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00篇文章
< 1 2 1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区域旅游合作结构模式研究 被引量:94
1
作者 杨荣斌 郑建瑜 程金龙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95-98,共4页
我国的区域旅游合作已呈现结构模式特征,合作机制和发育环境是模式的形成基础。在构造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的认知模型和对其发育环境的类型分析后,从地理学空间视野提出了区域旅游合作的5种结构模式:点—轴发展模式、单核辐射模式、双核联... 我国的区域旅游合作已呈现结构模式特征,合作机制和发育环境是模式的形成基础。在构造区域旅游合作机制的认知模型和对其发育环境的类型分析后,从地理学空间视野提出了区域旅游合作的5种结构模式:点—轴发展模式、单核辐射模式、双核联动模式、核心边缘模式和网络型模式,并从模式的内在结构和外部形态两方面进一步分析模式动态演化的5种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旅游合作 机制 结构模式 演化趋势
下载PDF
长三角区域旅游合作演化动力机制探讨 被引量:84
2
作者 靳诚 徐菁 陆玉麒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6年第12期43-47,共5页
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旅游合作也不断深入。本文选取长江三角洲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区域旅游合作的演化进行了初步探讨,划分了三个不同的区域旅游合作阶段,并将区域旅游合作演化的动力归结为三类,即空间生长力、市场驱动力和政府调控力,并... 随着经济的发展,区域旅游合作也不断深入。本文选取长江三角洲作为研究对象,对其区域旅游合作的演化进行了初步探讨,划分了三个不同的区域旅游合作阶段,并将区域旅游合作演化的动力归结为三类,即空间生长力、市场驱动力和政府调控力,并在此基础上构建了区域旅游合作演化的动力模型,初步揭示了区域旅游合作演化的动力作用机制、合成原则,以及不同演化阶段的主导力量和演化特征的关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江三角洲 区域旅游合作 演化阶段 动力机制 模型
下载PDF
中国区域旅游合作问题研究——基于主体、领域和机制的分析 被引量:53
3
作者 葛立成 邹益民 聂献忠 《商业经济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期70-75,共6页
本文通过概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旅游合作发展轨迹,指出现阶段突出问题是合作主体、合作领域与合作机制的模糊与缺损。为扩大和深化区域旅游合作,需要进一步界定合作的三大主体,研判合作的有效领域,分析合作的推进机制;需要着力让政... 本文通过概述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区域旅游合作发展轨迹,指出现阶段突出问题是合作主体、合作领域与合作机制的模糊与缺损。为扩大和深化区域旅游合作,需要进一步界定合作的三大主体,研判合作的有效领域,分析合作的推进机制;需要着力让政府归位、旅游企业到位、非政府旅游组织补位,形成多元合力;需要以市场主导机制取代政府主导机制,增强共赢激励;需要以资源共享和客源互送为基础,拉长产业链系,拓宽合作领域;需要优化空间结构,互动区内区际,为合作提供基本的构架和有力的支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旅游合作 合作主体 合作领域 合作机制
下载PDF
对区域旅游合作研究几个基本问题的讨论 被引量:42
4
作者 宋子千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74-79,共6页
区域旅游合作研究在很多基本问题如合作空间范畴、主体和机制等方面都没有形成共识,这种状况制约着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对上述问题的讨论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区域旅游合作应该理解为区域之间的旅游合作;第二,政府是区域旅游合作的主要主体... 区域旅游合作研究在很多基本问题如合作空间范畴、主体和机制等方面都没有形成共识,这种状况制约着研究的进一步发展。对上述问题的讨论得出如下结论:第一,区域旅游合作应该理解为区域之间的旅游合作;第二,政府是区域旅游合作的主要主体;第三,区域旅游合作机制包括动力机制、过程机制、保障机制、空间作用机制等方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旅游合作 空间范畴 主体 机制
下载PDF
也论区域旅游合作的动力机制--兼与靳诚等同志商榷 被引量:34
5
作者 宋子千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8年第2期46-50,共5页
本文对研究者建立的一个区域旅游合作动力机制模型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区域旅游合作动力机制新的理解。本文将区域旅游合作的动力机制理解为区域基础条件和旅游市场对旅游企业或政府产生作用并促使他们采取合作行... 本文对研究者建立的一个区域旅游合作动力机制模型进行了分析,指出了其中存在的问题,提出了对区域旅游合作动力机制新的理解。本文将区域旅游合作的动力机制理解为区域基础条件和旅游市场对旅游企业或政府产生作用并促使他们采取合作行为的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旅游合作 动力机制 旅游企业 政府
下载PDF
基于共生理论的闽台旅游合作机制研究 被引量:30
6
作者 张健华 余建辉 洪元程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2008年第1期58-61,共4页
引入种群生态学中的共生理论,分析了共生理论在闽台旅游合作研究中的适用性,从环境诱导机制、共生动力机制及共生阻尼机制等3个方面探讨了闽台旅游合作的共生机制,得出了外部环境有利于闽台共生关系形成、闽台旅游共生关系形成及向高级... 引入种群生态学中的共生理论,分析了共生理论在闽台旅游合作研究中的适用性,从环境诱导机制、共生动力机制及共生阻尼机制等3个方面探讨了闽台旅游合作的共生机制,得出了外部环境有利于闽台共生关系形成、闽台旅游共生关系形成及向高级模式进化过程中动力与阻尼并存等结论。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共生理论 区域旅游合作 海峡旅游 合作机制
下载PDF
区域协同立法的运行模式与制度保障 被引量:36
7
作者 朱最新 《政法论丛》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4期141-150,共10页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现需要区域协同立法提供个性化的制度保障。区域协同立法是非隶属的地方立法机关相互配合、相互协助,为解决区域公共事务提供区域规则、衔接规则的地方立法活动,是建立更加有效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重要制度供给路...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实现需要区域协同立法提供个性化的制度保障。区域协同立法是非隶属的地方立法机关相互配合、相互协助,为解决区域公共事务提供区域规则、衔接规则的地方立法活动,是建立更加有效区域协调发展新机制的重要制度供给路径。为确保区域协同立法在法治框架下为区域协调发展提供完备的区域法规范体系,应当针对征求意见模式、示范协调模式和共同协商模式等区域协同立法不同运行模式分别予以规范化、制度化、法治化,并从建立交叉备案与动态清理机制、健全社会参与和信息公开共享机制、优化区域协同立法交流学习与智力支持机制、完善区域协同立法后评估和立法考评机制等方面着手建立健全相应的配套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同立法 地方立法 运行模式 配套机制
下载PDF
特殊区域旅游合作与发展的经验与启示——以粤港澳区域为例 被引量:27
8
作者 秦学 《经济地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697-703,共7页
粤港澳大珠江三角洲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造就了丰富多样、互补性强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经历了30年的旅游合作,探索出了三种旅游合作模式,形成了五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次级旅游区域。粤港澳区域旅游合作是其内部特性、... 粤港澳大珠江三角洲区域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造就了丰富多样、互补性强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经历了30年的旅游合作,探索出了三种旅游合作模式,形成了五个既相互独立又相互联系的次级旅游区域。粤港澳区域旅游合作是其内部特性、层次、结构、水平不同的各次区域之间形成的层次有别、关系密切、结构复杂、内涵丰富的旅游空间体系的过程。其旅游合作的形式和内容包括了旅游资源—产品—市场联合开发、旅游交通—设施—信息系统合作兴建、旅游政策—制度—管理协作交流、旅游人才—技术—资本流动与融合等方面。粤港澳区域旅游合作的成功经验所提供的启示主要有:粤港澳区域的复杂性和差异性是挑战与机遇并存,其旅游合作成效显著;市场机制和政府协调缺一不可;提升、优化与完善是区域旅游合作高级化的必然途径,即发展目标上提升、空间结构上优化和区域功能上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旅游合作 区域关系 合作形式 协调机制 粤港澳区域
原文传递
长三角区域合作中的利益格局失衡与利益平衡机制研究 被引量:26
9
作者 庄士成 《当代财经》 CSSCI 北大核心 2010年第9期65-69,共5页
区域合作反映了长三角区域经济中要素自由流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内在要求。利益博弈贯穿区域合作始终,利益问题是区域合作的核心问题。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区域合作的逻辑起点仍然是"经济人"理性。区域合作面临的现实困境... 区域合作反映了长三角区域经济中要素自由流动、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内在要求。利益博弈贯穿区域合作始终,利益问题是区域合作的核心问题。在现代市场经济中,区域合作的逻辑起点仍然是"经济人"理性。区域合作面临的现实困境在于利益格局的失衡,推进区域合作的关键在于构建制度化的利益平衡机制,通过利益表达、利益协调和利益补偿的制度安排来实现合作利益的平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长三角 区域合作 利益格局 利益平衡机制
原文传递
中国—东盟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与合作模式创新 被引量:25
10
作者 全毅 尹竹 《东南亚研究》 CSSCI 2017年第6期15-36,共22页
梳理中国—东盟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与合作模式,可以发现中国—东盟合作机制与合作模式创新具有以下特点:发展导向与规则创立相结合;软硬结合、灵活有效;智库探索与政府决策相结合;互学互鉴与取长补短相结合;地方探索与顶层设计相结合... 梳理中国—东盟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与合作模式,可以发现中国—东盟合作机制与合作模式创新具有以下特点:发展导向与规则创立相结合;软硬结合、灵活有效;智库探索与政府决策相结合;互学互鉴与取长补短相结合;地方探索与顶层设计相结合;现有机制与创新机制相结合。但也存在诸多问题:理论层面研究不够,缺乏理论指导;制度化建设不够,有效性不足;机制叠床架屋,协调性不够;政治互信欠缺,发展动力不足等。中国需要加强区域秩序与区域治理的理论研究,提出中国—东盟区域、次区域合作机制的理论建构;承担提供区域与次区域"公共产品"的主要责任;促进中国—东盟区域合作机制的整合与升级,提升制度化水平;充分发挥智库和地方政府构建次区域合作机制的积极性与主动性;积极探索中国—东盟次区域合作发展模式,实现效益最大化。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国—东盟关系 区域合作 次区域合作 合作机制 制度创新
下载PDF
区域合作的协调机制:多层治理理论与欧盟经验 被引量:25
11
作者 王再文 李刚 《当代经济管理》 2009年第9期48-53,共6页
多层治理是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形成的一种新型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在多层治理模式中超国家、国家和次国家、非政府组织等行为体共同参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其目的在于实现参与合作各方利益。这一治理模式弥补了当前区域合作中出现的诸多... 多层治理是在欧洲一体化进程中形成的一种新型区域合作协调机制。在多层治理模式中超国家、国家和次国家、非政府组织等行为体共同参与政策的制定和执行,其目的在于实现参与合作各方利益。这一治理模式弥补了当前区域合作中出现的诸多缺陷和不足。总结和借鉴欧盟多层治理的经验,将有利于我国区域合作的顺利发展,并有助于解决我国区域合作过程中所面临的体制上的矛盾和不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合作 协调机制 多层治理
下载PDF
区域经济合作利益补偿机制及其制度体系的构建 被引量:24
12
作者 李桢 刘名远 《南京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8期19-27,共9页
本文基于我国区域经济利益补偿机制的现状特征及其经济影响,通过探讨区域经济利益补偿机制的经济功能与现实意义,深入分析区域经济利益补偿方式手段、补偿内容、补偿基金筹资渠道、补偿实施机构等内容,并以此构建区域经济合作利益补偿... 本文基于我国区域经济利益补偿机制的现状特征及其经济影响,通过探讨区域经济利益补偿机制的经济功能与现实意义,深入分析区域经济利益补偿方式手段、补偿内容、补偿基金筹资渠道、补偿实施机构等内容,并以此构建区域经济合作利益补偿制度体系,为区域经济合作顺利进行提供利益制度基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经济合作 利益补偿机制 产业转移 激励与约束
下载PDF
教师校本研修及其区域协作机制探索 被引量:19
13
作者 徐学俊 周冬祥 《教育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04年第12期65-69,共5页
如何兼顾质量和效率,一直是困扰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的问题。立足学校开展教师校本研修,能够有效地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将校本培训、校本研究和教师专业进修有机地结合起来,建构以学校为基地的教师校本研修区域协作机制... 如何兼顾质量和效率,一直是困扰我国中小学教师教育的问题。立足学校开展教师校本研修,能够有效地改进教师教学行为,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将校本培训、校本研究和教师专业进修有机地结合起来,建构以学校为基地的教师校本研修区域协作机制,可以有效地整合区域教师教育资源,能够满足教师教育的数量规模要求,提高教师教育的效率,从而解决当前我国中小学教师继续教育质量和效率兼顾的难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师教育 校本研修 高教 中小学教师 学校 教师教学 教师专业 区域协作机制 效率 中国
原文传递
区域职业教育合作模式与实现机制研究 被引量:21
14
作者 胡秀锦 《教育发展研究》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9期45-49,共5页
区域合作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并已成为世界性的发展趋势。区域职业教育合作作为区域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区域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区域职业教育合作受到政府、市场和人脉三重关系的影响,可以划... 区域合作是实现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必然要求,并已成为世界性的发展趋势。区域职业教育合作作为区域合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对推进区域职业教育资源共享具有重要的价值和意义。区域职业教育合作受到政府、市场和人脉三重关系的影响,可以划分为基于服务、基于资源、基于发展和基于战略四种模式。要实现区域职业教育的合作发展,必须明确政府和市场对区域职业教育合作的作用机制,建立有效的政府间协调机制,并完善保障机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职业教育合作 理论 机制
原文传递
健全“跨界治理”机制 共筑旅游合作基石 被引量:16
15
作者 任鸣 《旅游学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12期28-31,共4页
要保持区域旅游合作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合作的制度基础建设为抓手。本文根据"跨界治理"理论,借鉴欧共体等成功合作体的经验,阐述了健全合作体制、激励机制和法治建设的形式与方法,提出了我国区域旅游合作的基石就是建立健全&qu... 要保持区域旅游合作可持续发展,必须以合作的制度基础建设为抓手。本文根据"跨界治理"理论,借鉴欧共体等成功合作体的经验,阐述了健全合作体制、激励机制和法治建设的形式与方法,提出了我国区域旅游合作的基石就是建立健全"跨界治理体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旅游合作 跨界治理 激励机制 法治
下载PDF
我国区域警务合作机制现状与思考 被引量:18
16
作者 李侠 《北京人民警察学院学报》 2012年第4期59-64,共6页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东北、环首都、西北、泛西南、苏浙皖沪、中部五省、泛珠三角地区等七大警务合作区域,并建立了相应的警务合作机制,我国警务工作已由过去的"划界管辖、各自为战"时代逐步进入"警务合作"时期。但... 目前我国已经形成了东北、环首都、西北、泛西南、苏浙皖沪、中部五省、泛珠三角地区等七大警务合作区域,并建立了相应的警务合作机制,我国警务工作已由过去的"划界管辖、各自为战"时代逐步进入"警务合作"时期。但是,区域警务合作尚处在探索、发展阶段,区域警务合作机制还存在一些障碍和问题。完善区域警务合作机制,使区域警务合作能够按照一定的规范顺利运行和发展,是保证区域警务顺利实施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警务 警务合作 机制
下载PDF
区域环境府际合作治理的实现机制 被引量:17
17
作者 毛春梅 曹新富 《河海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1期50-56,106,107,共9页
区域府际合作是治理区域性环境问题的应然选择。为此,揭示区域环境府际合作治理的实现机制十分必要。在分析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治现实问题的基础上,运用协同学理论中的序参量原理识别区域环境府际合作治理的序参量有:命运共同体... 区域府际合作是治理区域性环境问题的应然选择。为此,揭示区域环境府际合作治理的实现机制十分必要。在分析京津冀区域大气污染联防联治现实问题的基础上,运用协同学理论中的序参量原理识别区域环境府际合作治理的序参量有:命运共同体理念、激励相容的交叉利益、完善高效的制度安排以及充分的信息共享,其分别构成了区域环境府际合作治理的理念引导机制、利益激励机制、制度保障机制和信息减熵机制。要实现区域环境治理的府际有效合作,应积极孵化和培育序参量,包括塑造共同愿景、实行多元补偿、完善规则程序以及打破信息壁垒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环境 府际合作治理 协同学 序参量 实现机制
下载PDF
新时期粤港澳经济更紧密合作的基本趋向 被引量:17
18
作者 杨英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4期97-101,191,共5页
虽然粤港澳经济合作一直在高度一体化的道路上发展,但是由于经济运行机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迄今为止,就连粤港澳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定位、分工与协作关系及合作机制等最为基本的问题,国内外学术文献都未能给予系统的把握。新的发展时期... 虽然粤港澳经济合作一直在高度一体化的道路上发展,但是由于经济运行机制存在着明显的差异,迄今为止,就连粤港澳区域经济合作的基本定位、分工与协作关系及合作机制等最为基本的问题,国内外学术文献都未能给予系统的把握。新的发展时期,粤港澳经济合作必须以国家实施"一带一路"战略、建设自由贸易区及实现全面小康社会为要务,将自身的区域"定性"锁定于:全区域覆盖、以将粤港澳建设成"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排头兵和主力军为方向、产业定位以"一带一路"建设为核心主线、区域功能界定为对外及对内进行"双向"辐射及拓展的枢纽。粤港澳经济分工与协作必须处理好:珠三角内部各市之间的关系、珠三角与港澳之间的关系、珠三角与环珠三角之间的关系以及自由贸易试验区与粤港澳全域的关系,并且做到:统筹整合并布局粤港澳基础设施及产业、重视香港在发展高端服务产业体系方面的龙头作用、集中资源在各高层级的经济功能区及中心城市布局战略性新兴产业、努力在粤东西北培育能共构粤港澳经济体系的新的产业增长极。粤港澳三地的经济运行机制,应该在按现代市场经济发展的基本方向及相应的要求所设定的新平台上进行相互对接、实现双向融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时期 粤港澳经济 区域发展定位 分工与协作 经济运行机制
下载PDF
基于信息平台的区域旅游合作协调机制研究 被引量:6
19
作者 侯伟华 王雪华 王延章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05年第2期58-62,共5页
区域旅游合作是旅游业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一种新型的组织形态。它的组织运作效率和合作目标的实现,需要合作成员间的相互协调。本文阐述了区域旅游合作协调机制包含的内容及其关系,并提出了基于信息平台的区域旅游合作协调机制的管理框架。
关键词 区域旅游合作 协调机制 信息平台
下载PDF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下成渝城市群跨域合作的政策、机制与路径 被引量:14
20
作者 锁利铭 位韦 廖臻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社科版)》 2018年第5期90-96,共7页
区域合作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建立城市群发展协调机制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方向之一。成渝城市群作为西部地区典型城市群,在区域发展和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2011~2017年成渝城市... 区域合作是促进区域协调发展的重要手段,培育发展中西部地区城市群、建立城市群发展协调机制是区域协调发展战略的方向之一。成渝城市群作为西部地区典型城市群,在区域发展和促进全国区域协调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2011~2017年成渝城市群80条府际协议数据以及28项政策文本表明,国家高度重视西部地区区域协调发展问题,成渝城市群跨区域合作治理局势明朗,并在跨区域合作治理过程中形成了治理网络机制和协作网络机制,但仍然存在部分阻碍。为提升合作绩效、实现区域一体化,响应区域协调发展战略,成渝城市群要加强区域协同治理,以合作驱动区域经济加快转型升级,形成内陆开放型经济发展的"高地效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协调发展战略 成渝城市群 跨域合作 政策 机制 路径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