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5篇文章
< 1 2 6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共产党民族理论与民族政策的理论性与实践性 被引量:13
1
作者 郝时远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5-21,共17页
中国的民族事务是关系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全局的重大事务。在世界范围内,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执政党肩负着13.7亿人口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重任。同时,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面对着消除民族问题"历史遗产"的... 中国的民族事务是关系中国共产党和国家全局的重大事务。在世界范围内,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执政党肩负着13.7亿人口实现共同发展、共同繁荣的现代化重任。同时,也没有任何一个国家,像中国这样面对着消除民族问题"历史遗产"的复杂形势、面对着解决民族问题现实因素的繁重任务。中国共产党根据马克思主义的民族理论的基本原理,与中国统一的多民族国家实际相结合,确立和实行了解决民族问题的基本政治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定了一整套以制度、法律、政策构成的,立足于真正平等基础上的,涉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生活诸方面的民族政策体系,有力地维护了各民族人民的平等权利,为维护国家统一、民族团结、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提供了切实保障,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保驾护航。坚持和完善这套民族政策体系,是中国解决民族问题的理论和实践必须高度重视的任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政策体系 坚持与完善 伟大复兴
下载PDF
民族区域自治与新中国对少数民族权利保护70年 被引量:11
2
作者 常安 《法律科学(西北政法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27-39,共13页
从1949年《共同纲领》始,我国已形成了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核心的少数民族权利保护法律体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新中国的奠基历程,在少数民族权利保护方面,做出了世界性、历史性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 从1949年《共同纲领》始,我国已形成了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为核心的少数民族权利保护法律体系。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新中国的奠基历程,在少数民族权利保护方面,做出了世界性、历史性的贡献。改革开放以来,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进一步巩固和发展,为我国少数民族权利保护奠定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我国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价值基础,在于社会主义这一新中国立国宗旨;而在少数民族权利保护的实践方面,则呈现出整体性制度建构、权利保护内容全面、将保护视为国家责任、注重权利保护实效的鲜明特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少数民族权利保护 民族区域自治 社会主义 人权
原文传递
民族区域自治:道路选择、制度优势与共同体建设 被引量:9
3
作者 青觉 《思想战线》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2期42-49,共8页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党的历史上第三个历史决议,其意义重大而影响深远。《决议》表明,党在民族工作中始终重视对制度坚持、道路坚定和共同体坚固的坚守。结合第五... 中国共产党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是党的历史上第三个历史决议,其意义重大而影响深远。《决议》表明,党在民族工作中始终重视对制度坚持、道路坚定和共同体坚固的坚守。结合第五次中央民族工作会议精神,这三个基本坚守点也是理解民族区域自治本质规定性的关键线索,为我们把握新时代民族区域自治提供了重要的思路方向。因为,唯有把握好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历史选择依据、国家治理与民族事务治理的显著制度优势、中国共产党建设中华民族共同体的主线意识,民族区域自治的实质才能彰显出来,各民族平等团结互助和谐的价值才能体现出来,各民族共同团结奋斗、共同繁荣发展的方向才能明晰出来。也只有建立在这样的思想基础上,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的思路格局才能打开,制度优化与效能转化的空间才能延展,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能动自觉才能提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区域自治 道路选择 制度优势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下载PDF
中华民族复兴与民族理论创新 被引量:6
4
作者 周平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5期159-170,共12页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被确定为国家发展目标,这是国家发展目标表述的重大变革,在对整个国家的治理和发展产生牵引性影响的同时,也对民族关系的调整形成新的期待。作为国家治理重要部分的民族问题治理必须与之相适应,其中的民族理论则必须根...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被确定为国家发展目标,这是国家发展目标表述的重大变革,在对整个国家的治理和发展产生牵引性影响的同时,也对民族关系的调整形成新的期待。作为国家治理重要部分的民族问题治理必须与之相适应,其中的民族理论则必须根据形势的变化而创新。其中,最为关键的是,对如何看待国内各个民族,如何看待各民族间关系这样的基本问题,以及民族区域自治这一重大问题,要根据中华民族复兴的期待,按照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要求,进行新的理论阐释或赋予其新的内涵,进而推进民族理论的创新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关系 民族问题 民族理论 民族平等 民族团结 民族区域自治
下载PDF
云南民族区域自治实践中的协商民主 被引量:9
5
作者 周少青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13-24,123-124,共12页
云南省具有民族、人文、地理上"复合多元性"的特点。通过对云南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实践的研究,认为其最成功之处是:通过民族区域自治的组织机构、工作机制和价值理念的设立及运用,将处于不同社会形态,具有不同政治结构、... 云南省具有民族、人文、地理上"复合多元性"的特点。通过对云南省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及其实践的研究,认为其最成功之处是:通过民族区域自治的组织机构、工作机制和价值理念的设立及运用,将处于不同社会形态,具有不同政治结构、行政形态、文化类型和经济发展阶段的充满复合多元性的不同民族,凝聚成同一社会形态——社会主义社会制度下——有着几乎完全相同的政权组织形式、行政建制和政治文化的"国家的民族"。从云南的实践反映出,我国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从其产生、发展和运行的实际过程来看,更多的是一种协商民主框架,各民族(包括当地汉族)平等参与政治,促成中华民族的一体化政治构建。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在云南的这种实践,不仅有助于我们在更深的层面上理解这一制度对于中国现代主权国家建设的重大意义,而且从世界范围来看,它也为存在着多民族或多元文化的国家成功进行国家建设和解决认同问题提供了重要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云南 复合多元性 民族区域自治 国家建构 协商民主
原文传递
延安时期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理论探索与政策实践 被引量:4
6
作者 石亚洲 罗贤丽 《贵州民族研究》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9-26,共8页
延安时期是中华民族意识的大觉醒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上的成熟期、革命身份的转换期,也是中华民族由自发的学术概念向自觉建构的民族国家实体发展的跨越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实践建构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 延安时期是中华民族意识的大觉醒时期,是中国共产党思想政治上的成熟期、革命身份的转换期,也是中华民族由自发的学术概念向自觉建构的民族国家实体发展的跨越期。中国共产党在延安时期的马克思主义民族理论实践建构了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理论的雏形,形塑了中华民族政策路径和理论模式框架。追本溯源,综合性、系统性把握中国共产党延安时期中华民族共同体理论建构与国人中华民族观念认同过程的双向互动与时代脉搏,探讨基于延安时期的政治环境和社会生态下中国共产党推动中华民族建设的理论框架与实施路径,全方位还原中国共产党探索历程,发掘中国共产党在中华民族理论构建与政策实践中成功的历史经验,对当下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有着深刻启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 中国共产党 延安时期 统一战线 民族区域自治
原文传递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国家认同——基于西南少数民族地区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7
7
作者 胡涤非 《社会主义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4期96-102,共7页
民族政策"去政治化"及"文化化"的争论是近年学界关注的焦点。在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问卷调查基础上,论文采用实证方法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国家认同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界争论的问题进行了回应。... 民族政策"去政治化"及"文化化"的争论是近年学界关注的焦点。在对西南少数民族地区进行问卷调查基础上,论文采用实证方法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与国家认同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在一定程度上对学界争论的问题进行了回应。研究发现:人们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评价是肯定的,但该制度必须不断发展和完善;人们的国家认同高于民族认同,民族认同和国家认同并不相悖;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中,经济因素对国家认同的影响力最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区域自治 国家认同 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去政治化” “文化化”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百年实践探索 被引量:6
8
作者 魏莉 李少霞 《新疆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2022年第4期60-67,共8页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的命运共同体,具有命运与共性。作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如何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和政策措施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保障各民族发展的均衡性和利益的协调性,实现中华民... 中华民族共同体是各民族在长期的交往交流交融中形成的命运共同体,具有命运与共性。作为最广大人民群众根本利益的代表者,如何通过一系列制度设计和政策措施推动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构建,保障各民族发展的均衡性和利益的协调性,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历史和时代交给中国共产党的使命。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将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作为一项战略工程,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程中逐步推进和实施,经历了借鉴与萌发、探索与创新、继承与完善、发展与成熟四个阶段。特别是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统揽民族地区发展,拓展了中华民族的理论内涵和构建逻辑,开启了构建中华民族共同体的新征程,为聚合多元、凝聚共识,实现民族复兴梦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百年历程 中华民族共同体 命运共同体 民族区域自治
下载PDF
20世纪上半叶康区政治秩序建构与社会制度的历史选择 被引量:1
9
作者 王海兵 《长江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第1期80-87,共8页
20世纪上半叶,中央政府对康区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逐渐将之纳入省县制度的框架。作为边地多民族省份,省制在康区的施行存在特殊性、复杂性和局限性。国民政府将民族问题定位为地方问题,以地方自治解决康区土司问题,并对农奴制度进行初... 20世纪上半叶,中央政府对康区进行了一系列改革,并逐渐将之纳入省县制度的框架。作为边地多民族省份,省制在康区的施行存在特殊性、复杂性和局限性。国民政府将民族问题定位为地方问题,以地方自治解决康区土司问题,并对农奴制度进行初步改革。由于受康藏局势的影响以及阶级局限性,国民政府没有对农奴制度、土司制度所依存的封建土地所有制进行改革。康巴精英格桑泽仁则从族裔自治的角度提出了废除省制建立自治地方的主张。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民族区域自治成为康区的制度架构。民主改革后,康区社会制度实现了全面转型,这是近代康藏历史发展和人民选择的结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20世纪上半叶 康区 地方自治 民族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
下载PDF
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被引量:1
10
作者 张时空 李丽萍 金浩 《北方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29-35,共7页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历史根基和现实支撑,在中国的政治体系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肯定和拥护,...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具有历史根基和现实支撑,在中国的政治体系和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显示出巨大的优越性和强大的生命力,为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提供了坚实的制度保障。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得到全国各族人民的肯定和拥护,各族人民不断增强和坚定了对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的信心。新时代,在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进程中,我们必须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发挥好民族区域自治制度推进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三重作用。坚持和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必须坚持党的全面领导,必须支持各民族发展经济、改善民生,必须做到统一和自治相结合、民族因素和区域因素相结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区域自治制度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下载PDF
民族事务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实践路径研究 被引量:1
11
作者 时立荣 《中华民族共同体研究》 2023年第2期139-150,175-176,共14页
民族事务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社会基础,它不仅是我国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的体现。本文从民族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出发,探讨民族事务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这一中国特色民... 民族事务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社会基础,它不仅是我国社会治理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民族事务治理能力和治理水平现代化的体现。本文从民族与社会之间的关系出发,探讨民族事务社会治理共同体建设这一中国特色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的实践路径。在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民族事务社会治理共同体由人民内部矛盾纠纷多元预防调处化解共同体、社区社会参与共同体、社区生计保护共同体、社区文化生活共同体组成。作为民族事务社会治理共同体的子系统,它们之间协同互动,分别以目标凝聚力、自治凝聚力、利益凝聚力和文化凝聚力推动着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实践进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事务治理能力 民族事务治理现代化 民族区域自治 社会治理共同体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
原文传递
完善中国特色民族法律体系的几点思考 被引量:5
12
作者 吴大华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3期20-22,共3页
民族法上的"中国特色",最主要体现为民族区域自治。保有和加强民族法上的"中国特色",就是要以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为根本准则,制定民族法律时,既要符合中国多民族的国情,又要符合民族自治地方的特点;既要符合全国... 民族法上的"中国特色",最主要体现为民族区域自治。保有和加强民族法上的"中国特色",就是要以宪法和民族区域自治法为根本准则,制定民族法律时,既要符合中国多民族的国情,又要符合民族自治地方的特点;既要符合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意志和利益,又最集中地反映少数民族人民的特殊利益和特殊要求。民族法制建设的实践是中国特色民族法律体系形成与完善的基础,民族立法的规范化与系统化是中国特色民族法律体系形成与完善的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特色 民族法律体系 民族区域自治
原文传递
民主协商:《共同纲领》中民族区域自治的确立 被引量:5
13
作者 刘玲 《贵州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46-54,共9页
作为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共同纲领》奠基于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民主联合理念与实践,是参与建国各方的共同理念和追求。新政协筹备及会议过程中广泛的民主参与,为《共同纲领》的民主决策奠定了群众基础与组织保证。少数民族历来是中国... 作为新中国的建国纲领,《共同纲领》奠基于中国共产党一以贯之的民主联合理念与实践,是参与建国各方的共同理念和追求。新政协筹备及会议过程中广泛的民主参与,为《共同纲领》的民主决策奠定了群众基础与组织保证。少数民族历来是中国共产党民主联合的重要对象,是协商建国的重要参与力量。在充分的民主协商过程中,《共同纲领》最终确立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开辟了民族团结的新时代。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同纲领 民主联合 民主参与 民主协商 民族区域自治
原文传递
偏离与调适:规范民族区域自治运行——兼以西南地区E自治县为例 被引量:5
14
作者 王传发 《民族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3期11-20,共10页
文章从公共政策的视角来探讨民族区域自治,以公共政策执行偏离为分析框架分析民族区域自治运行中的偏离,用E县为个案阐述了民族区域自治运行中的五种偏离表现:自治权的旁落,自治立法权行使混乱,变通权行使缺失,自治条例监督、保障机制... 文章从公共政策的视角来探讨民族区域自治,以公共政策执行偏离为分析框架分析民族区域自治运行中的偏离,用E县为个案阐述了民族区域自治运行中的五种偏离表现:自治权的旁落,自治立法权行使混乱,变通权行使缺失,自治条例监督、保障机制缺失和自治机关的权力与责任、权利与义务不平衡;分析了产生偏离的原因,并提出从党政职能分开获得体制支持,增强自治意识形成精神动力,完善法制建设、提供制度供给和提升行使自治权的能力、培养驾驭技巧四个方面来规范民族区域自治运行。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民族区域自治 自治机关 自治权
原文传递
试论苏联联邦制的历史价值及当代启示 被引量:1
15
作者 王学军 刘亚星 《政治经济学研究》 2023年第1期111-118,共8页
苏联联邦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一项伟大创举,为俄国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制度基础,更为其后苏联社会主义经济跨越式发展和民族平等团结提供了制度保障。苏联被摧毁的根本原因在于苏共背离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 苏联联邦制是社会主义国家制度的一项伟大创举,为俄国实现国家统一奠定了制度基础,更为其后苏联社会主义经济跨越式发展和民族平等团结提供了制度保障。苏联被摧毁的根本原因在于苏共背离马克思主义列宁主义、共产党领导和社会主义道路,而非“自由退出”条款。苏联解体后,俄罗斯每况愈下,原加盟共和国间矛盾不断,甚至爆发了多起严重军事冲突。重新认识苏联联邦制的历史价值和总结苏联被摧毁的经验教训,有利于我国坚定“四个自信”,进一步完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确保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的宏伟目标顺利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苏联联邦制 “四个自信” 民族区域自治
原文传递
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的区域性历史实践——以全国人才援桂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为视角
16
作者 杨须爱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1期36-43,182,共9页
通过对全国人才援桂的缘起、要素、演进以及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促进作用进行考察,认为全国人才援桂源于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当代中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一个局部和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题中之义;广西壮族... 通过对全国人才援桂的缘起、要素、演进以及对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促进作用进行考察,认为全国人才援桂源于新中国的民族区域自治政策,是当代中国促进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的一个局部和中国特色解决民族问题正确道路的题中之义;广西壮族自治区成立后,在中央和国家有关部门、对口支援省份、广西壮族自治区等三方共同努力下,八类援桂人才从全国各地持续输入,为新广西建设作出突出贡献,多方位促进广西与全国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显著增进了各民族的共同性;成功组织实施全国人才援桂的基本经验,也是中华民族共同体建设区域性实践的基本经验,应当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不断继承与发扬。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华民族共同体 全国人才援桂 民族区域自治 各民族交往交流交融
下载PDF
加强“自治”还是走向“三个分不清”?——对云南大学有关民族政策研究的评析 被引量:3
17
作者 黎尔平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期13-18,共6页
近些年来,云南大学学者对民族政策的研究有两个不同的思路:一是继续强调、辨析民族多元、特殊和差异性,希望通过加强和改善民族区域自治法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二是强调一体化,倡议各民族从融合走向民族之间没有差别的"三个分不清&q... 近些年来,云南大学学者对民族政策的研究有两个不同的思路:一是继续强调、辨析民族多元、特殊和差异性,希望通过加强和改善民族区域自治法促进民族地区的发展;二是强调一体化,倡议各民族从融合走向民族之间没有差别的"三个分不清"。两个思路与六十余年前发生在云大校园的吴文藻与顾颉刚、傅斯年之争虽有相似之处,但是随着时间和环境的变化,人口的大规模流动,今天的民族大团结已上升到一个新的高度,民族政策如何适应新形势所需进行调整,云南应如何面向东南亚发展大趋势,值得学者们进一步讨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三个分不清” 民族区域自治 民族政治学 民族政策
下载PDF
中国共产党领导力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辩证逻辑及其意蕴
18
作者 张立群 于涛 《赤峰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23年第5期7-11,共5页
中国共产党领导力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发展历史就是不断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通过整合国内各个民族而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事关中华民... 中国共产党领导力与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是辩证统一的关系。中国共产党自身的发展历史就是不断领导全国各族人民,通过整合国内各个民族而成为统一的多民族国家的历史,是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的历史。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事关中华民族的前途与命运,事关中华民族的最高利益与核心价值,是中国共产党领导力的最高凝练与最终体现。要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而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必须坚持、完善和加强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全面提升铸牢中华民族共同体意识的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共产党 中华民族共同体 民族区域自治 意识形态 领导力
下载PDF
党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的理论与实践特色 被引量:3
19
作者 原思明 《西藏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4年第4期1-4,共4页
党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中,从过程到内容,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一些特点。"以特别真诚和尊重西藏民族的感情对待西藏民族"、"根据西藏人民觉悟意愿实际,稳步推进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宗教界上层爱国人士发挥... 党在西藏实行民族区域自治中,从过程到内容,从理论到实践,都有一些特点。"以特别真诚和尊重西藏民族的感情对待西藏民族"、"根据西藏人民觉悟意愿实际,稳步推进民族区域自治"、"民族、宗教界上层爱国人士发挥了特殊历史作用"、"十分强调给西藏经济发展以支持帮助"、"特别注意保护发展西藏的民族文化"、"突出强调维护祖国统一与民族团结"就是其主要表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西藏 民族区域自治
下载PDF
刑法变通立法的体系解释
20
作者 杨方泉 《地方立法研究》 2023年第3期54-63,共10页
根据宪法和法律,民族自治地方对刑法的变通执行应当采取变通立法的方式,但在实践中却是根据少数民族刑事政策在司法层面进行变通,这种做法与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精神并不一致。刑法变通立法的法律根据是指包括宪法、立法法、民族区域自... 根据宪法和法律,民族自治地方对刑法的变通执行应当采取变通立法的方式,但在实践中却是根据少数民族刑事政策在司法层面进行变通,这种做法与全面依法治国的时代精神并不一致。刑法变通立法的法律根据是指包括宪法、立法法、民族区域自治法和刑法在内的有机统一的法律规范体系,其核心是民族区域自治制度下的法律变通立法权。刑法变通立法的正当性根据包括科学立法、民主立法和依法立法等立法原则。通过对形式根据和实质根据的双重分析和讨论,刑法变通立法体系的学理解释应当是省级人民代表大会享有刑法变通立法权,而自治州和自治县无权制定刑法变通立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刑法变通立法 法律保留原则 民族区域自治 罪刑法定原则 刑事政策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6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