国高新技术企业的区域重心小幅度地自东南向西北移动。③高新技术企业先是在县级和市级尺度呈现出均衡化趋势,省级尺度则相反;直到2011年,三个尺度下区域集聚程度均在不断扩大。④区域创新能力通过影响高新技术产品的形成流程影响高新技术企业的区位,其中创新环境水平、知识创造水平是关键性的影响因素,且存在负向空间溢出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新技术企业 区位 时空演变 区域创新能力 影响机制
原文传递
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基于长三角城市群的实证考察 被引量:26
10
作者 徐丹 于渤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0期1-8,共8页
基于2010~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面板门限模型与非线性模型,对长三角城市群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规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倒"N"型... 基于2010~2018年长三角城市群26个城市的面板数据,通过构建面板门限模型与非线性模型,对长三角城市群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规律进行实证分析。结果表明:长三角城市群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倒"N"型的非线性影响,呈现出阶段化特征;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倒"N"型影响中存在0.282与1.493两个临界值;不同经济发展水平城市中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产生的影响存在差异,经济发展领先的城市高技术产业集聚对区域创新能力的正向促进作用要远高于追赶型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技术产业集聚 区域创新能力 非线性影响 长三角城市群
原文传递
双创区域示范基地对区域创新能力影响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20
11
作者 郭俊华 邢涵冰 巩辉 《管理学刊》 CSSCI 2020年第3期14-26,共13页
以2016年国家设立的第一批双创区域示范基地为研究对象,利用228个城市2013-2017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双创区域示范基地建设对所在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设立双创区域示范基地对所在城市的创新能... 以2016年国家设立的第一批双创区域示范基地为研究对象,利用228个城市2013-2017年的面板数据,通过倾向得分匹配-双重差分模型,检验了双创区域示范基地建设对所在城市创新能力的影响。研究发现,设立双创区域示范基地对所在城市的创新能力、创新投入均有明显的促进作用。从区域看,中西部地区双创区域示范基地的创新促进效应更为明显。基于实证结果,文章提出了深入推进双创区域示范基地建设、合理规划双创区域示范基地布局、适度向中西部地区倾斜和完善政策促进创新能力全面提升和区域之间均衡发展的对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能力 双创区域示范基地 公共政策评估
下载PDF
金融合作提升“一带一路”区域创新能力研究 被引量:19
12
作者 李延喜 何超 周依涵 《科研管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9期1-13,共13页
金融合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关键支撑作用,对于沿线国家区域创新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速度增长加快,同时在沿线国家申请专利数量也呈现相同趋势,说明金融合作提... 金融合作在'一带一路'建设中发挥着关键支撑作用,对于沿线国家区域创新有着重要影响。尤其是'一带一路'倡议提出以来,中国对沿线国家的直接投资速度增长加快,同时在沿线国家申请专利数量也呈现相同趋势,说明金融合作提升了'一带一路'区域创新水平。本文从区域创新能力的概念出发,梳理影响区域创新的内外部因素。在此基础上,分析金融合作对区域创新的影响,重点从金融体系、FDI和OFDI三方面研究其对区域创新活动的影响。之后对'一带一路'金融合作现状进行综述,从投融资合作、金融服务合作、信用合作、金融监管合作等方面,对沿线国家金融合作现状与特点进行深入分析。最后,立足于'一带一路'国家视角,探讨金融合作提升区域创新能力的路径,提出了金融合作提升'一带一路'区域创新能力的研究框架,以及新的研究方向,为推进'一带一路'国家金融合作与区域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金融合作 区域创新能力 提升路径
原文传递
区域创新能力及其评价综述研究 被引量:15
13
作者 李永忠 冯俊文 +1 位作者 高朋 杨继明 《技术经济》 2007年第12期28-31,共4页
区域创新能力是由科学技术产生的综合能力,已经成为地区经济获取竞争优势的决定因素。本文介绍学术界对创新有关概念的界定,分析区域创新能力的形成机理,给出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的几种方法,对未来可能的研究方向进行了分析。
关键词 区域创新 能力 评价
下载PDF
企业技术创新主体性程度的区域差异及其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 被引量:17
14
作者 杨伟 戚安邦 杨玉武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955-959,共5页
在创新系统中,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从投入、执行、产出和应用四个方面,使用描述统计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30个省级区域2005年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主体性程度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它体现在总体水平和结构两个方面... 在创新系统中,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从投入、执行、产出和应用四个方面,使用描述统计和聚类分析方法,对我国30个省级区域2005年相关数据进行分析发现,我国企业技术创新主体性程度存在显著的区域差异,它体现在总体水平和结构两个方面。进一步通过回归分析发现,这种差异对区域创新能力有着显著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术创新主体 区域差异 区域创新能力
原文传递
长江经济带市域人口城镇化的时空特征及影响因素 被引量:17
15
作者 刘欢 邓宏兵 谢伟伟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3期55-62,共8页
从人口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空间特征出发,以长江经济带130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长江经济带2006—2013年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的全局和局部空间演化特征及差异。在空间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空间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研究长江经济... 从人口城镇化发展过程中的空间特征出发,以长江经济带130个主要城市为研究对象,分析长江经济带2006—2013年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的全局和局部空间演化特征及差异。在空间分析的基础上,利用空间面板数据构建空间计量模型,研究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空间差异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全局空间自相关显著,局部集聚态势减弱,存在明显的空间分异;空间溢出效应明显,且正向溢出效应大于负向溢出效应。其中城市面积、教育水平对人口城镇化的空间差异存在负向影响,产业结构的优化和城市经济发展水平、区域创新能力、对外开放程度的提高,会对人口城镇化的空间格局产生正向影响,且目前绿色发展水平对长江经济带人口城镇化的空间差异影响并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经济带 新型城镇化 人口城镇化 区域创新能力 绿色发展 空间格局
原文传递
珠三角区域创新能力评价研究 被引量:17
16
作者 姜文仙 张慧晴 《科技管理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8期39-47,共9页
以珠江三角洲区域为例,应用min-max标准化分析方法,评价2010—2015年该区域的创新能力。实证分析发现,珠三角的区域创新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是还存在城市间创新能力不平衡、教育科技支出少、知识未能有效转化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 以珠江三角洲区域为例,应用min-max标准化分析方法,评价2010—2015年该区域的创新能力。实证分析发现,珠三角的区域创新能力总体呈上升趋势,但是还存在城市间创新能力不平衡、教育科技支出少、知识未能有效转化等问题。在此基础上分析产生这些问题的原因,并提出改进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能力 Min-Max标准化分析法 珠三角
下载PDF
贸易开放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动态非线性影响——基于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 被引量:17
17
作者 赖永剑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5期50-54,共5页
使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研究了贸易开放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贸易开放确实对各省区的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动态非线性影响。贸易开放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弹性系数受到各地区的创新投入规模、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和基... 使用面板平滑转换回归模型研究了贸易开放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结果发现贸易开放确实对各省区的区域创新能力存在显著的动态非线性影响。贸易开放对区域创新能力的弹性系数受到各地区的创新投入规模、经济发展水平、人力资本水平和基础设施的影响,且均存在门槛效应,并随着转换变量的取值变化,在区制之间平滑转换。贸易开放在地区创新投入规模较大、人力资本水平较高、基础设施较好的地区对区域创新能力的作用更强;经济发展水平对贸易开放的创新效应存在双门槛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贸易开放 区域创新能力 动态非线性 PSTR模型
下载PDF
企业创新需求、高校技术转移与区域创新能力——高校科研能力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6
18
作者 王晓红 李娜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2期1-6,共6页
基于2012~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实验设计,研究企业创新需求对高校技术转移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关系。结果发现:企业创新需求会显著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企业创新需求会促进高校技术转移;高校技术转移会显著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且高... 基于2012~2017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通过实验设计,研究企业创新需求对高校技术转移与区域创新能力的影响关系。结果发现:企业创新需求会显著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企业创新需求会促进高校技术转移;高校技术转移会显著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且高校技术转移在企业创新需求与区域创新能力间起到中介作用,高校科研能力在企业创新需求与高校技术转移间起到正向调节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创新能力 高校技术转移 企业创新需求 高校科研能力
原文传递
金融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耦合协调研究 被引量:16
19
作者 王文静 刘诗琳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期147-155,共9页
文章借鉴物理学中耦合理论,将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作为金融集聚和区域创新能力耦合发展的评价尺度,对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6—2016年间金融集聚和区域创新能力耦合协调发展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和区域创... 文章借鉴物理学中耦合理论,将系统综合发展水平和耦合协调度作为金融集聚和区域创新能力耦合发展的评价尺度,对中国30个省市自治区2006—2016年间金融集聚和区域创新能力耦合协调发展情况进行实证分析。实证结果显示,金融集聚和区域创新能力系统之间在一定区域内存在正相关关系,但中国区域创新能力系统发展水平总体落后于金融集聚系统;东、中、西、东北部金融集聚和区域创新能力耦合协调度存在明显的空间差异。东南部地区金融集聚与区域创新能力的耦合协调情况优于西北部,但南北差异相对于东西差异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金融集聚 区域创新能力 耦合协调发展 空间差异
原文传递
中部六省区域创新能力的评价与分析 被引量:15
20
作者 吕可文 李晓飞 赵黎晨 《区域经济评论》 2017年第2期99-106,共8页
创新能力显著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地区经济的长远发展,中部地区作为我国能源原材料基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是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基于知识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区域创新环... 创新能力显著影响全要素生产率和高技术产业的发展,进而影响地区经济的长远发展,中部地区作为我国能源原材料基地,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和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是国家自主创新体系建设的重要一环。基于知识创新能力、企业创新能力、区域创新环境、区域创新绩效4个方面,采用多层次因子分析法对我国中部六省的区域创新能力进行横向及纵向对比分析。发现我国中部地区区域创新能力整体仍然偏弱,且呈周期性波动;中部六省中,湖北省的区域创新能力最强,湖南次之,安徽、河南、江西、山西的区域创新能力相对较弱,但这四个省份创新能力均具有上升趋势,因此提升区域创新能力,中部各省还需发挥中部地区的比较优势,区域经济发展和创新能力提升形成良性的互动,应充分发挥中部地区大学、科研机构的作用,形成完善的创新机制,完善中部地区区域创新环境,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部六省 区域创新能力 多层次因子分析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