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9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师范生对教学能力的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反射性评价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9
1
作者 胡春梅 岳彩镇 +1 位作者 何华敏 杨丹丹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4年第5期520-526,共7页
通过对36名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师范生在教学反思过程中对教学能力的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反射性评价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对教学能力的评价中:(1)师范生的自我评价和反射性评价显著低于他人评价;(2)相对于具体他人,泛化他人评... 通过对36名师范生进行问卷调查,考察师范生在教学反思过程中对教学能力的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反射性评价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在对教学能力的评价中:(1)师范生的自我评价和反射性评价显著低于他人评价;(2)相对于具体他人,泛化他人评价和泛化反射性评价对个体自我评价的影响更大;(3)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存在中低相关,而与反射性评价存在中高相关;(4)反射性评价在他人评价和自我评价之间起着完全中介作用。本研究表明,师范生对教学能力的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反射性评价并不完全一致,他人评价通过反射性评价间接影响个体的自我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师范生 教学能力 自我评价 他人评价 反射性评价
原文传递
大学生大五人格自我评价、反思评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研究 被引量:5
2
作者 滕玥 岳彩镇 《保健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7年第1期28-32,共5页
目的探讨大学生大五人格自我评价、反思评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五人格问卷(BFI-44)对23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大学生... 目的探讨大学生大五人格自我评价、反思评价与心理健康的关系,为解决大学生心理健康问题提供新的思路与方法。方法采用症状自评量表(SCL-90)和大五人格问卷(BFI-44)对232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不同性别大学生SCL-90各因子得分比较发现,女大学生在躯体化、抑郁、焦虑、敌意、恐怖、神经病性和其他因子上的得分均高于男大学生,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自我评价形式与反思评价形式BFI-44大学生各维度得分比较发现,在外向性维度上大学生自我评价形式问卷得分为25.45±3.98,低于反思评价形式问卷的25.98±4.4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神经性及开放性维度上大学生自我评价形式问卷得分分别为23.26±4.32及33.43±4.37,高于反思评价形式问卷的22.44±4.01及32.81±4.8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采用Pearson积差相关探讨大学生大五人格各维度与SCL-90各因子的关系,发现大学生在大五人格的外向性维度上的自我评价与SCL-90中的抑郁因子呈显著相关(P<0.05);在宜人性维度上的自我评价、反思评价与SCL-90中的抑郁、敌意、偏执因子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在神经性维度上的自我评价、反思评价与SCL-90中除偏执、强迫、人际敏感、精神病性外的各个因子均呈现显著相关(P<0.05);在尽责性维度上的自我评价、反思评价与SCL-90中除敌意、精神病性、其他3个因子外的各个因子均呈显著负相关(P<0.05)。结论大学生大五人格反思评价与大学生心理健康存在相关关系。因此,高校在对大学生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时,有必要重视反思评价的相关内容,并应积极引导大学生重视自我评价及反思评价。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学生 心理健康 大五人格 自我评价 反思评价
下载PDF
反射性评价VS.自我评价?——对认同分裂理论潜在逻辑的澄清 被引量:3
3
作者 梁樱 《社会科学》 CSSCI 北大核心 2016年第9期81-92,共12页
认同分裂理论作为近年来认同理论下属的新兴理论发展方向之一,是对社会学路径的社会心理学、精神健康社会学以及人格心理学三个学科领域交叉综合的尝试,对于通过角色认同和认同分裂过程来预测不同类型的精神健康结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 认同分裂理论作为近年来认同理论下属的新兴理论发展方向之一,是对社会学路径的社会心理学、精神健康社会学以及人格心理学三个学科领域交叉综合的尝试,对于通过角色认同和认同分裂过程来预测不同类型的精神健康结果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但是此理论在试图融合认同控制理论与自我分裂理论时过于强调反射性评价对个体自我概念的决定性作用,而忽视了个体基于角色认同的现实自我评价的重要性,从而使其理论逻辑产生了一定的模糊性。通过澄清反射性评价与个体自身的现实自我评价之间的动态关系,可以进一步清晰呈现认同分裂理论的潜在整合逻辑。这种澄清不仅有利于我们准确理解认同分裂理论与其源理论概念之间的逻辑关系,更论证了在认同分裂理论经验检验中反射性评价以外的其他输入类型的合理性和必要性,从而进一步提升其理论预测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射性评价 自我评价 认同分裂理论 逻辑澄清
下载PDF
中小学教师自我评价、反思评价与他人评价的关系:基于大五人格框架的探讨 被引量:1
4
作者 岳彩镇 《社区心理学研究》 2019年第2期123-135,共13页
以大五人格量表为研究工具,考察中小学教师大五人格自我评价、反思评价和他人评价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大五人格自我评价与反思评价存在中高相关,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不存在显著相关,反思评价与他人评价存在弱相关;相对于他人评价,反思... 以大五人格量表为研究工具,考察中小学教师大五人格自我评价、反思评价和他人评价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大五人格自我评价与反思评价存在中高相关,自我评价与他人评价不存在显著相关,反思评价与他人评价存在弱相关;相对于他人评价,反思评价对自我评价有显著预测作用。本研究表明,大五人格的自我评价、反思评价和他人评价并不完全一致,个体并不能准确知晓具体他人对自己的真实看法,中国文化背景下的个体通常会低估他人对自己的真实看法;相对于他人评价,个体自我评价更多受想象中他人评价(即反思评价)的影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大五人格 准确性 自我评价 反思评价 他人评价 自我-他人一致性
原文传递
新入职小学教师之教学能力评价探析
5
作者 怀章翠 尹俊婷 《教育参考》 2023年第2期93-98,105,共7页
对新入职小学教师在教学能力反思过程中的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反射性评价研究发现:新入职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的自我评价与反射性评价明显低于他人评价;泛化他人对新入职小学教师教学能力自我评价的影响比具体他人更大;新入职小学教师教... 对新入职小学教师在教学能力反思过程中的自我评价、他人评价和反射性评价研究发现:新入职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的自我评价与反射性评价明显低于他人评价;泛化他人对新入职小学教师教学能力自我评价的影响比具体他人更大;新入职小学教师教学能力的自我评价较少直接受到他人评价的影响,而受到反射性评价的影响较大。该结果为小学教师职初阶段教学能力的提升路径提供了重要启示,即应重视与增强新入职小学教师反思能力的培养,优化教学能力的反思方式,增强反思的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教学能力 自我评价 他人评价 反射性评价 新入职小学教师
下载PDF
青少年逆反心理新探 被引量:7
6
作者 王巍 石国兴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北大核心 2013年第5期85-88,共4页
逆反心理是客观要求与主观需要不相符合时所表现出的强烈抵触情绪。逆反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一种自我防御、自我保护的手段,其表现形式多样。教师和家长对青春期青少年逆反心理进行合理引导,充分发挥其积极效应,是青少年能否顺利度... 逆反心理是客观要求与主观需要不相符合时所表现出的强烈抵触情绪。逆反心理是青少年成长过程的一种自我防御、自我保护的手段,其表现形式多样。教师和家长对青春期青少年逆反心理进行合理引导,充分发挥其积极效应,是青少年能否顺利度过危机年龄的关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逆反心理 自我同一性 反射性评价
下载PDF
反思自我评价对自信的影响:关系型自我构念的调节作用 被引量:15
7
作者 李爽 毕重增 黄丽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4年第2期400-404,共5页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反思自我评价对自信的影响,并探讨了关系型自我构念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反思自我评价能够预测自信。反思自我评价对自信的影响受到关系型自我构念的调节,当个体的关系型自我构念水平高时,反思自我评价越积极... 本研究通过两个实验考察了反思自我评价对自信的影响,并探讨了关系型自我构念的调节作用。结果表明:反思自我评价能够预测自信。反思自我评价对自信的影响受到关系型自我构念的调节,当个体的关系型自我构念水平高时,反思自我评价越积极,个体越自信;当个体的关系型自我构念水平低时,反思自我评价对自信的影响不显著。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思自我评价 自信 关系型自我构念 自我
下载PDF
青少年反思自我评价的记忆效应 被引量:4
8
作者 岳彩镇 黄希庭 岳童 《心理发展与教育》 CSSCI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225-230,共6页
采用R/K判断任务,探讨来自母亲、好朋友、不熟悉同学反思自我评价的记忆效应。结果发现:33名12~14岁青少年在总再认率和"记得"指标上,母亲加工条件和好朋友加工条件差异不显著,两者显著高于不熟悉同学加工条件(实验一);32名1... 采用R/K判断任务,探讨来自母亲、好朋友、不熟悉同学反思自我评价的记忆效应。结果发现:33名12~14岁青少年在总再认率和"记得"指标上,母亲加工条件和好朋友加工条件差异不显著,两者显著高于不熟悉同学加工条件(实验一);32名15~17岁青少年,在总再认率上,母亲加工条件和好朋友加工条件差异不显著,两者显著高于不熟悉同学加工条件,但在"记得"指标上,好朋友、母亲、不熟悉同学加工条件呈显著递减趋势(实验二)。两项实验表明来自亲疏关系不同他人反思自我评价存在记忆优势效应;青少年处于不同发展阶段,不同他人反思自我评价的记忆优势效应也存在差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青少年 反思自我评价 记忆优势效应 R/K判断
原文传递
反思自我评价研究述评 被引量:13
9
作者 岳彩镇 黄希庭 《心理科学》 CSSCI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735-739,共5页
反思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对于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知觉;它对自我概念、种族认同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反思自我评价并不完全准确,它受熟悉性、自尊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关于反思自我评价的形成,目前主要有三种假设:直接观察模型、他人反馈... 反思自我评价是指个体对于他人如何看待自己的知觉;它对自我概念、种族认同的形成起着重要作用。反思自我评价并不完全准确,它受熟悉性、自尊水平等多种因素的影响。关于反思自我评价的形成,目前主要有三种假设:直接观察模型、他人反馈模型和自我理论模型。在我国开展关于反思自我评价的研究,应当考虑中西方在文化、社会和历史背景上的不同;同时,也应加强对反思自我评价研究的应用探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思自我评价 自我概念 元知觉 准确性 神经机制
下载PDF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