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9篇文章
< 1 2 4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公路客流的中国城市网络结构与空间组织模式 被引量:117
1
作者 陈伟 刘卫东 +1 位作者 柯文前 王女英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224-241,共18页
多视角和多尺度城市网络逐渐成为认识空间关系的主要途径。公路流数据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和距离衰减特性,对于刻画区域尺度空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全国地级行政单元间的公路客运流,论文尝试刻画中国城市网络功能结构和区域效应,... 多视角和多尺度城市网络逐渐成为认识空间关系的主要途径。公路流数据具有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和距离衰减特性,对于刻画区域尺度空间关系具有重要意义。基于全国地级行政单元间的公路客运流,论文尝试刻画中国城市网络功能结构和区域效应,并对其空间组织模式进行特征提取和规律挖掘,以期能够为城市网络研究提供新的方法支撑和认知视角。研究结果表明:1基于公路流的城市网络空间形态表现出强烈的空间依赖性和层级特征,与中国主要城市群分布存在较大程度的空间耦合,更多体现的是区域尺度的空间关系及核心—外围组合关系;2通过社区发现算法识别出19个城市经济区,其空间内涵主要包括行政区经济、巨型区域溢出效应和核心—边缘结构等;3不同地域系统内城市网络自成体系,表现出显著的空间依赖性和多元的空间组织模式,多层次、流动性和网络化的地域系统格局凸显;4从空间形态上看,区域城市网络空间结构大致可划分为单中心结构、双核心结构、多中心结构和低水平均势结构等区域关联形态,并以单中心发育模式为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网络 城市经济区 城市体系 区域划分 单中心结构 多中心结构 社区发现 中国
原文传递
都市密集地区区域管治中行政区划的影响 被引量:85
2
作者 张京祥 沈建法 +1 位作者 黄钧尧 甄峰 《城市规划》 CSSCI 北大核心 2002年第9期40-44,共5页
行政区划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中体现为不同的作用 ,也是城市—区域管治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研究视角 ,在都市密集地区更是如此。本研究从行政区划着手 ,分析了其内在的运作机制及外部效应对区域发展的种种影响 ,重点剖析了中国行政区... 行政区划在不同的社会经济发展环境中体现为不同的作用 ,也是城市—区域管治的一个重要内容和研究视角 ,在都市密集地区更是如此。本研究从行政区划着手 ,分析了其内在的运作机制及外部效应对区域发展的种种影响 ,重点剖析了中国行政区经济壁垒、都市区域体制等的问题与原因 ,评估了行政区划调整的影响。基于未来中国社会经济总体走向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管治 行政区划 都市密集区 中国 经济全球化
下载PDF
海绵城市建设指南解读之降雨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区域划分 被引量:99
3
作者 李俊奇 王文亮 +2 位作者 车伍 刘超 赵杨 《中国给水排水》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8期6-12,共7页
为切实贯彻《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科学合理地确定控制目标,落实年径流总量控制,对我国大陆地区设计降雨量的地域分布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确定的影响因素,论述了我国... 为切实贯彻《海绵城市建设技术指南——低影响开发雨水系统构建(试行)》,科学合理地确定控制目标,落实年径流总量控制,对我国大陆地区设计降雨量的地域分布特征及成因进行了分析,并结合年径流总量控制率目标确定的影响因素,论述了我国大陆地区径流总量控制目标区域划分的原则、方法及应用的注意事项,以指导相关规范标准和地方性技术导则的编制,及各地因地制宜地确定年径流总量控制率及其对应的设计降雨量目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径流总量控制 区域划分 年径流总量控制率 设计降雨量
原文传递
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分异研究——以温州市为例 被引量:82
4
作者 周生路 黄劲松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37-45,共9页
根据土地利用详查变更资料中二级分类的用地面积和比例 ,采用景观生态学结构定量分析方法 ,以温州市为例对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分异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 )前述方法能够很好地揭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 根据土地利用详查变更资料中二级分类的用地面积和比例 ,采用景观生态学结构定量分析方法 ,以温州市为例对东南沿海低山丘陵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分异进行了定量研究。研究结果表明 :(1 )前述方法能够很好地揭示区域土地利用结构的地域分异 ,其结果能在一定程度上反映研究区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和社会经济发展地域结构的差异 ;(2 )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的区域变化呈以下规律 :土地利用结构的多样性和土地利用组合类型数由沿海向内陆、平原向山区、城市近郊向远郊依次递减 ,土地利用结构的集中度则刚好相反 ,土地利用的组合类型与区域的经济活动特点相关等 ;(3 )研究区土地利用结构区域差异主要受地理位置、地貌状况、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水平等因素的强烈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东南沿海 低山丘陵区 土地利用结构 地域分异 温州
下载PDF
市场拓展、报酬递增与区域分工——以“义乌商圈”为例的分析 被引量:86
5
作者 陆立军 杨海军 《经济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4期67-78,共12页
基于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历史与现实观察的"专业市场消亡论",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市场二十多年快速发展的现实并不相符。本文采用一个拓展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分工模型,结合空间经济学的基础—乘数模型,分析了在规模报酬递增前提下... 基于发达国家工业化进程历史与现实观察的"专业市场消亡论",与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市场二十多年快速发展的现实并不相符。本文采用一个拓展的新兴古典经济学分工模型,结合空间经济学的基础—乘数模型,分析了在规模报酬递增前提下,义乌中国小商品城市场存在与发展的根本原因是由于其提供了一条形成跨区域分工协作网络——"义乌商圈"的有效路径,并论述了在这一过程中多方均能获益的内在机理。与原有研究义乌市场和"义乌模式"的文献相比,本文的创新之处在于将义乌市场置于跨区域分工协作网络的核心地位来加以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义乌商圈 市场拓展 区域分工
原文传递
北京高科技产业价值链区域分工研究 被引量:58
6
作者 李国平 卢明华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228-238,共11页
在全面把握有关高科技产业分工尤其是基于价值链的区域分工理论与实践基础上 ,通过分析中关村企业调查问卷 ,验证了高科技产业价值链各增值环节对要素条件禀赋要求的差异和区位选好 ,以及中关村部分高科技企业价值链各活动环节的空间配... 在全面把握有关高科技产业分工尤其是基于价值链的区域分工理论与实践基础上 ,通过分析中关村企业调查问卷 ,验证了高科技产业价值链各增值环节对要素条件禀赋要求的差异和区位选好 ,以及中关村部分高科技企业价值链各活动环节的空间配置 ,得出北京高科技产业在发展重点和空间布局上已经显现出价值链区域分工雏形这一结论。北京在高科技产业价值链活动中 ,具有总部、研究开发以及销售总部特化的特征 ,同时也承担部分生产制造职能。这种价值链分工雏形一方面反映出了北京在国家尺度上的要素禀赋情况 ,一方面也说明了北京的优势所在。论文还进一步总结了北京高科技产业价值链区域分工模式 ,并结合北京高科技产业价值链分工的基础、要素禀赋及内部差异 ,探讨了北京高科技产业价值链区域分工的未来走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科技产业 价值链 区域分工 北京 中关村 空间布局
下载PDF
区域经济政策的博弈解析 被引量:31
7
作者 马丽 庞效民 《地理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01年第4期498-505,共8页
针对传统区域政策只基于目标区域利益考虑的缺陷 ,文章应用博弈分析的原理 ,分析区域分工的动力机制 ,以及区域政策对区域竞争和分工过程及结果的影响。主要结论是 :利益是驱动分工的根本动力 ,如果参与分工能给区域带来利益增收 ,区域... 针对传统区域政策只基于目标区域利益考虑的缺陷 ,文章应用博弈分析的原理 ,分析区域分工的动力机制 ,以及区域政策对区域竞争和分工过程及结果的影响。主要结论是 :利益是驱动分工的根本动力 ,如果参与分工能给区域带来利益增收 ,区域才会主动参与分工 ;分工产品的价格比是影响竞争和分工过程的主要因素 ,不合理的价格体系会影响或破坏合理的区域竞争和分工 ;单个区域所制定的政策最终将影响所有具有经济联系的相关区域。以中国“区域均衡增长”与“区域倾斜增长”两个主要区域政策的效果为例 ,进行了实证研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政策 区域分工 博弈分析 区域经济 分工 竞争 动力机制
下载PDF
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程度测度与评价 被引量:48
8
作者 汤放华 吴平 周亮 《经济地理》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59-65,共7页
区域发展是动态的,城市群发展的实质就是区域一体化不断推进的过程,是一个从布局合理到功能完善再到制度整合的纵深推进过程,以此构建长株潭城市群区域一体化程度综合测度指标,对长株潭城市群2003-2015年一体化程度进行定量测度,... 区域发展是动态的,城市群发展的实质就是区域一体化不断推进的过程,是一个从布局合理到功能完善再到制度整合的纵深推进过程,以此构建长株潭城市群区域一体化程度综合测度指标,对长株潭城市群2003-2015年一体化程度进行定量测度,结果表明:(1)2003-2015年长株潭城市群一体化程度在不断加深并呈现较为明显的阶段性,一体化综合得分从2003年的0.0754增长到2015年的0.8854;②在影响布局一体化因素中,交通设施对其影响最为明显,产业分工指数呈现下降趋势,生态空间指数则增长缓慢;③在五大区域流动要素中,人口流动变化幅度较小,货物流动、资金流动、信息流动、技术流动四者上升明显;④制度一体化对城市群一体化发展影响最大,其中战略协议指数值在2006年增长较为明显,而政策认同指数值在研究期内整体呈现阶梯向上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一体化 制度一体化 要素流动 产业分工 政策认同 熵值法 长株潭城市群
原文传递
530年来中国东部旱涝分区及北方旱涝演变 被引量:43
9
作者 朱亚芬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z1期100-107,共8页
使用我国东部地区530年来100个站的旱涝等级序列作REOF分解,根据前7个旋转空间模上高荷载区分布,将中国东部地区分成7个旱涝气候区,即东北区、华北北区、华北南区、西北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区及西南区.在分区基础上,着重研究了中... 使用我国东部地区530年来100个站的旱涝等级序列作REOF分解,根据前7个旋转空间模上高荷载区分布,将中国东部地区分成7个旱涝气候区,即东北区、华北北区、华北南区、西北区、长江中下游地区、华南区及西南区.在分区基础上,着重研究了中国北方季风边缘地带旱涝演变特征.自1470年以来中国北方的旱涝存在明显的阶段性和区域性.16~17世纪上半叶,中国北方干旱频繁,尤其在东北区、华北南区及西北区普遍出现严重干旱.18~19世纪,华北北区干旱发生较多,东北区以涝为主;而华北南区及西北区旱涝交替发生,但变化幅度相对较缓.华北北区及华北南区分别在19世纪末及20世纪初突然从涝相气候跃变为旱相气候,这两地区的干旱持续近百年,是我国北方干旱最严重的地区.五百多年中,东北区、华北北区及西北区极端干旱呈现出相似的变化趋势,具有两头多而中间显著减少的特征;而华北南区一直是极端干旱多发区.中国北方各个旱涝气候区的旱涝具有多时间尺度的年代际振荡特征.4个地区的旱涝变化都存在20~30年时间尺度的周期振荡;除西北区外的三个地区的旱涝变化都存在70~80年时间尺度的周期振荡;东北区及西北区的旱涝变化存在40~50年时间尺度的周期振荡;另外,准10年时间尺度的周期振荡存在于华北北区和南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旋转经验正交函数(REOF) 分区 旱涝 年代际 极端干旱 中国北方
下载PDF
中国农业机械化发展区域差异性研究 被引量:45
10
作者 段亚莉 何万丽 +1 位作者 黄耀明 朱虎良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6期210-216,共7页
【目的】对全国各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划分区域,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协调、快速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构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分法进行评价,并对全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状况... 【目的】对全国各地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状况进行综合评价并划分区域,为因地制宜、分类指导,促进农业机械化的协调、快速发展提供参考。【方法】构建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采用综合评分法进行评价,并对全国农业机械化的发展状况进行区域划分。【结果】在综合考虑农业机械化发展的效益与成本的基础上,重新构建了由3个基本指标和1个参考指标组成的农业机械化发展水平评价指标体系,各基本指标的评价结果和综合评价结果反映了全国及各省市区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特点和关键;综合考虑农机作业水平、农业效益水平、农村产业结构水平的分布规律及综合评判结果,将全国农业机械化发展情况划分为5类区域,并通过对比分析,找出了不同农业机械化发展区域间及区域内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特点及瓶颈所在。【结论】区域间及区域内部农业机械化发展的差异不同,造成差异的本质原因也不同,各地应立足区情,按照全面规划、突出重点、梯次推进的原则推进农业机械化的发展。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业机械化 区域划分 评价指标体系 综合评价 区域差异性
下载PDF
漓江流域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研究 被引量:43
11
作者 蔡德所 马祖陆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北大核心 2008年第1期110-112,共3页
根据历年漓江流域的调查和研究成果,分析了漓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将漓江流域划分为两个生态分区,即上游非岩溶森林生态分区和中下游岩溶生态分区。阐述了两大生态分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提出应针对... 根据历年漓江流域的调查和研究成果,分析了漓江流域的生态环境现状和生态系统的结构和功能。将漓江流域划分为两个生态分区,即上游非岩溶森林生态分区和中下游岩溶生态分区。阐述了两大生态分区的主要生态环境问题及其成因,提出应针对两者生态结构、特点和功能上的差异,采取不同的生态修复技术与措施,促进流域生态恢复的思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地质学 漓江流域 生态分区 生态环境问题 生态修复
下载PDF
辽宁省太阳能资源分布及区划初探 被引量:43
12
作者 于华深 蔺娜 于杨 《气象与环境学报》 2008年第2期18-22,共5页
根据1971—2006年沈阳、大连和朝阳太阳辐射观测站历年逐月太阳总辐射和日照百分率实测资料,应用统计方法计算辽宁无辐射观测地区的太阳总辐射量,进而了解辽宁省太阳能资源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辽西和沿海地区及长山群岛太阳能资源较好,... 根据1971—2006年沈阳、大连和朝阳太阳辐射观测站历年逐月太阳总辐射和日照百分率实测资料,应用统计方法计算辽宁无辐射观测地区的太阳总辐射量,进而了解辽宁省太阳能资源分布情况。结果表明:辽西和沿海地区及长山群岛太阳能资源较好,辽北次之,东部山区较差;春夏季较好,秋冬季较差,5月最好,12月最差。太阳能资源历年变化相对平稳,各年代呈小幅度波动,其中20世纪80年代偏小、90年代偏大,近几年回落。根据各地太阳总辐射年总量,将太阳能资源定为4级评估指标,并将辽宁省太阳能资源划分为丰富、较丰富、一般和贫乏4个区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能资源 太阳总辐射 分布 区划
下载PDF
基于GIS的中国小麦条锈病菌越夏区气候区划 被引量:33
13
作者 马占鸿 石守定 +1 位作者 姜玉英 赵中华 《植物病理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4年第5期455-462,共8页
基于多年的气象数据 ( 1 980~ 2 0 0 1年 ) ,首次从制约小麦条锈病菌越夏的温度因子入手 ,结合寄主小麦因素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 ,对我国小麦条锈病菌越夏区进行较详细的气候区划。本研究从温... 基于多年的气象数据 ( 1 980~ 2 0 0 1年 ) ,首次从制约小麦条锈病菌越夏的温度因子入手 ,结合寄主小麦因素 ,利用地理信息系统 ( Geographical Information System,GIS) ,对我国小麦条锈病菌越夏区进行较详细的气候区划。本研究从温度条件上明确了全国适合小麦条锈病菌越夏的范围。研究表明 ,在我国小麦种植区适合小麦条锈病菌越夏的范围很广。其中甘肃、四川、云南、陕西境内适合越夏的地区是连成一片的 ,甘肃东部除了西边的几个县外其它地方 7、8月份最高一旬均温在2 0~ 2 3℃ ,条锈病菌越夏困难 ;西藏、青海境内的小麦种植区几乎都适合小麦条锈病菌越夏 ;贵州境内适合越夏的地区可能和云南越夏区是一个整体。云南适合越夏的地区甚广 ,且地形复杂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小麦条锈病 地理信息系统 越夏 区划
下载PDF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内涵的新见解 被引量:29
14
作者 彭荣胜 《学术交流》 CSSCI 北大核心 2009年第3期101-105,共5页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区域之间相互开放、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区域分工趋于合理,既保持区域经济整体高效增长,又把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控制在合理、适度的范围内并逐渐收敛,达到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良性互动的状态和过程。区... 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是区域之间相互开放、经济交往日益密切、区域分工趋于合理,既保持区域经济整体高效增长,又把区域之间的经济发展差距控制在合理、适度的范围内并逐渐收敛,达到区域之间经济发展的正向促进、良性互动的状态和过程。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4个"标志",即区域之间经济联系日益密切、区域分工趋向合理、区域经济整体高效增长、区域间经济发展差距在一定的"度"内,且逐步缩小。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有程度之分,即区域经济联系越密切、区域分工越合理、区域经济发展差距的程度越小以及区域经济整体发展速度越高,区域经济发展的协调程度也就越高。区域经济协调发展具有综合性、互制性、动态性、层次性与量化区间性等特征。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协调发展 经济联系 经济发展差距 区域分工
下载PDF
新疆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空间分布及地域分区研究 被引量:33
15
作者 张佳运 高敏华 《干旱区地理》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5期1128-1134,共7页
选取新疆截止2015年自治区文化厅公布的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moran’s I指数,综合运用Arc Gis与Geo Da软件,系统分析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类型结构特征、... 选取新疆截止2015年自治区文化厅公布的自治区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研究对象。通过计算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地理集中指数、基尼系数、moran’s I指数,综合运用Arc Gis与Geo Da软件,系统分析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类型结构特征、整体空间分布格局以及区域分布状况。结果表明:(1)新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主要类型为传统手工技艺、传统音乐、民俗、民间文学,而传统医药、曲艺、传统戏剧项目类型稀缺。(2)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整体表现为聚集分布,区域间分布为非均衡集中分布,主要集中在喀什地区、伊犁州直属县(市)、乌鲁木齐市、巴音郭楞蒙古自治州等地。(3)北疆形成以哈萨克族、锡伯族、乌孜别克族、达斡尔族、塔塔尔族、俄罗斯族等民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主体的分布区,南疆与东疆形成以维吾尔族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为主体的分布区。区域间成组团式分布,民族性与地域性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非物质文化遗产 空间分布 地域分区 新疆
下载PDF
区域科学学科地位、体系和前沿 被引量:16
16
作者 杨开忠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1999年第4期358-363,共6页
区域科学虽然产生于大约半个世纪以前,但其在中国的正式亮相则是90年代初的事情。通过论述影响区域科学在中国发展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即:通过弄清区域科学与地理学、经济学、管理科学等学科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区域科学独立的学科地... 区域科学虽然产生于大约半个世纪以前,但其在中国的正式亮相则是90年代初的事情。通过论述影响区域科学在中国发展的几个基本理论问题,即:通过弄清区域科学与地理学、经济学、管理科学等学科的关系进一步明确区域科学独立的学科地位,明晰区域科学学科划分.探讨新区域科学的特点、指出其前沿领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科学 学科地位 学科划分 学科前沿 科学体系
下载PDF
基于高速公路流的区域城市网络空间组织模式——以江苏省为例 被引量:31
17
作者 柯文前 陈伟 杨青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9期1832-1847,共16页
在"流空间"理论的影响下,强调要素连接性和空间关联性的城市网络成为指示区域空间关系的核心视角,探讨城市网络空间结构将能为区域发展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以江苏省2014年日平均的高速公路流数据为依托,刻画城市网络的宏... 在"流空间"理论的影响下,强调要素连接性和空间关联性的城市网络成为指示区域空间关系的核心视角,探讨城市网络空间结构将能为区域发展政策制定提供科学依据。以江苏省2014年日平均的高速公路流数据为依托,刻画城市网络的宏观格局与层级特征,利用社区发现算法对城市网络进行空间剖分并挖掘潜在的关联结构。研究发现:(1)江苏城市网络宏观格局的空间构造呈现出类似围棋的"金角、银边、草肚皮"的分散性特征,可大致辨别内部发育出多个不同的子网络系统;(2)城市节点和联系轴线具有明显的层级结构,城市等级的重要性与节点本身的社会经济属性、地理区位等具有一定的空间耦合性,轴线层级与地理距离具有明显的空间交互叠加作用;(3)社区发现算法对网络的空间剖分共识别出包括苏锡常社区、宁镇扬泰社区、通盐社区、连云港社区、宿淮社区和徐州社区等6个在空间上相连且边界清晰的"城市社区",具有一体化效应、邻域效应、行政区效应、袭夺效应和置换效应等五个具有典型性的区域效应;(4)依据社区间的空间交互作用,可凝练出双核—多核交叉型、双核—单核交叉型、单核—多核交叉型、单核—单核集中型、双核—多点分岔型、单核—多点分散型和多核—多点分散型等7类空间关联结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网络 区域划分 交通流 社区发现 江苏省
原文传递
数理统计方法在地名研究中的应用——以江苏村镇命名类型区域划分为例 被引量:30
18
作者 文朋陵 许建国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科学版)》 CAS CSCD 1998年第4期116-120,共5页
应用数理统计方法,进行地名的区域划分和分析,克服了传统定性分析的主观性和随意性。
关键词 数理统计 地名 区域划分 江苏 聚类分析
下载PDF
乌兰察布盟地区马铃薯优良品种气候区划 被引量:30
19
作者 白美兰 侯琼 郝润全 《中国农业气象》 CSCD 2005年第1期20-23,27,共5页
针对马铃薯主产区不同品种对光、热、水资源的不同需求,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确定对马铃薯生长起关键作用的因子,参照马铃薯品种特性,给出不同适宜区域的区划指标。依托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利用小网格资源推算方法,将区划指标所涉及到... 针对马铃薯主产区不同品种对光、热、水资源的不同需求,用数理统计的方法,确定对马铃薯生长起关键作用的因子,参照马铃薯品种特性,给出不同适宜区域的区划指标。依托地理信息系统(GIS)技术,利用小网格资源推算方法,将区划指标所涉及到的气象因子插值到3″×3″网格点上,解决了气象资料分布不均匀的问题,同时进行了马铃薯不同品种空间适宜种植区域的区划与细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马铃薯品种 优良品种 气候区划 适宜种植区域 适宜区域 气象因子 生长 同品种 主产区 需求
下载PDF
中国地区经济差距的来源及其空间相关性影响:区域协调发展视角 被引量:28
20
作者 孙亚男 刘华军 崔蓉 《广东财经大学学报》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2期4-15,共12页
基于中国1978年-2013年的省际人均GDP数据,利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对不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下的我国地区经济差距进行测算,进而实证考察不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下经济发展空间相关性对我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五年... 基于中国1978年-2013年的省际人均GDP数据,利用Dagum基尼系数及其分解方法对不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下的我国地区经济差距进行测算,进而实证考察不同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下经济发展空间相关性对我国地区经济差距的影响。结果表明:随着五年规划的更替,考察期内我国地区经济差距呈现出“先降后升再下降”的倒“N”型变化趋势,且这一趋势不因区域划分方式的改变而改变,但区域划分数量的增加会显著拉大我国地区间的经济差距,表明在不同的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实施过程中,经济发展的空间因素对我国地区经济差距有显著影响。进一步的研究还发现,经济发展的区域空间负相关性是造成我国地区经济差距扩大的主要原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 地区经济差距 协调发展 空间相关性 区域划分 Dagum基尼系数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4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