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4篇文章
< 1 2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正中神经返支的解剖及临床研究 被引量:14
1
作者 刘志刚 林泉 于光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31-32,共2页
目的 研究正中神经返支的解剖特点 ,提高腕管综合征的手术疗效。方法 通过应用解剖观察正中神经返支在走行过程中存在的易卡因素。 2 0 0 2 -2 0 0 4年 ,对 2 3例 3 4侧腕管综合征 ,在作正中神经松解时 ,同时探查及松解正中神经返支 ... 目的 研究正中神经返支的解剖特点 ,提高腕管综合征的手术疗效。方法 通过应用解剖观察正中神经返支在走行过程中存在的易卡因素。 2 0 0 2 -2 0 0 4年 ,对 2 3例 3 4侧腕管综合征 ,在作正中神经松解时 ,同时探查及松解正中神经返支 ,并切除对返支形成卡压的拇短屈肌尺侧缘腱纤维束和致密的纤维弓。结果  3 4侧术中均发现正中神经返支存在易卡压解剖因素 ,其中 8侧受到纤维弓及腱纤维束的明显卡压。全部病例获得 2个月~ 1年随访。功能评定 :优 17侧 ,良 7侧 ,可 10侧 ,优良率为 70 .6%。结论 中、重度腕管综合征在松解正中神经时 ,应同时行返支松解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神经返支 解剖学 手术步骤 腕管综合征
原文传递
正中神经返支卡压征的电生理研究 被引量:3
2
作者 黎鸣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6年第3期197-199,共3页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返支卡压征的临床与电生理特点。方法总结14例正中神经返支卡压征患者的临床与电生理资料,其中男10例,女4例,平均年龄34.7岁,应用肌电诱发电位仪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 14例患者正中神经末梢运动潜伏时延长,11例复... 目的探讨正中神经返支卡压征的临床与电生理特点。方法总结14例正中神经返支卡压征患者的临床与电生理资料,其中男10例,女4例,平均年龄34.7岁,应用肌电诱发电位仪进行神经电生理检测。结果 14例患者正中神经末梢运动潜伏时延长,11例复合肌肉动作电位波幅降低,14例感觉传导速度、感觉动作电位波幅正常,12例前臂段运动传导速度正常;12例拇短展肌、14例拇指对掌肌见纤颤电位和/ 或正锐波;14例旋前方肌、小指展肌与指浅屈肌肌电图检测均正常。结论神经电生理检测是诊断和鉴别诊断正中神经返支卡压征的可靠手段,能为临床提供客观、准确的诊断指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神经返支卡压征 临床表现 电生理检测 肌电图检测
原文传递
沈综玉米群体植株性状改良效果研究 被引量:2
3
作者 杨彦忠 杜鸣銮 《甘肃农业科技》 2010年第11期7-11,共5页
经3轮不同方法的轮回选择,使沈综C0玉米群体产量获得了平均每轮8.67%的遗传增益。3种改良方法均能不同程度的提高植株性状,以全姊妹选择最显著。S1选择或半姊妹选择有增加茎粗的作用,全姊妹选择有使植株向高发展的趋势。经1轮S1选择和... 经3轮不同方法的轮回选择,使沈综C0玉米群体产量获得了平均每轮8.67%的遗传增益。3种改良方法均能不同程度的提高植株性状,以全姊妹选择最显著。S1选择或半姊妹选择有增加茎粗的作用,全姊妹选择有使植株向高发展的趋势。经1轮S1选择和半姊妹选择后,大多数植株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及植株性状的变异系数增加;经1轮全姊妹选择后,绝大多数植株性状与单株产量的相关系数和植株性状的变异系数有所下降。穗上第1叶叶面积对单株产量的直接通径系数在3轮群体中均为第1位,并逐轮增加,偏回归系数除在HC2绿叶数显著外,3个群体均为株高和茎粗显著。雄穗分枝数在HC2有所减少,与产量的相关性也相应加强。叶面积、茎粗和株型是沈综群体今后需要同时改良的主要植株性状。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玉米 轮回选择 遗传增益 植株性状 叶面积 雄穗分枝
下载PDF
正中神经返支空间分布的解剖学研究及临床意义 被引量:2
4
作者 李成利 潘勇卫 《中华手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9年第3期216-219,共4页
目的为避免腕掌部鱼际区近端手术切口损伤正中神经返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30例成人上肢标本(16例为甲醛固定标本,14例为新鲜冷冻标本)进行解剖,测量正中神经返支起点的位置、返支与正中神经主干纵轴的夹角、返支第一分叉点位置、浅... 目的为避免腕掌部鱼际区近端手术切口损伤正中神经返支提供解剖学资料。方法对30例成人上肢标本(16例为甲醛固定标本,14例为新鲜冷冻标本)进行解剖,测量正中神经返支起点的位置、返支与正中神经主干纵轴的夹角、返支第一分叉点位置、浅支和深支分支分布,并观察其与大鱼际区近、中、远三个区域的位置关系。结果46.7%的正中神经返支主干的发出点位于鱼际区近1/3区域,52.3%位于鱼际区中1/3区域,正中神经返支从正中神经主干发出后,以与正中神经主干平均48.6°(20°-70°)的角度向近橈侧行进,56.7%的正中神经返支在近1/3区域发出深、浅两个分支,43.3%在中1/3区域发出深、浅分支;96.7%的深支及其分支和56.7%的浅支及其分支分布在近1/3区域内。结论正中神经返支及其终末分支主要分布于鱼际区近1/3区域,任何在此区域的手术操作都要注意避免损伤。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神经 解剖学 返支 临床意义
原文传递
正中神经返支卡压及易损伤部位的解剖学基础 被引量:16
5
作者 林泉 刘志刚 于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1期76-78,共3页
目的:探讨腕管综合征术后大鱼际功能恢复不良的原因与返支易损伤部位。方法:对20侧成人新鲜上肢标本进行显微解剖,观测正中神经返支走行中存在的卡压因素以及易损伤部位。结果:(1)拇短屈肌浅头尺侧存在腱弓及腱纤维束结构,对正中神经返... 目的:探讨腕管综合征术后大鱼际功能恢复不良的原因与返支易损伤部位。方法:对20侧成人新鲜上肢标本进行显微解剖,观测正中神经返支走行中存在的卡压因素以及易损伤部位。结果:(1)拇短屈肌浅头尺侧存在腱弓及腱纤维束结构,对正中神经返支形成卡压;(2)在屈肌支持带远侧返支与掌腱膜关系密切,在此部位掌腱膜可对返支形成卡压或者术中易误伤返支;(3)走行中返支与拇长届肌腱和示指屈肌腱存在交叉走行关系。结论:(1)返支走行中存在易卡压因素,治疗腕管综合征时应常规探查松解返支:(2)涉及拇长屈肌腱,示指屈肌腱和掌腱膜手术时,应注意防止损伤返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神经返支 应用解剖 神经卡压
下载PDF
术中神经监测技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应用 被引量:15
6
作者 薛军军 郭宏义 +1 位作者 宁亚文 赵舸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CAS 2020年第3期81-86,共6页
目的探讨术中神经监测技术(IONM)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9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甲状腺手术治疗的患者370例,按术中是否应用IONM分为观察组(n=179)和对照组(n=191)。比较两组良性肿瘤行次全切除... 目的探讨术中神经监测技术(IONM)在甲状腺手术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9月山西医科大学第二医院行甲状腺手术治疗的患者370例,按术中是否应用IONM分为观察组(n=179)和对照组(n=191)。比较两组良性肿瘤行次全切除术、全切除术后喉返神经(RLN)损伤率;比较两组恶性肿瘤行甲状腺全切除及颈淋巴结清扫术后RLN损伤率;比较两组手术时间及手术费用;比较观察组术中RLN肌电信号振幅变化与术后RLN损伤症状的关系;比较两组喉上神经外支(EBLSN)的识别率;记录观察组监测EBSLN获得的肌电信号、环甲肌震颤结果。结果两组良性肿瘤行次全切除术后RLN暂时性损伤率和永久性损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良性肿瘤行全切除术后RLN暂时性损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永久性损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恶性肿瘤行甲状腺全切除及颈淋巴结清扫术后RLN暂时性损伤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永久性损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和手术费用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4例出现术后RLN损伤症状,其对应肌电信号振幅变化幅度在0%~50%。两组EBSLN识别率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可识别EBSLN中28.86%获得肌电图,71.14%引出环甲肌震颤。结论甲状腺手术中应用IONM有助于降低RLN的损伤率;利用术中RLN肌电信号振幅变化可以预测神经功能;IONM有助于提高EBSLN的识别率,同时结合环甲肌震颤识别EBSLN更加精准。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肿瘤 术中神经监测 喉返神经 喉上神经外支
下载PDF
正中神经返支的观测及表面解剖定位 被引量:11
7
作者 洛树东 韩连斗 李宝善 《解剖学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1991年第1期99-102,共4页
对100侧正中神经返支的形态进行观察、计测,82±3.84%源于正中神经主干分叉处。依其形态分为多支形(85±3.57%),双支型(10±3.60%),单支型(1±0.99%)、重复型(4±1.96%)。鱼际肌群(拇收肌除外)各肌神经分布呈多源性... 对100侧正中神经返支的形态进行观察、计测,82±3.84%源于正中神经主干分叉处。依其形态分为多支形(85±3.57%),双支型(10±3.60%),单支型(1±0.99%)、重复型(4±1.96%)。鱼际肌群(拇收肌除外)各肌神经分布呈多源性,拇对掌肌98%由正中神经返支支配。设计自舟骨结节中点与手掌第2指胰中点连线为纵轴线,通过第1掌骨小头顶端作纵轴线垂线为横轴线,以此座标测计正中神经返支的表面Ⅰ解剖定位。采用距纵轴线尺侧10~15mm设计适于临床应用的纵行切口,可避免损伤正中神经返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神经返支 鱼际肌群 解剖学
下载PDF
显微外科治疗重度虎口挛缩的疗效分析 被引量:9
8
作者 邵新中 朱禝兴 +2 位作者 吕莉 喻伟光 贾晓川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10年第2期95-97,179,共4页
目的 探讨髂腹股沟皮瓣与桡动脉鼻烟窝上行穿支逆行皮瓣治疗重度虎口挛缩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7年3月至2009年6月,采用髂腹股沟皮瓣和桡动脉鼻烟窝上行穿支逆行皮瓣治疗虎口重度挛缩45例,其中采用髂腹股沟皮瓣治疗33例,采用桡动脉鼻烟窝... 目的 探讨髂腹股沟皮瓣与桡动脉鼻烟窝上行穿支逆行皮瓣治疗重度虎口挛缩的手术疗效.方法 2007年3月至2009年6月,采用髂腹股沟皮瓣和桡动脉鼻烟窝上行穿支逆行皮瓣治疗虎口重度挛缩45例,其中采用髂腹股沟皮瓣治疗33例,采用桡动脉鼻烟窝上行穿支逆行皮瓣治疗12例,开大虎口同时行拇外展功能重建21例,术后进行6~12个月随访.结果 除3例选择桡动脉鼻烟窝上行穿支逆行皮瓣患者和1例选择髂腹股沟皮瓣患者皮瓣远端出现远端浅表坏死,其余患者皮瓣均一期愈合,虎口开大距离均可达健侧虎口90%以上.术后随访患者对掌功能恢复良好,髂腹股沟皮瓣稍臃肿,部分出现轻度色素沉着,其余皮瓣颜色均与手部皮肤相近.结论 对儿童、青少年及50岁以下成人病例开大虎口宜首选髂腹股沟皮瓣修复,对50岁以上成人及老年病例宜首选桡动脉鼻烟窝上行穿支逆行皮瓣修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虎口挛缩 髂腹股沟皮瓣 桡动脉上行穿支皮瓣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以胫前返血管为蒂腓骨上段移植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8
9
作者 林永绥 张发惠 +2 位作者 王万明 张国栋 陈振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5期487-489,共3页
目的:为胫前返血管蒂腓骨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侧经动脉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胫前返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及分布。结果:胫前返动脉始于胫前动脉,起始点距腓骨头尖下(4.5±0.7)cm(3.0~6.0cm),动脉主干... 目的:为胫前返血管蒂腓骨瓣的设计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0侧经动脉红色乳胶灌注的成人下肢标本,解剖观测胫前返动脉的起始、走行、分支及分布。结果:胫前返动脉始于胫前动脉,起始点距腓骨头尖下(4.5±0.7)cm(3.0~6.0cm),动脉主干长(0.5±0.2)cm(0.2~1.2cm),外径(2.0±0.4)mm(1.3~3.0mm),伴行静脉2条,外径为(2.1±0.5)mm(1.5~3.0mm)和(2.6±0.4)mm(1.7~3.2mm)。胫前返动脉腓骨头支1~2支,外径(1.7±1.3)mm(0.6~2.1mm),分布于腓骨头的前内侧面骨膜,并与其它来源的腓骨上段骨膜支构成动脉网。腓骨头支起始点至胫前返动脉起始点长度为(1.0±0.4)cm(0.3~1.8cm),其中长度≥1.0cm者占46.7%。腓骨头支起始点以远1.5cm处的胫前返动脉外径为(1.4±0.5)mm(0.8~2.1mm)。结论:胫前返血管蒂腓骨瓣的的设计具有可行性,为临床带血管腓骨上段移植提供一种新的可供选择的血管蒂。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胫前返动脉 腓骨瓣 腓骨头支 解剖学
下载PDF
正中神经返支的临床应用解剖 被引量:7
10
作者 李富德 周传开 +4 位作者 吕衡发 李幼琼 吴德昌 姜秋滨 张平安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3年第3期183-184,共2页
解剖并观察了90侧男性尸体手掌。正中神经返支多数起自腕管外第一指掌侧总神经。正中神经返支的起点距入肌点平均为8.7mm、横径为1.7±mm、前后径为0.6mm,确定了正中神经返支发起部位的体表投影位置在手掌外上象限内,距横座标距离为... 解剖并观察了90侧男性尸体手掌。正中神经返支多数起自腕管外第一指掌侧总神经。正中神经返支的起点距入肌点平均为8.7mm、横径为1.7±mm、前后径为0.6mm,确定了正中神经返支发起部位的体表投影位置在手掌外上象限内,距横座标距离为26.3±4.6mm,距纵座标的距离为7.6±2.1mm。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神经返支 体表投影
下载PDF
尺侧返血管背侧支尺骨上段骨膜瓣移位术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7
11
作者 陈振光 张发惠 +3 位作者 谭金海 郑和平 陶圣祥 邓凯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02年第5期343-344,共2页
目的 :为治疗肱骨干骨不连提供一种新的骨膜瓣供区。方法 :在 3 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尺侧返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其与尺侧下副动脉的吻合关系。结果 :尺侧返动脉始于尺动脉上段 ,距肱骨内上髁 (5 .3± 1.0 )cm ,... 目的 :为治疗肱骨干骨不连提供一种新的骨膜瓣供区。方法 :在 3 0侧成人上肢标本上解剖观察了尺侧返血管的起始、走行、分支、分布及其与尺侧下副动脉的吻合关系。结果 :尺侧返动脉始于尺动脉上段 ,距肱骨内上髁 (5 .3± 1.0 )cm ,外径 (1.9± 0 .3 )mm ,分出掌侧支和背侧支。背侧支位于尺神经深面 ,沿尺神经沟上行 ,沿途分出 4~ 8支外径在 0 .3~ 1.0mm的骨膜支 ,分布尺骨上段内侧骨面。结论 :以尺侧返血管背侧支为蒂的骨膜瓣逆行移位可修复肱骨中、下段骨不连。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尺侧返动脉 背侧支 骨膜瓣 移位 解剖学
下载PDF
喉返神经分支与变异的临床解剖研究 被引量:7
12
作者 蒋进展 陈浩浩 邵大宝 《四川解剖学杂志》 2011年第1期13-15,共3页
目的为喉返神经相关手术区中喉返神经分支与变异的定位、保护和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25具(50侧)成人尸体颈部标本进行定位观察研究。结果 (1)22.0%的喉返神经存在分支情况,呈爪形袢状分布;(2)14.0%的喉返神经出现变异,根据... 目的为喉返神经相关手术区中喉返神经分支与变异的定位、保护和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解剖25具(50侧)成人尸体颈部标本进行定位观察研究。结果 (1)22.0%的喉返神经存在分支情况,呈爪形袢状分布;(2)14.0%的喉返神经出现变异,根据不同的变异形式,可分为3种情况:①其分支与交感干之间相交通者4侧(8%);②其分支与喉上神经之间相交通者2侧(4%),其中1侧(2%)伴双喉返神经;③从喉返神经发出主动脉神经者1侧(2%)。结论喉返神经分支和交通支存在多种变异,在喉返神经相关手术区进行手术时,要避免损伤喉返神经和其分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返神经 分支 变异 临床解剖
下载PDF
腕前区的应用解剖 被引量:6
13
作者 王晓慧 夏长丽 +1 位作者 邢小虎 王星云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3年第1期56-57,共2页
目的 :为临床腕前区手术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在尸体上观察并测量腕横韧带、腕管、腕尺侧管的径线 ,并观察正中神经返支的情况。结果 :腕管缺乏伸展性 ,管壁坚硬 ,管腔狭窄 ;正中神经返支的起点偏向桡侧。腕尺侧管是一个狭窄的管道 ,... 目的 :为临床腕前区手术提供形态学资料。方法 :在尸体上观察并测量腕横韧带、腕管、腕尺侧管的径线 ,并观察正中神经返支的情况。结果 :腕管缺乏伸展性 ,管壁坚硬 ,管腔狭窄 ;正中神经返支的起点偏向桡侧。腕尺侧管是一个狭窄的管道 ,对于尺管综合征的治疗关键是要结合临床症状 ,寻找受压部位。结论 :任何使腕管缩小或内容物胀大的因素 ,均可使正中神经受压而引起腕管综合征 ,腕管综合征患者需要切开腕横韧带时 ,切口应偏向尺侧 。 展开更多
关键词 腕管 腕尺侧管 正中神经返支 腕管综合征
下载PDF
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支转位修复鱼际支及尺神经深支的显微解剖学研究 被引量:4
14
作者 王岩 朱盛修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1994年第4期213-214,共2页
作者选用10例新鲜前臂标本,对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支、鱼际肌支及尺神经深支进行了细致的显微解剖,分别测量各肌支的神经分束数目,神经横断面积、直径,有髓神经纤维数目,神经束间无损伤分离长度及旋前方肌支至鱼际肌支的距离,从... 作者选用10例新鲜前臂标本,对骨间前神经旋前方肌支、鱼际肌支及尺神经深支进行了细致的显微解剖,分别测量各肌支的神经分束数目,神经横断面积、直径,有髓神经纤维数目,神经束间无损伤分离长度及旋前方肌支至鱼际肌支的距离,从大体及显微解剖学上证实了该手术方式的可行性。提出在旋前方肌支修复鱼际肌支,需行神经移植时,尽量不选用同侧桡神经浅支,而取同侧尺神经背侧皮支作为移植神经供体。同时强调了该术式的手术禁忌症。 展开更多
关键词 骨间前神经 鱼际肌支 尺神经深支
原文传递
桡动脉返支骨瓣移植对陈旧性腕舟骨骨折腕关节功能的影响 被引量:6
15
作者 汤玉泉 彭磊 +3 位作者 张冰彬 伍浩 危果 胡龙 《实用手外科杂志》 2020年第3期327-328,332,共3页
目的探讨桡动脉返支骨瓣移植对陈旧性腕舟骨骨折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4月收治的陈旧性腕舟骨折23例进行研究,均接受内固定加桡动脉返支骨瓣移植治疗,并对愈合情况及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23例均完成12个月的随... 目的探讨桡动脉返支骨瓣移植对陈旧性腕舟骨骨折腕关节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7年3月-2019年4月收治的陈旧性腕舟骨折23例进行研究,均接受内固定加桡动脉返支骨瓣移植治疗,并对愈合情况及腕关节功能进行评估。结果23例均完成12个月的随访,所有骨折愈合良好,无感染发生。术后12个月的Cooney腕关节评分为(86.95±2.58)分,明显较术前(60.35±3.47)分更高(P<0.05);末次随访时,腕关节功能恢复优17例,良4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为91.30%。结论桡动脉返支骨瓣移植用于治疗陈旧性腕舟骨骨折愈合情况良好,利于腕关节功能恢复,值得推广。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桡动脉返支骨瓣移植 陈旧性 腕舟骨骨折 腕关节功能
下载PDF
正中神经返支的应用解剖及其卡压征的显微外科治疗 被引量:1
16
作者 杨焕友 王斌 +3 位作者 李瑞国 王伟 张荐 李群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CSCD 北大核心 2023年第3期320-325,共6页
目的通过对正中神经返支解剖学观察,总结正中神经返支卡压的损伤机制,探讨其卡压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2月至2021年10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外科用12只新鲜手标本,男性标本6只,左侧、右侧各3只,女性标本6只,左侧、右侧各3只,... 目的通过对正中神经返支解剖学观察,总结正中神经返支卡压的损伤机制,探讨其卡压的手术方法及临床疗效。方法2018年2月至2021年10月,唐山市第二医院手外科用12只新鲜手标本,男性标本6只,左侧、右侧各3只,女性标本6只,左侧、右侧各3只,解剖正中神经返支并观察其发出的位置,测量支配大鱼际肌各肌支的长度及正中神经返支走行过程中的易卡部位,测量结果按性别的侧别分别进行非参数检验分析,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2020年1月至2022年1月,收治21例腕部正中神经返支卡压患者。男14例,女7例;年龄31~65岁,平均46.2岁。全部患者均有大鱼际肌萎缩;术前标记正中神经返支入肌点,并且按压手掌体表投影处大鱼际均有乏力、酸胀不适感;肌电图检查:正中神经末梢运动潜伏期大于4.5 ms,均出现纤颤电位和正相电位,所有患者运动传导速度均小于30 m/s,运动神经波幅均小于10 mV。正中神经返支手术探查所见,其主干在拇短屈肌浅头起点处增厚,腱弓、掌腱膜深层与大鱼际肌肌膜间存在卡压,术中给予彻底松解,解除卡压因素。21例患者均门诊随访。结果男性左、右侧组正中神经返支发出点距腕横韧带远侧缘距离分别为(0.30、0.31、0.32)cm和(0.31、0.32、0.32)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0.943、P=0.346);女性左、右侧组分别为(0.28、0.28、0.28)cm和(0.29,0.30、0.30)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2.121、P=0.034)。正中神经返支主干长度、横径,拇短屈肌浅头支长度和拇对掌肌支长度在男性、女性的侧别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左、右侧组拇短展肌支长度分别为(1.45、1.27、1.31)cm和(1.54、1.38、1.47)c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Z=-1.528、P=0.127);女性左、右侧组分别为(1.21、1.18、1.15)cm和(1.25、1.24、1.25)c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1.993、P=0.046)。21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9~24(平均15)个月,术后患者伤口均I期 展开更多
关键词 正中神经返支 神经卡压 神经松解术 应用解剖 显微外科手术
原文传递
第二掌背动脉双轴点岛状皮瓣的解剖及临床应用 被引量:5
17
作者 袁锋 俞光荣 +3 位作者 张世民 张凯 梅炯 倪之挺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CAS CSCD 北大核心 2005年第8期622-625,共4页
目的为第2掌背动脉(seconddorsalmetacarpalartery,SDMA)双轴点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并观察其效果。方法30例新鲜成人尸手标本经肱动脉灌注天然乳胶—红色球磨染料混合液,观察SDMA皮肤返支动脉的走行、分支、分布及其吻合... 目的为第2掌背动脉(seconddorsalmetacarpalartery,SDMA)双轴点岛状皮瓣的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并观察其效果。方法30例新鲜成人尸手标本经肱动脉灌注天然乳胶—红色球磨染料混合液,观察SDMA皮肤返支动脉的走行、分支、分布及其吻合支。临床采用SDMA双轴点岛状皮瓣修复拇指皮肤缺损18例,背侧11例,掌侧7例,其中背侧皮肤缺损伴拇长伸肌腱缺损3例,中指背侧近侧皮肤缺损2例。切取皮瓣2cm×3cm~3cm×5cm。结果尸手标本中,皮肤返支血管出现率100%。皮肤返支血管在SDMA与食指伸肌腱交叉连接远侧0.5±0.2cm处穿出,在距掌指关节近侧1.2±0.5cm处进入皮肤;可见1.7±0.7支细小皮肤返支血管分支,在背侧浅静脉深面向近侧纵向扇行分布行走,血管网间有很多吻合;皮肤返支血管外径0.3±0.1mm,长6.5±0.8cm。临床应用18例,术后皮瓣全部成活。16例获8~14个月随访,2例失访。随访期间皮瓣色泽好,外形满意。皮瓣内神经桥接指固有神经的3例和与指背神经吻合的9例,两点辨别觉分别为0.9、1.1mm;未吻接神经的4例两点辨别觉为13~15mm。结论皮肤返支动脉的走行、分支、分布恒定,皮肤返支血管可增加SDMA皮瓣血管蒂长度,为临床应用提供解剖学依据,克服了SDMA岛状皮瓣从指背取皮需植皮留下瘢痕的缺点。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第2掌背动脉皮肤返支动脉双轴点应用解剖临床应用
下载PDF
犬喉返神经及喉外分支的精细化解剖
18
作者 张文超 程若川 刁畅 《中国普外基础与临床杂志》 CAS 2023年第11期1319-1322,共4页
目的掌握犬喉返神经及喉外分支的形态学特征,为犬喉外分支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功能学研究提供解剖基础。方法选取成年健康比格犬6只,完整解剖出甲状腺、喉返神经及喉外分支的颈段全长;观察犬甲状腺位置、大小及形态,喉返神经及喉外分... 目的掌握犬喉返神经及喉外分支的形态学特征,为犬喉外分支损伤动物模型的建立及功能学研究提供解剖基础。方法选取成年健康比格犬6只,完整解剖出甲状腺、喉返神经及喉外分支的颈段全长;观察犬甲状腺位置、大小及形态,喉返神经及喉外分支的形态学特征;测量喉返神经及喉外分支的长度;记录喉外分支的出现率、数量及其与气管、食管和周围血管的关系。结果6只比格犬(12侧)均存在喉外分支,9侧喉返神经主干在上行入喉过程中分为了内、外2支,并在入喉前汇合;喉外分支总数量为48条,每侧喉外分支数量为1~7条;38条的喉外分支发出部位位于甲状腺下极平面以下。结论本研究纳入的比格犬均存在喉外分支;喉外分支从喉返神经内支发支后广泛分布于颈段气管和食管,推测喉外分支可能参与了颈段食管和气管功能。在甲状腺手术中,应尽可能保留喉外分支的气管支和食管支。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喉返神经 喉外分支 精细化解剖
原文传递
基于双分支特征提取的太阳辐射预测方法
19
作者 王俊 欧阳福莲 周杭霞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北大核心 2023年第7期2169-2176,共8页
针对太阳辐射预测过程中气象特征复杂、时序特征难以充分利用而导致光伏功率出力扰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分支特征提取的太阳辐射逐日预测方法。气象分支采用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动态变化的多维气象特征;时序分支使用双向门控循环... 针对太阳辐射预测过程中气象特征复杂、时序特征难以充分利用而导致光伏功率出力扰动的问题,提出一种基于双分支特征提取的太阳辐射逐日预测方法。气象分支采用多尺度卷积神经网络提取动态变化的多维气象特征;时序分支使用双向门控循环网络初步提取时序特征,将学习到的双向时序特征输入门控循环网络进一步学习其潜在规律;基于注意力机制自适应地赋予各分支合适的权值,优化多尺度卷积的提取操作和气象、时序特征的融合过程。经过实验验证了该预测方法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展开更多
关键词 太阳辐射预测 双向门控循环单元 多尺度卷积 注意力机制 特征提取 特征加权 双分支
下载PDF
甲状腺下动脉的上行分支在甲状腺术中定位喉返神经的应用研究
20
作者 黄崇植 肖映胜 +1 位作者 杨熙鸿 林炘 《中华普外科手术学杂志(电子版)》 2023年第6期607-610,共4页
目的探索甲状腺下动脉的上行分支在甲状腺术中定位喉返神经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7月250例行甲状腺手术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临床资料,均行单叶甲状腺全切术。术中以甲状腺下动脉的上行分支为标志定位喉返神经。... 目的探索甲状腺下动脉的上行分支在甲状腺术中定位喉返神经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5月至2022年7月250例行甲状腺手术的结节性甲状腺肿患者临床资料,均行单叶甲状腺全切术。术中以甲状腺下动脉的上行分支为标志定位喉返神经。根据术中是否找到甲状腺下动脉的上行分支进行分组,阳性组(n=220,找到甲状腺下动脉的上行分支),阴性组(n=30,未找到甲状腺下动脉的上行分支)。采用SPSS 20.0软件分析数据,围手术期等计量资料以x±s表示,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喉返神经损伤情况等计数资料用[例(%)]表示,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果两组患者术中出血量、术后引流总量及术后住院时间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阳性组患者手术时间短于阴性组(P<0.05)。阳性组患者喉返神经损伤率为0.9%,低于阴性组的6.7%(P<0.05)。结论甲状腺下动脉的上行分支在甲状腺术中能准确定位喉返神经,降低其损伤率,且能有效减少手术时间。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甲状腺切除术 喉返神经 甲状腺下动脉上行分支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2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