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2,990篇文章
< 1 2 150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中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挑战与对策 被引量:258
1
作者 陈卫平 杨阳 +3 位作者 谢天 王美娥 彭驰 王若丹 《土壤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2期261-272,共12页
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格局多样,区域污染风险突出。发达国家对污染土壤的修复经验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面临土壤重金属空间异质性强、土壤类型及农作物品种对重金属累积差异大、土壤酸化严重、土壤元素失... 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格局多样,区域污染风险突出。发达国家对污染土壤的修复经验对我国具有借鉴意义。我国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面临土壤重金属空间异质性强、土壤类型及农作物品种对重金属累积差异大、土壤酸化严重、土壤元素失衡、不科学的发展方式、土壤重金属累积趋势难以逆转、土壤—农作物重金属累积线性关系不显著,修复技术不完善、修复措施长期风险调控机制缺失等主要挑战。根据我国农田土壤污染防治现状及课题组工作基础,我们提出以预防为主、保护优先和风险管控为基本思路,建立土壤污染防治体系,通过"土壤环境质量调查、土壤污染源头管控、分类管理和土壤环境质量基准推导"等4个步骤推进农田土壤重金属污染防治工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田土壤 重金属 区域差异 防治体系 分类管理
下载PDF
中国沙尘天气的区域特征 被引量:197
2
作者 王式功 王金艳 +3 位作者 周自江 尚可政 杨德保 赵宗锁 《地理学报》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2期193-200,共8页
利用筛选的1954~2000年中国338个站沙尘天气资料及相关气候资料,从沙尘天气区划方面着重分析研究了我国沙尘天气的区域特征.结果表明:1)我国沙尘天气多发区分别位于以民丰至和田为中心的南疆盆地和以民勤至吉兰泰为中心的河西地区.不... 利用筛选的1954~2000年中国338个站沙尘天气资料及相关气候资料,从沙尘天气区划方面着重分析研究了我国沙尘天气的区域特征.结果表明:1)我国沙尘天气多发区分别位于以民丰至和田为中心的南疆盆地和以民勤至吉兰泰为中心的河西地区.不同类型沙尘天气的空间分布范围不尽相同,其中沙尘暴主要发生在与北方沙漠及沙漠化土地相联系的极干旱、干旱和半干旱区内.扬沙和浮尘天气除了在沙尘暴发生区的绝大部分地区出现外,还向其它邻近地区扩展,如扬沙可向东北地区和东南的黄淮海平原及以南地区扩展;而浮尘天气则主要向东南方向扩展,可涉及整个黄淮海平原和长江中下游地区.相比之下,上风方向的中高纬地区,如北疆和东北北部地区,浮尘天气发生甚少.2)全国沙尘暴天气易发区可划分为北疆、南疆、河西、柴达木盆地、河套、东北和青藏等7个亚区.沙尘暴和浮尘在南疆区发生日数最多,而扬沙在河西区发生日数最多.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沙尘天气 中国 扬尘 乳尘 沙尘暴 空间分布
下载PDF
中国城市污泥重金属区域分布特征及变化趋势 被引量:126
3
作者 郭广慧 陈同斌 +2 位作者 杨军 郑国砥 高定 《环境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0期2455-2461,共7页
通过整理和统计国内外文献(2006—2013年)报道的中国城市污泥重金属含量,分析了近年来中国城市污泥重金属的区域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城市污泥重金属Cu、Pb、Zn、Cd、Hg、As、Cr和Ni含量分别为182.5、65.3、729.6、2.1、1.4、1... 通过整理和统计国内外文献(2006—2013年)报道的中国城市污泥重金属含量,分析了近年来中国城市污泥重金属的区域分布特征和变化趋势.结果表明,城市污泥重金属Cu、Pb、Zn、Cd、Hg、As、Cr和Ni含量分别为182.5、65.3、729.6、2.1、1.4、11.5、97.5和44.9 mg·kg-1,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规定的中碱性土壤污泥农用污染物控制标准限值比较,Cu、Pb、Zn、Cd、Hg、As、Cr和Ni的超标率分别为2.3%、0、5.9%、5.5%、2.9%、0、0和3.5%;与酸性土壤污泥农用污染物控制标准限值比较,Cu、Pb、Zn、Cd、Hg、As、Cr和Ni的超标率分别为7.1%、1.3%、10.3%、27.4%、20.0%、0、1.6%和12.1%.不同区域城市污泥重金属含量存在一定差异,城市污泥Hg和As在北方地区含量较高,而Cu、Pb、Zn、Cd、Cr和Ni在南方地区含量较高.与2006年城市污泥重金属含量相比,本研究城市污泥重金属Cu、Pb、Zn、Cd、Hg、As、Cr和Ni含量均呈下降趋势,降幅分别为29.0%、16.5%、40.9%、9.0%、29.8%、41.8%、5.3%和23.6%.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城市污泥 重金属 区域特征 中国
原文传递
旅游地开发评价研究 被引量:85
4
作者 楚义芳 《地理学报》 EI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4期396-404,共9页
旅游地开发评价是旅游开发中的一个重要课题,也是旅游地理学的重要研究内容之一。本文初步探讨了旅游地开发评价的方法论,并尝试建立中国旅游地开发评价系统。
关键词 旅游地 开发 评价 层次分析
下载PDF
中国耕地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的区域差异——基于281个市的面板数据与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方法 被引量:91
5
作者 王良健 李辉 《地理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11期1995-2004,共10页
以耕地地均投入产出关系建立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采用281个地级以上市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中国2001-2011年耕地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区域差异。结果表明:2001年以来中国耕地利用效率稳步提升,但普遍较低。耕地利用效率按照东部、中部、... 以耕地地均投入产出关系建立随机前沿生产函数模型,采用281个地级以上市的面板数据,研究了中国2001-2011年耕地利用效率及其影响因素区域差异。结果表明:2001年以来中国耕地利用效率稳步提升,但普遍较低。耕地利用效率按照东部、中部、东北、西北、西南的顺序递减,其中东北地区耕地利用效率增长最快。各区域耕地利用效率显著影响因素差异明显:信息化程度、农业贷款规模和免征农业税对五大区域有显著正影响,而作用程度存在差别;有效灌溉面积占比对中部、西北、西南地区有正影响;粮食种植面积占比对东部、中部有正影响,而对西南地区有显著负影响;劳均耕地规模对中部、西南地区正作用最大;交通条件对东部、中部、东北、西北地区有显著正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利用效率 影响因素 区域差异 随机前沿生产函数 中国
原文传递
我国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特征研究 被引量:79
6
作者 岳波 张志彬 +1 位作者 孙英杰 李海玲 《环境科学与技术》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6期129-134,共6页
文章统计了近几年我国开展调研的134个村庄生活垃圾情况,在此基础上筛选出71个有效样本数,分析了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特性及其组分特点。结果表明,我国农村生活垃圾人均产生量为0.76 kg/d,变化范围较大,最低为0.15 kg/d,最高为0.29 kg/d... 文章统计了近几年我国开展调研的134个村庄生活垃圾情况,在此基础上筛选出71个有效样本数,分析了农村生活垃圾的产生特性及其组分特点。结果表明,我国农村生活垃圾人均产生量为0.76 kg/d,变化范围较大,最低为0.15 kg/d,最高为0.29 kg/d,且不同地区垃圾产生量有一定的差异,东部0.77 kg/d,中部0.98 kg/d,西部0.51 kg/d,南方垃圾人均产生量为0.66 kg/d,低于北方的1.01 kg/d;在组成上我国农村生活垃圾主要以渣土为主,占垃圾总量的42.38%,其次为厨余,占垃圾总量的35.97%,各成分大小关系依次为灰渣>厨余>塑料>其他类>纸类>玻璃>布类>金属,且不同地区呈现一定的差异性,其中南方主要以厨余为主,占垃圾总量的43.56%,其次是渣土,占垃圾总量的26.56%,北方主要以渣土为主,占垃圾总量的64.52%,其次是厨余,占垃圾总量的25.69%,其他组分含量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生活垃圾 产生量 组分 区域特征
下载PDF
2001—2012年我国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特征及发生规律研究 被引量:67
7
作者 殷文韬 傅贵 +1 位作者 袁沙沙 董继业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3年第2期141-147,共7页
为研究我国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一般性规律,分析研究2001—2012年较大及以上瓦斯爆炸事故,得到我国瓦斯爆炸事故的基本特征。然后,用统计分析法从时间、地域性、所有制3个维度综合分析12a间发生的194起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结果表明:每年的... 为研究我国煤矿瓦斯爆炸事故一般性规律,分析研究2001—2012年较大及以上瓦斯爆炸事故,得到我国瓦斯爆炸事故的基本特征。然后,用统计分析法从时间、地域性、所有制3个维度综合分析12a间发生的194起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结果表明:每年的3,4,5,10,11月重特大事故较多,且在交接班时段和每班接班后的第3~4h最易发生事故;山西、贵州、黑龙江、河南、陕西和辽宁6个省份重特大瓦斯爆炸事故起数和死亡人数分别占全国的63.92%和72.12%,是我国需重点治理与监管的省份;国有重点煤矿重特大事故平均每起死亡51.68人,是需重点防范对象;乡镇煤矿事故起数与死亡人数均下降较快,但事故起数及死亡人数居高位,仍是国家重点治理对象。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瓦斯爆炸 事故统计 重特大事故 时间特征 地域特征
下载PDF
苏南地区耕地多功能评价与空间特征分析 被引量:68
8
作者 范业婷 金晓斌 +3 位作者 项晓敏 杨绪红 刘晶 周寅康 《资源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5期980-992,共13页
研究从耕地多功能理论和国家发展现实需求出发,构建了耕地多功能解析框架和功能分类评价体系,以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创建覆盖苏南地区全域耕地的1km×1km空间格网,以此为评价单元,采用模糊优选模型定量评价苏南地区耕地多... 研究从耕地多功能理论和国家发展现实需求出发,构建了耕地多功能解析框架和功能分类评价体系,以土地利用变更调查数据为基础,创建覆盖苏南地区全域耕地的1km×1km空间格网,以此为评价单元,采用模糊优选模型定量评价苏南地区耕地多功能并分析其空间特征。研究结果表明:①经济发展新常态背景下,耕地功能内涵不断丰富,逐步从基础性的生产功能转向集生产、生活、生态、阻隔、文化功能于一身的多种功能;②苏南地区耕地农业生产保障功能总体较强,社会生活保障功能西高东低,生态安全维持功能总体偏弱,城镇空间阻隔功能表现突出,苏南地区东部乡土文化承载功能较强;③苏南地区耕地多功能区域分异特征显著,具体可分为农业生产主导型、都市农业示范型、特色农业发展型、高效农业建设型、绿色农业观光型5种类型区,各区耕地主导功能均有所差异。研究结果可为推动土地利用分区管制规则制定、土地整治重点区域选择、永久基本农田划定等土地利用实践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耕地多功能 空间格网 评价 区域特征 苏南地区
原文传递
2005—2014年我国煤矿灾害事故特征及规律研究 被引量:66
9
作者 李波 巨广刚 +2 位作者 王珂 张路路 孙东辉 《矿业安全与环保》 北大核心 2016年第3期111-114,共4页
对2005—2014年我国所发生的2 490起煤矿灾害事故进行统计,从煤矿灾害事故类型总体特征、事故类型、事故等级、时间特征,以及事故发生的地域性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我国煤矿灾害事故的基本特征。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煤矿企业对一般事... 对2005—2014年我国所发生的2 490起煤矿灾害事故进行统计,从煤矿灾害事故类型总体特征、事故类型、事故等级、时间特征,以及事故发生的地域性进行综合分析,总结出我国煤矿灾害事故的基本特征。统计分析结果表明:我国煤矿企业对一般事故缺乏有效管理,对较大安全隐患缺乏有效控制;瓦斯类事故、顶板事故和水灾是煤矿安全工作的防治重点;春夏两季以及交接班过程中灾害事故频发;南方主要采煤省份事故发生起数明显高于北方,但二者在人员伤亡数量上大致相当。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煤矿 灾害事故 事故类型 时间特征 地域性
下载PDF
冠心病中医证候地域性特征的临床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62
10
作者 毕颖斐 王贤良 +3 位作者 赵志强 侯雅竹 毛静远 张伯礼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5期418-422,共6页
目的分析我国冠心病中医证候的地域性分布特征。方法运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来自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7大地区的8129例冠心病患者证候要素及证候类型进行分析,总结其差异与规律。结果各个地域最常见的虚性证... 目的分析我国冠心病中医证候的地域性分布特征。方法运用临床流行病学调查方法,对来自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南、西北7大地区的8129例冠心病患者证候要素及证候类型进行分析,总结其差异与规律。结果各个地域最常见的虚性证素均为气虚和阴虚,实性证素均为血瘀和痰浊。血瘀与气虚地域分布特点相似,提示两者可能存在相关性。气虚和血瘀均以东北地区最为多见,痰浊在西南和华南地区最为多见,阴虚在西南和华南地区最为少见,气滞在东北、华北、华东、华中、华南、西北地区相对多见,在西南地区则少见。总体上实性证素严重程度高于虚性证素,呈现出"实重于虚"的特点。结论冠心病中医证候的地域分布存在共性规律,亦有区域特征,有助于指导临床合理地开展因地、因人辨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证候要素 证候类型 地域性特征 流行病学调查
原文传递
数字金融对中小企业技术创新的驱动效应研究 被引量:55
11
作者 聂秀华 吴青 《华东经济管理》 CSSCI 北大核心 2021年第3期42-53,共12页
文章采用2014—2018年中小板上市公司数据,运用两步系统GMM模型对数字金融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通过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困境可以实现其对技术创新水平的“激励”作用;其影响结果... 文章采用2014—2018年中小板上市公司数据,运用两步系统GMM模型对数字金融与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之间的关系进行实证检验。研究结果表明:数字金融通过有效缓解中小企业融资约束困境可以实现其对技术创新水平的“激励”作用;其影响结果会受到公司特征、地区特征的制约,具体来说,数字金融对高科技中小企业技术创新水平的“激励效应”更大,与此同时,数字金融只对非国有所有权性质或者经济发展水平较高、制度环境质量较好区域内中小企业的技术创新水平有显著的“激励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数字金融 中小企业 技术创新水平 企业特征 地域特征
下载PDF
榆林地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区域特征及其驱动机制分析 被引量:28
12
作者 史纪安 陈利顶 +2 位作者 史俊通 傅伯杰 张淑荣 《地理科学》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4期493-498,共6页
利用榆林地区1986、1995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建立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结合多年社会统计资料分析榆林地区10多年来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大、流转方向较为集中,具体表现为农田... 利用榆林地区1986、1995年土地利用现状图,在地理信息系统支持下建立土地利用变化转移矩阵,结合多年社会统计资料分析榆林地区10多年来的土地利用动态变化特征。研究结果表明:土地利用类型变化幅度大、流转方向较为集中,具体表现为农田总面积下降、耕地质量局部改善,林草覆盖面积增长、其它用地类型面积减少;从区域角度分析,南部黄士丘陵沟壑区耕地面积减少、成熟林地面积增加幅度大与西北部风沙区耕地面积轻微增加、天然草地优势地位增强形成鲜明对比,这种区域特征符合“因地制宜”规律,与“退耕还林还草”政策导向吻合。全区总人口及其区域分布、农民年均收入和农业人口比重为该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的主要驱动力,同时人们的环境保护意识和相应的土地政策也对该区土地利用/覆被变化产生较大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榆林地区 土地利用 覆被变化 区域特征 驱动机制
下载PDF
关于区域史研究中的理论问题——区域史的定义及其区域的界定和选择 被引量:50
13
作者 徐国利 唐力行(评点人) 《学术月刊》 CSSCI 北大核心 2007年第3期121-128,共8页
目前大陆学术界对区域史有三种界定:一是认为区域史是一种新的史学分支学科或新的理论与方法,是将某一特定时空内具有同质性或共趋性的区域历史进程,或是指将社会诸要素纳入一个完整的体系内作综合的历史探讨;二是将它视为以某区域或地... 目前大陆学术界对区域史有三种界定:一是认为区域史是一种新的史学分支学科或新的理论与方法,是将某一特定时空内具有同质性或共趋性的区域历史进程,或是指将社会诸要素纳入一个完整的体系内作综合的历史探讨;二是将它视为以某区域或地方史为对象的研究;三是将区域社会史研究等同于区域史研究。这些观点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片面性乃至是错误的。要科学规范地界定区域史及其区域,应当参照和借鉴地理学与区域学中有关区域界定的均(同)质性、系统性和独特性原则。据此,区域史研究中的区域是指社会历史发展中,由具有均质(同质)性社会诸要素或单要素有机构成的,具有自身社会历史发展特征和自成系统的历史地理单位。区域史(学)就是研究社会历史发展中由具有均质(同质)性社会诸要素或单要素有机构成的、具有自身社会历史特征和系统性的区域历史,进而揭示区域历史发展系统性、独特性的史学分支学科。同时,区域史研究中的区域界定要考虑区域发展的社会历史性和复杂性,要符合和体现社会历史发展的具体进程及其文化特征。因此,学术界有关区域史的第一种定义与认识比较合理,但是,有待科学化和规范化;而第二种和第三种定义则是片面的或是错误的,不应当将区域史泛化为地方史研究甚至是地方志的编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史 区域的界定 均质性 系统性 独特性
原文传递
我国农村厕所改造的区域特征及路径探析 被引量:53
14
作者 王永生 刘彦随 龙花楼 《农业资源与环境学报》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5期553-560,共8页
为促进农村卫生厕所改造,推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基于对我国农村厕所污染防治措施及改造类型的梳理,利用《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数据,分析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与区域特征,探讨农村改厕的区域差异来源与提升路... 为促进农村卫生厕所改造,推动乡村人居环境整治,改善乡村生态环境。基于对我国农村厕所污染防治措施及改造类型的梳理,利用《中国卫生和计划生育统计年鉴》数据,分析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与区域特征,探讨农村改厕的区域差异来源与提升路径。结果表明,我国农村卫生厕所主要包括粪尿分集式和水冲式两种类型。截止到2016年,我国卫生厕所普及率和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分别为80.40%和60.50%。从区域上来看,东部卫生厕所普及率高于中部和西部,东北部无害化卫生厕所普及率仅有27.86%,约为西部的1/2、东部的1/3。从厕所类型上看,粪尿分集式厕所在各区域的应用比例较小,东部、西部和中部主要选择水冲式厕所,应用比例分别为85.28%、72.47%和65.52%;东北部主要应用其他类型厕所,比例为64.75%。研究表明,我国农村卫生厕所普及率区域差异明显,呈现"东高西低、南高北低"的格局,农村自然条件、发展水平、人文素养、政策落实等因素,是卫生厕所类型、数量、利用程度与功效的区域差异来源,未来农村改厕路径包括提高卫生厕所适用性、普及率、利用率和粪尿资源循环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环境 农村厕所改造 区域特征 差异来源 路径探析
下载PDF
11383例健康人群及冠心病不同阶段患者痰瘀互结证分布规律的多中心横断面研究 被引量:48
15
作者 王传池 许伟明 +40 位作者 江丽杰 佟旭 杨燕 林明欣 段飞 刘燕君 呼思乐 王琛 赵雨坤 张松峰 朱明军 杨小波 刘中勇 王晓峰 董波 沈建平 刘松江 陈智龙 刘敬霞 于文涛 刘强 王昃睿 王强 雷小宁 沈晓明 刘超峰 杨锡燕 李瑞杰 徐燕 金艳蓉 常红卫 李艳 赵英强 苏文革 郭蓉娟 邓悦 熊尚全 杨忠奇 高铸烨 乔洁 胡镜清 《中医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1年第6期494-504,共11页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同阶段患者痰瘀互结证分布规律。方法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将全国6个地区48家临床研究中心的11383例健康人群及冠心病不同阶段患者分为健康对照组、低危人群组、代谢综合征组、冠心病稳定期组、急性冠脉综... 目的探讨冠心病不同阶段患者痰瘀互结证分布规律。方法运用临床流行病学横断面调查方法,将全国6个地区48家临床研究中心的11383例健康人群及冠心病不同阶段患者分为健康对照组、低危人群组、代谢综合征组、冠心病稳定期组、急性冠脉综合征组、介入治疗围手术期组、冠心病心力衰竭组6组,参照《冠心病痰瘀互结证宏观诊断标准》对6组人群痰瘀互结证的分布规律进行描述,并对证的量化评分进行分析。结果 1)痰湿证分布(占比)与量化评分(95%置信区间)呈现健康对照组(27.7%,3.4~3.8分)、低危人群组(43.3%,5.0~5.4分)、代谢综合征组(65.1%,7.4~7.9分)、冠心病稳定期组(75.1%,9.0~9.3分)、急性冠脉综合征组(78.5%,9.3~10.0分)、冠心病心力衰竭组(78.6%,9.5~10.2分)依次增高趋势。2)血瘀证分布与量化评分呈现健康对照组(6.8%,1.0~1.3分)、低危人群组(16.0%,2.2~2.4分)、代谢综合征组(21.9%,2.9~3.3分)、冠心病稳定期组(63.5%,7.9~8.3分)、冠心病心力衰竭组(69.2%,8.8~9.5分)、急性冠脉综合征组(78.9%,10.0~10.8分)依次增高趋势。3)痰瘀互结证分布与量化评分呈现健康对照组(3.0%,4.5~5.0分)、低危人群组(8.9%,7.2~7.7分)、代谢综合征组(15.8%,10.3~11.0分)、冠心病稳定期组(51.2%,16.9~17.5分)、冠心病心力衰竭组(57.2%,18.3~19.5分)、急性冠脉综合征组(64.7%,19.4~20.6分)依次增高趋势。4)不同地区冠心病患者痰湿证、血瘀证、痰瘀互结证分布及量化评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华北和西北地区的冠心病患者痰瘀互结证占比及程度重于其他地区,而华东地区冠心病患者的痰湿证、血瘀证、痰瘀互结证占比及程度均为最轻。南方(含华南与西南)地区患者在冠心病前阶段(健康对照组、低危人群组、代谢综合征组)痰湿证、血瘀证、痰瘀互结证占比及程度均重于其他地区。结论痰瘀互结证是贯穿冠心病全程的主�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冠心病 中医证候 痰瘀互结证 分布规律 地域特征 横断面调查
原文传递
1970—2000年中国降雪量变化和区域性分布特征 被引量:46
16
作者 徐兴奎 《冰川冻土》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497-503,共7页
源自NOAA-NESDIS北半球积雪覆盖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至2000年期间,我国降雪覆盖范围基本没有出现明显变化.依据全国无缺测、具有连续日降雪观测的台站资料波谱分析显示,1970—2000年我国降雪量年变化波谱组成比较简单,但具有明显的区... 源自NOAA-NESDIS北半球积雪覆盖数据显示,20世纪70年代至2000年期间,我国降雪覆盖范围基本没有出现明显变化.依据全国无缺测、具有连续日降雪观测的台站资料波谱分析显示,1970—2000年我国降雪量年变化波谱组成比较简单,但具有明显的区域性分布特征和两种相反的变化趋势.划分出4个降雪量年变化相似区域:除东北少部分地区、内蒙中部至华北地区、青藏高原东缘至四川盆地和新疆部分地区,降雪量持续呈线性和非线性减少外,我国绝大部分地区年降雪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但80年代中后期开始减少.降雪量月变化也存在区域性分布特征,并与区域气温和地理特征有关.在年平均气温较低的区域,降雪量月波动变化呈双峰分布,双峰之间的时间间隔与年平均气温成正比,在气温较高的华南沿海地区,降雪量月变化呈单峰波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降雪量 积雪 区域特征 谐波分析
下载PDF
区域科技金融生态系统的动态综合评价 被引量:46
17
作者 张玉喜 张倩 《科学学研究》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8年第11期1963-1974,共12页
基于生态学理论,将"科技金融生态系统"划分为群落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两个部分,分析了科技金融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并依此构建科技金融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以2009-2015年我国28个省的统计数据,基于速度特征视角,运用突变级数法和动... 基于生态学理论,将"科技金融生态系统"划分为群落子系统和环境子系统两个部分,分析了科技金融生态系统的层次结构,并依此构建科技金融生态系统评价指标体系;以2009-2015年我国28个省的统计数据,基于速度特征视角,运用突变级数法和动态综合评价模型,对我国区域科技金融生态系统进行静态和动态综合评价。结果显示:我国科技金融生态系统整体发展水平较高,促进科技金融发展的工作取得了显著成效。其中,东部经济区科技金融生态系统发展水平远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绝大多数省份具有较强的抵抗力稳定性,但各区域动态发展趋势具有较大差异;中部经济区的科技金融生态系统发展水平及稳定性处于全国平均水平,但动态评价结果呈现出明显的两极分化现象;西部经济区科技金融生态系统的发展水平较低,但具有较强的恢复力稳定性和动态增长趋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区域 科技金融生态系统 速度特征 动态综合评价
原文传递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区域推进:基本特征、现实困境与实施路径 被引量:42
18
作者 边玉芳 鞠佳雯 孙水香 《中国电化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22年第1期59-65,共7页
在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背景下,区域推进是重要层级,在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切实提升我国的家庭教育质量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该文系统地分析了区域推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应具备公平高效、科学系统、多元参与和... 在构建覆盖城乡的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的背景下,区域推进是重要层级,在构建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切实提升我国的家庭教育质量中具有重要的价值。该文系统地分析了区域推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应具备公平高效、科学系统、多元参与和区域特色的基本特征,并基于现实困境,提出了具有针对性的实施路径,以浙江省安吉县为案例分析,为区域推进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提供一定的工作思路和行动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家庭教育指导服务体系 区域治理 基本特征 现实困境 实施路径
下载PDF
农村金融深化促进了农村产业融合发展吗?——基于区域差异视角的实证分析 被引量:42
19
作者 李晓龙 冉光和 《农业现代化研究》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3期453-463,共11页
在当前全社会高度重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厘清农村金融深化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基于金融深化理论,利用2008-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在测算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和农村金融深化程度的基础上,采用FGLS方法和SYS-GM... 在当前全社会高度重视金融服务乡村振兴的背景下,厘清农村金融深化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至关重要。基于金融深化理论,利用2008-2017年中国省际面板数据,在测算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和农村金融深化程度的基础上,采用FGLS方法和SYS-GMM方法,系统考察了农村金融深化对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及其区域差异。结果表明,农村金融深化程度和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由2008年的1.029 5和1.039 3上升到2017年的2.717 4和2.604 8,年均增长率分别为11.39%和10.75%。农村金融深化显著促进了中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水平的提升,且这种影响存在明显的区域差异,相比于中西部地区,农村金融深化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提升作用在东部地区更加显著。运用面板门槛模型检验发现,地区之间农村金融深化程度、农村人力资本水平和交通基础设施水平的不同,是造成农村金融深化对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影响存在区域差异的重要原因。因此,提出不断增加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金融供给,因地制宜实施农村产业融合发展的促进政策等建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农村金融深化 农村产业融合发展 区域差异 门槛特征 影响因素
原文传递
我国体育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区域性特征分析——基于现有省际数据 被引量:39
20
作者 赵轶龙 戴腾辉 《中国体育科技》 CSSCI 北大核心 2019年第4期31-42,80,共13页
以2015-2017年全国及部分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体育产业发展数据和经济增长数据为依据,对2015年以来我国体育产业的经济效应以及体育产业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区域特征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我国体育产业的增长效应逐步显现,东... 以2015-2017年全国及部分省(直辖市、自治区)的体育产业发展数据和经济增长数据为依据,对2015年以来我国体育产业的经济效应以及体育产业自身发展过程中的区域特征进行了系统性分析,得到如下结论:1)我国体育产业的增长效应逐步显现,东、中部省份体育产业的经济拉动作用相对明显;2)我国体育服务业的快速增长对我国第三产业的发展起到一定的助推作用,但区域间特征尚不显著;3)东、中、西部体育产业发展水平的区域间差距虽有缩小,但阶梯差距分布特征并未改变;4)东部省份体育产业的规模优势相对明显,但中、西部地区部分省份的体育产业增速高于东部省份;5)体育用品及相关产品制造业东部集聚特征突出;6)中、西部地区部分省份体育服务业占据地区体育产业结构的主导地位,但发展质量相较于东部省份明显偏低。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体育产业 区域特征 省际数据 经济效应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150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