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4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广州地区3~6岁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及屈光状态流行病学调查 被引量:23
1
作者 赵峰 李振 +7 位作者 杨智宽 蓝卫忠 曾骏文 刘雯 陈林兴 刘文彦 卢金华 郑德慧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2010年第2期138-141,共4页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3~6岁学龄前儿童的屈光状况及视力发育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广州市不同行政区的10所幼儿园,对其中3~6岁学龄前儿童的屈光状态及视力进行检查.使用1%环戊酮麻痹睫状肌后,进行电脑验光检查,并用带状光检影复查;48 h后使... 目的 了解广州地区3~6岁学龄前儿童的屈光状况及视力发育情况.方法 随机选取广州市不同行政区的10所幼儿园,对其中3~6岁学龄前儿童的屈光状态及视力进行检查.使用1%环戊酮麻痹睫状肌后,进行电脑验光检查,并用带状光检影复查;48 h后使用EDTRS视力表行主觉验光,记录最佳矫正视力.最后按年龄分组,对屈光及视力资料进行one-way ANOVA及Bonferroni统计学分析.结果 共2480名儿童完成检查,其中,3岁组男201例,女172例;4岁组男434例,女384例;5岁组男437例,女410例;6岁组男238例,女204例.各组的平均年龄分别为(43.3±2.8)个月、(53.8±3.3)个月、(65.5±3.4)个月及(75.1±2.6)个月.各年龄组的等效球镜度分别为(1.66±0.70)D、(1.67±0.80)D、(1.59±0.81)D及(1.48±0.72)D,4组之间等效球镜度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12.39.P=0.000);以Bonferroni法进行两两比较发现,除3岁组与4岁组以及3岁组与5岁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08)外.其余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8).3岁组、4岁组、5岁组及6岁组的LogMAR视力分别为0.26±0.14、0.18±0.10、0.13±0.08及0.10±0.08,4组之间视力的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F=406.2,P=0.000);以Bonferroni法进行两两比较发现,任意两组间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0).结论 对于3~6岁学龄前儿童,眼球屈光度向远视减小方向发展符合正视化过程的规律,他们的生理性远视的等效球镜度相差不大,都接近+1.50 D;同时,视力随年龄增加而逐步提高,提示在弱视诊断时,应该将正常视力发育状况作为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前儿童 屈光状态 等效球镜度 最佳矫正视力 横断而调查
原文传递
上海市6~15岁学生屈光状态的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22
2
作者 陈露 瞿小妹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18年第20期74-79,共6页
目的了解上海城区中小学生屈光状态,分析屈光参数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2008年上海城区9 086例6~15岁学生,检测裸眼远视力、小瞳下屈光度、眼轴及角膜曲率。结果 6~15岁学生近视眼患病率为53.4%。其中,女性为55.3%,男性为51.6%;6~12... 目的了解上海城区中小学生屈光状态,分析屈光参数的流行病学特征。方法选取2008年上海城区9 086例6~15岁学生,检测裸眼远视力、小瞳下屈光度、眼轴及角膜曲率。结果 6~15岁学生近视眼患病率为53.4%。其中,女性为55.3%,男性为51.6%;6~12岁为45.2%,13~15岁为76.7%;高度近视患病率为4.8%,远视为4.8%。女性较男性易近视。随着年龄增大,患近视的危险性及屈光度负值升高,10岁起OR值>3。右眼屈光度(-1.96±0.02)D,眼轴(23.92±0.01)mm,角膜曲率(43.19±0.02)D。正视眼眼轴均值23.30 mm,远视眼22.37 mm,近视眼24.66 mm,随近视程度加深而增长;正视眼角膜曲率43.08 D,远视眼43.13 D,近视眼43.30 D,近视眼与正视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光度与眼轴、角膜曲率呈负相关,眼轴与角膜曲率呈负相关(P<0.05)。女性较男性眼轴短,角膜曲率大(P<0.05)。眼轴随年龄增大而增长。结论上海城区中小学生近视眼患病率高,近视程度重,应定期筛查,10岁起加强干预,并重点关注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中小学生 屈光状态 屈光参数 近视眼患病率 横断面调查
下载PDF
2015—2018年上海市某社区幼儿园及中小学生视力及屈光状态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严蓓 龚雯娟 +2 位作者 姚婷 刘玉昌 孙兰 《公共卫生与预防医学》 2020年第2期82-85,共4页
目的分析上海市新虹社区2015—2018年幼儿园儿童和中小学学生视力不良和屈光状态,为学生近视防控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数据来源为《上海市居民眼健康信息服务系统》导出2015—2018年视力和屈光状态完整记录共3904人次。结果2015—2... 目的分析上海市新虹社区2015—2018年幼儿园儿童和中小学学生视力不良和屈光状态,为学生近视防控工作提供依据和参考。方法数据来源为《上海市居民眼健康信息服务系统》导出2015—2018年视力和屈光状态完整记录共3904人次。结果2015—2018年幼儿园及中小学生视力不良总检出率60.86%,有随教育阶段(幼儿园29.90%,小学62.63%,初中87.26%)升高的趋势(χ2趋势=720.331,P<0.05)。男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57.31%,女生视力不良检出率为64.29%(χ2=19.949,P<0.05)。按视力不良程度分类,轻度视力不良高峰阶段在小学一至三年级,中度视力不良高峰阶段在小学四、五年级,重度视力不良高峰阶段在初中,初二为视力不良最高峰值70.85%。戴镜视力不良总检出率达18.21%。屈光状态中近视总检出率为54.79%,有随教育阶段(幼儿园16.27%,小学56.61%,初中88.28%)升高的趋势(χ2趋势=1092.356,P<0.05)。从增长幅度看,小学一年级近视增长幅度最大。结论中小学学生近视率高,且明显高于幼儿园儿童,有随教育阶段升高的趋势。近视防控关键时期应提前到幼儿园阶段。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幼儿园儿童 中小学学生 视力不良 屈光状态
原文传递
散瞳验光配镜联合弱视治疗对混合性散光弱视患儿屈光状态的改善 被引量:14
4
作者 田燕 郑爱玲 张海荣 《国际眼科杂志》 CAS 2017年第6期1194-1196,共3页
目的:探讨散瞳验光配镜联合弱视治疗对混合性散光弱视患儿屈光状态变化和弱视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01/2011-05期间收治的混合性散光弱视儿童163例289眼,所有患者均采用散瞳验光配镜联合弱视治疗,随访5a并观察患者5a内的弱... 目的:探讨散瞳验光配镜联合弱视治疗对混合性散光弱视患儿屈光状态变化和弱视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我院于2010-01/2011-05期间收治的混合性散光弱视儿童163例289眼,所有患者均采用散瞳验光配镜联合弱视治疗,随访5a并观察患者5a内的弱视疗效和屈光状态变化。结果:5a内患儿远视主径线屈光度逐年降低,其中第1a平均降幅为0.55DS,第2a平均降幅为0.56DS,第3a平均降幅为0.72DS,第4a平均降幅为0.95DS,第5a平均降幅为1.89DS;患儿的等效球镜平均由远视1.12DS向近视0.78DS转变。所有患儿的初诊矫正视力均0.2~0.8,均存在不同程度的弱视。经过5a的戴镜治疗配合弱视训练后,有268眼(92.7%)有效,其中165眼(57.1%)进步,103眼(35.6%)基本痊愈,戴镜时间越长视力恢复效果越好。1.50~2.50DC组有36眼(37.5%)进步,60眼(62.5%)基本痊愈;2.50~3.50DC组118眼(74.2%)进步,41眼(25.8%)基本痊愈;>3.50DC组11眼(32.3%)进步,2眼(5.9%)基本痊愈,21眼(61.8%)无效。各组之间疗效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正确的配镜是临床上治疗弱视的基础,散瞳验光配镜联合弱视治疗对大多数混合性散光弱视患儿都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弱视 混合型散光 儿童 散瞳验光 屈光状态
下载PDF
学龄前儿童视力和屈光状态分析 被引量:9
5
作者 谢晓兰 朱苾丹 李绍军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23年第1期172-174,共3页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学龄前儿童的视力现况,并对其屈光状态进行分析。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于2021-12/2022-01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北京市通州区9所幼儿园3~6岁儿童1513人3026眼,均进行视力和屈光度检查,并分析不同年龄段儿童视力... 目的:了解北京市通州区学龄前儿童的视力现况,并对其屈光状态进行分析。方法:横断面调查研究。于2021-12/2022-01采用整群随机抽样法选取北京市通州区9所幼儿园3~6岁儿童1513人3026眼,均进行视力和屈光度检查,并分析不同年龄段儿童视力和屈光度分布情况。结果:纳入儿童视力低常率为15.47%,屈光异常率为14.24%,且随着年龄增长,屈光异常检出率减少,而屈光异常类型以单纯近视性散光为主(11.46%),随着年龄增加,单纯性远视率逐渐降低,单纯性近视率逐渐增加。屈光度检查结果显示,纳入儿童球镜度为0.50(0.25,1.00)D,柱镜度为-0.25(-0.50,-0.25)D,等效球镜度为0.375(0,0.625)D。不同年龄段儿童球镜度和等效球镜度均无差异(P>0.05),但柱镜度有差异(P<0.001)。结论:3~5岁儿童视力低常率随年龄增加逐渐降低,6岁后又呈增加趋势。3~6岁儿童屈光异常以单纯近视性散光为主。学龄前儿童视力发育情况应重点关注,应定期进行视力和屈光状态检查。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儿童 学龄前 视力 自然状态下 屈光状态
下载PDF
早产儿出生后早期屈光状态及其影响因素 被引量:12
6
作者 毛剑波 劳吉梦 +6 位作者 刘忱怡 吴明远 侯立杰 吕喆 祝晨婷 陈亦棋 沈丽君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18年第10期588-592,共5页
目的:探讨早产儿矫正胎龄32~40周的屈光状态,评估早产儿屈光发育与出生体质量、出生孕龄以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3-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NICU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接受ROP筛... 目的:探讨早产儿矫正胎龄32~40周的屈光状态,评估早产儿屈光发育与出生体质量、出生孕龄以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6年3-12月在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妇产科医院NICU及温州医科大学附属眼视光医院杭州院区接受ROP筛查的早产儿为研究对象,对早产儿屈光状态以及相关影响因素进行前瞻性研究。在矫正胎龄32~40周时右眼行睫状肌麻痹下检影验光,再进行ROP筛查并记录。记录早产儿的基本信息如出生体质量、出生孕龄、性别、吸氧史等以及接受检查时的矫正胎龄并进行统计分析。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来研究等效球镜度(SE)分别与出生体质量、出生孕龄、矫正胎龄之间的关系。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来比较矫正胎龄40周时有无ROP的SE差异。结果:共333例早产儿纳入研究,其中男175例,女158例。收集屈光记录542份。早产儿出生孕龄为26~36(31.3±2.1)周,出生体质量为740~3 390(1 643±418)g。SE随着早产儿矫正胎龄的增大而增大(r=0.455,P<0.001)。早产儿出生后4~5周,出生孕龄(r=0.373,P<0.001)、出生体质量(r=0.345,P<0.001)均和SE呈正相关。至早产儿矫正胎龄40周时,SE与出生体质量呈正相关(r=0.197,P=0.021),与出生孕龄无相关性,合并ROP的早产儿相比没有ROP的有较低的SE(t=2.225,P=0.028)。结论:早产儿在出生后早期矫正胎龄32~40周时,屈光状态向远视发展。在出生后4~5周,出生孕龄小或出生体质量低的早产儿更偏向于近视状态。至矫正胎龄40周时,有ROP或者低出生体质量的早产儿有较低的SE,而与出生孕龄无相关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状态 影响因素 早产儿
原文传递
先天性上睑下垂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12
7
作者 程玉 郝平 《中国美容医学》 CAS 2016年第10期121-123,共3页
先天性上睑下垂是上睑下垂中最常见的类型,根据上睑下垂程度将其分为轻、中、重度。轻度仅表现睑裂小,眼睛无神,单眼患病者两眼大小不一样;中、重度患者平视或向上注视时一般都需挑眉仰头形成特殊体位,久而久之会影响患儿的脊椎发育,长... 先天性上睑下垂是上睑下垂中最常见的类型,根据上睑下垂程度将其分为轻、中、重度。轻度仅表现睑裂小,眼睛无神,单眼患病者两眼大小不一样;中、重度患者平视或向上注视时一般都需挑眉仰头形成特殊体位,久而久之会影响患儿的脊椎发育,长久扬眉还会增加额部皱纹,严重影响美观及患者的身心健康,本文对近年来有关先天性上睑下垂的屈光状态、病理组织学、遗传学及手术等方面的研究做一总结,先天性上睑下垂与屈光不正关系密切,且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上睑下垂程度越重,其散光发生率越高,其病理组织方面研究较多,基本支持了提上睑肌功能不良这一观点,遗传学方面并没有得出较一致的定论,而近几年在手术治疗方面各位学者提出了许多新的想法和思路,各种改良技术不断涌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先天性上睑下垂 屈光状态 病理组织学 手术治疗
下载PDF
早产儿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婴幼儿屈光状态的临床分析 被引量:12
8
作者 杨小红 郭瑞 尹东明 《实用医学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3年第16期2660-2662,共3页
目的:动态观察早产儿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婴幼儿的屈光状态,分析了解其变化规律。方法:对35例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是否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分为两组,分别收集记录在出生6、12、24个月所进行的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资料,并对其屈光状... 目的:动态观察早产儿及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婴幼儿的屈光状态,分析了解其变化规律。方法:对35例早产儿进行回顾性分析,按是否发生早产儿视网膜病变分为两组,分别收集记录在出生6、12、24个月所进行的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资料,并对其屈光状态和相关因素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早产儿尤其ROP组早产儿的近视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新生儿。早产儿近视、中度散光的发生与是否患ROP有明确相关性。早产儿近视的发生与出生体重有明确相关性,出生体重≤1.5 kg的早产儿更易发生近视。结论:ROP和低出生体重都将引起近视发生率增高,二者对早产儿的屈光状态存在长期的显著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屈光状态
下载PDF
飞秒激光制瓣与机械板层刀制瓣的LASIK术后临床疗效的比较 被引量:11
9
作者 钱志刚 毛晓春 《国际眼科杂志》 CAS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期121-124,共4页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Femto-LASIK)与经典的机械板层刀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两种手术方式矫治近视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术后视觉质量的区别。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6-07/2017-06在襄阳市中心医院飞秒激... 目的:比较飞秒激光制瓣的LASIK(Femto-LASIK)与经典的机械板层刀制瓣的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两种手术方式矫治近视患者的安全性、有效性及术后视觉质量的区别。方法: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6-07/2017-06在襄阳市中心医院飞秒激光中心进行板层刀制瓣-LASIK(62例124眼)或Femto-LASIK(58例116眼)手术的近视患者120例240眼。测量两种不同制瓣术式中制作的角膜瓣厚度以及术后视力、屈光状态及角膜地形图参数和像差等并进行比较。结果:所有患者角膜瓣均制作成功,并且都顺利地完成了手术,术中及术后无明显的并发症发生。术后两组间患者的裸眼视力、屈光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 05)。术中Femto-LASIK组制作的角膜瓣厚度与预设差值小于板层刀制瓣-LASIK组(t=26. 67,P<0. 01),且球差、彗差和总高阶像差增幅均小于板层刀制瓣-LASIK组(t=-4. 16、-4. 92、-22. 19,均P <0. 01)。板层刀制瓣-LASIK组和Femto-LASIK术后角膜表面规则指数(SRI)分别为0. 31±0. 09、0. 25±0. 04,二者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6. 59,P<0. 01)。结论:飞秒激光制作角膜瓣比板层刀制瓣较为精确,并且术后角膜的像差相对较小,飞秒激光制瓣可提供相对较好的视觉质量,但是这两种制瓣方式术后患者的裸眼视力和屈光状态无明显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准分子激光原位角膜磨镶术 飞秒激光制瓣 近视 屈光状态 视觉质量
下载PDF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激光光凝与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治疗后屈光状态的对比观察 被引量:9
10
作者 胡兰香 项道满 宋生芳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2015年第7期731-734,共4页
目的 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激光光凝与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治疗后的屈光状态的差别.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的80例高危阈值前期和阈值期ROP,并成功接受视网膜激光光凝或... 目的 研究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激光光凝与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治疗后的屈光状态的差别.方法 临床病例对照研究.对2012年1月至2014年1月在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就诊的80例高危阈值前期和阈值期ROP,并成功接受视网膜激光光凝或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治疗的早产儿进行睫状肌麻痹检影验光,记录验光结果.80例160只眼中,经激光光凝成功治疗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者41例82只眼(光凝组),玻璃体腔注射Bevacizumab成功治疗的早产儿视网膜病变(ROP)患儿39例78只眼(注射组).结果 光凝组和注射组比较,平均等效球镜度数分别是-2.32 D和-0.07 D,近视发生率(SE≥-0.50 D)分别是60.98% (25/41)和43.59% (17/39),高度近视发生率(SE≥-5.00 D)分别是28.05% (23/82)和11.54% (3/26),两组间近视和高度近视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4.845,x2=6.811,P<0.05);平均散光度数分别是-0.92 D和-0.69 D,散光(≥0.50 D)发生率分别为64.63% (53/82)和62.82% (49/78),高度散光(≥3.00D)发生率分别是13.41% (11/82)和11.54% (3/26),两组间散光和高度散光发生率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x2=0.057,x2=0.129,P>0.05).结论 激光光凝治疗的ROP患者较玻璃体腔注射治疗的ROP患者更易发生近视及高度近视,散光及高度散光发生率的差异则无统计学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早产儿视网膜病变 视网膜激光光凝术 玻璃体腔注药术 屈光状态
原文传递
The evolution of refractive status in Chinese infants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life and its affected factors 被引量:7
11
作者 Shu-Juan Yu Guo-Hua Liu +4 位作者 Yi Liu Jing Huang Ming-Lei Han Bo-dun Zha Zhong-Tao Ga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7年第8期1290-1294,共5页
AIM: To study the evolution of the refractive status and examine the affected factors in infants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life in a large sample size in China. METHODS: A total of 1258 babies (2516 eyes) aged 32w... AIM: To study the evolution of the refractive status and examine the affected factors in infants during the first year of life in a large sample size in China. METHODS: A total of 1258 babies (2516 eyes) aged 32wk gestational age to ty participated in the study, including 766 premature and 492 full-term infants. First, each baby received an orthoptic examination, slit-lamp checking and fundus imaging. Patients with diseases which might affect refractive status were excluded from the cohort. The cycloplegia retinoscopy was performed. Their neonatal histories were reviewed. Each measurement contained the refractive status and calculation of the spherical equivalent (SE). RESULTS: Refractive state showed an average hyperopia of +0.94_+1.63 D at early ages, followed by a trend toward more hyperopia. The refractive state reached the top (+2.431.46 D) at the age of one to two months. Then gliding till one year old when the refractive state reached +0.59:1.41 D. The prevalence of astigmatism was 42.17% in the study, being 2.82% myopic astigmatism and 39.35% hyperopic astigmatism. The 94.1% of hyperopic astigmatism was with-the-rule astigmatism and 71.83% of myopic astigmatism was with-the-rule astigmatism. Refractive state between boys and girls was different. The mean SE of boys was +1.97+1.57 D, while that of girls was +1.79+1.46 D, and the difference was significant. CONCLUSION: Before one year old, the change of refractive status is associated with checking age and sex. At the age of one to two months, the degree of hyperopia reaches the top. Boys have more hyperopic degree than girls, and with- the-rule astigmatism is predominant. Excluding premature infants with advanced 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 premature and full-term children have same refraction statu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refractive status corrected age infant prematurity spherical equivalent cycloplegic retinoscopy
下载PDF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临床特征分析和手术治疗体会 被引量:7
12
作者 张隽 李黄恩 +1 位作者 戴鸿斌 王勤美 《中华眼视光学与视觉科学杂志》 CAS CSCD 2022年第8期592-597,共6页
目的:分析101例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于武汉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101例,其中男71例,女30例,年龄5~76(20.7±11.3)岁... 目的:分析101例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的临床特征、手术方式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系列病例研究。连续纳入2018年11月至2020年11月于武汉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101例,其中男71例,女30例,年龄5~76(20.7±11.3)岁。收集患者的临床资料包括患者基本资料、眼部情况以及头颅影像学检查等。采用配对t检验对看近和看远斜视度及手术前后斜视度进行比较。采用χ^(2)检验分析不同年龄段、不同性别的患者屈光状态的差异。结果:101例患者中近视81例,远视19例,<12岁组以远视为主,12~30岁组以中高度近视为主,>30岁组以低中度近视为主。发病年龄12~30岁有71例,占比70.3%(71/101)。其中学生有63例,近距离用眼时长大于8 h的占比46.5%(47/101)。裸眼看近斜视度(+42.0±18.3)^(△),裸眼看远斜视度(+43.7±17.2)^(△),裸眼看远斜视度大于看近斜视度(t=2.82,P=0.011);戴镜看近斜视度(+41.6±18.6)^(△),戴镜看远斜视度(+43.2±17.7)^(△),戴镜看远斜视度大于看近斜视度(t=2.61,P=0.007)。裸眼与戴镜看远斜视度数大于看近斜视度数患者占总人数24.8%,裸眼与戴镜看近斜视度数大于看远斜视度数患者占总人数7.9%。83例内直肌止端距角膜缘的距离平均为4.74 mm,小于正常值的5.50 mm。最常用的手术方式为内直肌后徙联合外直肌缩短术,所有患者手术均一次成功,术后患者看近看远的斜视度的均数为0^(△)。结论: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多为青少年和20多岁的年轻人,可能与近距离用眼时长过长有关。不同屈光状态患者均有出现急性共同性内斜视的可能。内直肌止端前移解剖异常。急性共同性内斜视患者中裸眼和戴镜看远斜视度数大于看近斜视度数占比高于看近斜视度数大于看远斜视度数。采用内直肌后徙联合外直肌缩短术治疗的患者术后均有良好的手术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共同性内斜视 近距离用眼 屈光状态 手术方式
原文传递
白内障术后屈光状态的影响因素 被引量:7
13
作者 刘奕志 《眼科》 CAS 2013年第2期73-76,共4页
白内障术后的屈光状态及其稳定性是保证良好术后视觉质量的重要环节,术后屈光状态受生物测量的准确性(包括角膜屈光力、眼轴长度、前房深度、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等)、角膜屈光状态(如角膜散光、圆锥角膜及角膜屈光手术史等)、人工晶状... 白内障术后的屈光状态及其稳定性是保证良好术后视觉质量的重要环节,术后屈光状态受生物测量的准确性(包括角膜屈光力、眼轴长度、前房深度、人工晶状体计算公式等)、角膜屈光状态(如角膜散光、圆锥角膜及角膜屈光手术史等)、人工晶状体有效位置及晶状体囊膜等因素影响。眼科医师应重视这些因素,在制定手术方案、实施手术过程中认真对待。这对促使我国白内障手术水平向屈光手术标准迈进具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白内障 外科学 屈光性白内障手术 屈光状态 视觉质量
原文传递
The prevalence of vision impairment and refractive error in 3654 first year students at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 被引量:6
14
作者 Xue-Ying Shi Yi-Feng Ke +3 位作者 Nan Jin Hong-Mei Zhang Rui-Hua Wei Xiao-Rong Li 《International Journal of Ophthalmology(English edition)》 SCIE CAS 2018年第10期1698-1703,共6页
AIM: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of vision impairment(VI)and refractive error in first year university students at the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METHODS:This is a cross-sectional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 of VI a... AIM:To determine the prevalence of vision impairment(VI)and refractive error in first year university students at the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METHODS:This is a cross-sectional observational cohort study of VI and refractive error among first year university students at the Tianjin Medical University.The first year university students were involved in this study and were given a detailed questionnaire including age,birth date,and spectacle wearing history.A standardized ophthalmologic examination including visual acuity(VA),slit-lamp examination,non-cycloplegic auto-refraction,objective refraction,fundus photography,and examination of their spectacles were recorded.RESULTS:A total of 3654 participants were included in this study.Totally 3436(94.03%) individuals had VI in this population.Totally 150(4.10%) individuals had VI due to ocular disease,including amblyopia,congenital cataract,retinal atrophy or degeneration,strabismus,congenital nystagmus,refractive surgery orthokeratology.Totally 3286(89.93%) subjects had VI due to refractive error.Only 218(5.97%) students were emmetropia.Moreover,refractive error was the main cause for the VI(95.63%).Totally 3242(92.52%) students were myopia and the prevalence of mild,moderate,and high myopia subgroup was 27.05%,44.35%,and 21.26% respectively.Totally 44(1.29%) subjects were hyperopic.The rates of uncorrected visual acuity(UCVA),presenting visual acuity(PVA)and best corrected visual acuity(BCVA)which better than 20/20 in both eyes were 5.65%,22.32% and 82.13% respectively.The rates of correction,under correction and well correction in myopia subjects were 82.73%,84.39% and 15.61%,respectively. CONCLUSION:We present a high prevalence of refractive errors and high rates of under correction refractive error among first year university students.These results may help to promote vision protection work in young adul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vision impairment refractive error corrective status MYOPIA first year university students
下载PDF
儿童屈光状态及眼生物参数研究 被引量:1
15
作者 徐朝霞 杨朝政 李岱 《湖北科技学院学报(医学版)》 2024年第1期51-54,共4页
目的对咸宁市咸安区6~12岁儿童眼球屈光状态及眼生物参数进行初步研究,为咸宁市儿童视力低下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性意见。方法对咸宁市咸安区的10969名6~12岁儿童进行眼健康筛查,并建立屈光发育档案,检查裸眼视力、扩瞳前屈光度、眼轴长度... 目的对咸宁市咸安区6~12岁儿童眼球屈光状态及眼生物参数进行初步研究,为咸宁市儿童视力低下防控工作提供参考性意见。方法对咸宁市咸安区的10969名6~12岁儿童进行眼健康筛查,并建立屈光发育档案,检查裸眼视力、扩瞳前屈光度、眼轴长度、前房深度、角膜曲率。比较不同性别和年龄儿童的屈光状态及眼生物参数差异。结果咸宁市咸安区6~12岁儿童筛查性近视的检出率分别为10.3%、13.3%、17.0%、22.7%、28.1%、35.7%、45.6%,总体检出率为24.8%。随着年龄的增长,眼轴长度由(22.85±0.73)mm增至(23.78±0.98)mm,前房深度由(3.51±0.22)mm增至(3.70±0.26)mm,扩瞳前屈光度由(+0.22±0.78)D增至(-0.86±1.54)D,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角膜曲率由(43.03±1.41)D降至(42.95±1.43)D,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屈光状态儿童的眼轴长度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屈光状态儿童的性别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咸安区6~12岁儿童筛查性近视的总体检出率为24.8%,主要为低度近视。随着年龄的增长,儿童眼轴长度、前房深度逐渐增加,角膜曲率无明显变化,屈光状态趋向近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屈光状态 儿童 角膜曲率 眼轴长度
下载PDF
781名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新生视力及屈光状态横断面调查 被引量:7
16
作者 吴腾云 齐林嵩 +3 位作者 杨庆红 赵晨 赵琎 邹志康 《空军医学杂志》 2020年第2期108-110,共3页
目的通过对2016年、2018年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学员入校前、后视力及屈光状态进行对比,检验2018年入校选拔标准修订合理性,为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学员医学选拔及近视防控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修改视力及屈光入校选拔标准前的2... 目的通过对2016年、2018年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学员入校前、后视力及屈光状态进行对比,检验2018年入校选拔标准修订合理性,为空军青少年航空学校学员医学选拔及近视防控提供数据支持和理论依据。方法选取修改视力及屈光入校选拔标准前的2016级和修改标准后的2018级共781名学员作为研究对象。使用配对t检验对学员入校前、后的视力水平进行统计分析,分别使用秩和检验和t检验对2个年级学员入校视力和屈光状态进行比较。结果 2018级学员入校后视力较入校前显著提高(P<0.001);视力下降至0.8以下的7只眼,散瞳后验光近视屈光较散瞳前改善(P=0.006)。2018级学员入校后,平均视力优于2016级学员(P<0.01),屈光状态较2016级学员呈远视屈光(P<0.001)。结论修改空军招收青少年航空学校学员视力及屈光标准后,2018级学员入校复查视力优于2016级学员且远视储备更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航空学校 视力 屈光状态
下载PDF
囊袋张力环植入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效果 被引量:3
17
作者 张灵波 《临床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24-28,共5页
目的 探讨囊袋张力环植入(CTR)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156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将... 目的 探讨囊袋张力环植入(CTR)联合超声乳化术治疗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的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至2022年11月平顶山市第一人民医院收治的78例(156眼)高度近视并发白内障患者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超声乳化白内障吸出术,将接受人工晶状体和CTR植入的40例患者纳入观察组,将采用人工晶状体植入的38例患者纳入对照组,比较两组术后视力水平、前房深度、人工晶状体位置、屈光度以及术后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两组术后1周、术后1、3、6个月时裸眼视力(UCVA)、最佳矫正视力(BCVA)logMAR水平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术后1个月前房深度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3、6个月时前房深度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术后1周时有效人工晶体位置(ELP)均值比较,差异未见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术后1、3、6个月时ELP均值以及总体ELP均方根值小于对照组(P<0.05)。术后3、6个月时观察组屈光度飘移小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超声乳化术与人工晶状体植入的基础上联合使用CTR有利于稳定人工晶状体位置和前房深度,减少屈光度飘移,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度近视 白内障 超声乳化术 囊袋张力环植入 屈光状态
原文传递
0~6岁儿童屈光状态发育规律及屈光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分析 被引量:6
18
作者 位建勋 张新立 +1 位作者 林兰 段光奎 《临床研究》 2018年第5期1-2,共2页
目的分析0~6岁儿童屈光状态发育规律及屈光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利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在本市0~6岁儿童中抽取3410名作为研究对象,利用SureSight自动验光仪检查其屈光状态,对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 目的分析0~6岁儿童屈光状态发育规律及屈光异常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 2015年1月至2017年1月利用随机整群抽样法在本市0~6岁儿童中抽取3410名作为研究对象,利用SureSight自动验光仪检查其屈光状态,对相关因素进行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抽取调查儿童3410名,共6820只眼,其中1901只眼存在屈光状态异常,异常率为27.87%,屈光异常状态多为散光。年龄≥3岁儿童异常情况较为明显,近视程度随年龄加重趋势。危险因素分析:近视与儿童每天观看电视相关;远视及散光与遗传相关;结论儿童每日观看电视时间、父母的视力先天遗传、幼儿时期营养状态等均对儿童后天的屈光状态发育有一定影响。因此,在学龄前为儿童早期实施屈光状态检查,将不良因素消除,可促进儿童视力正常发育。 展开更多
关键词 0~6岁儿童 屈光状态 发育规律 屈光异常 危险因素
下载PDF
术前前房深度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屈光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6
19
作者 万新娟 蒋晨 谢小东 《中国医药导报》 CAS 2021年第18期119-122,130,共5页
目的探讨术前前房深度(ACD)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4月—2019年4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123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23眼)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ACD分为高危浅前房组(35例)、轻度浅前房组... 目的探讨术前前房深度(ACD)对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超声乳化术后屈光状态的影响。方法收集2018年4月—2019年4月新疆维吾尔自治区人民医院123例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123眼)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ACD分为高危浅前房组(35例)、轻度浅前房组(46例)、正常前房组(42例)。测定各组术前,术后1 d、3个月的屈光度、ACD等参数。采用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ACD与屈光误差的相关性。结果ACD在不同组间和不同时间点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高危浅前房组、轻度浅前房组术前ACD小于正常前房组,且高危浅前房组小于轻度浅前房组(P<0.05);高危浅前房组、轻度浅前房组术后1 d、3个月ACD均较术前增加(P<0.05)。术后1 d三组屈光误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高危浅前房组、轻度浅前房组术后3个月屈光误差大于正常前房组,且高危浅前房组大于轻度浅前房组(P<0.05)。经Pearson积矩相关分析,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前ACD与术后3个月屈光误差呈负相关(r=-0.759,P<0.05)。结论年龄相关性白内障患者术前ACD与超声乳化术后屈光误差呈负相关,术前准确评估ACD对临床制订手术方案改善患者术后屈光度有重要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 前房深度 超声乳化手术 屈光状态
下载PDF
6~11岁儿童眼球生物学参数的分布及对屈光状态的影响 被引量:6
20
作者 廖梦霏 宋胜仿 +11 位作者 刘世纯 宋叶飞 罗杰 李凤 蔡血芹 周文君 吕莎 徐霁 苏杨 唐冲 张瑶 李华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52-258,共7页
目的了解学龄儿童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角膜曲率半径(corneal radius of curvature,CR)等眼球参数分布情况,探讨屈光状态的影响因素,并评估眼球生物学参数对屈光发育的监测作用。方法纳入重庆市永川区6~11岁学龄儿童共1 768例,... 目的了解学龄儿童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角膜曲率半径(corneal radius of curvature,CR)等眼球参数分布情况,探讨屈光状态的影响因素,并评估眼球生物学参数对屈光发育的监测作用。方法纳入重庆市永川区6~11岁学龄儿童共1 768例,采用AL-Scan测量AL、角膜曲率(corneal curvature,K),角膜白到白(white-to-white,WTW),中央角膜厚度(central corneal thickness,CCT),使用1%环喷托酯散瞳验光后,所有右眼根据等效球镜度数(spherical equivalent,SE)分为远视、正视、近视3组,分析不同年龄、不同屈光组之间各参数的关系以及眼部参数对屈光状态的影响。结果1 768名学生的AL、K、AL/CR、WTW、CCT、SE分别为(23. 17±0. 86) mm、(43. 22±1. 41) D、2. 97±0. 10、(11. 92±0. 42) mm、(558. 27±31. 86)μm、(0. 26±1. 26) D。与女生比较,男生的AL增长(0. 49 mm),AL/CR比值增大(0. 1),WTW增长(0. 18 mm),CCT增厚(6. 31μm),K值降低(0. 71D),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01)。AL、CR、AL/CR在不同屈光状态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0. 01),近视组AL、AL/CR最大,且AL/CR均值大于3;近视组CR最小。AL与CR呈正相关(r=0. 571,P <0. 001),SE与AL/CR、AL、CR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 802、-0. 609和0. 106 (P <0. 001)。在不同年龄组中,SE与AL、AL/CR的相关性随年龄增加呈增强趋势。在不同屈光状态组中,SE与AL、AL/CR的相关性在近视组最强。多元线性回归显示:AL/CR、AL以及性别均对SE有影响(P <0. 05)。结论重庆市永川区6~11岁学龄儿童眼球生长发育过程中AL变化较明显,不同性别儿童眼球发育存在差异; SE与AL、AL/CR、性别均存在相关性,其中AL/CR对屈光改变影响最大,对近视发生、发展的监测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学龄儿童 屈光状态 眼球生物学参数 眼轴长度/角膜曲率半径比值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