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解释——基于劳动分工理论与Shapley值分解方法 被引量:156
1
作者 李敬 冉光和 万广华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5期42-54,共13页
中国区域金融运行严重失衡,对中国经济金融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本文建立了一个基于劳动分工理论的、涵盖教育和创新的金融发展模型,并运用1992—200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估计出区域金融发展的协整方程。然后以协整方程为基础运用夏普里值(... 中国区域金融运行严重失衡,对中国经济金融发展造成了不利影响。本文建立了一个基于劳动分工理论的、涵盖教育和创新的金融发展模型,并运用1992—2004年的省际面板数据估计出区域金融发展的协整方程。然后以协整方程为基础运用夏普里值(Shapley value)分解法对中国区域金融发展差异进行分解。研究发现,区域金融发展水平和商品交易效率、金融交易效率、投资品的生产弹性系数、地区人均受教育年限、社会福利水平之间具有稳定的协整关系。分解结果显示,各省市区之间经济地理条件和国家制度倾斜等方面的差异是形成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主要原因,其平均贡献率为39.78%;由于先行优势和试点效应,在金融改革活跃时期,这种影响更加显著。人均受教育年限是区域金融发展差异的第二大贡献因素,其平均贡献率为36.23%。商品交易效率与金融交易效率对区域金融发展差异也具有重要贡献,其平均贡献率分别为13.08%和8.9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金融发展 劳动分工 夏普里值 差异分解
原文传递
地区收入差距:一个超边际的分析视角 被引量:21
2
作者 赵亚明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S2期31-41,68,共12页
中国渐进式市场化改革和地区收入差距扩大的现实背景,为深入探寻经济发展和收入差距背后的经济规律,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研究线索。通过引入专业化分工和交易成本,本文构建了超边际分析视角下地区收入差距的理论模型,揭示了经济系统中分... 中国渐进式市场化改革和地区收入差距扩大的现实背景,为深入探寻经济发展和收入差距背后的经济规律,提供了极具启发性的研究线索。通过引入专业化分工和交易成本,本文构建了超边际分析视角下地区收入差距的理论模型,揭示了经济系统中分工演进与制度环境影响下交易效率之间的逻辑关系,数值模拟进一步表明不同的交易效率演变路径是引致地区之间收入差距发展变化的重要原因。因此,强调交易制度的重要性,努力改善落后地区的市场化交易环境,是缩小中国地区收入差距的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收入差距 交易效率 分工演进 超边际分析
原文传递
全球化背景下中国区域分工与合作问题探讨 被引量:4
3
作者 张可云 洪世键 《经济经纬》 北大核心 2004年第6期45-48,共4页
进入21世纪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将明显加速,世界经济联系更加密切,竞争更加激烈,交流更加频繁,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进程加快。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与世界的融合愈发紧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国际分工与区域分工格局的冲... 进入21世纪后,世界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将明显加速,世界经济联系更加密切,竞争更加激烈,交流更加频繁,世界产业结构调整和转移的进程加快。加入WTO之后,中国经济与世界的融合愈发紧密,经济全球化对中国国际分工与区域分工格局的冲击也越来越明显,中国未来区域分工合作的趋势将发生新的变化。在新的国际国内背景下,也就要求采取相应的政策措施来促进中国区域分工与合作的进一步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经济全球化 区域分工 区域合作
下载PDF
制造业区域产业专业化、竞合关系与分工——基于江苏省市域面板数据的计量分析 被引量:15
4
作者 毕学成 谷人旭 苏勤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CAS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0期2201-2213,共13页
运用产业专业化指数、竞合关系模型与产业分工指数测度了2001~2015年间江苏省制造业产业专业化、竞合关系与分工状态及其演进特征,同时运用随机效应函数分析了制造业区域分工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江苏省制造业专业化演进呈现出苏南地... 运用产业专业化指数、竞合关系模型与产业分工指数测度了2001~2015年间江苏省制造业产业专业化、竞合关系与分工状态及其演进特征,同时运用随机效应函数分析了制造业区域分工的驱动因素。研究发现:江苏省制造业专业化演进呈现出苏南地区主导产业数量减少,苏北地区主导产业数量增加的特征,整体竞合网络结构较为稳定,但是局部竞合网络结构变化较大,江苏省制造业区域分工整体上呈现出了先增大后减小的趋势。产业专业化与区域间的合作促进了区域产业分工,但是当区域间存在较大的经济发展差异时不利于制造业的区域分工,同时距离过近的区域间容易形成区域产业竞争关系,也不利于区域分工关系的形成。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产业专业化 竞合关系 区域分工 江苏省
原文传递
数字经济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理论逻辑、政策过程及主要路径 被引量:14
5
作者 汤蕴懿 李方卓 梁伟豪 《上海商学院学报》 2022年第4期37-50,共14页
2022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如何更加完善地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同时,“十四五”规划也明确提出加快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经济的发展从宏观、中观、微观均改变了市场构成、... 2022年,在中共中央、国务院明确提出加快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背景下,如何更加完善地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成为学术界关注的重点。同时,“十四五”规划也明确提出加快数字经济的发展,数字经济的发展从宏观、中观、微观均改变了市场构成、结构和效率,在影响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方面优势与差距兼具。首先,逐层逐级地从数据要素、市场主体、产业结构、政府治理方式四个方面对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作用机理进行分析,从理论的角度厘清了数字经济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逻辑关系。其次,通过梳理现有的推进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的数字经济政策,将数字经济的相关政策演化分为规范性市场建设、有效性市场建设和高标准市场建设三个阶段,为数字经济推动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提供现实依据。进一步,分析数字经济给全国统一大市场带来的新的治理问题。研究表明,数字经济在数据要素市场、平台企业发展、实体经济赋能、区域发展分化和政府数字治理五个方面给全国统一大市场的建设带来了新的挑战。最后,基于上述的理论基础、现实依据和问题分析,从市场公平竞争、产业融合创新、治理高效规范三个层面,针对数字经济相关政策的制定以及全国统一大市场的高标准建设提出了政策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全国统一大市场建设 数字经济 平台经济 区域分工 产业融合 数字政府
下载PDF
新发展格局下区域间产业转移与升级的路径研究--对“雁阵模式”的再探讨 被引量:14
6
作者 李雯轩 李晓华 《经济学家》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81-90,共10页
如何促进我国顺利实现产业转移和升级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焦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客观存在的经济发展差异,使得"雁阵模式"被认为可以用来指导中国区域间的产业转移实践。本文通过分析"雁阵模式"的理论实质、局限性... 如何促进我国顺利实现产业转移和升级一直是理论界关注的焦点。我国东中西部地区客观存在的经济发展差异,使得"雁阵模式"被认为可以用来指导中国区域间的产业转移实践。本文通过分析"雁阵模式"的理论实质、局限性以及中国目前产业转移和升级面临的困境,说明"雁阵模式"理论不适用于指导中国区域内产业转移的原因。也指出在全球价值链深度变革之际,我国应该立足构建新发展格局的要求,由依赖全球价值链转向夯实国内价值链;地区间的产业转移与升级路径也应该与新技术、服务业升级、城市群发展、扩大内需相结合,建立差异化的区域间产业分工协作体系,最终实现高质量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发展格局 雁阵模式 区域分工 产业体系
原文传递
中国工业经济区域结构的现状与优化对策 被引量:11
7
作者 石碧华 《西部论坛》 2014年第2期84-92,共9页
推动区域工业转型升级,优化工业区域结构,对于增强我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转变地区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关键性作用。"十一五"以来,我国工业经济区域结构总体趋于均衡和协调,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重工业化趋... 推动区域工业转型升级,优化工业区域结构,对于增强我国工业的可持续发展能力,转变地区经济发展方式具有关键性作用。"十一五"以来,我国工业经济区域结构总体趋于均衡和协调,但同时也面临着不少问题和挑战,主要包括重工业化趋势延续、工业空间分布存在低水平扩张和重复建设、产业集中度较低、区域工业增长方式粗放等。新形势下,特别是面对日益趋紧的资源和环境约束,优化工业经济区域结构要通过加强规划引导和政策支持、积极引导产业转移、加快推进地区工业转型升级、建立和完善区域合作协调机制等来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工业经济区域结构 工业空间分布 区域分工 区域经济一体化 产业转移 产业结构调整 重复建设 产业集中度 工业增长极
下载PDF
国内区域贸易、国际贸易与国家竞争力 被引量:11
8
作者 周怀峰 《人文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86-89,共4页
大国国内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关系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国内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存在一定程度上的相互替代的关系;二是国内区域贸易与国际贸易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发展国内区域贸易能提升大国在国际经济中的竞争力。
关键词 区域贸易 国际贸易 比较优势 规模经济 分工和专业化 国家竞争力
下载PDF
产业结构调整、制度变迁与区域经济增长 被引量:6
9
作者 何雄浪 隋鹏飞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3年第4期11-16,共6页
区域产业结构是一个复杂、多维、多层次的经济、政治系统。文章针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过程的复杂性进行了研究,认为应把产业结构调整与制度创新、区域经济增长有机结合起来,指出一个健康合理的结构与制度的互动关系才是决定我国区域经济... 区域产业结构是一个复杂、多维、多层次的经济、政治系统。文章针对我国区域经济增长过程的复杂性进行了研究,认为应把产业结构调整与制度创新、区域经济增长有机结合起来,指出一个健康合理的结构与制度的互动关系才是决定我国区域经济增长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产业 劳动分工 制度变迁 区域经济增长
下载PDF
国家经济增长、区域分化与东北全面振兴——基于区际分工与专业化框架的逻辑和证据 被引量:6
10
作者 蔡之兵 《经济纵横》 北大核心 2023年第8期30-40,共11页
基于古典分工理论,区域分工水平的提高是国家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而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则依赖于地区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运用1997—2019年的经济数据,构建区域分工与专业化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分工的深化极大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且四大... 基于古典分工理论,区域分工水平的提高是国家经济增长的前提条件,而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则依赖于地区专业化水平的提高。运用1997—2019年的经济数据,构建区域分工与专业化指数,分析结果表明区域分工的深化极大促进了中国经济增长,且四大区域尤其是东北地区的经济增长轨迹与地区专业化水平的变化趋势密切相关。因此,持续增长的国家经济与日益分化的区域经济相互叠加是东北经济发展问题的根本时空属性。而在整个国家区域分工水平持续提升的背景下,东北地区产业体系的多样化水平提高、专业化水平下降是东北经济发展问题的本质成因。结合东北产业结构与国家产业体系的演进特征,从传统产业与新兴产业的空间布局和动态演变过程出发,揭示东北地区产业专业化水平下降的内在机理。在此基础上,提出应以扩大市场规模为抓手,从市场瞄准、市场邻近、市场优势和市场对接四个方面,制定推动东北全面振兴取得新突破的具体政策举措。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国家经济增长 区域分化 东北全面振兴 区际分工 专业化水平
原文传递
区域体育产业的专业化与同构化对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基于中国18个省份的实证研究 被引量:10
11
作者 钟华梅 陈立 +1 位作者 许寒冰 王兆红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4期438-446,共9页
运用区位熵与区域分工指数,从产业专业化分工视角,对中国18个省份中的区域体育产业专业化与同构化状况进行分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岭回归模型检验区域体育产业的专业化与同构化对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样本省份中的东... 运用区位熵与区域分工指数,从产业专业化分工视角,对中国18个省份中的区域体育产业专业化与同构化状况进行分析,通过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岭回归模型检验区域体育产业的专业化与同构化对区域体育产业发展的影响。结果表明:样本省份中的东部地区体育产业专业化优势显著、体育用品制造业具有专业化优势。样本省份中的西部地区体育服务业具有专业化优势。样本省份中的不同区域之间体育产业同构化显著。样本省份中的东部地区与西部地区之间的体育产业分工最明显,样本省份中的西部地区各样本省份之间体育产业同构化最显著。样本省份中的区域体育产业的专业化分工能促进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区域体育产业的同构化会抑制区域体育产业发展。从体育产业内部的细分产业来看,样本省份中的区域体育用品制造业的专业化可促进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区域体育服务业的专业化会抑制区域体育产业发展。基于以上,为推动样本省份形成区域体育产业专业化分工,提出建议:各样本省份应找准体育产业的区域优势,推动形成特色体育产业集群;各样本省份应促进体育产业的区域分工,使体育产业主体形成新型竞合关系。毗邻样本省份应建立区域协调机制,推动毗邻省份形成区域体育产业一体化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 体育产业 产业专业化分工 产业同构化 区域分工
下载PDF
江苏省内一体化、制造业聚散与地区间分工演化 被引量:9
12
作者 吕卫国 陈雯 《地理科学进展》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223-232,共10页
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产业集聚和地区专业化在地区产业发展中相互关联,是地区间分工的基础。通过对江苏省1984-2008年间制造业空间集聚和扩散以及各地区专业化发展的关联分析,发现地区分工深化与区域一体化并非同步,不同时期对各... 在区域一体化发展的过程中,产业集聚和地区专业化在地区产业发展中相互关联,是地区间分工的基础。通过对江苏省1984-2008年间制造业空间集聚和扩散以及各地区专业化发展的关联分析,发现地区分工深化与区域一体化并非同步,不同时期对各类地区专业化发展具有不同的特征。区域一体化较低水平时期,中心和外围地区专业化指数较高的同时存在"假性分工"的现象;一体化水平向较高水平发展过程中,中心地区资源环境约束下可能凭借发达的产业基础率先步入升级通道使其专业化加深,而外围地区的被动地位以及发展的冲动往往对产业承接的选择能力较差,一定时期内专业化反而会出现下降。其原因是外围地区接受了大量的非优势产业,其中有部分产业是中心地区淘汰的落后产能,一定程度上预示着外围地区有可能会步中心地区先污染后治理的老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制造业集聚 地区专业化 假性分工 江苏省
原文传递
“一带一路”区域分工、数字化水平与中国产业链韧性 被引量:3
13
作者 潘雨晨 陈志成 刘震 《经济问题探索》 北大核心 2024年第2期65-81,共17页
基于对“一带一路”区域分工影响中国产业链韧性以及数字化水平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的理论机制分析,本文从增加值贸易角度优化和改进衡量产业链韧性的指标,并构建“区域分工参与度”指数,从而对理论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参与“一带... 基于对“一带一路”区域分工影响中国产业链韧性以及数字化水平在其中发挥的作用的理论机制分析,本文从增加值贸易角度优化和改进衡量产业链韧性的指标,并构建“区域分工参与度”指数,从而对理论机制进行实证检验。结果表明;参与“一带一路”区域分工可以通过技术创新效应和产业集聚效应两个传导机制显著促进中国产业链韧性的提升;“一带一路”数字化水平会在区域分工影响中国产业链韧性的过程中产生了显著的正向调节作用;“一带一路”区域分工会在不同分工参与方向、不同行业以及不同地区下对中国产业链韧性产生异质性影响,而数字化水平在不同的异质性检验中都增强了“一带一路”区域分工对中国产业链韧性的提升作用。本文不仅从理论上为高质量参与“一带一路”区域分工提供了基础,也为维护和增强中国产业链韧性指出了可行路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一带一路” 区域分工 数字化水平 产业链韧性
原文传递
加州世界级机场群空间规划布局模式研究 被引量:9
14
作者 范渊 姜欣辰 《国际城市规划》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100-112,共13页
近年来,以城市群为空间载体的区域协同发展已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机场作为传统交通门户的角色正在向"新的动力源"转变。加州城市群是美国增长最快的城市群,其空间范围内的机场群则是美国西海岸乃至北美地区内部交通组... 近年来,以城市群为空间载体的区域协同发展已成为新型城镇化的主体形态,机场作为传统交通门户的角色正在向"新的动力源"转变。加州城市群是美国增长最快的城市群,其空间范围内的机场群则是美国西海岸乃至北美地区内部交通组织的重要平台,同时也是美国面向亚太地区的门户、全球供应链的重要节点,可谓美国全球战略的重要承载空间,实现了世界级城市群和世界级机场群的联动发展。本文从世界级城市群和世界级机场群的空间匹配关系入手,界定两者联动发展的空间尺度和基本研究单元,分析两者等级、职能分工及空间分布的耦合特征,总结世界级机场群功能和空间布局模式,对两者的联动发展经验进行初步探索,希望能够对我国世界级机场群的空间布局规划起到一定的参考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加州城市群 世界级机场群 机场密度 机场职能 圈层布局 区域分工 协同发展
原文传递
从斯密—杨格定理谈区域一体化和区域协调发展 被引量:6
15
作者 吴红雨 《重庆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9年第2期33-37,共5页
分工与市场间的互为决定和依赖关系及其循环互动效应,是认识把握区域一体化问题的理论基石。区域一体化的本质特征是地区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不断加深、产品和要素自由流动的空间不断拓展,也就是分工与市场间形成了反馈互动的正向效应。区... 分工与市场间的互为决定和依赖关系及其循环互动效应,是认识把握区域一体化问题的理论基石。区域一体化的本质特征是地区分工和专业化程度不断加深、产品和要素自由流动的空间不断拓展,也就是分工与市场间形成了反馈互动的正向效应。区域协调发展与区域一体化具有同向性。一切旨在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政策行为、制度安排都应着眼于深化地区分工、整合国内市场,加快区域一体化进程是实现区域协调发展的最根本途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斯密-杨格定理 区域一体化 区域协调发展 分工 市场
下载PDF
东亚区域价值链背景下中国制造业分工地位及提升路径研究 被引量:8
16
作者 熊彬 范亚亚 《软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20年第2期80-85,共6页
采用生产分解模型,在区域价值链背景下深入探讨中国和东亚国家制造业GVC分工地位特征,在分析一国参与价值链分工路径的变化规律及该路径对国际分工地位影响机理的基础上,从前向、后向、简单和复杂生产链长度视角分别探讨不同嵌入形式和... 采用生产分解模型,在区域价值链背景下深入探讨中国和东亚国家制造业GVC分工地位特征,在分析一国参与价值链分工路径的变化规律及该路径对国际分工地位影响机理的基础上,从前向、后向、简单和复杂生产链长度视角分别探讨不同嵌入形式和参与模式提升分工地位的具体路径。结果表明:中国制造业的GVC分工地位处于东亚地区的中下游水平。GVC分工地位影响路径结果显示:中国价值链分工地位提升路径呈现出有效和低效提升路径协同演进的特征;日本、新加坡、马来西亚、泰国和越南价值链均向有效路径转变,但具体路径各不相同;韩国主要以延长需求型间接生产链长度的方式参与国际分工,而柬埔寨、老挝的参与方式则是延长需求型直接生产链长度。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价值链 生产链长度 价值链分工地位 价值链提升路径
原文传递
统一大市场建设中的分工与协调:对东北经济的思考
17
作者 孙久文 程芸倩 《经济纵横》 北大核心 2024年第6期63-71,F0002,共10页
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是促进区域间良性竞争和合作、构建中国区域经济新格局的关键。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视角下,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不仅要以本地经济增长为衡量标准,而且应以提升全局资源空间配置效率为主要目标。结合区域经济理论和东北振兴... 发挥各地比较优势是促进区域间良性竞争和合作、构建中国区域经济新格局的关键。在全国统一大市场的视角下,东北地区经济发展不仅要以本地经济增长为衡量标准,而且应以提升全局资源空间配置效率为主要目标。结合区域经济理论和东北振兴实践,本文从比较优势的视角分析区域经济发展问题,认为发挥地区比较优势是实现区域分工协作的理论依据,而生产要素合理流动是发挥地区比较优势的前提条件。进一步地,通过从国际贸易和国内市场两大维度分析东北地区比较优势的动态演变历程,提出统一大市场建设下区域分工和区域协调并重的东北地区经济发展路径。具体来说:要充分利用东北地区在国际市场分工中的区位优势,提高对外开放合作水平;充分发挥东北地区在国内市场分工中的重要战略作用,融入全国统一大市场,积极发展现代化大农业、推动传统产业向现代产业转型和培育新质生产力、发展特色旅游业;打破要素流动配置的体制机制壁垒,畅通国内要素市场大循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北地区 比较优势 区域协调 区域分工
原文传递
地区异质性、区际分工优化与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
18
作者 彭银春 孟大虎 《治理现代化研究》 2024年第4期21-30,共10页
地区异质性是区际分工优化的原因。区际分工优化即围绕地区主体功能定位进行分工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地区异质性的结果。二者共同决定一个地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如何定位、如何分工、如何强化优势以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在推进高水... 地区异质性是区际分工优化的原因。区际分工优化即围绕地区主体功能定位进行分工优化,在很大程度上是地区异质性的结果。二者共同决定一个地区在构建新发展格局中如何定位、如何分工、如何强化优势以融入和服务新发展格局。在推进高水平对外开放、优化区域开放布局的过程中,内陆及沿边地区的对外开放给这些地区“第一自然”的“再发现”提供了可能,也为“第二自然”的“再创造”营造了制度友好型的发展环境,有利于我国经济地理的重塑。同时,各地区应以发挥比较优势为出发点,选择发展方向和主导产业,在区际分工体系中发挥独特作用,参与全国产业链的打造,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为国家建设具有完整性、先进性、安全性的现代化产业体系贡献各自力量。此外,只有打破市场分割,打通经济循环的生产、分配、流通、消费各环节堵点,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发挥各地区比较优势生产出来的产品才可能有相对一个地区而言大得多的市场。全国统一大市场是一个需求主体广大的、边界不断扩展的统一大市场。可见,建设全国统一大市场,会不断释放统一市场的制度红利,不断拓展可促进区际分工优化的内需潜力,进而有助于各地区积极融入和服务构建新发展格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异质性 区际分工 区域开放布局 现代化产业体系 全国统一大市场 新发展格局
下载PDF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与区域协调发展--基于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视角的解读 被引量:5
19
作者 蒋和胜 孙明茜 《中国经济问题》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1-21,共11页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循环体系和区域发展差距的动态演变,是外国资本、国际市场拉力和国内政策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深度参与国际经济循环,利用外国资本和国际市场发展本国经济,导致中国经济发展受制于国际市场,区域发展差距扩...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循环体系和区域发展差距的动态演变,是外国资本、国际市场拉力和国内政策推力共同作用的结果。一方面,深度参与国际经济循环,利用外国资本和国际市场发展本国经济,导致中国经济发展受制于国际市场,区域发展差距扩大;另一方面,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以人民为中心”的政策取向促使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不断完善,克服资本增殖过程所固有的狭隘性,不断缩小区域发展差距。“十四五”时期,推动区域协调发展,形成“双循环”新发展格局,必须发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优势,加强顶层设计,构筑合理的国内分工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双循环”新发展格局 区域协调发展 逻辑关系 合理分工
原文传递
地区司法质量与企业专业化分工——来自高院院长异地交流的经验证据
20
作者 何小钢 曾为华 《制度经济学研究》 2024年第1期112-142,共31页
本文以2008年高院院长异地交流作为地区司法质量提升的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地区司法质量提升对企业专业化分工的影响效果与作用机理。研究显示,提高地区的司法质量能显著地增强企业的专业化分工,这个结果在考虑内生性... 本文以2008年高院院长异地交流作为地区司法质量提升的准自然实验,运用双重差分法实证检验了地区司法质量提升对企业专业化分工的影响效果与作用机理。研究显示,提高地区的司法质量能显著地增强企业的专业化分工,这个结果在考虑内生性以及一系列稳健性检验之后依然成立。机制分析结果表明,地区司法质量的提升对企业专业化分工有着积极的推动作用,主要是因为它能有效降低企业所承受的外部交易成本。地区司法质量对企业专业化分工的提升效应在内部管控成本较低的小企业,行业竞争程度较高的制造业行业和政府干预程度较高的经济发达地区更为显著。进一步研究发现,地区司法质量提升还提高了企业全要素生产率和企业成长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地区司法质量 专业化分工 高院院长异地交流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