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1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食管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顽固性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3
1
作者 马上吉 郑扬 +1 位作者 张晓洁 向正国 《中国肿瘤外科杂志》 CAS 2023年第2期162-165,共4页
目的研究食管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顽固性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72例早期食管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并根... 目的研究食管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顽固性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选择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四医院2019年3月至2021年4月收治的72例早期食管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并根据术后食管狭窄情况将其分为顽固性狭窄组(13例)与非顽固性狭窄组(59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患者术后顽固性狭窄的危险因素。结果72例早期食管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中,术后发生顽固性狭窄13例,占18.05%。顽固性狭窄组患者肿瘤浸润深度m3~sm1、病变环周范围≥3/4及全周、病变纵向长径≥50 mm比例均高于非顽固性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浸润深度m3~sm1、病变环周范围≥3/4及全周、病变纵向长径≥50 mm均为食管癌及高级别上皮内瘤变患者术后出现顽固性狭窄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肿瘤浸润深度较深、病变环周范围较广、病变纵向长径较长等因素均易增加食管癌患者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食管顽固性狭窄的发生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高级别上皮内瘤变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顽固性狭窄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食管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并发难治性狭窄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3
2
作者 张瑞利 张林英 薛志玲 《实用癌症杂志》 2021年第7期1157-1160,共4页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并发难治性狭窄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80例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并依据术后3个月内有无并发难治性狭窄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将全部可能的因素纳入,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找出食管癌患者胸... 目的探讨食管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并发难治性狭窄发生的影响因素。方法选取80例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并依据术后3个月内有无并发难治性狭窄分为发生组和未发生组,将全部可能的因素纳入,经单因素与多因素分析找出食管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并发难治性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80例接受胸腔镜手术治疗的食管癌患者中有19例术后并发难治性狭窄,发生率为23.75%。初步比较2组的基线资料后,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纳入作为自变量行单因素分析,后将全部资料纳入建立多元回归模型行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糖尿病史、肿瘤浸润程度(M3-SM1)、固有肌层损伤、持续性低氧血症均是食管癌胸腔镜手术后并发难治性狭窄的影响因素(OR>1,P<0.05)。结论糖尿病史、肿瘤浸润程度(M3-SM1)、固有肌层损伤、持续性低氧血症均可能增加食管癌患者胸腔镜手术后并发难治性狭窄风险,对伴有上述风险因素食管癌患者的早期针对性合理干预,可能对降低术后难治性狭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有积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胸腔镜手术 难治性狭窄 糖尿病 浸润程度 肌层损伤 低氧血症
下载PDF
食管癌根治术后吻合口难治性狭窄的相关因素分析 被引量:1
3
作者 王庆萍 燕善军 +4 位作者 邓敏 郑海伦 李大鹏 柯希权 汪强武 《医学研究杂志》 2023年第8期122-126,共5页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癌根治术后吻合口难治性狭窄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0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因食管癌根治术后良性吻合口狭窄行内镜下扩张治疗的130例患者。根据狭窄所需内镜下扩张次数分为难治性狭窄组... 目的探讨影响食管癌根治术后吻合口难治性狭窄的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20年12月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因食管癌根治术后良性吻合口狭窄行内镜下扩张治疗的130例患者。根据狭窄所需内镜下扩张次数分为难治性狭窄组(扩张次数≥4次)和非难治性狭窄组(扩张次数<4次),采用统计学检验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评价影响食管癌根治术后吻合口难治性狭窄的相关因素。结果本研究共纳入130例患者,26例(20%)患者发展为难治性狭窄。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吻合口瘘、狭窄距门齿距离≤25cm、吻合钉/缝线残存、复杂食管狭窄以及食管癌根治术后5个月内出现狭窄可能与食管癌根治术后吻合口难治性狭窄有关(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吻合口瘘、狭窄距门齿距离≤25cm、复杂食管狭窄以及食管癌根治术后5个月内出现狭窄是食管癌根治术后吻合口难治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吻合口瘘、狭窄距门齿距离≤25cm、复杂食管狭窄以及食管癌根治术后5个月内出现狭窄与食管癌根治术后吻合口难治性狭窄有关。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吻合口狭窄 难治性狭窄 食管扩张 危险因素
下载PDF
食管癌患者术后难治性狭窄发生情况及其高危因素
4
作者 杨艳洁 孔坤坤 罗媛媛 《河南医学研究》 CAS 2022年第24期4484-4487,共4页
目的观察食管癌(EC)患者术后难治性狭窄发生情况,探讨患者发生难治性狭窄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焦作市人民医院2017年7月至2021年7月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135例EC患者。统计EC患者术后3个月时难治性狭窄发生情况并分组,设计调查... 目的观察食管癌(EC)患者术后难治性狭窄发生情况,探讨患者发生难治性狭窄的高危因素。方法选择焦作市人民医院2017年7月至2021年7月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的135例EC患者。统计EC患者术后3个月时难治性狭窄发生情况并分组,设计调查表,记录患者一般资料,探析EC患者术后发生难治性狭窄的高危因素。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135例EC患者中,发生难治性狭窄40例,占比为29.63%。单因素分析显示,狭窄组合并糖尿病、浸润程度为M3和SM1、术中固有肌层损伤占比高于非狭窄组,病灶纵向长径大于非狭窄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合并高血压、肿瘤类型、肿瘤分期等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分析显示,合并糖尿病、病灶纵向长径大、肿瘤浸润程度为M3和SM1、术中固有肌层损伤是EC患者术后发生难治性狭窄的高危因素(OR>1,P<0.05)。结论EC患者术后发生难治性狭窄的高危因素为合并糖尿病、病灶纵向长径大、肿瘤浸润程度为M3和SM1、术中固有肌层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难治性狭窄
下载PDF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对早期食管癌的疗效及术后难治性狭窄的影响因素分析 被引量:3
5
作者 何应碧 周永静 《实用癌症杂志》 2023年第8期1297-1299,1360,共4页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食管癌的疗效及术后难治性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早期食管癌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ESD治疗,观察ESD治疗情况。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难治性狭窄将患者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 目的 探讨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SD)治疗早期食管癌的疗效及术后难治性狭窄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早期食管癌患者80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进行ESD治疗,观察ESD治疗情况。根据患者术后是否发生难治性狭窄将患者分为发生组与未发生组,统计两组一般资料,分析早期食管癌ESD术后难治性狭窄的影响因素。结果 80例食管癌患者中,术后有18例发生难治性狭窄,发生率为22.50%(18/80);发生组肿瘤浸润深度(M3-SM2)、剥离纵径长度≥5 cm、固有肌层损伤、术中止血夹数量>5个占比均高于未发生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性别、年龄、吸烟史、家族史、糖尿病史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肿瘤浸润深度(M3-SM2)、剥离纵径长度≥5 cm、固有肌层损伤、术中止血夹数量>5个是早期食管癌ESD术后发生难治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且OR≥1)。结论 早期食管癌患者采用ESD术治疗效果确切,但术后难治性狭窄发生率较高,肿瘤浸润深度(M3-SM2)、剥离纵径长度≥5 cm、固有肌层损伤、术中止血夹数量>5个是其独立影响因素,临床需予以高度重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期食管癌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术后难治性狭窄 影响因素
下载PDF
大范围食管早期癌及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发生顽固性狭窄的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24
6
作者 史磊 刘勇 +5 位作者 贺舜 张月明 窦利州 柯岩 刘旭东 王贵齐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2021年第4期288-292,共5页
目的探讨大范围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后发生食管顽固性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2013年7月—2017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病变范围≥3/4... 目的探讨大范围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术后发生食管顽固性狭窄的危险因素。方法2013年7月—2017年12月,在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内镜科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治疗,病变范围≥3/4食管环周的186例患者(共212处食管早期癌或癌前病变)纳入回顾性分析,根据术后内镜下食管球囊扩张次数分为顽固性狭窄组(69例,扩张≥6次)和非顽固性狭窄组(117例,扩张0~5次)。单因素分析使用t检验或Mann-Whitney U检验、χ2检验或Fisher精确概率法,多因素分析使用Logistic回归。结果与非顽固性狭窄组比较,顽固性狭窄组在病变纵径、人工溃疡(ESD术后创面)纵径以及病变位置、病变环周范围和固有肌层损伤构成方面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剔除人工溃疡纵径这一因素后(因人工溃疡纵径与病变纵径在临床上存在明显相关性),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病变纵径>5 cm(P=0.003,OR=3.531,95%CI:1.547~8.060)、病变位于胸上段(与胸下段比较:P=0.001,OR=36.720,95%CI:4.233~318.551)、颈段(与胸下段比较:P=0.003,OR=24.959,95%CI:2.927~212.795)、全周病变(P<0.001,OR=10.082,95%CI:4.196~24.226)和存在术中固有肌层损伤(P<0.001,OR=7.128,95%CI:2.748~18.486)的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行ESD术后易发生食管顽固性狭窄。结论对于大范围(病变范围≥3/4食管环周)早期食管癌及其癌前病变,病变纵径>5 cm,病变位于胸上段、颈段,全周病变,以及存在术中固有肌层损伤均是ESD术后发生食管顽固性狭窄的独立危险因素。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肿瘤 内镜黏膜下剥离术 顽固性食管狭窄 内镜下球囊扩张术
原文传递
内镜下放射状切开联合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难治性食管狭窄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11
7
作者 姚成云 伍海锐 +1 位作者 刘勇 王贵齐 《中华医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2年第39期3143-3146,共4页
早期食管癌内镜切除术后难治性食管狭窄是临床上的难题。本研究为验证内镜下放射状切开联合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难治性食管狭窄的效果,回顾性分析了7例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发生难治性食管狭窄的患者资料,男4例,女3例,年龄50~7... 早期食管癌内镜切除术后难治性食管狭窄是临床上的难题。本研究为验证内镜下放射状切开联合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难治性食管狭窄的效果,回顾性分析了7例早期食管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后发生难治性食管狭窄的患者资料,男4例,女3例,年龄50~76岁,平均63岁。对患者在内镜下选择瘢痕狭窄处最厚的部位行放射状切开及局部注射曲安奈德,结果提示内镜下放射状切开联合曲安奈德局部注射治疗早期食管癌内镜下黏膜剥离术后难治性食管狭窄安全、有效,随访结果提示未再发生食管狭窄,无出血、穿孔、肿瘤复发及曲安奈德过敏等不良反应。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食管癌 早期 难治性食管狭窄 内镜下放射状切开 曲安奈德 局部注射 内镜下治疗 横断面研究
原文传递
可取出食管支架植入术和内镜下探条扩张术治疗难治性食管狭窄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8
作者 李红科 陈根峰 +2 位作者 李建杰 韩益德 苏永娟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7期53-55,共3页
目的探究可取出食管支架植入术和内镜下探条扩张术治疗难治性食管狭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3例难治性食管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用术式为可取出食管支架植入术(支架组,41例)或内镜下探条扩张术(探条组,22例... 目的探究可取出食管支架植入术和内镜下探条扩张术治疗难治性食管狭窄的效果。方法选取2013年1月至2017年12月我院收治的63例难治性食管狭窄患者为研究对象,所用术式为可取出食管支架植入术(支架组,41例)或内镜下探条扩张术(探条组,22例)。比较两组狭窄扩张效果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治疗后及治疗后1、4个月,两组狭窄直径及Stooler分级均较治疗前明显改善(P<0.01);治疗后4个月,支架组的狭窄直径及Stooler分级均优于探条组(P<0.01);探条组治疗后4个月的狭窄直径劣于治疗后(P<0.01)。治疗后4个月,支架组疼痛及再发狭窄发生率显著低于探条组(P<0.05);支架组出血、移位发生率高于探条组(P<0.05);两组均未发生穿孔以及嵌顿。结论可取出食管支架植入术与内镜下探条扩张术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但相比于内镜下探条扩张术,可取出食管支架植入术长期Stooler分级及狭窄改善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食管狭窄 可取出食管支架植入术 内镜下探条扩张术 再发狭窄 狭窄直径
下载PDF
可取出食管支架植入与球囊扩张术治疗难治性食管狭窄的临床效果 被引量:5
9
作者 李红科 苏永娟 韩益德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9年第9期88-90,93,共4页
目的评估难治性食管狭窄患者采用内镜联合X线下可取出食管支架植入术与球囊扩张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8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难治性食管狭窄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可取出食管支架植入术患者(47例)为支架组,球囊扩张术(40... 目的评估难治性食管狭窄患者采用内镜联合X线下可取出食管支架植入术与球囊扩张术治疗的效果。方法选取2012年6月至2018年4月于我院就诊的难治性食管狭窄患者87例为研究对象,其中可取出食管支架植入术患者(47例)为支架组,球囊扩张术(40例)为球囊组。患者于术后1个月及4个月时复查,比较两组患者狭窄直径的改善程度、Stooler分级及术后相关并发症发生情况,判断两种治疗方案对难治性食管狭窄患者的临床意义。结果术后,两组狭窄直径较术前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及术后1个月,两组食管狭窄程度及Stooler分级比较,差异不显著(P>0.05);术后4个月,支架组狭窄直径及Stooler分级均显著优于球囊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4个月,球囊组狭窄直径及Stooler分级优于术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并发症总发生率为27.66%,与球囊组的25.0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支架组发生再发狭窄率低于球囊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联合X线下,可取出食管支架植入术与球囊扩张治疗难治性食管狭窄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安全性相当;但相比于球囊扩张术,食管支架植入术的长期Stooler分级及狭窄改善更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难治性食管狭窄 Stooler分级 可取出食管支架植入术 球囊扩张术
下载PDF
腹腔镜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后顽固性吻合口狭窄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 被引量:2
10
作者 胡刚 刘军广 +5 位作者 邱文龙 梅世文 权继传 庄孟 王锡山 汤坚强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6期748-754,共7页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Ls‑ISR)后发生顽固性吻合口狭窄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21年12月2家医学中心收治的495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448例、中国医学科学院... 目的探讨腹腔镜直肠癌经括约肌间切除术(Ls‑ISR)后发生顽固性吻合口狭窄的影响因素及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方法。收集2012年6月至2021年12月2家医学中心收治的495例(北京大学第一医院448例、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47例)行Ls‑ISR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男311例,女184例;年龄为61(20~84)岁。观察指标:(1)吻合口狭窄发生情况。(2)影响Ls‑ISR后发生顽固性吻合口狭窄的因素分析。(3)Ls‑ISR后发生顽固性吻合口狭窄列线图预测模型构建及评价。采用门诊、电话等方式进行随访,了解患者术后吻合口漏和吻合口狭窄情况。随访时间截至2022年8月。正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x±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偏态分布的计量资料以M(范围)表示。计数资料以绝对数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均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将单因素分析中P<0.10的因素纳入多因素分析。采用R软件(3.6.3)构建列线图预测模型。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以曲线下面积评价效能。结果(1)吻合口狭窄发生情况。495例患者均施行Ls‑ISR,无中转开腹。495例患者术后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为47(8~116)个月。495例患者随访期间,458例未发生吻合口狭窄、37例发生吻合口狭窄。37例发生吻合口狭窄患者中,A级15例、B级3例、C级19例;其中22例为顽固性狭窄。15例A级吻合口狭窄患者扩肛治疗后缓解;3例B级吻合口狭窄患者经球囊扩张及内镜治疗好转;19例C级吻合口狭窄患者行永久性肠造口术。495例患者随访期间,发生吻合口漏42例(17例顽固性吻合口狭窄);未发生吻合口漏453例(5例顽固性吻合口狭窄),发生吻合口漏和未发生吻合口漏患者中顽固性吻合口狭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1.181,P<0.05)。(2)影响Ls‑ISR后发生顽固性吻合口狭窄的因素分析。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行新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肿瘤 经括约肌间切除术 顽固性吻合口狭窄 列线图模型 风险预测
原文传递
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治疗难治性胰管良性狭窄的长期疗效观察(含视频)
11
作者 曹俊 沈永华 +4 位作者 郑汝桦 周晓亮 秦争艳 王雷 邹晓平 《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CSCD 2022年第6期447-452,共6页
目的评价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治疗难治性胰管良性狭窄的安全性和长期疗效。方法收集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3年3月—2020年7月经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治疗的18例难治性胰管良性狭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技术... 目的评价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治疗难治性胰管良性狭窄的安全性和长期疗效。方法收集南京鼓楼医院消化内镜中心2013年3月—2020年7月经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治疗的18例难治性胰管良性狭窄患者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主要观察指标包括技术成功率、临床成功率、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副作用及长期疗效。结果18例患者均成功置入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技术成功率100.0%(18/18)。18例患者支架置入后的腹痛评分明显低于置入前[2.00(1.75,3.00)分比6.00(5.00,7.00)分,Z=-3.572,P<0.001]。支架置入后疼痛评分较置入前减少>50%的有15例,临床成功率83.3%(15/18)。支架置入后,出现不能忍受的腹痛3例,支架诱导的新狭窄2例,支架远端移位2例。所有患者成功拔除支架,支架置入时间137.5(59.0,417.0)d。拔除支架后狭窄上游扩张胰管直径[9.1(6.7,14.1)mm]比支架置入前[11.0(7.6,16.2)mm]明显减少(Z=10.508,P<0.001)。长期随访14例患者,随访时间37~1246 d,10例患者保持无临床症状,4例复发。结论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治疗难治性胰管良性狭窄安全有效且可维持长期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慢性 难治性胰管良性狭窄 全覆膜自膨式金属支架 长期疗效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