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1,334篇文章
< 1 2 67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基于Gauss伪谱方法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轨迹快速优化 被引量:100
1
作者 雍恩米 唐国金 陈磊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8年第6期1766-1772,共7页
基于一种求解最优控制问题的新方法—Gauss伪谱法(Gauss Pseudospectral Method-GPM),研究了高超声速飞行器滑翔式再入的快速轨迹优化问题。针对远程多约束条件下滑翔式再入轨迹优化问题的难点,提出了基于GPM的串行分段优化策略,包括三... 基于一种求解最优控制问题的新方法—Gauss伪谱法(Gauss Pseudospectral Method-GPM),研究了高超声速飞行器滑翔式再入的快速轨迹优化问题。针对远程多约束条件下滑翔式再入轨迹优化问题的难点,提出了基于GPM的串行分段优化策略,包括三个方面:(1)构造了设计变量初值生成器,获得近似最优解作为优化初值;(2)提出从可行解到最优解的串行优化策略;(3)引入平衡滑翔条件构造动态分段点,将再入轨迹分为初始下降段和滑翔段分别求解。以某高超声速再入飞行器为对象进行轨迹优化计算,仿真结果验证了本文的轨迹优化方法具有较高的精度和计算效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轨迹优化 再入 Gauss伪谱方法
下载PDF
高超声速飞行器控制研究综述 被引量:84
2
作者 吴宏鑫 孟斌 《力学进展》 EI CSCD 北大核心 2009年第6期756-765,共10页
高超声速飞行器控制研究主要讨论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巡航控制问题和无动力高超声速飞行器返回再入控制问题.吸气式的高超声速飞行器主要针对于两种构型:锥体加速器构型和X-30构型,无动力高超声速飞行器主要考虑X-33和X-38构型.分别对... 高超声速飞行器控制研究主要讨论吸气式高超声速飞行器巡航控制问题和无动力高超声速飞行器返回再入控制问题.吸气式的高超声速飞行器主要针对于两种构型:锥体加速器构型和X-30构型,无动力高超声速飞行器主要考虑X-33和X-38构型.分别对锥体加速器构型、X-30构型和再入模式的动力学模型和控制进行了综述,并指出了近来高超声速飞行器控制研究的热点问题.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动力学建模 控制 再入 机体发动机一体化
下载PDF
Reentry trajectory optimization for hypersonic vehicle satisfying complex constraints 被引量:58
3
作者 Jiang Zhao Rui Zhou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3年第6期1544-1553,共10页
The reentry trajectory optimization for hypersonic vehicle(HV)is a current problem of great interest.Some complex constraints,such as waypoints for reconnaissance and no-fly zones for threat avoidance,are inevitably... The reentry trajectory optimization for hypersonic vehicle(HV)is a current problem of great interest.Some complex constraints,such as waypoints for reconnaissance and no-fly zones for threat avoidance,are inevitably involved in a global strike mission.Of the many direct methods,Gauss pseudospectral method(GPM)has been demonstrated as an effective tool to solve the trajectory optimization problem with typical constraints.However,a series of diffculties arises for complex constraints,such as the uncertainty of passage time for waypoints and the inaccuracy of approximate trajectory near no-fly zones.The research herein proposes a multi-phase technique based on the GPM to generate an optimal reentry trajectory for HV satisfying waypoint and nofly zone constraints.Three kinds of specifc breaks are introduced to divide the full trajectory into multiple phases.The continuity conditions are presented to ensure a smooth connection between each pair of phases.Numerical examples for reentry trajectory optimization in free-space flight and with complex constraints are used to demonstrate the proposed technique.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e feasible application of multi-phase technique in reentry trajectory optimization with waypoint and no-fly zone constraint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sonic vehicles reentry trajectory optimization Multi-phase Gauss pseudospectral method(MGPM) Waypoint No-fly zone
原文传递
新一代多用途载人飞船概念研究 被引量:44
4
作者 杨雷 张柏楠 +3 位作者 郭斌 左光 石泳 黄震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3期703-713,共11页
在"神舟"载人飞船进入成熟稳定期后,中国有必要尽早启动新一代多用途载人飞船的论证和研制。本文对国外新一代载人飞船的技术方案特点、新的设计理念及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从适应多任务、降低运营成本、钝头体气动外形、更高... 在"神舟"载人飞船进入成熟稳定期后,中国有必要尽早启动新一代多用途载人飞船的论证和研制。本文对国外新一代载人飞船的技术方案特点、新的设计理念及发展现状进行了分析,从适应多任务、降低运营成本、钝头体气动外形、更高安全可靠性以及新型轻质材料使用等多个方面总结了国外新一代载人飞船的技术发展趋势。初步分析了中国发展新一代载人飞船的近地轨道、载人登月、载人登小行星、载人登火星等任务需求,基本确定了新一代飞船的总体性能参数,并在此基础上梳理了新一代载人飞船技术途径,初步提出了两种方案设想,为中国新一代载人飞船的研制提供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新一代载人飞船 多用途 逃逸 再入 任务需求 总体方案
原文传递
Progress in reentry trajectory planning for hypersonic vehicle 被引量:27
5
作者 Jiang Zhao Rui Zhou Xuelian Jin 《Journal of Systems Engineering and Electronics》 SCIE EI CSCD 2014年第4期627-639,共13页
The reentry trajectory planning for hypersonic vehicles is critical and challenging in the presence of numerous nonlinear equations of motion and path constraints, as well as guaranteed satisfaction of accuracy in mee... The reentry trajectory planning for hypersonic vehicles is critical and challenging in the presence of numerous nonlinear equations of motion and path constraints, as well as guaranteed satisfaction of accuracy in meeting all the specified boundary conditions. In the last ten years, many researchers have investigated various strategies to generate a feasible or optimal constrained reentry trajectory for hypersonic vehicles. This paper briefly reviews the new research efforts to promote the capability of reentry trajectory planning. The progress of the onboard reentry trajectory planning, reentry trajectory optimization, and landing footprint is summarized. The main challenges of reentry trajectory planning for hypersonic vehicles are analyzed, focusing on the rapid reentry trajectory optimization, complex geographic constraints, and coop- erative strategi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hypersonic vehicle reentry trajectory planning on-board planning reentry trajectory optimization footprint.
下载PDF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applied to hypersonic reentry trajectories 被引量:26
6
作者 Zhao Jiang Zhou Rui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5年第3期822-831,共10页
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novel use of th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to generate the end-to-end trajectory for hypersonic reentry vehicles in a quite simple formulation. The velocity- dependent bank a... Abstract This paper presents the novel use of the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 (PSO) to generate the end-to-end trajectory for hypersonic reentry vehicles in a quite simple formulation. The velocity- dependent bank angle profile is developed to reduce the search space of unknown parameters based on the constrained PSO algorithm. The path constraints are enforced by setting the fitness function to be infinite on condition that the particles violate the maximum allowable values. The PSO algo- rithm also provides a much easier means to satisfy the terminal conditions by adding penalty terms to the fitness function. Furthermore, the approximate reentry landing footprint is fast constructed by incorporating an interpolation model into the standardized bank angle profiles. Numerical sim ulations demonstrate that the PSO method is a feasible and flexible tool to generate the end-to-end trajectory and landing footprint for hypersonic reentry vehicles. 展开更多
关键词 FOOTPRINT Hypersonic vehicles Particle swarm optimization(PSO) reentry Trajectories
原文传递
助推—滑翔式导弹中段弹道方案的初步分析 被引量:23
7
作者 雍恩米 唐国金 陈磊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6期6-10,共5页
建立了助推—滑翔式弹道中段的无量纲运动方程。采用非线性规划方法实现弹道优化。首先求解不同初始速度、速度倾角和最大升阻比的最大射程弹道,然后考虑驻点热流、过载约束,求解总气动加热最小和射程最大的最优弹道。基于前者的计算结... 建立了助推—滑翔式弹道中段的无量纲运动方程。采用非线性规划方法实现弹道优化。首先求解不同初始速度、速度倾角和最大升阻比的最大射程弹道,然后考虑驻点热流、过载约束,求解总气动加热最小和射程最大的最优弹道。基于前者的计算结果分析了初始条件对最大射程弹道的影响。将考虑约束的再入滑翔弹道与弹道式再入的特征参数比较,表明再入滑翔弹道的峰值热流较小,而总气动加热增加,但再入滑翔飞行时间在一般锥形体再入机动飞行器的热防护系统可承受的时间范围内。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助推—滑翔 导弹 弹道优化 非线性规划 再入
下载PDF
基于雷达跟踪仿真的滑翔式再入弹道突防性能分析 被引量:22
8
作者 雍恩米 钱炜祺 何开锋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0期1370-1376,共7页
从防御雷达对再入弹道跟踪效果的角度,对滑翔式再入飞行器的突防性能进行了初步分析。基于Unscented卡尔曼滤波和考虑气动模型的目标跟踪模型,加入雷达测量噪声,计算目标跟踪误差,比较弹道式与滑翔式再入弹道的跟踪效果。仿真结果表明:... 从防御雷达对再入弹道跟踪效果的角度,对滑翔式再入飞行器的突防性能进行了初步分析。基于Unscented卡尔曼滤波和考虑气动模型的目标跟踪模型,加入雷达测量噪声,计算目标跟踪误差,比较弹道式与滑翔式再入弹道的跟踪效果。仿真结果表明:(1)滑翔式再入弹道有横向机动且飞行高度较低,雷达的发现时间较晚,可观测时间比较短;(2)由于雷达的跟踪动力学模型中很难对气动力准确建模,滑翔式弹道借助气动力产生机动,雷达对其跟踪的误差要大于弹道式再入弹道;(3)在相近的雷达观测条件下,弹道机动性越强,雷达跟踪精度越差;(4)尽量使防御方所假设的目标动力学模型失配是增加突防能力的有效措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滑翔 再入 雷达跟踪 突防
下载PDF
高速再入飞行器的制导与控制系统设计 被引量:17
9
作者 连葆华 崔平远 崔祜涛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2期115-119,共5页
针对高速再入飞行器模型的快时变 ,强耦合 ,严重非线性的特点 ,采用反馈线性化方法 ,设计了自动驾驶仪 ;同时采用最优制导律设计与理想速度曲线相结合的方法 ,设计了能同时保证末端制导精度及速度方向、大小的制导律。最后 ,进行了六自... 针对高速再入飞行器模型的快时变 ,强耦合 ,严重非线性的特点 ,采用反馈线性化方法 ,设计了自动驾驶仪 ;同时采用最优制导律设计与理想速度曲线相结合的方法 ,设计了能同时保证末端制导精度及速度方向、大小的制导律。最后 ,进行了六自由度仿真 ,结果表明 :设计的制导律及控制方案是合理、有效的 ,易于实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入飞行器 制导 控制系统 反馈线性化 系统设计
下载PDF
基于Gauss伪谱法的高超声速飞行器多约束三维再入轨迹优化 被引量:20
10
作者 姚寅伟 李华滨 《航天控制》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2期33-38,45,共7页
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飞行过程中,需要满足多种过程约束和终端状态约束,同时再入初始状态根据飞行任务不同会有较大变化,针对其特点的快速轨迹优化问题已成为当今热点。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初值轨迹生成+Gauss伪谱法+SQP求解NLP"... 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飞行过程中,需要满足多种过程约束和终端状态约束,同时再入初始状态根据飞行任务不同会有较大变化,针对其特点的快速轨迹优化问题已成为当今热点。本文研究了一种基于"初值轨迹生成+Gauss伪谱法+SQP求解NLP"的方法,既利用了Gauss伪谱法收敛快、精度高的特点,又结合初值轨迹生成算法,弥补了Gauss伪谱法对初值敏感的不足。本文在仿真过程中选取再入总吸热量最小为性能指标,求解了满足多种约束的再入轨迹,并将优化的结果与数值积分的结果进行比较,验证了此算法有效性和可行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高超声速飞行器 再入 轨迹优化 GAUSS伪谱法
下载PDF
第二代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及其再入制导技术 被引量:16
11
作者 汤一华 余梦伦 +1 位作者 杨勇 谢泽兵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北大核心 2010年第1期26-31,共6页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是未来航天运输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各大国正围绕其关键技术开展积极的研究。第2代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对再入制导技术的自主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了各国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发展概况,给出了可重复使...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是未来航天运输系统发展的主要方向,各大国正围绕其关键技术开展积极的研究。第2代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对再入制导技术的自主性、安全性和可靠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分析了各国可重复使用运载器的发展概况,给出了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再入的特点。重点综述了针对第2代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开发的各种新型再入制导方法,并讨论了有待深入研究的可重复使用运载器再入制导关键技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可重复使用运载器 再入 制导
下载PDF
Space Debris Reentry Analysis Methods and Tools 被引量:15
12
作者 WU Ziniua HU Ruifeng +2 位作者 QU Xi WANG Xiang WU Zhe 《Chinese Journal of Aeronautics》 SCIE EI CAS CSCD 2011年第4期387-395,共9页
The reentry of uncontrolled spacecraft may be broken into many pieces of debris at an altitude in the range of 75-85 km. The surviving fragments could pose great hazard and risk to ground and people. In recent years, ... The reentry of uncontrolled spacecraft may be broken into many pieces of debris at an altitude in the range of 75-85 km. The surviving fragments could pose great hazard and risk to ground and people. In recent years, methods and tools for predicting and analyzing debris reentry and ground risk assessment have been studied and developed in National Aeronautics and Space Ad-ministration (NASA), European Space Agency (ESA) and other organizations, including the group of the present authors. This paper reviews the current progress on this topic of debris reentry briefly. We outline the Monte Carlo method for uncertainty analysis, breakup prediction, and parameters affecting survivability of debris. The existing analysis tools can be classified into two categories, i.e. the object-oriented and the spacecraft-oriented methods, the latter being more accurate than the first one. The past object-oriented tools include objects of only simple shapes. For more realistic simulation, here we present an object-oriented tool debris reentry and ablation prediction system (DRAPS) developed by the present authors, which introduces new object shapes to 15 types, as well as 51 predefined motions and relevant aerodynamic and aerothermal models. The aerodynamic and aerothermal models in DRAPS are validated using direct simulation Monte Carlo (DSMC) method.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ace debris reentry ablation BREAKUP risk assessment AERODYNAMICS
原文传递
钝头型航天器再入通信黑障及对策研究 被引量:17
13
作者 王家胜 杨显强 +1 位作者 经姚翔 游晟 《航天器工程》 2014年第1期6-16,共11页
首先介绍了无线电波在等离子体环境中传播的基础理论,在此基础上分析和讨论了钝头型航天器再入时形成的等离子鞘套及相关通信黑障现象。从13个方面(包括近期和远期实现的可能性等)对多种减轻或消除黑障的设想和方法:包括高频、激光、高... 首先介绍了无线电波在等离子体环境中传播的基础理论,在此基础上分析和讨论了钝头型航天器再入时形成的等离子鞘套及相关通信黑障现象。从13个方面(包括近期和远期实现的可能性等)对多种减轻或消除黑障的设想和方法:包括高频、激光、高等效全向辐射功率(Effective Isotropic Radiated Power,EIRP)和品质因素(G/T值)、选择空气动力外形、亲电子材料、磁或电磁控制、中继等进行了全面的比较和评估。考虑到我国的空间基础设施和技术背景条件,利用中继法应是在近期可实现的工程技术解;而亲电子材料、磁或电磁控制法对解决各种等离子鞘套问题具有广阔的远期发展前景。文章的研究结果对我国今后的再入类航天器工程顶层构想具有参考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航天器 再入 等离子鞘套 通信黑障 总体设计
下载PDF
江苏省反应性献血者屏蔽、保留与归队情况分析 被引量:17
14
作者 蒋昵真 胡文佳 +6 位作者 朱胜江 朱姗姗 王金花 朱楠 徐志华 王秀明 黄成垠 《国际检验医学杂志》 CAS 2017年第10期1299-1300,1303,共3页
目的对江苏省反应性献血者屏蔽、保留与归队工作进行总结分析,观察保留与归队策略的可行性。方法 ELISA单试剂反应性/NAT(-)及ELISA(-)/NAT(+)的献血者标本,经确认为阴性者,血液淘汰,献血资格保留。屏蔽6个月以上的献血者可在省内任一... 目的对江苏省反应性献血者屏蔽、保留与归队工作进行总结分析,观察保留与归队策略的可行性。方法 ELISA单试剂反应性/NAT(-)及ELISA(-)/NAT(+)的献血者标本,经确认为阴性者,血液淘汰,献血资格保留。屏蔽6个月以上的献血者可在省内任一家血站提出归队申请,经常规检测及江苏省血液中心复检合格后允许其归队。用χ2检验比较保留、归队后再献血的不合格率与普通献血者是否存在差异。结果 2014年10月至2016年6月,单ELISA试剂(+)/NAT(-)标本1 615例,经确认阳性67例,不确定42例,阴性1 506例;ELISA(-)/NAT(+)标本831份,经确认阳性809例,阴性22例。共1 528例确认为阴性,保留献血资格。经保留的献血者中,89例再次献血,79例血液检测合格,不合格率11.24%,与普通献血者不合格率(1.5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同期,全省共596例提出归队申请,218例被归队血站方淘汰,在余下的378份送检江苏省血液中心的标本中,有359份合格,符合归队条件。其中有332例在归队后献血,血液检测均合格。结论江苏省反应性献血者的归队策略合理可行,但献血者保留策略仍需进一步优化和完善。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性献血者 屏蔽 保留 归队
下载PDF
充气式返回舱气动热特性研究 被引量:17
15
作者 高艺航 贺卫亮 《航天返回与遥感》 2014年第4期17-25,共9页
文章针对航天器返回实时性和经济性的需求,以充气式返回舱为研究对象,研究该飞行器从空间站返回过程中的气动特性,重点分析气动热特性。文章通过引入分子运动论、Kemp-Riddell方法、Linear桥函数等计算方法,建立起该飞行器在自由分子流... 文章针对航天器返回实时性和经济性的需求,以充气式返回舱为研究对象,研究该飞行器从空间站返回过程中的气动特性,重点分析气动热特性。文章通过引入分子运动论、Kemp-Riddell方法、Linear桥函数等计算方法,建立起该飞行器在自由分子流区、过渡流区和连续流区高超声速情况下的表面热平衡方程,得出了该飞行器返回过程中的驻点热流密度和驻点壁面温度。计算分析了该飞行器最大直径D1和半锥角α等几何尺寸对其气动热特性的影响,得到在一定范围内增大D1和α可以有效减小驻点热流密度和驻点壁面温度,并研究在峰值加热高度附近70km、80km处不同马赫数下的气动热特性。在此基础上,依据热防护系统材料和布局,将气动加热计算的表面热流分布作为外壁边界条件,分析了结构材料层的温度变化特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充气展开 再入 减速 气动热特性 航天返回
下载PDF
广州地区实施献血者归队效果评估 被引量:16
16
作者 陈锦艳 谢桂芸 +8 位作者 梁华钦 黎世杰 蓝琴 欧阳剑 何博 戎霞 汪传喜 贝春花 付涌水 《中国输血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485-488,共4页
目的对广州血液中心实施《反应性献血者屏蔽与归队指南(第二版)》的全过程进行分析,为完善指南提供参考。方法电话及短信通知2012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在本中心献血后,检测结果符合《反应性献血者屏蔽与归队指南(第二版)》中参加归队检... 目的对广州血液中心实施《反应性献血者屏蔽与归队指南(第二版)》的全过程进行分析,为完善指南提供参考。方法电话及短信通知2012年1月—2016年6月期间在本中心献血后,检测结果符合《反应性献血者屏蔽与归队指南(第二版)》中参加归队检测要求的献血者8 451名参加归队检测,对响应者进行包括HBsAg、抗-HCV、抗-HIVAgAb、抗-TP以及NAT的归队检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法分析参加归队检测及归队后再次献血的影响因素。配对t检验比较部分献血者归队前后的平均献血间隔期差异。结果 8 451名献血者中有7 918名收到归队建议的通知,其中2 972名献血者参与归队检测,响应率37.54%。献血者参加归队检测的血液检测结果总合格率为69.01%。机采献血者参加归队检测的意愿是全血献血者的1.506倍(OR 95%CI:1.270—1.786,P<0.05),固定献血者参加归队检测的意愿是固定献血者的1.721倍(OR 95%CI:1.545—1.916,P<0.05),大学以上教育程度的献血者参加归队检测的意愿是大学以下教育程度献血者的1.201倍(OR 95%CI:1.080—1.335,P<0.05)。2012—2014年归队献血者1 420名,机采献血者,固定献血者及高年龄组献血者归队后再次献血(截止到2016年12月统计)的意愿相对其相应对照组高,分别为:2.753倍(OR 95%CI:1.924—3.939,P<0.05);1.358倍(OR 95%CI:1.083—1.704,P<0.05);2.040倍(OR 95%CI:1.398—2.977,P<0.05)。755名献血者归队后献血间隔期比此前献血间隔期平均延迟83.68 d(t=-3.284,P<0.05)。结论献血检测结果假反应性的经历对献血者心理造成了一定的负面影响,《指南》还应加入专业的心理干预方面的内容;有条件的地方,应同时开展确诊实验,以减少对献血者的困扰;应通过更细致的服务促进假反应性献血者参加归队检测及再次献血。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反应性献血者 归队 献血延迟 指南
下载PDF
考虑阻力加速度的再入预测-校正制导算法 被引量:16
17
作者 王涛 张洪波 +1 位作者 朱如意 汤国建 《宇航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7年第2期143-151,共9页
提出了一种基于阻力加速度的预测-校正制导方法,首先通过对阻力加速度走廊插值获取阻力加速度剖面模型,并基于该模型进行数值轨迹预测。然后根据两次预测结果近似求出阻力加速度与航程的关系,实时校正阻力加速度,消除航程偏差。同时对... 提出了一种基于阻力加速度的预测-校正制导方法,首先通过对阻力加速度走廊插值获取阻力加速度剖面模型,并基于该模型进行数值轨迹预测。然后根据两次预测结果近似求出阻力加速度与航程的关系,实时校正阻力加速度,消除航程偏差。同时对攻角进行调整,消除高度误差。横向制导通过校正倾侧角翻转时机实现。与传统的迭代预测校正制导算法相比,论文的制导算法同时校正纵向运动和横向运动,提升了飞行器的再入制导能力。每一次校正只需两次弹道预测,减少了制导的计算量。另外,采用插值的阻力加速度剖面对过程约束具有更强的处理能力。通过打靶仿真验证,论文的制导算法具有较高的制导精度和鲁棒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入 制导 预测-校正 阻力加速度 跟踪微分器
下载PDF
高超声速飞行器再入姿态鲁棒控制 被引量:15
18
作者 赖薇 孟斌 孙洪飞 《控制理论与应用》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5年第10期1287-1297,共11页
本文针对气动参数和惯性参数不确定性,同时考虑反作用控制系统(RCS)参与控制,设计高超声速再入飞行器的鲁棒自适应控制器.根据奇异摄动理论将整个控制系统分为快、慢两个回路分别进行设计,将各回路的不确定参数写成矢量的形式,并用自适... 本文针对气动参数和惯性参数不确定性,同时考虑反作用控制系统(RCS)参与控制,设计高超声速再入飞行器的鲁棒自适应控制器.根据奇异摄动理论将整个控制系统分为快、慢两个回路分别进行设计,将各回路的不确定参数写成矢量的形式,并用自适应估计器进行在线估计,从而使得控制器实现在线自适应调整.利用非线性干扰观测器来处理控制系数矩阵的不确定性部分.提出一种改进的控制分配权重函数,并将总控制力矩分配到气动舵面偏角指令和RCS所需提供的控制力矩指令.利用Lyapunov稳定性理论来分析整个闭环系统的稳定性.最后,通过仿真验证该控制方案能够有效抑制不确定参数引起的干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姿态控制 再入 气动参数不确定性 自适应 鲁棒性 控制分配
下载PDF
具有碰撞角约束的三维圆轨迹制导律 被引量:15
19
作者 胡锡精 黄雪梅 《航空学报》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3期508-519,共12页
针对再入飞行器带碰撞角约束的导引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三维(3D)制导律。改进并扩展了圆轨迹导引算法,定义了2个圆轨迹跟踪误差变量。通过对导引任务的分析,提出闭环修正导引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再入飞行器制导过程的动力学方程进行解... 针对再入飞行器带碰撞角约束的导引问题,设计了一种新型三维(3D)制导律。改进并扩展了圆轨迹导引算法,定义了2个圆轨迹跟踪误差变量。通过对导引任务的分析,提出闭环修正导引方法。在此基础上,对再入飞行器制导过程的动力学方程进行解析推导,设计出能适应再入飞行器速度大小变化的三维闭环圆轨迹制导律(3CCGL)。数学仿真结果表明:此制导律能导引再入飞行器沿终端约束方向精确命中目标;同已有算法相比,该制导算法优势明显,其导引的飞行路径短,终端碰撞速度大,并能实现大角度转向攻击,大幅提高再入飞行器的末段机动能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再入 制导律 三维空间 圆轨迹导引 碰撞角约束 闭环修正
原文传递
Adaptive guidance law design based on characteristic model for reentry vehicles 被引量:12
20
作者 YANG JunChun HU Jun NI MaoLin 《Science in China(Series F)》 2008年第12期2005-2021,共17页
In this paper an adaptive guidance law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model is designed to track a reference drag acceleration for reentry vehicles like the Shuttle. The characteristic modeling method of linear constant ... In this paper an adaptive guidance law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model is designed to track a reference drag acceleration for reentry vehicles like the Shuttle. The characteristic modeling method of linear constant systems is extended for single-input and single-output (SlSO) linear time-varying systems so that the characteristic model can be established for reentry vehicles. A new nonlinear differential golden-section adaptive control law is presented. When the coefficients belong to a bounded closed convex set and their rate of change meets some constraints, the uniformly asymptotic stability of the nonlinear differential golden-section adaptive control system is proved. The tracking control law, the nonlinear differential golden-section control law, and the revised logical integral control law are integrated to design an adaptive guidance law based on the characteristic model. This guidance law overcomes the disadvantage of the feedback linearization method which needs the precise model. Simulation results show that the proposed method has better performance of tracking the reference drag acceleration than the feedback linearizaUon on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haracteristic model nonlinear differential golden-section control law logical integral control law adaptiveguidance asymptotic stability reentry vehicles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67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