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82篇文章
< 1 2 5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复发性胰腺炎研究进展 被引量:11
1
作者 曲凤智 曹成亮 +1 位作者 王刚 孙备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6期422-424,共3页
复发性胰腺炎可分为复发性急性胰腺炎( RAP)和复发性慢性胰腺炎( RCP)。近年来,随着胰腺炎发病率的不断升高,复发性胰腺炎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而在胰腺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复发性胰腺炎发挥了重要的过渡作用。本文对复发性... 复发性胰腺炎可分为复发性急性胰腺炎( RAP)和复发性慢性胰腺炎( RCP)。近年来,随着胰腺炎发病率的不断升高,复发性胰腺炎的发病率亦呈上升趋势。而在胰腺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复发性胰腺炎发挥了重要的过渡作用。本文对复发性胰腺炎的最新研究进展做一综述,以期探讨其在胰腺相关疾病发生发展过程中所占的地位及对临床预后的影响,并为复发性胰腺炎发作甚至癌变的预防和治疗工作提供一定的参考。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胰腺炎 复发性急性胰腺炎 复发性慢性胰腺炎 胰腺癌
原文传递
Repeated pancreatitis-induced splenic vein thrombosis leads to intractable 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 A case report and review 被引量:9
2
作者 Shan-Hong Tang Wei-Zheng Zeng +8 位作者 Qian-Wen He Jian-Ping Qin Xiao-Ling Wu Tao Wang Zhao Wang Xuan He Xiao-Lei Zhou Quan-Shui Fan Ming-De Jiang 《World Journal of Clinical Cases》 SCIE 2015年第10期920-925,共6页
Gastric varices(GV) are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s for patients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Currently, histoacryl injection is recommended as the initial treatment for bleeding of GV, and this injection has be... Gastric varices(GV) are one of the most common complications for patients with portal hypertension. Currently, histoacryl injection is recommended as the initial treatment for bleeding of GV, and this injection has been confirmed to be highly effective for most patients in many studies. However, this treatment might be ineffective for some types of GV, such as splenic vein thrombosis-related localized portal hypertension(also called left-sided, sinistral, or regional portal hypertension). Herein, we report a case of repeated pancreatitis-induced complete splenic vein thrombosis that led to intractable 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 which was treated by splenectomy. We present detailed radiological and pathological data and blood rheology analysis(the splenic artery- after a short gastric vein or stomach vein- gastric coronary vein- portal vein). The pathophysiology can be explained by the abnormal direction of blood flow in this patient. To our knowledge, this is the first reported case for which detailed patho-logy and blood rheology data are available. 展开更多
关键词 SPLENIC vein THROMBOSIS INTRACTABLE GASTRIC variceal bleeding recurrent pancreatitis REVIEW
下载PDF
ERCP在不明原因复发性胰腺炎诊治中的作用 被引量:9
3
作者 陈宏辉 李国庆 彭蕾 《中南医学科学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不明原因复发性胰腺炎诊治中的作用。方法本院2005年1月~2011年6月26例不明原因复发性胰腺炎患者,其中男10例,女16例,年龄31~85岁,中位年龄49岁,病程1~3年,发病次数2~4次。全部病例在急性发作期... 目的探讨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在不明原因复发性胰腺炎诊治中的作用。方法本院2005年1月~2011年6月26例不明原因复发性胰腺炎患者,其中男10例,女16例,年龄31~85岁,中位年龄49岁,病程1~3年,发病次数2~4次。全部病例在急性发作期或发作间期均行磁共振下胰胆管造影(MRCP)及ERCP。结果 26例患者行MRCP均未能明确诊断,经ERCP患者明确病因者12例(10例为胆管微结石,2例胰管开口狭窄并结石),可疑病因者14例(乳头旁憩室6例,十二指肠乳头炎8例)。并根据ERCP诊断结果24例行内镜下胆管乳头括约肌切开术(EST),2例行胰管乳头括约肌切开术。26例患者术后随访1~2年胰腺炎未再复发,ERCP和EST过程中无胰腺炎加重、出血及穿孔等严重并发症发生。结论 ERCP对不明原因复发性胰腺炎的临床诊断与治疗具有重要的作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 内镜乳头括约肌切开术 复发性胰腺炎
下载PDF
复发性胰腺炎的诊疗研究 被引量:3
4
作者 顾伦 赵胜兵 +4 位作者 王树玲 夏天 姚君 柏愚 李兆申 《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 CAS 2018年第1期13-16,共4页
复发性胰腺炎临床并不罕见,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近年来,我国胰腺炎的发病率持续上升,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通过探讨和分析胰腺炎的诱发因素,并进行早期评估和管理,是减少其复发的有效... 复发性胰腺炎临床并不罕见,部分患者可能出现严重的并发症甚至死亡,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命安全。近年来,我国胰腺炎的发病率持续上升,给社会带来沉重的经济负担。通过探讨和分析胰腺炎的诱发因素,并进行早期评估和管理,是减少其复发的有效手段。本文就近年来国内外研究报道的复发性胰腺炎的发病因素作一概述。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胰腺炎 诊疗
下载PDF
动机性访谈干预对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生存质量及预后观察 被引量:3
5
作者 周菊花 秦艳 《国际医药卫生导报》 2019年第18期3167-3169,共3页
目的 观察动机性访谈用于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患者生存质量及患者预后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8月入住本院的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患者86例,采用红篮球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动机性... 目的 观察动机性访谈用于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患者生存质量及患者预后效果影响。方法选取2014年2月至2016年8月入住本院的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患者86例,采用红篮球法将患者分为观察组(43例)、对照组(43例),观察组在常规护理基础上应用动机性访谈干预,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存质量、血脂、预后复发率及并发症。结果 观察组患者进行动机性访谈干预后,SF-36生活质量量表评分显著高于本组干预前及对照组干预后(P<0.05);观察组患者总胆固醇及甘油三酯([5.39±1.12)mmol/L、(6.79±3.12)mmol/L]均显著低于对照组同期([7.98±4.13)mmol/L、(10.98±4.13)mmol/L]及本组干预前[(8.97±4.73)mmol/L、(13.97±4.73)mmol/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67%比23.26%)及预后复发率(6.98%比23.26%)显著低于对照组(P<0.05)。结论 动机性访谈干预能够改善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生存质量及血脂水平,降低预后并发症及急性胰腺炎复发率,有助于临床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动机性访谈干预 急性 复发性胰腺炎 生存质量 预后
下载PDF
急性复发性胰腺炎52例临床及ERCP检查结果分析 被引量:2
6
作者 王恒 赵成光 赵俊华 《中外医疗》 2015年第34期36-37,共2页
目的对急性复发性胰腺炎(ARP)的临床特点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该院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52例AR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ERCP检查,观察总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ERCP检查结果。结果病... 目的对急性复发性胰腺炎(ARP)的临床特点及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的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探讨。方法以该院2013年1月—2014年5月收治的52例ARP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所有患者均行ERCP检查,观察总结患者的临床特点及ERCP检查结果。结果病因:胆源性胰腺炎24例,占46.15%,高脂血症胰腺炎14例,占26.92%,酒精性胰腺炎6例,占11.54%,其他5例,占9.62%。ERCP检查结果:十二指肠乳头憩室19例,占36.54%,憩室直径为1 cm以下者7例,1~1.9 cm者9例,2 cm以上者3例。结论胆道病变为胰腺炎复发的重要原因,ERCP对于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诊断具有重要价值,可为临床诊断及治疗提供可靠依据,值得临床推广借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胰腺炎 临床特点 ERCP
下载PDF
胰腺癌与反复发作性胰腺炎的CT与临床鉴别诊断 被引量:1
7
作者 冯战国 《临床医学研究与实践》 2016年第18期127-128,共2页
目的探讨临床及CT鉴别诊断胰腺癌与反复发作性胰腺炎的方法与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早期胰腺癌与反复发作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两组患者症状、入院时与入院后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CT检查胰腺癌组... 目的探讨临床及CT鉴别诊断胰腺癌与反复发作性胰腺炎的方法与体会。方法回顾性分析早期胰腺癌与反复发作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及CT资料。结果两组患者症状、入院时与入院后24 h血清淀粉酶水平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0.05);CT检查胰腺癌组大多数患者胰腺增大为局限性,胰腺炎组大多数胰腺增大为弥漫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CT检查两组胰腺密度和胰管扩张情况无明显差异(P>0.05),但扩张胰管贯通区病变率胰腺癌组明显低于胰腺炎组(P<0.01);两组胰腺强化特点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早期胰腺癌与反复发作性胰腺炎在症状、血清酶学等方面比较相似,难以鉴别,而CT检查可作为胰腺癌与反复发作性胰腺炎的重要鉴别依据。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癌 反复发作性胰腺炎 临床表现 CT
下载PDF
胆总管横断加胆肠吻合术治疗复发性胰腺炎46例临床分析 被引量:1
8
作者 闫勇 闫洪涛 +2 位作者 汪涛 汤礼军 张生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1年第3期303-305,共3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确诊为复发性胰腺炎的46例患者,经术前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 目的探讨复发性胰腺炎的发病机制和手术治疗方法。方法对确诊为复发性胰腺炎的46例患者,经术前磁共振胰胆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MRCP)、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pancreatography,ERCP)检查,及术中胆汁淀粉酶、胆道压力测定和胆道镜等检查,明确胆胰汇合部异常。以彻底消除胆胰返流为原则进行胆总管横断加胆肠吻合术。结果患者共同通道长度大于1.0 cm者13例,全组胆汁淀粉酶高于血淀粉酶值2倍以上。术前胆道压力平均值高于术后平均值,术后全组病例症状完全缓解,24例随访52个月无腹痛发作。结论胆胰汇合部异常致胆汁逆流入胰管引发胰腺炎是复发性胰腺炎的重要原因,根据临床症状、胆总管扩张,共同通道长度、胆汁淀粉酶值可做出诊断。胆总管横断加胆肠吻合术是治疗这类复发性胰腺炎的有效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胰腺炎 共同通道 胆汁淀粉酶测定 胆总管横断加胆肠吻合术
下载PDF
胆胰汇合部异常致复发性胰腺炎手术治疗
9
作者 闫勇 闫洪涛 +2 位作者 汪涛 汤礼军 张生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1年第8期748-749,共2页
目的:探讨胆胰汇合部异常致复发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复发性胰腺炎患者46例,经术前检查明确胆胰汇合部异常,行胆总管横断+胆-肠吻合术治疗。结果:13例胆胰共同通道长度>1.0 cm,46例胆汁淀粉酶>血淀粉酶2倍以上,46例术前胆道... 目的:探讨胆胰汇合部异常致复发性胰腺炎的治疗方法。方法:复发性胰腺炎患者46例,经术前检查明确胆胰汇合部异常,行胆总管横断+胆-肠吻合术治疗。结果:13例胆胰共同通道长度>1.0 cm,46例胆汁淀粉酶>血淀粉酶2倍以上,46例术前胆道压力平均值高于术后.手术后患者症状完全缓解,24例随访52个月无腹痛发作。结论:胆总管横断+胆-肠吻合术是治疗胆胰汇合部异常致复发性胰腺炎的有效术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胰腺炎 胆汁淀粉酶 胆总管横断 胆肠吻合术
原文传递
腹痛 血脂异常
10
作者 王湘 刘晓红 叶文玲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4期372-373,共2页
关键词 复发性胰腺炎 高脂血症 三酰甘油
原文传递
急性复发性胰腺炎与高脂血症的互为因果关系及临床特点 被引量:15
11
作者 牛蕾 葛春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CAS 2016年第30期4205-4210,共6页
目的比较不同血脂水平对急性复发性胰腺炎(acute recurrent pancreatitis,ARP)病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影响,探讨伴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HL)与ARP的相互关系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胰腺外科2013-01/2015... 目的比较不同血脂水平对急性复发性胰腺炎(acute recurrent pancreatitis,ARP)病情发生、发展及预后的影响,探讨伴高脂血症(hyperlipidemia,HL)与ARP的相互关系及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胰腺外科2013-01/2015-12收治的121例ARP患者的临床资料并密切随访,按入院24 h内化验的血脂水平分为abdg高脂血症组和非高脂血症组,并对两组病例进行一般情况、病情严重程度、复发情况、并发症、手术率、死亡率等指标的比较.结果HL组的平均年龄小于非HL组(38.5±8.9vs 49.8±13.2,P<0.01),,且手术率相对较低(11.3%vs 21.9%,P<0.05),男性患者比例更高(41/53 vs 40/68,P<0.05),BMI(28.2±6.0 vs22.5±5.2,P<0.01)、血糖水平(9.65±6.00 vs6.88±3.26,P<0.01)、血脂水平(13.94±8.91vs 3.22±1.47,P<0.01)高于非HL组,而血淀粉酶(332.02±246.71 vs 490.79±417.11,P<0.05)相对较低;HL组更容易合并糖尿病(34.0%vs 13.2%,P<0.01)及脂肪肝(22.6%vs7.4%,P<0.05).病因方面,观察组血脂水平升高主要由原发性的HL本身所引起(62.3%,P<0.01),而其他因素所诱发的ARP,HL则表现为其伴随症状;非HL组中,ARP以胆源性(66.1%,P<0.01)因素居多.酒精性胰腺炎在两组的发病率没有统计学差异;两组的严重程度及预后亦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HL与ARP互为因果,且ARP的高血脂水平主要与原发性的HL有关;合并有HL的ARP患者有年轻化、男性化、外科干预率低的特点,且容易合并糖尿病及脂肪肝等并发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复发性胰腺炎 高脂血症 临床特点
下载PDF
EST和EBD在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治疗中的作用 被引量:11
12
作者 张筱凤 张啸 《中国内镜杂志》 CSCD 2002年第2期22-24,共3页
目的 :探讨EST和EBD在急性复发性胰胰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急性复发性胰腺炎 6 4例 ,男 2 3例 ,女41例 ,平均年龄 5 0岁 ,病程 4~ 2年 ,发病平均次数为 5 .8次。部分病人曾多次检查B超、CT和MRCP ,未发现致病因素。对急性复发性胰腺... 目的 :探讨EST和EBD在急性复发性胰胰炎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急性复发性胰腺炎 6 4例 ,男 2 3例 ,女41例 ,平均年龄 5 0岁 ,病程 4~ 2年 ,发病平均次数为 5 .8次。部分病人曾多次检查B超、CT和MRCP ,未发现致病因素。对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病人的急性发作期或病情基本控制后行ERCP检查 ,并根据其结果当即作EST和EBD。结果 :48例病人未再复发 ,8例有时有上腹部疼痛但淀粉酶不高 ,EST和EBD过程中无重大并发症发生。结论 :EST可畅开壶腹部 ,使胰腺开口引流通畅 ,明显减少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发作。 展开更多
关键词 EST EBD 急性复发性胰腺炎 治疗
下载PDF
急性复发性胰腺炎发生的影响因素及预测指标 被引量:9
13
作者 姚东英 汪小平 +1 位作者 王淼 简易成 《中华实用诊断与治疗杂志》 2018年第7期650-653,共4页
目的探讨急性复发性胰腺炎(acute recurrent pancreatitis,ARP)发生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指标预测ARP发生的效能。方法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83例,采用EPS-G7连续检测法检测血清淀粉酶,酶比色速率法检测脂肪酶水平,采用双... 目的探讨急性复发性胰腺炎(acute recurrent pancreatitis,ARP)发生的影响因素及相关指标预测ARP发生的效能。方法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患者83例,采用EPS-G7连续检测法检测血清淀粉酶,酶比色速率法检测脂肪酶水平,采用双抗夹心免疫发光法检测血清降钙素原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反应蛋白、胰蛋白酶原激活肽、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es,ALP)、谷丙转氨酶、总胆红素和三酰甘油(triacylglycerol,TG)水平;记录患者年龄、性别比例、体质量指数、吸烟史等一般资料;多因素Cox回归分析ARP发生的影响因素;ROC曲线分析血清ALP、TG预测ARP发生的效能。结果 83例中失访3例,余80例中23例发生ARP(ARP组),57例未发生ARP(非ARP组);ARP组体质量指数[(35.28±4.39)kg/m^2],有吸烟史比率(73.9%),血清ALP[(173.52±82.16)u/L]、TG[(3.84±0.57)mmol/L]水平均高于非ARP组[(30.13±5.29)kg/m^2、42.1%、(116.39±63.74)u/L、(2.16±0.26)mmol/L](P<0.05),年龄、性别比例,有饮酒史比例,病因、CT分级及血清淀粉酶、脂肪酶、降钙素原、C反应蛋白、胰蛋白酶原激活肽、总胆红素和谷丙转氨酶水平与非ARP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有吸烟史(HR=1.208,95%CI:1.012~2.369,P=0.023),高血清ALP(HR=1.013,95%CI:1.005~2.406,P=0.034)、高血清TG(HR=1.490,95%CI:1.335~1.756,P=0.006)是发生ARP的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血清ALP以83.81u/L为最佳截断值,预测ARP发生的AUC为0.698(95%CI:0.566~0.810,P<0.001),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96.7%、40.0%;血清TG以10.57 mmol/L为最佳截断值,预测ARP发生的AUC为0.716(95%CI:0.584~0.825,P<0.001),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60.0%、76.7%;ALP联合TG预测ARP发生的AUC为0.869(95%CI:0.752~0.975,P<0.001),灵敏度、特异度分别为83.8%、89.2%。结论有吸烟史,高血清ALP、TG是ARP发生的危险因素,血清ALP、TG可作为预测ARP发生的分子标志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复发性胰腺炎 胆源性疾病 高脂血症 影响因素 预测
原文传递
34例复发性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和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9
14
作者 陈娟 罗和生 《临床内科杂志》 CAS 2012年第1期31-33,共3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5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复发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15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复发性急性胰腺炎组34例(22.4%),对照组即无复发组118例(7... 目的探讨复发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因及临床特点。方法收集我院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152例的临床资料,分析复发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临床特征。结果152例急性胰腺炎患者中,复发性急性胰腺炎组34例(22.4%),对照组即无复发组118例(77.6%)。复发性急性胰腺炎患者的病因以胆源性为主(52.9%);酒精性(14.7%)、高脂血症(8.8%)和其他因素(2.9%)所占比例均低于对照组;饮食不当(8.8%)和特发性(11.9%)所占比例均高于对照组,但两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性急性胰腺炎组患者胸水、腹水和假性囊肿形成的发生率分别为30.8%、23.1%和19.2%,对照组分别为29.2%、11.5%和3.1%,假性囊肿形成的发生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复发性急性胰腺炎是一种常见疾病,胆道结石和酒精是其常见病因,原因不明者占较高的比例。明确病因后积极治疗原发病因,可有效减少其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复发性急性胰腺炎 病因 临床特点
原文传递
超声内镜在复发性急性胰腺炎病因诊断中的应用 被引量:4
15
作者 覃山羽 姜海行 +2 位作者 谭至柔 唐国都 黄杰安 《广西医学》 CAS 2009年第3期337-339,共3页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EUS)对复发性急性胰腺炎(RAP)病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超声胃镜(频率为7.5 MHz和20 MHz)、水囊法结合水充盈法,对32例临床诊断为RAP患者进行EUS检查,并与腹部B超(US)、CT、MRCP和ERCP比较。结果32例RAP病因... 目的评价超声内镜(EUS)对复发性急性胰腺炎(RAP)病因学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超声胃镜(频率为7.5 MHz和20 MHz)、水囊法结合水充盈法,对32例临床诊断为RAP患者进行EUS检查,并与腹部B超(US)、CT、MRCP和ERCP比较。结果32例RAP病因诊断中,阳性率:B超为53.1%(17/32),CT为56.3%(18/32),MRCP为59.4%(19/32),ERCP为84.4%(27/32),EUS为90.1%(29/32)。EUS与ERCP诊断符合率接近,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高于B超、CT和MRCP(P<0.05)。EUS对胆总管结石、慢性胰腺炎和胆管肝吸虫感染的诊断阳性率最高,分别达到93.3%(14/15)、100%(6/6)和100%(3/3)。结论EUS诊断胆道微小结石、慢性胰腺炎和胰腺微小病变诊断准确率较高,对复发性急性胰腺炎的病因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超声内镜 复发性急性胰腺炎 胆道 诊断 病因
下载PDF
复发性胰腺炎发生急性肾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及诊断效能预测
16
作者 周文考 赵方俐 +2 位作者 黄灵炎 洪灵鸿 姚亚奔 《中国临床实用医学》 2024年第3期38-43,共6页
目的:探讨复发性胰腺炎(ARP)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分析及诊断效能预测。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4月至2023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急诊医学科收治的100例ARP患者,男51例,女49例,年龄(49.65±5.42)... 目的:探讨复发性胰腺炎(ARP)发生急性肾损伤(AKI)的危险因素分析及诊断效能预测。方法:本研究为回顾性病例对照研究,选取2019年4月至2023年12月厦门大学附属翔安医院急诊医学科收治的100例ARP患者,男51例,女49例,年龄(49.65±5.42)岁,年龄范围为36~69岁。根据患者是否合并AKI分为AKI组( n=30)与非AKI组( n=70)。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逻辑回归分析影响ARP发生AKI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OC)曲线分析各危险因素与联合指标的诊断效能。 结果:非AKI组患者C反应蛋白[(37.91±5.37)mmol/L]、降钙素原[(2.80±0.83)μg/L]、血尿素氮[(7.24±0.84)μmol/L]及急性生理学和慢性健康状况评价[10.1(8.9,11.6)分]低于AKI组[(46.32±3.01)mmol/L、(4.62±0.93)μg/L、(9.08±1.28)μmol/L、18.9(17.8,20.4)分],急性胰腺炎(AP)发作间隔[11.0(8.8,13.6)个月]高于AKI组[8.9(6.1,11.3)个月],AP分级情况、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情况、腹腔间隔室综合征情况、血容量不足情况及辅助通气情况均优于AK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高C反应蛋白、高降钙素原是影响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 OR=1.904,95% CI:1.406~2.577;OR=11.448,95% CI:4.265~30.731, P<0.05)。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尿素氮及其联合检测均可对ARP合并AKI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且联合检测优于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血尿素氮单独检测( P<0.05)。 结论:高C反应蛋白、高降钙素原是影响AKI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血尿素氮及其联合检测均可对ARP合并AKI有较高的诊断效能,且联合检测优于C反应蛋白、降钙素原及血尿素氮单独检测。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胰腺炎 复发性胰腺炎 急性肾损伤 预测模型
原文传递
急性复发性胰腺炎临床治疗分析 被引量:4
17
作者 罗鹏 唐歆馨 《湖南师范大学学报(医学版)》 2012年第2期47-50,共4页
目的:通过对急性复发性胰腺炎(acute recurrent pancreatitis,ARP)的病因,临床体征和治疗过程的总结,归纳ARP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对48例ARP病人的病因,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有胆石... 目的:通过对急性复发性胰腺炎(acute recurrent pancreatitis,ARP)的病因,临床体征和治疗过程的总结,归纳ARP病人的临床特点及治疗方法,以提高治疗水平。方法:对48例ARP病人的病因,治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患有胆石症及其他胆源性疾病的ARP患者24例,占50%;酗酒或暴饮暴食的ARP患者13例,占27%;高脂血症ARP患者7例,占15%;其他原因的ARP患者4例,占8%。使用非手术治疗31例,治愈30例,治愈率96.8%,死亡一例;使用手术治疗17例,治愈15例,治愈率88.2%,死亡2例。结论:ARP发病迅速,治疗难度大,预后差,死亡率高,临床上治疗要高度警惕;胆源性的疾病和暴饮暴食是引起ARP的主要病因,在治疗过程中注意寻找主要的病因有助于治疗;常规情况下可以使用非手术治疗有助于患者的生存率的提高;治疗过程需要密切注意并发症的及时处理,降低治疗风险。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复发性胰腺炎 病因 治疗
原文传递
胰管括约肌切开联合胰管支架对胆道微结石性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疗效评价 被引量:4
18
作者 常虹 陈佩婷 +4 位作者 刘文正 张耀朋 姚炜 李柯 黄永辉 《中国微创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6年第12期1080-1084,共5页
目的探讨胰管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pancreatic sphincterotomy,EPS)联合胰管支架置入术治疗胆道微结石性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2014年4月我院诊断急性复发性胰腺炎(2次及以上急性胰腺炎发作)且明确... 目的探讨胰管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pancreatic sphincterotomy,EPS)联合胰管支架置入术治疗胆道微结石性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年4月-2014年4月我院诊断急性复发性胰腺炎(2次及以上急性胰腺炎发作)且明确病因为胆道微结石52例资料,24例行EPS并胰管支架置入术(EPS组),28例行内镜下乳头括约肌切开(endoscopic sphincteropapillotomy,EST)并胆道清理术(其中20例鼻胆管引流术)(EST组),比较2组复发率、术后近期和远期并发症。结果 52例中术后胰腺炎9例,其中EPS组6例(25.0%,6/24),EST组3例(10.7%,3/28),无统计学差异(χ^2=0.980,P=0.322)。EPS组随访3-100个月,中位数33个月;EST组随访3-115个月,中位数52个月。5例急性胰腺炎复发,EPS组2例(8.3%,2/24),EST组3例(10.7%,3/28),无统计学差异(χ^2=0.000,P=1.000)。EPS组和EST组胆道远期并发症发生率分别为8.3%(2/24)和32.1%(9/28),有统计学差异(χ^2=4.392,P=0.046)。结论 EPS联合胰管支架置入术治疗胆道微结石导致的急性复发性胰腺炎是可行的。胰管括约肌切开不会引起反流,且能保留胆管括约肌功能。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复发性胰腺炎 胆道微结石 胰管括约肌切开术
下载PDF
分子遗传学检测在儿童胰腺炎诊断中的价值和意义
19
作者 肖园 《中国小儿急救医学》 CAS 2023年第7期485-489,共5页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临床研究的进展,遗传因素已经成为儿童胰腺炎病因构成中的重要一环。相关基因的变异可以使得儿童罹患急性复发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的风险大大增加,发展为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受损的时间缩短,并增加了在成人期罹患胰腺... 随着技术的发展和临床研究的进展,遗传因素已经成为儿童胰腺炎病因构成中的重要一环。相关基因的变异可以使得儿童罹患急性复发性胰腺炎和慢性胰腺炎的风险大大增加,发展为胰腺内、外分泌功能受损的时间缩短,并增加了在成人期罹患胰腺癌的风险。本文总结了基因变异与胰腺炎相关的临床研究进展,阐述了不同基因变异导致胰腺炎的机制、风险和临床表型,并分析了在胰腺炎患儿中进行相关基因检测的意义,旨在帮助广大儿科医师把握好在儿童胰腺炎中进行基因检测的指征,做好相关的诊断、预后评估和遗传咨询。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胰腺炎 急性复发性胰腺炎 慢性胰腺炎 遗传性胰腺炎 基因测序
原文传递
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分析 被引量:3
20
作者 颜丽君 陆翠钦 乐桥良 《中国医药科学》 2020年第24期248-250,共3页
目的分析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9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2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发病的次数分为对照组207例和复发组43例,对照组为初次发病,... 目的分析急性复发性胰腺炎的临床特点。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方法选取2017年1月~2019年9月福建医科大学附属闽东医院消化内科收治的急性胰腺炎患者250例,进行回顾性分析。根据发病的次数分为对照组207例和复发组43例,对照组为初次发病,复发组为发病≥2次,比较两组发病类型及严重程度的差异。结果对照组酒精性急性胰腺炎发生率明显低于复发组,特发性及其他发生率明显高于复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胆源性、高脂性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复发组胆源性发生率略高于对照组。两组病情严重程度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急性胰腺炎复发常见发病类型为胆源性、酒精性及高脂性,因此,对胆源性疾病、长期饮酒及高脂血症等进行有效干预可预防胰腺炎复发。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急性复发性胰腺炎 发病类型 临床特征 急腹症
下载PDF
上一页 1 2 5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