期刊文献+
共找到3篇文章
< 1 >
每页显示 20 50 100
改良经肛门直肠黏膜瓣推移术治疗直肠黏膜下内口瘘疗效分析
1
作者 罗明雷 卢红阳 马传玉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24年第6期36-38,共3页
目的:探讨分析改良经肛门直肠黏膜瓣推移术(ERAF)治疗直肠黏膜下内口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62例直肠黏膜下内口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改良经肛门直肠黏膜瓣推移术治疗... 目的:探讨分析改良经肛门直肠黏膜瓣推移术(ERAF)治疗直肠黏膜下内口瘘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21年6月至2023年6月,本院收治的62例直肠黏膜下内口瘘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各31例。观察组采用改良经肛门直肠黏膜瓣推移术治疗,对照组采用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比较2组术后疼痛、首次排便时间、术后出血及感染等情况。结果:2组在术后首次排便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和尿潴留发生率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一次性治愈率高于对照组(P<0.05),术后1d、7d和15d的疼痛VAS评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出血、感染、肛门失禁发生率及复发率均低于对照组(P<0.05)。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为(23.45±3.56)d,短于对照组的(36.28±5.58)d(P<0.05)。结论:改良ERAF术与传统切开挂线术治疗黏膜下内口瘘均疗效显著,但改良ERAF术能减轻患者术后疼痛,减少术后出血及肛门失禁发生率,缩短创面愈合时间,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黏膜下瘘 改良经肛门直肠黏膜瓣推移术 疗效
原文传递
瘘管切除联合橡皮生肌膏治疗直肠黏膜下肛瘘 被引量:2
2
作者 李欣 赵刚 +1 位作者 王莹莹 初一 《中国中西医结合外科杂志》 CAS 2019年第5期692-695,共4页
目的:观察经肛门吻合器瘘管切除术联合橡皮生肌膏治疗直肠黏膜下肛瘘的疗效。方法:将45例直肠黏膜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第1组(STF组)予以经肛门吻合器瘘管切除术治疗,第2组(STF+O组)予以经肛门吻合器术联合橡皮生肌膏外用治... 目的:观察经肛门吻合器瘘管切除术联合橡皮生肌膏治疗直肠黏膜下肛瘘的疗效。方法:将45例直肠黏膜下肛瘘患者随机分为3组,每组15例,第1组(STF组)予以经肛门吻合器瘘管切除术治疗,第2组(STF+O组)予以经肛门吻合器术联合橡皮生肌膏外用治疗,第3组(CON组)予以挂线疗法治疗,比较三组之间手术时间、术后疼痛评分(VAS)、肉芽生长评分、创面愈合时间,记录术前及术后的肛门功能Williams评分并进行比较。结果:STF组手术时间(18.02±5.61)min,STF+O组手术时间(16.87±5.93)min,均低于CON组(23.67±4.81)min(P<0.05);STF组第10天、20天VAS评分分别为(7.01±1.91)分、(4.93±2.74)分,STF+O组第10天、20天VAS评分分别为(7.07±1.98)分、(3.13±2.62)分,均低于CON组(8.20±1.66)分、(6.20±2.48)分(P<0.05),STF+O组第20天VAS评分低于STF组(P<0.05);STF组第10天、20天肉芽评分分别为(1.60±0.91)分、(1.20±0.94)分,STF+O组第10天、20天肉芽评分(1.27±0.96)分、(0.80±0.86)分,均低于CON组(1.93±1.10)分、(1.60±1.12)分,STF+O组第10天、第20天肉芽评分低于STF组(P<0.05);STF组、STF+O组创面愈合时间分别为(36.13±10.63)d、(25.07±6.29)d,均低于CON组(47.20±7.62)d(P<0.05),STF+O组创面愈合时间低于STF组(P<0.05)。术后3个月STF组、STF+O组、CON组Williams评分均比入院时显著提高(P<0.05),且STF、STF+O组显著优于CON组(P<0.05)。结论:在经肛门吻合器治疗直肠黏膜下肛瘘基础上,采用橡皮生肌膏治疗能够缩短愈合时间,减轻术后疼痛,不损伤肛门功能,加速康复。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黏膜下肛瘘 橡皮生肌膏 吻合器 瘘管切除术
下载PDF
经肛吻合器瘘管切除术治疗直肠黏膜下瘘45例疗效观察 被引量:2
3
作者 刘鹏林 赵刚 +2 位作者 邸爱婷 张立泽 王丹丹 《中国肛肠病杂志》 2018年第1期11-14,共4页
为比较经肛吻合器瘘管切除术和挂线疗法对直肠黏膜下瘘的临床疗效,将88例直肠黏膜下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3例采用挂线疗法,观察组45例采用经肛门吻合器瘘管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疼痛VAS评分、肛管直肠动力学指标、治... 为比较经肛吻合器瘘管切除术和挂线疗法对直肠黏膜下瘘的临床疗效,将88例直肠黏膜下瘘患者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对照组43例采用挂线疗法,观察组45例采用经肛门吻合器瘘管切除术。比较2组患者的术后疼痛VAS评分、肛管直肠动力学指标、治疗效果(治愈时间、治愈率、复发率)。结果显示,观察组患者术后疼痛VAS评分低于对照组(P<0.05)。术后2组患者通过肛管直肠动力学检测,肛管最大收缩压(AMCP)均较术前下降明显,术后1个月,观察组AMCP下降幅度明显,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愈时间为(19.78±4.19)d,明显短于对照组的(28.04±9.55)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半年治愈率比较,观察组为95.56%(43/45),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1.40%(35/43)。术后2年复发率比较,观察组复发1例(2.33%),对照组复发4例(11.4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果表明,经肛门吻合器瘘管切除术治疗直肠黏膜下瘘疗效显著,具有治愈率高、疼痛轻、复发率低、治愈时间短等优点,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展开更多
关键词 直肠黏膜下瘘 经肛吻合器瘘管切除术 疗效观察
原文传递
上一页 1 下一页 到第
使用帮助 返回顶部