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Application of Iron Nanoparticles Synthesized by Green Tea for the Removal of Hexavalent Chromium in Column Tests 被引量:6
1
作者 C. Mystrioti A. Xenidis N. Papassiopi 《Journal of Geoscience and Environment Protection》 2014年第4期28-36,共9页
Nano zero valent iron particles (nZVI) are popular the last few years because of the numerous applications in remediation of a wide range of pollutants in contaminated soils and aquifers. The nZVI particles can be 10 ... Nano zero valent iron particles (nZVI) are popular the last few years because of the numerous applications in remediation of a wide range of pollutants in contaminated soils and aquifers. The nZVI particles can be 10 - 1000 times more reactive than granular or micro-scale ZVI particles due to the small particle size, large specific surface area and high reactivity. An alternative green synthesis procedure was used for the production of nano zero valent iron particles (nZVI) using green tea (GT) extract, which is characterized by its high antioxidant content. Polyphenols in green tea extract possess double role in the synthesis of nZVI, because they not only reduce ferric cations, but also protect nZVI from oxidation and agglomeration as capping agents. The objective of current study was to simulate ata laboratory scale the attachment of GT-nZVI particles on soil material and study the effectiveness of attached nanoparticles for removing hexavalent chromium (Cr(VI)) from contaminated groundwater flowing through the porous soil bed. Column tests were carried out with various flowrates in order to examine the effect of contact time between the attached on porous medium nZVI and the flow-through solution on Cr(VI) reduction. After the completion of column tests the soil material in each column was split in 5 vertical sections, which were further subjected to chemical analyses and leaching tests. According to the results of the study increasing the contact time favors the reduction and removal of Cr(VI) from the aqueous phase. The reductive precipitation of Cr can be described as a reaction that follows a pseudo-first order kinetic law, with rate constant equal to k = 0.0243 ± 0.0011 min-1. Leaching tests indicated that precipitated chromium is not soluble. In the examined soil material, the total amount of precipitated Cr was found to range between 280 and 890 mg/(kg soil), while soluble Cr was less than 1.4 mg/kg and most probably it was due to the presence of residual Cr(VI) solution in the porosity of soil. 展开更多
关键词 NANOSCALE Zero Valent Iron NZVI Hexavalent CHROMIUM reductive capacity COLUMN Tests
下载PDF
硼氢化物聚合物试剂的制备及其应用
2
作者 蒋济隆 黄锦霞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89年第4期169-171,共3页
采用价廉易得的硼氢化钾代替硼氢化钠与717~#强碱性阴离子交换树脂反应,合成了硼氢化物聚合物还原试剂,本法经济、简便,所得试剂的还原容量为3.50mmol/g干树脂,用于某些羰基化合物的还原反应,取得了较好效果。
关键词 硼氢化物 聚合物 试剂 制备 应用
下载PDF
不同品种紫叶生菜花青素含量及其抗氧化性分析 被引量:16
3
作者 郝敬虹 赵猛 +4 位作者 刘慧 苏贺楠 刘超杰 韩莹琰 范双喜 《北京农学院学报》 2014年第2期25-28,共4页
为了探讨紫叶生菜花青素的积累特点及其氧化还原能力,以国内外10种紫叶生菜为试材,测定不同紫叶生菜品种的花青素含量和DPPH·的清除率、总抗氧化能力、总还原能力。结果表明:大部分紫叶生菜品种叶片颜色越深花青素含量越高,花青素... 为了探讨紫叶生菜花青素的积累特点及其氧化还原能力,以国内外10种紫叶生菜为试材,测定不同紫叶生菜品种的花青素含量和DPPH·的清除率、总抗氧化能力、总还原能力。结果表明:大部分紫叶生菜品种叶片颜色越深花青素含量越高,花青素含量最高的品种是S55,总抗氧化能力最高的品种是S44,总还原能力最高的品种是S55;总体来说花青素含量较高的紫叶生菜品种抗氧化还原能力较强。综合评价表明,品种S55表现出较强的DPPH·清除能力、总抗氧化能力和总还原能力,有较好的抗氧化效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紫叶生菜 花青素 积累特点 总抗氧化能力 还原能力
下载PDF
还原热处理对铈锆铝复合氧化物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5
4
作者 肖益鸿 杨黄根 +3 位作者 蔡国辉 郑勇 郑瑛 魏可镁 《物理化学学报》 SCIE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2年第1期245-250,共6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铈锆铝复合氧化物(CeO2-ZrO2-Al2O3,CZA)和铈锆复合氧化物(CeO2-ZrO2,CZ),将样品分别在空气和10%H2/Ar气氛下进行热处理,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O2脉冲吸附、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手段研究了复合氧化物的结构及性...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铈锆铝复合氧化物(CeO2-ZrO2-Al2O3,CZA)和铈锆复合氧化物(CeO2-ZrO2,CZ),将样品分别在空气和10%H2/Ar气氛下进行热处理,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O2脉冲吸附、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手段研究了复合氧化物的结构及性能.结果表明:CZA样品经950℃还原热处理后出现CeAlO3晶相,热处理温度越高,越有利于CeAlO3物相生成.CZA储氧量(OSC)随着还原热处理温度升高逐渐增大,至900℃达到1270.3μmo·lg-1;温度继续升高,OSC减小,1100℃还原热处理后CZA的OSC仅为23.2μmo·lg-1.研究发现还原热处理中形成CeAlO3,其显著影响CZA样品的储氧性能和还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铈锆铝复合氧化物 还原热处理 CeAlO3 储氧性能 还原性能
下载PDF
掺杂锆对CeO2-ZrO2-Al2O3复合氧化物还原热处理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2
5
作者 杨黄根 谭喻方 +5 位作者 韦庆敏 晏全 陈渊 朱立刚 覃利琴 肖益鸿 《材料工程》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20年第12期90-96,共7页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铈锆铝复合氧化物CZ x A(Ce,Zr,Al摩尔比为1∶x∶2,其中x=0,0.5,1,1.5,2)新鲜样品,分别在空气和10%H 2/Ar气氛下进行热处理,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N 2吸脱附BET法、O 2脉冲吸附、H 2程序升温还原(H 2 temperature-program... 采用共沉淀法制备铈锆铝复合氧化物CZ x A(Ce,Zr,Al摩尔比为1∶x∶2,其中x=0,0.5,1,1.5,2)新鲜样品,分别在空气和10%H 2/Ar气氛下进行热处理,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N 2吸脱附BET法、O 2脉冲吸附、H 2程序升温还原(H 2 temperature-programmed reduction,H 2-TPR)等手段研究复合氧化物的结构及性能。结果表明:CZ x A系列样品随着Zr含量的增加,经1100℃还原热处理的CZ 1.5 A-H 2-1100和CZ 2A-H 2-1100样品没有观察到CeAlO 3晶相;其储氧量分别为713,548μmol·g-1,远大于CZA-H 2-1100的23μmol·g-1;H 2-TPR耗氢量分别为1995,2087μmol·g-1,而CZA-H 2-1100样品H 2-TPR耗氢量显著减小,仅为310μmol·g-1,CZ x A储氧性能受还原热处理时CeAlO 3形成的影响,与H 2-TPR耗氢量的变化结果相吻合。研究发现CA样品经还原热处理更易生成CeAlO 3,而在CA中掺杂一定量Zr元素后的CZ 1.5 A,CZ 2A样品能抑制CeAlO 3的形成,从而显著改善材料的储氧性能和H 2-TPR耗氢量,且铈锆铝材料经还原热处理,均具有更好的低温还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CeO2-ZrO2-Al2O3 还原热处理 CeAlO3 储氧性能 还原性能
下载PDF
制备方法对铈锆铝复合氧化物还原热处理性能的影响 被引量:1
6
作者 杨黄根 晏全 +4 位作者 韦庆敏 陈渊 朱立刚 覃利琴 肖益鸿 《功能材料》 EI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11期11182-11189,共8页
采用沉淀前驱物混合法制备铈锆铝复合氧化物(CZ+A(pm))和沉淀机械研磨混合法制备铈锆铝复合氧化物(CZ+A(mm))(x(Ce)∶x(Zr)∶x(Al)=1∶1∶2)。将样品分别在空气和10%H2/Ar气氛下进行热处理,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N2吸脱附(BET)、O2... 采用沉淀前驱物混合法制备铈锆铝复合氧化物(CZ+A(pm))和沉淀机械研磨混合法制备铈锆铝复合氧化物(CZ+A(mm))(x(Ce)∶x(Zr)∶x(Al)=1∶1∶2)。将样品分别在空气和10%H2/Ar气氛下进行热处理,利用X射线粉末衍射(XRD)、N2吸脱附(BET)、O2脉冲吸附、H2程序升温还原(H2-TPR)等手段研究了复合氧化物的结构及性能。结果表明,CZ+A(pm)、CZ+A(mm)新鲜样品经1 100℃还原热处理后的CZ+A(pm)-H2-1 100样品的XRD图谱出现较多且尖锐的归属于CeAlO3的衍射峰,而CZ+A(mm)-H2-1 100样品没有观察到CeAlO3晶相;其储氧量分别为157和773μmol/g,均大于CZA-H2-1 100的23.2μmol/g;H2-TPR耗氢量分别为960和1 916μmol/g,而CZA-H2-1 100样品H2-TPR耗氢量仅为310μmol/g,CZ+A(pm)储氧性能受还原热处理时CeAlO3形成的影响,与还原性能的变化结果相吻合。研究发现,铈锆铝复合氧化物中CZ+A(pm)样品的铈锆和氧化铝粒子尺度较小,相互之间接触较紧密,使得CeO2和Al2O3较易发生固相化合反应生成CeAlO3,而CZ+A(mm)样品中铈锆和氧化铝粒子更大,相互之间间隔更远,经还原热处理时能抑制CeAlO3的形成,从而改善材料在还原气氛下的储氧性能和还原性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铈锆铝复合氧化物CZ+A(pm)和CZ+A(mm) 还原热处理 CeAlO3 储氧性能 还原性能
下载PDF
茶多酚功能化的还原型氧化石墨烯对蛋白质的富集 被引量:1
7
作者 潘熠 李婷 +3 位作者 康茂萍 张平 冯云 郝丽英 《华西药学杂志》 CAS CSCD 2019年第4期359-364,共6页
目的研究茶多酚功能化的还原型氧化石墨烯(TPG)对蛋白质的富集,并应用于对唾液中蛋白质的分离富集。方法采用水热法得到了TPG,使用分子荧光来考察TPG对牛血清白蛋白(BSA)及唾液中的蛋白质的富集效果。结果成功制备了TPG,且低浓度(0.10mg... 目的研究茶多酚功能化的还原型氧化石墨烯(TPG)对蛋白质的富集,并应用于对唾液中蛋白质的分离富集。方法采用水热法得到了TPG,使用分子荧光来考察TPG对牛血清白蛋白(BSA)及唾液中的蛋白质的富集效果。结果成功制备了TPG,且低浓度(0.10mg·mL^-1)TPG溶液在10min内对模型蛋白BSA的富集效率超过90%,最高吸附容量可达3.874g·g^-1;TPG对实际样本唾液中蛋白质的富集效率高达86%。结论TPG对模型蛋白质及实际样本中的蛋白质都表现出了良好的富集能力,为蛋白质的富集提供了一种高效的新型碳质材料,在蛋白质的研究检测中具有良好的应用潜力。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氧化石墨烯(GO) 茶多酚功能化的还原型氧化石墨烯(TPG) 茶多酚 牛血清蛋白(BSA) 富集 蛋白质 吸附效率 吸附容量 唾液 水热法 分子荧光法
原文传递
沉积岩石氧化-还原性能参数研究及在沉积相分析中的应用 被引量:1
8
作者 罗梅 《沉积与特提斯地质》 CAS CSCD 1993年第3期52-61,共10页
在沉积相研究中,对不同沉积环境中所形成的各种岩石进行系统的岩石氧化-还原性能参数的研究,对恢复和判断沉积相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在沉积相的研究中,特别注意沉积岩石氧化-还原性能参数的系统分析,这些研究对阐明沉积环境特征,分析不... 在沉积相研究中,对不同沉积环境中所形成的各种岩石进行系统的岩石氧化-还原性能参数的研究,对恢复和判断沉积相有重要的意义。笔者在沉积相的研究中,特别注意沉积岩石氧化-还原性能参数的系统分析,这些研究对阐明沉积环境特征,分析不同氧化-还原岩石带对某些沉积矿产的控制作用等方面起到了重要作用。沉积岩石氧化-还原性能参数,目前没有公认的标准,参考国内外有关文献,笔者认为对沉积岩石氧化-还原性能起决定作用的是以下一些特征元素及其比值:低价铁(Fe^(2-))含量及Fe^(3-)/Fe^(2-)比值,还原硫(S^2)及S^2/Fe^(2-)比值,有机碳(Cy)及其他变价元素。在评价沉积岩石的还原容量时,只有当岩石中的全部还原组分都参加进去被测定,这样才可得出岩石还原性能的正确结论。70年代前苏联学者和(1965)使用强氧化剂KMnO_4在碱性条件下(pH=11—13)氧化沉积岩粉末取得岩石ΔEh值,此值是评价沉积岩石还原能力的一个主要参数。岩石Eh_7值是评价沉积岩石氧化-还原性质的另一个重要参数。前苏联学者(1975)提出将沉积岩粉放入杯中,用蒸馏水调成膏状,然后用插有测量电极的橡皮塞盖住杯口,在密闭条件下测量岩石Eh、pH值的方法。为了采用统一的标准(pH=7)来比较这些数值的大小,作者用公式 Eh_7=K(pH_c—7)+Eh_c(K=59mv)对所测岩石Eh_c值进行校正。参照地下水氧化-还原划分标准和前述综合参数,本文提出综合的沉积岩石氧化-还原性能参数的划分标准。作者用中国华南某碳酸盐岩型铀矿床(产于石炭纪地层)和某黄铁矿床(产于泥盆纪地层)为例,详细论述了这两个矿区沉积相分析中用沉积岩石氧化-还原性质研究、判定沉积相(环境)的方法和意义。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沉积相分析 岩石氧化-还原参数 还原容量 岩石△Eh值 岩石Eh7
全文增补中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