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9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技术能力匹配、劳动力流动与中国地区差距 被引量:150
1
作者 彭国华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期99-110,共12页
本文应用匹配理论模型,将地区经济差距与劳动力流动放在一个框架下进行全面分析,考察了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形成的微观基础。劳动技能与工作任务的互补性导致了劳动力技能水平与工作任务复杂性之间最优的正向排序匹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 本文应用匹配理论模型,将地区经济差距与劳动力流动放在一个框架下进行全面分析,考察了中国地区经济差距形成的微观基础。劳动技能与工作任务的互补性导致了劳动力技能水平与工作任务复杂性之间最优的正向排序匹配。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东部与中西部地区经济差距的根源主要在于东部地区引入了相对更多的高技术型工作岗位。随着劳动力流动限制的放松,中西部技能型劳动力向东部地区流动进一步拉大了地区发展差距。本文还对民工潮与世界工厂、民工荒与产业转移、中西部人才东流、地方保护主义等重大社会经济现象提供一定的理论解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差距 匹配理论 劳动力流动 工资差距
原文传递
中国地区工资水平差异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76
2
作者 张建红 J.Paul Elhorst Arjen van Witteloostuijn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0期62-71,共10页
本文运用模块数据和空间计量学的方法考察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影响地区工资水平及地区工资非均衡的各种政策体制因素和经济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地区工资水平及其差异既受制度变迁的影响又受市场机制的作用,具有典型的转型特征。具... 本文运用模块数据和空间计量学的方法考察了中国改革开放以来影响地区工资水平及地区工资非均衡的各种政策体制因素和经济因素。实证结果表明,中国的地区工资水平及其差异既受制度变迁的影响又受市场机制的作用,具有典型的转型特征。具体而言,工资体制、对外开放、所有制改革、地方保护、教育水平和资本投入等因素对地区工资水平及其差异都有不同程度的影响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工资 非均衡 政策制度 市场机制
原文传递
改革时期中国各地区工资演变 被引量:21
3
作者 钟笑寒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3期18-27,共10页
文章利用官方统计数据,分析了1978—2002年中国各地区工资的演变。研究发现:(1)虽然各地区工资在1978—1991年间表现为显著收敛,但在1992—2002年间呈现显著发散。即使控制了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结果也并不改变。这一特... 文章利用官方统计数据,分析了1978—2002年中国各地区工资的演变。研究发现:(1)虽然各地区工资在1978—1991年间表现为显著收敛,但在1992—2002年间呈现显著发散。即使控制了物质资本投资和人力资本投资的影响,结果也并不改变。这一特征很大程度上是由初始工资相对低的、东部区域的工资相对于中西部持续上涨并超越导致的。(2)对于几乎所有地区的相对(全国的)工资的时间序列,单位根的假设不能被拒绝。但混合所有地区数据的、考虑地区固定影响的自回归模型的估计表明,工资序列受外部冲击的影响总体上是暂时性的。证据还表明,劳动力的流动在改革以来是不断加剧的。基于以上的发现,文章提出了一种借助于二元经济和地区间产业结构异质性的假说,说明工资发散可以与劳动力流动相一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工资收敛 劳动力流动
原文传递
公共投资、空间溢出效应与区域经济增长——基于2003~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 被引量:9
4
作者 张方 陈凯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期1-4,共4页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工资方程,使用中国2003-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本地区公共投资和邻近地区公共投资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假设各地区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取决于公共投资和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设定固定时间效应的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估计... 基于新经济地理学工资方程,使用中国2003-2013年省级面板数据实证检验本地区公共投资和邻近地区公共投资对区域经济的影响。假设各地区劳动力的边际产出取决于公共投资和劳动力受教育程度,设定固定时间效应的空间面板数据模型进行估计。结果显示,中国各地公共投资与本地区经济呈正相关关系,但与邻近地区经济呈负相关关系,区域经济增长尚未形成技术外部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公共投资 区域经济 工资方程 空间溢出效应
下载PDF
建立地区工资关系制度的思考
5
作者 何宪 《中国人事科学》 2024年第5期1-10,共10页
妥善处理地区工资关系是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必然要求。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生活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处理好地区之间的工资关系,成为科学工资制度的一个重大问题甚至是关键问题。我国曾实行过工资区类别制度,199... 妥善处理地区工资关系是机关事业单位工资制度的必然要求。在不同地区的自然条件、生活条件和经济发展水平差异较大的情况下,处理好地区之间的工资关系,成为科学工资制度的一个重大问题甚至是关键问题。我国曾实行过工资区类别制度,1993年改革废除这一制度后,新的地区附加津贴制度一直没有建立起来,但经历了两次清理规范津贴补贴。两次清理规范工作看似偶然地、被动地调整地区工资关系,但其中有很多带有合理性和规律性的东西,是我们处理地区工资关系的重要经验和宝贵财富。合理调节地区工资关系,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建立与国情和管理体制相适应的地区工资的制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机关事业单位 地区工资 工资关系 工资管理制度
下载PDF
农业转移人口地域歧视的工资效应分析 被引量:3
6
作者 周文良 应琦 谌新民 《南方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3期55-67,共13页
基于广东省顺德区的调查数据,使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及分解方法,文章分析了外来与本地农业转移人口的工资效应。结果显示:外来与本地农业转移人口面临不同的工资决定机制;地域差异对工资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只有收入在88%分位点以上的外来... 基于广东省顺德区的调查数据,使用无条件分位数回归及分解方法,文章分析了外来与本地农业转移人口的工资效应。结果显示:外来与本地农业转移人口面临不同的工资决定机制;地域差异对工资的影响存在异质性,只有收入在88%分位点以上的外来农业转移人口才会受到地域歧视的影响,且随着收入分位点的上升,工资受地域的影响变大;地域因素与人力资本因素交织,通过婚姻、教育、工作岗位和经验等变量的作用产生影响;教育对于外来农业转移人口的工资具有增长效应,但无法完全消除地域歧视的影响。因此,除了提高外来农业转移人口的教育水平,还需改善外来农业转移人口融入城市的条件,促进外来农业转移人口家庭融入城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转移人口 地域歧视 工资效应
下载PDF
空间异质、空间依赖与我国地区工资变动 被引量:1
7
作者 何雄浪 杨霞 《南方经济》 CSSCI 2013年第4期32-48,共17页
在新经济地理学的OTT分析框架下,本文采用同时具有新经济地理学的DCI与OTT分析框架特征的效用函数,发展了多地区的空间工资结构方程,研究结果显示地区工资的变动,跟本地劳动生产率、消费者的偏好多样化、工业品支出份额、消费品价格指... 在新经济地理学的OTT分析框架下,本文采用同时具有新经济地理学的DCI与OTT分析框架特征的效用函数,发展了多地区的空间工资结构方程,研究结果显示地区工资的变动,跟本地劳动生产率、消费者的偏好多样化、工业品支出份额、消费品价格指数、市场潜力有关,也跟企业的资本收益、地区间的市场开放度有关。实证分析显示我国地区工资的整体空间相关性变动不大,而在局部相关性上,我国地区工资则表现为"高高"与"低低"聚集的空间分布趋势,空间分异特征明显,虽然地区工资差距有不断缩小的趋势。劳动生产率、工业品支出份额、市场潜力的变动与我国地区工资的变动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空间相关性对我国地区工资的影响也很显著,而其它因素的影响效果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空间异质 空间依赖 地区工资 新经济地理学
下载PDF
产品多样化与FDI对城市收入差距的影响研究
8
作者 李娟 郭艳 《河南科学》 2017年第3期472-478,共7页
利用2001—2014年我国29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分为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4组横截面单元进行实证分析,试图全面细致揭示产品多样化与FDI对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差分广义矩估计结果表明:对全国而言,产品多样化与FDI对我国地区工... 利用2001—2014年我国293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面板数据,分为全国、东部、中部和西部4组横截面单元进行实证分析,试图全面细致揭示产品多样化与FDI对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差分广义矩估计结果表明:对全国而言,产品多样化与FDI对我国地区工资增长均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通过对东部、中部和西部3个区域的统计结果进行比较分析,发现产品多样化与FDI对地区工资水平也存在消极影响.因此,正确引导企业和外商直接投资,并选择合理的投资区域,对缩小地区收入差距具有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DI 产品多样化 地区工资 面板数据 差分广义矩估计法
下载PDF
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劳动者集聚效应与地区工资差距扩大 被引量:52
9
作者 陈勇 柏喆 《中国工业经济》 CSSCI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79-97,共19页
为剖析中国地区工资差距产生的原因,本文基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劳动者收入差距的作用,创新性地将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与集聚效应融合起来,运用1988年、1995年、2002年、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微观数据,在对各地区技能偏向型技... 为剖析中国地区工资差距产生的原因,本文基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对劳动者收入差距的作用,创新性地将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与集聚效应融合起来,运用1988年、1995年、2002年、2013年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微观数据,在对各地区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和集聚效应进行量化的基础上展开一系列实证研究。研究结果表明:1988—2013年中国地区工资差距增大,且地区工资差距主要体现为高技能劳动者的地区工资差距;地区工资差距之所以在很长一段时期存在,主要是由于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与集聚效应的综合影响,表现为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通过作用于高技能劳动者使劳动者工资差距增大,集聚效应又不断通过劳动者的地区流动助力于提高所有劳动者工资促使地区工资差距形成。进一步反事实分析发现,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是导致地区工资差距的最主要因素。本文的研究发现为政府缩小地区工资差距、促进地区平衡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技能偏向型技术进步 集聚效应 地区工资差距 发展不平衡
原文传递
产业集聚与地区工资差距——基于中国城市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 被引量:20
10
作者 程中华 于斌斌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86-94,125,共9页
本文以新经济地理学和城市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利用中国2003-2012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产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城市职工平均工资的空间相关性呈现波动性的递增趋... 本文以新经济地理学和城市经济学理论为基础,利用中国2003-2012年285个地级及以上城市的统计数据,运用空间计量模型分析了产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影响的空间溢出效应,研究结论表明:中国城市职工平均工资的空间相关性呈现波动性的递增趋势;制造业集聚对地区工资水平为显著的负影响,生产性服务业集聚和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共同集聚有利于地区工资水平的提升;从集聚外部性效应来看,MAR外部性和Porter外部性抑制了地区工资水平的提升,Jacobs外部性有利于地区工资水平的提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集聚 市场潜能 地区工资差距 空间计量模型
下载PDF
中国农村地区收入差距解释:1997~2005 被引量:19
11
作者 高连水 周云波 武鹏 《当代经济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3期86-95,共10页
1997~2005年我国农村地区收入差距以2000年为转折点,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过程。要素分解分析表明,1997~2000年地区收入差距的下降完全归因于分配效应;2001~2005年地区收入差距的上升主要归因于结构效应。样本分解分析表明,东中... 1997~2005年我国农村地区收入差距以2000年为转折点,经历了先下降后上升的变化过程。要素分解分析表明,1997~2000年地区收入差距的下降完全归因于分配效应;2001~2005年地区收入差距的上升主要归因于结构效应。样本分解分析表明,东中西部地区间的差距和东部地区内部的差距是形成农村地区差距的主要原因。费景汉-兰尼斯分解分析表明,工资性收入、地理位置、教育、物质资本和人均占有耕地面积共解释了地区收入差距的80%以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收入差距 分配效应 结构效应 工资性收入
下载PDF
本地市场需求、产业集聚与地区工资差异 被引量:16
12
作者 桑瑞聪 王洪亮 《产业经济研究》 CSSCI 2011年第6期28-36,62,共10页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利用1998~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本地市场需求、产业集聚与工资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就全国和地区层面的实证结果表明,国内市场需求规模对工资水平具有显著为正的影响,而国外需求对工资水平的... 本文基于新经济地理学模型,利用1998~2008年中国省级面板数据,对本地市场需求、产业集聚与工资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实证检验。就全国和地区层面的实证结果表明,国内市场需求规模对工资水平具有显著为正的影响,而国外需求对工资水平的影响不显著;制造业集聚对工资水平的影响为负,而服务业集聚的工资效应为正,尤其在东部地区的作用最强;教育水平、物质资本投入对中西部地区工资的正效应大于东部地区,地区财政支持对西部地区工资的影响最小。因此,本文认为充分利用本地市场规模、发展服务业集聚是缩小地区间工资差距的重要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本地市场需求 产业集聚 地区工资差距
下载PDF
农业技术进步、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地区工资与收入差距的影响——基于SFA-CGE两阶段模拟分析 被引量:16
13
作者 董莹 穆月英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2015年第5期91-98,共8页
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如何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地区居民在工资与收入差异产生影响的机制;选取2003—2009年具有显著农村劳动力释放的水稻、小麦及蔬果3个农业部门,对其微观固定观察点农户的技术进步率进行随机前沿模型(SFA)下的测算;将结... 分析农业技术进步如何通过农村劳动力转移对地区居民在工资与收入差异产生影响的机制;选取2003—2009年具有显著农村劳动力释放的水稻、小麦及蔬果3个农业部门,对其微观固定观察点农户的技术进步率进行随机前沿模型(SFA)下的测算;将结果纳入可计算一般均衡(CGE)模型框架进行模拟分析。主要研究结论:小麦生产中机械对劳动力有显著替代和释放作用;虽然短期农业技术进步产生的农村劳动力释放与转移扩大了地区人均收入差异,但缩小了地区实际工资差距;长期地区实际工资水平的收敛,需要在完善劳动力市场、提高农村劳动力技能水平的同时,通过优化产业结构布局与促进产业发展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技术进步 农村劳动力转移 地区工资与收入差距 SFA-CGE两阶段模拟分析
下载PDF
城市集聚、金融外部性与地区工资差距的关系研究——以我国长三角城市圈为例 被引量:9
14
作者 潘辉 尹翔硕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158-168,共11页
本文在KFV(Krugman-Fujita-Venables)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理清金融外部性对城市工资的影响机制,对城市间的工资差距进行解释,并采用我国长三角地级及以上城市2000-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城市集聚对城市工资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 本文在KFV(Krugman-Fujita-Venables)理论模型的基础上,理清金融外部性对城市工资的影响机制,对城市间的工资差距进行解释,并采用我国长三角地级及以上城市2000-2010年的面板数据,对城市集聚对城市工资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结果表明:在城市集聚过程中,金融外部性对城市平均工资水平影响显著,是影响城市工资差距的重要因素。同时,城市工资差距与城市人力资本、出口贸易、固定资产投资及第三产业比重等因素有关。此外,研究还显示我国目前的城市化和城市集聚度不足,在未来城市化推进过程中,城市间差距或将成为继城乡差距后的又一个突出问题,这一点应引起警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集聚 金融外部性 工资差距 长三角城市圈
原文传递
地区工资差距的来源——人力资本与生产性服务业集聚的交互影响 被引量:9
15
作者 冯粲 《经济问题探索》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9期160-170,共11页
地区间的工资差距是区域协调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中国286个地级行政区域2010年的截面数据检验了地区人力资本水平、产业集聚水平和市场潜能等因素对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人力资本水平可以解释地区工资差异的绝... 地区间的工资差距是区域协调发展中必须面对的重要问题。本文基于中国286个地级行政区域2010年的截面数据检验了地区人力资本水平、产业集聚水平和市场潜能等因素对地区工资水平的影响。结果发现,人力资本水平可以解释地区工资差异的绝大部分原因,行业集聚水平、外商投资及地区非劳动力的禀赋等可以解释小部分地区工资差距的原因。同时,本文使用中介效应模型证明了地区人力资本水平与生产性服务业的集聚水平对地区工资存在交互促进的影响,明确了加强地区的人力资本水平和生产性服务业发展对地区经济发展的重要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资差距 集聚 人力资本 生产性服务业
原文传递
经济全球化、劳动力转移与我国沿海-内陆地区工资差距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6
16
作者 祝树金 邓丽东 《财经理论与实践》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2期86-91,共6页
采用Theil指数量化了我国地区工资差距,并将其分解为沿海和内陆地区内和地区间的工资差距;分析FDI、出口溢出、劳动力转移等影响沿海-内陆工资差距的机制,建立实证模型,采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FDI的地区分布差... 采用Theil指数量化了我国地区工资差距,并将其分解为沿海和内陆地区内和地区间的工资差距;分析FDI、出口溢出、劳动力转移等影响沿海-内陆工资差距的机制,建立实证模型,采用我国省际面板数据进行了实证研究。结论表明,FDI的地区分布差距对于工资差距的影响表现为倒U型机制,地区间的出口溢出和跨地区的劳动力转移扩大了沿海-内陆工资差距,教育投入、技术进步等也是影响地区工资差距的重要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工资差距 经济全球化 劳动力转移 倒u型
下载PDF
地区贸易自由化进程对个体工资变动的影响--基于CHNS2000-2011年个体微观数据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6
17
作者 张明志 刘杜若 邓明 《国际贸易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9期36-46,共11页
本文以中国"入世"后大幅度关税减让为现实背景,借鉴Kovak(2013)的理论模型,构建和测算了按各省劳动力就业结构加权的中国省级贸易自由化指标,并采用CHNS 2000-2011年共5次微观个体追踪调查数据,就中国省级贸易自由化进程对同... 本文以中国"入世"后大幅度关税减让为现实背景,借鉴Kovak(2013)的理论模型,构建和测算了按各省劳动力就业结构加权的中国省级贸易自由化指标,并采用CHNS 2000-2011年共5次微观个体追踪调查数据,就中国省级贸易自由化进程对同一个体工资变动的影响进行实证分析。研究发现,从短期来看,贸易自由化进程更深入的省份,个体工资变动遭受了更多的负面冲击。但就长期而言,这种负面冲击效应不存在。本文进一步采用剔除服务业从业人员之后的各省劳动力就业结构作为权数,重新构建中国省级贸易自由化指标并进行了估计,估计结果证实了本文的实证结论是稳健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贸易自由化 个体工资变动 地区劳动力就业结构
原文传递
地区工资差异、FDI与服务业结构高级化——基于中国省域面板数据的分析 被引量:7
18
作者 陈洁 王耀中 姚辉斌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73-82,共10页
利用2005-2016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和空间计量方法,考察服务业地区工资差异和服务业FDI对服务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及其空间作用。研究表明,本地区服务业工资上涨对该地区服务业结构高级化表现为显著的负向影响,但本地区服务业FDI的影响不... 利用2005-2016年中国省域面板数据和空间计量方法,考察服务业地区工资差异和服务业FDI对服务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及其空间作用。研究表明,本地区服务业工资上涨对该地区服务业结构高级化表现为显著的负向影响,但本地区服务业FDI的影响不显著,中国需警惕服务业结构调整中"成本病"的出现。空间回归结果进一步揭示了本地区服务业结构高级化能有效地承接临近地区服务业FDI的积极外溢作用,封闭和内循环的经济模式在中国已不再适用。不同时期的样本证实了,随着中国服务业的不断发展,本地区服务业工资上涨对该地区服务业结构高级化的影响由负转为正,并且本地区服务业结构高级化从临近地区服务业工资提高和服务业FDI增多中显著获益。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服务业地区工资差异 服务业FDI 服务业结构高级化
下载PDF
粮食生产区域集聚对农民收入的影响研究 被引量:2
19
作者 刘文勇 《农业经济与管理》 北大核心 2023年第5期23-35,共13页
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是完成中国式现代化任务的双效指标。通过梳理粮食生产区域集聚对农民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影响机制,运用2013~2020年各省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作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重农抓粮”地区的粮食生产区... 粮食增产与农民增收是完成中国式现代化任务的双效指标。通过梳理粮食生产区域集聚对农民经营性、工资性、财产性与转移性收入影响机制,运用2013~2020年各省面板数据进行回归分析并作稳健性检验,结果表明,“重农抓粮”地区的粮食生产区域集聚对农民经营性收入增长影响有限;粮食生产集聚区域内农民偏好就近就地务工获取工资性收入;粮食生产集聚对农民财产性收入在统计上无显著影响,对农民转移性收入有正向影响。从兼顾粮食安全与农民增收角度,提出提高政府粮食最低收购价、增加对“穷省”的合计转移性支付、形成“粮食生产+粮食加工”的产业带、促进农民人力资本升值等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粮食生产区域集聚 农民增收 经营性收入 工资性收入 转移性收入
下载PDF
性别工资差距缘何存在地区差异?——基于性别行业隔离的解释 被引量:6
20
作者 王宇晨 《中国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7期64-73,共10页
采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S)2002年和2013年的数据,从行业角度探究性别工资差距的地区差异.通过各地区性别工资差距分行业分析,发现性别行业分布差异是地区性别工资差距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性别工资差距在性别行业隔离程度较高的地区... 采用中国家庭收入调查(CHIPS)2002年和2013年的数据,从行业角度探究性别工资差距的地区差异.通过各地区性别工资差距分行业分析,发现性别行业分布差异是地区性别工资差距的关键因素.结果表明,性别工资差距在性别行业隔离程度较高的地区较大,并且隔离程度增加越快的地区,性别工资差距增长越迅速;性别行业隔离扩大了行业内性别特征回报率差异,进而导致性别工资差距的增加;在市场经济发展缓慢的地区,性别行业隔离程度受性别行业歧视的影响也较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性别工资差距 性别行业隔离 Brown分解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